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市黑马安化黑茶

2021-08-2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市黑马安化黑茶”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市黑马安化黑茶”相关知识!

安化黑茶因产自中国湖南安化县而得名,是中国古代名茶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曾一度绝产,以至于默默无名。2010年,湖南黑茶走进中国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安化黑茶由此再度走进茶人的视野,成为茶人的新宠。其特色的千两茶,堪称一绝。

起源于秦汉时渠江薄片

安化黑茶起源于秦汉时期的渠江黑茶薄片。黑茶薄片呈形状不一的扁平薄片状,源于安化县渠江镇,黑茶薄片又称为黑茶宗祖薄片,民间相传为张良所造,俗称张良薄片。汉代时黑茶薄片成为皇家贡茶,称之为皇家薄片或渠江皇家薄片。安化县志和黑茶史料中记载唐皇以产地赐名,称之为渠江薄片。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私茶。

安化黑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制造方法参照四川乌茶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炒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当时,西藏喇嘛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喇嘛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安化一带,后统称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据考证,1368年朱元璋犒赏立下大功的安化茶商,御赐代表皇家尊荣的九字符,赐号该三十九人组成的安化黑茶商队三十九铺。经过历代茶商传承演变,1568年第一家三十九铺茶馆正式在京成立;后在晋商的推动下,三十九铺开始在京盛行。明清两代是安化黑茶发展的黄金期,三十九铺等一批安化茶铺也走向无比辉煌,号称十里一铺,黑茶传奇的茶业盛世由此开启。

2010年入选世博名茶

2010年,黑茶作为湖南唯一入选产品,以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名义进驻世博会联合国馆。安化黑茶成为中国茶市黑马和新贵已毋庸置疑。

黑茶属后发酵茶,是全国六大茶类之一。益阳是全国黑茶发源地之一,境内雪峰山脉、资水沿岸属国内重点宜茶区,发展黑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益阳黑茶文化底蕴深厚,诞生了世界第一支千两茶和中国第一块黑砖茶、第一块机制茯砖茶。

上世纪90年代,尽管湖南茶业出现滑坡,但作为边销茶的益阳黑茶产销一直保持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也被业内人士看作是中国茶业复兴机遇的来临。国际红茶与绿茶市场趋于饱和,加上技术和口碑等因素,中国的红茶与绿茶在国际市场上寻找突破的机会越来越小,中国茶业面临突围重任,而茶业复兴的突破口在黑茶。

深得国内外市场青睐

安化黑茶是采用安化境内山区大叶群体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等独特工艺加工制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黑茶系列产品。它在初制工艺上改革,除巧妙地利用湿热原理外,还利用了微生物胞外酶的生物化学作用,成为真正初制黑茶的创建,是黑茶史上的一大进步。

现在,安化黑茶主要有砖茶、湘尖和花卷三类,其中砖茶中的茯砖与花卷中的千两茶、百两茶是最受欢迎的品种;所有花卷与部分茯砖是纯手工制作而成,花卷茶呈卷形,茯砖茶是砖头形状。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按年份来看,存放时间越长的黑茶价值与价格越高;按工艺说,纯手工制作价格一般高于机器压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社会环境、饮食结构等因素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消食去腻、降三高、减肥等功效的黑茶迅速获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远销海外的安化黑茶,日本人称之为瘦身茶,韩国人称之为美容茶,东南亚人称之为苗条健康茶。

相关链接:安化黑茶

茶经网扩展阅读

茶叶流通之茶市


茶市(2)[Teamarket]茶叶贸易的市场,一般位于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城镇。

茶市的记戴,最早见于西汉王褒《僮约》:武阳买茶。表明至迟在公元前59年,在武阳(今四川彭山)即已出现茶叶集市。白居易名作《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可证唐代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茶叶集散中心。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唐代全国茶税四十万贯,浮梁一地占了八分之三,是一个特大茶市。北宋初,榷货务,十三场即为大茶市。林逋《无为军》诗云:酒家楼阁摇风旆,茶客舟船簇雨樯。茶客即茶商,生动地描写了无为军茶市的兴旺。

