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麻姑茶如何制茶?工艺有哪些要点?

2019-11-30

茶经网小编为各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提供茶知识,下面为大家提供的是“麻姑茶如何制茶?工艺有哪些要点?”一文,帮助各位了解更多关于“麻姑茶如何制茶?工艺有哪些要点?”的绿茶知识,感谢大家的阅读!

要有三法:

加温萎凋:借助电热、柴炭进行人工加温,速度快,效率高,但如火候掌握不好,质量不易保证室内自然萎凋:主要是在通风透光室内进行。即用竹垫将茶叶均匀摊开,须经15~20小时左右,并均匀翻动数次,使水分蒸发达50%—60%,叶柄、叶芽柔软后即完成萎凋。此法蒸发缓慢,易于掌握。

日照萎凋:将鲜叶摊散在竹垫上或放到阳光下晒,晴天只需30分钟即可,阴天则看其柔软程度而定。总之,萎凋的标准是:叶形萎缩;粗梗失水而柔软,不易折断;青味减少。

1.杀青

杀青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措施,总的要求是杀青要均匀要透,掌握“高温、叶少、抛炒结合”的原则。手工杀青,通常用铁锅,径宽宜大,锅温要在150—200℃之间,先高后低,锅炒叶一次2公斤左右,机器加工加倍。杀青的标准: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

2.揉捻

麻姑茶一般芽叶粗,梗大,多采用热揉。揉捻时用慢火随炒随揉,温揉亦须在热灶上进行,冷揉一般少用。热揉做法是在茶叶粘附力大时,将它卷成团块,出锅做成形,或抓住每个芽的主梗,一叶一搓或数叶一搓成条索形。亦可将数叶卷成方圆形或三角形等,使它玲珑雅致,冲泡后还原为绿色,呈现出色、香、味、形来。要求嫩叶成形率在80%以上,过老化的芽头成形率仅60%—70%。

3.干燥

鲜叶经萎凋、杀青、揉捻、定形后,立即抖散在竹垫、簸箕或晒场上荫凉,切勿被烈日直射。待叶片可研碎、粗梗折断后有藕断丝连状时,则表示茶叶的含水量在3%—5%,这时,茶叶就达到干燥程度。如采集后遇阴雨天气,加工后必须用低温慢烘,直至干燥为止。

精选阅读

麻姑茶 2020麻姑茶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麻姑茶》内容,感谢阅读!

麻姑茶

6月2日讯:南城县麻姑山产茶,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南城县志》载:麻姑茶的制作盛于唐代。关于麻姑茶的来历,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有一仙女麻姑曾云游仙居此山修炼,春时常常采摘山上茶树的鲜嫩芽叶,汲取清澈甘美的神功泉石中乳液,烹茗款客,其茶味鲜香异常。

自古以来,这里便已列为我国著名山系。《名山志》曾有:“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九洲四海,只独有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的记载。这里山势磅礴,峰峦重叠,瀑布飞溅,云雾缭绕,清泉众多,风景优美,素有“洞天福地,秀山东南”之誉。山上还有著名的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历代不少名人、学士都荟萃于此。

秦时大学者华子期曾来山著书;晋时医学士葛洪曾来此炼丹;唐时书法家颜真卿在此写了《麻姑仙坛记》著名碑贴;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师罗汝芳在此创办“从姑山房”等等。这里还传诵着许多美妙的故事。麻姑茶的来历传说,更是有趣。相传东汉时有一位麻姑仙女得道于此,常常采摘细嫩茶叶,用仙泉一勺之多,煮与享客,并用以赴瑶池会、蟠桃会,朝拜王母娘娘的贡品。麻姑山之茶自古就有仙茶之称。

关于本文《麻姑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麻姑茶有哪些功效?有什么价值?


