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机器普洱茶和手工普洱茶的不同

2021-10-10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机器普洱茶和手工普洱茶的不同”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机器普洱茶和手工普洱茶的不同”相关知识!

很多茶友又开始准备今年的普洱新茶了,手工茶和机器茶的选择是任何人都迈不过的一个坎,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手工茶的品质是高于机器茶的,但从生产实践中,认为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正确,手工茶确实可以出极品,但大多数的情况品质不如机器茶。

首先一泡茶的品质是由树种、山场、种植采摘和制作加工四个方面决定的,特别在绿茶方面,我们传统上更多是在追求某种茶类,而忽视了树种、山场这方面的因素,当然片面追求某一点都是不可取的,非常有趣的是本人前几天的一次经历再次验证了偶的这一观点。

总的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无非有这么几点:

一、做茶师傅对茶的理解:做茶实际上最能体现师傅的个性,即一个做茶师傅将茶做成什么风格,完全取决于这个师傅对茶的理解,看茶做茶是手工茶核心,比如师傅如果喜欢香气比较高的茶,在杀青和炒制过程中可能就会采用比较高的温度。

二、做茶师傅的经验:由于手工制作,要求做茶师傅的经验非常丰富,每个环节都能把握的十分到位,以蒙顶甘露为例,在杀青阶段,锅温过高,做出的茶香气较高,不够优雅幽长;锅温过低,做出的茶就会带有青味。在揉捻阶段,揉捻过重,则叶底破碎,水好香差。因此每个环节上这种度的把握都是相当困难的。

三、对于机器茶:厂里一般都会安排经验最丰富的师傅进行关键环节的操作,大规模生产,老板最怕生产出垃圾茶来,再者机器茶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参数(主要是温度、时间的掌握),师傅做茶时也会尽量往中庸的方面去靠。

另外就目前国内的绿茶来看,不同的工艺下制作出的茶口感差距甚大,比如扁炒青,工艺相对简单,茶口感直接反应茶青的品质;再如曲卷型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揉捻工序,做出的茶要醇的多,茶汤厚滑,使茶融入了更多的风味元素。所以在茶叶的审评标准里,扁炒青茶的滋味常用鲜、甘、爽等字眼;而曲卷型的茶常用鲜、醇、厚、爽等字眼。

对于国人来讲,喝茶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在这点而言,手工茶的文化内涵确实也远高于机器茶。若单从茶本身而言,机器茶优点:高效、外形好,品质中上;缺点:品质相对中庸,不容易出极品。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中的陈年普洱茶历史回顾


普洱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今天这篇文章讲的是陈年普洱的这么一个概念的东西,偏向茶史方面的吧。

陈年普洱茶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就像古树茶一样还没有相关机构、专家、学者明确说明到底多少年才算古树茶。陈年普洱茶一样,同样没有相关机构或者专家明确说明要多少年的茶才是陈年普洱茶。

但是大部分茶友普遍称10指30年的普洱茶为陈年普洱茶,5-10年的称为中期茶。而且陈年普洱茶的价格和新茶比,价格相差非常大,那其中的原因是啥呢?

因为刚做出来的普洱茶生茶苦涩、刺激性比较大,很多茶友都不能完全接受新茶的口感,而陈年普洱茶经过时间的自然转化,苦涩、刺激已经没有了,这时候的陈年普洱茶就像熟茶一样,温和、醇厚、不刺激、无苦涩味。

还有就是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与有些茶类只有两三年年保质期不同,普洱茶无保质期,只要放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普洱茶接触空气以后就会自然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实际就是在慢慢发酵的过程。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得更加醇和,水性更柔。

后来到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昆明茶厂(现在的中茶普洱)研发出来人工涡堆的技术,让普洱茶在短时间内转化,本来几年十几年的事情,现在几个月就完成了。所以现在熟茶出厂直接就可以饮用了。但是,人们发现,即使是熟茶也是存放时间长的更适合饮用,更醇和滑口。

所以,普洱生茶除了要求存放环境、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存储,才能转化出好的口感,所以陈年普洱生茶的价格相对比较贵。

