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中华趣姓“油、盐、酱、醋、茶”

2021-12-22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华趣姓“油、盐、酱、醋、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世间到底有没有姓盐的和姓酱的?他们的姓氏又是怎么来的?这是很多人最为关心的话题。昨天,记者与公安部公民身份查询机构及有关部门联系上,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油盐酱醋茶姓氏大调查活动有了突破性进展,全国范围内的绝大多数油盐酱醋茶都被找到。

油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以上姓氏中,第一姓氏油姓在江苏全省共有7个人,其中3个男油子、4个女油子,年纪最大的女油子在苏北灌南,今年69岁,年纪最大的男油子在南京,今年43岁(其女儿今年15岁)。

盐具有重大进展的是该报在持续几天的寻找中,终于从江苏省约8000万人口中找到了13个盐罐子,其中五男八女,年纪最大的在苏北睢宁县,是个90岁的老太太,而年纪最小的盐罐子则生活在江苏丹阳,是个今年刚满7岁的女童。

酱其实,根据本次活动开始前的预测,在上述姓氏中,最难找的就是姓酱的,但这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居然在其他省份总共找到了14个人,这六男八女分布在云、贵、川、鄂、豫地区,分属汉、苗、侗、白4个民族。仔细一找,竟然找出这么多的酱,让人看了瞠目结舌。而更让人吃惊的事情还没完,在酱姓人中,湖北省随州市竟然有两个同名同姓者酱豆腐,一个1983年出生,一个1985年出生,两人出自同一个村,估计酱豆腐在当地是道名小菜。

醋在醋姓的寻找中,其结果与前期调查的结果相一致,南京河海大学的醋院科和南京理工大学的醋波涛占据两席,全省再也找不出第三人。看来,除了酱,醋姓在江苏全省最为金贵了。

茶继发掘出南京城里的六朵茶花后,放眼全省,我们竟然找出男男女女总共107朵茶花,并且分布苏南、苏北各地区,据初步了解,多数是云贵地区嫁到江苏来的茶花女。

另外,最新一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部也梳理了中华民族姓氏。2007年1月13日,陕西省泾阳县埝口五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马宏杰指挥几十位村民拍集体照。因为这些村民都姓第五。第五这个姓其实并不鲜见,古时候从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百家姓》中的最后8个字就是第五言服、百家姓终。

中国人姓氏中有趣的很多,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了找到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朋友,编辑部派了好几个摄影师分头去河南、山东、江苏、山西、云南等地。姓油的是位老汉,摄影师请他拿着一桶油拍了一张照片。姓醋的是位小伙子,摄影师为他拍了抱着醋坛子的照片后,还同他合了一个影,以纪念找他的艰辛。盐姓朋友找的过程很曲折,最终在上海找到一位姓盐的时尚女孩。连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酱姓朋友,最后也找到了。虽然寻找他们很辛苦,却充分体现了中华姓氏的奇妙。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趣、茶艺精粹


茶艺源于安溪铁观音功夫茶。通过挖掘整理、编排提炼、升华为别具一格的铁观音茶艺。

茶艺提示:让品茶人了解乌龙茶,特别是名茶铁观音的沏茶技艺,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具体包括:品茶环境、茶叶选择、水质鉴定、茶具选用、茶艺人才选拔、茶艺音乐等。茶艺流程讲究礼貌待人、款款有序、协作细腻优美、富有茶的神韵,使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茶艺之本:(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

茶艺之韵:(雅)沏茶之细致,协作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神韵。

茶艺之德:(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客,联茶友之情谊。

茶艺之道:(和)人与人之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它传播的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启发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生活境界。

湘阴姜盐茶的历史


湘阴位于长沙之北,民物殷实,人文鼎盛,楚南称首,史称文献之邦。四千多年前夏禹治水之时,黄帝后裔张渤封于湘阴地境,史称罗。湘阴之名始于南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置县于黄陵山北,黄陵山又名湘山,山北为阴,故名湘阴。湘阴建制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历朝名胜古迹甚多,黄陵山有舜帝二妃墓、黄花岭有舜帝庙、唐时四大名窑岳州窑等。

