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什么是茶引,以前都有哪些茶引

2022-03-12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什么是茶引,以前都有哪些茶引”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什么是茶引

茶引指旧时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的运销执照。上开运销数量及地点,准予按茶引上的规定从事贸易。茶引法是宋代茶叶专卖法的一种。茶引是茶商缴纳茶税后,获得的茶叶专卖凭证。茶商于官场买茶,缴纳百分之十的引税,产茶州县发给茶引,凭此引贩运茶可免除过税。这种茶引,类似现代的购货凭证和纳税凭证,同时也具有专卖凭证的性质。

茶引的历史

茶引制度始于宋代,元、明、清仍用茶引,清末茶引渐废。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一江茶》:政和初,蔡京欲尽笼天下钱实中都,乃创茶引法,即汴京置都茶场,印卖茶引,许商人赴官算请,就园户市茶,赴所在合同场秤发,岁收息钱四百馀万缗。

《宋史赵开传》:﹝建炎二年﹞参酌政和二年东京都茶务所创条约,即给茶引,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宋时禁茶榷税,但是茶商纳了官银,方关茶引,认引不认人。有此茶引,可以到处贩卖。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业法规之茶引法


茶引法[Teacertificatedecree]亦称卖引法、长短引法,或简称引法。宋代茶法之一。蔡京于崇宁四年(1105年)创立。

商人于京师都茶场购买茶引(官方颁发的购茶执照),自买茶于园户,至设在产茶州军的合同场秤发、验视、封印,装入笼筇,官给券为验,然后再运往指定地点销售。长引限一年,可行销外路;短引限一季,只能行销本路。路为宋代行政区划,略小于今之省。马端临《文献通考征榷五》对此法的评价是:乃通商之法,但请引抽盘,商税苛于祖宗时耳。此说未尽确,实则仍是官方专卖体制下有限的通商法。

政和二年颁行的合同场法中,蔡京又专设条款对引法进行规范:凡请长引者,交钱一百缗,如欲往陕西,加收二十缗,均付给一百二十缗的茶;短引输钱二十缗,付给二十五缗的茶。南宋建炎二年(1128),赵开参照卖引法进一步完善,于成都置合同场买引所,就近卖引,仍于合同场置茶市,交易必由市;以茶百斤为一大引,茶与引必相随。

凡买茶引,每斤春茶七十文,夏茶五十文,仍旧加收市例、头子钱(手续费)。此法为元代钞引法所继承,后明代商茶引法也有较多的采纳和参考。参见茶引、合同场法。

卖引法[Teacertificatedecree]即茶引法。

长短引法[Teacertificatedecree]即茶引法。

引法[Teacertificatedecree]即茶引法。

宋代茶叶交易出现有价证券“交引”


中国历史上盐专卖始于春秋齐国管仲,铁酒专卖始于汉武帝,茶叶专卖始于唐。专卖就是寓税于价,国家在老百姓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获取了隐蔽的税收收入。

受唐代飞钱的启发,宋代在专卖事业中普遍使用交引、交钞之类的有价证券。以盐茶为例,每当商人向政府申请批发盐茶用于零售经销,或者直接在京师交纳现金获取专卖权时,都会经过领取凭证的过程。宋人把这种凭证统称为文券,具体名称为交引或交钞。

同时,宋代开始使用称为会子和交子的纸币。纸币和交引、交钞一样,不仅携带便利,而且还兼有汇票的作用。

正如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会产生差价,引发交易和投机一样,宋代大量使用盐引、茶引之类的有价证券,也同样会引发交易和投机。在当时社会上有价证券交引、交钞的持有者大多是商人,他们唯一的目的是盈利,只要有利可图,他们也会选择将交引、交钞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并直接兑换成货币。

宋代与唐朝相似,市面上流通的常常是两种以上不同币材的货币,如唐代铜钱和绢帛兼行,宋代则是铜钱和纸币(交子、会子)并用。交引、交钞的流通和货币的多样性,使中国自宋代开始逐渐出现经营有价证券买卖和货币兑换业务的店铺,并迅速从兼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