看完这篇文章,其实应该懂得很多关于普洱细节上的问题,例如普洱生茶、熟茶等等的区别。

诸葛亮和普洱茶的传说


相传,在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蜀汉丞相诸葛亮请膺南征,平息南中诸郡叛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路上虽遇艰难险阻,孟获蛮兵的顽强抵抗,但诸葛亮凭着深明天文地理,熟谙韬略兵机,运筹帷幄,实行兵战与安扶相结合的策略。加之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渡过金沙江以后,势如破竹,攻无不克,每擒孟获,以仁义相待,若其不服,则备马送出营寨,放他归去重整兵马再战。

有一次,诸葛亮率兵离开西洱河,沿哀牢山南进途中,军士来到桃花江畔的桃叶渡口,因触江水瘴气中毒,纷纷晕倒于沙滩,在万分危急之时,得到当地蛮濮人相助,送姜茶汤解毒而康复,送茶叶含在口中避染瘴气,才得以渡过桃花江作战。

诸葛亮看到茶叶如此神效,即命王平、吕凯率军士以当地蛮濮人为向导,到哀牢山中采购茶子。赵云、魏延率兵过江后,分兵两路围歼蛮兵,于盘蛇谷第七次擒住孟获,押往塔郎甸诸葛亮帐前。诸葛亮仍以仁义相待,令解去绳索,问孟获今服不服?孟获跪于帐前说:“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过,安得不服乎!天公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诸葛亮请孟获入帐,设宴庆贺,委任孟获照旧掌管南中事务,所占之地尽皆退还。孟获及所胁从的部族酋长、蛮兵无不感戴,欢呼跳跃。

至此,南中已平定,副将王平、云南太守吕凯受命在哀牢山中向蛮濮人采购的数十驮茶籽已驮运到,诸葛亮于7月亲率一支军队继续南进,深入裸濮、乌蛮、金齿、锅搓、羌尼人居住的地方,察看山川河流,体察民情,安扶民心,赠送茶籽和礼物,传授农耕技术,教民预防瘴毒。所到之处无不深受各族酋长、族人的欢迎,并以丞相赐物和地名为荣。

诸葛亮经过一月的艰苦跋涉之后,回到斑鸠峰下的坝子安营扎寨。数月来不毛之地的征战之后,看到这里青山绿水,景致诱人,便触景生情,思念起翠竹掩映的隆中茅庐,于是在帐中挥毫写下“思茅”二字。次日邀约各酋长会盟,诸葛亮坐在轮椅上,右手持鹅毛扇,左手拿着书写的“思茅”二字说:“此地就称思茅吧!”接着他倡导各族团结,广植茶园,发展生产,共谋生计。当地一酋长跪拜双手接过写有“思茅”的绸绢,众酋长胜感荣幸,欢呼丞相赐地名。由于部族语音的原故,欢呼中喊的都是“思茅”的谐音,有的喊思摩!有的喊思么!有的喊西卯!

第2页/(共2页)

诸葛亮在思茅小憩数日,让军士们在坝子边的小河洗澡、洗马后,班师返回。8月底“遂至滇池”,在滇池边受到孟获及当地酋长土官的热烈欢送,诸葛亮就此作出部署,留王伉、吕凯守四郡;吩咐孟获勤政驭下,善抚居民,勿失务农,即回蛮邦。安排完毕即起程返回成都。

诸葛亮回到成都后,云南各郡各部落每年都有“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为筹划北伐中原再兴汉室,诸葛亮拨出银两,派得力将校和军士随纳贡的云南部族人到滇西南采购、驮运茶叶,以备军需和商贸之用。从而促进了滇西南各地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

千百年来,不管历史怎样沿革变迁,诸葛亮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总是无羁无束地传颂着。在思茅当年诸葛亮路过的地方有孔明山,洗战马的小河称洗马河,思茅城北郊斑鸠峰下诸葛亮扎营处建有“诸葛故垒”。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后,重建毁于兵燹的“诸葛故垒”,改称“诸葛营”,营地中建武侯祠,塑有诸葛亮及琴童、武将的雕像。诸葛亮还被尊为茶祖,在思茅的同乡会馆举办“茶祖会”,每年农历6月19日,各茶庄茶号和各地商旅都要聚在一起,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恭读祭文,演出文艺节目,以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载:“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哈尼族和普洱茶的情缘


