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

2019-12-09
大理州地处云贵高源与横断山脉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县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最低海拔730米,最高海拔4295米,属低纬高原区,在低北纬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西南季风明显,干雨季分明,冬干夏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度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雨热同季,干冷同季;光温不同季,冬春季节光照多,夏秋季光照少;立体气候明显,区域差异大,气候变化复杂多样,寒温热三带并有,干湿类型共存。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位于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州府大理市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338千米,是滇西七地州(丽江、迪庆、保山、德宏、怒江、临沧、普洱)的交通枢纽,也是通往东南亚的门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理州下辖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共12县(市),有110个乡(镇)。全州国土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6.3%。2010年末,全州总人口352.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6.64万人。在大理州茶叶主产区南涧县无量山一带,现还分布有大量的野生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分布面积较大的群落主要有南涧县碧溪乡回龙山古茶树群落、宝华镇梅树村古茶树群落、大理镇苍山单大人古茶树群落、下关镇感通寺感通茶、永平县杉阳镇古茶树群落;另外,许多村寨还单株散生着一些古茶树,主要生长在山地中,如南涧县宝华镇无量村委会阿葩新村大茶树、南涧县无量山镇新政村委会的木板箐大茶树、南涧无量山镇的小古德大茶树、南涧碧溪乡的斯须乐大茶树等。这里所选取的古茶树为大理州部分重点保护古茶树,选取的这几株古茶树在其保护价值、外观特征等方面都颇具代表性。从茶树的地理分布来看,大理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大理镇、下关镇,南涧县和永平县。所选取的古茶树也根据它们分布的情况选取了这一区域更具代表性的植株。一、大理市古茶树资源概况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一体的滇西中心城市,是滇西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大理市国土面积1468平方千米,全市共辖10镇1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共辖111个村委会,501个自然村,11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万人,占总人口61.97%。全市耕地面积为18.6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17.08万亩。大理市以兰花、茶花、杜鹃花为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种植户,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大理市特色花卉产业发展已成为一项富民兴市的新兴产业。大理市茶叶种植主要分布于:大理镇、凤仪镇、银桥镇、下关镇。2012年大理市茶叶种植面积3500亩,投产面积3500亩,茶叶平均单产42千克/亩,毛茶总产147吨,成品茶产量5151.8吨,农业产值732万元,工业产值20077万元(含下关茶厂产值),有精制茶厂1个,初精合一茶厂2个,初制所15个。大理市苍山位于红河大断裂带西侧,与四川中生代红色盆地、康藏高原、滇西南横断山“帚形”地带相接壤,是滇中高原与滇西横断山的结合部,最高海拔4122米。气候的垂直差异极大,气候特点为多雨的亚热带及其高山寒冷气候,中间存在着多梯度,从而形成了植物的种类繁多和演变的复杂多样。据李锡文“苍山植物区系研究”,苍山的种子植物有755属,占云南总属数1984属的37.5%,以北温带起源为主,但热带起源的属亦较多,占总属数的41.6%。苍山共有种子植物约2330种。是云南高原区、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红河中游各区植物种的交汇点。因此,植被组合亦较为复杂。(一)古茶树分布下关镇古茶树分布在苍山2300米以上的高海拔区域,单株散生,零星分布。多为野生茶树,以感通寺的感通茶和单大人茶最为著名。当地民族对野生茶树有着悠久的利用历史,形成了丰富的感通茶文化。大理感通茶生长在大理苍山圣应峰、马龙峰山脚一带,此地有滇西名刹感通寺,因此,具有:茶因寺而得名,寺因茶而生辉。据记载早在南昭、大理时期感通寺的僧侣已开始栽茶、制茶。据徐弘祖所载,明时感通寺茶树生长于感通寺外宕山松竹崖林间,为三四丈高的大乔木,枝叶很象桂花树,在农历三月十三日那天,有许多和尚爬梯上树采茶,采下的鲜叶先以锅炒后以日晒,与西双版纳茶农上世纪五十年代制滇青毛茶的方法相同。晒干的茶叶虽然色泽黝黑,但茶味很好。感通茶历史悠久,历史记述较多:《茶苑》一书载:“感通寺山岗产茶,甘芳纤白,为滇茶第一”;《明一统志》称:“感通茶,感通寺出,味胜他处产者”。《大理府志》:“点苍茶,树高二丈,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愈胜也”之说;《滇游日记八》:“感通茶,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感通寺寒泉亭记》:“寺旁有泉,清冽可饮。泉之旁树茶一株,计其初植时不下百年物也。自有此山即有此泉,有此寺即有此茶。采茶汲泉烹啜之几数百年矣,而茶法卒未谙焉。”感通茶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芽叶肥壮、叶质柔嫩、色泽鲜绿、气味菲芬,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咖啡碱等和加上悠久的种茶、制茶传统,所产的感通茶经冲泡后,汤色嫩绿清沌、茶香浓郁、滋味醇甘,经久耐泡,历来被列为待客的上品,感通碧玉茶更是上品中的珍品。感通茶也是白族三道茶中的“台柱茶”。感通茶以其持久的香味,清亮的汤色,甘美的回味,如今,白族“三道茶”正以其神奇的魅力,独特的韵味,隽永的哲理吸引着海内外游客。(二)代表植株1、感通寺1号古茶树:俗称感通茶,属大理茶(C.taliensis),生长于大理苍山感通寺寺院内,东经100°18.479′,北纬25°06.388′,海拔2300米。树型乔木型,树高5.8米,树幅4.3米×3.8米,茶树主干直径0.26米。树姿直立,分枝较稀疏,嫩枝无茸毛。叶片平均长15.1厘米,宽6.9厘米,叶片绿色无茸毛,有光泽,叶椭圆形,叶基楔形,叶尖渐尖,锯齿明显,叶面平,叶质较软,叶脉无茸毛,叶脉9-11对,花瓣白色无茸毛,花瓣质地薄,花瓣9枚,萼片5枚,柱头5裂,子房5室,子房茸毛特多。图1、感通寺1号古茶树2、单大人1号古茶树:大理茶种(C.taliensis),位于下关镇苍山脚荷花村单大人寨,海拔2409米,东经100°10′48.5,北纬25°36′38.8,树型乔木,树姿直立,树高5米,树幅3.7米×4.2米,最大基围2.25米,最低分枝高度0.3米,树势强壮,枝叶繁茂,芽叶紫绿色,无茸毛,叶长×叶宽13.2×6.1厘米,叶形长椭圆,叶面平,叶身平、稍内折,叶缘平,叶齿少锯齿,叶尖渐尖,叶基楔型,叶色黄绿,叶质中,叶脉11对,叶柄无茸毛,主脉、叶背无茸毛。花冠直径4.32×4.68厘米,花瓣数11,花瓣无茸毛,柱头5裂,子房茸毛多,萼片5枚,萼片无茸毛,花瓣白色,花梗茸毛无,花瓣质地中。图2、下关镇单大人1号古茶树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大理南涧县古茶树资源分布(六)


南涧县古茶树资源的90%以上分布在无量山山脉,与现代茶园面积的分布基本一致。现已查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无量山镇、宝华镇、碧溪乡、公郎镇、小湾东镇、拥翠乡6个乡镇24个村委会60个自然村(点)有古茶树的分布,其中无量山镇的保台、可保2个村委会古茶树分布地点属于哀牢山山脉,但也毗邻无量山,其它22个村委会的古茶树分布地点都属于无量山山脉。可见,无量山自古以来都是南涧茶叶生产的重点区域,茶出无量并非妄言。

南涧古茶树在植物学分类上有大理茶、普洱茶、德宏茶、白毛茶等。本书介绍的138株古茶树,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鉴定属大理茶13份、普洱茶88份、德宏茶23份、白毛茶7份、名待定的有7份。大理茶为野生茶,主要分布在无量山原始森林及其周边自然村的房前屋后和地埂上,既有自然生长的,也有早期人工栽培的。普洱茶、德宏茶、白毛茶属于人工栽培的,多数生长在田园地埂和村寨附近;未能定名的可能是大理茶与普洱茶的自然杂交类型。

