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坦洋工夫发源地福安坦洋村

2020-09-22

最近很多茶友都在找茶经网小编了解关于“坦洋工夫发源地福安坦洋村”的知识,于是给大家收集整理了下面这些“坦洋工夫发源地福安坦洋村”有关内容,感谢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371年,福安坦洋村人发现了当地的“坦洋菜茶”。1851年,坦洋村胡氏用该茶首创了坦洋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滋味甘醇),位列“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

坦洋村位于福安市社口镇西部,白云山东麓。坦洋村内青山绿水常伴,青瓦幽巷可见;桂树飘香,隔岸松杉苍翠,远近茶园碧绿。坦洋村虽小,建筑物却异常丰富多样。其中,真武桥、丰泰隆茶行、坦洋炮楼、王家建筑群是坦洋村的标志性建筑物。据介绍,截至目前,坦洋村仍有30余家茶厂,6000多亩茶园,主要栽种本地菜茶、福云6号等茶树品种。

走进坦洋村,仍可见街边大小茶行十余家。到了做茶的季节,在坦洋村下街随处可以看到拣茶梗的老人,虽然他们要戴着眼镜拣茶梗,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的速度。

据介绍,在茶叶贸易的鼎盛时期,坦洋街上仅大茶行就有36家。但至今,丰泰隆茶行(位于坦洋村下街)是坦洋村保留最完整的茶行建筑,建于清同治年间,三层结构,二、三楼做萎凋,一楼做发酵和烘焙。整个茶行楼高十几米,楼宽五十余米,烘焙间可摆放近两个焙笼,是坦洋村象征性建筑和重要的文物之一。

Cy316.com小编推荐

2020行走在坦洋工夫的发源地——坦洋村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行走在坦洋工夫的发源地——坦洋村》内容,感谢阅读!

这个时节,绽放一季的烂漫早已鲜艳褪去,大雨初霁后的田塍园径旁,依稀可以看到零落成泥的花瓣残骸,这是种无奈,尽管我们都想极力去挽留。毕竟,道法自然,自然的季节更替并不因人的情感和意志而停滞或推延,该去的终究要去,该来的终究是会来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红残的去牵引了绿葱的来,一个的结束又带来了另一个的开始。大自然的化迁尚且如此,人类历史的递嬗又何尝不是如此,更何况是一种茶和一个小山村?当然,人生亦复如是。这些都是坦洋工夫和坦洋村让我体悟到的。

隐藏渊默的强音

灿烂的日头在无私地向大地辐照着。蜿蜒的小径在脚底无尽地蔓延。我知道从这里开始。便是由喧嚣步入宁静的前奏,这对于成日疲于奔命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我而言,无疑是种久违的释然与闲适。不多时,一幕明快的葱翠倏忽跃入我的瞳孔,使我根本来不及躲闪。就乖乖地被它给俘虏了。这是一片典型的丘陵茶园,一丛丛茶树齐整地缘山势而植。高处就高,低处就低,显得屈曲有情,行行层层环绕在山丘上,像是穿上了翠绿的百褶裙一般;山坡上,缘坡也装点了一株株黄绿的遮阴树,仿佛是额前的缕缕青丝;山脚下的一泓清塘,波光潋滟,点点滴滴都映衬着天光云影。山谷里徐徐而来的山风,吹皱了池水,曳弯了树腰,茶园里早已是绿浪滚滚,茶的清香在周遭弥散。

若说茶园是涵养坦洋工夫的襁褓,那么,坦洋村则是哺育坦洋工夫的摇篮。坦洋工夫之为坦洋工夫,皆因坦洋村而闻名。这个村子并不大,但它的故事却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诞生了一种驰名中外的香茗,创造了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坦洋村距福安市区约28公里,一路的颠簸令我们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为了找寻这段传奇历史,再多的疲惫也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车在离坦洋村不远的路边停住。小山村位于闽东第一高峰――白云山的南麓,周遭群山环抱,碧树环绕,清澈见底的小溪穿村而过。它因地处清溪入口处呈“船”形。“四山排闼,一水中流”的布局,使整个村子如同一块长形木板。所以当地人又称坦洋为“板洋”。虽然天气晴朗,但村子里却是雾岚弥漫,覆着黑瓦的村落一片朦胧中若隐若现。俨如仙境的村落。怎不让人心生流连之情呢?

