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洗茶、醒茶、润茶,有什么不一样?

2019-11-16

在泡茶时,很多人会把第一泡茶汤弃去不饮。这是为了洗茶,还是把茶唤醒,亦或是把茶浸润呢?

这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从古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人在研究了,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洗茶”

对于“洗茶”,今人常误以为是茶叶不洁净。其实,它是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在茶文化中的一个体现,蕴含着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

中国自古以来的饮食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其主要内涵有两层:一是饮食要讲卫生;二是应讲究选料和烹调方法。“洗茶”之程序,正是这种饮食文化在茶饮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醒茶”

洗去茶叶的冷气,便是“醒茶”之意。茶叶如何会有冷气?茶叶制成后,一般不会马上饮用,刚加工完的茶叶火气较大,一般都要将茶叶储存一段时间后再饮用。一段时间后,火气虽褪,却添冷气,如果存放时间较长,还会有陈气。而近代以来,常将茶叶存贮在冰箱中,更增添了茶叶的生冷之气。

此时如果将茶叶直接冲泡饮用,滋味和香气就不那么好。所以,茶叶在存放一段时间后,需要“醒一醒”,去除冷气,再进行冲泡,其香、味会更佳。

“润茶”

泡茶时,先让茶叶浸润舒展开来,才能比较容易泡出味道。润茶这一过程有利于茶汁的浸出,因此,经过润茶后再冲泡的茶汤,其香和味能更快的达到较佳效果。

如今,第一泡茶汤弃去不饮,很多人理解为洗去茶叶上的脏污。其实不然,“洗茶”自古有之,除“去尘”之义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茶的香气和滋味,称为“润茶”或“醒茶”更为恰当。

小编推荐

茶叶种类不一样,储藏方式也不一样


茶是一种极容易吸收周围异味而产生霉变的一种饮品。茶叶在保存的过程中如果受到阳光不断的直射会加快茶叶内部的变化。甚至能够在极断的时间内产生变质。茶叶有许多种类,不同茶是一种极容易吸收周围异味而产生霉变的一种饮品。茶叶在保存的过程中如果受到阳光不断的直射会加快茶叶内部的变化。甚至能够在极断的时间内产生变质。茶叶有许多种类,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储藏方式上都有一些不同,因为其含有的水分、发酵程度等均有所差别。下面我们简单举例说说几个不同茶叶的储藏方式吧。

1、绿茶。是所有茶类当中最容易产生变质的。所以绿茶的储藏时间比较短,最好的保存方式便是密封后放于冰箱内。

2、红茶及乌龙茶。两者都是有经过发酵的茶,陈化的比较缓慢,所以贮存时间比绿茶来的更久。在长期贮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阳光及周围异物品。

3、普洱茶。所谓越老就越香。普洱茶在贮存的时候可以将其整个拆散掉,放于陶罐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宜选择金属类容器来贮存茶叶。

当然,贮存茶叶时,还需要三防:

1、防潮湿

茶叶经烘烤加工成品后,自身含水量低,吸潮性强。受潮后很容易发霉变质,因此,贮存茶叶的容器要放在室内干燥的地方。

2、防串味

茶叶千万不要与有异味的物品混放,特别是不要和海味、烟酒、肥皂、药品、香水、化肥、农药混放在一起。因为和这些用品放在一起,容易串味,导致茶叶质量下降,甚至失去饮用价值。

3、防暴晒

太阳光直接暴晒会影响茶叶的外形与内质,造成质量下降,因此贮存茶叶的容器不要靠近门窗和墙壁,即使茶叶受潮也只可以用文火烘烤,不宜放在阳光下暴晒。

茶,不一样的味道


喝茶的人有许多,有的人喝的是健康,有的人喝的是时尚,有的人喝的是休闲,有的人喝的是一种礼仪……

茶可养生,喝的是一份健康。很多朋友不爱白开水,因其平淡无味,不爱咖啡,因其浓烈,不爱酒,因其刺激伤身。然而,茶却是生活中实实在在、健康天然的饮品,生津止渴、消食去腻、消暑提神等等,功效颇多。