南涧古茶树在海拔1700米~2602米之间均有分布,1700米~1800米之间分布有6株,1800米~2300米之间分布有127株,2400米~2700米之间分布有5株。目前海拔最低的是箐脑2号古茶树1722米,海拔最高的是茶园中山3号古茶树2602米。

古茶树多数呈现出零星分布状态,数量从数株、数十株、数百株、数千株不等。分布数千株有4个古茶树居群,宝华镇无量村委会杨梅树—大箐—老卜苴古茶树居群有2285株,其中大箐860株、杨梅树425株、老卜苴1000株;无量山镇德安村委会山花古茶树居群有古茶树1033株,保平村委会黄草坝古茶树居群和阿几苴古茶树居群,估计在1500~2000株左右。分布数百株的有7个,无量山镇有和平村委会山背后古茶树居群,德安村委会有阿比庄、箐脑,芹麻箐古茶树居群共4个;碧溪乡有回龙山村委会回龙山古茶树居群;公郎镇有中山村委会大岔路古茶树居群;小湾东镇有龙门村委会龙华古茶树居群。芹麻箐古茶树居群主要是大理茶种,数量大约在300~400株左右,回龙山古茶树居群有古茶树254株。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分布(二)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地处东经99°58′~101°50′,北纬21°09′~22°36′,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古茶树分布在海拔760~2060m之间,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保存有原始热带雨林,特殊的自然环境,为古茶树的发育、驯化、栽培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南糯山栽培型古茶园、易武、优乐山、曼洒、曼砖、倚邦、革登、佛海曼裴、勐宋曼迈、南峤曼恩等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及巴达大黑山、同庆河野生古茶树,分布情况如下:

一、勐海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勐海县古茶树资源分布在澜沧江以南古六大茶山,以勐海为中心的佛海、南糯、勐宋、南峤、巴达等乡(镇)。

1、佛海茶山:以曼裴为中心的曼懂、曼稿、曼真片,共有零星10000亩古茶园,曼贺、曼袄、曼兴、景龙、曼尾片共有5000亩古茶园。该茶山共有面积15000亩。

2、南糯茶山:南糯山古茶园面积12000亩,帕沙古茶园面积5000亩,苏湖古茶园面积3000亩。该茶山共有面积20000亩。

3、勐宋茶山:曼迈、曼方、大安、曼金片有古茶园面积10000亩,蚌岗、坝檬、大曼吕、贺建、那京、勐往乡有古茶园面积5000亩,三迈片有古茶园面积2000亩。该茶山共有茶园17000亩。

4、南峤茶山:曼恩、曼拉、曼弄、景真片有古茶园面积8000亩,曼燕、曼朗片区有古茶园面积2000亩,曼根、曼勐养、曼岭、南木岭片有古茶园面积10000亩。该茶山有古茶园面积20000亩。

5、巴达茶山:布朗西定、东暖、东河、南英片有古茶园面积20000亩,曼迈、曼皮、章朗、曼佤、曼桑、曼夕片有古茶园面积10000亩。该茶山有古茶园面积12000亩。

6、勐海县巴达贺松大黑山:一株野生大茶树,树龄为1700年,树高23.6m,树幅8.8m,基部干径100.3cm,树型高大乔木型,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4.7cm×6.4cm。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型,鳞片和芽叶均无毛,芽叶黄绿,微紫色,花大,平均7.1cm,柱头5裂,子房多毛,果大皮厚。

二、勐腊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勐腊县古茶树资源分布于易武、曼洒、曼庄、倚邦、革登茶山,古茶树资源面积有9342亩,这些古茶园在八十年代,进行了古茶树改造,实施“矮化”(笔者2004年发现还在“矮化”当即制止)村民将古茶树砍矮。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

1、易武古茶园:勐腊县易武乡,位于西南部,地处中老边境,经普查栽培型古茶园(树)有七千亩左右,主要分布在落水洞、桥头村、曼比等地,树龄300年左右,其中根部围径80~160cm不等,最高达23m。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叶片平均长宽10.5cm×4.6cm,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脉10~12对,叶缘平,叶尖渐尖,适制普洱茶。

2、倚邦古茶园: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栽培型古茶园,分布在曼拱、习崆、加布、曼松等茶山,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清乾隆、嘉庆年间最为兴旺时连片的茶园2万亩。如今虽然满山都有茶树残遗,但许多地方是零星几株,小片成林的茶园(树)约1300亩左右,茶树稀疏,树势衰弱。

3、曼庄、曼洒古茶园:勐腊县象明乡曼庄、曼洒茶山从东至西连成一片,栽培型茶树(园)保存较好。曼庄500亩,曼林1000亩,茶树生长较好,密度较高,每亩约100株以上,其中最大的树高3.90m,基部直径34cm,树龄300年左右。曼洒茶山史称曼撒茶山,曼洒茶山曾经与易武茶山一样“山山有茶树”,鼎盛时期连片茶园万亩以上,如今虽然山山都有茶树遗存,但丁家村、刮风寨等地小片成林的栽培型古茶园总面积1000余亩,茶树稀疏,每亩30~50株不等。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大部分茶树进行了改造,实施“矮化”,茶园中的杂木树也被砍掉,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4、革登古茶园:勐腊县象明乡革登茶山,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曼庄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革登茶山鼎盛时期赫赫有名的革登老寨、新发寨、牛滚塘,如今已经找不到茶树了,剩下的只有断谒残碑,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累计不足500亩,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

5、基诺乡古茶园:景洪市基诺乡境内,隔罗梭江上游之小黑江与革登茶山相望,今龙帕村、巴来村遗存的栽培型古茶园(树)2000余亩,茶树基径大多在80cm以上。树龄300年左右。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叶片平均长宽10.7cm×4.7cm,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脉10~12对,叶缘平,叶尖渐尖,适制普洱茶、绿茶。

大理州云龙县古茶树资源分布特点介绍那些地方位置


云龙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云龙县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据《云龙县志》记载:“民国8年(1919年)县令段韬由顺宁(今凤庆)购运茶籽100斤,发交实业员长及三区实业员分别试验。县城(在今宝丰)试验场久未发芽,旧州、汤涧则己栽活二三百株,有发达之希望。”目前已发现几百棵古茶树,占地面积达200余亩,多为生长上百年历史的古茶树群落,古茶树胸径达20厘米的约有200株,最大的胸径达0.54米,树高5.06米,树幅直径5米。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横断山脉上功果桥镇的汤涧村、核桃坪村、金河村、汤邓村及旧州村等地,呈单株或群落状分布。云龙县的古茶树分布广泛,充分反映了云龙各民族栽培和利用茶叶的悠久历史。

核桃坪古茶树2号:位于云龙县功果镇核桃坪村委会,海拔2270米。经纬度99°12'59″~25°3846。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树高5.06米,树幅5米×4.4米干径30厘米,基部干径54厘米,最低分枝高0.22米。嫩枝稀毛。芽叶绿色、多毛。大叶,叶长宽12.0厘米×4.4厘米,叶形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脉9~11对,叶齿锐、中、浅。

叶背主脉中毛核桃坪古茶树5号:位于云龙县功果镇核桃坪村委会白石岭,海拔2244米。经纬度99°14'36″~25°°3856。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树高7.2米,树幅4.7米×4.7米,干径21厘米,基部十干径45厘米,最低分枝高0.22米:嫩枝稀毛。芽叶绿色多毛。大叶,叶长宽11.9厘米×5.6厘米,叶形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脉8~11对,叶齿锐、中、浅。叶背主脉中毛。

汤润村古茶树2号:位于云龙县功果镇汤润村委会月亮坪,海拔1794.3米。经纬度99°1252″~25°40°45”。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树高7米,树幅3.2米×3.2米,干径33厘米,基部干径40厘米,最低分枝高0.25米。嫩枝稀毛。芽叶绿色、少毛。中叶,叶长宽10.4厘米×3.8厘米,叶形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面微隆起,叶尖渐尖,叶脉6~10对,叶齿形态锯齿形。叶背主脉少毛。金河村古茶树2号:位于云龙县功果镇金河村委会,海拔2226米。经纬度99°13'13~25°3815″,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树高6.9米,树幅5.5米5.2米,干径30厘米,基部干径37厘米,最低分枝高0.68米。嫩枝稀毛。芽叶绿色、多毛。大叶,叶长宽12.9厘米×5.4厘米,叶形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脉10~12对,叶齿锐、中、浅。叶背主脉中毛。

