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如何醒茶,茶更好喝?

2020-09-17

说到喝茶,自然绕不过去泡茶,而泡茶的第一步,便是洗茶,又叫醒茶。以普洱茶为例,一起看看我们应该怎样醒茶才能让普洱茶的滋味更好的释放出来。

醒茶对于大部分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关于醒茶,常见的说法是:醒茶是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的过程。

醒茶分为品饮前醒茶和品饮时洗茶两种。一般来说,年份越老的普洱茶越需要醒茶,因为只有通过合理的醒茶我们才能品饮到它最温润醇和的滋味。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新老之别,还有散茶与紧压茶的形态差异,不同的普洱茶,醒茶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一、散茶的醒茶方法

散茶一般是不需要再进行冲泡前醒茶的。因为处于密封保存状态的散茶短时期醒茶意义不大;而如果不是密封保存的散茶,那它本身就处在一个类似长期醒茶的过程中,也没有必要再继续醒茶,直接进行冲泡时醒茶即可。通常适宜使用90-95摄氏度的温水,即入即出润茶(洗茶)1-2次。

二、新生茶的醒茶方法

新制生茶因为还没有经过存储陈化,所以只需要进行冲泡前将茶饼撬散,稍微静置0.5-1个小时即可,主要目的在于品饮其鲜味。所以,冲泡时醒茶为了避免产生烫熟味,适宜用90-95摄氏度的温水润茶(洗茶)即入即出1-2次,即可完成醒茶。

三、新熟茶的醒茶方法

新制熟茶经过渥堆发酵,会有较为明显的渥堆味,一般不建议品饮刚刚发酵完成的新熟茶,新熟茶一般存储半年再品饮滋味会有较大的提升。如果是品饮新熟茶的话,先将茶饼撬散,放置于紫砂罐中,利用紫砂的双气孔结构所带来的吸附性,能够起到较好的吸附熟茶渥堆味的功效。将紫砂罐放置于通风、干燥、无异味、无阳光直射处,根据熟茶渥堆味的轻重程度,决定放置时间。建议如果第二天要喝,在前一天就将茶品撬散,放入紫砂罐中醒茶效果较好。

四、老生茶的醒茶方法

老生茶因为经过长期的存储,醒茶就显得尤为必要。老生茶因为存储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仓库存储以及个人存储。专业仓库存储的一般会有相应的仓味,个人存储的茶品在长期的存储中难免会有一些杂味。所以,建议大家醒茶前先闻茶品。

如果有杂味、仓味并且较重,可以将茶品撬散放在无阳光直射、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1-2天(具体时间以茶品杂味、仓味消散快慢和轻重程度而定),使茶品和空气充分接触氧化,提升茶叶中内含物质的活性。

如果茶品本身香气较好,而杂味、仓味并不浓重,紫砂罐对茶品异味的吸附效果并不明显,可将茶叶放入紫砂壶中用热水淋壶,通过升高温度能使茶叶的杂味消散一些。

五、老熟茶的醒茶方法

老熟茶醒茶时与老生茶类似,先闻茶品是否有仓味、异味,若无异味、仓味,将撬散的老熟茶装入紫砂罐第二天即可品饮。若有异味、仓味先将茶叶放在通风、干燥、无异味、无阳光直射处,让异味、仓味消散之后,再装入紫砂罐放置2-3天。冲泡时,先将茶叶放入紫砂壶中沸水淋壶后,再沸水即入即出润茶2-3次,即完成醒茶。

当然醒茶也不能过头,不然会导致过度氧化,茶香散失,茶味寡淡。特别是好的茶,如果没醒好,对茶反而是种伤害。

Cy316.com延伸阅读

如何把熟茶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编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茶人探讨。

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提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冲泡茶叶之前如何醒茶?如何醒茶?


爱喝茶的你们,可不要忽视了“醒茶”这个小步骤喔!快速的“醒茶”绝对可以事半功倍的提升茶香的品质……

先注温水入空壶,称为“温壶”,是为了控制好壶温,不致于再注水时被壶吸收而降低热量。

过1分钟左右,将壶盖打开放在“盖置”上,提壶注水入杯以“温杯”。注茶后加适度热水“醒茶”,到了茶在壶内已快“醒”到适当时,再将温杯水倒掉。提壶注水倾茶入杯或是持杯敬茶前,养成在茶巾上沾一下的习惯,使壶底、杯底的水滴,被茶巾吸干。

泡茶前,将茶叶用适度热水快速浸泡一下,俗称“洗茶”、“醒茶”。一方面可提高茶叶的温度,使泡茶的水温更接近实际所需要的温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茶温升高后,欣赏茶叶的香气察觉茶叶品质的优劣。

醒茶方法:

1、闷香

将壶温热后,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壶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茶叶的香气。适宜重香气、轻焙火的新茶。

2、温润

将壶温热后,把茶叶放进去,以温度适合这种茶的热水依内向绕注,将茶叶打湿后,盖上壶盖,随即马上将水倒掉。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干巴巴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适宜焙火稍重,或是陈年的老茶。

新茶都需要“醒茶”?如何醒茶?


