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糖炒正山小种”、“染色碧螺春”、“云南产的福鼎白茶”、“人工做旧老普洱”,类似这种茶叶造假、以次充好的商家随处可见,但您知道么?其实自从有茶那天起,茶叶造假也就应运而生。古今中外,造假的手段千奇百怪。只有老百姓想不到,没有不法商贩做不到。
奇闻:柳叶当茶卖
茶叶造假,自古以来最常用的手法就是“以次充好”。唐代以前,人们对茶的认识还很少。很多人,甚至没有见过真正的茶叶长什么样子。所以最开始的造假手段,简直要用简单粗暴来形容。《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部茶学专著。其中,就记载了茶叶造假的手法: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茶叶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春茶如同春雨,昂贵而稀少。若是以夏天的茶,充当春茶来销售。商品的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而若是再将“卉莽”掺杂其中,那产生的暴利可想而知。
那么,“卉莽”到底是什么呢?
唐代《本草拾遗》中记载:“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蒸、捣经宿,用陈故者,即动风发气。市人有用槐、柳初生嫩芽叶杂之。”
可见,唐代槐、柳的嫩芽可以用来充当茶叶。这样拙劣的手法,如今估计是行不通了。唐代,茶叶刚刚变成普及全国的饮品。大众对于它的认知度还很模糊。不法商贩,也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趣闻:英国也造假
19世纪英国人到印度开辟茶园,据正史所载,乃是因为在中国购茶,所费白银甚巨,贸易逆差严重。为了应付窘局,不得不一边寻找可以使中国人同样迷恋的英国产品——鸦片,一边积极派出商业间谍,偷学种茶技术,自给自足。实际上还有一个隐情——当时英国人发现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一斤中至少会掺二两杂质,令人叫苦不迭。
到后来,唐朝茶叶造假的手段,竟然被英国人学会了。原来茶叶刚刚风靡英国时,情况与唐朝非常相似。人们热烈追捧这种东方神秘饮品,却又对它知之甚少。而茶叶在18世纪的欧洲,价格逼近奢侈品。既有如饥似渴的市场需求,又有不透明的产品信息。一时间,英国的奸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不法商贩,竟然将茶叶渣烘干后兑入商品茶中出售。造假手段,可谓令人作呕。
1784年,连查尔斯三世都注意到了劣质茶叶的问题。当时的一篇文字,描述了奸商们的行为:
“将梣(木樨科落叶乔木)的叶子晒干,再用火烤一下,而后摊在地上。用脚踩踏直至细碎。然后把细碎的叶子放入有羊粪水的通例浸泡,之后取出再摊在地上晾干。”
由此可见,当年英国人作假,也说得上无节操无下限了。
异闻:皇帝照样骗
说起茶叶造假的开端,这就得从北宋末代君王—宋徽宗赵佶谈起了,从唐代开始,历朝历代就设贡茶院,到了宋朝,宋代的君主们在建安北苑设立了贡茶园,专门种植和生产供皇家品饮的茶叶而著称。
到了宋徽宗时期,北苑更是将做茶的技艺发展到极致,在这个时期北苑做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性的茶叶——龙团胜雪。
据传当初制作这样一片茶饼,进贡给皇室,光人工成本就高达数万钱,而一壶泡好的茶则价值40万钱,形象一点就是一壶茶要12万人民币的样子。名贵程度丝毫不逊色82年的拉菲,所以说,中国历代的皇帝才是玩奢侈品的爷。
正因为贡茶如此值钱,所以就有人甘冒杀头的风险来制假售假。关键是做出来的假茶还敢送到皇帝那里去,以至于宋徽宗在他自己的《大观茶论》中这样写道:“比又有贪利之民,购求外焙已采之芽,假以制造……”大家都知道,用假货欺骗皇帝,犯的是欺君之罪,如果东窗事发,后果就是被判死刑,所以说,再残酷的刑罚也阻止不了人的贪欲。
之所以假货能够流向市场,无非是为了贪图一时的便宜而做出的不智之举,回头因为售假而被人责难又将问题推给制假者。
发展到宋代,造假手段稍有进步。从滥竽充数,变成了以次充好。起码,掺杂“卉莽”的拙劣戏法不再用了。调转思路,又在产区上动起了手脚。估计造假蔚然成风,结果都传到了皇帝耳朵里。
笔者揣测,宋徽宗本人肯定是见过甚至喝过这种假茶。不然的话,怎么会有如此细致入微的描写呢?幸亏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懂茶的皇帝之一。不然,一不留神也会做了冤大头。
茶叶生产,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影响。所以,一般茶品前面还要冠以产地。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福鼎白茶等等。用普通产区冒充知名产区的茶叶,是如今重要的作伪手段。其实,明清时期“产区造假”问题就相当严重。
