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临沧云县爱华镇古茶树群落

2021-05-06

一、爱华镇黄竹林箐野生型古茶树群落

爱华镇黄竹林箐野生型古茶树群落,位于涵盖爱华镇安河和河中两村民委员会的国有林、集体林中,海拔2100—2300米之间,面积1100多亩。该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具代表性的有2个分布点。

第一分布点:在安河村委会黄竹林箐的原始森林中,有近10000株野生茶树,最大一株根部基围2.23米,基部直径0.73米,株高16米。

第二分布点:在河中村民委员会附近黄竹林箐的国有(集体)林的下平掌山、豹子洞箐有野生茶树15000多株,最大的一株野生古茶树,根部周长2.53米,基部直径0.81米,高12米(顶部主杆被砍去)。在该野生茶树群落中,直径在0.2米的古茶树不低于1500株。按山体走向,主要分布于下平掌山、豹子洞箐两个山头延伸区。

二、爱华镇栽培型古茶树群落

爱华镇的河中、安河、独木和黑马塘等村民委员会,均有栽培型古茶树分布,面积2600多亩。爱华镇辖区栽培型古茶树最具代表性的是分布于河中村委会大羊厩山等8个村民小组的古茶树群落,面积1900多亩。该群落古茶树高平均在6米左右,根部直径0.15米至0.2米,分布于地边、坎头,且长势良好。最大的一株古茶树是大羊厩山村民小组钟天云户所有的大茶树,树高10米,根部周长1.13米,基部直径0.36米。

cy316.COM编辑推荐

临沧云县幸福镇古茶树群落资源


一、幸福镇大宗山野生古茶树群落

幸福镇大宗山野生古茶树群落,位于幸福镇蔑笆山村民委员会附近的国有原始森林中,与凤庆县大万民山毗邻,属大宗山山脉。该野生古茶树群落位于海拔2196米至2500米,地理座标为北纬24°1447.3"至24°1513.5",东经99°5213.6"至99°5235",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分布面积近21100亩。野生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0米以上的野茶树生长,株高0.3至3米的野生茶树随处可见。品种为五柱茶系大理茶,云县人称勐稿茶、大树茶或宝洪茶,属野生乔木型,鳞片、嫩梢、叶背、萼片均无毛,唯子房被毛,味苦涩,香气浓,新茶饮后易引起肠鸣腹泻。该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具代表性的有4个分布点:

第一分布点:位于大宗山海拔2110米至2403米,北纬24°14东经99°52之间,野生茶树平均株高40米左右的有20多株,主干基围平均1.55米,树龄估算约千年左右。

第二分布点:位于大宗山大平掌海拔2363米至2400米,地理座标北纬24°15东经99°52之间,有一株野生古茶树,株高43米,主干基围2.25米;同一位置另有一株野生古茶树,株高41米,主干基围2.2米,但已自然死亡。根据原始森林的生长规律推算,该野生古茶树龄在千年以上。

第三分布点:位于大宗山脚淘金河边海拔2196米至2360米,地理座标北纬24°14东经99°52之间,有一株野生古茶树,株高41.3米,主干基围1.7米,树龄约1000年以上。

第四分布点:位于大宗山的大岔河,有一株野生古茶树,株高50米左右,基部周长2米,地处河谷山崖,极隐蔽,难发现。

二、幸福镇大宗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

幸福镇大宗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位于幸福大宗山的灰窑、哨山、慢遮、蔑芭山等村民委员会,面积约600亩,品种属五柱茶系大理茶,当地村民称大树茶。幸福大宗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最具代表性的是灰窑村民委员会团山地村民小组的古茶树,该群落中,平均株高10米,根部基围0.52-0.95米,冠幅5×6米的古茶树有7株,其中一株高10.2米,根部周长0.9米,根据树势推测,树龄150年以上。平均树高7.5米,根部基围0.55-1.48米,冠幅3×5米的古茶树有13株,根据树势推测,树龄在200年左右。

云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临沧市东北部,在东经99°43—100°33,北纬23°56-24°46之间,南北纵距94.4公里,东西横跨84.2公里,总面积3760平方公里。县境地处滇西横断山系纵谷区南部,最高海拔3429米、最低海拔748米,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等气候类型,土壤条件优越,物种丰富,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县份之一。在海拔1800—2500米之间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都有野生型或栽培型古茶树分布,品种有五室茶系的大苞茶种,五柱茶系的滇缅茶种、大理茶种,秃房系的拟细萼茶种,茶系的香果茶和普洱茶种。主要分布于县境内属云南省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的大朝山、黄竹林箐、大宗山、万明山和大丙山,面积37431亩。

云县古茶树资源(群落)之幸福镇大宗山


幸福镇大宗山的古茶树资源分布于幸福镇蔑笆山、哨山、控抗、帮洪、帮信、安腊大箐等附近的国有原始森林中,与凤庆县大万民山毗邻,应同属大宗山山脉。茶树群落海拔1850-2500米,地理座标为北纬24°14'47.3" -24°15'13.5",东经99°52'13.6" -99°52'35",分布面积近21100亩,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

