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红茶研究院丨红茶冲泡篇—茶器

2019-11-12

最近很多茶友都在找茶经网小编了解关于“红茶研究院丨红茶冲泡篇—茶器”的知识,于是给大家收集整理了下面这些“红茶研究院丨红茶冲泡篇—茶器”有关内容,感谢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具,又称茶器,按狭义的理解,主要指茶杯、茶碗、茶壶、茶盏、托盘等饮茶用具。种类繁多,造型精美,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从粗陋简单的土陶茶具到各种质地精良、精美绝伦的金银、瓷质或紫砂茶具,它经历了许多的发展变化。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盖碗冲泡红茶用到的主要茶器,及其这些器具的用途。方便大家以后在冲泡红茶的时候,能够正确的使用这些茶器,泡出优质的茶汤。

盖碗,是冲泡茶叶的主要茶器,可以直接冲泡,也可当茶盅独自酌饮。盖碗可分为盖、碗、托三个部件。

茶海,一般叫公道杯,用于匀汤,使每个客人喝到的茶都是一样的,起到公平公道的作用。

茶滤,放于茶海口上导茶汤,过滤茶渣和杂质,使茶汤清亮明净。

品茗杯,用于盛放茶汤,品茶。

杯垫,承放茶杯的小托盘,避免茶汤烫手,也美观。

茶夹,用于取茶渣,洗杯时防烫。

茶针,疏通茶壶内网和壶嘴,也可以撬饼茶,做为撇去茶沫的茶器。

茶则,是一种用于取茶的用器。

茶匙,将茶叶从茶荷中拨入茶壶或盖碗的器具。也可用于置茶、挖茶渣。

茶荷,多功能器具,除兼茶则、茶匙的作用外,还可观察茶形、判断多少、闻干香。

茶筒,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称重器,用于称取投茶量。

煮水器,主要有炭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用于将水烧开。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茶巾,主要用于将茶海等茶器上残留的杂水擦干;抹净桌面水滴。

干泡台,和茶船一样,都是承放茶壶或盖碗的器具,但不能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

茶盂,作用是装弃置茶水和茶渣。

以上均为常用茶器,其中茶筒、茶针、茶夹、茶匙、茶则、茶漏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而茶漏在盖碗冲泡红茶的过程中则很少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茶艺/丁以寿主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9

cy316.cOm红茶扩展阅读

红茶研究院丨鲜叶篇:糖类


茶叶中糖类含量一般为20%-30%,其中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是构成茶汤浓度、滋味和香气的重要成分,本文主要简单梳理这三种“糖”的定义和在制茶中的影响及表现。

单糖和双糖

单糖就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是构成各种二糖和多糖的分子的基本单位。主要的单糖是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还有半乳糖、甘露糖等。

单糖分子结构模型来源:百度百科

双糖又叫二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它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经缩合反应除去一个水分子而成的糖。例如:麦芽糖由两个葡萄糖组成,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

几种二糖组成示意图

单糖和双糖通常都溶于水,故又称为可溶性糖,具有甜味,是构成茶汤浓度和滋味的重要物质。

蒲门丨滇红1号汤色实拍

多糖

多糖是由多个分子的单糖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类非结晶的固体物质,主要以支持物质和贮藏物质形式存在于鲜叶中,没有甜味,大多不溶于水。

三醋酸纤维素分子式(多糖类)

除了水溶性果胶外,糖类的含量,都随着芽叶成熟老化而增加。例如:多糖中的一种粗纤维含量可作为衡量鲜叶嫩度的标志。

糖类在制茶中的影响与表现

在制茶过程中,多糖可在相关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单糖、双糖、水溶性果胶等小分子水溶性化合物,参与茶品质的构成。

多糖水解成二糖、二糖水解成多糖示意图

鲜叶中的多糖类,主要有纤维素(4%-9%)、半纤维素(3%-8%)、淀粉(0.4%-0.7%)和果胶物质(11.0%)等。

纤维素分子式形成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构成茶树的支持组织,在茯砖、康砖及普洱茶等特种茶加工中,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分泌大量水解酶,使其水解成一些可溶性糖。如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成可溶性糖。

普洱茶·熟茶汤色

淀粉难溶于水,是茶树体内的一种物质贮存形式。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部分淀粉能在内源水解酶作用下水解成可溶性糖,对茶汤的浓度和滋味产生影响;

淀粉酶水解淀粉成葡萄糖

原果胶构成茶树叶细胞的中胶层。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果胶物质一方面水解形成水溶性果胶素及半乳糖、阿拉伯糖等物质参与构成茶汤的滋味品质。