晚明黄龙德《茶说》中记载:
“其余杭浙等产,皆冒虎丘、天池之名,宣、池等产,尽假松萝之号。此乱真之品,不足珍赏者也。”
由于茶叶作假防不胜防,所以历代茶书中一般都会用一定的篇幅介绍辨伪方法。客观上,也为后人记录下了很多茶叶作伪手段。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茶叶造假,只可蒙骗一时。真的,假不了。假的,它也永远不能成真!
古树纯料,在普洱茶业界无疑是一个响亮的名头。古树、纯料,侧面反映出了茶叶的品质,所以全国各地茶友追捧,价格连年疯涨。有利必然会驱使部分不良业者,以各种“聪明才智”“创造”古树纯料。今天为大家起底造假手法。
“印”之假
最简单的手法,最暴力的,就是直接在茶饼的包装纸上印上“古树纯料”字样。一些不专业的茶友,往往会被表面的文字蒙骗。
“喝”之假
不少茶友,没有喝过真正的古树纯料,对于这样的茶心里根本没底,往往会被不良商家误导。
“运”之假
在原料源头,不乏原料商将拼配好的茶叶,运送到各个寨子里,然后再以茶农的身份将茶卖出。
“拼”之假
以各种手法,模仿纯料古树的特点,拼配而成。如良心制作,这算是比较有道德的手法。
“蒙”之假
讲故事,做形象,背地里没有品质原则,用形象蒙骗缺乏品鉴能力的茶友。
在一些知名山头,古树的原料价格还是相对比较高的,且相对透明的,若以纯料制作,销售利润是非常有限的。对一些人来说,他们最好的捷径就是玩智商,而不是想着如何在收购的时候,尽量压低成本,或者说,不是想着如何在高峰期回避,在外商撤退的时候入手等办法。原料收购是讲究方式方法的,本心做茶,方能长久!
满市场的古树纯料,源自个别无良商家。缺乏辨别能力的消费者,建议找口碑好的产品,或者您身边懂行的朋友推荐。
也提醒各位茶友,在入手古树茶时,一定要仔细辨别。很多东西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善于思考,大家就能明辨是非咯。
有句话说的好,事出反常必有妖。
有人说,普洱是茶人的最后一站;有人说“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没错,普洱就是这样的特别,不同的人会从中喝出不一样的味道。老班章作为普洱茶中的王者,也不例外。但你的老班章真的喝对了吗?
有人说老班章苦,但也有人说其实老班章不是苦而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味道,简单地说就是霸气。每一个人心中对老班章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
老班章茶气强劲。但每一个人对老班章的茶气又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有的人甚至在不同的时候喝老班章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关于茶气,有的人认为是喝完以后冒汗,有的人认为是喝完以后打嗝,还有的人认为是喝完以后头晕心慌,好像产生了幻觉……不同的人对茶气足的茶感觉是不一样的。那么,同一个人同时喝两种不同的老班章,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是不同年份的老班章,喝起来有细微的差别是很正常的,毕竟随着时光的沉淀,不同时期的普洱茶会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果是同一年份的两种老班章喝起来却完全是两种感觉,那么,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老班章,或者两个都不是,就需要茶友们亲身去体会感受了。毕竟,老班章每年的产量都是有限的,但市场上却到处都是老班章。
再加上与老班章临近的很多产区的普洱茶与老班章的口感滋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有着相似之处,很多朋友并没有喝过真正的老班章是什么味道,久而久之,或以第一次喝到的为准,或以某一次的为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最终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真正的老班章是什么味道了。
于是,很多茶友为了喝到真正的老班章亲临老班章茶地收茶制茶。去过老班章、或者是对老班章有一定了解的茶友都知道老班章的茶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海拔较低的地区口感偏苦一些;靠近老班章大门的口感偏涩一些;老班章茶王地附近的综合口感相对来说较佳。那么,你的老班章喝对了吗?