云南古茶树资源分布概况


云南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分布最多的省份。是云南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和见证,也是国家珍贵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古茶树包括野生型和栽培型两大类,少数属于过渡型或是山茶属的近缘植物。通常将树体高大、年代久远的大茶树称为古茶树。云南目前已知具有一定规模(1000亩以上),联片的古茶园共有14片,达21.21万亩,保存的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类型齐全的千年以上古茶树32棵,占全国的43%,证明云南是我国乃至世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茶科所和国内有关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先后对云南的15个地(州)61个产茶县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考察。征集到材料410份,标本339份,发现野生大茶树198处[3]。目前,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迄今已保存野生型茶树资源206份。云南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其它茶区有少量分布。现将云南省主要地、州、市的古茶树分布简介如下:

1.1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分布

西双版纳的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野生型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较集中的产地之一。据初步调查,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树和古茶园面积约5万亩。

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区地带。广泛分布在勐海县巴达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乡、勐宋乡,勐腊县象明乡、易武乡;景洪市基诺乡、大勐龙乡勐宋等地。其中最著名为南糯山古茶园,面积近15000亩,是云南现存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树高一般在2米-5米,主干直径在0.2米以上;此外,分布有许多年代久远的大茶树,其中著名的有“栽培型茶树王”南糯山大茶树(1994年枯死)、“野生型茶树王”巴达大茶树、曼喷龙大茶树,勐腊县的落水洞大茶树、苏湖大茶树、曼松大茶树等。

1.2保山市古茶树分布

保山是茶树原产地区域之一,境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调查,在腾冲县古永,龙陵县镇安打摩山,昌宁县苟街,保山市瓦窑道人山、瓦度黑龙井大岩子、阿贯山、以及高黎贡山东坡一带有成片的荒野茶及散生和近缘野生茶和进化型野生古茶树,多分布于海拔1700-2500米的高山密林中,植株为乔木或半乔木型,树高5-15米,群众俗称“大树茶”。在保山市坝湾乡的大中寨、摆落塘、帮陇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腾冲县团田乡,龙陵县镇安小田坝、施甸县关摆马村还续存有三五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大茶树。尤其在保山市坝湾乡德昂旧寨,进入寨子在庭院、地埂边到处可见上百年的栽培型大茶树。

1.3临沧地区古茶树分布

临沧地区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1981年,中国茶科所和云南省茶科所组成的茶树资源考察组,对临沧地区6县32个村(点)作了全面考察,采集栽培型茶树标本50份,野生茶树标本23份,近缘标本4份。

1.3.1野生古茶树

临沧地区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海拔1050至2750米范围内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中,都有野生茶树分布。在双江县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县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西北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米-2750米,分布面积约12000余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

1.3.3栽培古茶树

临沧地区驯化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凤庆县、双江县、沧源县、云县、临沧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典型的有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香竹箐大茶树,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冠幅7×8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的大茶树;冰岛古茶园,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2002年3月调查,现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000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

1.4思茅地区古茶树分布

思茅地区野生茶树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于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海拔在1830-2600米之间。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野生茶树分布在7个县的29处,多为散生,均生长在原始森林中。

思茅地区野生茶树主要集中在镇沅县的九甲千家寨龙潭、千家寨大石房、九甲猴子箐、者东桃子箐一带,景谷县的困庄大地、大水缸、大黑龙塘,景东县的石大门、驴打泥溏、李家村、花石岩梁子,孟连县的腊福黑山,澜沧县的老挝黑山、东回帕令黑山,普洱县的困六山、小高厂,墨江县的苍莆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多集中分布于小吊水头河头龙潭原始森林中,海拔2450米,属于野生大茶树群落;1991年,澜沧县境内发现的“过渡型茶树王”邦崴大茶树,经专家鉴定,树龄1000年左右;澜沧县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园,据记载,现存古茶树多数是明、清以来种植或自然繁育生长,树高一般为2米-5米之间,基部直径0.2米以上,株距2米-4米。

此外,在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均有少量古茶树分布。如德宏州:潞西县的勐嘎野茶、瑞丽县的弄岛野茶、梁河县的大厂大山茶、陇川野茶;红河州:元阳县的胜村野茶、金平县的铜厂苦茶、文山州:广南县的革佣野茶、马关县的八寨涩茶、麻栗坡县的金厂大树茶等等。

总之,古茶园和古茶树在云南主要产茶区均有分布,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和茶文化历史的“活化石”,同时也是世界人类的历史遗产。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我国的古茶树遗产资源,1992年林业部在《关于保护珍贵树种的通知》中,将野生茶列为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之一。

古茶树保护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发现了野生古茶树,为论证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各地也兴起了保护和发掘古茶树的热潮,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古茶树分布的主要地、州、县先后成立了古茶树保护委员会和基金会,受到国内外有关人者的热心帮助,并给予了物质和资金上的支持;有些地方政府也认识到保护古茶树的重要性,制定了一些政策和乡规民约,在一定时期对古茶树保护取到了一定程度地宣传和推动作用。

然而,得到较好保护的古茶树资源,主要是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部分年代久远的大茶树,如“栽培型茶树王”南糯山大茶树、、“野生型茶树王”巴达大茶树、“过渡型茶树王”邦崴大茶树以及处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树资源尚得到较好的保护,有些地方政府推出了古茶树认养制度,如镇源县千家寨大茶树、普洱县宽红大茶树等,先后被人认养。但保护措施仍存在着不足,如:1951年12月发现的南糯山800多年的栽培型“茶树王”,因保护措施不当,而于1995年枯死;澜沧县的邦崴大茶树周围建起了围栏;千家寨大茶树修通了道路,树体上订立了木牌,古茶树周围的生境条件受到人为破坏。同时,由于云南古茶树分布较广,数量较多,且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的边远山区,使保护工作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当地群众保护意识差,许多数百年古茶树遭受到损坏、砍伐、挖掘。

近50年来,由于受到人口增长、垦荒、不合理采摘、开发甚至大面积毁茶种粮或者在古茶树、古茶园周围建设新茶园导致基因漂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云南古茶园的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50多万亩减少到20余万亩。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古茶园生产的天然有机茶引起国际国内市场的极大关注,当地群众急功近利,把古茶树当作“摇钱树”利用,盲目开发,过度甚至毁灭性采摘古茶园鲜叶,此外,有的古茶园还被外地茶商承包开发,云南古茶树、古茶园这一重要世界文化景观面临着严重危机。

因此,目前云南古茶树的保护仍停留在肤浅的保护阶段,需要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联合研究小组,对云南古茶树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评价,提出有效地保护措施和合理开发的建议。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普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一)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中下游和李仙江流域及其支流纵横全境,山脉属怒山和云岭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地跨北纬22°02′~24°50′,东径99°09′~102°19′,境内最低海拔317m,最高海拔3370m,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是布朗、佤、拉祜、哈尼、彝、傣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山峦起伏,层林叠嶂,亚热带阔叶雨林中,分布着最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普洱茶的故乡。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主要原产地之一,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全市各县(区)古茶树资源分布广,面积大,一是原始野生古茶树和古茶树群落;二是过渡型古茶树;三是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古茶园。这些古茶树生长在高海拔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未曾受到破坏。据普洱市2007年卫星定位普查结果,古茶园和古茶树群落面积达100多万亩。

一、栽培型古茶林(园)分布

(一)澜沧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景迈村栽培型古茶园

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海拔1500m,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一万亩,树龄1300年左右,树型为乔木,树体高大,树姿开展和直立,分枝较密,长势中等。古茶树生长在村、寨周围森林中,生态环境保持较好。景迈古茶树叶长椭圆形,叶平均长15cm,宽6cm左右,叶色深绿,叶面微隆,叶身稍内折,叶缘平,叶质软,叶姿上斜,叶脉11~14对,芽叶色泽绿茸毛多;花冠直径平均3.7cm左右,花瓣6~9片,花色白带绿,柱头3~4裂,子房有毛,果皮薄。种籽性状:圆形或扁圆形,果径平均直径1.7cm×1.5cm。景迈古茶的鲜叶适宜制普洱茶、绿茶、红茶。特别是生产加工的传统普洱茶,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甘甜回味持久。