饮茶是一门很生活,同时也是很值得学习的艺术。中国是一个茶文化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已经流传有几千年之久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有人说,喝茶就要醒茶,那么,什么是醒茶呢?新茶都需要醒茶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1、新茶都需要“醒茶”吗?如何醒茶?

在回答如何醒茶的问题之前,需要先弄清楚是不是需要醒。一般刚制好的新茶,由于刺激性较高,都需要存放一段时间才能进行品饮,之后才涉及到“醒茶”过程,这之前存储时间的长短,视具体茶类、具体形状等情况不同而不同。普洱茶、黑茶等新制茶,且形态以紧压为主,需要存储时间久一些。

大部分茶品都是需要“醒茶”的,什么是醒茶呢?常见的说法之一为:醒茶是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的过程。换成更为科学的表述就是:让茶叶与空气、水分进一步接触,打破原本的稳定状态,排除不良因素,使其性质变得相对活跃,让茶叶内含物质能够稳定析出。

我们常见的“醒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于经过存储的、有陈期的茶叶,需要进行冲泡前醒茶和冲泡时醒茶;另一种就是没有经过存储的、鲜新度较好的一般处于密封保存的红茶、绿茶之类,通常只需要进行冲泡时醒茶。

以普洱茶为例,讲解该如何正确的醒茶。

红酒和普洱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其中之一就是“醒”,红酒要醒酒,普洱也要醒茶。而且年份越老的普洱茶越需要醒茶,只有通过合理的醒茶才能品饮到最温润醇和的普洱茶滋味。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新老之别,还有散茶和紧压茶,不同的普洱茶,醒茶方法也有不同。

一、散茶醒茶方法

散茶一般不需要再进行冲泡前醒茶,因为如果处于密封保存状态的散茶短时期醒茶意义不大;而如果不是密封保存的散茶,那它本身就处在一个类似长期醒茶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再继续醒茶,直接进行冲泡时醒茶,通常使用90-95摄氏度的温水,即入即出润茶(洗茶)1-2次即可。

冲泡前醒茶主要针对紧压型普洱茶,如饼茶、砖茶、柱茶等,尤其是经过仓储的紧压型普洱茶,效果最为显著,下面以饼茶为例,讲解不同茶性的紧压茶应该如何醒茶。

二、新生茶醒茶方法

新生茶茶箐鲜新度好,茶香较为清新,品饮时也以品其鲜新为主,因为是新茶还没有经过存储陈化,所以只需要冲泡前将茶饼撬散,放置于无阳光直射、干燥、无异味处0.5-1个小时即可,冲泡时醒茶为了避免产生烫熟味,新生茶用90-95摄氏度的温水润茶(洗茶)即入即出1-2次,即可完成醒茶。

三、新熟茶醒茶方法

新制熟茶经过渥堆发酵,会有渥堆味,且茶品火气重,立即品饮会有燥火感,一般不建议品饮刚刚发酵完成的新熟茶,新熟茶一般存储半年再品饮滋味会有较大的提升。如果是品饮新熟茶的话,先将茶饼撬散,放置于紫砂罐中,利用紫砂的双气孔结构所带来的吸附性,能够起到较好的吸附熟茶渥堆味的功效,吸收掉一部分新熟茶的渥堆味。

将紫砂罐放置于通风、干燥、无异味、无阳光直射处,根据熟茶渥堆味的轻重程度,决定放置时间。建议如果第二天要喝,在前一天就将茶品撬散,放入紫砂罐中醒茶效果较好。

四、老生茶醒茶方法

老生茶因为经过长期的存储,醒茶就显得尤为必要。老生茶因为存储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仓库存储,以及个人存储。专业仓库存储的一般会有相应的仓味,个人存储的话在长期的存储中难免会有一些杂味。

