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文化是一门 生活的艺术

2021-11-19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文化是一门 生活的艺术”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文化是一门 生活的艺术”相关知识!

何为茶文化,业界众说纷纭。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茶文化推广工作委员会、茶文化研究员经过深入的系统论证,给予了茶文化较为全面而相对准确的定义。

在中国现代茶事活动中人们经常提及茶文化一词。什么是茶文化?各界人士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迄今为止,茶文化的定义已经不下数十种,其定义之多足以望文化定义之项背。但这些定义多是围绕茶事活动而定,以茶为主,以文化为辅,其外延比较狭窄。究竟什么是茶?茶与文化的结合点在哪儿?为什么结合?怎样结合?茶文化与茶和文化本身到底是什么关系?人们又是怎样感受到茶文化的呢?这些问题才是理解茶文化的根本所在。

茶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树种,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随着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地层中山茶科植物化石的发现,考古学家和植物学家们分析得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的历史。

上古时期,据《史记三皇本纪》、《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史书记载,在新石器全盛时期,以神农为代表的先民便发现和使用了茶,迄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此时,茶对于人类而言,还只是一种纯物质形态的东西,跟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任何一种其它植物一样,只是一种自然的、物质的存在。人类对它的应用也只限于用来食用、解渴或者医治疾病,人类对茶的需求还只是停留在生理层面,与文化精神并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此时的茶只有一个涵义,就是指茶这种植物。

后来,随着历史的推移和人类对茶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茶的外延也不断扩大,除了用来指称茶树、茶叶以外,还用来指称用茶叶做成的饮料、食品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茶的需求也逐渐从生理的过渡到精神层面的,并逐渐形成了茶法,而且还进一步把茶和礼相结合,形成了茶礼。此后,儒释道等思想也渗透入茶,进一步丰富了茶的内涵,形成了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茶文化。此时的茶,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反过来也被人类的生活和精神深深影响着。茶已然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式样,成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的涵义除了用来指称纯物质形态的茶树这种植物和茶叶以外,又有了一个质的突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茶作为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一种植物,它已经与别的自然之物有了一个质的区别。当人们在谈到或者用到茶时,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纯自然的、物质的存在,除了自然属性以外,它已经具有了社会属性,经过了人的主观意志的加工改造,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产物。

其二、人类在使用茶的过程当中,已经不再仅仅只是摄取它的物质成分,而更多的则是从中去体会和感受人类用以对它进行加工改造的那些主观意志。可见,物质的茶只是人类主观意志的一个载体,它承载着使用它的群体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和民族心理等等。

其三、人类在使用茶的过程当中形成的与茶相关的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法规、饮茶习俗、人际关系以及文艺作品等,也成为了茶的一个重要内涵。

最后,作为物质本身的茶也突破了茶叶本身的范畴,不再仅仅用来指称茶叶和用茶叶制作的饮料及相关产品,而且还包含了任何其他一切被人们称为茶而不含茶的成分的东西。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文化是中国的一门独特的文化


普洱茶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这一点跟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庄晚芳提出的“和敬廉美”、陈香白提出的“七义一心”,甚至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等等,自有其相异之处,最重要的有以下两点:

一、普洱茶文化是一种开放性、包容性很强文化

在当前的社会文化结构中,人不分贫富老幼、地不分南北中外、官不分高低大小、性不分古典时尚,九流三教的各色人等都能在普洱茶面前找到自己的文化认同感——所谓的“人有多深,茶有多深”,这一点也正是普洱茶会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

古茶树、古茶园的文化意义,也是在近来才被人们发现并强调的。云南很多茶人一定记忆犹新,当初为推广“云抗10号”,不知毁掉了多少古茶园,砍掉了多少古茶树。这很正常,因为那时候,古茶树、古茶园的商业价值还没有被我们认可,更谈不上什么文化价值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普洱茶文化不仅仅是云南人民的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财富,也是全世界人民的财富。

二、普洱茶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普洱茶本身,普洱茶自身茶性的丰富多样性是普洱茶文化生命力的基本保证。

倒茶是人生的一门学问


想了解《倒茶是人生的一门学问》知识吗,丰富的《倒茶是人生的一门学问》内容等你来看!