相传,坦洋工夫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年~1874年)。有个自建宁来的茶客来坦洋村收购茶叶,将红茶的制造工艺从武夷山传入了坦洋。村民胡福四(又名胡进四),以当地的“菜茶”为原料,成功地试制了红茶,并冠以“坦洋工夫”的茶标,经广州运销国外。这是关于坦洋工夫创制的始末,其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坦洋工夫的兴旺与水路、陆路运输航线的开辟的的确确给坦洋村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像是投入清潭的一颗小石块,激起千层浪,让这个静谧的小山村顿时沸腾了起来。据说。每逢茶季时,坦洋村街上接踵摩肩,熙熙攘攘,将刚刚从茶园里采摘的鲜叶送到茶行加工,放眼望去。像是一片由茶叶簇成的绿色海洋。

好景不长,热闹非凡的景象犹如昙花,美丽而短暂。清廷的腐朽、外夷的入侵、频仍的战乱和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使坦洋工夫一度黯然失色,孕育坦洋工夫的坦洋村也因坦洋工夫的颓败而沉寂,昔日的鼎盛也如梦幻泡影,转瞬即逝。从此,小山村的一切又复归于静默,甚至在沐浴春风的大好时期,坦洋工夫仍险遭大刀阔斧的改革。小山村继续选择了沉默。

直到如今展现在我面前的依然是那个默默无语的小山村,除了那条涓涓的溪流和零星的几声鸡鸣以外,再也没有其它的声响。然而,这种沉默并不代表着死寂,亦非靡靡之音,而是蕴藏了强音的“希声”,是无法用耳朵听闻的天籁之音。因为,在这渊默之中,似乎有股蓄势待发的力量,如同萦绕在村落间的云雾一般,正在缓缓地从地面上升。

往昔梦华的搜寻

当地有一首民谣是这样唱到的:

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

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

上街过下街,新衣断线头。

白银用斗量,船泊清风桥。

这首民谣是对当时繁荣的坦洋街真实写照。据《福安县志》记载,在坦洋工夫最隆盛的时期里,社溪两岸新屋林立。短短1公里的坦洋街上。竟有36家的大茶行在此扎堆,收购周边七八个县的茶叶,畅销到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收益甚巨。是坦洋工夫缔造了坦洋村和坦洋街的奇迹。于是,便带着一种崇敬而希冀的新心情,从真武桥下来,向前步行数百米来到当年盛极一时的坦洋街前。踏着平坦整洁的水泥路。我边走边张望,甚至不放过一墙一瓦,遍寻着它遗留的痕迹,然而看到却只是一排排新砌的红砖房,至多也就是一两栋贴着大幅坦洋工夫销售广告的土坯房。就这样,我们在街上悻悻地徜徉着。随行的一位老茶师告诉我说,从前这里的茶行,临街是铺面,为了方便收购、精制和贮藏茶叶。茶商们将茶行修建成两三层楼高。最高甚至可以达到四层。

听着老茶师讲的故事,除了不住地赞叹外,我仍不愿放弃搜寻坦洋街的旧迹。也许是心内的虔诚,也许是机缘巧合,临近街间的尽头时,一栋接近于支离破碎的楼架霎时映入我的眼帘,它犹如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茕茕孑立在一堆碎石瓦砾上。从那一根根笔直整齐的木柱和它身后保存完好的飞檐上不难想象它曾经有多么地趾高气扬。楼的一侧已经破旧不堪,而在另一侧木柱间的木板上还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个半圆形的图案,上面刻着精美的对花。此外。在每根木柱的两侧还各有一个精巧的花草木饰。消褪的朱漆色与灰白的木柱显得极为不协调,旁边一爿长满荒草与青苔的残垣断壁更增添了几分残破与衰败。

