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二):养胃和伤胃

2020-06-30

想了解《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二):养胃和伤胃》知识吗,丰富的《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二):养胃和伤胃》内容等你来看!

普洱茶确实奇怪,常常是两种决然不同、相互矛盾甚至相克的功效在它身上体现,除了前一篇文中我们提到的“提神和安神”,此篇要说的“养胃和伤胃”也是很常见的两种。

十胃九病,现代的人平时生活以及饮食都没有规律,大多数人的肠胃或多或少会有些问题。而茶又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一人独饮,或是三五好友家中做客也要饮茶。

那么,

喝茶到底对肠胃有没有影响呢?

究竟是“养胃”还是“伤胃”?

有人说喝茶伤胃,并且经过个人实践和体会也确实得到验证:

一喝茶胃就疼。

有人却说喝茶可以养胃,经过长时间喝茶调养,

自己多年的胃病居然好了。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喝茶伤胃

茶为什么会伤胃?一般来说,喝到的茶汤带苦涩味都会伤胃。因为苦的成分是酯型儿茶素、生物碱—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少量的花青素;涩的成分是儿茶素、茶多酚。涩的成分吃到胃里,像被砂纸打磨一样,磨掉胃粘膜上的油脂。空腹时喝茶,胃粘膜很容易被儿茶素分解,加上咖啡因的刺激,会让人感觉肚子饿,甚至想吐,俗称醉茶。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吃饱后喝了苦涩的茶也会感觉饿,但是却吃不下东西。这是因为咖啡因轻微的刺激胃的反应就是饿,而胃中的食物其实并没有消化,当然吃不下了,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下去胃就会生病。

这就是喝茶伤胃的原因,不论什么茶都会多人的胃造成刺激,尤其是绿茶跟大叶种的普洱生普的儿茶素、生物碱等物质含量更高,对胃的刺激会更大一些,这种伤胃的现象表现也会更加明显。

喝茶养胃

大量的科学研究都指出,普洱茶熟茶确实有养胃护胃的功效,可以解毒,通便。特别适合有便秘困扰的人士饮用,借助普洱茶,能够调节肠胃,恢复正常功能。彻底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口臭的问题;可以摆脱肤色暗沉。《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括肠通泄”,具有消食的功能。普洱茶味性温和,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后,能形成保护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因此,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虽然对这项功能能的临床医学研究样本主要取自普洱熟茶,但这种养胃功效不仅仅针对普洱熟茶,对于转化期较短的生普,前文所述的原因有伤胃情况,对于经过后期自然存放之后的普洱老茶,茶性温和,对胃产生刺激性的物质已经大部分氧化,经常饮用普洱老茶,能够暖胃护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调理肠胃进而达到养胃的功效。

除了普洱茶,红茶也有养胃护胃的功效:红茶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

做到“既好喝,又养胃”

普洱茶有生熟茶之分,如果从肠胃的保养角度,我们会选择熟普或者老茶,如果非要选择生普,也要选那些苦涩度不显或者较弱的生茶。但实际情况却是:新生普更加爽口,在只想喝生普的情况下又有“不苦不涩不是好茶的说法”,那又怎样选择呢?

普洱茶本身内含物质就比较丰富,好的生茶往往内含量较高的儿茶素会涩又会甘醇;茶单宁刺激性大又会香;咖啡因会苦但是却会提神。如果为了怕伤胃而刻意去避免喝苦涩的茶,反而会错失许多好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把新制的生茶作为试茶和品鉴的首选,从养生的角度出发尽量选择熟普为口粮茶,再把试茶过关的生普逐年保存一批,作为以后品饮的老茶。这就叫:

“试新茶”、“喝熟茶”、“品老茶”

关于本文《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二):养胃和伤胃》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小编推荐

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三):驱寒和祛热


想了解《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三):驱寒和祛热》知识吗,丰富的《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三):驱寒和祛热》内容等你来看!