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0米以上的野茶树生长,株高0.3至3米左右的茶树随处可见。以1号野生大茶树为代表的群落位于大宗山海拔2403米至21100米,北纬24°14'东经 99°52'之间,株高平均在40米左右的有20多株,主干基围平均1.55米,树龄约1000年;以2号野生大茶树为代表的群落位于大宗山大茶树平掌,海拔2363米至2400米,地理座标为北纬24°15',东经99°52',主干基围2.25米,株高43米,同一位置另有一株高41米,主干基围2.2米的古茶树,根据村民介绍于2003年初自然死亡,根据原始森林的生长规律推算,该两株野生古茶树树龄在1000年以上;以3号野生大茶树为代表的群落位于大宗山脚,海拔2196米至2360米,地理座标为北纬24°14',东经99°52',株高41.3米,主干基围1.7米,树龄约1000年以上。

在大宗山的大岔河有一株树高50米左右,基部周长2米,基部直径0.637米的野生古茶,由于地处河谷山崖,所处地形复杂,极为隐蔽,难发现。另在幸福镇灰窑、哨山、慢遮、蔑芭山等村有约600亩的人工裁培型古茶树群落,最高大的是团山地古茶树共7株,平均株高10米,根部基围0.52-0.95米,冠幅5×6米,海拔1826—1886米,属于勐库种,树龄150年以上。其中一株高10.2米,根部周长95厘米。同时,在团山地村民小组的耕地上有 13株平均树高7.5米,根部基围0.55- 1.48米,冠幅3×5米的栽培型古茶树,根据树势推测,树龄在200年左右。当地村民称此茶为“大树茶”。

云县古茶树资源(群落)之漫湾镇、茂兰镇大丙山


茂兰镇大丙山保护区中约有15000多亩野生古茶树。大丙山所辖漫湾白莺山、核桃林、新村、草籽、酒房等;茂兰镇的哨街、温平、转水河、丙令、旧村等两镇山系国有、集体林和承包地上,在数万亩的区域内有栽培型古茶树,尤其有12400亩古茶树都在村民承包地上,其中以漫湾镇白莺山村、核桃林村等,茂兰镇哨街村等的古茶树为最多。最著名的是漫湾镇白莺山古茶树群落,古茶树分布于漫湾镇白莺山村委会周围,海拔2217米,北纬24°38',东经100°19'。茶树株高6-10米,根部基围0.8-3.9米,冠幅2×5-9×9.6米的100多株。株高达5米的有6500株,在400年以上的古茶树中最大最高的16万多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株是白莺山村熊家组罗正强户的,海拔2170米,北纬24°38',东纬100°19'。株高10.5米,冠幅9×9.6米,根部基围3.9米,有11个分枝。据当地74岁熊文贤老人介绍该茶树树龄达400多年。

茂兰镇哨街村委会石旮旯村民小组野生古茶树群落,上至该村民小组罗少希家房后面100米,下至罗恒周家地边,左右齐大箐边核桃林,约500亩承包地中,共有古茶树168株。其中最大一株根部基围1.60米,根部基径0.50米,树高9米,共分枝11主枝,最大有4枝,基部直径在0.10—0.15米,最小的有7枝,直径也有0.06米,平均株高6米,属台地型大古茶树。其它8个地区约有1960多亩。

临沧云县大丙山自然保护区古茶树群落


云县大丙山自然保护区,涵盖茂兰镇的哨街村、温平村、转水河村、丙令村、旧村和漫湾镇的白莺山村、黑桃林村、新村、草籽村和酒房村等村民委员会。在两镇10村民委员会辖区约1万亩区域内的国有林、集体林和村民承包地上,有1500多亩野生型古茶树、有3310多亩栽培型古茶树,最具代表性的是漫湾镇白莺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和茂兰镇哨街村民委员会野生型古茶树群落。

漫湾镇白莺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

漫湾镇白莺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位于漫湾镇白莺山村民委员会周围,海拔2217米,北纬24°38东经100°19,群落总占地810亩左右,品种有本山茶、二嘎子茶、贺庆茶、白芽子茶、黑芽子茶和黑藤茶等7个品种。在该群落中,株高5米以上的有500多株,其中古茶树株高5.9至9.7米,根部基围0.8-3.7米,冠幅2×5-9×9.6米的100多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160多株。最大一株古茶树属白莺山村熊家组罗正强户,位于海拔2191米、北纬24°38东经100°19之间,古茶树株高10.5米,根部基围3.7米,有11个分枝,冠幅9×9.6米。据当地74岁熊文贤老人介绍,该茶树树龄达500多年。

茂兰镇哨街野生古茶树群落

茂兰镇哨街野生古茶树群落,位于茂兰镇哨街村民委员会石旮旯村民小组,群落四至:上至该村民小组罗少希户房后100米,下至罗恒周家承包地边,左右齐大箐边核桃林,在约500亩承包地中共有野生古茶树168株。最具代表性一株根部基围1.60米、基径0.50米、树高9米;有11个分枝,最大的分枝有4个,分枝基部直径在0.10—0.15米;最小的有7枝,基部直径有0.06米;主枝平均高6米。

