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鉴别:没念过茶学院,也可以学茶叶审评

2022-02-01

一年一度的新茶正在上市,市场上各种茶叶琳琅满目,相信挑选到货真价实、性价比高的茶品,是很多茶友心真意切的需求。但如果茶龄还尚浅,如果你也像小编一样没有上过茶学院,是不是在买茶、品茶的时候,常会觉得一筹莫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所谓的“茶叶审评”,到底有哪些门道。

(白牡丹)

茶叶的审评可分干评和湿评两大程序。所谓干评即为看干茶的外观,湿评则为冲泡审评,又称“开汤”。茶叶审评又有五大审评项目和八大审评因子之说。五大审评项目分别审评的是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其中审评外形即为干评;八大审评因子分别审评的是茶叶的老嫩、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其中审评茶叶的老嫩、条索、色泽、整碎净度为干评,其余为湿评。

茶叶审评的操作流程如下:

取样→外形→称样→冲泡→沥茶汤→评汤色→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

首先我们来看干评的四项因子:

1.茶叶的老嫩:

(1)芽及嫩叶的比例相近、芽头壮实、叶质厚实,则嫩度较好。

(2)锋苗:指芽叶紧卷做成条的锐度。条索紧结、芽头完整锋利并显露,表明嫩度好,因为嫩度好,叶质柔软,在揉捻做形时,芽叶更容易卷曲成条。此外能够突显嫩度的还有芽毫,所谓芽毫即为芽上的茸毛,茸毛多、长而粗为好。一般来说炒青茶,由于在炒制的过程中茸毛脱落,致使芽毫减少,烘青茶则芽毫较多。

(3)光糙度:嫩叶的细胞组织柔软且果胶质多,容易揉成条,使条索光滑平伏。而老叶质地硬,条索不易揉紧,条索表面凸凹起皱,干茶外形较粗糙。

2.条索:叶片卷转成条称为“条索”。各类茶都具有一定的外形规格。

(龙井,图片来源网络)

(1)长条形茶的条索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如茶条细紧,体积小为好;条索浑圆挺直为好;芽叶肥壮、叶质厚的鲜叶有效内含物含量高,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重实。

(2)扁形茶的条索比规格、糙滑。如龙井茶条形扁平挺直,形似碗钉。大方茶条形扁直,稍厚,较宽长且有较多棱角。

(3)圆珠形茶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颗粒紧结、重实匀正为好。

3.色泽:评比茶叶色泽的深浅、枯润、匀杂。

(1)深浅:首先看色泽是否符合该茶类应有的色泽要求,对正常的干茶而言,原料细嫩的高级茶颜色深,随着茶叶级别的下降颜色渐浅。

(2)润枯:“润”指茶叶表面油润光滑,反光强,表示鲜叶嫩而新鲜,加工及时合理,品质较好。若枯暗则反映鲜叶老或制工不当,茶叶品质低劣。

(3)匀杂:茶叶色泽一致均匀则茶叶品质较好。若色泽不一致,茶叶中多黄片、青条、焦片等则说明茶叶色泽杂乱,品质较低。

4.整碎净度:

“整碎”指外形的匀整程度,毛茶要完整,精茶要拼配比例恰当。茶叶中的夹杂物可分为两类,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茶类夹杂物如茶梗、茶籽、茶末、毛衣等。非茶类夹杂物指如竹屑、杂草、砂石等。净度越高,茶叶品质越好。

看完茶叶的外观,茶友可以坐下来泡上一杯,仔细品鉴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及叶底,也即茶叶的湿评。

不同的茶类冲泡时的茶水比不尽相同,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黑茶的茶水比为1:50,如3g的茶叶,150ml的水;青茶的茶水比则为1:22。

此外冲泡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紧压茶的冲泡时间应长些,定为6分钟,其他茶则为5分钟。冲泡结束后使茶水分离,尽量沥尽茶汤,因为最后一滴茶汤的浓度较高,对茶汤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1.快看汤色:之所以要快看汤色,是因为溶于热水中的多酚类物质与空气接触后很容易被氧化而使汤色变深暗。汤色的审评主要从颜色、亮度和清浊度三个方面评比。