醒茶前先闻茶品,如果有杂味、仓味,并且较重,可以将茶品撬散放在无阳光直射、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1-2天(具体时间以茶品杂味、仓味消散快慢和轻重程度而定),使茶品和空气充分接触氧化,提升茶叶中内含物质的活性。再装入紫砂罐中,如果杂味、异味依旧重的话再放入适量的活性炭包,利用紫砂罐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吸收掉老茶中的异味、仓味。老茶醒茶时间会相对长一些,通常1-2个周左右。

如果茶品本身香气较好,而杂味、仓味并不浓重,紫砂罐对茶品异味的吸附效果并不明显,可将茶叶放入紫砂壶中用热水淋壶,通过升高温度能使茶叶的杂味一定程度上消散,且有助于香味呈现。

冲泡时醒茶,沸水润茶(洗茶)即入即出1-2次,即完成醒茶。

五、老熟茶醒茶方法

老熟茶醒茶时与老生茶类似,先闻茶品是否有仓味、异味,若无异味、仓味,将撬散的老熟茶装入紫砂罐第二天即可品饮。

若有异味、仓味先将茶叶放在通风、干燥、无异味、无阳光直射处,让异味、仓味消散之后,再装入紫砂罐放置2-3天。

冲泡时,先将茶叶放入紫砂壶中沸水淋壶后,再沸水即入即出润茶2-3次,即完成醒茶。

2、喝普洱时的“体感”是什么?

(唐)卢仝《七碗茶诗》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喝茶体感报告: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在中医理论中,任何食品入口,身体依据其寒热属性,都会有对应感受。茶汤进入人体后,身体各器官对应的感受——“寒、凉、温、热、酸、麻、胀、痛”是为体感。任何属性的茶品,都有其适应的对象,没有绝对好坏,只要懂得适人适时适量。有了“酸、麻、胀、痛”等体感,也不尽然必为茶品的问题,也有一定可能是品饮者自身的问题。

喝普洱茶的“体感”可以分为香气的感受、口腔的感受和体内感受。体内的感受也有人称为茶气的感受。

香气又可分为外香和茶汤含香。茶汤含香是大家所追求的。

口腔的感受主要是苦、酸、水、滑、厚和薄等,而喉韵,即喉咙的感受,一向是资深茶客所重视和追求的。回甘的快慢,生津的大小、持久。茶汤入喉前,可以先在口腔感受一下茶汤滋味,例如津、燥、苦、酸、甘、甜等,再感受茶汤入喉,这样评判该茶会更客观,更准确。

最后说说茶气的感受。如果说香气和喉韵还是相对客观的,那么茶气的体感是主观的,与每个人的体质有关与身体的敏感度有关。

体感强,是指茶气足,有劲道,容易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的感觉。强调的是茶汤下咽之后整个身体的感受,而不是茶汤含在嘴里的感觉。身体健康,会气血畅顺,舒筋活络,呼吸自然;身体不健康,会气闷胸闷,气血阻塞,筋骨酸痛,呼吸困难。

茶跟身体也是互相对应的,喝了好茶,身体感觉良好,气血畅顺,气往下沉,舒缓慢慢向全身散开,直达毛管眼,平常说发汗,冒汗的感觉,好茶帮助人体推动血气,舒筋活络。肠胃有感觉但不剌激。好茶,由于糖份高,气足,感觉越喝越饱,不伤胃。

我们平常所说的发热、冒汗、打嗝、上头等都是茶气体感的表现。

以上就是关于醒茶的知识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茶都必须醒茶的,醒茶要结合茶叶本身的特点来看。醒茶要结合茶叶本身的特点,有些茶叶能够通过醒茶味道变得更加香醇,但是有些茶叶醒过之后,往往会失掉一些好的口感。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普洱如何醒茶?


普洱茶的醒茶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但事实上,醒茶方面的讲究一点都不少。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简单来说,生茶就是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未经发酵制成的晒青毛茶;熟茶是在以晒青毛茶为基础,以“渥堆”工艺进行发酵加工制成.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的醒茶方法不一样,而且对存放中的茶的醒茶和冲泡前的醒茶意义也不一样。

如果生普洱茶是放在开放的环境里,一般是不需要醒茶的,但是开放的环境容易潮湿,对茶质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果生普洱茶是放在密封的环境里,也不需要醒茶,因为那样生普洱茶都已经死了,醒不过来了。所以需要醒的生普洱茶是那些在紫砂缸或者在半密封的容器(比如留了缝隙的柜里头)里存放的生茶,也就是平时大家说的干仓茶。

醒茶方法:

1、将需要喝的生普洱茶拿到开放的环境放大概半个到一个月,但可以不用全撬散,拆茶的时候沿着边转着来拆,就是把同时期外面的先喝完然后再喝里面的。(如果你身在湿度不大的地区,开放环境存放的一样是干仓茶,也可以不拆散醒茶)。