在诸多方法中最为低下的,就是直接在茶饼上印上“老班章”字样。这样的茶品,往往针对的是对于普洱茶专业知识一无所知,又被茶商灌输了不少不当资讯的入门茶友。比如坊间常见的“老班章千年古树熟茶”,就犯了数个基础知识错误。老班章建寨不过六百年,千年树龄的老班章古树必定是穿越剧的手笔。至于以数千元一公斤的原料起堆制作熟茶,成品以每饼数百甚至数十元的远远背离成本的价格销售。这种老班章,可以说是“印”出来的。口味误导
老班章多有“霸气”之名,部分无良业者将苦涩作为“霸气”的表现来误导消费者,进而以苦涩重的原料冒充老班章,比如苦茶系的小树茶之类。这种老班章,可以说是“喝”出来的。
偷龙转凤
部分业者将老班章以外的原料运入老班章村再运出,茶品就打上了“老班章出品”的烙印。这类老班章,可以说是“运”出来的。工艺仿制
老班章属于布朗山系,过去当地制茶工艺粗放,茶品多带有烟焦味。现在一些茶商刻意让茶农将茶叶杀青过度或闷炒,以烟焦味混作老班章的特征借以销售。这种老班章,可以说是“炒”出来的。
临近村寨冒名
部分茶商以老班章附近村寨的原料,如曼娥、帕沙、贺开等冒充老班章。由产地接近带来的风格近似,可以蒙骗不少缺乏品鉴能力的茶友。同时这种方式也推动了老班章周边茶区的价格上涨,也可谓是业界奇景。这种老班章,可以说是“蒙”出来的。
拼配仿制
部分茶商,通过拼配,调制出口感上类似老班章风格的茶品,借以图利,这种老班章,可以说是”拼“出来的。不少茶友不知道的是,在老班章当地的茶树,已有数个不同品种。由帕沙引种而来的甜茶系、由曼娥引种而来的苦茶系,班章本地的原始种,以及前几年大量种植,近年来已可规模性采摘的云抗10号良种茶。从台地茶到古树茶,价格可相差数倍。在加上不同比例的将云抗小树掺入古树,或是季节性的冒充或混拼。最后流向市场的,却全都冠以“老班章古树”、“春茶”之名。这些茶品,按理说都可以归于“老班章”,但其向消费者释放的错误资讯,又在考量着业者的道德底线。归根究底,老班章仿品假货的横行,源自于无良业者的图利之举。而消费者辨识能力的缺乏,又起到了助长的作用。石昆牧老师推崇老班章,是因其气感均衡而强烈,适合作为拼配原料之一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而非是因其口感、名头之类。在此还是建议消费者,若没有能够辨识茶品真伪身份的能力,那么抛开茶品的名头、包装和价格,选择自己身体喜欢而经济能力又可承受的茶品,方为上上之选。
班章是当代普洱茶最为知名的产区之一,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的深山中。业界有老班章、新班章和大班章的说法。
什么是老班章?
老班章是普洱茶界公认的普洱茶“王者”。茶林中所种植的是布朗山大叶种,这些优质的古茶园大部分位于原生态密林中,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老班章茶气强劲、浓酽霸气的独特口感,受到了众多普洱茶山头爱好者的追捧。
什么是新班章?