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成都,南宋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建康(今江苏南京)、镇江均系规模较大的茶市。元、明、清茶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茶市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和市民化的进程。但宋代茶市,依然只是官方控制下的商销茶叶流通体制;历经元、明、清的发育、培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安化黑茶的动人传说


千百年前,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牧民,喂马的杀马、喂羊的吃羊,除了肉就是奶,造成脂肪过剩,高血脂、高胆固醇,许多人年轻轻的就不明不白地死去。

相传,西汉张骞开通西域后,班超带领商队出使西域。有一日,路遇暴雨,班超商队所载茶叶被淋湿。班超怕误了出使日期,让茶商只吹干了茶叶表面的水分就继续前行了。

不久进入河西走廊,车队在烈日炎炎的戈壁滩上行走,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忽遇两个牧民捂着肚子在地上滚来滚去,额头上汗珠如雨。围观者介绍,牧民们终年肉食,不消化,容易造成肚子鼓胀,每年不少牧民死于此症。随行的医生想到茶叶能促进消化,就将茶叶取来。打开篓子一看,茶叶上长出了密密麻麻的黄色斑点。救人要紧,班超抓了两把发霉的茶叶放到锅里熬了一阵,给患病的牧民每人灌了一大碗。

患者喝下后,肚子里胀鼓的硬块渐渐消失。两人向班超磕头致谢,问是什么灵丹妙药使他们起死回生。

此乃楚地运来的茶叶。班超答曰。

当地部落首领得知后,重金买下了那批茶叶。楚地茶叶能治病的消息从此传开。楚地的茶,正是来自湖南安化的茯茶,安化黑茶中的一个品种。这就是美名天下的茯茶的由来。

历史上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条条古道载茶马。千百年来,黑茶的消食去腻功能誉满边关。边疆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相关链接: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是明朝官茶


历史上,茶叶由朝廷的“茶马司”控制,安化黑茶除去上贡皇家的贡茶以外,其余的都是用来以茶易马,称之为官茶。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历时千年之久的“茶马交易”,从中国的唐朝开始至清朝末年结束。明·正德元年(1506年)都御史杨一清疏曰:“自唐世回纥入贡,以马易茶,宋熙宁间,遂为定制......”。

安化黑茶品质好,更适合西北牧民饮用。安化黑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在西北是可以自由边销的。安化黑茶的边销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宋代或以前。

明·洪武末年,朝廷实行“茶马法”。“明太祖立茶法,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请引,方许出境货卖。每引茶100斤,不及引者谓之畸零,别置帖付之,旋复今采汉中茶,以易马匹,每茶50斤为一包,二包为一引。”如《明史,食货志》就有“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值贱,商人率境采私茶”的记载。明朝以前的宋元时代没有实行“茶马法”,茶叶可以在西北自由流通到明洪武末年朝廷才实行“茶马法”,禁止走私茶叶。明朝政府除设司管理茶马交易外,还专任御史巡茶。由于安化黑茶极大地冲击了汉中、四川的官茶,在明·万历23年(公元1595年),御使李楠以安化黑茶销西北妨碍茶马法政为由,请求朝廷禁运。另一御使徐侨则上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安化)茶多而值下,湖(安)茶之行(销),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安)茶味苦,于酥酪为宜,亦利番也”。认为湖南安化黑茶对西北游牧民有利,不宜禁止。自此,安化黑茶于明·万历23年(公元1595年),才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远销西北,“以取代汉川之茶,贮边易马”。

十六世纪末,由于安化黑茶量多价廉,在西北边区取代了四川乌茶的领先地位,安化成为了中国黑茶最大的产区。从明朝被定为官茶到现在这,已有400多年历史了。

安化黑茶的历史事记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安化黑茶的历史事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说

湖南安化梅城思游,传说为蚩尤故里,蚩尤一统梅山诸蛮,称炎帝,战败皇帝后身负重伤,遂流亡于山野尝百草而疗伤,谓之神农氏,神农氏,即蚩尤;“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神农氏时代,湖南安化就有茶树生长,并被神农氏发现和利用。