2、泡茶前的醒茶通常也称洗茶、温润泡。将茶叶放入茶壶,注入热水10秒左右倒掉,其目的在于:提高茶叶及泡茶器具的温度;通过对茶叶进行温润浸泡,起到利于茶叶舒展和茶汁浸出的作用。但个人在实际泡茶过程中对比,个人认为没很大的差别,感觉只是一个卖弄的环节,一般我个人是会忽略掉。但这个醒茶过程对清香型铁观音影响比较大。但这2种茶无论茶质和欣赏角度不一样,所以喝普洱我觉得无需冲泡前醒茶。

刚刚从竹筐、竹壳中拆出来的老茶,往往味道沉闷、香气涣散,很难展现老茶深沉饱满的韵味。要想品饮到一泡口感上佳的陈年茶,冲泡前的“醒茶”是一个重要的处理环节。醒茶就是通过改变茶的存储方式,唤醒茶质,凝聚茶香。哪怕仅仅陈化了七、八年的旧茶,经过以下的醒茶步骤,都可以迅速将品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准:

1、首先是拨茶,用手或茶刀将茶体分解为重量几克大小的茶块。之所以用“拨”这个字眼而不用“掰”“拆”“解”……是因为年代很久的茶饼,往往茶体已经十分松透,用手轻轻摇动或拨动,茶就会一片片散落下来。而对于只有一、二十年的茶,茶体还比较紧结,往往就要借助茶刀。对于茶饼或茶砖来说,从侧面入刀可以轻松地将茶剖成两片,而后再用手掰成约一泡分量的小块;沱茶通常压制得比较紧,从可唇边或侧面下刀。拨茶时也要注意不要将茶拆得太碎。过碎的茶不但容易堵塞壶口,还会因茶汁释放过快而影响冲泡时茶水滋味和浓度的稳定性。

2、然后的工作是通风透气,将茶内的陈宿杂味吹散出来。方法是将拨散的茶叶摊开置于清洁、蔽荫处吹风数日。这一阶段是茶最容易沾染杂味的时候,要注意环境不可有异味,也不可受到日晒或长时间灯光照射在茶叶上覆盖一张白纸可以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影响。通风的时间视茶品状况而定。对于干净的茶品只需二三日即可,而入仓茶则可延长至一周或两周,以便散发仓味道。

3、最后将通风后的茶收入紫砂罐(或陶罐)中。由于紫砂具有良好的隔热、避光性能和一定的透气性能,可以调节、维持罐内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茶储存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选取紫砂罐,最好使用烧结度比较高、没有异味的旧罐。新制紫砂罐内含有土气与火气,会导致茶品变质出现杂味。新罐简易的处理方法是用开水冲烫、浸泡,每日换水一至两次,反复数日后晾晒至足干就可以盛放茶叶了。浸泡后的罐子务必晾晒干透,否则罐内残存的水分会令茶叶受潮霉变。确保茶罐干透的方法是将一把生茶投入罐中,盖好盖子闷放一日,茶叶不会吸潮变软即可。同时罐中放入一些干净的竹碳,更有利于吸附杂味,提升茶品的品质。竹碳最好同样用水煮透、晾干。

普洱茶的品质好坏如何鉴别?

黑茶:如何醒茶?


从的角度,每次冲泡一款茶叶,不管是哪种类茶(包括绿茶),都要首先观察这款茶叶干茶时的状态,以决定是否需要醒茶,以及如何醒茶才能使这款茶叶达到适宜冲泡的最佳状态。

以水醒茶不是为了洗茶。不管什么茶叶,新鲜度很好的就不用醒茶。越陈的茶越需要醒茶。即使是绿茶、黄茶和白茶也需要醒茶,也可以用水醒的方法。

醒茶: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此过程称为“醒茶”。  各种茶种醒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冲泡黑茶、青茶、红茶的时候,其方法是从保存状态取出,放入冲泡器皿中,用100℃的沸水来醒茶;相对嫩度较高的绿茶、白茶、黄茶醒茶方法是冷藏保存取出(对于绿茶、白茶、黄茶绝不可用100℃的沸水),放入高温烫过的冲泡器皿中,再用85℃左右的开水醒茶。 醒茶完成程度的掌握,在整个冲泡过程中,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后面的冲泡有著直接的影响