果胶分子式

另一方面,水溶性果胶具有粘性,有利于茶叶形状的形成、茶汤的粘稠度提升,对增进茶叶的干茶色泽、香气、滋味等都有积极的贡献。

蒲门丨滇红1号叶底实拍

糖类与茶香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可溶性糖除构成茶汤滋味外,还参与茶叶香气的形成。有的茶叶具有“板栗香”或“甜香”、“焦糖香”,这些香气的形成,是制茶过程中糖类本身的变化,及其与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评茶·闻香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红茶研究院丨红茶精制篇--成品


红茶研究院|红茶精制篇--筛制

红茶研究院|红茶精制篇--拣剔

红茶精加工工艺分为筛制、拣剔、成品等三大过程。今天我们来了解成品过程。

经过筛制的各种筛号茶(半成品),须扦取具有代表性的茶样,并按各筛号茶重量登记,由审评室对各筛号茶审评,拼配出厂成品小样,务使达到各级成品标准外形、内质各项因子的要求。

《蒲润》滇红工夫红茶

拼配起调剂品质的作用,使出厂产品品质稳定一致。

拼配中使用的筛号茶,一级茶以本身5、6、7、8、10、12孔茶为主,并拼入锋苗好、叶质重的轻身茶,共约12个筛号茶拼成。

蒲门茶业--圆、抖筛

三级以本、长、圆、轻各路各筛号茶,共约30个筛号茶拼配成。随批细茶用16、24孔重实的颗粒茶拼成;片茶用本路16、24孔茶拼成,末茶用匀齐、色泽、净度相当的36、80孔筛上茶拼成。

蒲门茶业--烘干机

成品过程最后为匀堆、补火、成箱包装。通常情况下,茶厂匀堆工序前后分四次拼和。

蒲门茶业--匀堆机

首先,按筛号顺序、比例分层次地进入烘干机补火做第一次拼和;

四台烘干机补火后分別输入四个小茶斗(第二次拼和);

贮满后再开放输入四个大茶斗(第三次拼和);

为避免先装箱的匀度不齐,将开始装箱的部分茶叶重新倒入大茶斗中拼和(第四次拼和)。

通过四次拼和后,匀度已基本达到要求,经审评符合小样,可继续装箱。装箱过程反复扦样审评,检验水分合格后包装出厂。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红茶研究院丨鲜叶篇:酶


酶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进行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本质是植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酶类的多样性

鲜叶中的酶类很复杂,有水解酶、磷酸化酶、裂解酶、氧化还原酶、异构酶和转化酶等等。与制茶过程中,化学变化关系比较大的,有水解酶类和氧化还原酶类,本篇主要简单介绍水解酶类和氧化还原酶。

酶舞动空间艺术

水解酶类

在水解酶类中有淀粉酶、蛋白酶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糊精或麦芽糖、葡萄糖。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水解酶

氧化还原酶类

氧化还原酶类有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等。多酚氧化酶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形成邻醌,进一步氧化、聚合、缩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有色产物。并引发一系列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对茶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氧化还原酶

酶在制茶中的运用

制茶技术首先是有效的控制酶的活化,促进催化作用,或抑制催化作用,或限制催化作用在某一范围内,由此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物,形成不同的制茶品质。这些制茶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鲜叶组织机械损伤、叶温和叶中含水量,来达到控制酶的催化作用。

红茶发酵

如在红茶初制时,通过提供适宜的外部条件,促使发酵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催化多酚类化合物适度氧化缩合,生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形成了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征。

在绿茶初制时,采用高温迅速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制止多酚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保持了“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

在乌龙茶制造过程中,则采取做青激活多酚氧化酶,后采用高温迅速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形成了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红茶研究院丨红茶加工篇·萎凋


红茶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传统茶类之一。我国红茶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种,国内市场的滇红主要是工夫红茶。

鲜叶加工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是根据鲜叶内在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人为地创造变化条件,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形。工夫红茶的鲜叶原料要求嫩、鲜、匀、净。

工夫红茶初制工序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本期红茶研究院红茶加工篇主要针对工夫红茶初制加工的主要步骤进行探究。

萎凋

萎凋是鲜叶加工的基础工序。萎凋中鲜叶正常而均匀地失水,细胞液浓缩,促使内含成分变化,使鲜叶进行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从而满足下道工序的适制条件。