斑驳背后的焕然

楼架的“突现”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遂循着旁边的一条深巷继续前行。青石板上。苔迹斑斑,一扇灰砖拱门硬生生地陷在斑驳的土墙里,像只愁云密布的眼眸,毫无生气。徐步前行,一栋黑石砌筑的、楼檐有着柔美线条的院落闯进了我的视线。“这就是坦洋村大名鼎鼎的胡家宅邸!”老茶师大声地说道。伫立宅门前,石墙上除了镶嵌着红色梅花窗格以外,还有几个方形、拱门形的类似小窗的洞口,这大概是为了防范土匪用来架设土炮的。门楣上的字早已剥落。但还能隐隐约约地觑见几笔苍劲有力的笔划,想必内容大约是些励志明德的古训。门虚掩着,出于尊重,我轻叩了几下门,许久没人回应。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还是忍不住冒冒然地走了进去。和达官贵人的宅子相比,这个院子不算太大,天井里横着几根晾着衣服的竹竿,爬满青苔的地上杂乱地堆着朽木和断石,一侧的厢房墙体斑驳。上面还镶着几扇雕花窗,显得荒凉颓废。

步出宅院,我们看到不远处的房顶上有两个红彤彤的热气球在空中飞舞。下面系着条幅。走近一看,原来是个祠堂,虽然院门紧闭,但是透过院门的缝隙能清楚地看到门楹赫然刻着“胡氏宗祠”四个金字。新祠堂是在早年胡家祠堂的原址上修葺的,屋顶上覆着油亮的黑瓦,外墙全是用青砖砌筑而成,上面还有几幅美轮美奂的石雕画,在宝蓝色琉璃墙檐的映衬下焕然一新。胡氏宗祠的修缮,是坦洋人对坦洋工夫之父胡福四的怀念,也是对坦洋工夫繁华往昔的追忆。但更多地是在表达坦洋人对坦洋工夫亘古不变的一片深情。

本文《行走在坦洋工夫的发源地——坦洋村》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坦洋工夫的发源地在哪里怎样选购原产地的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红茶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由坦洋村有胡福四试制成功。现在主要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发源地在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的发源地在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并设洋行,周围各县额茶叶也逐渐在坦洋云集。坦洋工夫红茶的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中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都能出口上万担,坦洋街长一公里,但所设茶行已经达36家,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内,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主要的红茶产区。销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的外汇茶银达百余万元。用当时的民谚将就是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阻断了坦洋工夫红茶的销路,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锐减,50年代这期,为了复兴坦洋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先后建立,开始实行机械化制茶,并引进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的茶树品种,1960坦洋工夫红茶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红”改“绿”的浪潮下,坦洋工夫红茶尚存无几。经过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红茶的生产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坦洋工夫红茶产量达8000余担。

“白云山下坦洋乡,小武夷名不妄扬。”福安郭旻诗说的便是坦洋工夫红茶的发源地——福安市坦洋村。想要喝道正宗的坦洋工夫红茶,最好去当地产茶地区走一趟,相信会有与众不同的收获。

坦洋工夫产地“福安”


好茶之所以为好茶,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必须面面俱到。福建出好茶,被列为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首——坦洋工夫,来自福建福安。

坦洋工夫,原产地在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位于闽东最高的峰峦——白云山麓。福安常年烟云缈缈,雨雾蒙蒙。其地理条件独特,生态环境优美,俗话说的好“好山好水出好茶”。

福安境内的白云山风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风景名胜区”。而制造“坦洋工夫”红茶的原材料“坦洋菜茶”就是生长在生态环境如此优良的白云山麓。

白云山麓气候环境

白云山麓境内山峦起伏,群峰竞秀。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达31座。雄居于西北面的白云山,主峰海拔1450.2米,挡住西北寒流的侵袭,成为福安晓阳、社口、穆阳、康厝、坂中等茶区的天然屏障。白云山山峦耸峙重叠,丘陵起伏。福安地处低纬度,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构成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特点。