(1)颜色。是否为茶叶所具有的正常色:如绿茶绿汤,绿中带黄;红茶红汤,红艳明亮;青茶橙黄明亮;白茶浅黄明净;黄茶黄汤;黑茶橙黄浅明等。看茶汤是否有劣变色:如绿茶干燥炒焦,汤色变的黄浊;红茶发酵过度,汤色变深暗。看茶汤是否为陈变色:如绿茶的新茶汤色绿而明亮,陈茶则灰黄或昏暗。

(2)亮度。亮度越好,茶的品质越好。如绿茶看碗底或杯底反光强说明亮度好;红茶可以看茶汤的液面沿碗边的金黄色的圈(称金圈),有金圈,且金圈亮且厚,说明茶叶品质较好。

(3)清浊度。指茶汤清澈或浑浊的程度。如发生酸、馊、霉、陈变等劣变的茶叶,茶汤多浑浊不清。杀青炒焦的叶片,干燥烘焦或炒焦的碎片,冲泡后进入茶汤中产生沉淀,使茶汤浑浊不清。但要区别红茶茶汤的“冷后浑”现象,红茶冷后浑是品质好的表现。

(普洱熟茶)

2.嗅香气:闻香气一般可分为三步,分别为热嗅、温嗅和冷嗅,分别是在刚倒出茶汤茶叶还较热、稍温以及稍有余温的时候闻茶叶的香气。注意,茶叶审评中茶汤倒出来后,茶杯的盖子一直是盖着的,嗅香气是把盖子打开一点去闻。

(1)热嗅。热嗅主要是确定茶香型的纯异。香气纯正即为某种茶叶所具有的茶香。如绿茶的清香、熟板栗香等;黄大茶的锅巴香;黑茶、小种红茶的松烟香。异气指茶香不纯或沾染了外来气味。异气主要有:烟焦、酸馊、陈霉、日晒、水闷、青草气等。

(2)温嗅。确定香气的高低,可从六个方面评判,即浓、鲜、清、纯、平、粗。

(3)冷嗅。审评香气的持久性,香高持久的茶品质较好。

3.尝滋味:确定滋味是否纯正。纯正的滋味可区别其浓淡、强弱、鲜、爽、醇、和,不纯的可区别其苦、涩、粗、异。“浓”说明茶汤的水浸出物丰富,有厚(粘稠感)的感觉。“强”指茶汤喝入口中感到刺激性或收敛性强。滋味不纯正如酸、馊、霉、焦、苦涩等。要区别对待的是苦涩味,茶汤的苦是由于咖啡碱的作用,如茶汤入口微苦后回甘,则说明茶叶品质较好;先有涩感后不涩是茶汤滋味的特点,若吐出茶汤后仍有涩味则品质较差。

4.评叶底:即审评冲泡后剩下的茶渣。审评叶底主要有三个指标,分别为嫩度、色泽和匀度。叶底最能反映出茶叶品质的高低。

(普洱生茶)

(1)嫩度。叶质的老嫩可以从软硬度和有无弹性来区别:手指压叶底时柔软,放手后不松起则嫩度好;质硬有弹性,放手后弹起表示粗老。叶脉隆起触手的为叶质老,叶脉不隆起平滑不触手为嫩。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为老,反之为嫩,叶肉厚软为嫩。叶的大小与老嫩无关,叶片的大小常与茶树品种有关。

(2)色泽。如绿茶叶底以嫩绿、黄绿、翠绿明亮为优;深绿较差;暗绿带青张或红梗红叶为差。红茶叶底以红艳、红亮为优;红暗、乌暗花杂者为差。

(3)匀度。主要从老嫩、大小、厚薄、色泽和整碎去看。上述因子都接近,一致匀称的说明匀度好,反之则差。

以上即为茶叶审评的常见因子。但很多时候,茶叶的品质的影响因子很多,同一指标对于不同茶类的重要性权重可能略有不同,具体到某个茶类又是千差万别,因此也不必僵化处理。日常生活中,要多看、多尝、多想,不时听听茶友们或者茶叶审评行家们的建议。好茶需要人去品、去喝,好茶更需要人们去发掘和鉴赏。