萎凋目的

散失适当的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叶片柔软,韧性增加,为揉捻做形和提高叶细胞破损程度创造必要的条件。

萎凋方法与技术

方法:室内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萎凋机萎凋及各种形式的加温萎凋方法。目前主要采用萎凋槽萎凋或室内自然萎凋。

(1)萎凋槽萎凋。是以人工控制的半机械化加温萎凋方式。具有操作方便、节省劳力、提高功效等优点。可克服自然萎凋的速度慢,效率低、难把控等困难,掌握得当,萎凋质量可与自然萎凋媲美,目前一般茶厂已普遍使用。

萎凋槽萎凋是用鼓风机强制冷、热空气穿透叶层,加快空气流通,或提高温度,并及时吹散叶表面水汽分子,造成水分蒸气压差,促进水分蒸发。

萎凋槽的操作技术主要掌握好摊叶厚度/均匀度,风量大小,温度、翻抖及萎凋时间等外部条件。

(2)室内自然萎凋。是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室内进行萎凋的一种萎凋方式。室内排设萎凋架,架上置萎凋帘,鲜叶薄摊于帘上萎凋。室内要求通风良好,避免日光直射。根据空气相对湿度和风力大小,用启闭门窗的方法加以调节,气温低或阴雨天可在室内加温,室内各萎凋帘的温度要求均匀一致。

(3)日光萎凋。是使鲜叶直接接受日光热力,散失水分。这种方法简便,萎凋速度快。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萎凋程度很难掌握。

如果气候条件好,制茶经验足且操作细心,也能获得较高的萎凋质量。

在晴朗的天气,选择地面平坦,避风向阳,清洁干燥的地方铺上晒簟,鲜叶均匀摊放在晒簟上,摊叶0.5kg/m^2,以叶片基本不重叠为度。结合翻叶适当厚摊。萎凋达一定程度时,须移入阴凉处摊放散热并继续萎凋至适度。

萎凋程度

掌握萎凋程度,对后续工序和茶叶品质关系极大。萎凋不足,叶质硬脆,揉捻时芽叶易断碎,茶汁稀薄易流失,若揉捻不充分,发酵不均匀且难达到适度;若充分揉捻则茶叶断碎较多,茶条短碎粘粘成坨。制成毛茶条索短碎,多片末,香低味淡,叶底花杂,生青味重;萎凋过度,芽毫枯焦,叶质干硬,茶汁难于揉出,条索不紧,发酵不匀,毛茶松泡,色泽灰枯,滋味淡薄,叶底暗杂。

萎凋适度的检验方法以经验判断结合萎凋叶含水量测定比较准确。

经验判断是以萎凋叶的物理特征为标志。萎凋适度叶,叶形皱缩,叶质柔软,嫩梗萎软,曲折不断,手捏叶片软绵,紧握萎凋叶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叶表光泽消失,叶色转暗绿,青草气减退,透发清香。

工夫红茶萎凋叶含水率以60%-64%为适度标准。季节不同,萎凋程度掌握略有不同,春季鲜含水量高,掌握适度偏重,萎凋叶含水率约60%-62%;夏季鲜叶含水量低,萎凋叶含水率掌握适度偏轻,约62%-64%。

根据鲜叶嫩度不同,萎凋程度掌握“嫩叶重萎凋,老叶轻萎凋”的原则,一般掌握“宁轻勿重”,严防萎凋过度。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4]茶叶审评与检验/施兆鹏主编.-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

红茶研究院丨红茶精制篇--筛制


工夫红茶因毛茶加工精细而得名。现机械加工较为简化。各地毛茶加工的目的、原理和筛制技术基本一致,但由于毛茶质量和机器设备不同,加工技术和成茶品质有所不同。现以工夫红茶精加工为例进行简述。

工夫红茶毛茶拼和付制采用“单级阶梯付制,多级收回”的方法,精提细取,多提本级茶,多做工夫茶,提高正品茶制率,以充分发挥毛茶经济价值。精加工工艺可分为筛制、拣剔、成品三大过程。

筛制包括毛筛(滚筒圆筛)、抖筛、分筛、紧门、套筛、撩筛、切断、风选8个工序。

蒲门茶业--筛分

筛制

筛制过程分本长身路、圆身路、轻身路、碎茶路、片茶路、梗片头路六路,分路取料。现以三级毛茶为例,简介如下:

(1)本长身路

本路机组由4台滚筒圆筛机、6台滾筒切茶机、14台抖筛机(4台抖筛、6台紧门、4台套头筛)、10台平圆机(4台分筛、6台撩筛)、8台双层风选机等共42台作业机组成联装机组,分为8道工序。三级毛茶通过两轮筛分。

