茶经网

要想学好茶,这些阶段一个也不能少

2020-09-23

学茶,既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是一种内在修为。茶,苦在口中,润在心头。学茶,大概亦是如此。找到心中的“茶道”和回归真实的自我是一个过程,下面是茶人走过的8个内心阶段,或许大家能从中找到自己!

大多时候,人是容易被他人感染的,把别人的感悟也以为是自己的,最坏的情况就是人云亦云,相反的观点都能点头称是。绝大多数人的经历都是相同的,刚开始只是喝茶,喝着喝着发现喜欢上茶,于是就想学茶。

一个人应该从什么时候才算是在喝茶,大概是从想学茶开始的,以前那些叫解渴,和喝汽水饮料没区别。真正喝茶,就是从你想懂茶那一刻开始,从你愿意去倾听一杯茶的那一刻开始。

第一阶段:形成主见

刚开始学茶的人都是迷糊的,东家说东家的道理,西家唱西家的戏。所以学茶的第一个境界,就是形成主见。不管谁的说法都好,都能用心去想,去领悟,然后做出判断。不一定偏向哪一方,但至少有了自己的观点。

这个时候的观点都是脆弱的,可能遇上某个更权威的茶人,你的观点就荡然无存了。更危险的想法就是:算了,想那么多干嘛,跟着大师就对了。

儒释道为什么能发扬至今五千年?是因为后人从他们的思想中受到了启发,渐渐的发扬光大。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听取别人的观点,然后慢慢形成自己。

第二个阶段:重归迷茫

当你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就会开始形成自我,形成圈子,与你观点相同的,与你观点相左的。这个时候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各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蜂拥而至,唯心的观点,唯物的主义。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保持怀疑,对各种大师表示不信任,甚至灰心丧气,认为这里头乌烟瘴气。

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心里就开始迷茫,不知道上哪求知求证。只有自己踏上这条道路去寻,与你相伴的只有你的茶,这时也才是真正的学茶之旅。

第三个阶段:包罗融合

从这个时候开始,你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买书,看书,结交茶友,向大师靠拢,每一个观点都会格外注意,从中剔取出赞同或反对的意见。

听到相同的观点,你会感到亲切;听到不同的观点,会寻找相同的地方;听到完全相反的观点,就会觉得有隔阂。

你当初的观点,已经在你心里种下了种子,长出了苗芽。你从相同意见中吸取养分,在不同意见里经历风雨。种子的根部会去寻找最肥沃的土壤,来坚实自己,上边长出枝叶,以抵挡风雨。什么时候根扎稳了,什么时候就算初成了。

第四个阶段:弥补不足

经历了之后,才能知道世界有多大,才能真正虚心下来求教。想要再进步,就不单单是要靠更多的见解,更多的知识了,还要表现在你的思想逻辑变得严谨了,心态气度变得谦虚了。

对待别人提出的问题,心里头懂,但不要总说自己都懂。因为你懂,你就关上了一扇别人原本想为你开启的大门。遇到不同的思想时,先抛弃自己已懂的东西,从零学起,完全虚心地去了解它。

第五个阶段:化繁为简

当求学所得越多,钻研得越深,知识越多之后,以往那些零碎的知识,片面的见解就都没有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融汇一串。这个时候再遇到以往的问题时,都能举一反三了。有了中心思想,化繁为简,感觉一两句话就可以了。

古今的大哲学家、圣贤,都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一切道理了。爱因斯坦发现计算整个宇宙的能量守恒,也不过是“E=MC^2”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道理看得越透,越是无话可说。反而初学之人,专业名词越多。

第六个阶段:运用自如

学茶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再高谈论阔什么问题了。一件大事可以当成小事来说,一件小事可以包容着不说。不喊腔调,实实在在地去引导他人学茶,甚至劝人。

对待乐意学习的人用乐意的态度,对待无心学习的人随喜随缘。

第七个阶段:下山

学茶的旅程犹如登山,一览众山小是畅快的,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何其之难。顶峰之上再无路,怎么办?下山吧。

这趟旅程酸甜苦辣都尝过了,山顶还有什么好留恋?自以为成为大师,沾沾自喜吗?看着初学者像看着当初的自己,感觉良好吗?

这不是“不与培娄为类”,实为自大自满之心已生,要不得,还是下山吧。

第八个阶段:生活茶

学茶之旅到此已经结束,但是否都已经忘了学茶的初心?嘴刁了,要求高了,讲究排场了,这不是你该学到的东西。

俗话说: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很多人知道这两句话,但是为什么前后两句都有的,就只有茶,很少人知道。

因为只有茶,可高可低,能入禅,亦能入世。但凡人终究不是出家人,一味追求禅茶并不正确,所以生活茶,才是学茶的最终回归。

小编推荐

告诉你一个最真实的普洱茶:熟茶也需要存放


熟茶,对于很多第一次接触到的消费者来说,就是中药味、酱油汤,这是第一感觉。这形成了两个强烈的反差,排斥普洱茶的人认为普洱茶就是口感极差、汤色难看。支持的人认为普洱茶口感一流,汤色如葡萄酒般靓丽。这实质是厂家直接销售刚出堆普洱茶的后果,正如白酒、葡萄酒也是比存放一段时间的产品口感更好一样的道理,普洱茶无论生熟都需要存放。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喝普洱茶,在于喝什么?喝普洱茶的功效,还是喝普洱茶的鲜爽。这是普洱茶的基本生理需求,参阅云南省茶叶公司的历史我们也可以知道。至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今天,香港人没有品饮生茶的传统的,云南茶叶以前出口到香港,第一熟茶,第二青饼。所以我觉得熟茶也同样具备存放的价值。