新班章与老班章毗邻,距离老班章村大约7公里,由于生态环境与老班章相似,其茶树粗大古老,与森林伴生,所产茶叶茶质好、茶气足、山野气韵强。
什么是大班章?
大班章则是广义上的班章,是云南普洱茶一个标志性产茶区,由多个不同的产茶村寨组成,包括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卫东、曼诺、曼新竜、贺开、广别、班盆、坝卡囡、坝卡竜、勐班、章家等寨子。这些村寨合称为大班章茶区,整个大班章茶区是基于老班章所形成的一个特色普洱茶产区。
大班章茶区的各个产茶寨子,经纬度、海拔、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基本相同,地理位置也非常相近。其中,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坝卡囡和坝卡竜是班章村委会管辖下的五个自然村,依次毗邻。
由于各个寨子的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基本相同,所以各个寨子所出产的茶叶在外形和口感上都极其相似,具有“浓强酽”的共同特点。大班章茶区实质上是布朗山茶区中的一个小产区,茶叶产量有限,正因为其品质极优且数量稀少,所以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有些东西,在你完全不理解初次接触的时候,它的名字总是带给我们毫无关联的想象。亦如老班章,在没有接触普洱茶之前,如果有人突然跟我说这个,我想我大概会认为这是一个人的外号:一个姓章的班主任。请原谅,并非我脑洞大开,记得上学时候,总是叫班主任为“老班”,年轻一点的就叫“小班”,那么“老班章”自然是年长一些姓章的班主任了。希望懂普洱茶的人看到我的这种想象不会笑死。
再后来,知道老班章指的是某个盛产上好普洱茶的村寨了,初听这个村寨名称却又总是有这样的幻想:这个古老的寨子,寨子里多为年迈的老人家,甚至脑海中还能想象出这些老人家艰难上山采茶的情景。毫无厘头,可能是对“老”字中毒太深吧。
虽说对老班章的想象大多太滑稽,不过对老班章普洱茶的认知倒是没那么离谱:老班章的茶,条索应该比较粗壮,味道应该比较霸道,山野气息很浓。后来真正了解老班章普洱茶了,发现老班章茶确实充满了山野气韵,不过浓郁的香气倒是最初所未能想到的。
如今想来,却也为当初的无知感到好笑,不过也正是因为无知才有了那份幻想,现在真正了解老班章了,却也在心底形成了一个定向思维:老班章就是一款难得的普洱茶,甚至被尊为普洱茶中的“王者”。不过这与最初的幻想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关联:都是具有一定威信的男性同胞的代表,尽管真正的“老班章”作为王者显得更加尊贵、更加有气势一些。
当然,普洱茶圈里也总有人称老班章为“老班长”,不知道是最初输入法惹的祸,还是茶友故意而为之,不过似乎始终有这么一个上了年纪且有一定领导权的“男人”与老班章脱不了关系,也或许我们对“老”字中毒太深,总是不由自主就对其任意发挥吧。
不过幻想也好,错觉也罢,不管曾经如何,如今老班章: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的“茶王”形象已然深入骨髓、无法改变!