大朝山西镇栽培型古茶树群落

在大朝山西镇菖蒲塘、昔元、邦旭和背阴寨等村民委员会,均分布有栽培型古茶树,面积约500亩。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菖蒲塘村民委员会糯伍村民小组村边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面积5亩左右。该群落中,古茶树株高均在10米以上。根部基围1.7-2.05米,冠幅6-7×8米有12株;树龄约200年以上的有3株。其中一株高11.7米,基围2.05米。品种据《云县志》记载是拟细萼茶。

云南临沧古茶树资源


临沧属于云南省管辖内的一个市,临沧有丰富的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上茶树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根据专家考证,中国境内的云南澜沧江流域的大理、保山、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等地,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而临沧处于这一区域的中心。临沧的茶树资源十分丰富,被专家誉为“茶资源历史博物馆”。临沧还是世界著名的勐库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值得一提的是,凤庆大叶种茶是中国著名的大叶茶群体。在临沧,野生、半野生茶树南起糯良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从海拔1200米至2700米的范围内,全市8县均有。其中,海拔2720米、树龄上千年、面积800公顷的双江县野生古茶树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种群密度最高、能制茶饮用的野生古茶树群;凤庆香竹菁发现的3200年树龄的古茶树,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树龄最长、枝干最粗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白莺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古茶树资源被专家定义为“银生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种质资源库”。临沧是世界上茶树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其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古茶树资源是: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1997年被当地村民发现,位于双江县勐库镇五家村帮骂雪山的原始森林中,集中分布面积1.2万亩,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5米以上的野生古茶树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于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中,分布总面积10.05万亩,平均树高5米左右,树干基围最大的一棵达215厘米,树干最高的一棵达25米。临沧还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其中对大叶种茶驯化栽培史有重大影响的,应首推云县白莺山古茶园、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双江冰岛古茶园和云县茶房大苞茶。如今,临沧市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25万亩,有机茶园3.5万亩,茶叶总产量3.5万吨,出口的滇红茶8000多吨,生产普洱茶成品10000多吨、普洱毛茶14000多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亿多元。

发现昌宁:42个群落 15万株古茶树


茶区跑得多了,一般的古茶树、古茶山,很难再有震撼效果。我们仅仅把临近昌宁县城田园镇的漭水乡、温泉镇几处古茶山、古茶园粗粗一圈跑下来,内心却着实又被震撼了一把。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地结合部,1933年由保山永昌、顺宁凤庆析置设县,取两地名后一字为县名,隶属保山市。昌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河流密布,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统河、更戛河、大田坝河、漭水河等八个水系,分属北部澜沧江水系和南部怒江水系。唐代昌宁县全境属永昌节度地,如今发现大量野生茶的澜沧江流域,正好处在银生、永昌两节度地之间;《昌宁县志》载,明洪武年间,右甸碧云寺的《碧云仙茶》曾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明景泰年间《云南图经志书》载,“孟通山(今勐统)所产细茶名湾甸茶,谷雨前采者为佳”;民国《云南行政纪实》载,昌宁境内,百年老茶树触目皆是。昌宁的古茶树资源,1994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教授主编的《茶树原产地——云南》一书中有记载;l997年,西南农业大学刘勤晋教授实地考证了田园镇石佛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鉴定较大的6株古茶树属大理茶亚系栽培型古茶树,树龄1000年以上;2006年,由中国工程院茶叶专家陈宗懋院士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担任组长的专家组,对昌宁古茶树树龄、古茶树群落年限以及分类、茶叶品质进行了鉴定。虞富莲当年在《中国茶叶》上撰写《昌宁的古茶树资源》一文,指出昌宁的古茶树有分3种情况:野生型、栽培型和过渡型,其中野生型“分类上多属于大理茶种”,“多生长在田边地坎或房前寨后,是早先民从原始林中挖掘野茶所栽,在百年以上古茶园中也间有混种”,“树龄在四五百年的典型植株有”茶山河、唐家河的红裤茶,沿江河、联席的报洪茶,田园镇石佛山的柳叶青茶;“栽培型茶树分类上属于普洱茶种和茶种,目前古茶园中的茶树多为这一类型,分布较成片,但多呈‘满天星’状栽培,以漭水镇黄家寨、温泉乡破石头村最为集中,树龄一二百年”,代表植株有黄家寨大茶、温泉原(袁)头茶;过渡性茶树可能是大理茶种茶树与普洱茶种茶树自然杂交的后代,“其中典型的植株有田园镇石佛山刘仁家屋后的一株茶树”。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临沧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三)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界于北纬23°04′~25°02′,东径98°40′~100°33′,处于澜沧江和怒江两水系之间,中部贯穿南汀河,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3504米,最低海拔450米,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突出,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等不同气候类型。土壤条件优越,植物、动物种类丰富,区系成份复杂,是动植物南北过渡、东西交汇之地,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

一、茶树资源分布

临沧市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1981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临沧地区茶叶研究所组成的茶树种质资源考察组,对临沧市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永德、镇康6个县32个村(点)作了全面考察,采集茶树标本77份,其中栽培型茶树标本50份,野生型茶树标本23份,近缘植物标本4份,经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和中国茶科所、云南茶科所鉴定分类,全市共有4个茶系,8个茶种,其中大苞茶为临沧地区独有种。