哈尼人是一个和茶有着不解情缘的民族。和许多生活在云南大地上的少数民族一样,茶在哈尼人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饮料,承载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从古到今,源远流长,茶和一个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形成了哈尼人特有的茶文化。

关于茶的起源,哈尼族人民中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个哈尼小伙子猎获了一头凶豹,他请来寨里的人一起饮酒吃肉。席间,大家尽兴地跳起了舞,直到通宵达旦口干舌燥。主人便煮了一锅水给众人解渴。当锅里的水即将涨开时,大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树叶随风飘进锅里。大家喝后感到这水比平时的水好喝,苦中带甜还有清香。后来就常采摘那树叶来泡水喝,并且将树种在房前屋后,并取名老泼,也就是茶叶。古代哈尼人的口感和我们的一样,肉食之后喝云南的大叶种茶,更感舒适通泰,甘甜畅美。

很多资料表明,哈尼族种茶的历史十分悠久,那些历经千年仍然郁郁郁葱葱,为人类奉献着新绿的茶林,就是一个民族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和深厚文化的最好见证。在哈尼族的聚居区,从镇沅的千家寨到澜沧的邦崴,从普洱的茶树箐到勐海的南糯山,哪里有哈尼族,哪里就有古茶树,哪里有大茶园,哪里就有哈尼族。正如唐朝陆龟蒙《茶人》一诗所言: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趣。

哈尼人在上千年的岁月中,已经形成了地种到哪里,茶树就种到哪里的习惯。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从哀牢山西北部的镇沅古茶树到勐海贺松的大茶王,从无量山及普洱茶山箐的大茶树到南糯山人工栽培的大茶树和大茶园,不仅反映了哈尼族对茶叶种植的传播史,实际上也是古代哈尼族迁徙的一条路线。茶用它的清香野趣陪伴着一个民族生息发展的漫长旅程,让艰辛的旅途多了几分温馨和诗意。哈尼人栽种的大茶树、大茶园从古至今就是普洱茶原料的重要来源。

千百年来在哈尼族的生活中,茶已经融入生命融入血液,在民俗风情中随处可以寻见它的踪影。在婚姻生活中,男方到女方家提亲,茶是必不可少的礼物之一。女儿出嫁到婆家,父母送她的陪嫁物品中,也少不了要给她带上一点茶叶。似乎是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女儿:今后的日子就像饮茶一样,先苦后甜,回味悠长,蕴藏着深刻的道理。

日常生活中,茶是哈尼族待客不可缺少的饮料,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客人到家,一定要喝主人沏好的茶水,哪怕只喝一口,也是对主人一片真情的回报。喝得越多,主人越高兴。如果一口不喝,则会让主人觉得客人看不起自己,待客的热情会受到打击。和茶相伴千年,哈尼族人民的性格也如茶一样,质朴、醇厚。茶被他们赋予了文化的含义,它代表的是仁义,敬意和纯洁的心性。居住在南糯茶山上的亻爱尼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还发明了颇有特色的土锅茶,哈尼语叫绘图老泼。先取来山间流淌的清清泉水,装进土锅用火塘里的炭火烧开,再放入南糯山的名茶南糯白毫,在滚水中煮五六分钟,茶香就会在火塘边弥漫开来,直沁入人的心脾。这种茶水汤色黄绿,清香润喉,喝一口下去,主人待客的真情和着大自然的纯朴气息,直抵心灵最柔软的部位,让你永远不会忘记。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喝茶又是另外一种风格。那里盛产竹子,哈尼族就发明了喝竹筒茶,将茶叶和水装进鲜竹筒内,放到火上烧开。茶的香味和竹子的香味混合在一起,还没喝就让人舌底生津。