茶可怡情,喝的是一份时尚。如今,虽旧社会时老茶馆里热闹的景象早已不多见,但大街小巷里各有特色的小茶馆依然温暖地存在着。寻个闲暇的日子,随意踏入一间小茶馆,要上一壶茶,或普洱或龙井或乌龙……感受着现代人追寻的一种时尚。

茶是日子,喝的是一份悠闲。旧时,茶馆是消磨时光、闲话家常的好去处。要上一杯盖碗儿,一晃便坐上几个时辰了。若是有幸到了茶味浓厚的城市,借此机会好好体验一番当地的茶味儿,也未尝不是一个有意思的体验。

茶是往来,喝的是一份礼仪。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以茶会友,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如,双手奉茶、及时添茶等。走亲访友、工作往来等社交场合,越来越多人喜欢将茶作为一种往来的必备品。

现如今,喝茶,喝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茶,有不一样的好,不同的茶,有不一样的味道。

不同茶类有哪些不一样的功效?不同茶类有哪些不一样的功效?


茶被视为“万病之药”,人们通过喝茶养生的历史由来已久。虽然大家都爱喝茶养生,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在正确的时间和季节品茶。喝不好,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导致胃寒腹泻、失眠等不良影响。

由于千百年的茶文化发展,茶叶的炮制衍生出各种不同方法,成就了不同品种的茶。而不同炮制方法做出来的茶,在成分和功效上也大有不同。

红茶

气质偏热,功效为温筋活血、暖胃养颜、化解瘀滞,适宜长期虚弱、胃寒腹冷、面暗无华、心情抑郁等症状的人饮用。

普洱熟茶

五行属水,气质温凉,功效为去腻化湿、轻身解毒。针对饮食过度、肥胖、脂肪肝、痰湿瘀滞等症效果明显。

乌龙茶

对经络不通、元气不足、脾胃虚弱、肥胖、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精力不足有一定的保健疗效。

白茶

气质偏凉收敛,功效为清凉解毒、明目降火、醒神通心,针对上火烦躁、高血压、心脏病、皮肤病、近视眼、感冒、喉炎等症作用明显。

绿茶

具生发性,偏寒凉,营养丰富,功效为清心降火、恢复生机,有助于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

茶虽然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长期大量喝。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是适宜的。吃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而泡茶,掌握温度很重要,陈润东表示,像普洱这种以“陈”著称的茶,要用沸腾的水冲泡,以达到杀菌的效果。但饮茶最佳的温度应该是60℃左右,不要超过70℃,否则会对食道造成损伤。

一天喝3杯茶最合适

第一杯是早茶

适合早饭后9点到10点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是3杯茶中最重要的。

早茶最宜选花茶,花茶经过二次加工,混合了鲜花的浓郁和新茶的清香,能够芳香醒脑,对一天精神都有提升作用。

要提醒的是,失眠人群不适合饮用花茶,否则会造成更严重的睡眠障碍,过敏体质的人也不宜喝花茶。

第二杯是午茶

在午饭或午觉后的1点到3点饮用最好。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

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因此,绿茶适合现泡现喝。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5℃为宜,水初沸即可,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绿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以1:50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是透明的玻璃杯。

第三杯是晚茶

适合晚饭后6点到7点喝,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

专家表示,红茶最适合晚上喝,因为发酵茶的咖啡因含量低,对睡眠影响小。寒性体质的人可以多喝红茶,它温中驱寒,对胃寒、手脚发凉、体弱、爱拉肚子的人较有用。在泡茶方面,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反而能够促进红茶内黄酮类保健物质的有效溶出,不但让滋味和香气更浓,还能更好发挥保健功能。

泡红茶最好用沸水,泡的时间也可以相对更久些。一般来说,5分钟最佳。红茶冲泡的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功夫红条茶可冲泡3-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2次。另外,晚上8点后应尽量不再喝茶。