宋代应运而生的交引铺、兑便铺,便是这一类专业店铺。兑便铺经营纸币与铜钱相互兑换业务从中赚取兑换差价。交引铺则以盐引、茶引为经营对象,低进高出赚取交易差价。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开封南通街区有价证券交引铺的交易盛况时说: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梦梁录》也记载,南宋杭州大街,自和宁门杈子外,一直至朝天门外清和坊多是金银盐钞交易之铺户,前列金银器及现钱,谓之看垛钱交引铺以现钱收购盐茶钞引,而后根据市场行情涨跌适时转售给专营商人,赚取买卖差价。其赢利方式其实和经营兑便铺者如出一辙。(原题《宋代的有价证券》)

酒催诗兴发,茶引哲思归


茶引哲思归

高福生

关于茶、酒,我曾拟有一联,曰:“酒催诗兴发,茶引哲思归。”自信能别二者之大较,而颇为得意。

有句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故以“茶”为中华“国饮”,信其然也。

一般认为,国人饮茶,起于汉而盛于唐。然而,吾国唐以前古籍中并不见“茶”字,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文解字·艸部》:“荼,苦菜也。从艸,余声。”南唐旧臣,降宋后官至左散骑常侍的大学者徐铉,主持校定《说文解字》时,为“荼”字注音“同都切”(读如“涂”),同时指出:“此即今之茶字。”

其实,徐铉所谓“今之茶字”,根据顾炎武的考证,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顾氏音韵学名著《唐韵正》(卷四)载:“愚游泰山岱岳唐碑题名,见大历十四年刻‘荼药’字,贞元十四年刻‘荼宴’字,皆作‘荼’。又李邕娑罗树碑、徐浩不空和尚碑、吴通微楚金禅师碑‘荼毗’字,崔琪灵运禅师碑‘荼碗’字,亦作‘荼’。其时字体未变。至会昌元年,柳公权书玄秘塔碑铭、大中九年裴休书圭峰禅师碑‘茶毗’字,俱减此一画,则此字变于中唐以下也。”

“茶毗”即“荼毗”,译自巴利语Jhāpeta,意为焚烧;指佛教僧人死后将遗体火化。而这个巴利语的Jhā,和今天我们读“茶”的音是相近的。

所以,顾炎武说:“荼荈之荼(今作茶),与荼苦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汉魏以下乃音宅加反,而‘加’字音居何反,犹在歌戈韵,梁以下始有今音。”按顾氏的意思,“荼”或者“茶”,古时候都读如“徒”;我们今天读“茶”的这个音,是佛教盛行的梁朝以后才发生的。

“徒”和“茶”原来还有语音演变关系?这对于一个没有音韵学知识的人,确实不太好理解。但我若告诉你,“涂脂抹粉”的“涂”,和“搽胭脂”的“搽”,原来就是一个词。你仔细琢磨一下,是不是一样的道理?

收入《说文解字》的“荼”,在古籍中有多个义项。清代学者徐灏,在其《说文解字注笺》里作了一个梳理:“《尔雅》‘荼’有三物。其一,《释艸》:‘荼,苦菜。’即《诗》之‘谁谓荼苦’,‘堇荼如饴’也。其一,‘蔈、荂,荼。’茅秀也。《诗》‘有女如荼’,《吴语》‘吴王白常(裳)白旗白羽之矰,望之如荼’是也。其一,《释木》:‘槚,苦荼。’即今之茗荈也。俗作‘茶’。”徐灏告诉我们,在古代的类义词典《尔雅》中,“荼”字一名三指:一指有苦味的蔬菜,这在《诗经》中屡见。二指茅草白色的花穗,《国语·吴语》的“如火如荼”就是这种东西。三才是指我们今天的“国饮”——茶。