黑茶(后发酵茶)的醒茶方式刚刚从竹筐、竹壳中拆出来的老茶,往往味道沉闷、香气涣散,很难展现老茶深沉饱满的韵味。要想品饮到一泡口感上佳的陈年茶,冲泡前的“醒茶”是一个重要的处理环节。醒茶就是通过改变茶的存储方式,唤醒茶质,凝聚茶香。哪怕仅仅陈化了七、八年的旧茶,经过以下的醒茶步骤,都可以迅速将品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准:

首先是拨茶,用手或茶刀将茶体分解为重量几克大小的茶块。之所以用“拨”这个字眼而不用“掰”“拆”“解”……是因为年代很久的茶饼,往往茶体已经十分松透,用手轻轻摇动或拨动,茶就会一片片散落下来。而对于只有一、二十年的茶,茶体还比较紧结,往往就要借助茶刀。对于茶饼或茶砖来说,从侧面入刀可以轻松地将茶剖成两片,而后再用手掰成约一泡分量的小块;沱茶通常压制得比较紧,从可唇边或侧面下刀。拨茶时也要注意不要将茶拆得太碎。过碎的茶不但容易堵塞壶口,还会因茶汁释放过快而影响冲泡时茶汤滋味和浓度的稳定性。

然后的工作是通风透气,将茶内的陈宿杂味吹散出来。方法是将拨散的茶叶摊开置于清洁、蔽荫处吹风数日。这一阶段是茶最容易沾染杂味的时候,要注意环境不可有异味,也不可受到日晒或长时间灯光照射。在茶叶上覆盖一张白纸可以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影响。通风的时间视茶品状况而定。对于干净的茶品只需二三日即可,而入仓茶则可延长至一周或两周,以便散发仓味道。

最后将通风后的茶收入紫砂罐(或陶罐)中。由于紫砂具有良好的隔热、避光性能和一定的透气性能,可以调节、维持罐内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茶储存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选取紫砂罐,最好使用烧结度比较高、没有异味的旧罐。新制紫砂罐内含有土气与火气,会导致茶品变质出现杂味。新罐简易的处理方法是用开水冲烫、浸泡,每日换水一至两次,反复数日后晾晒至足干就可以盛放茶叶了。浸泡后的罐子务必晾晒干透,否则罐内残存的水分会令茶叶受潮霉变。确保茶罐干透的方法是将一把生茶投入罐中,盖好盖子闷放一日,茶叶不会吸潮变软即可。同时罐中放入一些干净的竹碳,更有利于吸附杂味,提升茶品的品质。竹碳最好同样用水煮透、晾干。

哪些茶煮着喝更好喝?


前言:煮茶,可以视为泡茶的进阶法。通常要煮茶,都是因为泡茶的“功力”无法浸出茶本身含有的最深厚的滋味,故而要煮一煮,茶更香浓。

一般年份较长的茶叶比较适合用煮的方式品饮,这样的茶耐泡、内质丰厚有变化,比如老白茶、老普洱茶、陈年铁观音等。

煮茶可以分为直接煮和冲泡后再煮两种方式。滋味较轻的白茶等就适合直接放进壶里煮,而黑茶之类滋味比较浓的茶叶则适合先使用盖碗冲泡五六遍后再拿来煮,这样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于浓烈。

1.绿茶:保鲜保绿不宜煮

绿茶清汤绿叶,香气清雅,滋味鲜爽。冲泡绿茶时水温一般都在80-90℃,用玻璃杯或盖碗,不宜闷泡和闷煮。

绿茶,尤其是高级绿茶,通常采用最细嫩的芽叶制作,太高的水温容易把茶烫坏。绿色的芽叶和汤色会变暗,鲜度降低,滋味变苦。且其中的有效成分茶多酚、维生素等,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如果用煮茶的方法,直接把成分破坏掉了,功效也大打折扣。

2.红茶:适合煮茶调饮

红茶是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红茶的冲泡一般也不适宜用沸水,容易酸涩而掩盖红茶原有的清甜,所以,清饮红茶是不适合煮茶的。

如果要煮红茶的话,一般做调饮红茶,如红茶加入一些干花、牛奶等。煮茶让红茶滋味更加浓郁,虽然难免有一些苦涩,但会被牛奶、糖等所掩盖,而且滋味更融合浓醇。

3.乌龙茶:新茶宜泡老茶宜煮

乌龙茶,也叫青茶,属于半发酵茶类。乌龙茶既有红茶的韵味,又有绿茶的鲜爽,花果香浓郁,独具“绿叶红镶边”的特色。乌龙茶适合用紫砂茶具冲泡,可吸收掉茶叶本身过旺的火气,调柔乌龙茶中的刚猛之气,配以色泽淡雅的品茗杯赏茶汤。