1972—1974年,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有“一笥”竹简,经考证箱内黑色类颗粒状实用物用显微镜切片被确认为是茶。对于这箱茶叶从何而来,业内专家经过多年考查、研究、分析,认为黑色颗粒状实物为安化黑茶,如果马王堆汉墓里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黑茶的历史达到2300年。

三国

汉末三国时期,吴、蜀屯兵益阳,陆羽曾用一包包一竹篾包裹的茶叶为将士解除病疾,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装形式。

按史书记载,安化黑茶历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五代毛文锡的《茶谱》记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说“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这证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产,且为当时的名茶,而这种茶色泽为黑褐色,是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泽,说明当时已有黑茶生产。

据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载,唐朝时,安化所产渠江薄片已远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唐封演《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是说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

宋代,朝廷打败梅王,在梅山地域置县曰“安化”,为纪念梅王,县治称“梅城”;朝廷完全控制了安化黑茶的产销,并开始于安化设“博易场”,黑茶从唐朝后期的以茶易马发展为以茶易米、盐、绢布、以及西域番邦的奇珍异宝;

博易场,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一个什么都可以用黑茶交换的地方”,黑茶在当时可等同货币流通。

成吉思汗横扫欧亚,饮马多瑙河,创中国版图之最;凭的是三大法宝:英明领袖、金戈铁马、神秘黑茶。

千年以来,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须品,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成吉思汗铁骑远征欧亚大陆,将士若无黑茶护体,恐早已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疾不成军,还谈何臣服洋奴?当然,将士不可能扛着千两茶去打仗,大铁锅里煮的应该都是“茯茶”。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钦点安化芙蓉山“芽茶”22斤,称“四保贡茶”。安化黑茶至明朝贡。

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朝御史陈讲疏奏:“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谓当时私商逐利越川境入湘私贩湖茶(即安化黑茶)的情形。

1595年,黑茶被朝廷定为“官茶”,16世纪末后,安化黑茶兴起。

“道光百两,同治千两”。

道光元年(1820年),陕西商人雇人下乡采买安化黑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湖南茶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16两老秤,约合36.25公斤),称为“千两茶”,圆柱长约5尺(166.5公分),圆周1.7尺(56公分),被近代人誉为“世界茶王”。现今故宫仅存的一支“千两茶”已成无价之宝。

清末,安化茶叶名扬天下,茶叶产业盛况空前,江沿岸,经营安化黑茶产制运销的茶行,茶庄达300余家,诗人赞其盛况云:“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置身熙攘外,唯有江边鸥”。目前,尚有百年历史的茶行、茶亭、茶书、茶钟、茶马古道驿站、茶具、茶歌、茶谣、茶俗存于民间。

民国

民国28年,浙江大学教授、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先生在安化创办“湖南省茶叶管理处砖茶厂”,亲任总经理,著《安化黑茶》一书。书中推崇“道地茶”,“道地茶,即安化境内内所产之本地茶,安化伊水泥溪间之芙蓉山、花桥、枫木仑、谢家排、枞木塘、大福坪一带,产茶颇多,而以芙蓉山所产者品质为佳”。

新中国

《当代青海简史》记载:到1951年底,西北地区100%的少数民族喝上了茯砖茶。西方北各族人民满怀深情地称之为“共产党茶”、“毛主席茶”。

关于本文《安化黑茶的历史事记》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世界早茶市在彭山?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世界早茶市在彭山?》内容,感谢阅读!

国际上最早的茶叶“商场”在哪里?有史料考证,在今眉山市彭山区。

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和“武阳买荼”两句话(经专家考证,该荼字当时通茶字)。王褒这两句话,却为中国茶业和中国茶文化历史留下了最早最可靠的文字史料。武阳从此也成为中国茶叶历史和世界茶叶第一个被文字记载最早的买卖茶叶市场。