蒲门茶业--匀堆机

(2)圆身路

由1台滚筒切茶机、2台紧门机、3台平圆(撩筛)机、4台风选机等共10台作业机组成联合机组。

茶坯来源为长身路的各种头子茶,须反复切轧筛制,直至只剩少量头子茶交梗片头路处理。各次筛制都经过切、抖、圆、风,分出圆身茶5、7、8、10孔(包括12孔)等筛号茶。第一、二次风选机一口茶均为圆身茶,三次以下看茶决定降至何级圆身茶,风选二、三口茶交轻身路做本级或降级轻身茶,三口以下做片茶。

蒲门茶业--色选机

(3)轻身路

由1台滚筒圆筛机、1台抖筛机、2台平圆机、4台风选机等8台作业机组成轻身路联装机组。

茶坯来源是本、长、圆等各路风选二至四口茶,经筛制做本级或降级轻身茶,最后剩少量头子茶交梗片头路处理。本、长身路的风选二口茶,经本机组第一次筛制出的5、7、8、10孔茶为本级轻身茶;第二次筛制的茶坯,是本身路的风选二口茶、圆身路二口茶及本机头子茶和风选机二口茶等合并的,筛制出的筛号茶看茶决定能否保持本级或降级轻身茶;第三次筛制及其以后的茶坯,是本长身路风选机四口茶、圆身路风选机三口茶及本机组的头子茶和风选三口茶等合并的,所筛制出的筛号茶一般为降级轻身茶。

蒲门茶业--传送带

(4)碎茶路

由2台平圆机、4台风选机共6台作业机组成,并与本长身路四号分筛机联装。

茶坯是各路12孔以下的茶,经本机组分筛出16、24、36、80孔四个筛号茶。16及24孔风选机一口为各档碎茶,视茶而定;二口为中低档片茶或低档碎茶;三口和三口以下为低档片茶或副片、副末。36孔茶视质量拼入末茶或片茶,一股色泽好的拼大末茶做面张,但过大的需要撩出。

(5)片茶路

由2台破碎机、2台平圆机、4台风选机等共8台作业机组成。

茶坯是各风选机三、四口以下不能提取轻身茶的茶片。经切碎、筛分、风选各工序,筛制后剩少量头子交梗片头路处理。筛制分出16、24、36、80孔四个筛号茶。16、24孔为片茶或副片,36孔可并入片茶,也可并入末茶。80孔为末茶或副茶。

蒲门茶业--小包装机

(6)梗片头路

由1台风切机、1台打片机、3台圆筛机、4台风选机等共9台作业机组成。

茶坯是色选或手拣的梗朴和机拣的梗头、圆身路的最后茶头、轻身路和片茶路的片头等,由本机组筛制完成为止。筛分出8、10、12、16孔四个筛孔茶,按质堆放、定级。

蒲门茶业--金芽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蒲门红茶研究院丨红茶加工篇·揉捻


揉捻是工夫红茶塑造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工夫红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内质滋味浓厚甜醇,它取决于揉叶的紧卷程度和细胞的破损率。

揉捻的目的

萎凋叶经揉捻后,叶细胞损伤,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揉捻使叶片卷成紧直条索,体形缩小,外形美观;揉后茶汁溢聚叶表,干燥后乌润有光泽,冲泡时易溶于水,增加茶汤浓度。

揉捻的基本原理

揉捻使叶片在机器力的作用下形成条索,同时使叶细胞破损,茶汁溢出,为红茶的“发酵”创造必要条件。

(1)成条造型。工夫红茶使用的圆盘式揉捻机分揉盖、揉桶、揉盘三部分,叶子在揉桶内运动,受多方面力以及它们合力的作用,搓揉翻滚。揉捻中叶片以两种形态卷紧。一是以叶脉为中心的扭卷成条,另一是紧卷状态。

揉捻机

(2)细胞破损的意义。鲜叶运输和萎凋、揉捻等过程中,叶片的损坏或者因为失水,叶片内部的细胞膜破碎,也就进行氧化了。细胞破损,酶与底物充分接触,加促氧化。完好的叶片中,酶与底物是分离的,细胞破损的意义在于底物与酶充分接触反应。揉叶在电镜观察中其细胞壁大部分是完整的。