老人喝茶六不饮

一、量多不饮。

大量液体进入血管,本身就会加重心脏负担,再加上茶中的咖啡碱、茶碱都是兴奋剂,会使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老人心脏功能较差,特别是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的老年人,喝茶多,会产生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另外,大量饮用浓茶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浓度,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胃不好的老人尤其要注意。

二、浓茶不饮。

很多老人喜欢浓茶,但茶叶中含有鞣酸,鞣酸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因此,常喝浓茶会阻碍铁的吸收,尤其是缺铁性贫血的老人更要注意。相比淡茶,浓茶所含的咖啡因也容易过量,造成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建议每次泡茶量2克左右。

三、饭前饭后不饮。

饭前饭后20分钟左右不宜饮茶,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空腹饮茶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眼花、心烦等“茶醉”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胃黏膜炎。正确的做法是:餐后一小时再喝茶,慢慢小口品饮,并续水两到三次。

四、睡前不饮。

茶有提神兴奋、利尿作用,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所以晚间不要喝茶,以免兴奋失眠、多尿,影响睡眠质量。睡前2小时内就不宜再饮茶,口渴的话改为饮白开水。

五、隔夜不饮。

饮茶以现泡现饮为好,茶水放久了不仅保健成分减弱,口感也会大打折扣。泡好后若放置太久,茶汤还会因氧化和微生物繁殖而变质,喝了对身体有害无益,因此切不可喝隔夜茶。

六、服药不饮。

茶叶中的鞣质、茶碱,可以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特别是老年朋友在服用催眠、镇静等药物以及和含铁补血药、酶制剂药、含蛋白质等药物时,不宜用茶水送药,以免影响药效。而中药人参、党参、元胡、曼陀罗、川牛膝、麻黄、钩藤、黄连等也不宜与茶水混饮。

安化黑茶和六堡黑茶有什么不一样?


有的茶友问我,安化黑茶和六堡茶有什么不一样?虽然安化黑茶和六堡茶都属于是黑茶家族的成员,并且有“越陈越香”的共同点,但毕竟在原料、工艺、形态等细节上不同,而有所差异性。具体有哪些方面不一样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其中的介绍。

一、安化黑茶和六堡茶的历史渊源

黑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历史上这两种茶却没有很多的交集;安化黑茶属于是边销茶,主要是供给我国西北边境、高原、牧区;而六堡茶则是侨销茶,主要销往港澳地区以及出口东南亚各国,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运销茶路。

要说这两者有唯一的交集,估计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梧州茶厂生产过茯砖茶。

70年代,国家对长江以南各产茶大省,每年都下达一定数量的指令性计划,要求各产茶大省按茯砖配方与工艺生产茯砖茶调配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以支援当地生产建设,保证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用茶的需要。

当时的梧州茶厂作为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用六堡茶的粗老原料,以茯砖的制作工艺生产了数百吨茯砖茶,调供到新疆、青海等地区,受到了西北边疆人民的普遍欢迎。现在市面上现存的这批茯砖茶已然是奇货可居。

二、工艺、形态不同

安化黑茶、六堡茶的初制工艺是基本相接近的,不同的是其中渥堆工序。

安化黑茶,初揉后是不需要解块就可以直接渥堆,大概一天时间完成;而六堡茶,则是揉捻后需要进行1-2次的解快,并且分筛,渥堆的具体时间视天气情况、老叶质嫩而定。

形态方面的话,安化黑茶多以长方形的砖茶、三尖茶;长条圆柱形的花卷茶为主;六堡茶,则是以30-50KG的大箩茶。

三、口感特点

1、干茶

外形上看的话,安化黑茶比六堡茶要更加的“奔放”一些,茯砖金花茂盛,分布均匀,砖体紧结重实。

也就是说,对比起六堡茶来说,安化黑茶的外形则是更加的粗老一些。

2、滋味

茯砖茶,因带有金花,所以菌花香是非常明显的,但滋味却略有发酸,生津略浅;总得来说,安化黑茶的发酵程度比六堡茶的轻,口感上的风格主要是以鲜爽为主,醇厚度不如六堡茶,风格上更像是单蒸工艺的六堡茶。

3、叶底

安化黑茶,叶底为青褐色,黄褐色相间,叶质尚软,叶梗较多。

总结:从口感去感受,是最可以区分安化黑茶和六堡茶的区别的;因两者的发酵程度轻重不一样,所以造就了2种不同的风格,所以大家可以在品饮方面去感觉出来的。

为什么每种茶的颜色都不一样?


