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一起来看看普洱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2020-08-31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一起来看看普洱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一起来看看普洱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相关知识!

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普洱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云南是茶叶的发源地,其茶叶种植历史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由东晋常璩所著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可知,商周时期云南茶叶的种植传播到巴蜀之地。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发西南,使得云南的茶叶生产得到较大发展。云南当地至今仍有茶树乃“武侯遗种”的传说。

在当地的原始森林中也的确发现了多株i000多年历史的老茶树,甚至在云南思茅地区镇沅千家寨还发现了一株有2700多年树龄的老茶树。这些都证明了云南茶叶种植的历史十分悠久。

两晋、南北朝、隋朝三个时期,茶叶贸易都是当时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各王朝对茶叶种植都十分重视。到了唐代,樊绰写了一本<蛮书》,提到了云南产茶之事,这是普洱茶第一次见诸于历史文献中。不过当时不叫普洱茶,而叫“银生茶”,因为当时的思茅属,南诏国的银生府管辖。

唐贞元十年(794),南诏国在古六大茶山所在地易武设置“利润城”,普洱茶成为南谓重要的经济产业。唐乾符六年(879),南诏国在现在的宁洱县设置睑治,取名“步日睑”,管辖包括“利润城”及古六大茶山在内的澜沧江区域。同时,茶随文成公主进藏,传入藏区,为以后滇藏茶马贸易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南宋人李石的《续博物志》中记载.“西番(西藏)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五代十国时期,大理取代南诏开始统治云南。大理国将“步日睑”改为“步日部”,先属威楚府,后划归蒙合镇管辖。由于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时常征战,对战马的需求日益扩大,促进了大理一吐蕃一宋三角贸易的发展,也使得茶叶的种植进一步扩大,据《澜沧县志》称:“班崴大茶树为北宋栽种。”

元代,蒙古统治者改“步日”为“普日”,所产茶被称为“普茶”。由于蒙古族为游牧民族,并不缺少战马,因此茶马贸易衰落,普茶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元代中期,普茶随蒙古人西进,传入俄罗斯。

明洪武十六年(1383),明太祖改“普日”为“普耳”,划归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管辖,后“普耳”改称“普洱”。万历年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此后普茶定名为“普洱茶”,一直沿用至今。

明人饮普洱茶蔚然成风,明代方志学家谢肇涮著《滇略》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由于明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边疆贸易异常繁荣,普洱茶发展迅速,思茅和普洱成为茶叶的加工和集散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了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原地区、西藏地区及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地区、东南亚,甚至欧洲。

清代是普洱茶发展的一个高峰。雍正七年(1729),普洱府正式设立,管辖包括现今普洱市及西双版纳州在内的大片地区,并将普洱茶纳为贡茶,由此开始了普洱茶的大发展时期。乾隆时期,普洱茶行销天下,名动海内,成为官府的重要税收来源。

据《普洱府志·食货》记载,“洱茶名重天下,每年纳茶六七千驮(每驮60公斤计,合36万-42万公斤),如山作茶者(指茶商及工匠)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普洱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再次兴旺起来。cy316.coM

20世纪前半期,普洱茶因国内战乱连连,几度兴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再次步入发展正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普洱茶都是作为出口创汇商品销往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内销很少。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普洱茶热渐渐兴起,品饮普洱茶成为时尚、养生之选,普洱茶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带动了整个普洱茶产业的发展。

小编推荐

柚子茶的历史,快来看看吧


我们平日里最常喝的一种茶是蜂蜜柚子茶,有很好的清热去火效果。那你知道柚子茶的悠久历史么?