熟茶和生茶的区别仅仅就在于存放时间的长短而已,熟茶由于已经实现后发酵,那么,存放醇化的时间大大缩短。生茶的熟化却需要更长时间,而且存放的技术尤其重要,否则,就只能变成氧化茶。氧化茶首先是口感低劣为代价,其次,根本不具备后发酵茶降三高、减肥等功效。

一个事实证明,一些懂得存放的藏家的普洱茶会有顺滑口感,因为他们存放的过程中是有微生物参与的。同样许多所谓的老茶即使年份很长也有苦涩味?因为没有完全实现完整的“后发酵”。

喝普洱茶的五个阶段之一


普洱茶的喝法有五个阶段,你知道吗?

第一阶段,喝有机普洱

目的只是解渴,茶品只要求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外型好不好看干不干净,因为在山区无所谓工业污染,认为这样的茶就是可以放心的好茶了。

其次就只求合口味。冲泡也很不知道讲究,冲泡的方式主要是口缸闷泡、玻璃杯长泡或土陶罐炒泡,人多的时候就用大碗或者烧水的铁壶冲泡。这时喝普洱,其实不知道所喝的茶叫什么,也不知道除了解渴、帮助消化(特别是吃了油腻的食物以后)以外还有什么好处。

更不知道水、器、冲泡技巧等因素对对一泡茶的影响。

第二阶段,喝健康普洱

目的除了解渴还有健康。后来,知道不管是多么有机,只要“采之不时,制之不精”照样会“食之成疾”。于是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不但要求要“有机”,而且还要采之时,制之精。集体化时,初制所收茶很挑剔,鲜叶既要采摘分类合格,又必须及时送到,“采之不时,制之不精”的问题几乎不存在。包产到户后,部分鲜叶逐步开始上街流通,有时进初制所已经是时隔几日几易其主。还有部分鲜叶是各家各户自己加工,加工技术参差不齐,加工成干茶后上街流通,又几易其主方乘车船离茶区而去。

但好在还是有不少人家和初制所延续了集体化是的采摘与加工标准,找健康普洱还算比较容易。

07年的普洱茶风暴,其实也有一利,那就是,让制茶的人们认识到:有机、采之时制之精那是制茶的最基本标准。

看过这些术语你会对普洱茶品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普洱茶,品饮主要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共同判断茶叶品质。茶叶的感官评审主要内容是茶叶质量、等级、制作等质量问题,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简称“五因子”,以下是普洱生茶常用的品饮路数,希望对于刚接触普洱茶的茶友会有一些启发。

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柔和、弱等词汇来形容。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经常听到的茶汤“厚重”、茶汤“寡薄”就是对茶质的评价了。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80后画外音:这个是很多茶品都具备的,如果老板只是强调茶的回甘,那么会有两种可能:1、老板刚入道2、这个茶没什么特色可言。)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80后画外音:回甘易得,生津难求,知道这个指标的意义了吧!)

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80后画外音:这个甜度是真实存在的,主要由茶内的多糖类化合物引发,根据各人口腔敏感程度而不一。)

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沙、厚、薄、利。(80后画外音:高阶品饮乐趣指标)

10、层次感:层指重迭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80后画外音:高阶品饮乐趣指标)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80后画外音:高档普洱茶品的硬指标,没有这个指标很难服众啊,筒子们。)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80后画外音:目前还没有发现烟熏味能转变成其他令人愉悦的气味的直接证据)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6、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80后画外音:也有部分普洱茶品本身耐泡度较低,几泡之后就渐露水味,5泡不到即出水味的茶品已基本可以划入三流以下)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80后画外音:此项指标属于制茶工艺范畴,基本上等同于后天缺陷,若规范工艺可以避免。)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80后画外音:这个指标在多重层面上都可能造成——茶叶本身特质、制作工艺、仓储过程。对普洱大白来说,这个课题灰常高端。)

19、汤氲:氲,音「温」,意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一层「雾气」。(80后画外音:茶禅一味的境界,大白表示无力理解)

20、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80后画外音:很有意思的指标,是衡量高品质茶品的重要指标,目前只有体感能够印证,大白在多款茶品中有过茶气袭人的赶脚,个人认为是品饮乐趣中比较高阶的一种。)

21、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80后画外音:喝道一款好的老茶,会让大白感动,普洱越陈越香的魅力实际上就是时间与专注的魅力。)

喝普洱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喝有机普洱。

目的只是解渴,茶品只要求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外型好不好看干不干净,因为在山区无所谓工业污染,认为这样的茶就是可以放心的好茶了。其次就只求合口味。冲泡也很不知道讲究,冲泡的方式主要是口缸闷泡、玻璃杯长泡或土陶罐炒泡,人多的时候就用大碗或者烧水的铁壶冲泡。这时喝普洱,其实不知道所喝的茶叫什么,也不知道除了解渴、帮助消化(特别是吃了油腻的食物以后)以外还有什么好处。更不知道水、器、冲泡技巧等因素对对一泡茶的影响。