湘阴地处湖南东北部,居湘江、资水尾间,南濒洞庭,东邻汨罗、西接益阳,北抵沅江。饮食非常讲究,爱吃辣椒,小鱼虾、鸡鸭蛋称小荤,鱼肉叫大荤,款客需宰鸡杀鸭,烹甲鱼、乌龟、鳜鱼。吃鱼很讲究:春鲇、夏鲤、秋鲫、冬鳊,三月螺头四月鳝,鳜鱼、柴鱼四季宜。葱白鱼丸、麻辣野鸭、红绕鳝片、椒盐鳜鱼成为当地名菜。

湘阴人喜饮谷酒,讲究喝豆子芝麻姜盐茶。客人进门,主妇将茶叶与少量食盐放入瓦罐内,用滚开水冲泡,然后加入擂碎的生姜和炒熟的豆子(黄豆、黑豆或绿豆、小豌豆、饭豆)、芝麻敬客,随喝随添,直至客人大汗淋漓,才算礼到。豆子芝麻姜盐茶夏清暑解热,冬祛寒去风,健脾开胃,益气怡神。茶里有姜的辣味、芝麻的香甜、豆子的清爽、茶叶的解渴,客人喝后来神,也喜欢喝。

豆子芝麻姜盐茶简称姜盐茶,又名岳飞茶,南宋岳飞绍兴五年驻军湘阴,与洞庭湖匪首杨幺作战,大多数将士不合南方水土,全身虚肿乏力,当地长者见状,携茶叶、姜、盐、豆子进营,教以调治方法。岳飞服后,顿觉心舒心顺,满口生津,即命大锅煮茶,全军共喝。几天后,全军将士痊愈,一举歼灭杨幺。而这一食俗,在湘阴地界流传下来。

陆羽《茶经》中说:赵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说的是岳州窑所产的青瓷茶碗,属饮茶精品。岳州窑位于湘阴县县城及岭北镇,唐属岳州,故称岳州窑。

姜盐茶健脾胃,驱风寒,去腻强身,至今盛行于湘阴的每个家庭。其实,姜盐茶并非岳飞首创,最早出现在唐代,薛能《茶诗》:盐损添常戒,姜宜着更夸。苏轼《和寄茶》: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可见北宋姜盐煮茶之风已经盛行。苏辙《煎茶诗》:俚人茗饮无不好,盐酪椒姜夸满口。岳飞在姜盐基础上添加了黄豆、芝麻,提香和味而已。

美国下午茶记趣


潘(Pam)和南希(Nancy)是我们小区图书馆的义工英语老师,她们热心地帮助新移民学习英语。潘曾是我们老俩口的老师,南希热爱学中国话,因此见面时总喜欢和我们攀谈,让我们教她几句中文。现在潘虽然不再教我们英语了,但彼此仍然保持联系,每年总有几次轮流去各家饮下午茶,聊聊天。

前不久轮到我们负责主理,我们想打破常规,向外国朋友宣扬一下中国的美食文化,创造一个惊喜。为此我和老伴找出尘封多年的紫砂壶茶具,按茶点需要准备食材,还要做一点英语功课,以便更好向老师们述说中国美食文化。

是日下午,风和日丽,潘和南希按时来到我家。寒暄之后,首先我们向客人介绍中国茶道——功夫茶。先请他们看一看精美刻花的紫砂茶壶和福建安溪的铁观音茶。

说老实话,沏功夫茶我们并不在行,也只得装模作样。头道茶用来暖杯,倾入茶壶下空心底座里,笫二道茶再用来敬客;所幸茶叶不错,茶味芳香,沁人心脾。我又告诉客人,饮茶要小口啜茗,才能品出茶的幽香,切忌牛饮。客人一一按我们说的做了,对香茶赞不绝口。

茶过三巡,大伙入座品尝中式小点。我们告诉客人,今日的点心是传统中国家庭式做法,与平日在中国餐馆吃的是略带西式口味的中式点心不同,请他们品尝后再予以评比。

第一道是上海春卷,韭黄肉丝馅本是我的最爱,但无法买到韭黄,改用鸡丝、虾仁、黄秧白(大白菜)作馅。炒馅略带汤汁,然后撒上干芡粉调制,炸出的春卷,外脆里软,客人吃了,都说比餐馆的好吃。

接下来上的是第二道两款小包:酱肉三丁包和香菇荠菜包。客人过去都不曾吃过,她们品尝之后,认为酱肉包味道鲜美;荠菜包似有泥土味,不大能适应,我们听了哈哈大笑。

最后一道甜点是汤圆,汤圆心是最近才从上海老城隍买回的宁波汤圆心,有黑芝麻和红豆沙两种。客人平生未见过汤圆,颇有新鲜感,一口咬下,晶莹、浓郁、香甜的馅儿流淌出来,十分诱人,博得她们的赞赏。