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饮食,去肠胃中恶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不思食口淡,化痰止咳”,而以柚子制成茶剂,在我国古代以及其他国家,日本、韩国都有此习惯。在现代人的观念中,柚子茶还具备美容的功效。在韩国,把柚子放在蜂蜜中做成的“柚子茶”早已上市了,冬天用热水冲服,夏天加冰水饮用。蜂蜜柚子茶正以其具有养颜瘦身的功效,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的青睐。

柚子茶的原料是生长于韩国南部一种独有的特产,叫yuja,中文称作黄金柚子。是以新鲜的柚子为原料,加入蜂蜜,经过恒温窖藏发酵工艺精致而成。柚子本身营养丰富含钙和维生素都远远超过了其它的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是柠檬和橙子的3倍。钙的含量更是比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多10倍。柚子还含有丰富的天然枸橼酸和各种无机盐类,不仅有助肝、胃,肺等机能,而且还有清热去火,止咳化痰的功效。柚子茶采用独特的恒温窖藏发酵工艺不仅保留了新鲜柚子原有的营养,去除了柚子本身具有的苦涩味道,还分解掉了一些不利于人体的成分。由于加入了天然蜂蜜更加增加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在发达国家柚子美容养颜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深受爱美人士的推崇。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香气使柚子茶成为消费者接受程度较高的产品。

柚子茶可以用冷、热水直接冲饮。我们再喝柚子茶的时候就可以带着一种品位古制饮品的心态品味了。

谁是陪你一起喝茶的那个人


想了解《谁是陪你一起喝茶的那个人》知识吗,丰富的《谁是陪你一起喝茶的那个人》内容等你来看!

在漫长的时光中,一个人太过孤独,三人以上太过吵闹,两个人一起则刚刚好。两个人在一起可以一起做许多事,许多多年后还挂在心上的事。两个人在一起,最浪漫的事是什么呢?可以是相约去陌生的地方旅行,可以是一起做顿晚餐,也可以仅仅是一起喝杯茶,让时光腾出一份属于两个人的世界。

是的,两个人在一起可以简简单单地喝一杯茶。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泡茶同样是独一无二的。今日的茶由今日的心情而定。两个人都心情愉悦,因为一些事情十分激动,便可以盘坐在一起,泡一壶清香的绿茶,一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互相对饮,共同说起那些开心的事,甜蜜便随着茶味弥漫开来。

两个人一起喝茶不必太拘泥于礼数,不必太在乎各自的形象。高兴了就笑,不开心了就哭。当一方碰到伤心事时,另一方则可以为其冲泡一杯热乎的红茶,看着褐红的茶水随着茶杯的抖动不断起伏,淡淡的茶香沁入心脾,不管再伤心的事情也会随着茶的便淡而渐渐地消失。

两个人一起喝茶,不仅可以聊家长里短,可以聊国家大事件,也可以聊聊最近看过的书籍和电影,还可以说一说一起走过的青春年华。

谁是陪你一起喝茶的那个人呢?那个人不一定是最懂你的,但却应该是志趣相投的,你们有共同的喜好,有共同的语言,还有一起品茶的心情。

关于本文《谁是陪你一起喝茶的那个人》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一起去看历史里的六安瓜片


说起这六安瓜片,可是一种非常有文化有底蕴的茶,要是投胎做人,肯定是融贯古今的大文豪。自古到今,不知多少文人拜倒在它的茶叶裙下,为它写记录,为它歌赞诗。

今天,就让小编带你穿越时空,看看历史里记载的六安瓜片。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

《茶经》中并没有关于六安茶的直接记载,但在“茶之出”一章中提到了六安产茶: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此段文字中的“寿州”就在今天六安的寿县一带。然而,为何陆羽说寿州所出之茶是下品呢?

原来,陆羽时代的茶都是煎煮而饮,与绿茶的冲泡而饮不同。可以说以六安茶做成茶团茶饼,确实是下品,但是作为绿茶,六安瓜片绝对是上品。

宋元

宋末元初时期,历史学家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中提到: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官府曾在麻埠、开顺设立茶站。

茶站与六安瓜片也有关系?当然有,麻埠镇便是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古时这里就产六安茶。已能开设茶站,想来当时是颇具规模的。

明朝茶学家许次纡所著,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的开卷第一段话就是: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

许次纡认为六安“霍山县之大蜀山”是名山产名茶,是对六安所产茶叶的极大肯定。

穿越时空,一起去看历史里的六安瓜片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也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明代三位名人李东阳、萧显、李士实还联手写了七律称赞六安瓜片,予以了它极高的评价:

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

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

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

何日一酌中霖水?重试君谟小凤团

清代吴康霖的《六安州志》种记载:齐头绝顶常为云雾所封,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冲淡。描写了六安地区茶山产茶的情况。

清代霍山县令王毗翁也曾写诗称赞:

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须采忙。

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

穿越时空,一起去看历史里的六安瓜片

而清代最大的一部茶书,陆廷灿所著《续茶经》,在“茶之饮”一节中写道:松萝香重;六安味苦,而香与松萝同;在“茶之源”一节中说:六安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又说:六安、雁宕、蒙山三种,驱滞有功而色香不称,当是药笼中物,非文房佳品也。

这里,已经讲到六安瓜片可以入药,有“驱滞”之功效。

穿越时空,一起去看历史里的六安瓜片

看完历史上对六安瓜片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六安地区产茶是自古有之,而随着时代发展,六安瓜片从六安茶中脱颖而出,渐渐闻名,成为名茶佳品。

新的一年,和相处舒服的人一起喝茶


人到世上走一遭,总会遇到一些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

有些人,和他相处得很累,就不要继续相处了,和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

与有些人聊天,总是觉得兴致勃勃,意犹未尽,哪怕心中有再多的烦恼,也仿佛跑到了九霄云外,时间总是一下子就过去了,真盼望着下次再和他聊天。

与有些人聊天,却是一直无奈地听对方不停抱怨,从工作说到生活,从朋友说到家庭,从过去说到现在,再到将来,从自己说到社会国家,好像他生命中的一切,就没有令他满意的。你本来大好的心情,也会被他弄得乌云密布,说不定再也不想见到他。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喝茶聊天,你会觉得舒服又随意,即使默默不语感觉也惬意。

1、远离消耗你的人

和一个能让你变得更好的人在一起,很重要;而和一个能让彼此都变得更好的人在一起,更重要。

假如你认识到自己的正能量不足以强大到能够抵御负能量时,要先学会远离负能量。

2、别和玩心眼的人在一起

处处都是心眼的人,一般都是自私之人,你给他一颗糖,他要怀疑成炸药;你借他一把伞,等你的世界狂风暴雨他也不会归还。

他不会考虑你的感受和想法,他只在意他自己的心情与否。

3、别和虚伪的人在一起

培根说:虚伪的人为智者所轻蔑,愚者所叹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虚伪的人习惯了说谎和谄媚,他在你优秀的时候假装对你好,在你需要帮忙的时候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虚伪,就是友谊的毒药,伴上这样的人,容易一无所有。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实很简单。朋友也好,家人也罢,喜欢就在一起,累了就躲远,谁也不要勉强谁。

4、和懂得孝顺的人在一起

一个真正孝顺的人,必然懂得责任,懂得思考,懂得珍惜,懂得感恩,这样的人最可交。

父母是给自己生命的人,如果连父母都不能孝顺、不懂尊重的话,何况是其他人?

5、和谈得来的人在一起喝茶

不要再和那个你说东,他非要说西的一起聊天,因为他根本不理解你。

谈得来,是两个人交往的基础,谈得来的人,才明白你的兴趣、你的喜乐,彼此才能找到人生的乐趣。

6、和支持你鼓励你的人在一起

有多少看似铁一样的关系,最后都变成老死不相往来。

交往,不是牟利的工具,要找一个懂得欣赏你、支持你的人。

你做错了,他明白你的委屈;你成功了,他懂你的不易。

7、和真诚善良的人在一起

真诚的友谊,才有存在的意义,真诚的人,才会关心你的想法和前途,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结交一个对你有益的人,永远都不晚。

其实每个人都不傻,只是大家都喜欢简单的相处方式。

有什么话,直白的说就好;有什么感情,大方地相处就好。

人越老,越能明白岁月的无情和苛刻,能遇上一个合适的人,已经是莫大的幸福。

普洱茶的发展历史


普洱茶的发展历史

云南是茶叶的发源地,其茶叶种植历史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由东晋常璩所著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可知,商周时期云南茶叶的种植传播到巴蜀之地。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发西南,使得云南的茶叶生产得到较大发展。云南当地至今仍有茶树乃武侯遗种的传说。在当地的原始森林中也的确发现了多株i000多年历史的老茶树,甚至在云南思茅地区镇沅千家寨还发现了一株有2700多年树龄的老茶树。这些都证明了云南茶叶种植的历史十分悠久。