第二阶段,喝健康普洱。

目的除了解渴还有健康。后来,知道不管是多么有机,只要“采之不时,制之不精”照样会“食之成疾”。于是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不但要求要“有机”,而且还要采之时,制之精。集体化时,初制所收茶很挑剔,鲜叶既要采摘分类合格,又必须及时送到,“采之不时,制之不精”的问题几乎不存在。包产到户后,部分鲜叶逐步开始上街流通,有时进初制所已经是时隔几日几易其主。还有部分鲜叶是各家各户自己加工,加工技术参差不齐,加工成干茶后上街流通,又几易其主方乘车船离茶区而去。但好在还是有不少人家和初制所延续了集体化是的采摘与加工标准,找健康普洱还算比较容易。

07年的普洱茶风暴,其实也有一利,那就是,让制茶的人们认识到:有机、采之时制之精那是制茶的最基本标准。

第三阶段,喝个性普洱。

目的在解渴、健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味觉的丰富与美的追求。随着对茶叶的认识的逐步深入,随着对茶与健康内在联系的理解的不断增加,随着对茶汤的感受能力的提高,对所喝茶品又增加了新的标准——开始将“个性”一词与茶的口感联系起来,在合格、健康的基础上,开始选择具有自己喜欢的个性口感的茶品。对回甘、和厚、柔滑、饱满、含蓄、层次、散化这些词语,不断有了比较感性的理解。

第四阶段,喝文化普洱。

目的不只停留在生理层面,对文化的品味与追求成为主导目的。在个性的基础上,还将茶品是否具有相应的文化内涵作为重要的选择标准。如果是极具个性而尚无相应文化内涵的茶品,也要附庸风雅,赋予其一定的文化意味。因为,品茶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在品味文化、品味人生,这是喝茶与喝咖啡、喝糖水的实质性不同。

第五阶段,喝人文普洱。

目的是借喝茶享受思索、悟道与文化的美好。自己是一种生命,茶是另一种生命,喝茶即是一种生命与另一种生命的对话,我们用味觉聆听茶向我们讲述文化与道,同时也是我们积淀的文化与道向我们讲述新的道与文化。人文普洱,那是让我们的心灵进入思索、文化境界的物质凭借。茶清净我们的心灵,在我们心灵的视频上播放我们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盛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林值林叟,谈笑归无期。”这种境界,是需要人文普洱这一导游的吧!

茶因人文而美妙,人因茶灵而悟道。人文普洱,是有灵性的人与有灵性的茶的蓦然相逢,是人与文与道与茶的缘分的际遇,是一种美好、自在的精神境界,唯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最可状其难以言喻的愉悦。人与茶之间,跨越语言的障碍。味觉自如地转化为意觉听觉,茶之味亦如远山上飘来的渺茫的歌声。喝人文普洱,那是对心灵的涤荡,是对那让我们的肉体如此鲜活美丽的灵魂的探访与滋养!喝过一回人文普洱,对人生而言,也可以算没有囫囵吞枣了吧!

喝茶的三个阶段


喝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及讲究;第二阶段甚求讲究;第三阶段不求讲究。

第一阶段,刚开始接触茶,对茶较为模糊,什么茶都喝喝,试试;怎么冲泡,怎样冲泡才好也不太清楚;怎样的口感才是好,也不清楚;所以,这个阶段喝茶,是谈不上讲究,更贴切地说是不及讲究。

第二阶段,对茶熟悉了,了解了,而且对喝茶产生了兴趣了,知道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对喝什么茶,怎样冲泡有了要求和追求,对喝茶就讲究起来了。这阶段,对茶越了解,就越是追求更好的;追到更好的,就越想更了解;更了解,就更讲究;所以,叫甚求讲究。

第三阶段,对茶了解到了一定高度,层次,会融会贯通,豁然开朗,突然明白茶是怎么一回事,无论喝什么茶,怎样冲泡,都能清晰地体会茶的真谛。这阶段,会很享受地欣赏茶的优点,释然接受其缺点。喝茶到了随心随意的境界,并不执着于喝那一个茶,怎样冲泡,不求讲究,实际上是超越了讲究,自由了,才是真正享受于喝茶,而不受茶的束缚。

但第三阶段,必须是经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才能得到的。我们不能说,在第一阶段不及讲究,不经过相当的努力,就会到第三阶段不求讲究的。很多人以为茶太复杂了,太多是非了,图个清心,不需理那么多,了解那么多,随心随意喝茶就好了。这样随心随意跟第三阶段的随心随意喝茶,不是同一回事,不在一个层次上。当然,不能说这样随心随意喝茶有什么不对,只不过享受不一样而已。

普洱茶生茶的选购,知道这些你也能挑到好茶!