在中国与福安有大致相同自然条件的只有台湾的阿里山地区。因近海的缘故,云雾湿润天气较多。晴天过后即使是的一场小雨,也会出现云雾,增加了空气相对湿度,呈现“雨天满山云,晴天遍地雾”,造就了“湿而不暑,湿而不瘴”的特殊小气候。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特产,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属于红茶一类。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外形紧结圆直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气清鲜高爽,汤鲜艳呈金黄色,滋味醇厚,叶底红匀光亮。

坦洋工夫茶产地介绍

“中国茶叶之乡”福安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坦洋工夫茶的原产地,位于海峡两岸的福建省东北部,方圆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5公里,人口65万。茶业是我市农业传统优势产业,以茶叶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是我市主导产业,全市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茶叶产量2.43万吨,产值11.32亿元,无性系茶树良种29.4万亩,占总面积的98%,有国家、省级良种40多个,年出口茶叶4000多吨,是全国第二大产茶县(市),全市涉茶人口41万人,茶叶加工经营企业400多家,3万多名茶商遍布全国各地。

福安“坦洋工夫”红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选用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坦洋菜茶芽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产地环境

福安市倚山临海,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交溪南北贯穿全境,形成西北高、中间低的河谷丘陵地。茶园主要分布在这些丘陵山地。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西北部有鹫峰山,洞宫山、白云山三条屏障低御寒潮,东南部受海洋性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丰沛。

年平均气温13.6℃~19.8℃,年平均无霜期230d~300天,年平均降雨量1350毫米~2050毫米,年相对湿度78%~83%,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905.8小时。茶园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土层深厚达1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土壤pH值为5.0~6.5。

坦洋工夫茶历史渊源

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

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穆阳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参看《闽东志》)。

其优质核心产区位于归岭一带,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坦洋工夫茶制作工艺

1、鲜叶采摘

选择晴天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品种以坦洋菜茶为佳,鲜叶要求芽叶肥壮、不带鱼叶和鳞片无病虫伤害、无异杂、无损伤,严格实行分批、分品种、及时付制,保持鲜叶的新鲜度。

2、萎凋

萎凋室要保持通风良好,槽体内温度一般控制在30-35℃左右,具体温度和风量的掌握依据鲜叶含水量而定,一般原则为“先高后低”;萎凋芾的摊叶厚度一般为10-15厘米,每隔20-30分种翻叶一次,以获得茶叶萎凋均匀一致。

一般萎凋时间4-6小时,萎凋叶叶质柔软,手捏成团,松手不易弹散,嫩梗折之不断,叶面失去光泽,色暗绿,青草气大部分消失,略有清香,减重率达30-40%,则萎凋适率。

3、揉捻

采用揉捻机,揉捻室避免阳光直射,室内温度宜低,湿度宜稍高;采用轻压长揉的方法,时间掌握在60分钟左右,使茶叶的成条率达到85%以上,细胞破损率达80%以上,茶汁溢出而不滴流,使之条形紧结,初步形成其成品外形特征。

4、解块

主要目的是解散茶团,降低叶温,使叶内某些有效成份不致因受热剧变,干燥后可减少团块。但使用解块机会影响到高档茶的条索外形,因此“坦洋工夫红茶”实际制作中以手工解块效果为佳。

5、发酵

发酵是工夫红茶加工的独特阶段,它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充分氧化,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品质特征。红茶的发酵实际上从揉捻时就开始,因此揉捻时室温宜低。

发酵温度控制在22-24℃,空气湿度一般要求80%以上,空气流通,使氧化供给充足,发酵充分均匀,整个发酵过程一般维持2-3个小时,待发酵叶青草气消失,出现桂花香、果香,叶色大部呈鲜明的铜红色为适度。

6、干燥

目的是制止继续发酵,蒸发水份,达到毛茶成品要求。采用焙笼烘焙或烘干机干燥,掌握“高温初烘,低温复火”的原则。初烘温度掌握在90-100℃,时间为l5-20分钟,摊叶厚度2-3厘米,每隔5分钟翻拌一次,至八成干左右,中间摊凉1-2小时。