在哈尼族悠久的历史岁月中,茶对民族文化的建立、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温润生活,调节人间关系。客来敬茶,以茶赠亲友等纯朴的民风,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让人的感情更丰富和美好。哈尼人从小就学种茶、采茶和制茶,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普洱茶业中的著名茶人,为普洱茶的传承和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洱茶“岁月”:普洱茶在04年


04年,原在勐海茶厂订造茶的茶商们,除了不给其他新人进勐海茶厂。他们之间也争斗得颇利害,他们相互之间也不停地争做、抢做勐海茶厂的订造茶。虽然当时勐海茶厂的生产能力已经是大为提高,但是还是满足不了他们的订单。因为,一方面,他造好的货一到市场,就很好卖,这是主要的利诱;二方面,前文说到,勐海茶厂马上就要改成私有制,改制前的茶,还有一个期望值。所以,他们的订单订货量更是大大加大,实际生产的能力,是永远不够人的欲望增长得快的。据当时原勐海茶厂的工人说,04年的时候,他们不停的加班加点,还是完成不了生产任务。

勐海茶厂的生产满足不了茶商们的订货量,茶商们也不会干等,憋死在勐海茶厂。他们除了在勐海茶厂排队做茶以外,开始到其他茶厂做茶。例如下关、黎明之类的厂;还有04年新开厂的兴海、南峤之类的厂。这样的举措很重要,要知道当时在勐海茶厂订造厂的茶商,都是在市场比较知名,有影响力的茶商,而且他们的销售渠道和客源都是很广的,跟客户的关系密切又牢固。他们在这些茶厂造茶,直接就把这些厂带起来,带进了市场,他们对这些厂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茶厂又对普洱茶以后的发展也是起着很大的作用。

茶叶是很需要名气的,当时这些没什么名气的茶厂的茶能销售,他们是很有功劳的。很关键一点是靠着他们的名气。因为他们的名气,带起了这些茶厂的茶的销量。也使这些茶厂得以迅速为市场所认识。为这些茶厂建立了市场的地位。这个对整个普洱茶行业是很重要的,起码多少制衡了独大的一方,使普洱茶能多元发展,不然以后普洱茶可能会更糟糕一点。

原勐海茶厂订造茶的茶商们,销量越来越大,做茶的量也越来越大,收购的原材料量也越来越大。原材料量大,是很难保证质量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和常识。所以,04年有些茶商在勐海茶厂造的有些订造茶,质量是有所下降的。利和善举已经开始不一致,甚至是相冲突,市场开始进入非理性。所以,这些茶质量虽然下降,但一点都不影响它的销售,和日后的升值。这就更加助长了不正之风,更是利字当头,抛开质量,市场更是不理性。因为质量不好的茶照样好卖,照样升值。

有个别茶商更是利欲熏心,在勐海茶厂做一车茶,另外在其他小厂做二、三车同样的仿造茶,自己造假,自己销售。开始了新茶的B货。由于茶商的名气,和市场进入了非理性。这样的B货,也照样好卖。我们所说的是历史事实,是有真姓实名的,说出事实真相会牵涉许多人的利益,甚至会毁掉一些人的声誉。所以,我们也只能是点到即止,我们所写的也是泛指的多。社会既然没有正义到这样的程度,我们也只能说到这,希望茶友能理解。但有说总比没说强,说出来起码有所知,有所启发。当然我们说出来,并不是为了打击,毁坏某些人,只是让茶友知道历史真相,对普洱茶能有更客观,辩证的认识。这对普洱茶整个行业是有利的,因为,对于不正之风,需要面对,正视,才有可能纠正过来。