茶叶这个东西不像手机有软件可以跑分,其品质的优劣,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被大部分人接受的标准化的评判方法,而且滋味这个问题也会因个人的品饮习惯有极大的差异,这里只能谈一谈我认为的品质合格的生茶是怎么样的,主要的目的不是如何能挑选到好茶,而是怎样排除不好的茶叶,希望对大家的选购能有帮助。至于怎样买到好的茶叶,是一个需要积累和学习的过程,一些学费是必须交的,这条路真的没有捷径。

1.观察干茶外形

首先是茶叶的颜色要均匀,芽、叶、梗加工之后颜色不同,过多的偏向某一部分都不是很好,出现茶叶之外的异物当然就更不好了,尤其要吐槽一下现在把各种花之类的东西压到茶饼里面去的,真的是三观尽毁。颜色这里还有一点就是饼面的色泽应该有一定的油润感,这里的油润当然不可能是真的有油,而是普洱茶的叶背绒毛反射光线产生的一种油亮的感觉,茶叶越细嫩,绒毛越多,这种光泽感也就越强。摄影技术有限,个人实在没拍出来过这种油润感,网上也找不到图片,只能请大家想象一下了。

其次是茶叶的条索也要均匀,即茶叶条索应保持完整,能清晰的分辨芽,叶等特征,同时条索的粗壮程度也应尽量保持一致。

加工过程中,因为茶叶各个部分的特性不同,在制成的毛茶中也会有不同的颜色呈现,芽头的叶背绒毛丰富,会呈现银白色;叶片呈现墨绿色,有些偏墨黑色;较老的叶片则呈现土黄色,而且不容易被揉捻成条(这部分叶片也被称为黄片,相对于普通的茶叶,黄片又有其独有的滋味);木质化的叶梗部分会呈现褐色。

如果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则颜色会发生改变,常见的有芽头会从银白色变为偏金黄色,叶片和叶梗发红色,或者是叶片依然是鲜绿色,这都是加工工艺出现问题导致的,少量的出现这样的颜色是允许的,但如果一个茶叶的饼面大量出现上面这样的颜色,那基本也就和好茶两个字告别了…

从饼面来看,条索都很完整,可以轻易的辨别芽和叶,芽头为银白色,叶片以墨绿主,黄褐色的粗老叶片几乎看不到,色泽,条索,都比较均匀,没有太大的差异。

这当然就是反例,条索大小各异,颜色已经到了五颜六色的程度,和上面那饼茶比起来,这就是肉眼可见的差距,这两饼茶让你喝,你会喝哪饼?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严肃的聊聊普洱茶篇二:普洱生茶的选购入门…

2.观察湿茶的外形,也就是常说的叶底

第一,颜色应该以润泽油亮的黄绿色为主,,如果是嫩绿或者红褐色,都是加工工艺有问题导致的

第二,叶片的形状应该完整,冲泡后叶片能舒展开来,叶脉依然清晰,绒毛依然明显,冲泡后无法舒展,破碎甚至有腐烂的叶底,都是不好的

第三,用手触碰叶底,以柔软有弹性为佳

左边这个,一半的红叶红梗,就算它喝起来味道可能不错,但也已经不是我认为的普洱茶的味道了,而且叶片细小,不舒展,还非常不均匀,想必干茶的饼面也不会好看严肃的聊聊普洱茶篇二:普洱生茶的选购入门

右边这个就是高品质叶底的代表,黄绿油润,完整舒展,而且几乎看不到杂色(虽然可能是人工摆出来的,哈哈哈)。但并不是每一个茶叶的叶底都有如此品质,普通的茶叶中出现一点红叶红梗也属正常,但必须是少数,左图那样的已经严重影响茶叶的滋味和品质了。

看叶底也是以挑毛病为主,在某宝翻了好多页,还真没找到比图左更差的叶底了…个人认为用手去感受叶底,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原料和工艺都很优秀,其叶底可以有一种皮革的柔韧质感,如果是品质很差的叶底,一碰就碎也不是没可能…

3.看冲泡的汤色

普洱生茶的新茶,汤色应该是如图中这样黄绿明亮的,前几泡可能会略混,主要是新茶的叶面绒毛和一些表皮物质脱落造成的,不会持续出现。

随着普洱茶的自然发酵,其汤色会发生变化,基本是按绿-黄-橙-红转变的,下面上一张1998年的生茶的汤色图,给大家感受一下

虽然照例应该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图,但我会说生茶部分翻了好久好久的某宝都没找到一张不好的汤色吗…总之就是记住正常的、好的样子,然后和看到的汤色去对比就行了

讲了干茶,叶底,汤色,这些靠眼睛看的部分之后,就要进入最难以表达的气味,滋味的部分了,好想有个benchmark跑分。

4.闻气味

干茶的气味,应该是茶叶的自然清香味,不应有异杂味,异杂味比如说霉味,糊味,烟味之类。有霉味的茶就不推荐喝了,必定是储藏过程中出现问题才会造成霉味,鬼知道这个茶叶经历了什么严肃的聊聊普洱茶篇二:普洱生茶的选购入门…

烟味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如下关沱,凤凰沱等,都会有明显的烟味,而这种味道是为大众所接受的,被认为是其本身的特点,所以在针对这一类茶叶时,有烟味不一定是不好的。

湿茶和茶汤的气味,主要通过闻在冲泡过程中散发的气味,以及茶具上留存的气味来判别。

正常的茶叶,冲泡时散发出来的气味主要是来自茶叶本身的香味,不同地区的茶叶会有不同的气味,香气的类型主要是花香和蜜香。如果闻到草青味,那就是杀青工艺不到位,再好的原料,如果连基本工艺都保证不了,还谈何价值呢?如果出现了水果的香味,多半是在制作过程中发酵产生的,此时观察叶底,肯定能看到红叶红梗这种氧化发酵的痕迹。