徐氏似乎认为,只有在第三个意思上的“荼”,有一个俗体写作“茶”。或者倒过来说,后世指“苦菜”的“荼”,是不能写作“茶”的;“如火如荼”也不能写成“如火如茶”。

徐灏的说明是有根据的。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陈彭年、丘雍等奉旨修成《广韵》。《广韵》的“麻韵”里收了一个左边加上木字旁的“荼”字,解释是“春藏叶,可以为饮”。这个字的后面就是“茶”,释文“俗”,表明是前一字的俗体;而其小韵正是今天读“茶”(chá)的宅加切。这是迄今我所看到的“茶”之而专为饮品“茶”字的最早文献著录。徐灏立论的根据或许也在这里。

宜宾茶史 引史入水煮清茗


冰雪消融,大地回暖,生气盎然的春色里,点点新绿绽放,宜宾早茶悄然攀上枝头。在宜宾市第五届早茶节即将开幕之际,各地客商的目光再次聚焦宜宾,围绕宜宾早茶的言论也越来越多……宜宾与茶有何渊源?宜宾早茶为何颇具盛名?在历史长河中,茶对宜宾的发展又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宜宾茶事”系列报道,分别以《茶史》、《茶具》、《茶礼》、《茶论》为题,层层解剖,以飨读者。

煮沸三江水,茶香飘四海。

宜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135年期间建县,因为此地为僰人聚居地,又地处巴蜀通往“滇僰”的要冲,故名僰道县。

“其地东自鱼腹(奉节),西至僰道(宜宾)……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鱼、盐、铜铁、漆、茶……”在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中,便有了宜宾茶的记载。该书还特别记述,为了感谢周武王的封赐,僰侯每年向朝廷进贡的地方土特产品多达数十种,其中就有茶“……鱼、蜜、茶……皆纳贡之。”而周武王所处的历史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087年至公元前1043年,可见,宜宾茶史甚至比宜宾的建城史还要早上七八百年。

而茶,为这座城市留下的追忆与风雅,正如茶的滋味一般,需细细品尝。

与茶结缘之城

茶,能早早地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完全是这方灵山秀水的恩赐。

宜宾地处长江上游,云贵高原的北坡下,西有大娄山,横断山脉,独特的地形,加上受太平洋季风的恩惠,地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温差不大,无霜期达300天以上,特别是海拔在400米以下的地区,几乎无霜冻期,特别适宜茶树生长。而且宜宾的茶树发芽早,采期长,鲜叶嫩度高,芽亳披露,制成的茶叶香高味爽,极受人们的青睐。

有“茶圣”之称的唐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之中就曾记载,“蜀西南人谓茶曰葭”,“葭”字的字义为“初生的芦苇”,由此可见宜宾茶叶之鲜嫩。而今兴文县石海镇所产的“梅岭茶”在唐代也十分著名。

而在宋代,茶已经成为重要商品作为朝廷重要的“茶马”交易物资,以茶易马成为宋代宜宾茶业的一大特点。

资料记载,宋代朝廷为了获取大量军马,以保卫边疆的安宁与稳定,采取了“以茶易马”的政策,设立“军马州”、“买马场”、“茶马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同时开设“茶马交易市场”,从事商贸活动。而宜宾的茶马市场,便是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凉山的彝族同胞成为主要的购买者。北宋嘉佑四年(1059年),苏轼三父子从眉山乘船东下去京城挺近仕途时路过戎州便见到了茶马交易的场面,还专门作诗赞叹。南宋时期,战事不断,朝廷急需战马,在全国设立了八个“茶马交易市场”,宜宾地区就占两个。产于宜宾县的“龙牙茶”也在这个时期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在清朝,为了征购农民的余茶,朝廷还专门印制了“照票”“飞票”等纸质票据。宜宾茶叶的边销(边销茶,又叫边茶,因用于供应边疆少数民族饮用而得名)大多经过雅安加工后运至康定,再由藏族驼队运进西藏,称为“南路边茶”,由于宜宾等地处于岷江下游,因此又称“下河茶”。

茶马贸易之都

北宋在宜宾设立“买马场”以来,经过南宋和明清时代的“茶马交易”,宜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茶马贸易之都,以宜宾为“茶马互市”中心,辐射出了数条茶马运输路线。

