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开盖“走香”?盖上“闷茶”?

2019-11-16

譬如同一款茶很难冲泡出同样的滋味。天气不同、器具不同、方法不同、甚至心境不同,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茶汤呈现,仿若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譬如这两日品鉴2019凤凰单丛茶时,突然就想起一个问题:用盖碗或壶泡茶,出汤之后到下一泡注水的间隙,盖碗或壶的盖子是应该盖着呢?还是揭着?还是盖一半?

回想以往泡茶的时候,好像盖不盖兼而有之,有时是担心“闷茶”,有时又想着“聚香”.……但比较成系统的理由,似乎还真没有。

看来,这实践和理论到底还是隔着一条鸿沟啊。

那么,到底盖不盖呢?小编随机问了一下身边的朋友,又上网找了下资料,发现分歧还不小呢。

有茶友表示自己泡茶比较佛系,盖不盖的随心情,一部分茶友坚持主张要盖上,也一部分茶友则坚持盖子得揭开。

关键是,都还挺有道理。

我们先来看“要盖上”的理由。

1、防止走香

把盖子盖上,是为了防止茶叶的香气过度散发,而且盖子和盖碗处于相对闭合的状态,有利于盖碗内茶叶香气的聚拢,更方便闻盖香。

2、俗话说“好茶不怕闷”

如果茶叶质量够好,盖上盖子是不影响的,而且还能够借此检验出茶叶质量的好坏。如果口感不受影响,那说明就是好茶。

3、利于内含物较快浸出

在冲泡陈年老茶,或是比较粗的茶叶时,盖上盖子可以让茶叶保持温度,促使茶叶内含物质更快浸出,达到最佳的饮用口感。

4、卫生

想象一下:

茶桌上某人正在吞云吐雾……

某几个人正为类似要不要盖盖子的问题争的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算了,小编已经吓得捂紧了盖子。

那么“揭盖子”派的理由是什么呢?

1、可以去除杂味

你说盖盖子是为了防止走香,但我派认为把盖子揭开的目的就是为了“走香”。

不过这里的“走香”指的是,有些茶叶可能会夹杂着青味、陈味等不好的气息,把盖子揭开,把这些不好的气味挥发出去,从而达到纯化香气的目的。

2、延长茶叶耐泡度

茶叶在经过沸水的浸润之后,会迅速舒张开来,而一旦把盖子盖上,会让这种效果一直持续。所以应该揭开盖子,让茶叶先冷却。等再次注水让茶叶重新舒张,这样有利于控制茶香、茶滋味的挥发和浸出,从而延长茶叶的耐泡程度。

3、避免“闷坏”茶叶

盖上盖子,盖碗中残留的高温会将茶叶“闷”坏,口感也就随之变差,尤其是嫩芽型的茶叶,所以应该揭开盖子。

看完“揭盖子”的理由,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不过,也有“大神级”的茶友说了:不管是盖盖子还是揭盖子的理由,都有可以反驳的地方。

其一:如果说,盖上是为了防止走香,那是不是说明茶叶质量不好,需要用这种方法来掩盖呢?

比如凤凰单丛茶、肉桂等岩茶类,其香味都特别突出和明显。只要是有品质的茶叶,本身就具备香气的续航能力,根本不需要用盖盖子的方法来维持。

其二:对于揭盖子避免“闷坏”茶叶的说法,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盖碗一般胎壁都比较薄,散热也就比较快。当把茶汤倒出后,盖碗内部的温度已经在迅速下降,滚烫的开水都不会把茶叶冲坏,更不用说残留的余温了。