留存在茶具——如盖碗的盖子,公道杯,品杯上的味道,也应以茶叶的香味为佳,出现明显的烟糊味也是不好的,如果出现霉味或者腐烂的味道,不用我说你也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总体来说,生茶的香味,更多以茶叶本身的香味为主,出现其他的异味都是不好的,这些异味也大多来自加工过程中,是工艺不成熟的表现,这样的茶无论是喝还是存放,都不是很好的选择

5.品滋味

分辨一杯茶汤,其实和分辨家里熬得一碗骨头汤没什么区别,盐味够不够,有没有熬出味,都是一个道理。

茶汤里包含三种基本的味道,甜、苦、涩——就像骨头汤里的盐味,这三种味道就是茶汤最基本的滋味。甜味是最基本的要求,茶汤中的甜味虽然容易被苦涩味掩盖,但是回甜的味道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甜,只剩苦涩的茶,应该不会有人喝吧。有一种说法叫“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是要求一款茶苦能回甘,涩能生津,这三种味道的平衡就是衡量一杯茶好坏的基础。甜味虽好,但太甜的话似乎又不太像茶,我个人是不太接受,如果苦、涩的味道在口腔内一直持续不化,那就不能算是好茶,如果出现了甜,苦,涩之外的味道,比如酸味或者草青味,那必然是茶叶出了问题,更不能是好茶了。

一个茶汤的浓度,就像骨头汤有没有熬出味道,这个浓度不是单纯的甜苦涩的程度,还包括了茶汤的质感,一杯有颜色的水,和一碗骨头汤,肯定是有区别的。这个一方面是靠观察茶汤(例如前面发的茶汤图片,98年的老生茶明显有一种油亮的质感),另一方面就是靠口腔的感觉了,水大家都喝的多了,喝起来越像水的茶汤,滋味越差,只有不像水的茶汤,才可能是好茶。我喝过一些自己在淘宝上买的普洱生茶,外形,香气,汤色都不错,但是一喝起来,真的就只是一杯有颜色的水而已,根本没有任何滋味可言。

茶汤进入口腔之后,首先感觉到的是味道,接下来就是茶汤对口腔的刺激,甜味大家都喜欢,也就谈不上什么刺激,苦和涩则会进一步刺激整个口腔,使两颊,舌面出现紧绷收敛的情况,但只要能有回甘生津,口腔不觉得干燥,都是茶叶的正常表现。但是如果口腔一直保持这样紧绷的状态,回甘生津较弱甚至没有,口腔或者咽喉干燥,甚至出现微麻的感觉,那多半是因为茶叶的内含物质刺激性过大,这个茶就不好,或者是不太适合你。

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款茶叶的体感反映是不同的,同一泡茶汤,有的人只是觉得有点涩,但有的人已经觉得口腔发麻了,这只能说是不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不是一款茶好坏的绝对标准,不过既然已经能造成一部分人的不适,自己喝的时候也应该多注意了。

滋味这一部分没有图,讲起来也是很玄乎,但这却是判断一款茶好坏的根本,好喝的茶才是好茶,只有平时多喝多感受,同时以自己已有的喝茶经验来不断对比辨别,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去判断一款茶的好坏,或者说是一款茶适不适合自己。

关于生茶的初步选择到这里就讲完了,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最基本的“色香味形”四个方面,“色、香、形”的分辨相对简单直接,而“味”则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只有通过不断的品饮学习,才能掌握判别的方法。

墨江茶马古道, 一个村庄的历史


墨江被人们誉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北回归线穿城而过,把县境一分为二,一半留在了亚热带,一半留在了北温带。每年的夏至日,太阳的直射点移至北回归线。这天,在墨江,会产生立杆不见影的天文奇观。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距离墨江县仅9公里的碧溪村。

碧溪村的古建筑群

明朝时期,这里叫恭顺州

碧溪,原名碧朔。《云南通志》记载:

明永乐四年设恭顺州时,碧朔为恭顺州驻地。恭顺州设在碧朔共历时127年,于明嘉靖十二年移恭顺州至他郎寨。茶马古道造就了碧溪的历史繁华,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在马帮年代,每天至少有1000匹马从碧溪经过,傍晚,插着各大商家名号大旗

的马帮在镖局的护送下,和着声声响铃,进驻碧溪。老人们回忆,马帮年代,碧溪村里家家有口饮马井、户户有棵栓马柱、形成规模的马店八九家,其中最大的可容

纳上百匹马。

碧溪以前是一个镇,如今合并以后成了一个村,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于是在碧溪村,我努力寻找着它和沙溪古镇的异同。

那天恰逢赶集,在如潮的人群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人喧马嚣的时代:夕阳下的古碧溪,大队马帮驮着茶叶、布匹、盐、大烟和日常品进村了,商号大旗在马背上

猎猎作响、驮马头上的红花颤颤巍巍、马蹄和着响铃缓缓而至,那些身穿西装、头戴毡帽的老板,从马背上下来,径直进了某一家客栈。在那里,长期为他提心吊胆

的相好,早已望穿秋水。到了碧溪,他们满身轻松,这个繁华的驿站,给他们带来了家的感觉。

南来北往的马帮,带来的是外面世界的诱惑和信

息。长期和马帮打交道的碧溪人,顺理成章地走上经商的道路。这是一个并不注重农耕的村庄,从古至今都如此。碧溪人随马帮出行,外出赚钱回家,盖起了深宅大

院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今天的碧溪,马帮已经远去,只是那些沧桑破败的老宅子,尚在见证属于碧溪的那个马帮时代。老人们说,解放前的碧溪人,人们扛枪赶