主要参考文献:

施兆鹏,黄建安.《茶叶审评与检验》.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杨亚军.《评茶员培训教材》.金盾出版社,2011.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叶鉴别:紧茶的审评方法


紧茶审评方法不一,有的称取5克茶叶,在审谰杯内冲泡8至10min,也有4克在200ml沸水中泡5min。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对紧茶一律使用“通用型感官司审评方法”,所不同的是必须将紧茶的块捻开后,再称样开汤审评。对茯砖茶评分,参照表。

特茯砖茶评分参考

项目级别品质特征给分权数外

形甲砖面平整,棱角分明,黄花偏及茂盛,色褐润,无黑、白霉94正负四30%乙砖面尚平整,色褐润,砖芯开花欠匀,有少量白霉84正负四丙砖形欠完整,色黄枯,黄花不盛,稍有黑霉74正负四汤

色甲黄橙尚亮94正负四10%乙浅黄84正负四丙暗褐74正负四香

气甲有桂圆香94正负四20%乙陈香84正负四丙粗老气74正负四滋

味甲醇厚94正负四25%乙纯和84正负四丙粗薄74正负四叶

底甲褐黑,尚匀94正负四15%乙褐黑,粗老84正负四丙暗黑,粗老多梗74正负四

茶叶常识:茶叶也可以美容


防止面部出现皱纹和色素

每天准备一杯茶叶水,在清洁脸部之后,把茶水均匀地拍打在脸上,待到快干时,再用清水洗净即可。这时,你会发现皮肤不但恢复了往日的白净,而且变得更有光彩,也更柔嫩。

防止眼疲劳

假如你的眼睛因用眼过度而疲劳(这对经常上网的网友们来说是经常的事情),可用棉花蘸凉茶水清洗眼睛,几分钟后,喷上凉茶水,再拍干,有助于解除眼疲劳。

消除黑眼圈

产生黑眼圈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足、用眼过度、较长时间的强光刺激、缺少维生素B12、贫血、暴晒过久、疏于眼部皮肤的护理、轻度发炎、月经期、性生活过度等。避免黑眼圈的办法除睡眠充足、营养均衡、多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减少压力、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外,还应该坚持每天饮用绿茶。消除黑眼圈最简单的方法是先把2袋茶包(茶叶包在纱布中)在凉水中浸透,闭上眼睛,在左、右眼皮上各放1个茶包,搁15分钟。每日2次经常坚持。

防治皮肤晒伤

如果你在阳光下长时间照射而致皮肤受损,可用一块棉花蘸凉茶水搽在不舒服的部位,不要用力过大,以觉得舒服为度。

清洁眼部皮肤

睡觉前彻底清洁眼部化妆品时,如果清洁方法不当,最容易使眼睛红肿。这时可用温水浸泡过的茶袋压在眼皮上10分钟,但不要太靠近睑缘。

茶糖美容法

经常饮茶的人,皮肤可显得滋润美观。取红茶叶和红糖各2汤匙,水煎,取汁,加面粉调匀,敷面,15分钟后再用湿毛巾擦净脸部。每日涂敷1次,1个月后即可使容颜滋润白皙。

茶叶鉴别:“茶叶审评”的生活化玩法


“茶叶审评”看似专业化的问题,可以有生活化玩法。

茶叶的审评可分干评和湿评两大程序。所谓干评即为看干茶的外观,湿评则为冲泡审评,又称“开汤”。茶叶审评又有五大审评项目和八大审评因子之说。五大审评项目分别审评的是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其中审评外形即为干评;八大审评因子分别审评的是茶叶的老嫩、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其中审评茶叶的老嫩、条索、色泽、整碎净度为干评,其余为湿评。

茶叶审评的操作流程如下:

取样→外形→称样→冲泡→沥茶汤→评汤色→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

首先我们来看干评的四项因子:

1.茶叶的老嫩:

(1)芽及嫩叶的比例相近、芽头壮实、叶质厚实,则嫩度较好。

(2)锋苗:指芽叶紧卷做成条的锐度。条索紧结、芽头完整锋利并显露,表明嫩度好,因为嫩度好,叶质柔软,在揉捻做形时,芽叶更容易卷曲成条。此外能够突显嫩度的还有芽毫,所谓芽毫即为芽上的茸毛,茸毛多、长而粗为好。一般来说炒青茶,由于在炒制的过程中茸毛脱落,致使芽毫减少,烘青茶则芽毫较多。

(3)光糙度:嫩叶的细胞组织柔软且果胶质多,容易揉成条,使条索光滑平伏。而老叶质地硬,条索不易揉紧,条索表面凸凹起皱,干茶外形较粗糙。

2.条索:叶片卷转成条称为“条索”。各类茶都具有一定的外形规格。

(1)长条形茶的条索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如茶条细紧,体积小为好;条索浑圆挺直为好;芽叶肥壮、叶质厚的鲜叶有效内含物含量高,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重实。

(2)扁形茶的条索比规格、糙滑。如龙井茶条形扁平挺直,形似碗钉。大方茶条形扁直,稍厚,较宽长且有较多棱角。

(3)圆珠形茶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颗粒紧结、重实匀正为好。

3.色泽:评比茶叶色泽的深浅、枯润、匀杂。

(1)深浅:首先看色泽是否符合该茶类应有的色泽要求,对正常的干茶而言,原料细嫩的高级茶颜色深,随着茶叶级别的下降颜色渐浅。

(2)润枯:“润”指茶叶表面油润光滑,反光强,表示鲜叶嫩而新鲜,加工及时合理,品质较好。若枯暗则反映鲜叶老或制工不当,茶叶品质低劣。

(3)匀杂:茶叶色泽一致均匀则茶叶品质较好。若色泽不一致,茶叶中多黄片、青条、焦片等则说明茶叶色泽杂乱,品质较低。

4.整碎净度:

“整碎”指外形的匀整程度,毛茶要完整,精茶要拼配比例恰当。茶叶中的夹杂物可分为两类,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茶类夹杂物如茶梗、茶籽、茶末、毛衣等。非茶类夹杂物指如竹屑、杂草、砂石等。净度越高,茶叶品质越好。

看完茶叶的外观,可以仔细品鉴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及叶底,也即茶叶的湿评。

不同的茶类冲泡时的茶水比不尽相同,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黑茶的茶水比为1:50,如3g的茶叶,150ml的水;青茶的茶水比则为1:22。

此外冲泡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紧压茶的冲泡时间应长些,定为6分钟,其他茶则为5分钟。冲泡结束后使茶水分离,尽量沥尽茶汤,因为最后一滴茶汤的浓度较高,对茶汤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1.快看汤色:之所以要快看汤色,是因为溶于热水中的多酚类物质与空气接触后很容易被氧化而使汤色变深暗。汤色的审评主要从颜色、亮度和清浊度三个方面评比。

(1)颜色。是否为茶叶所具有的正常色:如绿茶绿汤,绿中带黄;红茶红汤,红艳明亮;青茶橙黄明亮;白茶浅黄明净;黄茶黄汤;黑茶橙黄浅明等。看茶汤是否有劣变色:如绿茶干燥炒焦,汤色变的黄浊;红茶发酵过度,汤色变深暗。看茶汤是否为陈变色:如绿茶的新茶汤色绿而明亮,陈茶则灰黄或昏暗。

(2)亮度。亮度越好,茶的品质越好。如绿茶看碗底或杯底反光强说明亮度好;红茶可以看茶汤的液面沿碗边的金黄色的圈(称金圈),有金圈,且金圈亮且厚,说明茶叶品质较好。

(3)清浊度。指茶汤清澈或浑浊的程度。如发生酸、馊、霉、陈变等劣变的茶叶,茶汤多浑浊不清。杀青炒焦的叶片,干燥烘焦或炒焦的碎片,冲泡后进入茶汤中产生沉淀,使茶汤浑浊不清。但要区别红茶茶汤的“冷后浑”现象,红茶冷后浑是品质好的表现。