俗话说:理不辨不明。文至此处,到底是盖是揭的,答案已逐渐明晰。

中立的小编想出了一句“套话”,那就是:因茶而异。

通常来说,是否盖盖子、盖多少,取决于茶叶的特性、嫩度、年份等。

1、细嫩茶叶需完全揭盖

盖碗泡茶出汤后,碗内的叶底依旧维持在较高的温度,盖上盖子的话,茶在高温的盖碗内放置时间过久的话易导致茶味苦涩,鲜爽度降低,影响下一道茶汤的口感,

比如冲泡西湖龙井、碧螺春、白毫银针、名优红茶等原料比较细嫩的茶时,可以敞盖冲泡,这样既可以保持茶叶的鲜爽度,不至于出现闷熟的气味,又能观赏茶舞,一举两得。

2、香气高、芽叶成熟的茶叶可留缝斜盖

比如白牡丹、滇红、生普等,由于这些茶叶的香气高扬,为了避免茶叶香气散掉或者因为敞开太多而使温度骤降,从而影响口感,可以在冲泡间隙,犹抱琵琶半遮盖即可。

3、老茶、粗茶不揭盖

老白茶、老普洱等有年份的老茶,在出汤后建议完全盖上。密封可以维持盖碗内较高的温度,唤醒沉寂在老茶内质里的醇厚滋味。

一些粗老的黑茶也可以不揭开盖子,但前提是没有杂味,如果杂味或者其他味道过重,可以适当揭盖散味。

4、乌龙茶,不能一概而论

乌龙茶工艺较复杂,发酵程度、焙火程度各异。冲泡时如何处理盖子,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

①看茶是否怕“闷”。例如焙火较轻的凤凰单丛茶或清香型铁观音等,出汤后可以保持盖碗出水后的状态或斜盖留一条宽缝,降低盖碗内的温度。

总之不建议把盖子完全拿掉,敞开的盖碗温度下降很快,若是间隔了一段时间再泡下一道,叶底温度降低不利于激发出茶香和醇厚的滋味。

②看冲泡的次数。前几泡茶叶丰富的内质析出迅速,若是盖紧盖子,间隔时间一久,常规泡法会使下一道偏浓。

后几道内质析出变慢,出汤后的间隙可以盖上盖子适当“闷”茶,使后续茶汤的滋味更加醇厚。

③品鉴时为准确闻香,盖上盖子很有必要。

比如茶百科最近几天一直在品鉴2019凤凰单丛茶,尤其两三个人一起品鉴同一款茶时,盖上盖子“聚香”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

为充分体会茶香的风格和变化,在每个人闻香后,都会先盖好盖子,后面的人在静置几秒钟后再重现揭开感受香气。

在反复揭盖的过程中,盖碗内的温度已降低,不用担心会“闷”到茶。

5、茶味变淡时,也可以不揭开盖子

无论哪一款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滋味都会慢慢的变淡。所以在末尾几泡,我们可适当延长冲泡时间,泡茶间隙也不用开盖。

茶叶的口感好坏,与冲泡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但冲泡过程的细节问题,有时也要看个人的经验和偏好。

所以,你喝茶时,揭盖还是不揭盖呢?

Cy316.com延伸阅读

甄别铁观音:“形色声香”四步走


重庆时报春节礼品茶特别推荐之“铁观音”

春节即将来临,而为亲朋好友送上名茶中的名品铁观音,也成为时尚首选。只是在这个鱼目混珠的年头,怎样才能识别正宗铁观音呢?本报特邀请了重庆市茶叶商会副会长、苗品记茶业公司董事长苗伟先生和来自福建原产地的怡安茶厂总经理李新钊先生教大家如何正确选购正宗铁观音。

专家认为,市民可从“形、色、声、香”等方面加以甄别。形:铁观音茶条卷曲、结实、沉重,且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精品则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当细细端详,全黑则低等、赤黑当中等、黑绿色视上等,油黑青绿自然极品,此为色。观声可用辨别钞票之法: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当当”作响精品、稍次声音清脆,声哑便不入法眼了。香则铁观音汤香四溢,启盖即芬芳扑鼻;当然如您的铁观音在冲泡开后叶背外曲具绸面光泽的话,那么您的铁观音定是精品!例如福建安溪县怡安茶厂出品的“怡安”牌铁观音,它不仅产地优良,品质上乘,且滋味鲜爽,曾荣获“中日韩星级茶王赛四星级国际茶王”荣誉称号。