马,那时候,村里的枪支可以武装一个营;赶马让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一时之间,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解放时,村里的地主有70多户。

今天的碧溪,随处可见古香古色的建筑。顺着穿村而过的茶马古道,青石板泛着岁月的光泽,古道两旁的老房子基本上全为土木结构,历经沧桑的雕梁画栋似乎仍在讲述着这个村庄的辉煌。

沧桑老宅,见证马帮时代的繁华

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八角楼都是村中最显眼的古建筑。八角楼在村中央,茶马古道从楼下穿过,这座三层楼的土木古塔式建筑,底层用四根大柱子支撑,目的是

便于通行。平时,楼上的二层三层大门紧锁。楼顶置大铜葫芦,外观雄伟、壮观、气派。八角楼在历史运动中曾受过破坏,后在古建筑恢复大潮中,请了剑川木匠来

还原。虽然如今的八角楼依然展示着非凡雄姿,而饱经沧桑的老人们却叹惜,新楼的风格和以前大相径庭。

我们走近了碧溪村公所,那幢三层楼的

老宅子,奢华的气息扑面而至。这是村里年限最短的老宅子,它的主人叫李秀山,一个马帮关卡的负责人。通海木匠远近闻名,这座宅子正是出自他们之手。

1939年至1949年,这座宅子整整盖了十年。那是一个交通运输落后的年代,我们无法想象建盖房屋用的那些石头和木材要经过什么样的艰辛才能组合成眼前

这座气势恢宏的四合院。走进李氏大院里,雕花门窗、笔直柱梁、大烟台、厚重的木床、无一不在显示那个时代的奢侈生活和能工巧匠们的心血。宅子的用料十分考

究,所有的柱子没有榫头,直接从一楼伸向三楼。大院共22间房,坐在宅子三楼那间阳光通透的观景客厅里,屋里全是以前留下的古老家具,桌、椅、柜子,无一

不散发着沧桑的气息。观景客厅正对着茶马古道,坐在灰褐色的古椅上,喝一壶,遥想当年马帮从眼前穿街而过的情景,多么惬意!

67岁

的老人何延年,安静地坐在古道边的小商店里。他的身后,便是祖上遗留下来的何家大院。那是一个“走马转角楼”的院子,二十多间房,一百多年的历史。老人很

健谈,对碧溪的历史人文了如指掌。回忆起碧溪的马帮年代,老人的心情有些激动。“一到下午,响铃阵阵,那时候我还小,把头从门里探出来,用好奇的眼光打量

着这些来自外面世界的人。”如今,他已经退休在家,经营着一爿小商店,聊以打发晚年。透过老人的缓缓语调,碧溪的古貌开始清晰起来。他拿出了一张发黄的照

片,那是1958年的碧溪。照片上的碧溪,还能清楚地看见城墙,八角楼格外引人注目。何延年说,他小时候记得的碧溪,每到夜幕降临以后,加强戒备,守城兵

丁持枪巡逻,以保驻扎在这里的马帮和百姓的安全。

在碧溪,有个院子是老庾家的。庾氏在墨江的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间随黔宁王沐英入滇搬迁至碧溪,数百年一直从事农商,积有余资,购置良田千余亩,体恤乡里,深得人们爱戴。在其家族史上,庾家人才辈出,堪称碧溪之首。

挂在庾家大院后墙上的牌子,记载着从这里走出去的名人,他们无论从商、从政还是从艺,无一不是声名远播,比如,直到如今还被老昆明人津津乐道的庾恩荣、庾恩旸、庾恩锡等人;而庾恩锡的孙子,便是台湾著名歌手庾澄庆。

碧溪远近闻名的家族还有老段家,这个曾经鼎鼎大名的富贵之家在1924年时,曾出过一名上海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学士段宗承。

而那位如今经营着小商店安度晚年的何延年,他的家人也大多在美国和英国等地,他还有着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妹妹。

一个“晒”字,成就了普洱的一生。


“晒”是食品行业普遍采用的一项加工手段。中国东汉时期已将“晒”进行了专业化解释:“晒,暴也”(东汉许慎《说文》)。“暴”什么?“暴五谷之类”。我们现今的粮食加工,如玉米、小麦等至今仍延续这个过程。

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的,“晒”表面上是利用太阳的热能达到“脱水”的目的,但“晒”的过程还隐藏更深一层的“加工”秘密。

云南人做普洱茶有个很奇怪的点:原料首选苦涩回甘的,清爽的反倒不要。茶的原料好了,越存越醇,原料不好,越久越苦。好的原料是普洱茶能在时间的见证下蜕变的原因之一,其中还有一点就是他的工艺。而传统普洱茶使用的就是晒青工艺。

晒青,指茶叶在杀青完成之后,摊放到太阳下面,进行晒干处理,这种方式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干燥方式。普洱茶、古树茶要越陈越香,必须采用晒青毛茶为原料。

普洱茶为什么采用“晒青”呢?