2.芒景村栽培型古茶园

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海拔150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4.20m,基部干径0.48m,最低分枝1.70m,树幅5.20m。古茶园在芒景村周围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好,适宜制普洱茶、绿茶、红茶。

景迈、芒景两村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分布在景迈大寨、芒景大寨、勐本、芒埂、芒洪、老酒房、糯干、邦改、弄蚌、南座等村寨。

3.邦奈村栽培型古茶树

澜沧县富邦乡邦奈村,海拔1780m,古茶树高5.80m,基部干径0.57m,低分枝1.68m,树幅5.20m。古茶树栽培排列成1字型,每株间隔2m,树型展开成棚,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二)宁洱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宁洱县栽培型古茶资源主要分布在凤阳、磨黑、德安、黎明、勐先等5个乡(镇)的12个村寨,北纬22°40′~23°40′,东径100°00′~101°48′,海拔1000~2800m之间。据普查宁洱县古茶树(园)面积5万余亩,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较多,基部周长在30cm以上的成片成林,与其他阔叶林生长在一起,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其中古茶树基部周长100cm以上的有20株,基部周长200cm以上的6株。最大的一株基部周长有315cm,树龄为800年。宁洱县是世界普洱茶原产地之一,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

1.困鹿山栽培型古茶园

宁洱县宽宏村困鹿山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900m,有古茶树370多株。其中1号古茶树为乔木型,树高9.8m,树幅5.9m×5.2m,基部干径0.58m,最低分枝0.2m,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嫩枝及芽体多毛,叶长9.8~11.1cm,叶宽4.2cm×4.7cm,叶形呈椭圆形,叶色绿色,叶面隆起,有光泽,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叶齿浅,密、锐,侧脉9~11对,萼片5枚,无毛,花冠直径3.7~4.9cm,花瓣白带绿,质薄,柱头3~4裂,子房有茸毛;果皮较薄,种子直径1.2cm×1.4cm,种皮较光滑。所观测的2号、3号古茶树形态特征基本同1号古茶树。根据这些形态特征,该茶树在分类学上属普洱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型茶树,树龄400年左右。适制绿茶、普洱茶品质最佳。

2.西萨、谦岗古茶园

宁洱县凤阳乡西萨、谦岗栽培型古茶园,光绪二十八年(1902)栽培,面积约100亩,适宜制普洱茶。

3.清真寺院古茶树

宁洱县城中清真寺院内有栽培型古茶树1株,树高10m,胸径38cm,树龄400年左右。

4.小新寨古茶树

宁洱县新平办事处小新寨有栽培型古茶树1株,树高8m,基部周长84cm,一级分枝98cm,分出5杈,最大基部直径41cm,最小29cm,二级分枝10杈,树龄待考察。古茶树性状特征为:叶长椭圆形,叶色墨绿,叶头急尖或渐尖,叶面较隆起,侧脉9~12对,锯齿42对,光泽性亮,叶缘呈波浪形,叶质软,平均叶长14.9cm,宽6.4cm,平均叶柄长0.3cm,叶柄绿色,叶背、叶脉绒毛满披且密集。花萼5枚,新生枝节间1.2cm×2.0cm,花芽较多,芽黄绿色,每个芽上有包着花芽的鳞片,新生枝绒毛密布。树姿开张,分枝较密,树龄500年左右,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5.德安大黑山古茶树

宁洱县德安乡大黑山栽培型古茶树,树高5~12m左右,基部周长40~80cm,8株古茶树,其中有6株排成1字行,另两株生长在田埂上,生长正常,分枝密,树龄300年以上。在周围有人家住过的旧遗址、遗迹。

6.新寨古茶园

宁洱县磨黑新寨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亩,树龄在百年以上。

(三)景谷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田坝乡古茶树

景谷县田坝乡海拔1150m,有栽培型古茶树,树高5.7m,基部干径0.55cm,最低分枝0.45m,树幅4.98m,树型乔木型,树姿直立,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2.文山栽培型古茶树

景谷县文山村苦竹山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800m,古茶树树高9.9m,基部干径0.45m,最低分枝4.50m,树幅8.30m,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3.秧塔栽培型大白茶古茶树

景谷县民乐镇大村秧塔茶房地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740m,古茶树树高6.1m,树幅4.6m×4.8m,基部干围144cm,属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长势强,最低分枝1m,分枝密度中,嫩枝有毛,芽叶绿白色,茸毛多,适宜制绿茶。

(四)墨江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景星乡栽培型古茶树

墨江县景星乡海拔127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3.86m,基部干径0.32m,最低分枝0.52m,树幅2.75m,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型,适宜制绿茶。

2.界牌古茶树

墨江县界牌海拔127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3.30m,基部干径0.42m,最低分枝1.00m,树幅5.20m,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型,适宜制绿茶。

(五)孟连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糯东古茶树

孟连县糯东村海拔1600m,古茶树树高8.06m,基部干径0.36m,最低分枝1.50m,树幅7.00m,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六)景东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花山乡古茶树

景东县花山乡海拔1720m,古茶树基部干径100cm,树高960cm,最低分枝80cm,树幅820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

2.和平村古茶树

景东县景福乡和平村,海拔196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65m,胸围1.81m,树幅1.65m×2.56m,一级分枝92cm,二级分杈9枝,其中分别为92、90、76、71、70、50、50、40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龄千年左右。叶椭圆形,叶色绿,叶头急尖渐头,叶面隆,光泽,叶质软,制绿茶品质最佳。

(七)镇沅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振太乡古茶树

镇沅县振太乡山街村,海拔1857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8m,胸围干径42.7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2.河头古茶树

镇沅县河头村海拔210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9.6m,基部干径0.8m,最低分枝0.9m,树幅6.7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3.马邓村古茶树

镇沅县马邓村海拔176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5m,树幅6.1m×6.0m,小乔木型,树姿开张,长势正常,分枝密,芽叶紫绿色,茸毛多,适宜制绿茶、红茶、普洱茶。

4.砍盆箐古茶树

镇沅县勐大镇砍盆箐,海拔1910m,栽培型古茶树有10多亩;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长势弱,嫩枝有毛,芽叶黄绿色,茸毛多,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5.海棠古茶树

镇沅县田坝乡海棠栽培型古茶树,有106棵,平均树高5m左右,最大树基干径27cm,树姿开张型,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6.罗家村栽培型古茶树

镇沅县罗家村,海拔1857m,栽培型古茶林大都种植在村民的房前屋后,面积较大,树高3~5m,大部份已修剪、矮化;树型乔木,树姿开张、直立,分枝较低,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二、过渡型古茶树资源分布

澜沧县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它不仅是国家的珍稀植物和国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棵过渡型古茶树位于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脚园地里,海拔1990m,树高11.8m,基部干径1.14m,树幅8.2m×9.0m,最低分枝0.70m,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树型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龄千年以上。

茶树叶片平均长13.3cm,宽5.3cm,叶形呈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有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质厚软,叶齿细浅,叶脉7-12对,叶背、主脉、叶柄多毛;鳞片、芽叶、嫩稍多毛,芽叶黄绿色,节间长3.7cm;花冠较大,平均花冠4.6cm×4.3cm,花瓣10(9~12)枚,花瓣有微毛,花瓣平均2.3cm×1.5cm,雄蕊高于雌蕊,花丝平均173枚,柱头多,为4~5裂,花柱平均长1.34cm子房多毛,萼叶5个,平均4.3cm×4.3cm,绿色,外无毛,边缘有睫毛,内有毛,花梗长平均1.34cm,苞痕2~3个;果径平均2.8~2.5cm,果形扁圆或肾形,果皮绿色有微毛,外种皮上除有胚痕外,还有一下陷的圆痕。

邦崴过渡型大茶树抗逆性强,发现少量斑毒蛾和茶籽象甲。

适制红、绿茶,品质良好,滋味鲜浓。

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型茶树芽叶,枝稍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古茶树。