另外铁观音还具有“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等保健功效。

事实上,市面上的铁观音非常繁杂,要真正辨别真伪实属不易。苗伟先生告诉大家,如您实在无法辨别,那么请到大家信得过的商场去购买一定没错。正宗的“怡安”牌铁观音在重庆新世纪百货、重百的苗品记茶叶专柜都可以买到。

安溪铁观音盖香的三项指标


盖香的类型

我们所见的铁观音有多种香型,这一点大家在各个茶叶论坛关于铁观音的讨论可以看出来,实际上,只有两种香型被认为符合高阶标准:其一为“煌口香(闽南语)”,这个词的含义无法用文字表示,简单点说,它是指一种非常特殊的茶香,是在铁观音兰花香基础上附加的一种味道:带有鲜爽特征,显得有些张扬,绝大多数的茶友都会喜欢它。其二为幽雅类型的兰花香,香型馥郁清幽、犹如兰花,这种香型绝不张扬但馥郁持久,从一泡到八九泡依然存在茶香若符合这两种标准,那么便属上等品之列。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两类香型比较受欢迎:一是鲜香,即香气鲜度十足,但不耐存放,一段时间后会非常接近幽兰香类型;其二就是奶香型,当然只是淡淡的奶香,不可能非常明显。必须说明,如果铁观音中带有极突出的奶香,加料的可能性就很高。

盖香的高扬程度

很多茶友认为铁观音盖香越高越好、最好香高到“冲”或者“霸气”,这也是个常见的误解。实际上,铁观音品种特征并不以香高扬见长,我们描述铁观音香型最常用的就是“兰花香”,幽雅、馥郁、持久,而不是高扬到“冲”的地步。当然,并不是说香低才好,而是能够明显闻到,恰到好处,且以馥郁和富有渗透力见长,犹如兰花一般。很多香高到异常的产品都使用了食品添加剂,这类产品市场并不罕见,如果茶友习惯接触这类产品,转过来品饮不加料的铁观音时就会有为何香不高之类的疑问。

盖香的持久度

持久度指标经常被人忽视,事实上它比高扬度指标更为重要高阶茶品,盖香可从1水到8水持续,皆为馥郁的兰花香型;中端产品一般能够存留5水左右,如果1水、2水后香衰减得厉害,此茶断难称得上优等品质。

奶盖茶怎么喝 奶盖茶的品种


奶盖在奶茶店见得比较多,正宗的奶盖茶其实很少有,奶盖茶和了提神醒脑,那么奶盖茶应该怎么喝呢,奶盖茶的品种有哪些呢。

奶盖茶怎么喝 

第一,先吸一口最底层的绿茶,可以喝到最原味的茶香;

第二,打开上盖直接饮用,让绿茶透过奶泡进入口中,奶香混合着茶香,又是另一番滋味

第三,直接将奶泡与绿茶搅拌混合,入口呈现咸中带甜的独特滋味

奶盖茶的品种

1、楼尾鲜饮有很多种类的奶盖茶

2、奶盖红茶用的是斯里兰卡红

3、茶奶盖青茶用的是阿里山的青茶

4、奶盖乌龙茶用的是日式的碳培茶

5、奶盖绿茶用的则是纯正的中国茉香绿茶

奶盖茶饮用方法

首先是要用嘴抿一抿,嗒足奶盖的味,再用吸管直插茶底,喝下层的冰绿茶,清新又解渴。待你喝到一半的时候,就可以把整杯东西搅拌均匀,奶味+绿茶又会是另一种完全不同口感的茶味哦。由于奶盖要用鲜奶打造,因此请记得每一杯奶盖茶的保质期仅有1小时。

正宗奶盖茶是怎样的

正宗的奶盖茶特别之处就在于每一杯茶的上盖都会有一层将近2CM厚的奶盖,它要用真正纯鲜奶及奶盖粉调制而成的奶油。而假的奶盖茶加的则是奶香的泡沫甚至连奶泡都不是喝在嘴里会有一股浓郁而不腻味的奶香味。

好茶不怕闷,一闷识好茶为什么好茶不怕闷?