这次和外国老师一起共饮下午茶,大家都觉得很开心,增加了美国朋友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她们说,今后若有机会,希望和我们一同去中国旅游,由我们作导游,可以看更多中国的名胜古迹,吃更多的中华美食。

最后我们把未吃完的食物全部打包让她们带走,她们欣然接受,临行时,我们又送给她们中国的小工艺品作纪念。

三天后,我们收到潘和南希热情洋溢的感谢卡。

茶和盐的传说


一个漂亮而真诚的藏族姑娘曲珍拉姆爱上了猎人道登,曲珍拉姆和道登属于俩个不同的部落,这俩个部落的酋长前辈结下过世仇,俩个部落之间经常打仗。曲珍拉姆的后母是个非常狠毒藏族女人,她千方百计地破坏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关系。几经陷害,都没有得逞。最后,他指示自己的亲儿子设计杀害了勇敢的青年猎人道登,可是在族人为猎人道登举行火化葬礼的时候,怎么也烧不化道登的尸体。藏族姑娘曲珍拉姆不顾一切的前去送葬,看到这个情景,毅然脱衣跳进火堆中,这一对情人立刻焚化成灰烬。

狠毒的后妈还不让他们俩埋在一起,硬把骨灰分成俩半埋在大河的俩岸上。但是,刚埋下河岸上就长出俩棵大树,这俩株大树跨过河岸,合抱在一起。狠心的藏族女人又命令把大树连根拔起,烧成灰,到进河里让洪水冲走了。一部分大树的灰沿大河流淌到汉人地区,变成了茶树,一部分大树的灰沿大河流淌到藏民地区,变成了盐湖。从此,藏民吃饭的时候,总是离不开茶和盐。以后,藏族人们永远离不开茶和盐,人们永远忘记不了这一对忠贞相爱的青年恋人。

姜盐豆子芝麻茶


姜盐豆子芝麻茶[Ginger-salt-bean-sesametea]:亦称六合茶、岳飞茶。民俗茶饮。流行于湖南岳阳、湘阴、汨罗等地。因用姜、盐、黄豆、芝麻、茶叶和开水六物混合制成,故名。

据传始于南宋绍兴年间,岳飞带兵来到湘阴,岳家军由中原来到江南,水土不服,军中疫病流行,士气低落。岳飞平日喜读医书,且颇通医道,他根据茶能消食、姜能驱寒的功能,便嘱部下把含盐的生姜、黄豆、芝麻和茶叶等熬汤,送军士服用,果见神效,很快恢复了战斗力。消息传出,军营周围百姓纷纷仿效。从此姜盐豆子芝麻茶就在当地流传,遂成习俗,人称岳飞茶。其制法是将炒黄豆、擂生姜、少量食盐、芝麻、茶叶放在一起,用沸水冲泡,称姜盐豆子茶。若单放芝麻和茶叶者,称芝麻茶;也有姜加茶叶、花生加茶叶、豆子加茶叶者,谓之姜茶、花生茶、豆子茶。湘阴人热情好客,不论远道来客或街坊近邻,只要在主人家坐定,主人便端茶敬客。一杯热茶在手,主客开始聊天,主人殷勤添茶,直到客人再三申明不能再饮,主人就不再斟添。这时,客人手掌拍打杯口,将茶料倒入口中吃掉。

名茶趣说


四明十二雷是浙江的一种名茶。南宋时期这种茶就被列为贡茶,后来原因不明地消失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恢复了生产。这种四明十二雷茶主要产于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北麓、河姆渡南面的三女山、虹岭一带。

这个古怪的茶名源于一个奇妙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河姆渡南面四山岭地带的小村里,住着一家山民,除老夫妻之外,还有三个挨肩的女儿。一家五口,依靠种茶、炒茶为生,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一年夏天,三个姑娘到山里去寻找新的茶树,以便扩大茶园的品种。此行她们在山里找到两三种新茶树。在下山途中,她们发现了一个山泉的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而且四处静悄悄的,杳无人迹,于是在这里玩耍、洗浴。不料,正当她们玩得高兴的时候,风云突变,黑云滚滚而来,霎时间雷电交加,暴雨如注。三个姑娘不幸被十二声炸雷击中,沉人池塘底部,再也没有浮上来。第二天天亮以后,人们突然发现在山泉边出现了三座相依相连的俏丽山峰,远眺犹如三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山上还长有一种茶树。后来当地人就将这三座突然拔地而起的山峰叫做三女山。由于三女山位于四明山山脉,又加上是由十二声炸雷而形成的三女山,所以就将山上产的茶叶叫做四明十二雷茶。这种茶外形挺直而纤秀,如同松针,色泽淡绿,炒制后茶香如同兰花,茶汤橙黄透明,甘醇可口,香气久久不散。