四川省茶叶学会会员刘盛龙告诉记者,包括五尺道在内,宜宾通往西藏,连接云南、贵州及西昌的茶马贸易的古道有四条,其余三条分别是八亭道、马湖江路和岷江水步道。

刘盛龙告诉记者,宜宾至贵州毕节一段称八亭道,又因毕节地区历史上称“夜郎国”,故又名“夜郎道”。马湖江路,由宜宾始发前往西藏,其间宜宾至新市镇设有“楼东”和“泥溪”(今屏山)2个驿站。西昌的良种“笮马”,便是彝族人民来宜宾换取盐茶及日用品的主要商品。岷江水步道,是明代至民国年间宜宾茶叶销经西藏的主要通道,其路线为:宜宾—乐山—雅安—康定进藏。宜宾的金玉茶、条茶、金尖茶每年数万担沿岷江水云上溯乐山,再转青衣江至雅安。

而一些古道,至今遗迹犹存。2月3日,在“金沙江号子王”江净乐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江边一路行走,来到一处被称为“弯弯滩”的地方,这里水流湍急,两岸的峡谷耸立,只听见江水冲击石块的唰唰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峡谷腹部一条狭窄的道路,甚是险峻,这里正是马湖江路的遗迹之一。“这就是古栈道,由上千年前的先人就开凿出来了。我们以前就是拉着装满茶叶的船只,通过这条道路,从县城走到新市镇,茶叶到了新市以后在转运到雅安。算下来,我们平均每个人一次能拉一吨左右的货物呢。”江净乐的脸上充满自豪。

茶马互市的繁荣,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宜宾经济的发展。从事茶叶经营的商家大量出现,中间商,经纪人,货栈应运而生,分布在金沙江边的栈房街、走马街都是当时宜宾最繁华的商业区,这一带还有一些大茶馆,为客商开展“茶哨”活动,借饮茶以交流信息,洽谈生意。

外地商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各自修建了会馆,而这些会馆也成为交流传播文化的茶园和戏园。

茶风兴盛之地

茶产业与茶贸易的兴盛,延伸形成了具有宜宾地域特色的茶文化。

“西来雪浪如庖烹,两涯一苇乃可横。忽思钟陵江十里,白苹风起縠纹生。酒杯未觉浮蚁滑,茶鼎已作苍蝇鸣。归时共须落日尽,亦嫌持盖仆屡更。”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亭》给世人描绘了一幅与朋友江边饮茶交流的怡人景象。

有了阳春白雪的诗句,还有下里巴人的茶歌。

茶歌,寄情于茶,喻茶感事;流于口传,行于民间。宜宾现存有100多首茶歌、包括《月亮出来茶籽生》、《采茶采得口儿干》、《采五更茶》、《采姐妹茶》、《采增广茶》等。如宜宾县商州的薅秧歌:“二月采茶茶发芽,哥哟莫想就吃它。等到三月清明后,妹儿上坡来送茶”。又如屏山的儿茶歌:“侧儿根满坡生,我是家婆的亲外孙。我从家婆门前过,家婆喊我屋头坐。倒碗茶,冷冰冰;端盘菜,几根根……”等。

还有那玄幻飘渺的传说,如南溪县大观镇志中就有一段关于《云井茶》的描述:源自古代。一僧人到此,见层层群山,云雾围绕,赞许:“好山,好山”。便伸手向山间一撒又言道:“此叫茶也,可供世人饮用”。当真次年春,长出嫩绿幼苗,后经人工培植管理,从古至今是云台山的特产茶叶,现该地已种植五百余亩,用人工精制而成,必用云台山井水冲沏,特具一别,春香可口,回味悠长。因此,得名“云井茶”,名扬四海。

品不完的香茗,道不尽的故事。茶中记忆万千,还等待我们共同去发现。

茶叶交易出现有价证券“交引”


中国历史上盐专卖始于春秋齐国管仲,铁酒专卖始于汉武帝,茶叶专卖始于唐。专卖就是寓税于价,国家在老百姓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获取了隐蔽的税收收入。