揉捻技术

(1)投叶量。揉捻一般采用揉捻机分次揉捻,投叶量根据揉捻桶径大小和叶质情况确定,过多过少都会造成翻叶不匀,影响揉捻质量。

(2)揉捻时间。揉捻时间的长短,受揉捻机性能、投叶量多少、叶质老嫩、萎凋质量、气温高低等条件影响。揉捻时间过久,茶汁容易蒸发,不利于发酵,揉捻机一般揉捻时间(包括解块)最长不超过90min,在保证揉捻质量的前提下应灵活掌握。

(3)揉捻室的洁净。揉捻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天揉捻、筛分之后,必须用清水洗刷机器和地面,防止宿留叶、茶汁等发生酸馊、霉变现象,影响茶叶卫生质量。

(4)揉捻加压技术。压力轻重是影响揉捻的主要因素之一。揉捻加压要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即先空揉理条,然后轻压,后逐渐中压、重压,最后再轻压。

压力轻重应视叶质和萎凋程度不同而异。通常采取嫩叶轻压,老叶重压;轻萎凋轻压,重萎凋重压;春茶轻压,夏秋茶稍重压。每次加压7-10min,松压2-3min,交替进行,不能一压到底。每次揉捻结束后都要解块筛分,以解散团块,分出老嫩。

揉捻程度

揉捻充分是发酵良好的必要条件。如揉捻不足,细胞组织损伤不充分,将使发酵不良,茶汤滋味淡薄有青气,叶底花青。

检查揉捻程度,以细胞破损率达到80%-85%,叶片80%以上呈紧卷条索,茶汁充分外溢,黏附于茶条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出而不成水滴为宜。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红茶研究院丨鲜叶篇:生物碱


茶叶中含有一种苦味物质,苦得让人难受,但它却是茶叶提神醒脑的关键因素,那便是咖啡碱。

下面这篇文章主要介绍茶叶中的咖啡碱,帮助大家认识茶叶苦味的来源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生物碱是指一类来源于生物界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较广,在茶树体中,主要是嘌呤类生物碱,其次也有少量嘧啶类生物碱。

鲜叶中的生物碱,主要是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以咖啡碱含量最多,一般为2%-4%,是茶叶中重要的滋味品质成分,可可碱一般为0.05%,茶叶碱为0.002%左右。

咖啡碱

咖啡碱在茶叶生物碱中含量最多,化学式C8H10N4O2,是1827年在茶叶中检出。是具有绢丝光泽的白色针状结晶体,失去结晶水后成白色粉末。无臭,有苦味。

咖啡碱含量

咖啡碱在制茶中较稳定,变化很少,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主要由鲜叶中咖啡碱含量所决定。

鲜叶中咖啡碱含量(相对含量)随着新梢生长而降低,因此,咖啡碱含量高低是鲜叶老嫩的标志之一。梗的含量比叶子低,嫩叶比老叶含量高。

此外,咖啡碱含量除了鲜叶嫩度相关外,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也不同。一般是:大叶种比小叶种含量高,夏茶比春茶含量高,遮阴茶园比露天茶园多。

图片来源:草木人公众号《茶叶中的生物碱》内容有改动

与茶叶品质相关

咖啡碱也是茶叶的重要滋味物质,对品质有较大影响,其含量高低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

据报道,生物碱含量与红茶品质的相关系数为0.859。在红茶茶汤中增加咖啡碱后,可提高滋味的鲜爽度。

咖啡碱能与多酚类化合物,特別是与多酚类的氧化产物茶红素、茶黄素形成不溶于冷水而溶于热水的络合物。当茶汤冷却之后,便出现乳酪状沉淀,这种络合物便悬浮于茶汤中,使茶汤浑浊,俗称为“冷后浑”。这种现象在高级茶汤中尤为明显,是红茶品质良好的象征。

因此,茶叶咖啡碱含量也常被看做是影响茶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草木人公众号《茶叶中的生物碱》

咖啡碱的功能

咖啡碱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药理功能。

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证明,茶叶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等方面的生理活性都有显著的影响,但过量摄取咖啡因等茶叶生物碱不仅容易引起心悸生理功能失调、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也可能表现出焦虑、失眠等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反应。

可可碱

可可碱系由7-甲基黄嘌呤甲基化形成,为茶叶碱的同分异构体,是咖啡碱重要的合成前体。

化学式C7H8N4O2,白色粉状结晶,无臭,略有苦味,为茶叶苦味物质之一。熔点351℃,但加温至290-295℃时能升华。能溶于热水,难溶于冷水、乙醇,几乎不溶于苯,乙醚及氯仿。