所谓班章,指的就是班章村委会。
这个村委会位于布朗山乡东北边,距离布朗山乡政府有二十公里,班章村委会管辖着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坝卡女、坝卡龙5个自然村。这五个自然村里面,就属老班章、老曼娥以及新班章这五个自然村所产出来的古树茶是最多的,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其实就是老班章了。
老班章茶因为其独特的风韵口味,而被认为是普洱茶之王,由此可见其身价不菲。而市面上凡是沾上了班章两个字的,也一定会身价大涨,这才有人想要以视觉上的班章来混淆老班章。
如果想要买老班章的话,茶友必须弄清楚两点,这两点也是老班章的特点。
第一,便宜的能买到正宗的老班章吗?不可能。
第二,所谓的班章茶所指的就是班章存委会的五个自然村所产的普洱茶,而老班章则是名为老班章的自然村所产的特指的茶。
如果觉得老班章的价格太贵的,其实也可以改饮同出班章村委会的其它茶,也就是老曼娥和新班章。这两种茶叶的口感和老班章的口感非常相似,而价格却也是大众所能接受的。
那么,这两种茶叶和老班章的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1、老曼娥
其茶叶条索呈现出黑亮的特点,而且有些粗长,芽头也非常地肥大。
茶味很重,苦涩感非常地强,茶质也好,而且汤质饱满,山野气韵强。
饮用之后。会感觉到口中有非常好的润滑感,而且回甘持久。
2、新班章
兰香味浓郁且高纯。
茶汤呈现出金黄明亮的特点,非常地漂亮。
茶汤入口即甜,有些苦味但立即就会慢慢淡去,回甘生津完美且持久。
茶汤色的厚度感比起其它茶叶要强,喉韵舒爽持久,有着一股新班章山头独有的风味特征。
正解老班章之天时
第一是天时。老班章地界内的古树茶园,属于清代的人工栽培型古树茶园,期间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荒废。并且在1984年开始的国家倡导的星火计划——以增产为目的的改造中(实际上就是砍伐古树茶,种植高产量的台地茶,当时每亩有500元的补助),但老班章由于地处位置太过于偏远而得以幸存。
正解老班章之地利
第二是地利。首先老班章地处布朗山脉的核心区域,坡向朝北,正好面对整个勐海的饮用水源-纳达勐水库;其次老班章共有33片古树茶地,海拔在1650-1800米之间;最后老班章的土壤在整个布朗山系典型的砖红壤的基础上,带有一些砂质的特征。得到的结果就是,其常年温湿度、昼夜温差、土壤的肥力、透气性和排水性均为恰到好处的水准。
正解老班章之人和
第三是人和。去年我提过,老班章已经连续四年不进行松土,施肥和打药更加是严厉杜绝;加上行业内广泛熟知的老班章对各农户鲜叶纯度的把控,均让老班章出品的毛料每年都有比较稳定的品质。
这些努力的背后,就是老班章村委会——在茶区少有的、高效的、有真正监管力度的村干部组织。
所有茶客都躲不开,绕不走。想想能够达到“老班章自由”,也不失为一种成功。即便每年价格暴涨,大家对它的热情只增不减。老班章如今的王者地位说来也算当之无愧,那它的霸气到底从何而来呢?
1、你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
老班章地处布朗山,有人翻译为“桂花飘香的地方”,也有人翻译为“能养活鱼的地方”。在历史上,关于老班章的来历众说纷纭,什么种族搬迁、地块争夺,慢慢都变成了传说。老班章属于布朗山,但这里的村民却不是布朗族,而是爱伲族?
这就得追溯到早年间,其实这里是属于老曼峨布朗族管理,他们在这里生活并栽种了茶树,后来爱伲人来到了这里,出于热情,把此地租借给了爱伲人,而爱伲人则用猪牛羊作为回报。直到新中国成立实行了土地改革,这样的租赁关系才被废除。
说回当时种下的茶树,早已到了而立之年,惹人注目。面积广、树龄悠久,成了爱伲族的一笔巨大财富。毫无疑问,如此深厚的背景和资历让老班章牢牢占据了茶叶界的C位,不怒自威!
2、一杯高级茶的自我修养
高山云雾出好茶,老班章就是最好的诠释。这里海拔1500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俯瞰寨子就像一片鲜叶,交叉的小巷成了叶片的筋脉。这里的茶园大多分布在寨子周围的高山处,原生态得以保留至今。
后期村委会的统筹与管理,让茶园变得更加规范,走在了其它山头前面。自然天成的肥壮鲜叶,后期加工的紧实条索,都让老班章显得“贵气逼人”。当然老班章最让人直观感受到的霸气,还是
班章茶有老新之分。新班章是1988年后,勐海茶厂在班章建设茶叶基地之后生产的茶品。从2001年起,市场上出现了勐海班章茶。
老班章和班章有什么区别?