受唐代飞钱的启发,宋代在专卖事业中普遍使用交引、交钞之类的有价证券。以盐茶为例,每当商人向政府申请批发盐茶用于零售经销,或者直接在京师交纳现金获取专卖权时,都会经过领取凭证的过程。宋人把这种凭证统称为文券,具体名称为交引或交钞。

同时,宋代开始使用称为会子和交子的纸币。纸币和交引、交钞一样,不仅携带便利,而且还兼有汇票的作用。

正如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会产生差价,引发交易和投机一样,宋代大量使用盐引、茶引之类的有价证券,也同样会引发交易和投机。在当时社会上有价证券交引、交钞的持有者大多是商人,他们唯一的目的是盈利,只要有利可图,他们也会选择将交引、交钞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并直接兑换成货币。

宋代与唐朝相似,市面上流通的常常是两种以上不同币材的货币,如唐代铜钱和绢帛兼行,宋代则是铜钱和纸币(交子、会子)并用。交引、交钞的流通和货币的多样性,使中国自宋代开始逐渐出现经营有价证券买卖和货币兑换业务的店铺,并迅速从兼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

宋代应运而生的交引铺、兑便铺,便是这一类专业店铺。兑便铺经营纸币与铜钱相互兑换业务从中赚取兑换差价。交引铺则以盐引、茶引为经营对象,低进高出赚取交易差价。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开封南通街区有价证券交引铺的交易盛况时说: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梦梁录》也记载,南宋杭州大街,自和宁门杈子外,一直至朝天门外清和坊多是金银盐钞交易之铺户,前列金银器及现钱,谓之看垛钱交引铺以现钱收购盐茶钞引,而后根据市场行情涨跌适时转售给专营商人,赚取买卖差价。其赢利方式其实和经营兑便铺者如出一辙。(原题《宋代的有价证券》)

由“炁”论引谈普洱茶的茶气


炁,精气神之真气!

炁,气也。气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古来常规中非常宝贵,同时更是独有的文化资产。在西方国家的文化里,向来都未曾有过气的概念,尤其他们比较重视科学,而科学的功能又未全面开发的以往,虽然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气的资料,但未能透过科学来剖析,常常被西方视为不切实际的迷信或神话。

精、气、神是我中华文化总体之根源,诸如武艺、医学、文哲,乃至于算命卜运以及饮食起居,无不受其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思维方法以及表达方式,都是围绕着精气神发展,并都以其作为常道的核心,形成一贯薪传承接的文化历程。一般较为深入内层地欣赏中华文化,或诠释中华文化的常规及发展,都应以精气神作为其根本的起点。

「炼精化气,炼气冲神,炼神返虚。」是道家修身养生的指南。精气神而气位在当中,有承前启后的功能。气也是介乎于具体和抽象之间,往往作为承接形而下与形而上的桥梁。气居中间,扮演着协调及摧化功能。当然,炼精可以化气,也就是从锻炼血肉体能,可以促进气的成长。所以,虽然西洋的体育运动,几乎全都是血肉的强化,根本没有考虑炼气的设计,但因为炼精化气之功能,这些血肉的运动多少也提升了气和神的本质。在饮食中也一样,西方的食谱或在医药处方,并无通经活络,滋补行气的强调。但在一般食物或某些药材中,都含有补气功能。同时因为血肉得到充分发达,间接带动经络中真气运行,而得以促进强化。尽管如此,西方的运动、饮食、医疗都是间接性的养气方式。在东方的中华民族常规文化中,对养血、补气、添神,在着个别而独特的处方和方法。气在西方文化是潜在性,其养成过程却是消极而间接的;在东方中华民族文化中,气已成为了具体,而其地位极为突显,早已形成了一套直接且积极处理气的方法,尤其气带给了在医学、武艺、命理风水方面,有着超乎科学的神奇境界。