2.嗅香气:闻香气一般可分为三步,分别为热嗅、温嗅和冷嗅,分别是在刚倒出茶汤茶叶还较热、稍温以及稍有余温的时候闻茶叶的香气。注意,茶叶审评中茶汤倒出来后,茶杯的盖子一直是盖着的,嗅香气是把盖子打开一点去闻。

(1)热嗅。热嗅主要是确定茶香型的纯异。香气纯正即为某种茶叶所具有的茶香。如绿茶的清香、熟板栗香等;黄大茶的锅巴香;黑茶、小种红茶的松烟香。异气指茶香不纯或沾染了外来气味。异气主要有:烟焦、酸馊、陈霉、日晒、水闷、青草气等。

(2)温嗅。确定香气的高低,可从六个方面评判,即浓、鲜、清、纯、平、粗。

(3)冷嗅。审评香气的持久性,香高持久的茶品质较好。

3.尝滋味:确定滋味是否纯正。纯正的滋味可区别其浓淡、强弱、鲜、爽、醇、和,不纯的可区别其苦、涩、粗、异。“浓”说明茶汤的水浸出物丰富,有厚(粘稠感)的感觉。“强”指茶汤喝入口中感到刺激性或收敛性强。滋味不纯正如酸、馊、霉、焦、苦涩等。要区别对待的是苦涩味,茶汤的苦是由于咖啡碱的作用,如茶汤入口微苦后回甘,则说明茶叶品质较好;先有涩感后不涩是茶汤滋味的特点,若吐出茶汤后仍有涩味则品质

(1)嫩度。叶质的老嫩可以从软硬度和有无弹性来区别:手指压叶底时柔软,放手后不松起则嫩度好;质硬有弹性,放手后弹起表示粗老。叶脉隆起触手的为叶质老,叶脉不隆起平滑不触手为嫩。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为老,反之为嫩,叶肉厚软为嫩。叶的大小与老嫩无关,叶片的大小常与茶树品种有关。

(2)色泽。如绿茶叶底以嫩绿、黄绿、翠绿明亮为优;深绿较差;暗绿带青张或红梗红叶为差。红茶叶底以红艳、红亮为优;红暗、乌暗花杂者为差。

(3)匀度。主要从老嫩、大小、厚薄、色泽和整碎去看。上述因子都接近,一致匀称的说明匀度好,反之则差。

很多时候,茶叶的品质的影响因子很多,同一指标对于不同茶类的重要性权重可能略有不同,具体到某个茶类又是千差万别,因此也不必僵化处理。日常生活中,要多看、多尝、多想。好茶需要人去品、去喝,好茶更需要人们去发掘和鉴赏。

茶叶鉴别:茶叶审评,主要评哪些方面?


在实际评茶中,通常从五个方面——专业术语称“五项因子”对茶叶进行综合判断。

第一项、外形审评(干评)

指干茶的外形审评,简称“干评”。主要看:形态、色泽、整碎、净度、老嫩度。

后面四项归为内质审评,是指茶叶冲泡后的审评,简称“湿评”。

第二项、汤色审评(湿评)

包括茶汤的色度、亮度和清澈度。一般在10分钟内观察汤色较好,因茶汤会受温度和时间影响,导致汤色有所变化。鲜叶中主要的呈色物质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等几类。

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是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所以其保留量与干茶和叶底色泽有关。但是,叶绿素受热后,一部分转变为脱镁叶绿素,参与干茶色泽的构成;少部分会产生水解,转变为亲水性,进入茶汤影响茶汤色泽。花黄素、花青素为鲜叶中的主要水溶性色素,易被氧化而变成橙、红色,甚至褐色等各种氧化产物,直接影响绿茶的色泽。

决定茶汤色泽的主体物质还有茶多酚。鲜叶中的茶多酚是无色或近于无色的,在制茶与存放过程中,茶多酚因氧化导致颜色由浅变深,最后变得暗沉。

第三项、香气审评(湿评)