存在于茶树各部位。茶叶中的含量一般为0.05%,4-5月含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

可可碱的功能

可可碱的功能与咖啡碱和茶碱相似,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比前两者都强;强心作用比茶碱弱但比咖啡碱强;利尿作用比前两者都差,但持久性强。

茶叶碱

茶叶碱为可可碱的同分异构体。化学式C7H8N4O2。1888年在茶叶中检出,白色粉状结晶,无臭,味苦,熔点272-274℃,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乙醇、氯仿,难溶于苯,在茶叶中的含量是0.002%左右。

茶叶碱的功能

茶碱功能与咖啡碱相似,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较咖啡碱弱,强化血管和强心作用、利尿作用、松弛平滑肌作用比咖啡碱强。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4]《茶叶密码》(修订版)

[5]360百科

红茶研究院丨鲜叶篇:水的探索


在前三期的红茶研究院中,我们梳理了滇红茶的创始人、发展史及红茶分类,点击下方链接回顾:

红茶研究院丨第一篇:滇红茶的创始人

红茶研究院丨第二篇:滇红茶的殊荣史实

红茶研究院丨第三篇:红茶分类

接下来,红茶研究院将逐步探究红茶的多个方面,例如鲜叶、毛茶、加工工艺、水分、化学成分、微生物等等,我们从科学、专业的角度,将红茶的魅力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是一个漫长积淀的过程,感兴趣的茶友可以关注蒲门,一起学习探索。

鲜叶篇:水的探索

水分是鲜叶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茶叶鲜叶水分的含量一般在75%左右,常因采摘的芽叶部位、采摘时间、气候条件、茶树品种、栽培管理、茶树长势等等各种因素的差异而不同。

影响鲜叶含水量的几个方面

1  芽叶的不同叶位

芽叶嫩度高,含水量高,即芽比第一叶多,第一叶比第二叶多,依次逐渐下降。但是梗的水分含量比芽的含量多得多,例如一芽四叶的芽的水分为77.6%,梗的水分高达84.6%。这种情况与制茶技术关系很大。为了使梗的水分在制茶过程中及时地散失,具体操作时往往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

2  气候条件

同一天内的不同采摘时间,以早上采摘的鲜叶含水量最高,傍晚为低。气候条件对鲜叶含水量的影响很大,晴天采的鲜叶含水量低,雾天高,雨天采叶含水量特别高,依下雨的大小及时间的长短而不同。说明空气湿度高时,鲜叶含水量也高。

3  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不同,鲜叶含水量也不同,一般是大叶种含水量比中叶种高,小叶种的含水量较低。

水分含量的变化与控制

水分在制茶过程中,既是一系列化学变化的介质,又是某些反应的基质。例如:茶叶加工过程中,第一道摊青工艺的处理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其中,水分含量多少直接影响茶叶加工品质。

水分含量的变化与控制,对形成制茶品质非常重要,许多制茶技术措施是以叶子含水量为依据,如杀青程度、萎凋程度、晒青程度、干燥程度等均以失水率或水分剩余量作为控制性指标。

通常物质含水量越多,化学反应就越快。把含水量75%的鲜叶加工成含水量达6%以下的干毛茶,是鲜叶大量失水的过程,4斤左右鲜叶加工为1斤干茶。随着叶子水分散失速度和程度的变化,引起内含成分发生相应的理化变化,从而逐步形成茶叶的色、香、味、形。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4]贾广松.基于茶鲜叶表面可见特征与含水率变化模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5]周国兰.水分与茶[J].贵州茶叶,1999(02):37-38.

红茶研究院|红茶加工篇·发酵


发酵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目的在于促进内含物发生深刻变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奠定基础。

红茶发酵虽在揉捻中已开始,但揉捻结束时,发酵过程尚未完成,必须经单独发酵工序,才能在最适条件下完成内质的变化,提高制茶品质。

发酵技术

发酵是以多酚类化合物酶促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只有提供最适的化学变化条件,才能达到最优的发酵质量,形成最好的毛茶品质。发酵的主要条件有温度、湿度、通气(供氧)、时间等。

(1)发酵温度,室温一般掌握在22-30℃。

(2)湿度,发酵室相对湿度要求达到90%以上,越高越好。

(3)通气,因发酵中需消耗大量氧气,发酵室必须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

(4)摊叶厚度,根据叶子老嫩、揉捻程度、气温高低等因素而定,一般嫩叶宜薄摊,老叶宜厚摊。摊叶薄厚还需看温湿度,以云南的气温看,建议厚度增加到25厘米左右,隔两个小时用手感受发酵叶中心温度,感觉稍烫手(超过体温)就需翻叶一次,再继续发酵。