第一,普洱茶有一种内质真菌的孢子,晒青能够使得孢子存活,晒青毛茶上的孢子存活,晒青毛茶才会有更大的后发酵空间,其后制成的普洱茶的后发酵空间也会更大。

第二,普洱茶是生物发酵的产物,只要是发酵,就离不开微生物。“晒青”是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初级加工阶段,是普洱发酵前对茶箐的预处理,也是普洱茶有氧发酵阶段。在这个阶段,除对加工场地要求相对干净之外,还有一个特殊,即自然环境中大量的微生物菌群的存在。我们说,加工场地的干净在任何地区都能实现,但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存在,且这个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又是这个自然环境的独有,就比较难实现。云南各地普洱茶所表现的不同“风味”,除了各地大叶种茶叶存在细微的差别外,更多地是因为不同地域微生物菌群差异造成。

第三,晒青干燥的过程长,温度湿度适合,既有漫长的自动氧化,又有光催化反应,能够促进茶叶内含物质氧化,进而影响茶的品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晒青的重要原因。采用晒青方式干燥的茶叶茶体形松,干茶有明显的晒味,冲泡后香气持久,滋味甘爽,汤色黄绿明亮。

当然,现在的普洱茶多采用烘青的工艺制作,也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市场的需求,毕竟现在很多人对于晒青普洱新茶苦涩的滋味表示难以接受(不过存储时间越长汤色会泛黄、苦涩杂味会随时间化掉,晒青茶后期的滋味和价值空间更大),而烘青制作出来的口感相对而言入口会更加甘甜(烘青的茶经不住存,时间越长滋味就慢慢流失了),而且清香味也足,更符合当下大众的口味。

那么这两种制作工艺制作茶来的普洱茶,除了味道上,其他区别在哪?

冲泡后的普洱茶,晒青茶的茶汤比较稠,且有胶质,同时也很耐泡。若是烘青或高温杀青的话,茶汤会比较清,且不耐泡。用一地区茶鲜叶制作的烘青和晒青毛茶对比,烘青毛茶苦涩度低,相对而言,晒青毛茶的苦涩度较高。

综上所述,我们对“晒青”这种工艺的推崇,不是因为它有历史烙印,更多的仍源于它附合生物发酵的要求,保证了普洱茶的后发酵,也使得普洱茶形成了“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晒青,一个“晒”字,成就了普洱的一生,顺应了自然,延续了茶的生命。

洗茶,一个被广泛误解的概念


很多入门级茶人在泡茶的时候,喜欢进行所谓的“洗茶”——第一泡茶水泡很短的时间,倒掉之后再进行正式冲泡。许多人认为“农药残留较多的铁观音或者陈放多年的老普洱,不洗就喝,长期以往会中毒的!”

其实,这是一个流传广泛的误解。洗茶,是人们对某些茶的冲泡过程进行的想当然的理解。在专业的茶文化领域,这个环节的标准称呼是“温润泡”。它是把茶泡得更好喝的一种技术手段,而不是为了“洗去茶叶中的脏东西”。

很多茶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揉捻”这一工序,其目的除了为调整茶叶的形态,更重要的是把一部分茶汁从叶片里揉出来。干燥之后,这部分茶汁中的固体成分会附着在叶片上,冲泡时它们迅速溶解进入茶汤。当然,没有被揉出来的那部分随着干茶吸水膨胀,也会慢慢溶出到水中,使茶汤维持一定的浓度。

控制揉捻操作,有助于调节冲泡时不同组分在茶汤中的含量——各组分的相对比例不同,可能带来不同的味觉体验。如果茶叶被揉捻的相当紧结,叶片内外的茶汁都不易有条不紊地进入水中,那茶汤的口感就不那么让人愉悦了。对于这样的茶,在正式冲泡前先用一定温度的水将茶叶润湿,可以使茶叶微微舒展,正式冲泡时每泡茶汤的浓淡协调就比较好控制了。当然,即便是乌龙茶和普洱茶,如果茶叶已经很细碎,出汤率很高,也就不必进行温润泡了。

那么,茶叶到底脏不脏,需不需要洗呢?所谓脏,无非是怕灰尘,微生物和农残。空气中有一定浓度的灰尘颗粒,我们吃饭说话甚至呼吸都会使一定量的灰尘进入身体,茶叶上的灰尘和这些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绝大部分微生物生存需要水分,茶叶之所以保质期长就是因为其含水量已经降到最低,极不利于微生物生长。至于农残,且不说正规厂家的茶叶农残会被控制到国家标准之内,并不值得担心,即便是有所“超标”,其实也是被夸大的恐慌——茶叶的消耗量每天也就几克,而且不是像蔬菜水果那样直接吃掉,能从茶叶中摄取的农残实在有限得很。同时“洗茶”所能去除的农残也很有限——农药要起作用,需要很好地附着在茶叶上,要想通过一遍冲泡在基本保留茶成分的前提下有效地把它们去除,基本上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合格的茶用不着“洗”,不合格的茶“洗”了也起不到啥作用。那些容易出汤的茶,比如常规的绿茶,反而是第一泡最好喝。

了解普洱茶是怎样一个过程?


普洱茶涉及到的内容方方面面,我们从哪里开始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我觉得还是不要从一个从业者,普洱茶文化推广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从茶友的切实需要出发,一步步的进入普洱茶的新世界。

我们假设有一位小白同学,什么叫小白呢?就是既没有被大师和专家洗脑,也没有接受过体制化的茶艺或评茶教育,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爱茶人。他的想法很简单,想喝到好茶。

那对小白来说,他了解普洱茶是怎样一个过程呢?