老班章茶的特点:
外观: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
汤色:3年内的老班章汤色金黄明亮,3年之后金黄开始向黄红转变。滋味: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
香气: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
滋味:茶气足,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
叶底: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老班章茶叶底黄绿色。班章茶的特点:
外观:条索粗壮、显毫,色泽油亮,除芽头显白毫外,芽叶色泽墨绿,油亮;
汤色:不同年份的有不同的变化,新茶汤色清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三年的老班章茶汤色已呈黄亮、油亮。且茶汤稠而厚。
香气:香气下沉,暗香突出,新茶明香更显,1至4年的香型总体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
滋味: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叶底:叶片相对细长,也有呈椭圆形的;叶片柔韧,厚实;颜色比较均一,叶片上毫毛明显。
区别茶与茶之间的不同,眼观、手摸是最直接便捷的方法,想进一步知道老班章和班章有什么区别?不妨到茶叶店走一趟,亲眼看看这款茶,就能知道新老班章的不同于何处。
导语:班章是云南普洱茶的知名产区,位于云南布朗山。在普洱茶界,班章有“茶王”、“王者”、“班章王”等称号。班章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价格连年居高不下。
对于喜欢普洱茶的人来说,“班章”二字如雷灌耳,受人追捧。那么班章茶都有哪些分别呢?老班章、新班章和大班章指的又是什么?
老班章普洱茶因种植于班章老寨而得名,老班章村也叫下班章,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管辖。
地理位置上,老班章位于勐海县东南部,在布朗山乡政府北面,距离约35公里,距勐海县城约60公里,与景洪市有100公里左里的车程。
自分界处,有两条道路可通往外面,一条是往新班章方向,经布朗山乡政府到勐混,行程约80公里;另一条途经广别老寨、广别新寨到勐海,行程约30公里。
每一位普洱茶爱好者可以说对“老班章”是又爱又恨。爱得是老班章那霸气的茶气和独特的滋味,恨得是高昂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
老班章种植的是布朗山大叶种,生长环境优越,叶片比较大,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山野气韵强烈,香气浓烈持久。
老班章喝到嘴里虽然可以直接感受到苦涩,但退化特别快,尤其是回甘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持续时间长。
最重要的是,茶气明显。这种明显的茶气是带有一定的生理作用的,甚至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很多人追求的就是这种感觉。
而且,老班章也耐泡,十多泡后仍有香甜和回甘,叶底也还依然留有茶味,且叶、芽较为完整和粗壮。
新班章是相对于老班章而言,新班章村是从老班章村迁出去的,也叫上班章,是哈尼族寨子。
新班章距老班章7公里山路,新班章的老茶树主要分布在老寨周围,海拔1600米,与老班章一样:茶树粗大古老,与森林伴生,生态环境好,茶质好、茶气足、山野气韵强。
新班章虽然有个“新”字,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新。至少,从1852年开始,新班章村就有了建寨史。哈尼族的祖先迁入此地,从枢过铺存到马丫铺存,历经十多次的搬迁,最后选择了职年铺存。而铺存,就是老寨子,职年铺存就是现在的新班章。
因为名字的问题,很容易让人认为新班章是新建的寨子,导致的结果就是老班章茶叶的价格总比新班章的高。但细分下来,新班章的也是古树茶,还保留着一千多亩古茶园。自然,新班章的茶也是拿得出手的。
新班章的茶兰香味浓郁纯粹,回甘更快,入口即甜,稍有一点苦味,也不会影响。
新班章的汤色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明亮且金黄,甚至可以感受到厚度。茶汤入喉,满足感油然而来。
也许,现在新班章还无法撼动老班章的地位,但随着品饮文化的升级,相信喜欢新班章茶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在这个普洱茶对山头挖掘到极限的时代,班盆,这个位于贺开与布朗交界的区域,凭借滋味浓醇饱满又极具性价比的特质,正在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然而每说到班盆,很多人却不了解它更深的一面:它究竟为何留存这么多的古茶园?它的茶又凭什么条件如此好喝?它出名的前世今生又如何……