指嗅闻冲泡后茶叶散发的香味状况,包括纯异、香型、浓淡、鲜陈、持久性等。

最适合于人闻茶香的温度是45℃—55℃,温度过高会烫伤鼻腔,温度太低香气会变的微弱,难以鉴别香气。审评时,将整个鼻部探入杯内,使整个鼻部充分感受香气的变化。闻香的时间是2—3秒。

第四项、滋味审评(湿评)

审评茶汤滋味,是用舌头不同部位充分感受茶汤滋味,以此来辨别茶汤的纯异、浓淡、醇涩、鲜陈、爽滞等。

品尝茶汤的适宜温度也是45℃—55℃。茶汤入口后,需停留3—4秒,味觉不灵敏者,可尝味2-3次。茶汤审评中,由于冲泡时间较长,茶味有所加重,这对于初学者和喝茶较少的人来说,刚开始会难以接受,所以要慢慢体会。

第五项、叶底审评(湿评)

叶底指的是茶叶经冲泡后的茶渣。叶底审评包括茶叶嫩度、色泽、整碎、大小、净度等。

对于发酵类的茶,还要看发酵度是否均匀;对于采大叶的茶,主要看叶片的肥厚度。茶叶类型不同时,叶底的标准稍微有所差异。叶底的评判,可将茶叶的原料展露无疑,原料标准如何,大部分决定了茶叶的等级。

根据五项因子,对茶叶等级的高低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就有了正确的答案。每一款茶的审评,无非是跟原料、工艺、存放时间有关。对于初学者,一定要具备专业知识,这样,审评时具有正确的感官,就不会导致结果的偏差。

茶叶鉴别:乌龙茶香气品质审评


本法的审评主要对香气的香型、纯度高低、长短及持久性等三个方面进行鉴评,故称“三香法”。

香型

香型的判断是乌龙茶香气审评的关键。乌龙茶的香型可分异杂型、糖香型、花果蜜糖香型四大类型。异杂型是乌龙茶在采、制、管过程中遇不良状态下产生的不良异杂气味,如粗老气、日晒味、霉味、水闷味、酸馊味、青草气、烟焦味、老火、油药味等。这些问题常见于低档乌龙茶中。糖香型香是茶叶糖类物质在制茶过程中受热作用产生的香型。俗称“火香”、“火功香”。又因火功程度而异,火功不足,火香低沉,火功适当,渐向糖焦香转化,直到出现优秀的蜜糖香,一旦火功过度则产生老火、火焦味了。火功把握是否得当,主要在于调度糖与火的关系。花果香是茶叶的各类香气基质在合理的乌龙茶所特有的做青工艺中经一系列必要的生化反应所形成的似花香,似果香香气,所以又叫工艺香。如果工艺不当,花果香就不明显。此间还须注重到品种不同,遗传特性不同,则叶内香气基质不同,以致成茶香型有别,称之为品种香。如铁观音之观音韵,佛手的似香橡香,但各品种之特有香型也须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才能导出,否则,工艺不当,品种香不显。此外,产地不同,生态气候有别,土地状况不一,自然影响到茶树的新陈代谢,使茶叶内含物质也不同,成茶香型就各有特点,这种产地差异,称为区域香。区域香也同样受到工艺的制约,工艺不当,区域香不灵。一般来说,审评时能清晰在感受到花果香时,此茶品质不俗,最理想和具品位的香型当属在花果香的基础上辅之以恰好的火功技术所形成的花果蜜糖香。

香气的高低与纯异

就内在因素而言,香气高低是乌龙茶香物质的丰富与贫乏所决定的。在表现形式上,物丰则香气显锐,挥发性好,可评为高,反之,物乏则香沉,定为低。香纯异问题指的是香气中的香型组分,是单一香型还是夹杂着不同的香型,更主要的是指香中是否含有异杂型组分。纯者优,杂则次。

香气的长短与持久性

香气的长短是指香气物质丰富,挥发性好,闻香杯在距鼻腔较长距离时尚能闻到香的称之为长,反之为短。香气的持久性是指茶叶香气在不同泡次的表现。泡次保持多的持久好,反之为差。香长而持久,是乌龙茶香品质的重要指标,需要在审评中认真鉴别。

茶叶鉴别:对于茶叶审评程序,你都了解清楚了吗?