普洱茶的荣誉


在中国的茶叶史上,唐、宋、元三代,据史料载,均产“团茶”,从明代始,方以散茶为主,唯独普洱茶一直延续其”团茶"特征,这其中是否意味着只有普洱茶因其产地远在边国而继承了古代茶品的衣钵?台湾茶界名人邓时海先生写道:“唐宋辉煌的荣事,随着陆羽的茶经,跨越了千百年的时空之后,倘若今天得以藉着普洱越陈香而再度发扬,陆羽先生地下有灵,他老人家必会一则喜,一则憾。喜的是他一手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已干矣。现在总算有人起之、饮之,越陈越香之;遗憾的是他一手写的茶经,撰述了全国十一省产茶地,唯独漏列了最能继承他衣钵的云南普洱茶…”云南普洱茶它的陈香味,它独特的药用功效,它茶道梵境中令人着迷的”茶禅一心”,它让雅逸之士醉心的品味过程中的水路变化……为整个中华茶文化史开辟出的是又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灿烂晴空。普洱茶之所以越陈越香,屡屡因时间的流失而成为绝品,比如堪称国宝的现存于中国茶科所的"金瓜贡茶”皆因此茶成为成品后,尚有一个"后发酵”的过程。旧时的西双版纳乃“瘴疠,之区”,瘟疫流行,夏秋之季,外人均不敢涉足,产下的茶品,往往耍到冬春之交,方可运出。因此在其囤积期间,难免受湿气漫涅,再加之外运路途遥遥,最终形成了“后发酵”。

有人将普洱茶的产销过程,形象地称之为“祖父做茶,孙于卖出”,应该说,这概括非常准确。由于"后发酵”,普洱茶也就具备了滋味醇厚,后味甘长、香高味美、越陈越香.云南每年向清宫进贡普洱茶的定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前后计有200年左右.皇用贡茶储存在清宫内的"茶库”里(在今故宫东面的永和宫东).“茶库,设员外郎二员,六品司库二员,无品级司库二员,库使十五名",专司收存管理。普洱茶、女儿茶和茶膏也是清朝的国礼茶清皇朝每年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清官皇家饮用或分赠皇亲国威外,也选作赠送外国使节的礼品茶,视为代表中国高级土产晶.史籍间有记载,例如乾隆年间,清朝与英国交涉两国贸暑问题时送的礼品中有普洱茶,据清朝档案材料,’英国于1792年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1737-1806)勋爵为首的觐见团一行95人,以祝贺乾隆皇帝80大寿为名来华,向清朝皇帝请求改变当时中国只开广州单—口岸对外通商,要求增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长驻中国.英使觐见团随船带来礼物19项(地球仪、天文钟,聚光镜、战舰模型、铜炮、火枪、马车,玻璃彩灯、金线毯,毛料等)作贺寿礼,以图皇帝欢心,打遭关节,1793年(乾隆58年)g月14日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英使团,井在万树园宴请,乾隆帝婉言不准所请,不予同意,但礼尚往来,回赠英使团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女儿茶和(普洱)茶膏.按清朝礼例每次接见或宴请、参观、看戏,都宴赠送礼物,称为“赏赐”,每次每人一份。现将三次回赠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礼品摘录如下:——赏英吉利国王物件,计有珐瑯、珍宝、玉器、漆器,瓷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茶计92项(对、套)479件(个),其中包括普洱茶8团,六安茶8瓶、武夷茶4瓶;茶膏4匣.——又加赏英国国王物件,绫罗丝缎、漆器、扇、笺、食品等,计40项455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匣、武夷茶10瓶、六安茶1O瓶.——又随敕书赏给英国国王物件,计41填1016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匣、武夷茶10瓶、六安茶10瓶.这次英使觐见团95人,包括正使(即马戛尔尼)、副使、正副总兵官,通事(翻译)、文书,医生、天文生、听事官、管船官等,分别等级档次,每人都给礼物,共“赏赐”物27批,其中15批有茶叶,我将这批礼单逐项统计,计送普洱茶124团、女儿茶34个、(普洱)茶膏26臣、砖茶28块,六安茶4D瓶。武夷茶24瓶,还有未列茶名的‘茶叶”32瓶。每次赠送国礼,侧由清朝“军机处”遂人逐项开列详细清单,呈送皇帝阅批后送给.这批清朝礼品荣的计数单位,普洱茶称“团”,女儿茶称“个”,茶膏称“匣”.此与思茅采办的贡茶单位称谓相符合,是思茅进贡清官的贡茶无疑.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云南普洱茶进入清官,经过同各地贡茶比较,茶味与茶性都不同于小叶种茶,深得帝王家青睐.视为罕见名茶.究其原因,在于探山老林原始大茶树的大叶种茶,具有茶味特别浓厚的特殊品质,帮助消化的功力最强,并有治疗,保健的作用.普洱茶的特性,明、清时代人士早有体验,并有多种文字记载,明末学者方以智认为“普洱茶蒸之成团,最能化物”: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药性观点记蓑说,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践牛羊毒’、“苦墙,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这种茶性非常适合清宫贵族们的需要.世所咸知.清朝满族祖先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猎民族,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为帝王统治者后,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每所不极,需要一种消化功力大的茶叶饮料,而普洱茶正具这种特性,于是普洱茶、女儿茶、普洱茶膏,深得帝王,后妃、吃皇粮的贵族们特别赏识,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有用于泡饮,有用于熬煮奶茶。尤其每年冬季北方气候干燥,例须多饮普洱茶.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于是云南普洱茶在清代北京名声大振,社会威闻。乾隆年询,文人曹雪芹有所闻知,便在其描写贵族生活的《红楼梦》一书的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章中写出贾宝玉喝普洱茶、女儿茶助消化的文艺反映.清宫重普洱茶的风尚传到贡茶户地云南,故有“普(洱)茶名重天下”之说和“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的记载.都反映了清代当时的实际情况.[page_break]