中华茶祭风俗


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

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茶叶还作为随葬品。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

历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寻访“大红袍” | 茶趣


寻访;大红袍; | 茶趣

传统戏曲里有一出;访白袍;的戏,表演的是唐朝大将尉迟恭寻访;白袍小将;薛仁贵的故事。我这里却讲寻访;大红袍;。;大红袍;,原是武夷山中之佼佼者,素有;王;之誉。我们所要寻访的就是这种树。

几位文友此刻正行进在武夷山风景区的;九龙窠;里。溪涧潺潺,流淌在错错落落的鹅卵石上,一路上弹出淙淙的琴响。面对这种山川丽景,友人竟情不自禁地高声朗吟起来:;云麓烟峦知几层,一湾溪转一湾清。行人只在清溪里,尽日松声夹水声。;原来这是宋代;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玑的诗,他写的正是武夷山一带的景观;;峰峦重叠,清溪曲折,水声松籁,不绝于耳。闽北风光宛然如画。

走着走着,看到一小片园,枝株茂密,叶片微呈红晕。几个人同时喊出:;看,这就是了。;谁知,错了:它是;大红袍;的老弟;;;小红袍;。

又拐了一个弯,前面略显开阔,却不见了园,小石丘上独有亭翼然。在高山悬崖之间,由石块垒起的台座上,果然长着几株茂密的树,旁边还隐约可见镌刻在岩石上的;大红袍;三个字。由于山势高耸,距离较远,树的具体形态看不太清楚。东道主介绍说,这几棵;王;生长时间很长了,枝干弯弯曲曲,长满了苔藓,又浓又绿的叶片间夹杂着一簇簇的嫩芽,边缘上都呈紫红色。传说从前是靠训练猴子攀崖采摘,后来从旁边石罅里凿出一条缝隙,架上悬梯,工可以勉强上去,采摘之后,悬梯立即撤除,因为这是;国宝;啊。

相传古时候一个读书士子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了,下山化缘的老方丈发现后,叫来两个小和尚把他抬到庙里。方丈见他面色苍白,体瘦腹胀,便泡上一壶好,服侍他饮下。士人见叶绿地红边,泡出的水黄中带红,如琥珀一样光亮,遂呷了几口,顿觉口角生津,芳香四溢。连续喝了几次,鼓胀全部消退,身体如常。谢过老方丈,他便赴京投考,竟得状元。不忘救命之恩,状元郎重返武夷山,在老方丈导引下,寻访这半山腰的神奇树。这天,他正跪在山下虔诚地焚香礼拜,忽然一阵风来,把猩红状元袍卷上了半空,不偏不倚,恰巧罩在;王;的枝头,宛如红云一片。;大红袍;遂由此得名。

说着,一行人已上到亭坐下。女老板提着水壶汲来了山泉,用硬炭升起了炉火,顷刻间壶中便冒起了热气。她左手端过一个古香古色的盘,上面摆放着比拳头稍大的壶和几个酒盅般大小的杯;右手托着一个贮存叶的锡罐。叶放进壶中,注入滚沸的水,并用开水将壶淋过。两分钟过后,便提壶在各个杯中先斟少许,然后再均匀地巡回斟遍,最后将剩下的少许水向各杯点斟。据说这里头有个名堂,头一次叫;关公巡城;,第二回为;韩信点兵;。

天色向晚,同伴们向女老板致谢,说有幸在这里品尝到了;大红袍;这种人间至味。女老板却歉疚地摇摇头,说,准备不周,十分抱歉,今天我这里只有;小红袍;。当然,这也不是凡品。

不晓得这种;小红袍;与;大红袍;有没有亲缘关系,颇悔当时没有询问清楚。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7121.html

上一篇:中国茶艺简史

下一篇:忙碌的煮饭仙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