一、主要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3.0%,茶多酚含量水平中等偏上为26.6%,儿茶素总量12.8%,咖啡碱含量水平达5.9%。

二、医药功能

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用于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麻姑茶具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消炎解毒、降压降脂等药理功能。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森林环保研究所、冶金工业部地质测试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科研单位共同研究,从麻姑茶中分离出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多种氨基酸,B—胡萝卜、多酚类、三萜甙类等物质及钙(Ca)、钾(K)、钠(Na)、锰(Mn)、钼(Mo)、镁(Mg)、铁(Fe)、锌(Zn)、硒(Se)、锗(Ge)、铬(Cr)、镍(Ni)、磷(P)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为凉肝散风、止痛消炎良药。对治疗高血压、肥胖症、口腔炎、咽喉炎等疗效显著;对急性胃炎、感冒、肚痛、痧气、疟疾、便秘等有较好疗效;对鼻咽癌、食道癌有抑制作用;煮水外洗能治疗多种皮肤病及烫伤等;如果把它当作茶泡饮,其滋味甘凉、生津止渴、先苦后甘,回味持久,故被人们誉称为“‘绿色黄金’‘益寿茶’‘美容茶’”。

现代科学临床应用表明,麻姑茶具有消暑解毒、消炎杀菌、化痰止咳、健胃消积、提神醒脑、减肥搞癌和抗辐射、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被国内外消费者誉为保健茶、益寿茶、美容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天然多功能植物饮料。

三、保健功能

1.抗衰老

麻姑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麻姑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抗菌

研究显示,麻姑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麻姑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3.降血脂

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功效。麻姑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4.瘦身减脂

麻姑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5.防龋齿、清口臭

麻姑茶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6.麻姑茶防癌

麻姑茶对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于推论阶段。对防癌症的发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励作用。

7.美白及防紫外线

专家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麻姑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能抗UV-B所引发之皮肤癌。

8.改善消化不良情况

研究报告显示,麻姑茶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麻姑茶减轻病况。

江西特产:麻姑茶


麻姑茶产于江西省南城县西南隅的麻姑山。该山为武夷山系军山余脉。自古以来,这里便已列为我国著名山系。《名山志》曾有: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九洲四海,只独

麻姑茶产于江西省南城县西南隅的麻姑山。该山为武夷山系军山余脉。自古以来,这里便已列为我国著名山系。《名山志》曾有:;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九洲四海,只独有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的记载。这里山势磅礴,峰峦重叠,瀑布飞溅,云雾缭绕,清泉众多,风景优美。山上有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历代不少名人、学士都荟萃于此。秦时大学者华子期曾来山著书;晋时医学士葛洪曾来此炼丹;唐时书法家颜真卿在此写了《麻姑仙坛记》著名碑贴;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师罗汝芳在此创办;从姑山房;等等。这里还传诵着许多美妙的故事。麻姑茶的来历传说,更是有趣。相传东汉时有一位麻姑仙女得道于此,常常采摘细嫩茶叶,用仙泉一勺之多,煮与享客,并用以赴瑶池会、蟠桃会,朝拜王母娘娘的贡品。麻姑山之茶自古就有仙茶之称。

麻姑茶的采摘极为细嫩,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揉捻、初干和再干四道工序。其中初干工序,包括整形和提毫,是形成麻姑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初干在锅中进行,锅温为80℃左右,炒茶时,掌心相向,用力均匀。做到边抖、边炒、边搓,使茶条形成匀、紧、直、秀的外形;当茶叶炒到含水量15~18%时,开始提毫,此时锅温下降至70℃左右,用手轻轻翻动茶叶,随着水分的蒸发,茶叶放香吐毫,达到香高形美。最后经过再干,茶叶芳香更为馥郁。

该茶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紧细,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鲜润;香气清鲜纯正;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和甘爽;叶底嫩绿匀齐。由于品质优异,多次获得省和全国同行的好评;198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名茶。

建德苞茶如何种植?工艺有哪些要点?


栽培技术

品种选用鸠坑适制良种。苗木质量要求按GB11767执行。

产地条件

空气、水质、环境按NY5020执行。土壤pH值4.0至5.5,活性钙含量低于0.2%,土层深度80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0%,地下水位在离地表100cm以下。茶园地面坡度应在25?以下。做好排蓄水系统等其他生态建设。

栽培管理

1.育苗:无性繁殖。

2.种植:秋季和春季种植。单行条植或双行条植:单行条植行幅150cm,丛距30cm,每丛定植2株,每公顷基本苗4万至5万株;双行条植:行幅150cm,小行距30cm至40cm,丛距30cm,每丛定植2株,茶丛交错排列,每公顷基本苗8万至9万株。

3.土壤管理:每2年检测一次土壤肥力,改良一次土壤。春耕,深度10cm左右;秋耕,深度20至25cm,结合施入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采用地表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并抑制杂草生长。