二、野生古茶树分布

临沧市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在海拔1050~2720米范围内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有大量野生茶树分布,在双江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南美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和云县茶房大苞茶。

1.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

1997年8月发现,位于双江县勐库镇五家村帮骂雪山原始森林中,帮骂雪山山顶海拔3233.5米,茶树群落地理坐标为北纬23°40′49~23°44′25″,东经99°2′15″~99°4′21″,海拔2250~2720米,集中分布面积373公顷,植被为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5米以上,根颈干径0.40米以上的野生茶树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根颈最粗的1号大茶树海拔2700米,根颈干径1.04米,株高15米,树幅13.7米×10.6米。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布海拔高,海拔上限达2720米,是迄今发现的茶树最高生长海拔,比云南省栽培茶树适生海拔上限2400米还高出320米;二是群落分布面积大;三是茶树种群数量大、密度高,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四是种群年龄结构明显呈增长形,说明该群落正朝着有利于茶树科群的方向演替。群落中有多种山茶科植物,茶种的初步分类检索结果为多脉普洱茶(变种),最终结果有待进一步确认。当地群众过去有到野生茶树群落中挖茶苗回家种植的习俗。

2.茶房大苞茶

1981年在云县茶房乡李家村发现,生长在海拔1050米的山地疏林中。乔木型,树高12.1米,根颈干径0.60米,树幅5米×5米,因苞片大,宿存而得名。是已发现的茶组植物中临沧市独有茶种。

三、栽培型古茶树

临沧驯化栽培型茶树,史料载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唐代《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饮之”。唐朝南诏时期银生节度的辖区曾一度包括今临沧市,“银生城界诸山”包括今云县漫湾、忙怀、茶房、大石。《顺宁杂著》记载“楚僧洪鉴名王缙和尚,来此……建立禅院,名曰:‘太华寺’。太华寺为顺宁禅林第一寺,其谷间多有茶,味淡而微香,较普洱茶细,邻郡多购,觅者,不可多得”。古代先民驯化栽培茶树的历史,应早于史料记载。在凤庆、双江、沧源、云县、临沧县境内均保存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茶树。对大叶茶栽培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应首推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

1.香竹箐大茶树

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树幅7米×8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大茶树之一。

2.冰岛古茶园

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1980年查证时尚存第一批种植的茶树30余株。2002年3月调查,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千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双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庄发的女儿嫁给顺宁土司,送茶籽数百斤,在顺宁繁殖变异后,形成了凤庆长叶茶群体品种。勐库大叶茶传入临沧县邦东乡后,最终形成邦东黑大叶茶群体品种。50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冰岛古茶园的后代直接和间接向市内外、省内外大叶种茶区传播,仅临沧市形成60多万亩的规模,是云南大叶茶的发祥地之一。

四、凤庆古茶树、古茶园分布

凤庆县位于东经99°31′~100°31′,北纬24°31′~25°02′,海拔在919~3098米之间,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澜沧江横穿其间,山峦起伏,层林叠嶂,原始密林茫茫苍苍,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成林成片,随处可见,是中国乃至世界古茶树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凤庆古称顺宁,为蒲蛮之地,最早居住在这里的濮人是今天的布朗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凤庆发现和利用茶叶是由野生茶开始的,初为药用,继而成为祭祀用品并逐步发展成为饮料。凤庆的古茶树古茶园的形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生长于原始森林和现在的次原始森林中,因其自然生长而形成古茶园或古茶树群落;另一种则是先民们因发现茶叶的效用后将深山野林中的野生茶树移植于房前屋后种植并广为推广而形成的古茶园。

腰街彝族乡新源村山头生长的胸径1.15米,树高15米,树幅7.7米×7.8米的新源本山茶;大寺乡岔河村羊山寨有栽培型苞红茶,株高8.7米,树幅7.5米×6米,胸围3.45米,胸径1.13米。

鲁史、诗礼两乡镇在古平、金鸡、古墨等村的山林中,发现有较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鲁史镇金鸡村有百株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山头海拔2400米左右地带,生长着约3000多株的野生茶树,金马村山的老道箐一带,也发现百株野生古茶树。诗礼乡古墨村山头的原始森林周围,海拔2500米的小光山约2平方公里内生长着野生古茶树群落。郭大寨彝族、白族乡琼英村老李寨农户园埂边生长着一株高7.9米、干径0.47米,树龄为100多年。该树是中科院茶叶研究所提出的全国重点保护的46株古茶树之一。另外,还有雪山镇立马村、新华牛肩山,凤山镇安石村中岭岗、倒流水、上寨等村,大寺乡平河、河顺、岔河等村,腰街乡、小湾镇所属各村,都有古茶树或古茶树群落分布。