我们平常泡茶、喝茶,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喜好来,喜欢淡一点或者浓一点,喜欢注水即出或是稍微闷泡,这些都是个人的习惯。从鉴别茶叶品质的角度来说,泡茶的时候“闷”一会,却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茶品缺陷。

茶叶“闷”上30秒、1分钟、3分钟或是更久,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内质溶出更丰富,更易将茶品的优缺点都放大展现。而鉴别“闷”过的茶汤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汤色

汤色是反映茶叶内含物质是否丰富的一项重要指标,观察一款茶汤,需要注意其色泽及明亮度,茶汤透亮则说明内质溶出不够,浑浊则意味着茶品不够优质。

香气

茶叶经过“闷”泡后,闻香时更容易感受到香气类型、是否有异杂气息、香气是否显扬等。带有烟、霉、酸、馊、臭等不良气息的普洱茶,可以说是劣质茶品;带有焦糖香、花果香等的茶品则可能是加入了萎凋、渥红等非传统普洱茶工艺。

滋味

“闷”过的普洱茶汤,其滋味也更容易被感受,比如是否有异杂味、滋味是否分离、回甘强度及持久度如何、浓强程度如何?刺激性强而不涩是为浓,入口苦、吞咽后苦而挂舌是为涩,滋味分散、苦涩剥离的茶汤,基本认定茶品品质不过关。

口感

口感是指口腔对于茶汤的触觉部分,审评时要注意的分项有:包裹度、粘稠度、顺滑度、生津、涩感、融合度、锁喉感、刺舌感。

好茶不怕“闷”,一“闷”出好茶,“闷”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鉴定茶叶品质的方式。

黄茶闷黄时间,黄茶闷黄要点


闷黄是黄茶类的制茶工艺特点,是形成黄茶黄色黄汤品质的关键工序。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越多,叶温越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进程也越快,那大家知道黄茶闷黄时间吗?具体如下!

黄茶闷黄时间

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在杀青后闷黄,如沩山白毛尖。沩山白毛尖的闷黄在5~6小时左右。

有的在揉捻后闷黄,如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广东大叶青。在湿坯闷黄的黄茶中,北港毛尖的闷黄时间最短,为30~40分钟,黄变程度不够,常被误认为绿茶;鹿苑毛尖、广东大叶青的闷黄则在5~6小时左右。有的在毛火后闷黄,如霍山黄芽、黄大茶。霍山黄芽在初烘后摊放1~2天,黄变不明显,也常被说成是绿茶。黄大茶堆闷时间长达5~7天,黄变缓慢,成茶色泽深黄显褐。

还有的闷炒交替进行,如蒙顶黄芽三闷三炒;有的则是烘闷结合,如君山银针二烘二闷。两者在闷黄中,前期黄变快,后期黄变慢,历时2~3天。而温州黄汤第二次闷黄,采用了边烘边闷,故称为“闷烘”。在湿坯闷黄的黄茶中,温州黄汤的闷黄时间最长,需要2~3天,然后才是闷烘。

黄茶闷黄要点

黄茶在制作过程中则不需要揉捻,有些则需要揉捻,因茶而异,但所有黄茶都有闷黄的过程。而“闷黄”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由于在干燥前增加一道“闷黄”(有的称之为“闷黄”、“闷堆”,或称之为“初包”、“复包”、“渥堆”)工序。

闷黄在湿热闷蒸的作用下,叶绿素被破坏而产生变化.成品茶叶呈黄或绿色,使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及易挥发的物质增加,茶叶滋味甜醇,香气浓郁。因此,汤色呈杏黄色或淡黄色,故名闷黄。

黄茶闷黄方式

1、杀青后闷黄,如沩山白毛尖。

2、揉捻后闷黄,如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广东大叶青、温州黄汤等。

3、毛火后闷黄,如霍山黄芽、黄大茶等。

4、闷炒交替进行,如蒙顶黄芽三闷三炒。

5、烘闷结合,如君山银针两烘两闷,而温州黄汤第二次闷黄时则采用了边烘边闷,故称为“闷烘”。黄茶的品种不同,闷黄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分为湿坯闷黄和于坯闷黄两种。

黄茶的制作

1、杀青

优质原料通过高温杀青,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以彻底破坏酶的活性,防止产生红梗红叶和烟焦味。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揉捻