4.茶树修剪:幼树进行三次定型修剪,生产树修剪则在头轮茶结束后及时进行。

5.采摘处理:采摘期为春季。根据质量要求,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开展。禁止捋采和抓采,保持鲜叶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杂质。不得采鱼叶、蒂头、雨水叶、病虫叶、破损叶、紫色叶。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加工工序

采摘时间一般在清明和谷雨之间。苞茶分为两种,顶苞和次苞。顶苞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体现其形状含苞待放之特色;次苞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

建德苞茶的制作工艺别具一格,分为杀青、揉捻、理条、整形、提香5道工序。

杀青锅温120℃至140℃,锅温降到90℃至100℃时杀青叶不起锅开始揉捻;原锅中理条,温度控制在80至100℃;整形时锅温50℃至65℃,出锅摊凉后提香;提香时,锅温加至80℃,茶叶整体受热后,提升锅温至110℃闻之有浓厚茶香味即可出锅。上述全部工序均可以机械替代。

价值功能

可以增加耐久力,增加记忆力,预防坏血病,酒精、尼古丁的解毒,提神醒脑,祛痰化淤,名目降脂。

天柱剑毫如何制作?有哪些工艺要点?


1.采摘

天柱剑毫采摘期一般在4月5日至4月25日,按照1芽1叶的标准进行分期分批采摘。鲜叶分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开展、一芽二叶初展3个等级。天柱剑毫于清明后开园采摘,选择阴天或晴天上午11时前、下午3时后采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芽头肥壮、匀齐、多毫、节间短,色泽黄绿。

2.制作

制茶分摊青、杀青、炒坯、提毫、初烘、复烘、足烘、拣剔整形、包装等工序。天柱剑毫制造分杀青、做形、提毫、烘焙四道工序。

3.杀青

锅温160~130℃,每锅投叶量250克。先抖炒,当清香透发时开始理条。杀青时间6~8分钟。

4.做形

做形是天柱剑毫成形的关键工序。锅温90~80℃,时间15~20分钟。前期以理条为主,中后期结合翻、抖、理、捺、搭等手法,使茶条形成直、扁、平的剑状。待炒至六成干,茶条基本固定即可提毫。

5.提毫

白毫显露是天柱剑毫主要特征之一。在做形后期,锅温稳定在50℃左右,将茶条理顺置于手中,双手轻轻均匀用力搓揉,而使白毫显露。全程时间约15分钟,待炒至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半小时待烘。

6.烘焙

分初烘、复烘、足烘三次。初烘温度80℃左右,两锅杀青叶并一烘,烘5~10分钟。复烘温度70℃左右,将初烘叶两笼并一笼,时间10~15分钟。足火温度50℃左右,叶量为两笼复烘叶,烘60~90分钟,至足干。经拣剔,即可包装。

7.品质特点

天柱剑毫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直似剑,色泽翠绿显毫,花香清雅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匀整嫩鲜。天柱剑毫内含丰富的多酚类、氨基酸等多中有益成份,具有消食去腻、止渴生津、益思少卧、利尿解毒等药理功能。

8.社会评价

天拄剑毫系特种名茶,有县内历史悠久的天柱茶加工制作而成,1985年全国名茶展评会上被评定为全国名茶之一。2009年4月,“天柱剑毫”商标,被授予“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天柱剑毫”茶叶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准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

源茗茶有哪些工艺要点?


1.杀青采用30型或40型滚筒杀青机。操作要点:先开机空运转25分钟左右预热,等筒体温度达120℃左右,即可投叶,刚开始投叶量适当多些,以免芽叶烧焦,当杀青叶质量达到要求,投叶量必须保持稳定均匀一致,确保芽叶杀熟、杀透、杀匀。杀青适度标准:叶色完全失去光泽,叶质柔软,折梗不断,青草气消失,略有清香,无焦边爆点,芽叶完整。杀青时间为1.5min,杀青失重率35%左右。出叶时要及时打开吹风机,散热降温,以保持茶叶翠绿色。

2.揉捻揉捻采用30型或25型揉捻机,25型投叶量不超过2.5kg,30型投叶量不超过4kg,揉捻加压原则要轻,切防茶叶溢出,色泽度暗,揉捻时间要根据白眉银毫、白眉毛尖、白眉翠峰三个等级原料老嫩程度,掌握在2~5min之间。