腰街乡的新源村的村民耕地上有根部周长1~1.5米的野生大茶树近百株;在柏木村的大丙山有七株古茶树根部最大周长为3.2米。最小周长为1.4米,树高最高7.4米,一级分枝最多为8枝,属当地村民长期采摘食用的茶叶;在柏木村大丙山核桃树沟两侧有30多株古茶树,这些古茶树最大周长为3米,最小的1米,树幅最大的为5米×3米,最小的为3米×2米,一级分枝多为2~4枝,也有的一枝独立成伞状的,占地有3亩左右分布于沟的两侧;在柏木村大丙山张世华家的森林(属次原始森林)和周围原始森林中发现成片分布不均面积在千亩以上的古茶树群落,经科技工作者在森林的外围部分地点堪查,发现古茶树的生长情况大小不等,大的有茎部周长在2.2米,高8.9米,一级分枝4枝,呈蓬状,小的是古茶树籽自然繁殖的幼苗和成年茶树。

凤庆县本山大茶树,其中一株,树高15.7米,树幅7.8米,干径115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叶片长宽19厘米×8.2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形成椭圆或披针,叶脉9~11对,叶面平,叶基红色,芽叶无毛,花径5~6厘米,子房多毛,柱头5裂,果大,呈柿形,果柄长1.7~2厘米,种皮黑褐色粗糙。

根据几次古茶树情况普查的结果表明:凤庆县具备古茶树生长的有利地理环境,凤庆古茶树生长的年代源远流长,凤庆古茶树的面积在万亩以上,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五、双江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双江县古茶树资源分布在勐库镇公弄办事处五家村的大雪山原始森林中,东经99°2′~99°4′21″,北纬23°40′49″~23°44′25″,垂直分布海拔2250~2720m,面积373公顷。古茶树群落植被主要是杂木林和竹林,在茶树生长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都有古茶树,树高15米左右,干围1.5米以上的古茶树生长,其中一株高22米,基围最粗的3.25米。树高在0.3~2米的茶树随处可见。1号大茶树生长在海拔2720米,树高16.8米,乔木型,基干围粗3.25米,胸围3.1米,树幅13.7米×10.6米,分枝密度中等,生长势强,无病虫害。

双江冰岛野生大茶树,树高9.4米,树幅3.8米,干径73.2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4.0厘米×7.5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卵圆形,叶面隆起,叶齿浅疏。花大平均花径7.0厘米,花瓣9~10片。子房毛多,柱头3~5裂,果大,呈柿形,果皮厚。

六、永德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永德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8.7米,树幅4.9米,干径70.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1厘米×4.3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披针形,叶平面,叶齿浅疏。平均花径5.2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4~5裂,果径3.7厘米。适制绿茶。

七、镇康县大山茶资源分布

镇康县大山茶资源,其中一株树高9.5米,树幅4米,干径60.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0厘米×5.3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叶齿锐浅不明,花径4.8厘米,子房毛特多,柱头4~5裂,花柱长1.9厘米。果径3.8厘米。种子和棕色,种皮粗糙。适宜制青茶。

八、沧源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沧源县11个乡镇中有9个乡镇分布有古茶树,其中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大、数量多的乡镇为单甲、糯良两个乡镇,这两个乡镇的野生古茶树分布范围从糯良大黑山到单甲乡整个6万多亩的国有林区,野生茶树与各种杂树共生,现已发现大的古茶树树高30米以上,树幅达35米以上。

糯良乡怕迫村、班考村一带,现保存完好的怕迫村有一片,生长着古茶树200多棵。这片古茶树较大的树龄在400年左右,树幅28.3米。树围1.9米,树高12米。

临沧凤庆平河寨:未被开发的千年古茶树群落_平河寨普洱茶怎么样?


平河寨——凤庆未被开发的千年古茶树群落,如今走向市场,可谓“千年等一回”。

临沧哪里的古茶树最多?许多人第一印象便是昔归、冰岛。哪里的红茶最好?大部分人除了说凤庆,基本上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在临沧凤庆地区,还是有个地区未被开发的千年古茶树群落,那就是平河。

平河寨地处临沧凤庆地区,在这里拥有古老的茶树资源古树茶群落。

根据茶树普查和茶叶研究资料记载,平河村有古茶树群六千多亩,约一万二千多株,多为大叶种和野生苞红茶,口感醇厚,回甘清爽。独特的口感和原生态的优势,让许多茶人茶商云集平河,一株株饱经沧桑的古茶树,似乎一夜之间完成华丽转身,一波一波的不辞辛劳的叩拜,长枪短炮以它为焦点按下快门,同时身价也大增,过去几毛一斤都没有人要的茶,如今七八十到几百元一斤鲜叶不等。

随着交通的便利,平河的古茶树源被挖掘,短短几年间又让平河为外人道,让更多的人走进平河,认识了藏在深山的天然乐土——平河。

一直以来,平河的茶在云南的茶叶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的,据史料记载,大寺乡境内生长着众多的古茶树群落,其中平河古茶树群落数量最多。

现在,很多茶农已经尝到了古茶树的甜头,对古茶树也惜之爱之,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之情。

古茶树树高根深,一些微量元素更充足,茶味也更醇和。但也因为这些原因,不使用化肥,它的量也就少,价格自然更贵些。

平河寨古树茶多是大叶种茶,茶叶壮硕,茶质肥厚而含物质丰富,品质堪称优良,它们不会因为明前价格好而抢先发芽,一定要把春天的雨露吃饱喝足了才卯足了劲发芽生长,而古树茶也不像其他茶那样生长到一芽二叶就摘采,它的生长周期更长,这样古树茶的茶气自然更足。