三、野生型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

1.千家寨1号野生型古茶树

千家寨1号野生型古茶树位于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上坝平边坡脚,海拔2450m,树高25.6m,树幅22m×20m,最低分枝3.6m,第二分枝7.3m,基部干径1.2m,胸径0.86m,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龄2700年。主要形态特征:叶片平均长宽14.0cm×5.8cm,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和叶身平,叶厚,革质,叶脉9~11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叶柄微紫色,鳞片有少量茸毛,嫩枝无毛;花冠大,平均直径5.7cm×5.6cm,花瓣白,14(12~15)枚,无毛,柱头5裂,裂位1/2~1/3,花柱中下部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大小为0.5~0.7cm,绿色,外有中毛,花梗无毛,长1.1cm。

2.千家寨2号野生古茶树

千家寨2号野生古茶树位于小吊水头峡谷中,海拔2280m,野生古茶树,树高19.5m,树幅16.5m×18m,最低分枝高8m,基部干径1.02m,胸径0.86m,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分枝稀,树龄2500年。主要形态特征:叶片平均大小12.8cm×5.9cm,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锯齿线,叶身平,叶革质,叶脉9~10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花冠大,平均直径6.5cm×6.6cm,花瓣白色,11(11~12)枚,无毛,柱头4裂,裂位1.5cm,花柱中下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绿色,中毛,大小0.5cm×0.5cm,花柱长1厘米;果实仅采到一个,皮厚,柄短,果径1.7厘米,仅一个心。

千家寨1号2号野生古茶树的树型、叶片及繁殖器官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相同,为同一类型,属较原始的野生型茶树,为厚轴茶系,不能利用。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由8处野生茶树群落组成,约4200亩。

3.雅鹿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勐先乡雅鹿古茶树群落,生长在海拔2200m,面积100亩,其中1号古茶树树高8m,基围215cm,直径68.5cm,树幅9m×10m,树姿直立,其间长直径30~60cm,2号茶树,树高13.5m,基部周长170cm,直径40cm。还有茶山箐大茶树群落,位于雅鹿茶山箐附近,有百年前瑶族居住的遗址,较大的有8株古茶树,古茶树群落面积约1万亩。

4.烂坝箐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勐先乡板山烂坝箐1号古茶树,树高15m,基部周长135cm,胸围115cm,树体上满披青苔,爬树龙等寄生植物,长势旺盛,一级分枝高2.3m,分出2枝,径围15cm、50cm,二级分枝4枝,该树生长在南向北70°斜坡上,无病虫害症状。

2号古茶树,树高18m,基部周长155cm,树姿直立,一级分枝高10m,分两枝,生长在30°斜坡上,长势良好。

3号古茶树,树高10m,树姿披张型,树幅较大,基部周长250cm,生长在箐边45°斜坡上,一级分枝擦地皮分出8杈,最粗周长158cm,最细8cm。

茶树叶椭圆形,叶色绿色,叶尖渐尖,叶缘微波浪形,光泽性强,叶面微隆,锯齿29~35对,叶脉10对,叶质柔软,平均叶宽13.8~5.4cm,叶柄平均长为0.6cm,绿色,主脉突出,叶柄、叶背均无毛或少毛。

5.干坝子古茶树

宁洱县梅子村干坝子大山茶树群落,位于海拔2200m,干坝子原始森林中茶树群落,其间茶树与阔叶林混生,面积约5000亩。其中一株树高6m,基部周长50cm,树龄千年左右。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临沧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三)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界于北纬23°04′~25°02′,东径98°40′~100°33′,处于澜沧江和怒江两水系之间,中部贯穿南汀河,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3504米,最低海拔450米,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突出,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等不同气候类型。土壤条件优越,植物、动物种类丰富,区系成份复杂,是动植物南北过渡、东西交汇之地,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

一、茶树资源分布

临沧市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1981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临沧地区茶叶研究所组成的茶树种质资源考察组,对临沧市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永德、镇康6个县32个村(点)作了全面考察,采集茶树标本77份,其中栽培型茶树标本50份,野生型茶树标本23份,近缘植物标本4份,经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和中国茶科所、云南茶科所鉴定分类,全市共有4个茶系,8个茶种,其中大苞茶为临沧地区独有种。

二、野生古茶树分布

临沧市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在海拔1050~2720米范围内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有大量野生茶树分布,在双江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南美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和云县茶房大苞茶。

1.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

1997年8月发现,位于双江县勐库镇五家村帮骂雪山原始森林中,帮骂雪山山顶海拔3233.5米,茶树群落地理坐标为北纬23°40′49~23°44′25″,东经99°2′15″~99°4′21″,海拔2250~2720米,集中分布面积373公顷,植被为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5米以上,根颈干径0.40米以上的野生茶树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根颈最粗的1号大茶树海拔2700米,根颈干径1.04米,株高15米,树幅13.7米×10.6米。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布海拔高,海拔上限达2720米,是迄今发现的茶树最高生长海拔,比云南省栽培茶树适生海拔上限2400米还高出320米;二是群落分布面积大;三是茶树种群数量大、密度高,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四是种群年龄结构明显呈增长形,说明该群落正朝着有利于茶树科群的方向演替。群落中有多种山茶科植物,茶种的初步分类检索结果为多脉普洱茶(变种),最终结果有待进一步确认。当地群众过去有到野生茶树群落中挖茶苗回家种植的习俗。

2.茶房大苞茶

1981年在云县茶房乡李家村发现,生长在海拔1050米的山地疏林中。乔木型,树高12.1米,根颈干径0.60米,树幅5米×5米,因苞片大,宿存而得名。是已发现的茶组植物中临沧市独有茶种。

三、栽培型古茶树

临沧驯化栽培型茶树,史料载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唐代《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饮之”。唐朝南诏时期银生节度的辖区曾一度包括今临沧市,“银生城界诸山”包括今云县漫湾、忙怀、茶房、大石。《顺宁杂著》记载“楚僧洪鉴名王缙和尚,来此……建立禅院,名曰:‘太华寺’。太华寺为顺宁禅林第一寺,其谷间多有茶,味淡而微香,较普洱茶细,邻郡多购,觅者,不可多得”。古代先民驯化栽培茶树的历史,应早于史料记载。在凤庆、双江、沧源、云县、临沧县境内均保存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茶树。对大叶茶栽培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应首推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

1.香竹箐大茶树

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树幅7米×8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大茶树之一。

2.冰岛古茶园

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1980年查证时尚存第一批种植的茶树30余株。2002年3月调查,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千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双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庄发的女儿嫁给顺宁土司,送茶籽数百斤,在顺宁繁殖变异后,形成了凤庆长叶茶群体品种。勐库大叶茶传入临沧县邦东乡后,最终形成邦东黑大叶茶群体品种。50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冰岛古茶园的后代直接和间接向市内外、省内外大叶种茶区传播,仅临沧市形成60多万亩的规模,是云南大叶茶的发祥地之一。

四、凤庆古茶树、古茶园分布

凤庆县位于东经99°31′~100°31′,北纬24°31′~25°02′,海拔在919~3098米之间,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澜沧江横穿其间,山峦起伏,层林叠嶂,原始密林茫茫苍苍,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成林成片,随处可见,是中国乃至世界古茶树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凤庆古称顺宁,为蒲蛮之地,最早居住在这里的濮人是今天的布朗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凤庆发现和利用茶叶是由野生茶开始的,初为药用,继而成为祭祀用品并逐步发展成为饮料。凤庆的古茶树古茶园的形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生长于原始森林和现在的次原始森林中,因其自然生长而形成古茶园或古茶树群落;另一种则是先民们因发现茶叶的效用后将深山野林中的野生茶树移植于房前屋后种植并广为推广而形成的古茶园。

腰街彝族乡新源村山头生长的胸径1.15米,树高15米,树幅7.7米×7.8米的新源本山茶;大寺乡岔河村羊山寨有栽培型苞红茶,株高8.7米,树幅7.5米×6米,胸围3.45米,胸径1.13米。