3.理条理条可采用振动理条机,锅温掌握在120℃左右,时间约10分钟左右,待触摸茶叶有刺手感时,白毫开始飞出,即可出茶摊凉。

4.烘干茶叶理条后摊凉20min~30min,然后采用名茶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分初烘和复烘两次进行,初烘温度为130℃烘到8成干,经摊凉30min再进行复烘。复烘温度要求控制在100℃左右,严防火温过高,干燥过快,香气不高,毫色发黄。烘至茶叶含水量6%以下,手捻成粉末,经摊凉,方可包装贮藏。

黎平雀舌有哪些工艺?工艺有什么要点?


雀舌茶采于谷雨前,采摘标准为单芽头,芽叶长度1.5厘米以下,通常加工500克特级雀舌茶需采4.0~4.5万个芽叶。要求芽叶嫩度匀整,色泽一致。不采紫芽叶、雨水叶,防止芽叶红变。采回的芽叶进厂后均匀摊在竹匾上,经3~5小时的摊放,方可炒制。其炒制工艺分杀青、摊凉、整形三道工序,运用搭、抖、捞、压、抓等手法交替进行加工而成。

起锅

炒制雀舌茶用双手在洁净光滑的铁锅内进行,当锅温达80~90℃时,在锅面涂上少许乌柏油,特青烟消失后,投入250~300克摊放叶,采用抖、捞手法,将茶叶捞起抖散,散发部分水分后,锅温降至60~50℃,开始采用以搭为主结合抖、捞的手法做形。当芽叶形呈扁直,稍有触手感,含水量约25~30%时,起锅摊凉回潮约1小时左右,进行整形。

整形

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并达到足干。锅温掌握高、低、高的原则。下锅锅温60℃,随芽叶含水量减少,锅温降低(40℃)。将起锅时,锅温略升(50℃)。每锅投叶量约300~350克,以搭、压和抓的手法为主,结合理条手法,当茶叶达到扁、直、平、滑、形似雀舌,含水量6%左右,即起锅摊凉,冷却包装。

贮藏

在装有块状石灰的铁桶或缸中,以防茶叶受潮变质。

天目青顶有哪些工艺?工艺要点是什么?


工艺特色

青顶茶精细的采制工艺:青顶茶的采摘时间较晚。按采摘时间、标准和焙制方法不同,茶色按质分为顶谷、雨前、梅尖、梅白、小春五个品级。顶谷、雨前属春茶,称“青顶”,茶芽最幼嫩纤细,色绿味美。梅尖、梅白称“毛峰”;小春则属高级绿茶。鲜叶采摘要求:选晴天叶面露水干后开采。

用手指合力提采,不能用指甲掐,不能带鱼叶;鲜叶标准为:一叶包一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采下的鲜叶薄摊在洁净的竹匾上,置阴凉处5~6小时,使鲜叶的内含物质发生缓慢的变化,以利于色、香、味、形品质的提高。

在平锅或电锅内以高温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每锅250克,用双手或右手在锅内抖杀,排除部分热水汽;再以右手抓叶在手,以四指翻动杀青叶;要使叶温迅速升至70°~80℃,以达到破坏酶的活性和避免产生红茎红叶;待达到叶质柔软、叶色青绿、有茶香出现时,即可起锅,并将杀青叶抖散在竹匾内摊凉。

揉捻时将毛茶放在粗麻布上轻轻搓揉,不使茶叶汁液外溢,并注意掌握轻、重、轻的手法,以保持茶品色泽绿润;然后投叶于锅炒二青,投叶量每锅200克左右,用双手或右手在锅内透炒,锅温从110℃逐渐降至90℃,炒至失重20%左右起锅,将结块抖散在竹匾内冷却,使茶条内水分调整均匀。

烘干要求

采用竹制平顶烘笼,选用无生柴头青炭,烧红后盖上一层薄灰以控制火温,顶盖上一块洁净白布,每次上烘量为300克二青叶,笼顶温度控制在70℃左右,在烘干过程中要经常用双手将衬托茶叶的布角折拢,使茶叶翻动均匀,摊平再烘至足干为止。

宝顶绿茶有什么特征?有哪些工艺要点?