普洱茶的功效,我们谈得最多的是消食去腻,降脂减肥和养胃安神,这方面只要看看现代科学临床实验,以及那些有理有例有节的理论数据,便知晓一二。中医理论善于从人体的寒热性能着手对症下药,尽管普洱茶不是药,但它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功效却十分明显。

那么:

普洱茶是性寒还是性热呢?

古人对普洱茶的评价有倾向于哪一边?

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去选择合适的普洱茶品类呢?

普洱茶性寒论

清·张泓《滇南新语》:「滇茶,味近苦,性又极寒,可祛热疾。」

《严茶议》中载:「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雨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泻。」

清·王昶《滇行目录》:「普洱茶味沉刻,可疗疾。」

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载:「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清热消炎,肃肺胃,明目解渴。普洱产者,味重力竣,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

《南诏备考》:“普洱府出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

从以上文献中关于普洱茶功效的记载来看,古人是利用普洱茶性寒的功效作为一种的保健品来养生的。这一点与现代我们对普洱生茶的体验相近:现在我们喝到的新制生茶,以原料来源划分,在工艺制程正确的前提下,台地生茶性偏寒,古树生茶性偏凉,这是通过品饮与身体感受获知的经验数据。

普洱茶性温论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六《未部》中:「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茶膏)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者,研敷立愈」。

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团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

清·阮福《普洱茶记》:「消食散寒解毒。」

《思茅厅采访》:「帮助消化,驱散寒冷,有解毒作用。」

《云南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

《元江府志》:「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

《梵天庐丛录》:「普洱茶产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

从以上文献的记述,却对普洱茶的性能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普洱茶性温,可驱寒!对这一言论,支持的文献也不少,其中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更为极端,同一个作者在同一本书中,用两种相互矛盾的不同性状来描述普洱茶!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如何选择普洱茶

两种相互矛盾的特性在同一种茶身上体现,只能说明这种茶的内部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方面从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他写“味苦性刻”指的是普洱茶,写“受寒,用姜汤发散”指的却是茶膏,我们不知道从茶到茶膏之间发生了什么质的变化,也不知道古人制作茶膏的秘方是什么,但却知道,茶膏变得“性温”了。

此外,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一段:“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却疾。”这段记载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书中所载的“蒙山出者”,应该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蒙顶黄芽,也就是黄茶的一种。黄茶经过闷黄制程,儿茶素发生氧化与异构化,降低了茶叶的苦涩,茶品的寒性也随之下降。带来茶性变化的,是制程而非茶种本身。普洱茶的“性温”,是否也与之类似呢?

对同一种茶又驱寒又祛热,看来古人对这个也很纠结,其实以现代普洱茶的观点来看,并不矛盾。普洱新茶性寒,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逐渐转化为中性和温性,故兼有祛热和驱寒的功能,新茶祛热老茶驱寒。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新制的普洱茶由于初制工艺不到位,制程中已经发酵,加工出来的新茶与我们现在的生茶完全不同,反而类似现在的熟茶,故性状上也具备了一些熟茶性温的功效。古人当时没有新老普洱之分,更没有生熟之分,难怪会做出自相矛盾的结论了。

了解了普洱茶性寒和性温的真相,我们便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地选择“性寒”的新制生茶、“性温”的熟茶或“性暖”的老茶了。

本文《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三):驱寒和祛热》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普洱茶后发酵的两种情形


一是自动氧化和酶性氧化作用,两者混合进行;

二是自动氧化、酶性氧化及曲菌氧化作用,三者混合进行。

第一种两者混合的后发酵过程,就是我们说的“干仓”后发酵;第二种三者混合的后发酵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湿仓”后发酵。

根据一般知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者,容易造成曲菌的生长。这种会促进产生曲菌的环境,称为“湿仓”;相反的,空气干燥而曲菌无法产生的环境,称为“干仓”。“干仓后发酵”,对普洱茶求本真性的保存最理想。所以,“干仓”贮放最适合普洱茶陈化的需要,是属于自然陈化普洱茶。