第一,他通过某个机缘感受到了普洱茶的美好,这是一切的开始,因为这个感受才会有接下来的一切。这和什么有关呢,和品鉴有关。

品鉴包括哪些方面呢?一个是传统的感官感受与经验:这个包括滋味,香气,质感(汤感)等,这方面我们会引入很多其他品鉴体系的概念。还有一些常见的反应,比如生津回甘;更深层次的身体经验,比如体感,从这个门进入,我们有可以探讨茶与体质、养生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品鉴和原料、工艺结合起来,通过品鉴来分析茶质,这个会放在原料与工艺的部分再展开。

这些经验如果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上,就会有非常丰富的意象出现,这个是最好玩的部分。我们不仅可以用品鉴去重叠古诗词的意境,探讨与各种音乐,各种艺术流派,各种美食的关系,当我们真正把握的一款茶的精神特质,你甚至可以构建你自己的品鉴世界。

这个就是我说的,通过茶激发了我们观察世界的雅兴,让我们和茶在不同的场景下对话与互动,茶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二,那感受到了美好,还需要能够时时呈现这种美好。这和什么有关呢?和我们如何去表现一款茶有关,无论是冲泡还是其他的表现形式,都需要我们在对茶理解的基础上,有更好的互动。

这一方面包括硬件,比如:水、煮水器、泡茶器、品饮器、还有其他一些茶道具;另一个方面是软件: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水温、投茶量、出汤时间等等。我们也会借用咖啡里面的一些概念比如萃取率、浓度等等,看看是不是有利于更好的把握呈现的细节。

当然作为新世界,我们也会探讨不同场景、不同器具下的更多的可能,无论如何,乌龙茶的冲泡方式不应该成为普洱茶的唯一选择。

第三、我们会关注这种美好的

普洱生茶为什么总有一个时期不好喝?普洱生茶为什么总有一个时期不好喝?


普洱茶有一个时期,口感上比较的平淡,或者说是平庸也可以,茶香很弱或者说是几乎没有茶香了,只剩下淡淡的甘甜,和刚出来的时候相比口感差距很大很大,和陈放多年的陈茶也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这是生茶的口感低谷期间,被称为普洱茶转化周期的空档期。

这个空档期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准确的开始时间,什么时间结束,也没有准确的时间,但是其有个确切的鉴定依据,那就是刚出来的新茶那种高扬的,有些茶可以说是飘溢的,沁人心脾的茶香褪去了,而陈香还没有产生之前,在这两种茶香之间的生茶口感上落差很大,这个时候就是生茶的空档期,空档期的开始和结束与茶的本身条件有关系,与茶的压制形态有关系,还与茶的存放环境有关系。

空档期和茶的存放条件也有很大关系。在南方高温高湿,陈香出来得很快,也许茶香还没有完全散失就出来了陈香,所以在南方可能感觉不到茶的空档期,或者说空档期会很短,而在北方干燥,陈香出来得慢,因而空档期提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说普洱生茶存在着这样一个空档期,但是并不能说明这个茶就不好喝,只能说明新茶的茶香退去后的茶,两者口感差异很大,至于好不好喝,一定要等陈韵出来后才能下结论,空档期只是个过渡期。

普洱茶养胃是不是一个骗局?


很多人购买普洱茶时,被茶店老板推荐普洱茶的时候,老板会说普洱茶养胃,但有人喝了反而更不舒服,那普洱养胃是不是一个骗局呢?

其实稍微了解一点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分为生茶和熟茶,不同类型对身体的调养各不相同,今天只只给大家科普一下。

普洱茶熟茶的功效:

1、熟普洱茶有红茶素、黄茶素、茶褐素没食子酸和维生素C等,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2、熟普洱茶里含有黄酮苷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血管硬化的重要物质,适合中老年人。

3、含有丰富有益菌群的发酵熟普洱茶,在进入人体后不会对胃产生刺激作为,而且能够在胃的表层形成附着膜,对胃不好的人有保护作用,经常饮用可以起到养胃和护胃的功效。

普洱茶生茶的功效:

1、每餐后一杯普洱茶生茶能够有效的刺激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解,从而达到减肥的作用。

2、未转化的生茶和绿茶一样,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较多的活性成分,能够清理肠道,对于便秘有好疗效。

3、普洱茶生茶没有经过人工快速发酵处理,保存了较多的晒青毛茶的品质特性:其香气表现为荷香气或清香中透着青草的气味,滋味浓郁、泡后呈金黄色茶汤,对于爱品青茶的朋友是不错的选择。

所以不要说普洱茶养胃是一个骗局,想要养胃还需喝对普洱茶。相比熟茶来说喝生茶自然是有些刺激的,但是生茶刺激胃肠蠕动对减肥又有很多好处,具体看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普洱茶不仅是年轻人的茶,清肠减肥(生茶);更是老年人的茶,养胃防止血管硬化(熟茶)。

《要想学好茶,这些阶段一个也不能少》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如何泡出一个好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8598.html

上一篇:2020湖南黑茶:安化茶行与茶客

下一篇:2020安化黑茶千两茶加大防伪保护力度,确保产品质量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