黄茶揉捻工艺采用的是热揉,湿热条件更利于揉捻成条,形成更好的茶叶品质。此外,揉捻后叶温较高,有利于加速闷黄过程的进行。

3、闷黄

闷黄是黄茶类加工制作工艺的特点,也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有的黄茶会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揉捻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

4、干燥

黄茶的加工制作工艺干燥一般分几次进行,制作时温度相对其它茶类偏低。

综上所得,黄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是仅次于红茶的发酵程度,从滋味上来讲,也有很大的区别。黄茶的汤色杏黄清澈,茶味爽甜醇厚,被很多人喜爱,当然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黄茶的闷黄时间!

新春走基层之丽水行——以茶为媒,茶香小镇助推产业升级


向远处望去,是一片片连绵不绝的丘陵,耳旁拂过的微风中还飘散着淡淡茶香,眼前所见到的是一排排青翠欲滴的茶树,此刻的你只想让自己置身于这片美丽的茶园中,忘却人世间的烦恼,这就是茶园的魅力。在我国浙江省松阳的大片茶园中,贯穿着一条最美骑行道,在这里,你可以骑着单车唱着歌,闻着茶香观美景。

松阳地处浙西南山区,瓯江上游,隶属丽水市。全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县域中部松古平原是浙西南最大的山间盆地,主要河流松阴溪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汇入瓯江。

来到松阳就不得不提到松阳的茶产业。松阳是生态绿茶之乡。松阳茶叶源于东汉,盛于建国后,兴于改革开放后。长期以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茶产业、培育茶经济,深入实施“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战略,助推松阳茶产业蓬勃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产业发展之路。茶产业成为集生态、经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富民产业。

今天的松阳已成为中国绿茶集散地、全国茶产业示范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大木山茶园所在的新兴镇已入选全省第二批特色小镇—茶香小镇。

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2.37万亩,茶叶年产量1.19万吨,一产产值8.05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15.48亿元)的52%,全产业链产值达94.39亿元,松阳以全省4%的茶园面积,产出6%的茶叶产量,8%的茶叶产值,茶产业成为松阳县域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松阳欣欣向荣的茶产业和乡村美景也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投资者和专才纷至沓来。来自杭州的尉健是新兴镇大岭里村浮光民宿的业主,在他看来,他介入这里的民宿项目目的之一是给当地的乡村做文化重构。

“我相信,未来中国的乡村应该是“OTOP”模式,即一乡一品(one town one product)。如果这里的民宿能吸引更多的人投资在这里,消费在这里,生活在这里,这将改变当地的文化。”他说。

抹茶奶盖热量 抹茶奶盖会不会长胖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抹茶奶盖热量 抹茶奶盖会不会长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抹茶奶盖是一种美味的饮品,主要原料就是抹茶和牛奶,因此,很多人觉得热量应该还是蛮高的。那么,抹茶奶盖热量?抹茶奶盖会不会长胖?

抹茶奶盖热量

奶油密度大概是水的90%-94%吧,那就算100ml奶油有90g;

淡奶油的热量大约为350大卡/100g(1465千焦/100g),90g就有315大卡;

牛奶密度比水大一点点,30ml算30*1.02=30.6g;

普通奶54大卡/100g,30.6g奶有16.524大卡;

白砂糖400大卡/100g,15g有60大卡。

在网友的计算中,一杯奶盖的热量大约为390大卡,如果在茶饮中也加入糖,其热量将达到500大卡左右。而也有人回答,如果用奶盖粉制作,仅仅是奶盖部分,热量就会达到500大卡,整体或将达到600大卡左右。在我们常见的饮品中,一瓶550ml可乐的热量约为250大卡,而一瓶1000ml的冰红茶热量约为360大卡。相比较之下,奶盖茶的热量确实偏高。

抹茶奶盖会不会长胖

综上,如果这个量能全部吃掉,就有315+16.524+60=391.524大卡。简单计算就相当于8km/h的速度跑个45分钟所消耗的热量,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如果每一天喝一杯,再加上正常饮食摄入的热量,如果无法坚持有效的运动,会不会长胖。