鲁史、诗礼两乡镇在古平、金鸡、古墨等村的山林中,发现有较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鲁史镇金鸡村有百株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山头海拔2400米左右地带,生长着约3000多株的野生茶树,金马村山的老道箐一带,也发现百株野生古茶树。诗礼乡古墨村山头的原始森林周围,海拔2500米的小光山约2平方公里内生长着野生古茶树群落。郭大寨彝族、白族乡琼英村老李寨农户园埂边生长着一株高7.9米、干径0.47米,树龄为100多年。该树是中科院茶叶研究所提出的全国重点保护的46株古茶树之一。另外,还有雪山镇立马村、新华牛肩山,凤山镇安石村中岭岗、倒流水、上寨等村,大寺乡平河、河顺、岔河等村,腰街乡、小湾镇所属各村,都有古茶树或古茶树群落分布。

腰街乡的新源村的村民耕地上有根部周长1~1.5米的野生大茶树近百株;在柏木村的大丙山有七株古茶树根部最大周长为3.2米。最小周长为1.4米,树高最高7.4米,一级分枝最多为8枝,属当地村民长期采摘食用的茶叶;在柏木村大丙山核桃树沟两侧有30多株古茶树,这些古茶树最大周长为3米,最小的1米,树幅最大的为5米×3米,最小的为3米×2米,一级分枝多为2~4枝,也有的一枝独立成伞状的,占地有3亩左右分布于沟的两侧;在柏木村大丙山张世华家的森林(属次原始森林)和周围原始森林中发现成片分布不均面积在千亩以上的古茶树群落,经科技工作者在森林的外围部分地点堪查,发现古茶树的生长情况大小不等,大的有茎部周长在2.2米,高8.9米,一级分枝4枝,呈蓬状,小的是古茶树籽自然繁殖的幼苗和成年茶树。

凤庆县本山大茶树,其中一株,树高15.7米,树幅7.8米,干径115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叶片长宽19厘米×8.2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形成椭圆或披针,叶脉9~11对,叶面平,叶基红色,芽叶无毛,花径5~6厘米,子房多毛,柱头5裂,果大,呈柿形,果柄长1.7~2厘米,种皮黑褐色粗糙。

根据几次古茶树情况普查的结果表明:凤庆县具备古茶树生长的有利地理环境,凤庆古茶树生长的年代源远流长,凤庆古茶树的面积在万亩以上,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五、双江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双江县古茶树资源分布在勐库镇公弄办事处五家村的大雪山原始森林中,东经99°2′~99°4′21″,北纬23°40′49″~23°44′25″,垂直分布海拔2250~2720m,面积373公顷。古茶树群落植被主要是杂木林和竹林,在茶树生长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都有古茶树,树高15米左右,干围1.5米以上的古茶树生长,其中一株高22米,基围最粗的3.25米。树高在0.3~2米的茶树随处可见。1号大茶树生长在海拔2720米,树高16.8米,乔木型,基干围粗3.25米,胸围3.1米,树幅13.7米×10.6米,分枝密度中等,生长势强,无病虫害。

双江冰岛野生大茶树,树高9.4米,树幅3.8米,干径73.2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4.0厘米×7.5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卵圆形,叶面隆起,叶齿浅疏。花大平均花径7.0厘米,花瓣9~10片。子房毛多,柱头3~5裂,果大,呈柿形,果皮厚。

六、永德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永德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8.7米,树幅4.9米,干径70.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1厘米×4.3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披针形,叶平面,叶齿浅疏。平均花径5.2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4~5裂,果径3.7厘米。适制绿茶。

七、镇康县大山茶资源分布

镇康县大山茶资源,其中一株树高9.5米,树幅4米,干径60.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0厘米×5.3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叶齿锐浅不明,花径4.8厘米,子房毛特多,柱头4~5裂,花柱长1.9厘米。果径3.8厘米。种子和棕色,种皮粗糙。适宜制青茶。

八、沧源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沧源县11个乡镇中有9个乡镇分布有古茶树,其中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大、数量多的乡镇为单甲、糯良两个乡镇,这两个乡镇的野生古茶树分布范围从糯良大黑山到单甲乡整个6万多亩的国有林区,野生茶树与各种杂树共生,现已发现大的古茶树树高30米以上,树幅达35米以上。

糯良乡怕迫村、班考村一带,现保存完好的怕迫村有一片,生长着古茶树200多棵。这片古茶树较大的树龄在400年左右,树幅28.3米。树围1.9米,树高12米。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四)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保山市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在昌宁县、滕冲县、龙陵县镇安、保山瓦窑以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栽培型古茶树分布在保山隆阳的德昂日寨、大中寨、摆落塘、邦龙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滕冲蒲川乡、龙陵镇安小田坝、施甸关摆马村等处生长,树龄在300~800年左右。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树的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2400米,以1640~2200米居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面积1.5万亩。保山已发现茶祖植物2个茶系,5个茶种。野生茶中以大理茶种C.t2liensis和滇缅茶种C.ill2w2diensis为主,栽培茶中以普洱茶种C.2ss2mie2和茶种C.sincnsis分布较广泛,勐腊茶种在瓦渡乡有少量分布。

一、昌宁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昌宁县位于澜沧江中下游的明山秀水之间,境内气候十里不同天,海拔相对高差较大,形成了低热、温热、温凉、高寒的立体气候。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四十六点七,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境内大部分地区空气相对湿度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年日照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独特的土壤、气温、雨量、湿度等自然生态环境最适宜茶树生长。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官绅令人在碧云寺内植茶,制作明朝贡品“碧云仙茶”,开始了昌宁县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

昌宁县境内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型古茶树、茶园主要有箐茶和包洪茶。箐茶于1981年发现在耈街水炉阿干梁子原始森林内,方圆百亩面积内分散出现,一般树高700~800厘米,树幅300厘米×500厘米,胸径8~10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质薄软,叶面微隆起,芽有多层鳞包裹,叶面积71cm。包洪茶属大理茶种类,在大田坝乡与漭水镇相联界的狮子塘梁子原始森林中,分布的野生古茶资源,其中最大的一株高1000厘米,树幅600厘米×700厘米,胸径15厘米。栽培型古茶树、茶园主要品种有大理茶、腾子茶和昌宁大茶(漭水原头种)。腾子茶分布在漭水大竹林大丫口、右甸新城瓦谷箐等地,发芽早,最大植株高860厘米,树幅700厘米×800厘米,树干基部直径约100厘米,芽叶茸毛多,叶深绿,春节可采茶祭祖。昌宁大茶分布在漭水黄家寨、黄家大洼、碓房箐等地约10余亩。树高800~1000厘米,树幅500厘米×600厘米,胸径55厘米,超大叶型,叶深绿,强隆起,芽茸毛多。大理茶系中的右甸石佛山古茶树群落,在《茶树原产地》一书中已有记栽。

距县城5公里左右的右甸镇新华村石佛山,海拔2080米,平均气温15℃左右。生长的古茶树分别以1、2、3、4编号。最大的一株编号为1号,其树冠大,分枝多,且分枝部位低,叶呈柳叶型,当地人称为“柳叶青”。编为2号的一株属乔木型,树干直立,叶呈椭圆型,品种属大叶种。编号为3号的和2号一样,编号为4号的即为《茶树原产地》一书中所记载的。

1号古茶树为大理茶亚系中叶种。树高1484厘米,基部直径135厘米,基部周长382厘米,一级分枝高度130厘米,分枝5杈,一级分枝最大直径50厘米;二级分枝高度153厘米,分枝10杈,最大直径119厘米,树幅为1180厘米×1066厘米。

2号古茶树,树高1186厘米,基部周长245厘米,一级分枝高度106厘米,分枝5杈,最大直径为38厘米;二级分枝高度84厘米,树幅730厘米×730厘米。

3号古茶树,树高1176厘米,基部周长132厘米,一级分枝最大围径88厘米,一级分枝高度38厘米,树幅700厘米×700厘米。

4号古茶树,树高820厘米,基部周长118厘米,分枝较密,新梢叶质柔软,叶面有光泽。

5号古茶树,树高13.3米,树幅6.30米,干径8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0厘米×4.7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长椭圆形,叶面平,嫩叶主脉微红。花径平均4.8厘米,花瓣9~11片,子房多毛,柱头5裂,果呈扁球形,果径3.0cm,适宜制绿茶。