两晋、南北朝、隋朝三个时期,茶叶贸易都是当时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各王朝对茶叶种植都十分重视。到了唐代,樊绰写了一本蛮书》,提到了云南产茶之事,这是普洱茶第一次见诸于历史文献中。不过当时不叫普洱茶,而叫银生茶,因为当时的思茅属,_j南诏国的银生府管辖。唐贞元十年(794),南诏国在古六大茶山所在地易武设置利润城,普洱茶成为南谓重要的经济产业。唐乾符六年(879),南诏国在现在的宁洱县设置睑治,取名步日睑,管辖包括利润城及古六大茶山在内的澜沧江区域。同时,茶随文成公主进藏,传入藏区,为以后滇藏茶马贸易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南宋人李石的《续博物志》中记载.西番(西藏)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五代十国时期,大理取代南诏开始统治云南。大理国将步日睑改为步日部,先属威楚府,后划归蒙合镇管辖。由于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时常征战,对战马的需求日益扩大,促进了大理一吐蕃一宋三角贸易的发展,也使得茶叶的种植进一步扩大,据《澜沧县志》称:班崴大茶树为北宋栽种。

清代是普洱茶发展的一个高峰。雍正七年(1729),普洱府正式设立,管辖包括现今普洱市及西双版纳州在内的大片地区,并将普洱茶纳为贡茶,由此开始了普洱茶的大发展时期。乾隆时期,普洱茶行销天下,名动海内,成为官府的重要税收来源。据《普洱府志食货》记载,洱茶名重天下,每年纳茶六七千驮(每驮60公斤计,合36万-42万公斤),如山作茶者(指茶商及工匠)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普洱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再次兴旺起来。

20世纪前半期,普洱茶因国内战乱连连,几度兴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再次步入发展正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普洱茶都是作为出口创汇商品销往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内销很少。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普洱茶热渐渐兴起,品饮普洱茶成为时尚、养生之选,普洱茶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带动了整个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元代,蒙古统治者改步日为普日,所产茶被称为普茶。由于蒙古族为游牧民族,并不缺少战马,因此茶马贸易衰落,普茶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元代中期,普茶随蒙古人西进,传入俄罗斯。

明洪武十六年(1383),明太祖改普日为普耳,划归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管辖,后普耳改称普洱。万历年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此后普茶定名为普洱茶,一直沿用至今。明人饮普洱茶蔚然成风,明代方志学家谢肇涮著《滇略》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由于明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边疆贸易异常繁荣,普洱茶发展迅速,思茅和普洱成为茶叶的加工和集散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了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原地区、西藏地区及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地区、东南亚,甚至欧洲。

普洱茶在我国什么时代最兴旺,茶与禅如何结合起来?


普洱茶,一种最自然的茶,它永远都看起来那么平凡,但是味道却是让人一品便从此爱上的茶。这样的茶虽然平凡,但是却可以储存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且越久越香,这样的茶真的让人不得不去爱,那么普洱茶最爱我国国人喜爱是什么时代呢?茶与禅又是在哪个时代结合到一起的呢?

一、普洱茶最兴旺的时代:

我国茶道的兴盛时期是唐朝,唐朝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发展的鼎盛期,由于禅师坐禅中闭目静思,极易睡着,所以坐禅中唯许饮茶。

二、茶与禅如何结合起来的?