宝顶绿茶创始于1983年,经多次改进、筛选,以四川中叶早芽种鲜叶为原料,清明前采摘细嫩芽叶,炒制新茶。据测定,每公斤干茶,需幼嫩芽叶4万个左右。宝顶绿茶加工分杀青、揉捻和干燥等工序。杀青与干燥是在远红外电热炒锅中进行。锅温十分均匀,控制十分严格,炒制手法十分精细。

茶叶信息

宝顶绿茶产于四川东部大巴山余脉垫江宝顶塔西麓的东印山。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晴日朝夕雾遍山,雨时昼夜云漫漫,举目林海茫茫,春秋山花烂漫,茶树遍布山谷。

品质特征

外形条索紧结,细嫩显毫,色泽油润墨绿;内质香气清高纯正,汤色碧绿清澈,滋味醇爽回甘,叶底嫩绿黄亮。

采摘工艺

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多采自谷雨前后。鲜叶采后,略经摊放,经过杀青、初揉、再炒、复揉、搓条、搓团、提毫、烘焙八道工序制成。

杀青:每锅投鲜叶特级为0.25公斤,一级为0.5公斤,锅温为140~160℃,炒至叶质变软,叶色变暗,折梗不断为止。

初揉:在特制的竹盘中进行,揉至茶叶成条,茶汁外溢为度。

再炒:目的是弥补第一次杀青的不足,锅温为120℃,时间极短。

复揉:使茶条进一步揉紧即可。

搓条、搓团和提毫:均在锅中进行。

待茶叶有刺手感,白毫显露出来,即可出锅进行烘焙。

烘焙:用烘笼,烘温70℃左右,烘至足干,稍经摊凉,包装存放。

河西园茶如何采摘?有哪些要点?


(1)采茶机类型与采摘效果中国研制并已提供生产上试用、试验的机型有十余种。采茶机的工作原理均属切割式。基本型式有往复切割式、螺旋滚刀式、水平旋转钩刀式三种。动力来源分机动、电动、手动三种。采茶机的工效与茶芽生长情况、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及采茶机采摘幅宽度关系较大。

机采的生产效率一般要比手采高6-15倍。如江苏芙蓉茶场机动螺旋滚动式采茶机(采摘幅宽270毫米,每台两人轮换工作),台时产量为80-100斤鲜叶,较手采提高15倍。湖北省74-I型手摇软轴传动采茶机(采摘幅270毫米,两人操作),台时产量为73斤鲜叶,较采提高6-8倍。

上海农机所和我所试制的JW机动往复切割有茶机(幅宽300毫米,两人操作),台时间量为80-90斤鲜叶,比手采提高10倍左右。采茶机的采摘质量,以往复切割式为好,完整芽叶可达60-70%,加上破碎但能制茶的部分鲜叶,可制率达85-90%。水平旋转钩刀式采茶机的完整芽叶为40-55%,可制率在75%以上。螺旋滚切式采茶机的完整芽叶只有30-40%,可制率在50%以上。

(2)机采河西园茶树冠的培养现有研制的采茶机,没有选择性,只能采摘树冠而上的芽叶。如果河西园茶树冠不平整,发芽不整齐,生长势不旺盛,往往影响机采的效果,而且也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因此,必须对机采望府银毫树冠进行必要的培养,以适应机械采摘。

准备实寿机采的河西园茶,一般应视河西园茶的生长势和树冠平整度等具体情况,进行深修剪或轻修剪,剪即可机采,约经二、二年机采后,机采树冠便可形成。根据研究资料和国外的经验,机采河西园茶树冠的度,以60-90厘米为宜,过高过低都不便机械操作。如树高超过一米,则应进行深修剪。

采用何种树冠形状,最适于机械采摘?这是需要从茶叶单产、劳动强度、采茶工效等进行综合考虑的问题。树冠形状对茶叶产量的影响,各地的研究结果,不甚一致,有的以弧形产量为高,有的则以水平形产量为高,但一般差异不大显著。从劳动强度、采摘工效考虑,弧形树冠便于机采。因此,一般认为灌木型河西园茶,宜采用弧形树冠;小乔木型河西园茶,则可用用水平形树冠。

(3)机械采茶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采茶机在中国使用时间很短,目前,使用面积还不大,处于试验和试用阶段。因此,尚缺乏完整和系统的资料。但在试验和试用过程中,也初步发现了一些问题,取得了一些经验。

宝洪茶如何培育?要点有哪些?