从茶叶的外形猜出茶叶的名字还不算太难,如果只看汤色猜茶的话那就有点意思了。茶的汤色,有绿有黄,有红有褐,要分辨这些细微的差异,得对茶的特性十分熟悉才行。

笔者今天试着把茶的汤色总结一下,同样因为拍摄和显示的原因会有色差,大家跟自己平时喝的茶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绿色系

清色:绿茶的汤色我们一般不称为绿色,而是称为“清汤”,因为绿茶的茶汤颜色清浅,微微黄绿。

青绿:蒸青绿茶比起其他绿茶的汤色有明显的绿色,清香型铁观音的颜色更加鲜艳。

黄色系

杏黄:越嫩的白茶汤色越浅,白毫银针和白牡丹都呈浅浅的杏黄色,与绿茶的汤色不同。

浅黄:生普的颜色一般是偏浅的黄色,随着存放,汤色会逐渐向黄色甚至橙色转变。

青黄:高山乌龙茶一般为了保持其清香和山韵不会进行太重的烘焙,茶汤黄中带点青绿色,颜色会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而加深,优质的乌龙茶颜色透亮

橙黄:发酵与焙火程度适中的乌龙茶颜色正宗,呈橙黄色,并清澈透亮,如正枞铁观音。

红色系

橙红:红茶中也有发酵程度深浅的差异,如花香突出的英红颜色一般会浅一些,从金黄色到橙色的过渡。

红艳:云南的滇红汤色红艳透亮,因为茶的发酵程度较高,颜色深,蜜甜香更加明显。

褐色系

红褐色:武夷岩茶茶汤同样带着红色调,但与红茶的红却完全不同,其中会偏褐一些。其实不仅是岩茶,只要是焙足火的乌龙茶都会有这样的颜色。

酱褐色:熟普的颜色常常被人形容为酱油色,不过在透光的情况下,能在茶汤中见到橙褐色,实际上没有酱油颜色那么深。

茶汤颜色的深深浅浅,总是那么微妙,同是橙黄色,可能是红茶也可能是乌龙茶,那么到底是哪一种呢,就要取决于色调微妙的差异了。相信对茶性了解的朋友来说不是难事。

不一样的茶俗——中原茶俗趣谈


中原大地的饮茶习俗别具一格,独具风采。

中原人们把茶分为细茶和粗茶。细茶,即从茶树上采摘的鲜叶,经过加工制成的茶叶。细茶之中,尤以绿茶和红茶最受欢迎。粗茶,则是采集各种树木的叶子、如竹叶、柳叶、枣叶、梨叶等,经过加工后当茶喝,人们称它为粗茶。

中原人朴实厚道,热情诚恳,民间素来有喝茶的习惯,客来敬茶自然是待客之礼,喝茶名目繁多,礼仪也讲究。

招待客人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客人执杯沏茶。为客人沏茶时,即使是干净茶杯,也要有清水再冲洗一下。而在中国南方茶壶内的茶渍是不清洗的,茶渍积成茶垢,茶垢越厚,表明茶壶“有年头了”,茶壶也就越珍贵;洗茶渍是不懂事的表现,广东潮州就把那些好心办坏事的人称为“洗茶渍的”。中原地区恰恰相反,如果客人来家做客,主人用积满茶渍的茶壶和茶杯为客人倒水,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会被客人视为不卫生而引起反感。所以,待客的茶具必须洗涮得干干净净。