临沧云县:茶房乡的脱贫“茶路”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临沧市云县茶房乡致力于“振兴茶叶产业,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切合点,坚定不移走“茶路”,把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与提升人居环境和全面建成小康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路。

提质增效

村头村是茶房乡主要产茶区之一,村委会离乡政府驻地14公里,平均海拔2020米,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农户279户,人口1087人,有茶园面积830亩,古

日前,在村头村的古茶园里,精明能干的茶农张九英正在请4个邻家姐妹开采自家的第一拨春茶。“这两棵茶树是我家的,去年卖到每千克60元,这棵茶树去年摘得40多千克茶叶,另一棵摘得60多千克。今年两棵树均已被忠诚古树茶厂预定,按每千克25元的单价,已预付定金5000元。”

谈到脱贫攻坚和茶叶产业,村头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忠告诉记者:“在实施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为实现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我们立足本村实际,着力实施产业致富工程,在培育好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抓好茶叶产业的提质增效,成立了忠诚古树茶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最低保护收购价,培训指导农户科学管理茶园,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统一制作出售茶叶。”

“近5年来,我们以制作古树茶为主,产品销往昆明、湖南、河南、重庆、北京等地。我们于3月13日开秤收购鲜叶,按树龄和质量每千克鲜叶10到60元不等。今年茶叶品质比去年好,市场前景乐观,产品供不应求。”中华古树茶厂负责人高国梅说,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带动,茶叶质量有了保障,村民收入大大提高,品牌效益也逐步凸显出来,市场反响更好了。

茶房茶香

“茶园遍天下,茶乡唯茶房。”茶叶是茶房乡最大、最古老、最传统的生物资源,茶房乡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古茶树资源独特,是西南地区传统的茶叶生产基地。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全乡共有茶园26943亩,有直径在20公分以上的古茶树资源445232株,其中有5000株已实现挂牌保护。

据史料记载,茶房乡种植茶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茶树分布于全乡大小山箐,每家每户,成为民生之本。渊源流长的种茶史,衍生出茶歌、茶舞、茶礼、茶俗、茶道、茶艺,孕育了勤劳善良、温良恭俭、锲而不舍、图强奋进的独特人文精神,形成了多民族聚集博大包容、多姿多彩的茶文化底蕴,茶叶贸易日益繁荣,茶房成为茶马古道的起始地,茶的摇篮、茶的故乡。

作好“茶”

勐库大雪山,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


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

勐库大雪山位于双江县城的西北部,主峰海拔3233.5米,古茶树群落分布在大雪山海拔海拔2200至2750米的山腰,大部分树龄在千年以上。1997年一场大旱让这个古茶树群落初次露出神秘的面貌,经过无数茶叶专家学者的鉴定,双江县大雪山野生古茶园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这个野生古茶树群以其神秘的生存环境和极高的科研价值吸引了无数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调研,对于千年古茶树群的价值研究也一直在继续。

1997年发现

一直以来,大雪山的植被非常茂密,特别是生长在山里的竹林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住人们对大雪山更深处的探索,别说是人,就连野生动物都很难在这些竹林里穿行。正因如此,隐藏在山上的古茶树群落始终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

1997年,一场大旱给这些竹林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由于严重缺水,竹林逐渐干枯死亡,大雪山原本密集的植被也慢慢出现了空隙,周边的村民开始更为自由地在山上活动,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了除了单株的古茶树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大量的古茶树,分布面积达到了1.2万亩,这个重大的发现很快传遍全球。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被专家一致认为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的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

壹号古茶树

在发现的古茶树中,树龄为2700年的壹号大茶树无疑最为抢眼,据专家考证,这棵古茶树位于海拔2720米处,株高16.8米,基围3.25米,胸围3.1米。站在树下抬头望着茂密的茶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要知道,一棵茶树正常生长500年,才能长到与成年人一样的高度。

世界茶树起源

勐库野生古茶树是一个野生茶树物种,在进化上比普洱茶种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之一。

勐库大叶种之源

古茶树专家介绍,在数百年前,居住在大雪山的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偶然间拾到了掉在地上的野茶籽,并用于人工栽培。逐渐形成了享誉全球的“大叶种的正宗”——勐库大叶种。随后,人工种植茶的传统以双江为源头,通过茶马古道传到了云南保山以及更多的地方。

大雪山雄踞双江县勐库镇西北,是孕育勐库大叶茶的摇篮。山上分布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基因资源与生物地理群落,是双江关键的地理标志,也让双江成为北回归线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寻找临沧云县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伟大的澜沧江自青藏高原一路奔腾南下,把茶及茶文化的光辉赐予了它中下游的这片广袤的土地,而云县正处于这一中心区域。澜沧江正是世界茶的母亲河,因而“寻问澜沧江”自然也是少不得茶的。

在云县,几乎每个乡镇都能看到野生大茶树的身影。幸福镇大宗山、涌宝镇棠梨树、漫湾镇大丙山都发现了树龄在千年以上的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这充分说明了云县正是世界茶的重要原生地之一。唐代的樊绰在《蛮书》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则史料被很多茶文化学者引用过了。银生城即今天的景东,与云县即一江之隔,今天,生活在澜沧江畔的云县人依然还保留了吃姜茶、糊米茶等的古老饮茶习俗。云县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茶甚至已成为云县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几乎每个云县人都会有一段关于茶的难忘的记忆。