我们通过茶叶感官审评确定茶叶的品质优劣,价值高低,从而划分等级。感官审评分为干评和湿评,常以湿评内质为主,因产销要求,偶有以干评为主。审评时,依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而行,顺序如下:

把盘:将茶样放入样盘里,持边沿,前后左右顺势回旋转动,使茶叶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不同次序分布,后反转收拢成馒头状。此后,茶叶可分成上段茶(面装茶)、中段茶(腰档或货肚)、下段茶。看茶时,顺序而下,需因比重分析评定干茶等级。在精茶审评时,要查看三档茶拼配比例是否恰当相符,平伏匀齐不脱档。

开汤:取3g投入审评杯(150mm),以滚沸适当的开水慢快慢冲泡,水量与杯口要保持一致。五分钟时将茶汤过滤至审评碗内,要完全滤尽。开汤后先嗅香气,次看汤色,再尝滋味,后评叶底。绿茶则应先看汤色再嗅香气。

嗅香气:依靠嗅觉辨别香气。此时,一手拿住审评杯,另一手揭开杯盖,靠近杯沿用鼻轻嗅或深嗅,也有将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增加嗅感。每次所嗅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S左右。:嗅香气要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进行。嗅香气以55℃最适宜,超65℃感到烫鼻,30℃茶香太低沉。

看汤色:依靠视觉审评。茶叶开汤后,茶叶的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又称水色,俗称汤门或者水碗。茶汤中的成分和空气接触后易发生变化,审评需及时,按汤色性质及深浅、明暗、清浊以及沉淀物多少等评比优次。

尝滋味:滋味是由味觉器官来区别。舌头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茶汤入口要在舌头上循环滚动,从而体味各种味感。舌尖感受甜味,舌两侧前部易为咸味,后部为酸味所兴奋,舌心对鲜涩味最敏感,近舌根为苦味所影响。审评前,尽量吃得清淡,少吃刺激大的食物。审评滋味时,按浓淡、强弱、鲜滞和纯异评定优劣,汤水温度以50℃为宜。尝味后的茶汤一般不宜咽下,尝第二碗时,匙中茶液应倒尽,或是在白开水中漂净,防止相互影响。

评叶底:依靠视觉和触觉来判别,根据叶底的老嫩、软硬、匀杂、整碎、色泽和开展与否来评定优次。将杯中冲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者放入审评杯的反面,用叶底盘将茶叶拌匀、铺开、揿平,如果感到不够明显时,可在盘里加茶汤揿平,再将茶汤徐徐倒出,使叶底平铺看或反转。用漂盘看,则可增加清水漂叶,使叶张漂在水中观察。可用手指按揿叶底的软硬、厚薄,再看芽头和嫩叶含量、叶张卷摊、光糙、色泽以及均匀度等区别好坏。

茶叶审评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无法单独反映出茶叶整体品质。每个审评环节需相辅相成,综合对比才能得出结论。感官审评的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评茶操作程序和规则进行,并做好记录,取得最好的结果。

茶叶鉴别百科:乌龙茶香味综合品质审评


依上述“三香五味”的方法,我们对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做出了较详见的辨析,但对此仍然未完全完成香味的审评工作,还必须进一步深入考察香味的综合品质表现,这就是茶汤香味的耐泡性和均衡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茶汤香味的实际品质状况。

耐泡性

评审的是茶叶香味各因子在各泡次的分布表现情。鲜叶原料好,内含物含量高,在各泡次就都有良好的表现,称其为耐泡。反之,制茶原料差,内含物少,泡次亦少,特别是在后泡次中香味低淡,徒然消失,谓之不耐泡。茶叶香味的耐泡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饮价值和经济价值。