清宫权贵们爱饮普洱茶的风尚,代代相传,直到晚清时期宫中仍然如此.清亡后.一些出官的太监、宫女们所述宫中见闻中也有反映.例如曾经伺候慈禧大后日常生活八年之久的宫女说:“老太后(慈禧)进屋坐在条山炕的东边.敬茶的先敬上一盏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在冬季里,又刚吃完油腻.所以要喝普洱茶,图它又暖又能解油腻”云云.思茅是采办清宫贡茶的地方清朝皇家饮用的贡茶沿用明制,规定“岁进茶芽,顺治初.系户部职掌,七年,改属礼部”,1650年“顺治七年,礼部照会产茶滏省市政司,每年‘谷雨’后十日起解.定限日期到部.廷缓者参处”.而云南普洱茶何年始贡,岁贡多少有待考证.至迟在1726年雍正四年.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期应巳岁贡.1734年雍正十二年三月的官方文告(禁压买官茶告谕)中有“每年应办贡茶,系动公件银两,发交思茅通判承领办送,等语,可知那时已每年进贡清宫普洱茶,是在思茅采办的.以后在道光初午,阮福《瞢洱茶记>中记载得更清楚.“检阅)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例于市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茶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鲜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拆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篆,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官名)领银承办’.就是普洱贡茶分团茶、散茶和茶膏三种八个衣色,由当地官品办送清宫.云南普洱茶,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港、演、台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曰本、韩国等地广受推崇,香港茶肆,曾有一联云:普洱铁观音松祷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在此联中,普洱茶位尊第一,这自然也说明了普洱茶在香港的受宠程度。据资料载,作为中国茶叶外销的重镇,香港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茶叶贸易关系。而在外销的茶叶中,以1998年为例,外销绿茶是2583.1吨,外销普洱茶和红茶达到了5211.5吨。