复火温度掌握在50-60℃为宜,时间为20-30分钟,摊叶厚度3-4厘米,每l0分钟翻拌一次,足火后成品水分控制在7%以下。

7、精制

毛茶通过抖筛、平圆筛、手拣等精制工序,分精茶条粗细、长短,去除影响成品茶净度和色泽的杂物及片茶、碎茶、末茶等,形成条索紧细、外形匀齐美观、净度良好的上等“坦洋工夫红茶”外形特征。

坦洋工夫茶品质特点

坦洋工夫红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久已闻名于国内外茶叶市场。其主要品质特点为:外形条索紧细匀直,叶色润泽,净度良好,毫尖金黄,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醇甜、有桂圆香气,汤色红亮,叶亮红明。

坦洋工夫茶多少钱

坦洋工夫茶价格有高有低,一般普通的坦洋工夫茶零售价仅49元-58元每斤,而品质较高的零售价在110元-180元每斤不等,精品坦洋工夫茶的零售价则在260元-300每斤不等,甚至有价格更高的。

此外,散装的坦洋工夫茶价格与礼盒包装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礼盒包装的坦洋工夫茶价格同样有高有低。

坦洋工夫茶礼盒装价格

礼盒装的茶叶有不同的包装规格,规格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如250g礼盒装的坦洋工夫茶价格在115元-197元每盒。300g规格的坦洋工夫茶价格在260元-350元每盒不等。500g坦洋工夫茶礼盒装的价格在322-788元每盒不等,价格相差比较大。

而高档礼盒包装的坦洋工夫茶价格则要贵上很多,其茶叶品质也高,一般在千元每盒以上。市面上高档礼盒包装的坦洋工夫茶有3880元-7800元每盒的。

总的来说,礼盒包装的坦洋工夫茶价格也要视其包装等级,茶叶质量等级,包装规格来看,等级不同的坦洋工夫茶价格也不同。

坦洋工夫茶价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标准。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坦洋工夫茶准确的价格还是直接咨询商家,以商家的报价为准。

坦洋工夫茶储存方法

储存方法一:冰箱存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过会把买回来的东西放入冰箱中以保持其的新鲜度,茶叶其实也是可以放入冰箱中进行保存的。在冰箱中保存时要做到密封包装才行,这样才不会让冰箱中的异味和水分被茶叶所吸收。同时保存时间最好不要太长,尽量快点将其喝完。

存储方法二:陶瓷坛储存

在家里我们经常会用到的器物也有陶瓷坛,其对于保存物品来说有着不错的用处。用来保存茶叶也是可以的。我们将茶叶先用袋子或者纸张包装好放入陶瓷坛中,然后再旁边放置一些木炭的,因为木炭可以吸收异味,吸收水分,这样一来对于茶叶的保存就更好了,茶叶保存的时间也就更长了。

除了上述的两种方法外我们也可以用铁罐,热水瓶等罐装物品对茶叶进行保存,不过要保证茶叶不接触异味,不接触水分,容器避光性好才行。

坦洋工夫茶功效

1、提神

经常喝红茶的人都有一个同感,红茶可以提神,喝完之后感觉精神更加集中了。其实是因为红茶中含有咖啡碱藉,这种物质可以刺激大脑皮质,兴奋神经中枢,因此人们喝完之后会觉得自己的思维反应更加敏锐,甚至记忆力也会增强,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喝红茶的原因。

2、促进新陈代谢

由于咖啡碱的原因,红茶对人体的血管系统和心脏同样具有兴奋作用,常喝可以强化心搏,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发汗和利尿,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3、消炎杀菌

经常有人用浓茶涂伤口,涂长褥疮的地方,还用浓茶泡香港脚,并且效果还不错,这是因为红茶中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消炎效果。医学是这样认为的,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细菌结合,令蛋白质得以凝固沉淀,达到抑制和消灭病原菌的作用。平时可以多用红茶漱口,预防病毒性感冒。

4、解毒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人的食品和饮水多少都受到工业污染,多喝红茶可以分解污染带来的重金属和生物碱,起到解毒的作用。

5、护胃

人在没吃饭的时候饮用绿茶会感到胃部不舒服,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重要物质--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况下刺激性更强。而红茶就不一样了。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