太多的不了解,让班盆徒增神秘,但是每当谈起它,人们说得最多的,依然是:它是班章的邻居。
中吉号董事长杨世华对此有独自看法。作为“深山茶人”的他认为,班盆也是好茶,也有其独特的口感风味,它应该成为茶人们单独追逐的对象。
论喝普洱茶,杨世华应该算是早期以质识茶找好茶的那一批人了,他在十余年前,便认识到了班盆茶的独特魅力。为此,他凭一己之力将班盆普洱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是这么评价班盆茶的:“大家都去追班章,只是人们认识班盆太迟了些。”
班盆的魅力,在于自成风格
春茶季,当老班章被收茶人踏破门槛,堵到水泄不通之时,数公里之隔的班盆茶园正在采茶工熟练的手法下焕发着它自己的生机与魅力。
阳光从乔木的缝隙中漫射进茶园,映照在茶树之上,植物的清香混杂茶篓内采下鲜叶的味道,竟让人有种流口水的冲动。
一面,班章春茶抢到挤破头,因为它受人追捧,利润极高,但它不一定好卖。
另一面,班盆市场日渐成熟,价格仅有班章五分之一左右的它,却异常好卖。因此,班盆茶在识茶人眼中,是实打实的“好茶”。
什么是好茶?适口为好,价格划算为好。这些,班盆都能做到。
常年摸爬滚打于普洱茶山,同时又深谙普洱市场风向的杨世华,可以说是最先看到这一切的人。十年前,他下大投资收下了班盆数百亩茶园,十年后,班盆带给他的回报让旁人羡煞不已。
他是如何在众多茶山中识得此地的?通过他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了这样一个班盆。
这里有不输其他热门产区的条件
班盆老寨(也叫邦盆老寨,均为音译词),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与布朗山乡交界地带。
其实,它可以算是整个“大班章茶区”区分界线最模糊的寨子,在行政划分上,班盆老寨属勐混贺开村委会,却与贺开古茶园各在一个山头,两山遥遥相望。它反而与布朗山老班章茶山紧紧相连,距老班章寨仅2公里左右。
这里海拔1760米,光照雨水充足,土壤为黄棕壤,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森林遮荫适中,茶树长势旺盛。
班盆古树茶的树干粗壮,叶片油亮有光泽,茶树长势十分旺盛,而且茶树上很多寄生植物,茶叶内质丰富。班盆古树茶的树龄少则一两百年以上,多则四五百年以上。
班盆的茶园,就是有着这样不输其他任何产区的条件,除了地理优势外,便是培育这片土地与茶树的拉祜族了。
班盆的拉祜族——走到哪哪就有好茶园
班盆老寨是一个拉祜族村寨。而拉祜族,与普洱茶的渊源是非常久远的。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勐宋、勐住、布朗山等茶区的拉祜族村寨都拥有着数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其中部分是布朗先民“古濮人”栽培的,也有一部分是迁徙至此时拉祜族先辈种下。所以,拉祜族与布朗族、爱伲人一样,也是一个擅于种茶、喜爱饮茶的民族。
据村民介绍,早在附近的老班章村迁来之前,拉祜族先民就已在此定居植茶。
为什么拉祜族所在的地域,古茶树长势都非常好呢?中吉号班盆基地的管护人的老高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拉祜族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之一,原生村社、母系大家庭、双系大家庭等社会特征在20世纪末仍有遗存。
正是在这样一个条件下,拉祜族无论迁徙还是嫁娶,都会且一定会带着一些“必需品”,这个必需品,就是茶树种子。而且,无论种下的茶树卖不卖得了钱,他们也绝对会把茶园保留下来。可以说,拉祜族走到哪,哪就会有成片的优质茶园。
九十年代的时候,一辆破摩托或者一只鸡都能换到一片茶园,但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放弃了茶园,对于拉祜族人而言,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贵遗产,他们不会轻易放弃。
班盆,便因为如此,有了得天独厚的古茶园优势。
贺开与布朗双重口感特点,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揭秘:老班章造假手法》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揭秘:老班章造假手法》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老白茶冲泡手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