均衡性

由于鲜叶原料状况,气候状况,工艺得当与否等因素都会独立地对某一品质因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如鲜叶原料等级低,内含物少,虽气候工艺等因素无碍,成茶品质在前泡次尚能有较好表现,但往后耐泡性则差,即使在前泡次也有香味欠丰满,力度弱的问题。再如鲜叶原料,内含丰富,却因气候作崇或工艺上走水不足,使得成茶浓度可能有较好的表现,便不可避免地出现花香不显,青气严重,滋味青涩的问题。又如原料好,气候好,前期工序工艺也恰当,唯在最后一道干燥工序中,火功失当,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工,那么成茶茶汤中多种品质因子都可能有良好表现,但老火问题就来了。因此,在审评实践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同份茶有的品质因子优良,有的因子就表现一般,有的低下,反映出香味品质的不均衡性特点。正是这种不均衡性使得茶叶香味高中有低,低中有高,花色丰富,规格齐全,琳琅满目。更使得茶叶生产、茶叶品质、茶叶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永无止境。就审评而言,充分认识不均衡性的客观存在,审评结论才会更客观全面,不致出现全盘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失误。

茶叶常识:如何审评茶叶的外形


审评外形包括“干看形状,湿看叶底”(冲泡后的湿叶)。干看外形:抓一小撮茶叶散开,使条条暴露在眼前,从形状、大小、色泽,评审干茶叶的品质。品质优良的茶叶,要求形状、大小、色泽均要一致。形状一致(要求圆状均为圆状;扁状均为扁状;条状均为条状),表明制茶技术高,采摘规格严。大小一致(要求圆状的粒粒大小相同;扁状的条条厚薄相等;条状的长短匀称),表明鲜叶的采摘一芽几叶全相同,制工精良,茶叶大小才能一致。色泽一致(茶叶色泽需茶树品种、采摘的茶园、叶色等三要素一致的前提下,再加精良的制工,其色泽才能一致),就表明”三相同,加制工好”。

干茶叶的色度依茶类不同有很大差异。以绿茶为例:色度以黄绿最好(表明叶绿素能全部溶于茶汤中),次为浅绿,深绿最差。细嫩绿茶色泽翠绿油润、有神采;嫩度稍差的,色泽青绿带暗;较老的,色泽绿中带枯暗。另外,好茶叶的条索卷得很紧,外形卷曲优美、圆浑重实,完整匀齐,表面油润、洁净,不含木质纤维、粉末及杂物。

在外形审评中,察看茶叶的嫩度也是关键。嫩度好的,条索紧结、色泽调匀、净度也好;嫩度差的,条索粗松、色泽花杂、净度也差。

如何审评茶叶的外形_茶叶常识


审评外形包括“干看形状,湿看叶底”(冲泡后的湿叶)。干看外形:抓一小撮茶叶散开,使条条暴露在眼前,从形状、大小、色泽,评审干茶叶的品质。品质优良的茶叶,要求形状、大小、色泽均要一致。形状一致(要求圆状均为圆状;扁状均为扁状;条状均为条状),表明制茶技术高,采摘规格严。大小一致(要求圆状的粒粒大小相同;扁状的条条厚薄相等;条状的长短匀称),表明鲜叶的采摘一芽几叶全相同,制工精良,茶叶大小才能一致。色泽一致(茶叶色泽需茶树品种、采摘的茶园、叶色等三要素一致的前提下,再加精良的制工,其色泽才能一致),就表明“三相同,加制工好”。

干茶叶的色度依茶类不同有很大差异。以绿茶为例:色度以黄绿最好(表明叶绿素能全部溶于茶汤中),次为浅绿,深绿最差。细嫩绿茶色泽翠绿油润、有神采;嫩度稍差的,色泽青绿带暗;较老的,色泽绿中带枯暗。另外,好茶叶的条索卷得很紧,外形卷曲优美、圆浑重实,完整匀齐,表面油润、洁净,不含木质纤维、粉末及杂物。

在外形审评中,察看茶叶的嫩度也是关键。嫩度好的,条索紧结、色泽调匀、净度也好;嫩度差的,条索粗松、色泽花杂、净度也差。

《茶叶鉴别:没念过茶学院,也可以学茶叶审评》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茶叶常识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茶叶常识,以及准备大量关于茶叶常识的专题,如:茶叶鉴别常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8648.html

上一篇:品读《寿宁古诗词》中的咏茶诗

下一篇:下午茶的起源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