据考证,武阳就是今天的彭山。而茶肆就坐落在今彭山江口镇上场桥楼子与横街一带。

王褒擅长辞赋,精通六艺,在西汉宣帝时曾为谏大夫。

王褒《僮约》,说的是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正月里,资中(今四川资阳)人王褒寓居成都安志里一个叫杨惠的寡妇家里。杨氏家中有个名叫“便了”的髯奴,王褒经常指派他帮忙做事。后干脆向杨惠买了这个髯奴,还写了一个《僮约》的契约,列出了劳役项目和安排。在这《僮约》中,王褒两处提到茶,即“脍鱼炰鳖,烹荼尽具”和“武阳买荼,杨氏担荷”。“烹荼尽具”,其意是指便了对煎好的茶要备好洁净的茶具;“武阳买荼”,是说便了要赶到武阳去买回茶叶。武阳之所以能成为最早的茶叶市场,与其时政治、经济和地域优势是分不开的。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李冰为蜀守。整修灌县都江堰,新开武阳通济堰,使得四川蜀地成为民食稻鱼,无凶年之忧的“天府之国”。武阳地跨成都平原和眉山平原,为“三蜀”之地。

西汉时,武阳经济繁盛,基本构成了农林牧副和盐、铁、石膏的出产系统,故在汉武帝后,犍为郡治由宜宾移到了武阳。武阳北与成都紧邻,又有锦江相通,武阳茶叶可以经成都北上绵阳、广元,入陕西;西北与邛崃、崇州、灌县相连,又有南河、羊马河等水系相通,临邛的“盐茶古道”可通康藏、凉山等地;南经岷江水道下达宜宾,宜宾又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出海线路,北可入华夏,南可达广州,西可通滇缅。所以,汉时的武阳茶,已可跟着畅通无阻的交通流向各地。

可想,江上渔舟,货船交游如梭。武阳码头上,担负重物的脚夫喊着号子,加上小贩的呼喊,混成一片人山人海。岸边吊脚楼上,刚刚贩卖了茶叶的商家们在酒肆中临江而坐,点壶老酒。

时代的更迭,难以考证这一片片小小的茶树叶终究缘起何处,又是怎么走进寻常人家。可是,它成就了武阳茶市,成就了这个通过喧嚣后静逸下来的古镇。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世界早茶市在彭山?》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安化黑茶的故事_茶文化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安化黑茶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南安化因黑茶而闻名,很早就成为了全国重要的茶叶交易城市。其原因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有关安化黑茶的传说。

千百年前,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牧民,喂马的杀马、喂羊的吃羊,除了肉就是奶,造成脂肪过剩,高血脂、高胆固醇,许多人年轻轻的就不明不白地死去。

相传,西汉张骞开通西域后,班超带领商队出使西域。有一日,路遇暴雨,班超商队所载茶叶被淋湿。班超怕误了出使日期,让茶商只吹干了茶叶表面的水分就继续前行了。

不久进入河西走廊,车队在烈日炎炎的戈壁滩上行走,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忽遇两个牧民捂着肚子在地上滚来滚去,额头上汗珠如雨。围观者介绍,牧民们终年肉食,不消化,容易造成肚子鼓胀,每年不少牧民死于此症。随行的医生想到茶叶能促进消化,就将茶叶取来。打开篓子一看,茶叶上长出了密密麻麻的黄色斑点。救人要紧,班超抓了两把发霉的茶叶放到锅里熬了一阵,给患病的牧民每人灌了一大碗。

患者喝下后,肚子里胀鼓的硬块渐渐消失。两人向班超磕头致谢,问是什么灵丹妙药使他们起死回生。

“此乃楚地运来的茶叶。”班超答曰。

当地部落首领得知后,重金买下了那批茶叶。楚地茶叶能治病的消息从此传开。楚地的茶,正是来自湖南安化的茯茶,安化黑茶中的一个品种。这就是美名天下的茯茶的由来。

历史上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条条古道载茶马。千百年来,黑茶的消食去腻功能誉满边关。边疆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其实传说也好故事也罢,都是为了让安化的黑茶更有灵魂。重要的是黑茶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和满足是它一直流传下来的原因。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安化黑茶的故事》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千年黑茶源自安化


千年黑茶源自安化

安化,旧隶属潭州故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而置县,取归安德化之义,五代毛文锡《茶谱》云“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渠江薄片,一斤十八枚”“其色如铁,芳香异常”这是关于黑茶最早的文字记载,渠江,即今安化渠江镇,渠江薄片,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