1、在我国古代凡是禅宗丛林,寺必有茶,禅必有茶;特别是在南方禅宗寺庙,几乎出现了庙庙种茶,无僧不茶的嗜茶风尚。

2、佛教禅师认为:茶有三德,即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交友时以茶为媒广结善缘,这就是佛教禅师提倡茶道的原因之一。

3、在禅师心中,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体用,互为能所。可以茶喻禅,以茶行禅,以茶悟禅,以茶参禅;也可以禅释茶,以禅施茶,以禅品茶,以禅悟茶。

4、茶禅,作为佛教禅师参禅悟道的一个重要修行法门,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茶禅,将禅修融于茶道之中,形成茶禅一味的理念,发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茶道文化生活习惯,从起源于佛教禅宗寺院到融入社会民间,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共同钟爱,流传千载,长兴不衰,可谓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之一应为国人重视保护。

茶与禅相互依存的年代很久远了,有一种说法:因为有茶,禅师饮之而后长寿,其实人们总喝茶是可以慢慢寿命变长的,因为茶能治百病,内含人体所需要的好多元素。所以大家可以经常多喝点茶。茶与禅之间的关系有着很深的渊源,佛家说,有缘则能出现,世间的事,缘到则成。茶禅的生活是佛教僧人禅修法门之一,茶与禅的关系真的很密切,希望我们普通人也能一边品茶,一边去想想我们的生活,品茶如品生活!

适合与家人一起看的茶文化电影


茶,千百年来,渊源流传、纵横经纬,涉及文化、经济、政治、商贸、植物科学等等诸多繁杂科系。对于大多数有着各方面牵就(或主业工作,或地域等)的茶人来说,传统一朝一夕的走访式学习,不太切乎实际,也得耗费上不少时日精力。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对央视纪录片的关注,是从家喻户晓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开始的。

中华文明,向来“民以食为天“。人一旦对食物有了思念,曾是触手可及的老面馒头都会比摆在面前百三十的法式鹅肝来得诱惑。《舌尖上的中国》陪伴着游历在外的莘莘学子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煎熬的夜晚。

央视纪录片制作团队功力是在扎实,底蕴深厚。每每主题涉及文化,都能在尊重各方独特性的前提下,随着制定好的各项议题,如一块织锦一般,为观众完整地呈现出一种文化,提供了解这项文化可靠的基础信息。这也是为何,这些纪录片耐得住观众反复观看,即使是小时有余的完整剧集,都能一气呵成地看完。

观影讲究一个情怀,讲究一个场景感。结合着实践来,感受往往更加深厚一些。好比“舌尖”,我就好三俩家人、朋友周末家里聚餐时看,吃着与挑选的那集主题类似的食物,心里能平衡些,也就不那么波澜起伏;又好比《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这就需要静下来,甚至偶尔停下来书写下笔记。身临其境地去体会、理解。

对,我要推荐的就是《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最为恰当的介入式的影片,那么《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则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弘扬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以上行文写出了“舌尖”给我带来的震撼,那么,我内心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里被触发的对茶文化的感慨程度则要更为强烈。

观影建议:

独自观影最佳,无需入座茶席。就着绿茶或是白茶,玻璃杯冲泡即可,看着茶叶在滚滚热水中起伏舒展,影片看累了就加加水,看看杯中茶叶摇曳。适然。

《茶叶之路》

又一部央视纪录片团队给茶人们带来的惊喜。相比较《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茶叶之路》的研究主题则是细化到了中国茶业贸易的历史发展这一方面。

片名取“茶叶之路”,一方面希望表达茶叶以其独有的方式将中国与世界相通;而另一方面,如“丝绸之路”一样,呈现出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明末清初,正是这么一条路,解释了为何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能和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时茶叶之路主要从武夷山一带出发,穿越蒙古、俄罗斯中部地区,最后抵达俄罗斯东部进入欧洲。当时,最受沿路牧民们欢迎的便是我国两湖出产的黑茶。在这部纪录片之前,因为接触得少,除了普洱之外,我对于黑茶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因而从影片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黑茶的故事。整部纪录片是沿着茶叶之路的最初路线来进行分集介绍,详尽却不乏味,值得一看。

在此推荐的是七集的《茶叶之路》精编版本,包括了“帝国之门”,“风起下梅”,“塞外驼铃”,“两湖茶事”,“双城故事”,“茶路夕阳”,“茶和天下”这么几个专题。

观影建议:

可与家人、朋友一同观看,无需入座茶席。就着黑茶,享受着它那份跋山涉水,而经日月沉淀下来的浓烈粗犷之气。去体会黑茶在我国西疆,甚至是中亚、东欧牧民们日常中的那份不可割离的情感。(如果观影时偶然发现家里也存有湖南安化高马二溪的金花黑毛茶,更可增添一份趣味)。

《指尖上的传承》

又是央视的作品。样样都是技艺功夫,针对的是中国传统工艺,涵盖文房用品及游艺杂耍,分出六集,金漆木雕、苏绣、侗族大歌、歙砚、玉雕、及千年紫砂。这部纪录片是我在搜集关于紫砂壶资料时结缘的,从中了解到了紫砂壶的制作流程、历史发展等等辅助资料。随后便一同把剩下五个技艺的纪录片也都看了,在一次次惊叹于中国传统技艺魅力的同时,作为年轻一代的茶人,也不得不让人思考中式茶文化的发展。

观影建议:

挑一个娴静的周末假日,调剂生活而观之。参照对比各方资料一同观看更有意思。

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有大量便捷简单的学习方式供我们参考。纪录片便是其中的一种。看完以上推荐的记录片,作为茶文化学习的辅助支持、信息储备,足矣。

一起感受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


中国茶道审美文化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即乃虚静之美也。

追溯历史,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于虚静之说,就曾经有过种种论述,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也……虚静之说,本是根底于道家的审美学说。虚者,即虚无之谓也。就大处来说,天地本是从虚无而来,万物本是由虚无而生。至于就小处来说,即如我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这个虚静之美,其“虚”与“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则亦不例外。这就是说,静乃始于虚也。有虚才有静,无虚则无静。虚静之间的辩证关系之真谛,即在于此。

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极富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色。比之日本“茶道四规”中所言的枯寂之美,亦称沉寂之美、静寂之美,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是因为,日本茶道文化属于禅道文化,亦即佛门文化的性质。故尔就日本茶道来说,他们在茶事操作的程式中,在茶道审美的过程中,其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需要表达佛门的教义并教规。这就正如日本禅师寂庵宗泽所说的那样:茶意即禅意也。

关于中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对于日常品茗审美而言,并非空泛,仔细品味,有助于在品茗生活中更好地获得审美感悟。其实虚静之说并不玄奥,只需明白一点,即静乃始于虚也,在内心世界的空间里,在受到外物之苦时,在品茗审美之前,需把心灵空间的挤轧之物、堆垒之物,尽量排解开去,静下神来,定下心来,开始走进品茗审美的境界,静静领悟茶之色、茶之香、茶之味、茶之形的种种美感,以及赏鉴茶道文化生活中的择器之美、择水之美、择侣之美、择境之美。这一切,不正是属于虚静之美的境界么﹖

历代诗人兼茶人在从事咏茶的创作生活中,在茶道审美的感悟并吟咏中,自然皆离不开亦虚亦静的精神氛围与精神境界。尤其当心灵世界的静氛形成之时,则更给茶道审美感悟并咏茶创作营造了最佳契机。

禅有禅悟,茶有茶思。就茶道审美与咏茶创作来说,茶悟出茶思,茶悟出茶情,茶悟出的是不失茶氛的灵气,茶悟出的是不失茶韵的美感,这一切皆跟所谓禅悟迥乎其异。需知,由茶悟而升华,即堪达于无穷美妙的艺术境界,甚至达于像卢仝在《七碗茶诗》中所讴歌的那般如梦如幻,如恍如惚,如通仙灵,如御清风的诗性境界。这正是中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包括虚静之美所达到的一种最高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

中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实质上是指心灵世界的虚静,至于外界环境的宁静,兼顾即可。只要自我心灵不失虚静,则茗叙也罢、说笑也罢、听曲也罢、赏戏也罢,在啜茗中兴之所至,或则朗吟,或则放歌,或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皆无不可。无怪蜀都一带茶馆,历来盛行摆龙门阵,那就叫做静中有闹,闹中有静,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这可以说是虚静之美的一种动态样式,动态风貌罢。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5975.html

上一篇:安化松针的历史渊源

下一篇:月季花茶的颜色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