河南人平时饮用的绿茶,最多是信阳的毛尖茶,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细茶。信阳毛尖常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它色彩碧绿,香气馥郁,味道醇厚。唐代时信阳已把茶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说“淮南茶,信阳第一”,对信阳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信阳毛尖茶主要产于信阳的西南崇山峻岭之中,以车云、集云、云雾、天云、云阳和黑龙潭、白龙潭的茶叶最有名,当地人称这几个地方为“五云两潭”。这里山高地势好,一年四季云雾弥漫,故而茶叶香味浓郁,质量上乘。

此茶一年采摘三季,在春、夏、秋三季进行。春茶碧绿,先苦后甜。夏茶味涩,颜色发黑。秋茶风味别具一格,产量又低,特别珍贵,故而有“秋茶好喝舍不得摘”的说法。民谣有“早茶留着送朋友,晚茶留着敬爹娘”,表现了茶乡人对朋友的诚挚和对爹娘的孝敬。春茶和秋茶为茶中上品,以它作为馈送礼物,确实再合适不过了。

在信阳茶乡,如果客人来到,以茶待客是必不可少的礼节。客人用的茶杯应是透明玻璃杯,这样做的用意是让客人在喝茶时,透过茶杯,可以鉴别茶叶的好坏,体会主人待客的诚意。民间用两叶一芽的茶叶做成菊花形状,俗称“菊花茶”。开水冲泡后,膨胀的茶叶似盛开的菊花,形态优美,味道芬芳。但菊花茶用料考究,制作工艺复杂,只有贵客临门,主人才大显身手,故而当地有“不是贵客不制花”的说法。

在农村,农民饮用的大多是自制的树叶粗茶。常用的树叶有柳叶、竹吓、柿叶、枣叶、苹果叶、梨叶等。人们把这些叶子采摘收集,用开水焯熟,置阴凉处琼干,称它为“粗茶叶”,一年四季用它来泡水饮用。人们喜喝粗茶的原因,一是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民无力购买价格昂贵的细茶。二是喝粗茶可以强体健身,如柳叶、竹叶茶可败火去毒,枣叶、苹果叶茶可养肝安神,敛汗化瘀等。

槐豆也是人们常喝的一种茶。每到秋季,槐树叶子发黄落去,树枝上只剩下一团团一簇簇的槐豆荚。人们把它采摘下来,上笼蒸熟,然后晒干。用它当茶叶喝,据说可以养血止血。

另外,人们还用菊花泡茶,疏风清热,健脑安神。用艾叶泡茶,温胃散寒,疏理气血。伤风感冒时,以姜茶祛风发汗。咳嗽时,把白萝卜切成块熬水喝,萝卜茶可以止咳化痰。妇女月经不调,小腹阵痛,喝一些红糖茶,便会调理血脉,止痛活血。若得了便秘,把青菜煮成菜茶,喝下后可通泻肠胃,清热散结。小孩出麻疹高烧不退,有经验的老人会煮上一碗芫荽(香菜)菜,孩子喝过不长时间,就会退烧去热,解表发汗。人们吃热馍时,配上一碗蒸馍用的开水,一顿简单的饭就算吃过了。这种水叫蒸糖菜。家里来了客人,碗里撒把白糖让客人喝,叫作糖茶。夏天,农民下地干活,气候炎热,烧开水时撒把绿豆,这叫绿豆茶,喝了它可以防暑降温,祛热败火。

民间的粗茶形式多体现了劳动群众勤俭持家的精神。粗茶的来源多是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和植物,人们利用它的自然属性,饮茶的同时也达到了防病治病的目的。

岩茶的香气跟其他茶的香气有什么不一样


想喝武夷岩茶,主要是好奇“岩韵”,而“岩韵”首要体现就是岩茶的香气,岩茶的香气跟其他茶类的香气有什么不一样呢?它独特的霸气是否只是体现在它的香气上?好的岩茶才有“岩韵”,如果想挑到好的岩茶首先就要学会品香,品武夷岩茶的“香气”。