安化云台山茶农忙着采摘最后一批清明芽茶

安化印象

安化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部,资水横贯全境,土地面积约499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0%以上,境内峰峦起伏,云雾弥漫,溪流纵横,安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肥沃,为湖南主要林茶产区之一。

“茶市斯为盛”

因茶商往来而兴起的古镇唐家观,昔日茶马互市的繁华早已远去。

安化黑茶究竟始于何时?据史料推断,安化茶早在唐代已有名,规模生产则从宋代开始,兴盛于明清。古安化茶农从山区生活习惯中逐渐摸索出一套锅炒杀青、揉捻、渥堆、明火焙干的制茶方式,这种黑毛茶无青叶气,有松烟香,滋味浓厚醇和。

安化黑茶味浓,更适宜加奶酪的饮用方式,很合西北少数民族的口味。明朝茶马交易中,量多价廉的安化黑茶冲击了“官茶”四川乌茶,走私贩运屡禁不止,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安化黑茶被正式定为“官茶”,很快就取代汉川之茶,成为销往西北的主打茶叶。

小淹镇白沙溪茶厂内的白沙溪茶文化博物馆。

黄沙坪茶行用抖筛机筛分黑毛茶。

确定为官茶后,安化茶业空前兴旺。在小淹至东坪不到百里的资江两岸,因茶而兴起的集镇就有8个:小淹、边江、江南坪、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乔口、东坪,共有茶号三百多家。制茶季节,晋陕徽茶商齐聚安化,演绎了近五百年“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的茶史奇观。

武夷茶市变迁的历史原因


明清时期,曾有金崇安、银浦城的说法。崇安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因为武夷山在当时是福建省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故以金称之。根据《福建省新志》记载,福州的丝绸,泉州的蓝靛,莆仙的龙眼、荔枝,顺昌的纸张等福建名产都必须途经武夷山的分水关和浦城的小关销往中原各地。乾隆年间,政和县令蒋南周的诗歌写道:小市盈筐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卖,楚材晋用怅何如?足见当时武夷山的商贸地位已非常发达。崇安因分水关而金,浦城因小关而银,分水关和小关的地位如此突出,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源于明清时期的内河贸易政策所致。

明朝初年,由于部分元末割据势力逃亡海外,与倭寇相互勾结兴风作浪,残元在北方势力还十分强大,明朝必须将主要精力用于北方经营,朱元璋从军事战略上考虑,下令片板不许入海,海禁逐渐成为明朝的一项既定政策。在整个洪武年间,每过两三年就有朱元璋重申海禁的记载。不过,这种海禁仅局限于民间,官方并未禁止。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朝贡贸易已经开始,大将徐达北伐元大都、镇守北平,其粮草物资大多依靠海运。明成祖时,郑和七下西洋,宝船体积之大,出海人员之众,均属世所罕见。

海路被禁,茶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被管制起来。明朝初年,政府严令禁止走私茶叶,为此,朱元璋杀掉了涉嫌走私茶叶的十三驸马。受此影响,明朝的茶叶贸易主要以陆路及内河运输为主,茶商需要有官凭才能经营茶叶,这也为明政府充实了国库收入。清朝在经济政策上完全沿袭明朝制度。在明清两朝五百多年的历史里,海路不通,分水关成为福建西北最重要的关口,同时也是中原入闽的交通要道,因为崇阳溪连接建溪、闽江,西边的信江连着鄱阳湖、赣江、长江,陆路距离最短。在此有利形式下,武夷山成为当时东南一带最著名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常住人口在乾隆四十年时甚至超过了13万。

总而言之,武夷茶市的变化与茶路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万里茶路的中断意味着以内河贸易为主要形式的下梅茶市从此走向没落;而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东南五口,开辟福州茶港,使闽北茶叶走水路到福州旦夕可至,也标志着一条新的以海洋贸易为主要形式的茶路的形成,促进了赤石茶市的兴起。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2996.html

上一篇:千余年来青藏高原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饮品:茶

下一篇:安溪茶道详解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