(5)发酵时间,发酵时间一般从揉捻开始计算。用发酵箱加温加湿一般需2-4h达到,但实际加工中一般是4-6h,2-4h很难达到发酵适度。

发酵

发酵程度

准确掌握发酵程度是制造优质红茶的重要环节。随发酵叶内部的化学变化,其外部表征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如:

叶色由青绿、黄绿、黄、红黄、黄红、红、紫红到暗红色;

香气则由青气、清香、清花香、花香、果香、熟香,以后逐渐低淡,发酵过度时会出现轻度酸馊味;

叶温由低到高再降低。在实践中,根据发酵叶的香气和叶色的变化,加以综合判断。

发酵适度叶,青草气消失,出现发酵叶特有的香气,即一种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味。春茶发酵叶色掌握为黄红或红,嫩叶红匀,老叶红里泛青,好的发酵叶可以呈铜红色。

叶温达高峰并开始稳定时,即为发酵适度。如发酵不足,带有青气,叶色青绿或青黄;如发酵过度,则香气低闷,叶色红暗。

野生红茶

在生产中,发酵程度要掌握“宁轻勿重”。因为发酵适度叶上烘后,叶温升高过程还可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和湿热作用下的非酶促氧化,致使发酵过度,降低品质。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红茶研究院丨茶叶感官审评


感官审评是借助于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对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和滋味等感官特征进行鉴定的过程,是确定茶叶品质优次和级别高低的主要方法。

感官评茶不仅能快速地鉴定茶叶的色、香、味、形等感官特征的优劣,敏捷地辨别茶叶品质的异常现象,而且能评出其他检测手段难以判明的茶叶质量的某些特殊状况。

正确的感官审评结果对指导茶叶生产、改进制茶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合理定级给价、促进茶叶贸易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感官审评的生理学基础

人类认识事物或人体自身的活动离不开感觉器官。主要感觉器官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一、视觉

在感官审评中,视觉检查占有主要位置,几乎所有产品的检查都离不开视觉检查。

二、嗅觉

嗅觉是辨别各种气味的感觉。嗅觉的感受器是嗅细胞,它存在于鼻腔上端的嗅黏膜(也称嗅上皮)中。

嗅细胞容易产生疲劳,而且当嗅球等中枢系统由于气味的刺激陷人负反馈状态时,感觉受到抑制,气味感消失,这便是对气味产生了适应性。所以,对茶叶香气的检查或对比,样品数量和检查时间都应尽量控制,以避免嗅觉产生疲劳。

三、味觉

味觉的感觉受体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的上面,特別是舌尖和侧缘的乳头上,会厌和咽后等处也有。

位于不同类型乳头的味蕾对不同味的敏感性不同。茸状乳头对甜、咸味敏感,其中舌尖处对甜味,舌前部两侧对咸味敏感,轮廓乳头对苦味最敏感,叶状乳头对酸味最敏感。

四、触觉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结构物质,具有辨別物体的机械特性和温度的感觉。皮肤受到机械刺激尚未引起变形时的感觉为触觉。

审评项目与审评因子

茶叶审评项目一般分为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我国因茶类众多,不同茶类的审评方法和审评因子有所不同。确定茶叶品质高低,一般分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

毛茶外形审评对鉴别品质高低起重要作用,外形审评各项因子的主要内容有嫩度、条索、干茶色泽、整碎、净度。

内质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4个项目,将杯中茶叶冲泡出茶汤倒入审评碗,茶汤处理好后,先嗅杯中香气,后看碗中汤色(绿茶汤色易变,宜先看汤色后嗅香气),再尝滋味味,最后察看叶底。

参考文献

1.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2.茶叶审评与检验/施兆鹏主编.-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

红茶研究院|红茶审评篇--精茶


毛茶经过精制加工后的成品茶称为精茶。红茶主要有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均主要供应出口。