“湿仓后发酵”,曲菌破坏了茶叶的组织纤维,改变了茶叶原有的本质,是属于霉变陈化普洱茶。“湿仓普洱茶”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黑绿,从茶品中会发出一股霉味,茶汤是暗粟色,叶底颜色是暗粟色或已是黑色。

“干仓普洱茶”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油面光泽,充分表现了茶叶的活力感和自然,茶汤呈粟红色或略转深粟色,叶底颜色是粟黄色至深粟色。所以,普洱茶独特的自然陈化过程和品质特性,取决于云南大叶种原料固有的成分,特殊的加工工艺和科学的贮藏方法,以及贮藏环境和贮藏时间的影响,只有在这些基本条件之下,才能让普洱茶气息自然。

黄茶的分类,两种分法!


黄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主要出产于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和广东等省,以其金黄的色泽和醇香的滋味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黄茶由绿茶发展而来,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三黄品质特征。黄茶产量虽然不及绿茶、红茶和黑茶,但其中有很多茶以其质优形美,被视为茶中珍品。下面我们来说说黄茶的分类!

黄茶的分类

通常我们将黄茶分为“品种黄茶”和“工艺黄茶”两种类型。

“品种黄茶”:茶树品种形成的黄色的茶。这种“品种起源说”有远溯七世纪的史料为证,唐朝盛产的“寿州黄芽”和现时霍山大化坪出产的黄茶就是自然发黄的品种黄茶。

“工艺黄茶”:它的发明较之“品种黄茶”要晚许久,工艺黄茶则是通过炒制过程中采用独特的“闷黄”工艺改变了茶的色泽和内质,工艺黄茶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时间在公元1570年前后。“工艺黄茶”的产生有着诸多偶然因素,在众多茶叶著作中均有体现。宋·黄儒在《品茶要录》中有对茶叶加工黄变情形的描述“造于积雨者,其色昏黄”,此处说明雨水叶对茶叶加工的影响,含水较多的雨水叶由于干燥不及时,可以引起黄变,成为“黄色的茶”。

“工艺黄茶”起源于绿茶,应勿有悖论。唐宋之时,一般以加工蒸青茶为主,明时开始炒青之法,创“松萝法”,明·闻龙在公元1630年写的《茶笺》中有关于茶叶松萝法加工工艺的描述:“茶初摘时,须拣除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现时大多数特级绿茶的炒制都是效法于此。

黄小茶、黄大茶、黄芽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分

黄小茶一般指用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细嫩原料制成的黄茶,主要有湖南的沩山毛尖及北港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茶和浙江的平阳黄汤等。黄小茶中有条形卷曲的北港毛尖、平阳黄汤,叶沿微卷呈块状的伪山毛尖,弯曲呈环状的鹿苑茶几种。

而以嫩芽和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的黄芽茶。如外形雄壮圆直呈针形的君山银针,开头形状扁直的蒙顶黄芽,条形略弯形似雀舌的霍山黄芽和条形弯曲的莫干黄芽。

还有采摘较粗大、梗叶相连状若弯钩的黄大茶及广东大叶青茶。

黄芽茶和黄小茶原料较嫩,市场范围较小,所以后来黄茶最先失传的就是黄芽茶和黄小茶的加工方法。

茶叶黄汤、滋味醇厚、香气浓郁的特色。黄茶要求叶底黄或黄绿;汤色浅黄或杏黄,达到明亮而不晦涩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使闷堆处理控制合当,若变化不足则黄绿花杂,叶底欠匀;变化过头则黄褐发黑.汤液混浊,都是不符合黄茶品质要求的。

此外,黄茶较之绿茶,由于增加了闷黄工艺,在热化反应及外源酶的共同作用下,内含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滋味变得更加醇和,被茶叶专家推荐为最适宜饮用的茶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0480.html

上一篇:三七花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喝藏茶有哪些功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