炁,是一种在火焰上方看不见的东西。中国人习惯将那些与「能量」有关,而无具体识别的,统称为气。如天气、电气、气势、人的气色……等等。其中那种运行于人体经络中,促进全体机能活动和发展的「真气」,也是精气神的气,在现代医学中已得到认识,定名为「生物能」,或叫「神经能」。同时,近年来又新发现一种稀有元素「锗」,有机锗在灵芝和人参之中的含量比例最高,也叫「人参素」。在一般植物的食物中,以及许多中医药材中都含有丰富的有机锗。有机锗被吸取后而运行于人体的经络中,具有疏导和强化真气的质和量。

日本金属专家朝进先生,不但成功地从煤、铁等矿物中探测到以及提炼取出锗元素,而且更发现植物中,如竹子、茶叶等亦含有有机锗。根据临床实验证明,半导体的有机锗在人体内,很容易将氢游离子结合起来排泄于体外,使体内有更多的氧保存着,稳定各主要器官机能正常。如果体内器官经常缺氧,因而易于导致癌症形成。同时有机锗还可以将人体内,可怕的重金属阳游离子,结合而排泄出去,对人体有净血作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老化,增强免疫力,确保人体健康。有机锗是水溶性,予以人体吸收。但其水溶难度非常高,所以食物中的有机锗,大部分从排泄中流失掉。根据初步的认知,有机锗与多糖类起作用后,才容易溶水。所以中医师们多劝人别生咬或清开水冲泡人参服用,那样补气的功能不会强。最好以瘦肉类、大枣类以慢炖浓煎,只服饮汤汁,那样补气功效特强,应该是人参的有机锗得到了肉类,或大枣类中的多糖类,而结合溶于汤汁中,人体才能吸收大量的有机锗之故。

云南属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水热资源丰富。从第四纪地质年代,一千多万年以来,最后几次冰河时期,都未受到袭击。保有最原始的森林,部是树干粗大而高数十丈,树根深入地层,常绿阔叶乔木的大森林。这些森林吸取地层下丰盛的矿物和养分,通过新陈代谢,落叶归根,形成极为肥沃的红壤土的历史,距今已有五六万千年之久,形成世界上最占老土壤之一。红壤土最为适合植物的生长,加上气候的适中,云南有“植物王国”的美誉。云南普洱茶属大叶种茶,古老茶园都是乔木形态,茶叶厚大,儿茶素、矿物质等成分特高,相对的有机锗也较丰富,因此云南普洱茶实为补气的饮料之一。茶所以能提神,是因为越是新鲜而绿色的茶叶中,含有越多的咖啡喊刺激性成分。这些成分如在人体内刺激了脑神经,就形成精神兴奋,达到提神作用。新鲜青绿的普洱茶,和陈期短的青生普洱茶,所含的刺激性成分比其他茶种都来得多,饮后对提神功效特别强。

茶气,对普洱茶品茗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云南大茶山所生产的乔木大叶种老茶树普洱茶,茶叶内所含成分浓酽而丰富,制造为成茶后,经过长期储藏陈化,茶中多糖类和有机锗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品饮陈年普洱茶茶汤后,有机锗进入品茗者体内,达到补气功效。古往今来饮茶品茗者千千万万,有几人真正体会到茶气美妙的境界?一来真懂得品尝茶气者不多,二来有茶气的好茶却得来不易。

茶气对大多数品茗者来说,还是非常含糊的。如有人说“这道茶的气很强”,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茶香很强;二是指茶汤很浓;三是指茶叶所舍的成分很足,茶汤的口感很酽;四是指茶叶中成分很重,茶汤苦、涩味很强:五是,只有极少数品茗者,由于体认茶气的气感,而正确指出了茶气很强。

普洱茶品茗,以温喝最为适宜,如太热喝,热气盖过了茶气,结果只是血液循环加速而发汗;如果茶汤凉后才喝,凉汤降低了体温,不易引起热感,无法臻至飘然欲仙境界!有经验的普洱茶品茗者,对茶气是特别敏感的,当茶汤饮进口中,就已经能分辩出茶气的强弱,气强者对口腔会形成一种“劲道”的感受。就比如一位中医将某种药材放到口中咬嚼,就能分辨出其药性是热性或寒性的。喝了茶气强的茶汤,很快就会打嗝,接着有一般热气在胸腹中竣荡、腾然毛孔也因之松弛开放,微汗或汗气徐徐得以舒发。再继续品饮,正如茶仙玉川子所描述的,一直喝到七碗茶时,茶气生清风,使人飘扬欲仙!