新乌龙茶一般不煮,高冲快出更能激发它的高香和甜韵,煮茶容易闷出熟气,新茶跟轻焙火的乌龙茶不宜煮。

老乌龙茶像陈年铁观音、陈年岩茶等,冲泡几次过后,可煮沸后饮用,慢慢延长熬煮时间。

4.白茶:嫩茶宜泡老茶宜煮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传统工艺白茶经阳光晒干或文火烘干而成,其毫色银白,具有“绿妆素裹”的特征,茶香醇和,汤色清淡。白茶因采摘嫩度不同而一般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白毫银针为纯芽,白牡丹一芽一二叶,寿眉一芽三四叶。故而银针和牡丹一般用冲泡的方法,且温度不能过高,更不适合煮茶,而寿眉冲泡可用沸水。

至于煮茶,寿眉可以泡过之后煮,亦可直接煮,只不过煮的时间不一样而已,可根据自己喜好的浓度来调整。老白茶更是适合煮茶,煮出浓浓的枣香、药香,适合用陶壶煮饮。

5.黑茶:最适合煮饮的茶类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因其采用的原料比较粗老,且加工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堆积发酵,故而陈香浓郁,滋味醇厚,茶汤多呈深褐色。

黑茶可冲泡也可煎煮,陶制茶具良好的吸附性可消除一些茶叶发酵和存放时形成的杂味,使黑茶的陈香更为突出。此外,陶质茶具的粗犷、大气搭配黑茶,淳朴凝重,更符合黑茶深厚的陈韵。

普洱生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工艺更接近绿茶,但由于它存放过程中会自然发酵,一般归为黑茶。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研究员翁昆明确指出:普洱茶(此处所指应为生普)还是冲泡好,最好不要煮着喝。因为将普洱水煮,容易造成浓度过高,不仅增加夜间失眠的危险,而且还会累及脾、胃。同时,普洱茶用水煮的方式,对香气和滋味也不容易控制。

但普洱生茶存放年份足够,可以尝试煮茶。安化黑茶、熟普茶、普洱黄片,都是十分适合煮饮的。

怎么存茶,才更好喝?


对于爱茶之人来说,最痛心的无非是一款好茶,没有储存得当,让茶香不再,茶叶污染,着实有暴殄天物的感觉,所以茶叶存储方法是茶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正所谓,存茶技巧学得好、做得对,才能不辜负好茶叶。

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忽视了这件事——存茶。

一、科学存茶六大要素。

避光:茶叶切忌日晒,光线会破坏绿茶的颜色、香气以及滋味。特别是茶叶中的叶绿素,几乎可以说“见光死”。

无异味:装茶叶的包装材料要求无异味,盛茶容器和使用方法上要尽可能密闭,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减少与空气接触,要求存放在清洁、无异味的地方。

密封:有条件的可将装入铁罐内的茶叶用抽气机抽去罐内空气,再焊好封口,如此可贮藏茶叶两三年,如条件不够,可用热水瓶胆贮藏,因为水瓶胆与外界空气隔绝,茶叶装入胆内,加塞盖严后,以白蜡封口,外包胶布,简单易行,易于家庭保管。

阴凉:对于普通茶叶而言,保存在阴凉处即可。高温容易使茶叶变质,产生一种油脂败坏的味道。

冷藏:对于绿茶而言,采用冷藏保存最宜,最佳的保存温度在2~10℃。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冷藏室或电冰箱贮藏,贮藏时注意将茶叶密封后再放入。

干燥:用生石灰或高级干燥剂,如硅胶吸收茶叶中的水分,保藏效果较好。

二、为什么别人的茶越放越好喝?

粗陶茶叶罐就能够帮您做到这一点。

陶器由粘土或以粘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未上釉的陶器在烧制完成后有微气孔,具有较强的透气性和吸水性。它能让罐中的茶叶得到呼吸,而且还能有效吸收水分,让茶叶在干燥、透气的环境中静静等待,等待沸水的唤醒,召唤一道沁人心脾的茶香。

正是由于此特性,粗陶茶叶罐用于存放普洱茶、黑茶、白茶此类后续会有转化的茶效果更好,将茶叶中的异味消解挥发,是茶叶变得香醇可口,色泽如新。

这就是为什么别人的茶越放越好喝的原因了。

三、为什么选择陶罐储茶?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在我国,据考古发现,上万年前就发现了陶器的生产和使用,并于秦朝达到巅峰,秦始皇兵马俑就是最好的例子。陶器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各处。