我小时读书的地方叫茶房,这名一听就和茶有关。最早,据说这是大理国皇室制茶的作访,后来转音成了茶房。隔街子不远的树林中就有野生的大茶树。70年代中,我在桥街小学读书的时候,每年勤工俭学的任务就是摘茶果,是在生产队社员摘剩的茶果树上“捡”,那些茶树都是手臂样的粗,要爬到树上才能摘到,我们把好不容易发现的茶果一个个地摘回家,放到太阳下暴晒,不几天,茶果就裂开了,露出里面的籽来。如果实在等不及,就用嘴剥,咬开茶果皮,常会弄得一嘴的苦涩。我们把剥好的茶果交到学校,一斤是0.22元,有一年我爬遍学校四山的茶树,“捡”了50斤茶果交到学校。

我们在一个冬日的上午,排着队挑着茶果到公社的茶果收购站去卖。从桥街到茶房,一路是七公里多,肩膀都磨破了皮,挑一趟可得0.5元。这些茶果后来被送到了遥远的肯尼亚,支援了亚非拉兄弟。很多年后,我在《云县县志》里看到,我们采摘的茶树是清光绪年间,一位茶房绅士从勐库购得的30驮茶籽所繁殖的。因而,那批送到肯尼亚去的茶籽属勐库大叶种茶。这是我个人关于茶的一段难忘的记忆。一晃都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在云县寻茶,自然就得上白莺山,这中国的佛茶圣地。从漫湾镇到白莺山是20公里的崎岖乡间公路,其间的一半路程是在澜沧江以西的一座山上爬行,从车窗外看去,漫湾电站大坝锁住的高峡平湖可尽收眼底,这个季节的江水是泥土样的灰黄颜色,这种灰黄色是极具包容性的,澜沧江把一路走过的大地的颜色融在了一起。1月份,我在漫湾下游200公里左右的地方见到过它,那时它是色如碧玉。那次我们是去邦东寻访忙麓茶,忙麓茶和白莺山茶近年都是声誉日隆,追求者众了,它们都生长在澜沧江西岸,也算是同饮一江水了。

到了白莺山,就进入了一个茶的世界。这些茶树与人相伴,就生长在村子的房前屋后,当地的一个茶博士在田野上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茶课,这个茶博士指着一棵棵茶树告诉我们:这是黑条子茶、白芽子茶、藤子茶、柳叶茶、红芽口茶、豆米茶、大叶本山茶、白芽口茶、贺庆茶,十三不靠的二嘎子茶……白莺山古茶树种类多样,变异繁多,是茶树种质资源的重要宝库。茶博士的课,真让我们长了见识。

白莺山有一个传说,最早是叫白鹰山,常有白色的鹰在此栖息,宛若一树树的白花,因此被称为白鹰山,但“鹰”经常啄食村民的家禽,发生了人鹰之战。后来当地人把“鹰”改为了“莺”,白鹰也便慢慢地消失了。“白莺”是会唱歌的,于是,白莺山上,人、莺、茶也便开始出现了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像。茶文化的本质是“和”,“和”字怎样写?不就是一张嘴在树上歌唱么。白莺山的人有福了,他们可以在草木中自由地行走,而“人在草木中”——猜一个字,不就是“茶”么。

2007年,云南茶价起的时候,云县白莺山一棵古茶树上采的茶卖了9800元。这条新闻上了当地的几家媒体,因为这棵茶树还引出了一段“茶为媒”的佳话。说的是,六十年前,一个年轻人向他心爱的姑娘求婚,但这个年轻人家里穷,他便以家中的一棵大茶树为聘礼,向姑娘作出承诺,如果成婚,这棵茶树每年所采的茶换来的钱都由她来支配。世事如烟,白云苍狗,一晃六十多年了,这棵茶树也见证了一段人间的尘缘。当年,被一棵茶所聘的姑娘,如今也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了。老人尚还健在,可惜这次我们没有遇到,乡里的徐书记说,可惜了,你们应该去看看她,她那饱经苍桑的脸,完全就是一种艺术。

白莺山立有中国书法大家沈鹏先生书写的“中国佛茶圣地”碑文。茶和佛有缘,自古就有“禅茶一味”之说,一禅一茶,两种文化,有相无相,不即不离。僧家敬佛、坐禅、念经、会友终日离不得茶,因而依山建寺,依寺种茶,早成古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中有寺,也有好茶。白莺山上早年就曾经有一个被称为“大河锁水阁”的寺庙。每年农历三月十六,人们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春茶会,当时,这种以品茶、评茶、茶叶交易为主的活动,在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白莺山茶也因此而声名远播。

白莺山的存在,给世人带来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和感动。上百万棵古茶树,以勃勃的生机,见证、书写了一部人类茶树的栽培史和茶文化的历史,在白莺山上万亩的区域内,保存了野生型、过渡型和人工栽培型的上百万株古茶树。这些古茶树依村附寨,每日都守护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闻得见人间的袅袅炊烟。