一杯龙井茶引德国回头客


老徐家的茶园有4亩多,分在四个地方,若想好好逛上一圈,最起码也要半天。

昨天阳光明媚,从家门口沿龙井路而下,便到了老龙井的十八棵御茶所在地。老徐家的两块茶园就在十八棵御茶附近,按他的话说,是沾着点龙气的,这里的茶叶长势一年好过一年。气温高、雨水足,嫩嫩的萌?密密麻麻缀在枝头,茶树下铺着一些稻草,老徐说是前几天怕它们冻着特意铺的。在我眼里,龙井村的茶园与别处不一样,茶园似是嵌在山坡间的绿珠,当你不经意间转过身时,一簇簇新绿便展现在你的面前。老徐告诉我,整个龙井村的茶园大约有700多亩,人均一亩多,这700多亩茶园就分散在山坳间。

就在我与老徐在他自家茶园里走走看看时,远处来了一群外国人,一个个兴高采烈跟在一位茶农后面。老徐一边与茶农打招呼一边对我说,“他家就在我家边上,也姓徐,名叫舜富。”只听徐舜富正在用英语交流,我不禁有些意外。徐舜富60岁上下,学英语无师自通,说是老外来多了,慢慢一些有关茶的英语对话就学会了。站在身边的他妻子朱大姐对我说:“这些外国朋友与龙井真是有缘,来自德国汉堡的一所中学,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们来杭州游玩,因为天下雨,就钻进了我家的屋檐下躲雨,我看他们都冷得发抖,就给他们每人泡了一杯龙井茶暖暖身子,他们赞不绝口,说那次时间不够,下次一定特意到龙井来一次。”

去年德国朋友走后,朱大姐也没把他们的话放在心里,几个月后,家里突然来了一封国际信件,德国朋友把当天拍的照片寄了过来,并在信中感谢朱大姐的热茶,还相约春暖花开之时再相见。昨天便是相见的日子,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德国朋友说,一年没来,龙井村大变样了,有点不敢相信,徐舜富忙告诉对方,去年10月龙井村刚整治过,接着,他又热情地教德国朋友怎么采茶叶,告诉他们什么样的茶叶是成熟的。

青青的叶子怎么会变成清香无比的茶叶了呢?德国朋友好奇地问,徐舜富打算回家表演一番,我也紧紧跟在后头。徐舜富从屋内端出炒茶锅,抓出一把陈茶叶放在锅内作示范,“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连贯而成,漂亮极了,德国朋友拿着相机“咔咔咔”拍个不停。得知自己还是来早了,没能喝上新茶,德国朋友竟然高兴地说:“留点遗憾,咱们明年还要再来。”

看到德国朋友如此钟爱龙井茶,我心里特别开心,老徐告诉我,其实这也不是新鲜事儿,几乎每天都会有外国朋友光临龙井村,旺季的时候,这里到处可见金发碧眼的茶客。

历史上茶叶交易的“茶引制”是如何改为“茶票制”的?


说起来,中国历史上茶叶交易的“茶引制”改为“茶票制”,和晚清重臣左宗棠有关。

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前,曾在安化隐居八年,安化是黑茶故乡,黑茶运销在清代盛极一时,安化最盛时期,茶号多达200多家,产销达20000引之巨(15万担,合8952吨)。他居住的小淹,正好是甘肃引商采购黑茶的中心。崇尚经世致用的左宗棠必定也是有深刻的了解,对茶市情形十分熟悉。