抹茶奶盖拿铁的做法步骤

1..将抹茶粉和牛奶、淡奶油一起倒入容器中火加热。

2.煮熬过程中不停搅拌,抹茶容易结块,所以必须不停搅拌才能使抹茶粉融于牛奶中。

3.待牛奶还未彻底煮开,关火,放凉。

4.用过滤网将结块的抹茶粉过滤后,灌入玻璃杯里。淡奶油加入稍许糖和稍许盐,打发奶油,呈现流动状。(切记糖和盐的比例一定要慢慢加,边打边调整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用勺子将奶油刮入杯口,撒上稍许防潮抹茶粉装饰。

5.最后一定不要用吸管来饮用哦,就是要喝完后用舌头满足地舔完嘴巴周围的奶油,才够过瘾!奶盖甜中带咸,抹茶拿铁香滑浓郁完胜某咖啡店的抹茶拿铁哦!

抹茶奶盖有副作用吗

一个食品的健康与否,更多的是与其摄入量有关。许多消费者对于奶盖的喜爱在于其味道好,但他们

并不会一天连续饮用几杯,一天喝一杯奶盖茶的消费者也并不多见。

即使是低热量的食物摄取量过多,也会导致能量过盛,从而带给身体负担。

本文《抹茶奶盖热量 抹茶奶盖会不会长胖》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霍山黄芽闷黄茶,闷黄是黄茶加工的关键工序!


霍山黄芽,原本属于黄茶,起源于唐代,在清朝末期失传。今天的霍山黄芽技术属于绿茶的范畴。传统的黄色钻孔技术到底是什么?

霍山黄芽封黄技术

挡黄是制作黄茶的一种特殊工艺。它是指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或趁热初步干燥后堆积起来,使绿茶在湿热作用下逐渐变黄的特殊过程。根据茶叶的含水量,它可以分为湿绿和干绿。叶片含水量和叶面温度是影响黄化的主要因素。湿度和温度越高,变黄越快。

霍山黄芽加工技术

1.采摘:选择品种,采摘,采摘和细化。鲜叶物种为当地金鸡种和綦江种。采摘期约为清明节前后20天。采摘一芽一叶两叶时,要求“三一致”、“四不采摘”,即形状、大小、颜色一致,不采摘开口芽,不采摘虫伤芽,不采摘霜芽,不采摘紫芽。

2.鲜叶处理:采集鲜叶后,按照“四不”原则采摘,除去老叶、茶梗、杂质和不合格的鲜叶,然后将鲜叶摊薄在风选碗中,晴天留2-3小时,雨天留4-5小时。新鲜的叶子早上采摘,下午制作。没有通宵茶。

3.杀青和成型:将生锅和熟锅分开(成型)。扔进每个罐子的叶子数量大约是20-30克。用一个特殊的芒柄采摘、拉动和摇动生锅的鲜叶,使其充分放出水分。煮熟的锅主要是成型的。芒花柄向同一个方向移动,三点或锅内上升的种子底部,将采摘和拉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形状,使叶身绉成稍直的芽,像麻雀舌头,散发出淡淡的香味,从而适度地从锅内取出。

4、摊凉:时间为15-20分钟,厚度为1cm,待叶子凉软时烘烤。

5.初干燥:温度为110-120℃,叶量为2-4罐。采用高温、频繁翻动和快速干燥的方法,直到茶叶有点刺痛。

6.发黄:发黄是霍山黄芽品质形成的关键过程。羊毛在火下烘烤时,趁热放入锅内,厚度为5-6厘米,用80%干棉布覆盖,涂抹8-10小时,直至叶子微黄,花香显露,然后去除黄色薄片和杂质。

7.复烤:温度约为90℃,甩叶量为0.5-0.75公斤,翻叶烘烤每3-4分钟进行一次,动作轻快,时间约为15分钟至90%干燥。

8.传播:它是黄芽黄汤质量的延伸。堆放时间为2-3天,直到干茶呈黄色、绿色和湿润。

9.采摘:采摘漂浮的叶子、黄色薄片、芒状毛发和杂质。

10.重启:这是茶香的关键过程。温度控制在75-80℃,每次干燥叶片量为1.5-2公斤。翻转和干燥需要轻、快、频繁的操作,直到茶叶用手捻成粉末,茶香味浓郁。当茶叶暴露时,茶叶被装入一个管子中,当它们热的时候被密封。