育苗技术

根据宝洪茶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叶片卵圆形、光泽度好、叶片肥厚、边缘锯齿状浅的茶树做母本树。选定的母本树冬季进行苔刈更新,株施腐熟农家肥5千克、普钙0.5千克、复合肥0.2千克后浇透水。春茶萌发前15天,株施尿素0.2千克、浇透水促使新梢萌发。在春茶采摘期间母本树严禁采茶,母本树在采穗条前15-20天摘除顶芽以控制顶端优势,促使枝条成熟,萌发腋芽。

移栽技术

移栽技术直接影响茶苗的成活率、长势、投产时间和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栽后的当年8月至次年6月主要是保证茶叶根系生长所需水分,以保成活。6月进入雨季后,及时除去地膜,结合除草浅耕5㎝-10㎝,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主枝高度达40㎝时进行摘心,促使侧枝萌发扩大树冠,侧枝长达30㎝时进行摘心,通过多次摘心扩大蓬面,每次摘心后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补充生长所需养分。

进入8月是茶树生长的第二次高峰期,在透雨后进行土壤施肥,每亩施普钙100㎏、复合肥30㎏混拌后穴施,以确保茶树生长需肥。10月后,茶树生长缓慢,叶片老化,以加强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为主要工作。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移栽后1年每株茶树枝条可达5-8条,新梢普遍长30厘米蓬面达30厘米。

茶道与茶文化解析:麻姑茶


麻姑茶

麻姑茶产自江西南城县麻姑山,是以山命名的又一款绿茶。在唐代,《茶经》、《罗田县志》和《文献通考》均有记载,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麻姑茶》中也多次提及,清朝初年,被列为“贡品”。在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有80多处提及到麻姑茶。此茶的加工工序包括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具有消暑解毒、消炎杀菌、化痰止咳、健胃消积、提神醒脑、减肥搞癌和抗辐射、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天然多功能植物饮料。

历史发展

麻姑茶产自江西南城县麻姑山,是以山命名的又一款绿茶。

麻姑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据《罗田县志》和《文献通考》载: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官府曾在麻埠、开顺设立茶站。据《州志》载:“绝顶常为云所封,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冲淡……”。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南城麻姑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麻姑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麻姑”、“陆羽旧经遗上品”,予“麻姑茶”以很高的评价。清朝初年,被列为“贡品”。

自然地理

产地分布

麻姑茶产于江西省南城县西南10公里处有“洞天福地,秀出东南”的麻姑山区,以产地而得名。该山为武夷山系军山余脉。这里山势磅礴,峰峦叠嶂,溪瀑飞流,风光秀丽。山上有神功泉、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

生长环境

麻姑山茶园大多位于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山地,年降雨量2300毫米,年均气温15℃,日照短而以温射光为主,这正是高品质茶叶形成所需要的条件。同时,这里春秋茶季月平均温度分别为15.4℃和16.7℃,年平均无霜期达210天至223天,初霜11月5日,终霜3月9日。茶园土壤以山地黄棕壤为主,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及花岗片麻岩为主,土壤剖面发育良好,土层厚度达1.5米,这在山地茶园土壤中是不多见的,土壤有机质尤其是活化有机质的含量较高,土壤理化性状的协调性、通透性好,pH值4.8至5.5之间,对于茶树的良好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光、水、气、土条件和配置,为优质鲜叶内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品质特征

品质特点

麻姑茶的品质特点是:干茶条索紧结匀整、白毫显露、色泽银灰翠润、香气清新纯正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有益成分丰富浸出率高,滋味醇厚甘爽。既有绿茶的典型特征,又有耐泡的特色。

生物学特征

麻姑茶的基本生物学种质特征为:灌木型中叶类、旱生种二倍体品种。成年茶树呈半张状态,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以稍向上斜状着生,叶片形态为椭圆形,叶色绿而叶平面微隆,叶身向内侧折,叶齿锐尖而密,叶片角质层细胞较为厚硬。芽叶茸毛多而绿,一芽三叶百芽重36.1克。种径1.2厘米,种子百粒重90.0克。麻姑茶的经济产量高和生长势强,发芽较早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四月中旬,经济产量较高,亩产茶叶100公斤以上,内质营养成分全齐,比例得当,适口性好。