以前总是说"酒满茶浅"来劝酒和劝茶,其实真的不明白,这两者都是"劝"客人喝洒、喝茶,倒满就是了,为什么还要"茶七酒八"呢?直到有一天,同一位精于茶道的朋友一同饮茶,听他边斟边说:"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时才恍然大悟,深得其中韵味所在。

所谓"茶七酒八",是指主人给客人倒茶斟酒时,茶杯、酒杯满到七八分的程度。主若以茶待客,则以倒七分为敬,不宜过满。当然这有很多种说法,今天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

1、茶水倒七分满首先不至于烫着客人或洒到桌子及衣物上。

2、品茶需要一遍遍品,一壶茶要平均倒好几杯,所以不可能一杯倒得太多。

3、品茶时,不仅喝茶汤,还要看汤色、闻茶香,茶水太满品鉴起来不方便。

4、茶水倒得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就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一杯浅茶,在轻抿慢啜中方能悠悠地品出一番情谊来。

5、茶杯倒七分茶水,茶水的面距离杯口有一定空间,茶水的清沁芳香就不容易失散,在饮茶前,能闻到浓郁的茶香。

七分,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分寸上的把握。行事把握分寸,说话留有余地,待人宽容之心,处世淡泊从容。茶倒七分满似乎也在提醒人们,为人做事一定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不可锋芒毕露,要谦和含蓄,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留一点点情意,留一点点余闲,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为人处事,"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要懂得为自己、为别人留有余地,明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

人生如白驹过隙、草露风灯,短暂得就像这片片茶叶。我们不应该刻意地去计较生活中的得失,我们应该活得实在、活得真切、活得淳朴、活得坦然。

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不必为追求短暂的大红大紫而穷尽一生,其实人生如茶味一样清淡略带苦涩实为最佳。如果,如果我们肯给自己多一份宽松,在追名求利的空当儿抬头看一看蓝天白云,也回头望一望青山绿水,那么,我们的心便不会那么年轻的时候就已变得衰老坚硬,抱怨牢骚也不会纵横地写在脸上,而让我们失去了真诚的笑容。

本文《倒茶是人生的一门学问》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喝茶礼仪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


倒茶礼仪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它既适用于客户来公司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举手投足之间不仅体现了自身的教养,同时也是礼貌待客的一种体现。1,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座,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2,茶水要适量

放置的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倒茶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3,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舔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4,添茶要及时

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给他们添茶。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这样也体现出自己对上司和客户的尊重。

生活中的成都茶文化


在成都虽然只呆了一天,我却对成都人的喝茶印象深刻。

那天下午,我们喝茶的地方是在一个公园内。在十几棵大树下,放着20多张并不精致的桌子,每张桌子周围放着五六把有靠背的旧藤椅。当我们一伙5个人坐在一张桌子前时,那位斜靠在树干上的大嫂模样的服务员过来,在我们每位跟前摆上茶碟、茶碗,并用滚烫的水冲好,盖好盖。客人喝完时,她再不时过来续水。当然,她还管收费——每位10元。我看了看喝茶者中,有像我们一样结伙过来商谈、说话的,有独自坐那儿看书看报的,有男女一桌打扑克牌的,还有一些显然是附近居住的老人,还有少妇领着幼儿一边喝茶、一边随孩子玩耍的,也有提着大包小包逛街路过这里边喝茶边歇息的,最多的是一些相识的人坐在一起大摆“龙门阵”的。据说晚上或星期天,来喝茶的人更多,许多青年人也会结伴过来加入喝茶队伍。

虽然对四川人的喝茶文化早有耳闻,但真的身临其境时,我还是对他们这种热衷于喝茶的现象感到新奇。

坐在这清爽、宜人的高天大树下,嗅着淡淡茉莉茶的清香,看着公园四处的花草、流水、山石,这些品着香茗的成都人,个个轻松惬意、悠悠闲闲,就像坐在自家的炕头上那样,端着有缺口的茶碗,慢慢地喝着、品着、聊着,同时也玩着、听着、看着。连身着结实而粗糙的白色工作衣的服务员,也像对待熟人那样举着硕大的铝壶,不卑不亢、不急不徐地给客人斟茶。

虽然我和爱人与他们一样也是缓缓地喝着溢满香气的清茶,但我总感觉我俩缺乏成都人喝茶时那份平和、悠然、气定神闲的心境。他们那种神情自如、平静心安、家常随意的喝茶样子,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来的。而以抠门、小气著称的山西人而言,我也决不舍得经常花上10块钱、或专门开着车大老远地跑来,就为了在这简陋的露天茶摊喝口茶、聊天。

一个喝茶就把四川人和其它省份的地域文化拉开如此大的距离。也许再没有别的省份、地域的人,能像四川人这样如此张扬、如此悠闲、如此奢侈地以喝茶为引线,来进行各种交流或消遣的了。如果再有机会在成都喝茶,我想我所描述的就绝不是以上这些肤浅的印象了,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喝茶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的。

茶文化是一种懒文化


饭饱酒余喝茶,酒可以豪饮,茶却要细品,往往几泡茶下来,时间已过了一两个钟。因此,当地不少人认为,茶文化是一种懒文化,不适合低调守拙、深思求实的容桂人,喝茶的时间倒不如用来做“正经事”。

喝茶耗时间就是懒文化吗?恐怕说得有点偏激。品茶在中国毕竟已历经几千年,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魅力。