6、增强免疫力

关于茶叶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的说法很流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也对此做过许多的探索,但是一般认为茶叶的增强免疫力作用主要表现在绿茶方面,但是现在有了新的进展。研究发现,红茶同绿茶一样,同样有增强免疫力功效。

坦洋工夫茶冲泡方法

红茶饮用广泛,这与红茶的品质特点有关。如按花色品种而言,有工夫饮法和快速饮法之分;按调味方式而言,有清饮法和调饮法之分;按茶汤浸出方式而言,有冲泡法和煮饮法之分。但不论何种方法饮茶,多数都选用茶杯冲(调)饮,只有少数用壶的,如冲泡红碎茶或片、末茶。现将红茶饮法介绍如下。

1、置具洁器:一般说来,饮红茶前,不论采用何种饮法,都得先准备好茶具,如煮水的壶,盛茶的杯或盏等。同时,还需用洁净的水,一一加以清洁,以免污染。

2、量茶入杯:通常,结合需要,每杯只放入3-5克的红茶,或1-2包袋泡茶。若用壶煮,则另行按茶和水的比例量茶入壶。

3、烹水沏茶:当量茶入杯后,然后就冲入沸水。如果是高档红茶,那么,以选用白瓷杯为宜,以便察言观色。通常冲水至七分满为止。如果用壶煮,那么,先应将水煮沸,而后放茶配料。

4、闻香观色:红茶经冲泡后,通常经3分钟后,即可先闻其香,再观察红茶的汤色。这种做法,在品饮高档红茶时尤为时尚。至于低档茶,一般很少有闻香观色的。

5、品饮尝味:待茶汤冷热适口时,即可举杯品味。尤其是饮高档红茶,饮茶人需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啜饮,细细品味,在徐徐体察和欣赏之中,品出红茶的醇味,领会饮红茶的真趣,获得精神的升华。

如果品饮的红茶属条形茶,一般可冲泡2-3次。如果是红碎茶,通常只冲泡一次;第二次再冲泡,滋味就显得淡薄了。

饮用注意事项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

坦洋工夫故事


坦洋工夫颇具传奇意味,其诞生过程,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传奇版本,已知的有两种:一、雍正版,二、咸丰版。

其一,雍正版:传说清雍正年间,坦洋胡氏家族有个叫胡福四的年轻人(即胡桂禹,坦洋胡氏第四世,出生于康熙61年,即1722年,他老人家活到七十岁,仙逝于1791年),当时依父兄之命,从水路前往广东办事,途中,在广州附近水域遇风翻船落水,幸遇一过往船只搭救,船上的主人是一对母女,是某英商洋行买办的眷属,买办大人见胡福四机灵俊朗,十分赏识,有意相携,得知这个后生来自茶乡,就透露以商机,说是洋人喜欢一种红茶,这种红茶是一个少数民族制作的,因为产量极少,英商往往重金都求之不得。这位热心的买办大人,还将这种红茶的基本制作方法告诉给了胡福四,并嘱咐其返乡如法制作,说是如果能做出来,那么做好后可运抵广州,由其洋行销往海外。胡福四回到坦洋,便依法试制这种红茶,经过一番努力,最初的坦洋工夫红茶从此面世。这种制法后来渐渐传开,乡人竞相仿制。

其二,咸丰版:相传清朝咸丰元年,坦洋有位胡姓茶商外出做生意,途中在一客栈遇见一位建宁茶客身患痢疾,那人上吐下泻,病情万分危急。事茶者往往心善,胡姓茶商见状,便以坦洋出产之茶,加生姜、红糖泡冲为药,那人服下之后,仿佛神迹出现,病情大为好转,并很快康复。为报答救命之恩,建宁茶客与胡氏结拜为兄弟,并传他一门独特的私家红茶制法。后来胡氏回家以坦洋之茶为原料照法一拭,发现制出的新茶品质果然不凡,外人品过,也赞不绝口。因为此茶以坦洋当地茶叶为原料,且制作工艺颇费工夫,胡氏有感而发,称之为“坦洋工夫”。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8462.html

上一篇:红茶喝起来苦涩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尊品金骏眉的保健价值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