香港著名美食家、茶博土蔡澜,1995年曾在<一周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叫<普洱颂)。该文在阐述了香港人爱喝普洱茶缘由之后,笔锋一转,如此写道:”普洱茶已成为香港的文化,爱喝茶的人,到了欧美,数日不接触普洱茶,浑身不舒服。我每次出门,必备普洱。吃完来一杯,什么鬼佬垃圾餐都能接受。移民到国外的人,怀念起香港,普洱好像是他们的亲人,家中没有茶叶的话,定跑到唐人埠去喝上两杯……。”由此可见,香港不产茶,却是中国的一大品茶之都。香港街头,入目皆“茶”字,茶行、茶庄、茶楼、茶室、茶寮、茶座、茶餐厅、凉茶铺……比比皆是。能有这般茶文化气象,显然也非一日之功,没有百年时间的造化是难以如此的。在香港,阮福所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应当改为:“港人尤重之”了。据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董事长、现居香港的陈文怀先生所著(港台茶事)一书载:“香港每年要销五六千吨普洱茶,平均每人每年差不多要喝一公斤,像蔡氏{蔡澜}这样的茶博士,每年没有上十公斤是过不了年的"。许时海先生还谈到:在数百种茶中,普洱茶是最能代表我历史文化的产物。一是,普洱茶保有我国古代团茶古意盎然美的型态二是,普洱茶除了与一般茶叶重视原料,制作保存之外,更讲究其时间年代,具有历史价值意义。三是,普洱茶具有其“越陈越香”独特的风味特色。四是,一旦喜欢上普洱茶,常常品尝,对其它茶汤会有难以入口接受之感。普洱茶真为茶中之茶,也是中国茶历史文化的代表。云南普洱茶历年耒多次获得过世界各国的大奖,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与欢迎.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在一九九九年云南沱茶[袋泡茶]被成功地载入法国大药典,这是云南的骄傲,也是中国茶人的骄傲.云南普洱茶作为饮料除能满足人们生津解渴的功能还有极好的治疗和保建功能,云南先民最先发现和利用了茶,云南人为人类创造的普洱茶也将在世界饮料史上写上自己光辉的一叶。

普洱茶的传奇


公元1729年,一支神秘的马队冒雪进京,在行程3000多公里之后,它们要把一件珍贵的礼品进贡给大清皇帝雍正。这件礼品就是800多年前南唐皇室贵族饮用的普洱茶叶制品——茶膏。这种神秘的饮品在明代的历史中消失了将近300年,现在,马帮要把这个存活在民间的茶制品再次带进宫廷。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喜怒无常的雍正皇帝会怎样对待这个礼物呢?

这次冒险的进贡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茶膏,这种绝妙的饮品迷住了雍正皇帝,以及后来的乾隆皇帝,着迷的皇帝因此召集了中国最好的茶艺师来到宫廷,发掘了186道制作茶膏的古老工艺,成为大清宫廷中最为神秘的工艺之一。宫廷秘制的茶膏,很快风靡了整个皇室和士大夫阶层。而在遥远的布达拉宫,茶膏也成为活佛们青睐独享的特权饮品。1792年,茶膏还以国礼的身份飘洋过海,至今仍然珍藏在大英博物馆。

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里描述道,“普洱茶膏能治百病,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详实地记载了普洱茶膏的养生之道……”而一百多斤顶级普洱茶,也只能秘制出几斤茶膏。百年来,茶膏作为可以收藏的礼品,被社会名流竞相收藏。2004年,曾被鲁迅先生珍藏的3克清宫普洱茶膏拍卖,以12000元成交。2007年,一块82克的清宫普洱茶膏被人以85万的高价收购!

到了近代,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宫廷秘制的茶膏工艺,再次面临失传!幸运的是,今天的贡润祥人,历时3年之久,破译了清朝皇室普洱茶膏的秘制工艺,建立国家级研究室,国际化研发团队,专业皇室工艺茶膏生产厂房,通过智能分子仿生复制3大皇家工艺,7道保密工艺流程确保皇室品质。同时还获得了原产地首家茶膏QS认证,云南普洱茶膏标准备案,成为云南普洱茶膏标准制定者。

悠久的历史,尊贵的血统,怡情养生的品质,如今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不仅是一种顶尖国饮、养生圣品,它还给你提供了一种尊贵的生活模式,一种健康时尚的养生文化。

普洱茶的传说


在普洱茶的传说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孔明兴茶之说。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记:“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此名其山,又莽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诸葛亮征南中之事,据历史记载: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二月诸葛亮大军出成都南下,乘船顺水到乐山,之后“五月渡庐”,渡金沙江进入今云南区域,之后“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到十二月还成都。