总的来说,闷黄是形成色泽金黄、茶香醇厚的黄茶的关键工序。

饮中药茶走“性福”路


我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无论男女老幼皆有饮茶的习俗,并且形成了历史悠久、闻名世界的中国茶文化。 现代科学证实,饮茶有益于健康,并能防治某些疾病,自然也有利于增进性功能。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数十种营养成分,对于改善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神经和抑菌杀菌等都有独到的作用。例如茶叶中含有20%~30%的茶多酚能抑制和杀灭细菌,有利于预防性器官的炎症发生。又如茶中的芳香油那诱人沁脾的清香,有兴奋激发性欲的作用。再如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茶叶碱和可可碱,有提神益思、解除疲劳的功能。夫妻同房时饮一杯茶,可振奋精神,增强对性刺激的感受能力和反应能力,有助于提高性生活质量。 许多药用植物也可配合茶叶用来当茶饮,如仙灵脾、韭菜子、胡桃、杜仲、菟丝子、沙苑子、莲子、桑椹等。这些药物多,能鼓舞肾中元阳,具有滋养、强壮、兴阳的作用,对肾阳不足的性功能障碍和提高性兴奋有一定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本文就几种常见的中药茶及其家庭制作方法介绍于后,供读者选用。 沙苑子茶:沙苑子12g,绿茶3g。先将沙苑子洗挣捣碎,与茶叶一同入茶杯内用沸水冲泡,15分钟后代茶饮用,1日数次。此方具补益肝肾,涩精止遗之功效。适用于虚劳泄精,阳痿不举,腰膝酸软等症。 莲须绿茶:绿茶3g,莲须12g,冰糖20g。将上三味加水500m1,煮沸5分钟后代茶饮服,1日数次。此方具有清热,涩精,止遗,助阳之功效,适用于房事淡漠,遗精阳痿等症。 菟丝子茶:菟丝子12g,绿茶3g。先将菟丝子捣碎,加冰糖适量,人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即可饮用。此方具有补阴益阳,固精缩尿,起痿止遗之功效。可治疗男子不育,性欲低下和肝肾亏虚的消竭症。久服此茶还有明目,轻身延年之功能。 韭菜子茶:韭菜子12g,绿茶3g,冰糖适量。将韭菜子、绿茶、冰糖一同放入茶杯内,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此方具有养心,益肾固精之功效,适用于治疗房事不振,遗精早泄,心胸烦闷等症。 益智仁茶:益智仁15g,绿茶3g。先将益智仁打碎与绿茶一同放入茶杯内,沸水冲泡服用。此方有温。肾止遗之功效,用于下焦肾元不足所致遗精早泄,阳痿不举,性欲低下,心烦失眠等症。 虾米茶:虾米lOg,绿茶3g。将二味放入杯中,沸水冲泡15分钟即可饮用。虾米茶为沿海渔民所爱喝的茶饮,有温肾壮阳之功能。可治疗阳痿滑精,肾虚腰痛等症。虾米茶经反复饮用,淡而无味后,可连虾米、茶叶吃掉。 胡桃蜜茶:胡桃仁10g,绿茶15g。共捣成细末,加炼蜜适量人茶中,用沸水冲泡即可饮用。此方有温。肾纳气,充旺元阳,止遗精,兴阳事之功效。多用于男子房事低下,滑精早泄,以及长期哮喘等症。 杜仲茶:杜仲叶12g,绿茶3g。将杜仲叶切细,与茶叶一同入茶杯内用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此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兴阳事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痛,阳痿早泄,尿频尿急以及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等症。长期饮用具有抗衰防老,延年益寿之功效。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3166.html

上一篇:茶叶到底是酸性还是碱性?

下一篇:怎样喝茶能解渴?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