岩茶的香气认识,主要体现在干香,盖香,水香,杯底香。

干香

是指干茶所具备的茶气,有个很好的方式来区分干香的好坏,将盖杯用开水加热后倒干,取适量干茶置入杯中,加盖轻摇即可闻香。

在闻干香的时侯可以感受出茶叶的干香效果,是否有异味杂味,但不易区分出茶品的好坏。也不好在些环节鉴品出茶的品质或品种特征。

当然也有一些茶干就能很好表现出品种特征的茶。如:奇兰,老枞水仙这些品种特征相当明显的茶品。

盖香

第一道茶出水之后在杯盖上留下的香气。

盖香是区别茶叶品种特征及品质高低的重要环节。很多茶品的特征在杯盖的表现都是很显的,当然,盖香也是从茶的香气上对茶叶品质好坏进行评定重要指标。

茶品在盖香上的表现主要有:品种香(茶香),花香,炭火味,果糖香等。

还有就是茶叶的异味杂味(如果有异味杂味)这个时侯也可以很好的品评出来。如:烟味,返青味等。

水香

是指茶水入口后在口腔中的香气。

这时是对盖香的进一步加深了,也就是对盖香的进一步确认。

碗底香

是指几泡以后,将盖碗倒置,取出茶叶后盖碗碗底的香气。

这个香气也是对茶叶品质高底的进一步确认,以清幽的香气为上。当然主张,盖香,水香,杯底香的三香一致为上了。

茶香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对岩茶的香气而言,花香,果香为茶中的上品,茶香,炭香为岩茶所必备的特点,烟味,返青等异杂味为茶中大忌。

对于茶叶香气的品鉴上,特别要注意:

清香≠青香,茶香(品种香)≠花香,炭香≠果糖香。

1、清香vs青香

清香的岩茶,是指茶叶本质特征好或香气表现比较理想的岩茶使用轻火工艺精制的成品茶,实指岩茶制作工艺的培火较轻的茶品。

而青香,则是茶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发酵时间过短或炒青时间不够而导致的青草的味道,是加工不到位的特点,即使焙足火花也有可以有青味存在。

清香,是茶的工艺问题,而青香,则是茶的品质问题了。

2、品种香vs花香

这两都实质上是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所有的茶叶都具有的茶香,在清香的茶里面较难区分的是茶香与花香之间的不同,个别品种茶如:105(黄观音)本身所具备的品种香就有点类似花香,不过对于茶香和花香的区分来说,品种香相对较锐,冲,而花香的茶的香气要更幽,更具收剑性。

3、炭香vs果香

炭香则主要体现在中足火的区分上了,炭香在盖香中的体现为焦糖香,主要表现在茶品前三泡的香气上,而果香的体现则要冲泡二到三泡以后可能才能体现出来。

对于岩茶香气的认识来说,还在于各位在品饮的过程中,注重对比,注重积累,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区分了。

关于前面所说的几种香气:

茶香:指品种香,也就是各种茶叶品种本身所具备的品种的香气。

花香:清香的茶品中表现出来的类似花粉的香气。

果糖香:是指中火或中火以上的茶品开泡时感受到的类似于蜜糖或果奶香的香气。

炭香:是指中火或中火以上茶品所具有的炭火味。要区别于焦香(培火过高或过急而产生的咖啡香)。

清香:实指岩茶工艺中轻培火工艺所制作的岩茶的一种香型。别于足火或中火的熟香型。

关于清香及熟香:

常理来说,清香的岩茶以轻培火为主,熟香的岩茶以足火为主,而中火的茶品有可能表现为轻香,也有可能表现为熟香,不好完全界定。

花香必然表现在清香型的岩茶中,而果香则必出自熟香的茶品中,清香茶中的果香,熟香茶中的花香,则是个案中的个案,或说是实属难得的精品了,个人认为不大可能。

红茶的“工夫茶”跟“功夫茶”有什么不一样


在茶界上,红茶工夫茶跟功夫茶的音完全相同,很多人都把它们混淆了。可是实际上工夫茶跟功夫茶两者是不一样的,都各有所指。那它们都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工夫茶”的意思是——花费时间、精力、力气制作出的好茶。以前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发展到现在,“工夫”基本与岩茶脱离,单指红茶了,最常见的就是按地域划分,例如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功夫茶”指的是什么?按字面解释,“功夫”指的是技艺、技术,“功夫茶”则是指泡茶、烹茶及技法,讲究的是品饮方式。所以“功夫茶”是茶饮的一种,由于煮制和啜饮时太讲究,费功夫而得名。所以,此“功夫”非彼“工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多采用乌龙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的色香味。

“功夫茶”的泡饮技艺经发展、完善,程序虽繁复,却富涵文化,因而为饮者效仿、沿用。如今的武夷茶艺、闽式功夫茶、台湾功夫茶茶艺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挖掘、深化而来的,已成了闽、粤、台的饮茶艺术。

小编总结,功夫茶就是精制红茶的一种,而功夫茶则是一种泡茶饮茶方式,这样则更好能理解有没有呢?

白茶为什么和其他茶类不一样?如何有什么怎么样


白茶自成一类,是因为品种的缘故,而不是工艺的缘故。笔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用普洱茶的原料按照白茶的工艺加工,如此制作而出的茶只算是普洱茶,而非白茶。因为普洱茶不具备身披白毫银针,如银似雪的特征。

白茶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白茶的品种特征。熟悉白茶的朋友对白茶的品种特征并不陌生,白茶其成品茶多为芽头,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故而白茶自成一派是因为品种的原因。

1、白茶有什么特征?

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

最主要的特点是身披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

不论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白茶都具有明显白毫。这是白茶最重要的外形特征。白茶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

2、白茶有什么品类?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因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后因工艺的变化,新增了新工艺白茶。

3、白茶有什么功效?

白茶的药效性能很好。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白茶因其独特的养生功效,备受茶友喜爱。

绿茶的旧茶和新茶有那些不一样?


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是影响色泽的叶绿素,以及影响口感的茶多酚、氨基酸和一些脂类物质。由于春天的太阳光还不甚强烈,所以新长出的茶树叶芽得“雇佣”更多的叶绿素,来吸收阳光。而作为发育枝条尖端的部位,建设细胞所需的氨基酸和酯类物质都会云集于此,由于温度的影响,这里的细胞建设工作会比较缓慢,因而大量的提供鲜味口感的氨基酸都被积累了下来。当然代谢不紧不慢地进行,也让茶多酚(产生茶叶特殊的苦味)这些次生代谢产物累积在一个适合的水平上,获得平衡的口感。

随着夏日来临,气温升高。茶树生长进入了旺盛时期,临时仓库里的氨基酸储备自然不多,代谢旺盛的叶片中聚集了过多的茶多酚,使得苦味过重。并且在夏天的强烈阳光下,用不着太多的叶绿素,并且为了防止强光破坏叶绿素,茶树还得生产出作为保护剂的花青素,而后者的苦味不会讨舌头喜欢,这样一来,茶叶的色、味都大打折扣。

有研究人员尝试过,为夏日的茶树遮阴蔽日,模拟出春天的生长环境,据说也能大大改善茶叶的口感。

对绿茶来说,越新鲜滋味越好。因为前面提到的那些能影响色泽味道的物质都愿意跟氧气打交道,从而变身为灰暗、怪味的家伙。有实验表明,在常温光照储存条件下,叶绿素会被很快分解,让绿茶变成黄茶杆;氨基酸会被降解,让茶叶鲜味尽失;本来与味道相安无事的脂肪也会降解成小份的、散发怪味的醇、醛、酸,让茶叶的滋味大打折扣。所以,把新采下的绿茶请进低温、避光且隔绝氧气的小环境中,能让它们鲜活的口感保持的时间更长些。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6907.html

上一篇:什么是春茶的“鲜爽”?

下一篇:茶还可以这么喝,那些你不知道的神奇味道!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