加工工序

萎凋

萎凋主要有三法:

加温萎凋:借助电热、柴炭进行人工加温,速度快,效率高,但如火候掌握不好,质量不易保证

室内自然萎凋:主要是在通风透光室内进行。即用竹垫将茶叶均匀摊开,须经15~20小时左右,并均匀翻动数次,使水分蒸发达50%—60%,叶柄、叶芽柔软后即完成萎凋。此法蒸发缓慢,易于掌握。

日照萎凋:将鲜叶摊散在竹垫上或放到阳光下晒,晴天只需30分钟即可,阴天则看其柔软程度而定。总之,萎凋的标准是:叶形萎缩;粗梗失水而柔软,不易折断;青味减少。

杀青

杀青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措施,总的要求是杀青要均匀要透,掌握“高温、叶少、抛炒结合”的原则。手工杀青,通常用铁锅,径宽宜大,锅温要在150—200℃之间,先高后低,锅炒叶一次2公斤左右,机器加工加倍。杀青的标准: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

揉捻

麻姑茶一般芽叶粗,梗大,多采用热揉。揉捻时用慢火随炒随揉,温揉亦须在热灶上进行,冷揉一般少用。热揉做法是在茶叶粘附力大时,将它卷成团块,出锅做成形,或抓住每个芽的主梗,一叶一搓或数叶一搓成条索形。亦可将数叶卷成方圆形或三角形等,使它玲珑雅致,冲泡后还原为绿色,呈现出色、香、味、形来。要求嫩叶成形率在80%以上,过老化的芽头成形率仅60%—70%。

干燥

鲜叶经萎凋、杀青、揉捻、定形后,立即抖散在竹垫、簸箕或晒场上荫凉,切勿被烈日直射。待叶片可研碎、粗梗折断后有藕断丝连状时,则表示茶叶的含水量在3%—5%,这时,茶叶就达到干燥程度。如采集后遇阴雨天气,加工后必须用低温慢烘,直至干燥为止。

价值功能

主要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3.0%,茶多酚含量水平中等偏上为26.6%,儿茶素总量12.8%,咖啡碱含量水平达5.9%。

医药功能

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用于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麻姑茶具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消炎解毒、降压降脂等药理功能。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森林环保研究所、冶金工业部地质测试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科研单位共同研究,从麻姑茶中分离出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多种氨基酸,B—胡萝卜、多酚类、三萜甙类等物质及钙(Ca)、钾(K)、钠(Na)、锰(Mn)、钼(Mo)、镁(Mg)、铁(Fe)、锌(Zn)、硒(Se)、锗(Ge)、铬(Cr)、镍(Ni)、磷(P)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麻姑茶凉肝散风、止痛消炎良药。对治疗高血压、肥胖症、口腔炎、咽喉炎等疗效显著;对急性胃炎、感冒、肚痛、痧气、疟疾、便秘等有较好疗效;对鼻咽癌、食道癌有抑制作用;煮水外洗能治疗多种皮肤病及烫伤等;如果把它当作茶泡饮,其滋味甘凉、生津止渴、先苦后甘,回味持久,故被人们誉称为“‘绿色黄金’、‘益寿茶’、‘美容茶’”。

现代科学临床应用表明,麻姑茶具有消暑解毒、消炎杀菌、化痰止咳、健胃消积、提神醒脑、减肥搞癌和抗辐射、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被国内外消费者誉为保健茶、益寿茶、美容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天然多功能植物饮料。

保健功能

抗衰老

麻姑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麻姑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抗菌

研究显示,麻姑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麻姑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降血脂

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功效。麻姑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瘦身减脂

麻姑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防龋齿、清口臭

麻姑茶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麻姑茶防癌

麻姑茶对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于推论阶段。对防癌症的发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励作用。

美白及防紫外线

专家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麻姑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能抗UV-B所引发之皮肤癌。

改善消化不良情况

研究报告显示,麻姑茶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麻姑茶减轻病况。

品茗指南

冲泡方法

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5℃为宜,水初沸即可。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绿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时间过久,或者反复冲泡,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是透明的玻璃杯,最好不要盖盖子,否则容易将茶叶焖黄。