左宗棠后来担任陕甘总督,改革西北茶务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以票代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左宗棠为湖南黑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唐代开始,茶叶就属朝廷统销商品,称“榷(que)茶”,按照现代说法是“计划茶”,就像烟草局的香烟专卖。茶引”的最初性质是茶叶的贩运凭证,相当于“卖茶许可证”,当时采用“引茶制”,由茶商向朝廷领取引票,持引至产地收购、制作、运输。引票就是朝廷允准的茶叶购销指标。

在左宗棠整顿茶务之前,西北地区的茶商靠“茶引”购买茶叶。引茶一直延续至清代,茶引制施行以来,也有弊病,造成领引者持引众寡不一,多则十引百引,少则一引,随意性大,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逃税漏税事件不断发生。而且,有茶商为牟取更大利润,将每引正茶100斤减少至80~90斤。

左宗棠看到茶引制弊病积深,不改革不行了,于是效仿原两江总督陶澍在官盐经营上发放盐票的办法,在茶叶经营管理中也实行茶票制度,他上书说:“国家按引收课,东南唯盐,西北唯茶。茶务虽课额甚微,不足与盐务相比,然以引课有无为官私之别,与盐务固无异也。道光年间,两江盐务废驰,先臣陶澍力排众议,于准北奏改盐票,鹾纳顿起,且有溢额;曾国藩克复金陵,犹赖票盐为入款第一大宗,其明验也。盐可改票,茶何不可?……。今拟仿准盐之例,以票代引。”

丝绸之路上的黑黄金

1873年朝廷准奏,“改引为票,曾设南柜。”

当时的具体规定是:每票50引,合茶51.2担(老秤)。承领人至少得领1票,并且必须在陕甘一带有房屋不动产,与此同时,实行同行3家连环保结,属历史上的株连作法,也是合同担保的雏形。清政府规定每票征税银258两,初领时先收100两,将茶运送到兰州入库时,再补缴交其余的158两。在缴纳课税后,可自由经营(杨自舟、董文延、聂丰年:《清末至抗战期间副茶行销西北简述》)。

豁免积欠,补贴税金。“豁免积欠课银,停止应征杂捐”(《甘肃通志》卷22《建置志·茶法》)把茶商以前所欠的茶税全部免掉,而且不准再乱收其他杂费。左宗棠经过与湖南巡抚协商,对持有陕甘茶票的茶商运茶过湖南境时,只征收税金2成,其余8成由陕甘都督府补贴,在湖南应解甘肃协饷内划抵。这一措施一举两得,既激发了茶商运销茶叶的积极性,又解决了甘肃协饷历外拖欠的问题。

其后左宗棠再进行一系列的西北茶务整顿,茶销业逐渐复苏。仅兰州地区经营茶叶贸易的商号就增至40余家,所发茶票逐年增加,每年经销的茶叶多达数百万斤。1873年试发放835张茶票,被茶商一抢而空;光绪元年(1875年)第一案茶票的发行量达到了1462票,合计4386吨。

左宗棠西北茶务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改茶引为茶票的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以安化黑茶为主的湖南黑茶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黑茶边销和出口俄国的贸易问题,也为以后边茶供销政策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民国时期,由於茶叶生意的繁荣,逐渐衍生了茶庄、“茶票”和中国丝茶银行。1925年,“中国丝茶银行”发行有5元的代茶币,印刷精美,红黄色,镂空花边,4个角印有“伍”字。上面自右至左横印“中国丝茶银行”6字。当中是扁椭圆形的采茶图,左右两旁均竖写“伍圆”字样,外加灰色镂空花边,再在两旁各竖写“天津”两字。“采茶图”下面自右至左横写“凭票即付国币伍圆”8字,再下面自右而左横印“中华民国十四年”7字。

1949年后,随着国家金融体系的建设,用以茶叶交易的“提货凭证”慢慢退出了市场,2012年6月,香港茶票交易中心把茶票这种文化传承下来,同时开创一种茶交易的新模式。“茶票”的复出让沉睡了大半个世纪的“茶票”重新回到在人们的视野中。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80128.html

上一篇:老竹大方茶

下一篇:马来西亚的拉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