不妨拿少喝茶的容桂人与爱喝茶的潮汕人做一下对比。容桂人做事踏实,将喝茶的时间用于创建实业,这种生活观念和工作态度成就了像科龙、格兰仕这些工业巨子。而肯花时间喝茶的潮汕人,也产生了像腾迅、国美等商业巨舰,这不是一种懒人所能取得的成就。潮汕人经商有道,这与他们以茶待客、广结良缘不无关系。这样看来,光凭喝不喝茶来判断茶文化是否为懒文化不尽合理。喝茶是花时间,但只要花得值就不是懒。

喝茶有益于身心健康,并非无聊的消遣。生活之道在于一张一弛,喝喝功夫茶畅叙心事,能在工作压力之余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使人保持在身心平衡的健康状态中。喝白水的人重在解渴,喝茶的人重在品尝。但所有这些,都道不出喝茶最大的益处,那就是,喝茶能使人宁静,少了几分躁气,平添了几分沉稳。喝茶,是一个叙旧聊天、增进感情的时候,特别是为商务活动创造出一种和谐氛围。

事实上,茶文化一直在攻城略地,喝茶的容桂人多了,卖茶的店家也多了,容桂居民在生活富裕之时,追求闲情逸致、享受生活乐趣。不难预测,容桂人也会慢慢变“懒”,喜欢上茶文化。

饮茶文化——茶就是生活


我们知道,饮茶文化中茶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治疗师之一。事实上,有报道称,茶叶的历史数据可供人们使用。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饮茶。这种几乎神奇的饮料对健康的好处包括缓解一系列可能从焦虑到胃部问题的疾病。

饮茶能够预防中风甚至调节血液中的糖含量。此外,我们都喜欢它们,因为它们的味道细腻。根据您的选择,您可以将不同的精华,气味和味道结合起来,更不用说您可以在一个杯子中混合的各种治疗特性。

现在,我们知道你想要结合两全其美。您需要技术进步和用于收获和培育最好的茶叶的工具,但同时,您希望保持过程尽可能真实并且接近原始茶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在传统的茶机制造商中煮水而不是简单地使用微波炉。此外,我们想要感受到我们的茶是中国祖先的天然后裔,他们开发了这种千年技术。

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保持传统,并在适当的茶具中饮茶喝茶。一个赞美第一茶具,赞美传统艺术,当然,最手工制作。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创造了最终的gonffu茶具和中国茶具系列。我们的系列包括各种颜色和设计的玻璃茶壶和茶杯。您可以在我们的库存中找到中国茶具和台湾茶具,非常注重细节,并且只使用最好的材料,以确保您在每次浇注时享受最好的茶。

通过我们精心研制的茶,您将感受到与众不同,您将获得风格,同时,您的茶将继续尽可能自然。没有危险的红外线或微波污染您的饮料,没有离子损害您的茶的健康益处。我们为真正的茶爱好者提供对比度,真正的选择。

生活中无意流露而出的茶文化


有人曾经提出过一个很有意思,甚至很是刁钻的问题:什么是茶人?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答案莫衷一是。我稍微搜寻了一下,发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一个说法是,茶人原指直接从事茶叶采制生产的人,继而又发展为从事茶叶产制、贸易、教育、科研事业的人。“茶人”两字,最早见之于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茶中杂咏》诗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茶的传播和茶文化的弘扬,茶人队伍不断扩展,茶人的内涵也在扩大。从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层面来划分,茶人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专事茶业的人,包括专门从事茶叶栽培、采制、审评、检验、生产、流通、教育、科研人员;二是与茶业相关的人,包括茶叶器具的研制,茶叶医疗保健科研,以及从事茶文化宣传和艺术创作的人;三是爱茶人,包括广大的饮茶人和热爱茶叶的人们。

如果照着这个定义去理解的话,陆羽《茶经》里的一多半人也许就要被划到茶人以外去了。因为即使是最为宽泛的第三条里也至少要求他们是爱茶的人,但是被“茶人”奉为经典的《茶经》里的人不少对茶根本就无所谓爱或者不爱,像司马相如、扬雄以及我们这次要说的山谦之等等,谁也不知道他们喝不喝茶,《茶经》里关于他们的茶事也既不是关于“茶叶栽培、采制、审评、检验、生产、流通、教育、科研”的事情,不是“茶叶器具的研制,茶叶医疗保健科研”以及“茶文化宣传和艺术创作”的事情,也不是“饮茶”和“爱茶”的事情。不过,既然是经典,《茶经》要将他们收入进去,我们也不妨暂且把他们当作“茶人”,或许,他们就是真正的茶人呢?