工夫红茶为我国独有的产品,畅销全球,声誉极高。除供应边销、内销外,主要供应出口。

表1工夫红茶主要品质要求

工夫红茶出口有两种方式,一是按产地以地名工夫红茶单独出口,可分为滇红、祁红、川红、宜红、宁红、闽红等;一是以各地产的工夫茶拼配成号码茶以“中国红茶”供应出口。

工夫红茶审评也分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5项。

外形

外形的条索比较松紧、轻重、扁圆、弯曲、长秀、短钝。

嫩度比粗细、含毫量和锋苗,兼看色泽润枯、匀杂。要紧结圆直,身骨重实,锋苗及金毫显露,色泽乌润调匀。

整碎度比匀齐、平伏和下段茶含量,要求条索、锋苗完整,上、中、下三段茶拼配比例恰当,不脱档,平伏匀称。

净度比梗、筋、片、朴、未及非茶类夹杂物含量,高档茶净度要好,中档以下根锯等级差别,对筋、梗、片等有不同程度的限量,但不能含有任何非茶类杂物。

香气

工夫红茶香气以开汤审评为准,区别香气类型、鲜纯、粗老、高低和持久性。

一般高级茶香高而长,冷后仍能嗅到余香;中级茶香气高而稍短,持久性较差;低级茶香低而短,或带粗老气。

香气以高锐有花香或果香,浓郁鲜甜、高长而持久的好;香低带粗老气的差。

汤色

汤色比深浅、明暗、清浊。要求汤色红艳,碗沿有明亮金圈,有“冷后挥”的品质好,红亮或红明者次之,浅暗或深暗浑浊者最差。

滋味

滋味评浓淡、醇涩、鲜钝,高级茶滋味醇厚、甜和,鲜爽度和收敛性强;中级茶味纯和,稍有收敛性;低级茶粗淡、平淡或粗涩。

叶底

叶底比嫩度和色泽,嫩度比叶质软硬、厚薄、芽尖多少,叶片卷摊。色泽比红艳、亮暗、匀杂及发酵程度。要求芽叶整齐匀净,柔软厚实,色泽红亮鲜活,忌花青、乌条。

红茶叶底嫩度随等级高低由软至硬,由细至粗,由卷至摊;色泽由红至暗,由鲜至枯。

表2大叶工夫产品各等级的感官品质要求

参考文献

1.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2.茶叶审评与检验/施兆鹏主编.-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

3.茶叶加工与审评技术实训指导/潘玉华主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2

红茶研究院|红茶精制篇--拣剔


红茶精加工工艺分为筛制、拣剔、成品等三大过程。今天我们来了解拣剔过程。

拣剔是茶叶精加工中剔除次杂、纯净质量的作业。

拣剔按方式不同分为机器拣剔与手工拣剔。机器拣剔又分阶梯式拣梗机拣剔(简称机拣)、静电除杂机拣剔(简称电拣)和色选机(亦称光电拣梗机)拣剔。

工夫红茶对净度的要求较高,加上红茶经过发酵,梗与茶的色差小,拣剔较困难,拣剔时费工较多。色选或手拣的比重较大。

机拣和电拣

目前使用的是阶梯式拣梗机和静电除杂机两种。阶梯式拣梗机是利用茶叶与茶梗形态不同、流动性差异来进行梗与茶分离。静电除杂机是利用静电除去茶叶中的杂物,在静电电场中所受到的静电感应力不同来进行拣剔的。如:除毛发、丝状物等非茶类夹杂物。

阶梯式拣梗机

各类茶的5孔茶,一般先由拣梗机拣后,再加静电除杂机复拣,后再色选或手拣。

各类茶的6、7孔茶用静电除杂初拣,再色选或手拣。

为了保护茶叶的嫩芽,三级以上的茶不经静电除杂机,而直接采用色选机拣剔,如:金芽拣剔。

色选或手拣

色选技术是指利用特殊识别镜头捕捉物料表面像素信号、采集物料反射、透射光率信号及其他成分的信息,并利用计算机控制处理。实现光电信号互换,并与标准信号对比,分析出物料的质量优劣。

茶叶色选机正是应用了色选技术,把色选技术中回馈信号传给色选机的总控系统。总控系统利用空气压缩喷气枪,将物料里不合格的杂质去除。

蒲门茶业--色选机

手工拣剔:目前机器拣剔还不能拣净茶叶,必须依靠手工拣剔辅助,才能使净度达到成品茶的要求。手拣的对象主要是机拣、电拣拣不出的筋梗、茶籽、朴和各种非茶类的夹杂物。

蒲门茶业--人工手拣平台

各级茶的5-8孔筛号茶都要色选或手拣。礼茶、特级、一级、二级的10孔茶全部经过色选或手拣。

蒲门茶业--紫外线杀菌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0781.html

上一篇:红茶的金圈到底是什么?

下一篇:怎样选滇红?买滇红先看着7点!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