我们都知道,家好,人才会更好。而茶叶罐就像茶叶的家一样,茶叶放在茶叶罐里面除了密封性阻隔灰尘、异味等污染源外,好的茶叶罐应该还具有透气性,让茶叶能够呼吸、转化。

唐代赵璘《因话录·徵》:“兵察帝主院中茶,茶必市蜀之佳者,贮于陶器,以防暑湿。”由于陶器的原料、烧制温度、工艺等特点,造就了陶器的透气率和吸水性更强,很是适合存储茶叶等需要干燥、透气的物品。

这款储茶罐选择原陶烧制,一方面能够保留陶器的自然特性,有很强的吸水性,能够有效抵挡潮湿,利于茶叶的存储和转化,另一方面,陶器性价比更高,美观、实用之余,更追求产品的性价比。

精致茶叶罐,给茶席增光添彩。

细看茶叶罐,做工精致,罐身绘以枝头花开,寓意花开富贵,吉祥如意,而且罐盖采用铜环设计,手感好,关键还特别漂亮。

茶叶罐罐盖和罐身吻合度高,放在茶席上,真是越看越好看,能够迅速提升茶席的品味。

饮茶有道,更要存茶有道!做好这件事,从此喝茶再不担心会变味。存茶,便要明白存储茶叶的五忌:忌暴露,忌水分含量高,置于高温环境,忌光线照射,忌接触异味。

当然,最最实用,便是入手如此一只茶叶罐。它几乎具备了储存茶叶的所有优点,不会让好茶失色,只会让茶越来越好。

请选择杯小茶给您推荐的这款粗陶饼茶储茶罐,适合放2-3饼饼形茶,可放白茶、普洱、黑茶等多种茶品;材料上选用透气性较好的粗陶,更有利于茶叶的储存和转化;外观描绘枝头花开,寓意花开富贵,吉祥安康,今日茶的故事福利价仅售98元。自己用、送茶友都是非常合适,喝好茶从存好一饼茶开始,那就选购这款储茶利器呗!

茶撬得好,真的更好喝吗?如何正确撬茶?如何怎么样


饼形的、砖形的、沱形的、瓜形的……各种各样的紧压茶,时常会让很多人感觉无从下手。茶友们撬茶用具也是五花八门。用锤子的,用手直接掰一块的,用螺丝刀的,用菜刀的,用剪刀的……为什么撬茶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

有人说:茶撬得好,会更好喝,真的是这样吗?茶叶撬得不好,那么撬下来的茶就会断碎,断碎的茶叶容易造成茶汤苦涩。所以,茶叶撬得好,茶会更好喝。

像六堡、普洱等后发酵茶在紧压后,茶性就有了里外之分。即便里外用料一致,随着存放时间的延续,表茶和里茶的茶性也会有所区别。所以,开茶之后,饮用之前,应有一个“醒茶”的过程。

让紧压茶解散,和空气充分接触,让茶叶的多酚物质重新活跃起来,同时让面茶与里茶混合均匀。经过这样处理后饮用,其品质优于现解块、现开封、现冲泡。这有点类似于品红酒,一般会避免现开现饮,而是开瓶后醒了一段时间再饮,以完全“激活”酒性。

那么,撬茶的时候,需要把整个茶都撬碎吗?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完全把饼拆的太散,避免氧化太快;可以先拆成块状,喝时再细解成散条索状。

传统六堡茶多是散茶,出厂时都是紧压入竹篾大箩出售,之后随着市场的需求,用小箩分装以及紧压成茶砖、茶饼等逐渐多起来。在我们对压茶的工序有所了解以后,就可以各施各法,各展所长,进行开茶了。

如何正确撬茶?今天,我们就以茶刀为例,来看一下各类茶应该怎么撬。

1、茶砖篇

撬茶砖时,一只手按好茶砖,另一只手拿茶刀从茶砖的侧面入刀,将茶刀从边缘插入茶砖内部,再往上提起,这样就能轻松的撬起一片茶。

第一步:首先仍然要强调拆茶的原则,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持茶品条索的完整性,避免条索破坏过度,同时又能省时省力。

第二步:砖茶在压制时压力来自茶品平面的上方(实则相当于上下方同时施压),因此茶砖的两个大平面茶品紧压度最高,不宜作为茶针的下针点。应该从茶砖的长侧面选择横向下针,更为轻松省力。