山谦之,东晋时人,元嘉(424年~453年)时为史学生,后任学士、奉朝请,并受著作郎何承天的邀请,进入了《宋书》的编辑委员会,孝建元年(454年)奉诏续撰。除写作了《茶经》所引述的《吴兴记》外,还留有《丹阳记》、《南徐州记》、《寻阳记》等。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梁朝人沈约在山谦之等人创作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宋书》里却没有为山谦之立传。这就让我们缺少了一条更详细地了解山谦之的道路。

但是,我们却从山谦之留下的《吴兴记》的片段里知道了,“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泉山,出御荈”,也就是说,早在南北朝时期,今天的湖州地区所产的茶叶已经被作为贡品上贡给朝廷了。这要比如今湖州当地宣传上所说的由于陆羽的推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湖州茶叶正式被列为贡茶,至少要早了300多年。

我们无从知道山谦之本人对茶的态度,因此,也许不该把他列作“茶人”,但是,他在无意中却向我们透露了湖州茶作为贡茶的现存最早文字记录,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谁又能否定他对研究和探源茶文化历史的贡献呢?

除了《茶经》中饮用的部分外,有人还从别处找到了《吴兴记》中另外一处与茶相关的记载:“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于此。”据说,这也是关于“茶宴”一词的最早记录。

去年,我在做《游走茶乡·浙江》的时候,每介绍一个县市的茶文化的时候,都要安排一点当地的茶俗,于是,请教了很多茶文化专家,不少还是水平很高的专家,由于是要精确到每个县,他们中的不少就在这里打了顿,说不出什么特别的来了。没有办法,我开始求助当地茶农以及跟茶几乎没有关系的普通老百姓,他们虽然不能有条有理地列出当地茶文化的一二三四来,却多数都能讲出一点书本上没有记载的,却要比书本上记载的精彩得多的东西来。

从切身的经历来看,跟那些长篇累牍、东拼西凑地论述茶文化的巨著相比,山谦之的《吴兴记》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应该不会小太多吧!既然这样,我们又怎能不将他列作茶人呢?

毛主席有句伟大的论断说,党的正确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用最简单的话语揭示出了最深刻的道理的典型例子。如果借用一下这句话的形式,将其中的“人民”换成“生活”,那么我们也可以下一个比较“高明”的论断:茶文化,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文化。

从专家那里能找到茶文化,但是,更多鲜活的茶文化还是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而我们很多人往往喜欢往大里去研究茶文化,却忽视了自己身边以及扎根在百姓中的最直接最有生命力的茶文化。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能有什么大事呢,不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吗,这算得了是大事吗?可是,生活若是抛开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生活吗,那么,这还算不了大事吗?

最近,在迎接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一系列宣传活动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关于香港丝袜奶茶的报道,丝袜奶茶俨然已经是香港和香港生活的一个代名词了。难道说“奶茶经济”在香港经济中的比重大?

丝袜奶茶所以能成为香港的代名词原因还是在于,它是从香港人生活中来的文化,又深入到了香港人生活中去的文化,民生事务可是比天还要大的事务,民生中的文化当然是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文化,这与它所体现的经济价值并无多大关联。

无独有偶,2006年,曾通过网络向全球网友调查,发现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最能代表英国的还是他们的下午茶。

龚自珍说过,不拘一格降人才。陆羽《茶经》也是不拘一格选茶人。生活本身就是不拘一格的,我们又何必拘于一格选茶人呢?让茶文化真正成为一种可以载道和有道可载的文化不是更好吗?

茶文化:喝茶是一种懒文化?


喝饱吃足后,人们都喜欢享受几杯好茶来帮助消化,但是酒可以豪饮,茶却要细品,往往饮完几杯茶下来,时间已过一大半,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茶文化是一种懒文化,有喝茶的时间倒不如拿来做“正经事”。

喝茶是一种懒文化吗?不是

喝茶有益于身心健康,并非无聊的消遣,所以说喝茶耗时间就是懒文化,这个说话恐怕有点过于偏激,品茶在中国毕竟已历经几千年,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魅力。

喝茶是老一辈的喜好,他们可以喝喝功夫茶畅叙心事,能在生活压力之余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使人保持在身心平衡的健康状态中。喝白水的人重在解渴,喝茶的人重在品尝。

不妨拿少喝茶的容桂人与爱喝茶的潮汕人做一下对比,容桂人做事踏实,将喝茶的时间用于创建实业,这种生活观念和工作态度成就了像科龙、格兰仕这些工业巨子。而肯花时间喝茶的潮汕人,也产生了像腾迅、国美等商业巨舰,这不是一种懒人所能取得的成就。潮汕人经商有道,这与他们以茶待客、广结良缘不无关系。这样看来,光凭喝不喝茶来判断茶文化是否为懒文化不尽合理。喝茶是花时间,但只要花得值就不是懒。

从另一方面来说,饮茶也是一种“懒文化”,因为饮茶讲究的是追求闲情逸致,享受生活乐趣。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5787.html

上一篇:源于中国的茶道又失于中国

下一篇:茶史的发展历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