关于诸葛亮在云南区域内的具体活动时间无史书有具体记录,但从二月出师,五月渡金沙江,中间还顺流乘船用了近三个月,诸葛亮大军再渡金沙江回到成都由于是逆流,所用时间不会少于三个月,则诸葛亮大军在今云南境内活动时间不会超过四个月。据专家考证,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点在曲靖一带,三国时云南的交通条件不如四川,诸葛亮大军从成都走了一段水路后到金沙江用了三个月,照此速度既要行军又要打仗,其大军从金沙江到曲靖时间也需要一二个月,从曲靖再回到金沙江边又要一二个月,照此时间推理,诸葛亮大军只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在曲靖一带活动,还要“七擒七纵”孟获,从时间上推断诸葛亮只可能到过曲靖一带,而且在曲靖一带也没有停太长时间。

因此说诸葛亮到过保山,到过思茅,到过六大茶山从时间上就是不可能的。既然诸葛亮只可能到过曲靖一带,那么为什么在云南很多地方都有诸葛亮到过的传说呢?这里面应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诸葛亮平南中用的是攻心战术,因此颇受云南人爱戴,其二应该是名人效应。

心中的普洱茶


茶:一片叶子落入了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

茶:经历了生与死,水与火与我们相遇

茶:包容慷慨,吸收了大地云雾日月的精华

又在冲泡中毫无保留的释放出来。

茶:初泡为苦,继而转甘,后则淡然宛如人生

陆羽〈茶经〉上记载“茶,天赐香叶,带着日之热烈,雨之温润,风之灵动,雨之醇香,是以为茶,人间神农氏,采其为饮,于是人间便多了一种沁人心脾的仙露。”

很荣幸与这种沁人心脾的仙露朝夕相处了那么多年,似乎已成了生命的一部分。绿茶的清新,红茶的温润,乌龙的花香,白茶的淡泊,黄茶的爽甜,这一切的诱惑总能让你爱不释手。而我更钟爱那历久弥新的普洱茶,它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一而再再而三的走向高峰,并非偶然,那是生命历程的时间积累,是生命的力量。

普洱茶可以说是云南的一种象征,一种文化,更是一份骄傲。普洱茶的定义为“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晒青茶所制成的散茶或是紧压茶。”普洱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700多年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经开始种茶。最早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的咸通三年,他在其书〈蛮书〉中云“茶出银生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茶”即指普洱茶,“银生成城”即景东,和景东附近的哀山无量山等地。关于普洱茶的文记载还有宋《续博物志》,明《滇略》《本草纲目》清《普洱茶记》等等都进一步的说明了普洱茶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今饮普洱之风未减,世人崇尚喝普洱茶。更有人说“不识云南普洱茶枉喝茶”。世人给予普洱茶如此高的评价,不仅因为普洱茶甘甜,润滑,醇厚的口感无可比拟。更因为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佳中药配方。它具有降脂,降压,养颜,减肥,抗动脉硬化,提高人体免疫力,养生健体,延年益寿,更有微量的抗癌元素。因此成了养生必须的饮品。

普洱茶制作工艺“采青—萎凋—杀青—揉捻—干燥”制成饼,砖,坨,散等各种形式的生,熟茶。然后开始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改变自己。

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从茶柜里中找到那片多年不曾记起的普洱。趁着闲暇,冲泡一壶。那种改变让你惊讶,,让你震撼,你不知道它是何时变得这样好,你更不知道它还能有多好。于是你开始思索你是何时把它放入这柜中,这些个年月你是否同它一样成长了,沉定了。往后呢,你是否也会如它般不言放弃。

我总觉得我那么钟爱普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生态、口感、药用、更多的是寄予它那种可品可期许的岁月。就岁月而言任何茶类都不能与它媲美。普洱茶越陈越香,世间万物皆是越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越有生命力。不是吗?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最爱的那款茶,我总觉得无论喜爱的是哪一种茶,一 位真正的茶人,能从茶中领悟世道人心,能以清明之眼遥望人生绚烂之后的平淡。“宁静以致远”。懂得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拥有空灵的心境。那么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心田的每个角落,精神就会得以净化 。所以我总觉得,茶所贯彻的精神价值远胜于它本身的价值。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4887.html

上一篇:为何自己泡的茶没有在茶馆里的好喝?

下一篇:谷雨茶什么时间?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