二、龙陵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

龙陵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18.2米,树幅5.8米,干径123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3厘米×6.6厘米,叶椭圆形,叶厚有光泽,叶色深绿。芽叶茸毛稀少。花大,平均花径5.8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5裂。

三、腾冲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

腾冲县野生古茶树,其中一株树高7.7米,对幅2.5米,干径29.3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7.5厘米×6.6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滑、叶质厚,叶色深绿。芽毛稀少,芽色微紫,平均花径4.8厘米。子房有毛,柱头5裂。

大理州云龙县多措并举发展茶产业


目前,茶叶已成为云龙县山区人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全县已发展生态茶园总面积2.4万亩,茶叶采摘面积1.5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164万公斤,产值达4000多万元,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118个茶叶重点区域基地县之一。为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该县多措并举,培育龙头茶产业,不断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科学规划,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为了加快茶叶基地建设,云龙县认真规划,集中力量抓好低产茶园改造,推广茶园无公害管理,建设优质生态茶园基地,各级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和协助茶叶企业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基地建设工作。邀请省、州茶专家学者,举办茶叶加工、评茶员培训班,提高茶叶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服务,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云龙县相继出台了《关于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茶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县有关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对茶叶生产、加工、营销、科技等方面进行集中扶持,不断提高科技兴茶水平。同时,通过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由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建设茶叶初制,组织茶农按标准化规程进行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改过去由农户分散经营的局面,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2011年,全县成立了5个茶农专业合作社,1个茶叶协会。带动农户10000多户,增加茶农收入600多万元。

培育龙头,建设现代规模化企业。云龙县通过走“扶龙头、建基地、拓市场”的农业企业化发展路子,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壮大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茶业龙头企业。目前优势茶企业积极推进茶叶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建立健全自己的茶叶基地,形成了以机制茶场为中心,以提高茶场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农户为基础,发挥茶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龙头+基地+农户”的茶叶生产格局。

云南临沧古茶树资源


临沧属于云南省管辖内的一个市,临沧有丰富的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上茶树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根据专家考证,中国境内的云南澜沧江流域的大理、保山、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等地,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而临沧处于这一区域的中心。临沧的茶树资源十分丰富,被专家誉为“茶资源历史博物馆”。临沧还是世界著名的勐库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值得一提的是,凤庆大叶种茶是中国著名的大叶茶群体。在临沧,野生、半野生茶树南起糯良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从海拔1200米至2700米的范围内,全市8县均有。其中,海拔2720米、树龄上千年、面积800公顷的双江县野生古茶树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种群密度最高、能制茶饮用的野生古茶树群;凤庆香竹菁发现的3200年树龄的古茶树,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树龄最长、枝干最粗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白莺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古茶树资源被专家定义为“银生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种质资源库”。临沧是世界上茶树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其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古茶树资源是: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1997年被当地村民发现,位于双江县勐库镇五家村帮骂雪山的原始森林中,集中分布面积1.2万亩,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5米以上的野生古茶树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于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中,分布总面积10.05万亩,平均树高5米左右,树干基围最大的一棵达215厘米,树干最高的一棵达25米。临沧还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其中对大叶种茶驯化栽培史有重大影响的,应首推云县白莺山古茶园、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双江冰岛古茶园和云县茶房大苞茶。如今,临沧市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25万亩,有机茶园3.5万亩,茶叶总产量3.5万吨,出口的滇红茶8000多吨,生产普洱茶成品10000多吨、普洱毛茶14000多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亿多元。

详解云南保山昌宁、龙陵、腾冲三县古茶树资源分布概况


保山古茶树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茶树面积和茶叶品种及年产量、保山市内昌宁县古树茶资源、龙陵县古树茶资源、腾冲县古树茶资源以及茶区各茶树的简介。

1.茶区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

地处云南省西部,地势北高南低而南贯穿,澜沧江通过东部,在云南四个主要产茶区中,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雨量最少、辖区保山市、昌宁、腾冲、龙陵、施甸等地,都有大面积的茶叶生产。保山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是云南“滇红”及普洱茶的重要产地,1986至1987年,昌宁、腾冲、龙陵三县被列为全国首批优秀茶基地县和国家出口红茶商品基地县。先全市有1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15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2.茶树面积和茶叶品种及年产量

2005年末,保山茶叶面积35.42万亩,产量1396.5万公斤,产值2亿元,农民茶叶收入1.6亿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九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涉茶人员60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4,茶农45万人。茶叶发展集中在全市25个主产茶乡镇,这些乡镇中40%的农民家庭收入来自茶叶。茶产业产值达全市生产总值的5.4%,成为该区的支柱型产业,现居云南省第四位。有茶叶初制加工企业560个,初精合一茶厂55个,茶叶精制生产线30条,初精制生产能力2500万公斤,初具茶叶产业化经营企业15个,有包括红茶、绿茶、普洱茶、花茶等,近年来普洱茶及以生产普洱茶为原料的晒青绿茶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普洱茶生产企业达50多家,产量3000吨,普洱茶花色品种30多个。该区茶叶产品有50多个品牌及系列产品,其中35个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名优茶及优质产品称号,有17个茶叶品牌及花色品种获得无公害有机茶及绿色食品认证。清凉山、高黎贡山、尼诺、宁红等是该区著名的茶叶品牌。

A、昌宁县古树茶资源

位于澜沧江中下游米明山秀水之间,境内气候十里不同天,海拔相对高度较大,形成了低热、温热、温凉、高寒的立体气候。森林覆盖率达46.7%。昌宁县境内的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型古树茶,茶园主要有箐茶和包洪茶。箐茶与1981年发现在街水炉阿甘梁子原始森林内,一般树高700——800厘米。树幅300*500厘米,胸径8——10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质薄软,叶面微微隆起,芽有多层鳞包裹,叶面积71厘米。包洪茶属于大理茶种类,在大田坝乡和漭水镇相联界的狮子塘梁子原始森林中,分布的野生古树茶资源,其中最大的一株高1000厘米,树幅600*700厘米,胸径15厘米。栽培型古树茶、茶园主要品种有理茶、腾子茶盒昌宁大茶。

B、龙陵县古树茶资源

其中一株树高18.2米,树幅5.8米,干径123厘米,数型乔木,树资直立,叶片长宽13.3*6.6厘米,叶椭圆形,叶厚有光泽,叶色深绿。芽叶茸毛稀少。花大,平均花径5.8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5裂。

C、腾冲县古树茶资源

其中一株树高7.7米,对幅2.5米,干径29.3米,数型乔木,树资直立,叶片长宽17.5*6.6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光滑、叶质厚,叶色深绿。芽毛稀少,芽色微紫,平均花径4.8厘米。子房有毛,柱头5裂。

3、茶区各茶山简介

(1)漭水镇沿江村羊圈坡野生古树树群。此地海拔2340米,古茶树群分布较集中,100多米地坎上有基部直径40多厘米以上大茶树20株,株距3米左右,属大理茶。

(2)漭水镇漭水村黄家寨栽培型古茶树群。此地海拔在1840米,古茶树群分布面积达100亩,其中较古老茶树400多株相对集中,树龄在500年以上。

(3)漭水镇沿江村茶山河保家洼子野生古茶树。此地海拔2348米,有野生“红裤茶”“报洪茶”群。

(4)温泉乡联席村破石头栽培型古茶树。此地属栽培型古茶树群,其中最大一株高5.8米,树幅5.1*5.4米,基部茎围2.6米,基部有四个分枝,小乔木批张型,叶色绿,茸毛多。属普洱茶,当地人称原(袁)头茶,是云南作为茶树原产地的见证之一。据国家“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鉴定评价”研究结果,该茶树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高,制茶品质优,香气高。

(5)石佛山古茶树群。田园镇新华村石佛山海拔2140米,古茶树群分布面积较大,其中有较大古茶树5株,最大一株茶树当地俗称“柳叶青”,基部茎围3.03米,树高14.8米,树幅6*8.4米,1997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刘勤晋教授到实地考证该茶树属大理茶亚系栽培型古茶树,树龄在1000年以上。