饮茶禁忌

胃不好的人少喝

绿茶微寒,容易刺激肠胃,胃寒或经常胃痛的人应该少喝或不喝。建议胃不好的人喝一些比较温性的白茶、红茶、熟普洱,这类茶经过发酵,对肠胃较好,不会引起胃痛。另外,女性要特别注意以下时期不宜喝绿茶:经期、孕期、哺乳期和更年期。

睡前不要喝

茶中的茶碱等物质,被人体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饮茶会使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甚至导致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绿茶,作用更明显。

空腹时别喝

空腹饮茶,尤其在清晨刚起床后就来杯茶,易使肠道吸收咖啡碱过多,容易让人产生心慌、头昏、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症状。不常喝茶的人,更容易出现上述不适。这被称为茶醉,一旦出现茶醉现象,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些糖水来缓解。

饭前、饭后不要马上喝茶。饭前饮茶会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还能暂时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下降。茶中含有鞣酸,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发生凝固作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和铁质的消化吸收。

等级标准

麻姑茶成品可分为特、一、二、三、四共五个等级。特级茶含氨基酸3.5%。

储存方法

麻姑茶最佳储存温度为0℃~5℃,其怕湿、怕阳光而且容易吸附异味。保存时要把茶叶装进茶罐里封上口,再用塑料袋套好放进冰箱冷藏,袋口一定封牢,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有损茶叶的品质。

茶叶文化

相传在东汉有一位云游仙女麻姑居此山修炼,春时采山上鲜嫩的茶树芽叶,汲清澈甘美的神功泉石之乳液,烹茗款客,其茶味鲜香异常,取名麻姑茶。

据《南城县志》记载:“麻姑茶的制作盛于唐代”,据《名山志》曾有:“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于九州四海,独有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的记载。麻姑山群山重叠、瀑布飞溅、云多雾重、清泉遍布、景致迷人,宜人宜茶的环境在口口相传中更增添了神秘的韵味。

据《食品科技》1982年第七期一篇文章介绍:1856年4月27日,咸丰帝的懿嫔(即慈禧)生下了第八代皇帝载淳(即同治)。咸丰帝闻知此事,喜不自胜,便当即谕旨:“懿嫔著封为懿妃”。按照宫中规定,慈禧从此便可享受更高一级的生活待遇。于是,在她的饮食规定中就有:每月供给“麻姑茶”十四两。

有诗叹道:“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似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另有一首《竹枝词》描绘了当年贡茶的情景:“春雷昨夜报纤芽,雀舌银针尽内衙。柳外龙旗喧鼓吹,香风一路贡新茶。”

麻姑云雾茶是属于什么茶叶


茶叶文化在我国已经是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了,而且茶叶现在也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品种,那么大家听说过麻姑云雾茶吗?想必知道这个茶的人不多吧,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麻姑云雾茶的知识。

在江西的云雾山也有一道茶,生长在八百多米的高山之山,饮用过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不过它并不算有名,甚至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当地人习惯用麻姑云雾茶来称呼它。

麻姑云雾茶也算是绿茶叶的种类之一,又传它是一道仙茶?为何一道普通的茶会和“仙茶”挂上钩。其实据说这还和咱们的一个民间传说有关呢,据闻在东汉年间,有一麻姑仙女在此得到,她一直都亲自采摘那些细嫩的茶叶,用着混合“一杓之多”的泉水来煮茶待客,随着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品到这茶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仙茶”之名也不胫而走。但是这个故事只是一个流传在民间的传说,所以它的真实性呢我们是无从考证的。

我们必须承认,生长在此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光照时间充足的山巅的麻姑绿茶,品质十分优良。绿茶叶的种类之一的麻姑绿茶好喝,除了归功于天然条件,还要归功于人们的独特精湛的手艺,有幸品茗过此道仙茶的人毫不夸张的形容——茶质优良,汤色翠绿,齿颊留芳,那种心旷神怡之感,如此良茶,当之无愧称为“仙茶”。

谈起中国茶,其品类之丰富,恐怕说上几天几夜也是说不完的。那么看完上述的小编所介绍的关于麻姑云雾茶的介绍后,想必大家现在已经对这道茶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那关于这道茶的味道如何的问题,只有大家亲自去品尝一下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66059.html

上一篇:麻姑茶如何冲泡?有哪些禁忌?

下一篇:麻姑茶有哪些功效?有什么价值?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