白莺山位于“忙怀新石器文化”的核心区,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繁衍生息了,而这,一直也正是古濮人活动的重要区域。茶,最早出现在汉文化典籍中是《华阳国志》中提到的一件事:公元前1057年,武王讨伐商纣,濮人部落参加了巴蜀远征军,帮助武王,并胜利会师于黄河之滨的孟津。正是这支濮人队伍,将带去的土物产——茶,献给了武王。濮人正是今天生活在澜沧江中下游的佤族、布朗族、德昂族。他们是茶最早的种植者和茶文化的传播者。今天,生活在白莺山一带的布朗族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农”。

如今,白莺山还传有关于茶的古老歌谣:“阿维人来阿维人,烤罐苦茶献祖坟”,“阿维山中好地方,茶树成林满山岗……”。白莺山人是把茶当成了图藤崇拜,他们有一个古老的习俗,无论迁徙到哪,都要在房前屋后栽种茶树,每年在采摘春茶前,都要唱采茶山歌,给茶王进香,朝拜茶树王。他们盖新房要洒“土地茶”,挖房基要垫“奠基茶”,竖房架要挂“上梁茶”,定婚要送“提亲茶”,求婚要送“定亲茶”。进新房,要先洒茶和米,清明和祭祖时都要在供桌上摆茶水,在祭祀祖宗和神灵的供品中更是少不得茶的。在白莺山的布朗人看来,茶是通灵之物,可以建立起人与神之间的联系,使凡人得到神灵的庇护。

可以推断,最早的百濮先民就是和茶生活在一起,某一天,他们中的一位,在野生大茶树下捡了几苗茶秧,植到自家的房前屋后,这野生茶也便成了人工栽培型和训化型的茶了。在开始的时候,茶就已成为白莺山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白莺山是古茶树的自然博物馆,茶树种质资源的基因宝库。我以为一个茶文化爱好者,是应该到白莺山走走的。白莺山在茶界的地位该如佛家的普陀、五台,道家的武当、青城,武林中的少林、峨嵋。我想,有一天白莺山也会成为爱茶者心中的圣地的。

云县,茶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从茂兰的大丙山、漫湾的白莺山至涌宝、茶房、大朝山雪山,沿澜沧江一线都发现了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和古茶林,这条古茶之路也正是濮人的迁徙之路,而在许多世纪之后,这条古茶之路也便必然地演变为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自明清以来,滇矮马便驮着一驮驮白莺山茶、茶房茶、雪山茶……北走藏域,西走夷方。

如今徜徉在神洲渡、哨街、茂兰、茶房、大寨……古驿道上,仿佛还可以听到一串串渐去渐远的马帮铃声。这条古驿道,曾有过它“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岁月,1639年农历8月的某一天,它就曾留下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匆匆走过的身影。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孟海线”(孟定至海坝桩)通车后,它便迅速地被边缘化了。如今走在茂兰、哨街那嵌满深深马蹄印的老街,看着街边老房子的屋檐下负暄的老人,真让人有一种“白发宫女在,坐谈说玄宗”的感慨。

寻问澜沧江,最有意义的一个部分就是茶了,正如云县一位著名企业家所言:“茶就是临沧的历史,临沧最有意义的记载就是茶。”而这历史不仅是写在书上,更是写在临沧的大地之上。

澜沧江是世界茶的母亲河,寻问澜沧江,茶自然就是其中最有意义的一个部分。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德党镇勐贡鸣凤山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临沧永德是茶叶的原生地其中一个,是历史的著名茶区,凤鸣山大叶种原产于永德县明朗岩岸山凤鸣山村,素以“茶气强足,香气特别”而驰名于世。

临沧永德是具有茶叶种植和利用的悠久历史的著名茶区,也是茶树原生地的核心地带,鸣凤山位于永德县明朗岩岸山鸣凤山村,这里不仅是著名的古茶园,还是国家级名优品种“鸣凤山大叶种”的家,鸣凤山茶以其茶气强足,香气独特而驰名于世,加之当地少数民族丰富的茶饮茶俗,是鸣凤山茶成为当之无愧的云南普洱茶珍品。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鸣凤山大叶种是省级群体良种,原产为永德明朗岩岸山鸣凤山村,采用茶籽育苗由人工种植形成,面积约有800亩,该茶园地处1900米的高山中,降水量1400毫米,气温16.8度,是党梨山自然保护区的延伸地,有100多年的历史。该茶园四周森林主要分布有松树,西南桦等树种。

鸣凤山古树茶特点鲜明,口感清润,但茶气极足,温柔韵味外,另具一种阳刚之美。干茶显毫富光泽,茶汤晶莹透亮。香气清新馥郁,杯香强烈持久,口感清润,但茶气足,生津快且明显,回韵甘香绵长,经久耐泡,气足韵远。特有永德茶区“外柔内刚”的茶性。鸣凤山茶成为当之无愧的云南茶珍品。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临沧云县爱华镇古茶树群落》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云县古树茶口感”专题进行查看。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0010.html

上一篇:日照绿茶的功效都有哪些

下一篇:茶树生育得相关特性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