(6)温泉乡联席村芭蕉林野生古茶树群。此地古茶树群分布面积较大,茶树基部直径60厘米以上的大茶树有1000株以上,其中最大茶树高15米,基部茎围2.85米,树幅6*6米,属于大理茶。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所赴大理临沧考察古茶树资源


5月14日至23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资源课题组刘本英博士和王平盛研究员等一行4人赴大理州南涧县及临沧市凤庆县、云县和双江县等茶叶主产区4县10地,进行为期10天的古茶树资源考察、古茶树茶叶样品采集和古茶树资源征集及座谈交流。

此行,先后在南涧县茶叶技术推广站赵尹强站长、凤庆县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杨立云老师、云县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左成琳主任和双江县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李国雁副主任和付朝珍副主任的陪同下,完成对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镇小古德村和宝华镇阿帕新村、凤庆县小湾镇锦绣山村香竹箐和大寺乡羊山凹村、云县大潮山乡菖蒲塘村和漫湾镇白莺山村、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和大户赛村大雪山野生大茶树的考察、古茶树茶叶样品采集和古茶树资源征集工作,共采集到古茶树一芽一叶鲜样41份、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蒸青样14份、晒青野生古茶样2份、征集到濒危野生古茶树枝条23份。

另外,在当地政府茶办领导的陪同下,课题组成员一行4人先后参观了滇红集团茶叶科学研究院和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滇红集团茶叶科学研究院张成仁院长的陪同和讲解下,对滇红集团几十年来在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良种选育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了较深的认识,并对“滇红集团是‘滇红茶’诞生地和核心生产企业,集团在红茶新产品研发、生产及营销方面,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对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外,此行同张成仁院长就茶树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进一步开展茶树种质资源的征集、保存和鉴定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服务;在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戎玉慧副总经理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产区摊晾车间、粗制车间、晒青车间和压制车间等,课题组成员对该公司科学的管理模式及合理的规划称赞不已,而后双方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并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云南双江有机茶研究院合作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

此次考察过程中,发现很多古茶树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同程度地被人为破坏,主要出现当地部分茶农将野生高大的古茶树枝头砍下,然后采其芽叶,以达到现实经济利益;另外,部分古茶树由于保护措施不当,导致古茶树根茎处部分树皮已干枯,地上部分枝条逐步死亡。诸如凤庆县大寺乡羊山凹村古茶树,由于古茶树水土保护措施不当等因素,如垒起石块,筑起台面,将原有裸露于地表的根系用土填满,以便更好地保护古茶树,但原有的古茶树生境,特别是其裸露于地表多年的根系生境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结果导致根茎处部分树皮已干枯,地上部分6个大型骨干枝中,已有4个骨干枝枝条已死亡或即将死亡。另据古茶树拥有者介绍“这一古茶树所在坡度较大,很多根系几十年来均裸露于地表,垒起的台面不足3年,古茶树于2012年3月份后才出现死亡现象”。就古茶树部分被砍伐及古茶树保护措施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首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古茶树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茶农对古茶树的保护意识,以确保古茶树免遭人为破坏而灭亡;其次,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到农村多做一些有关古茶树保护工作对茶叶生产重要性方面的培训工作,以及古茶树对当地现在和今后茶产业的间接经济效益,确保古茶树健壮生长,茶产业经久不衰;再次,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古茶树进行保护研究过程中,特别是古茶树的水土保持过程中应注意其原有生态环境尽量少遭到人为干扰,影响古茶树根系健壮生长,进而影响古茶树的正常生长。

云南野生茶及古树茶资源分布概况


云南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分布最多的省份。是云南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和见证,也是国家珍贵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古茶树包括野生型和栽培型两大类,少数属于过渡型或是山茶属的近缘植物。通常将树体高大、年代久远的大茶树称为古茶树。云南目前已知具有一定规模(1000亩以上),联片的古茶园共有14片,达21.21万亩,保存的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类型齐全的千年以上古茶树32棵,占全国的43%,证明云南是我国乃至世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茶科所和国内有关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先后对云南的15个地(州)61个产茶县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考察。征集到材料410份,标本339份,发现野生大茶树198处[3]。目前,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迄今已保存野生型茶树资源206份。云南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其它茶区有少量分布。现将云南省主要地、州、市的古茶树分布简介如下:

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分布

西双版纳的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野生型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茶较集中的产地之一。据初步调查,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树和古茶园面积约5万亩。

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区地带。广泛分布在勐海县巴达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乡、勐宋乡,勐腊县象明乡、易武乡;景洪市基诺乡、大勐龙乡勐宋等地。其中最著名为南糯山古茶园,面积近15000亩,是云南现存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树高一般在2米-5米,主干直径在0.2米以上;此外,分布有许多年代久远的大茶树,其中著名的有“栽培型茶树王”南糯山大茶树(1994年枯死)、“野生型茶树王”巴达大茶树、曼喷龙大茶树,勐腊县的落水洞大茶树、苏湖大茶树、曼松大茶树等。

保山市古茶树分布

保山是茶树原产地区域之一,境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调查,在腾冲县古永,龙陵县镇安打摩山,昌宁县苟街,保山市瓦窑道人山、瓦度黑龙井大岩子、阿贯山、以及高黎贡山东坡一带有成片的荒野茶及散生和近缘野生茶和进化型野生古茶树,多分布于海拔1700-2500米的高山密林中,植株为乔木或半乔木型,树高5-15米,群众俗称“大树茶”。在保山市坝湾乡的大中寨、摆落塘、帮陇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腾冲县团田乡,龙陵县镇安小田坝、施甸县关摆马村还续存有三五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大茶树。尤其在保山市坝湾乡德昂旧寨,进入寨子在庭院、地埂边到处可见上百年的栽培型大茶树。

临沧地区古茶树分布

临沧地区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1981年,中国茶科所和云南省茶科所组成的茶树资源考察组,对临沧地区6县32个村(点)作了全面考察,采集栽培型茶树标本50份,野生茶树标本23份,近缘标本4份。

思茅地区古茶树分布

思茅地区野生茶树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于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海拔在1830-2600米之间。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野生茶树分布在7个县的29处,多为散生,均生长在原始森林中。

思茅地区野生茶树主要集中在镇沅县的九甲千家寨龙潭、千家寨大石房、九甲猴子箐、者东桃子箐一带,景谷县的困庄大地、大水缸、大黑龙塘,景东县的石大门、驴打泥溏、李家村、花石岩梁子,孟连县的腊福黑山,澜沧县的老挝黑山、东回帕令黑山,普洱县的困六山、小高厂,墨江县的苍莆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多集中分布于小吊水头河头龙潭原始森林中,海拔2450米,属于野生大茶树群落;1991年,澜沧县境内发现的“过渡型茶树王”邦崴大茶树,经专家鉴定,树龄1000年左右;澜沧县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园,据记载,现存古茶树多数是明、清以来种植或自然繁育生长,树高一般为2米-5米之间,基部直径0.2米以上,株距2米-4米。

此外,在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均有少量古茶树分布。如德宏州:潞西县的勐嘎野茶、瑞丽县的弄岛野茶、梁河县的大厂大山茶、陇川野茶;红河州:元阳县的胜村野茶、金平县的铜厂苦茶、文山州:广南县的革佣野茶、马关县的八寨涩茶、麻栗坡县的金厂大树茶等等。

总之,古茶园和古茶树在云南主要产茶区均有分布,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和茶文化历史的“活化石”,同时也是世界人类的历史遗产。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我国的古茶树遗产资源,1992年林业部在《关于保护珍贵树种的通知》中,将野生茶列为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之一。

野生古茶树与栽培古茶树的区别野生古茶树

临沧地区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海拔1050至2750米范围内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中,都有野生茶树分布。在双江县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县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西北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米-2750米,分布面积约12000余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

栽培古茶树

临沧地区驯化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凤庆县、双江县、沧源县、云县、临沧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典型的有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香竹箐大茶树,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冠幅7×8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的大茶树;冰岛古茶园,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2002年3月调查,现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000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古茶树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929506.html

上一篇:临沧境内六大茶区地理位置

下一篇:滑竹梁子(保塘老寨)古树茶区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