第三步:一手扶住茶砖,确保拆茶过程茶砖的稳定。在侧面选择茶叶的缝隙下针,全过程保持双手对于茶砖和茶针的控制,以防茶针打滑伤人。

在同一条茶叶缝隙上多次下针,在茶砖侧面上撑开一条裂缝。茶针向外侧用力,将茶砖拨开。继续拆茶,在原有破坏断面上继续下针,如此以茶针之“无厚”而“入有间”,下针便自然是游刃有余了。

拆下来的散块,还是推荐用双手向两侧拉开(而不是掰开),如此可更好的保存茶品条索的完整。将茶叶收拢装入存茶盒中待用,拆茶工作即大功告成。

2、茶饼篇

茶饼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六堡茶饼紧压型制,采用这种方式紧压的茶饼饼面会有随模具成型的球面,反置茶饼这种球面的弧线更为清晰可见。

选择一个平整的桌面,将茶饼外包装纸展开,拆茶全程在纸上进行,包装纸的面积足以保证茶叶不发生溢散。

双手在茶饼背面左右两端向下压,双臂伸直身体重心前移,利用体重施压。依靠两侧施力以及饼面的顶点,可以很轻松的将茶饼压开。

在拆开较大的饼块时,推荐双手向两侧拉动(而不是掰开),可以更好的保存条索的完整。

茶饼断面可以很方便的穿入茶针或茶刀,将茶饼撬散会变得很轻松。

需要注意的是,撬茶的时候,一手拿针,一手压饼,用针尖顺着茶饼缝隙往里面慢慢插入,再轻轻的往外掰,说以有人形象的说“剥茶”,就是像剥桔子一样,只不过带领这个行为的不是你的手指,而是茶针。将茶叶拨散,留待冲泡时使用即可。

3、竹篓紧压茶篇

在撬茶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沿茶叶的间隙和茶叶条索的纹理方向来撬,这样可以把茶撬得更完整些,不容易把茶撬得太碎。

4、技巧篇

一把优质的茶刀、茶针可以胜任任何型制和紧压程度之紧压茶品的拆茶工作,挑选茶针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推荐在拆茶时使用钢质茶针,市面上许多茶针材质不佳,在面对高紧压度茶品时甚至会有针头卷钝的现象。

②茶针长度不宜过长,会导致茶针重心过于靠前,茶针操控性不佳。

③茶针握把型制应该可以确保握持的稳定性,避免因握把型制问题造成施力不便甚至滑手伤人。

使用茶针的时候有三个重要的事情需要注意:

1、不要贪多,想一口挖个金娃娃的人绝对撬不动土,撬茶的时候要有耐心和细心。

2、时刻要“抽针重来”,因为茶叶在茶饼里团结友爱的抱团成块,一个不注意,茶针就会戳破或者戳坏茶叶条索的完整度,撬下来全是碎茶,所以感觉不对就要拔出来。

3、初学者一定要坚持“针头永远朝外”的原则,可以避免伤到自己。

怎么存茶才更好喝?


对于爱茶之人来说,最痛心的无非是一款好茶,没有储存得当,让茶香不再,茶叶污染,着实有暴殄天物的感觉,所以茶叶存储方法是茶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正所谓,存茶技巧学得好、做得对,才能不辜负好茶叶。

经常会有茶友问,怎么一款茶开始喝得好好的,半个月没喝就变味儿了?或者别人家的茶怎么越放越好喝,自己的茶却越来越寡淡呢?

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忽视了这件事:存茶。那么存储茶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科学存茶六大要素:

避光。茶叶切忌日晒,光线会破坏绿茶的颜色、香气以及滋味。特别是茶叶中的叶绿素,几乎可以说“见光死”。

无异味。装茶叶的包装材料要求无异味,盛茶容器和使用方法上要尽可能密闭,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减少与空气接触,要求存放在清洁、无异味的地方。

密封。有条件的可将装入铁罐内的茶叶用抽气机抽去罐内空气,再焊好封口,如此可贮藏茶叶两三年,如条件不够,可用热水瓶胆贮藏,因为水瓶胆与外界空气隔绝,茶叶装入胆内,加塞盖严后,以白蜡封口,外包胶布,简单易行,易于家庭保管。

阴凉。对于普通茶叶而言,保存在阴凉处即可。高温容易使茶叶变质,产生一种油脂败坏的味道。

冷藏。对于绿茶而言,采用冷藏保存最宜,最佳的保存温度在2~10℃。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冷藏室或电冰箱贮藏,贮藏时注意将茶叶密封后再放入。

干燥。用生石灰或高级干燥剂,如硅胶吸收茶叶中的水分,保藏效果较好。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7649.html

上一篇:黑茶精湛的传统工艺

下一篇:绿茶与乌龙茶的差异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