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难忘武夷山

2021-01-11

我经常旅游,走过的地域已经不少,可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武夷山这样让我这样难以忘情,这样魂牵梦萦。

依据地质学家的勘测分析可以知道,现在东部景区以内的武夷山是从五亿年前到现在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典型的“丹霞地貌”,再有漫长岁月风风雨雨的冲刷与雕琢,呈现在今人面前的便是这样一个碧水丹山的人间仙境。“碧水丹山”一语最早出于南朝江淹之口,能以简约四字概括武夷山水的特色,恐怕也只有文坛大家才有此审美慧眼。

在武夷山东部景区,巧布着“三三秀水”和“六六奇峰”。“三三秀水”是秀美婀娜的九曲溪;“六六奇峰”则是耸立在九曲溪两岸三十六座姿态各异的山峰。有别于古人自一曲逆流上行游,我们是从星村九曲处乘竹筏顺流而下游。竹筏两只连成一体,游客六人并坐其上,两位筏工一前一后将竹第一点,竹筏便平稳地行驶在溪水之上了。清风悠悠,波光粼粼,两三竹筏,逶迤而行。水浅处,鹅卵可见,水石相搏,翻雪飞花,竹筏轧过,嘎嘎作响;水深处,溪水凝碧,波浪不惊,而竹篙嫌短,筏工只能在岩石上撑。我感叹于岩石上大大小小的窟窿,浸染、凝聚其中的是水上劳作的艰险,还是筏工的悲欢苦乐?

第一次坐竹筏,好奇,四下里看,九曲清流,令人遐想翩翩……晨曦初露,岚气未收时,放眼望去,九曲溪定像一条柔美的绸带,漾着绿意,在迷蒙中舒展着而风和日丽时,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定会被揽入九曲溪她那温暖怀抱里,如画的倒影,则楚楚传神;而等竹筏靠岸,笑声远去,暮蔼笼起,月上东天之时,九曲溪恐十白又会变成温存、宁静的少妇一样,柔情地唱起甜美的眠歌了。

坐在竹筏上看山,真乃民间一大乐事!溪流山转,叫得上叫不上名儿的奇峰连绵不断,让人目不暇接。

竹筏从九曲漂下,行不多远,经筏工指点,见远处奇峰三叠,直插云霄。筏工说:“最高峰——三面红旗”,我看更像三军统帅,高踞阵后,麾下千军万马正威武东进。而六曲溪北岸天游峰下的仙掌岩则令人肃然。偌大岩壁,寸草不生,高耸陡峭,需仰首可观,无数深浅不一的沟痕垂直贯通,如万千瀑流直泻而下,发着“轰轰”声响,壮哉奇哉!此等鬼斧神工的杰作,历代又涂上了一道道神秘色彩。传说天界大脚仙人肩挑彩锦要去给王母娘娘送礼,途经五夷山,却被美景迷住了。他放下担子,一路赏景而去。等听到天宫击鼓声,才想起自己的重任,返回来挑彩锦,发现彩锦已被露水打湿。大脚仙人慌了手脚,连忙抖开彩锦在岩壁上晾晒。不料,满山的彩锦竟全都融化了,连仙人自己的大脚印子也一同烙印在整个岩壁之上。神话演绎,年年不息,于是“仙掌岩”、“晒布岩”这活脱脱的名字便流传下来。这时,溪边深涧里又突兀出一座奇峰,令人叫绝,这便是名震武夷的鹰嘴岩。你看那只巨鹰,傲然翘首,雄视远方,就好像已发现猎物随时都要奋起出击一样。鹰身斜立,雄壮矫健,胸部头部平直光滑,惟鹰嘴衔一矮树,独特造型,威武又悠闲,别有韵味。

竹筏行至五曲,水更清幽,山更奇绝。遥望着山岚缭绕的双乳峰,朦胧之中更显得丰润可掬了。近看溪南有一山,叫“更衣台”,没想到竟藏着扑朔迷离的升仙故事。相传魏朝得道者王子蹇等人成仙升天以前,就曾在此沐浴更衣,然后登临更衣台,跃过天柱峰,直上南天门,飞升天庭而去。此地让人顿生羽化之感,仿佛凡身已不在溪水之上了。更衣台对面有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当年隐居、讲学的武夷精舍遗址,可惜不能光顾,深感遗憾,不但朱老夫子的尊容无缘相见,其宏论巨著就更难睹风采了。然而幸得筏工指点,在随后的奇山峰巅竟觅见朱老夫子当年建造的一座小小祠堂,原来这里还存活着——个朱熹与狐仙丽娘相恋的凄美故事呢。果真如此,也无可非议。朱熹虽是宋代理学鼻祖,可他也是人呀,难道他总得板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才令人信服吗?记得朱熹有《九曲棹歌》云:“五曲山高云气深,长事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歙乃声中万古心。”

四曲溪两岸,奇峰间更有不少妙景未得观赏,比如九龙窠乃茶王树的出生地,御茶园乃元代所建皇家焙茶局等。这里流传着茶王因得宋高宗赐大红袍而得名的神奇故事,也流传有唐人以来名家盛赞武夷岩茶的逸事,这里山间留下过茶圣陆羽的足迹,也流传着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梅圣俞、蔡襄、朱熹等辈晶茶赋诗的雅闻,更流传有每年惊蛰之日御茶园的官吏和茶农登喊山台在通仙井畔焚香祭祀茶神的盛事……我似乎感到,因为有了这许多茶文化的积淀,武夷山的碧水丹山变得越发风姿绰约,乃至于超脱而圣洁起来。

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在三曲溪上远望小藏峰所看到的“架壑船棺”和“虹桥板”。这可是武夷山一绝,是天下奇观,是武夷山昭示于世界的一份最富传奇色彩的古文化遗产。那悬置于高不可攀的岩壁、崖洞之上独具舟船造型的棺木,自古被世人假托为神仙所为,还有仙舟、仙槎、宝船等美称,笼罩着一层层神秘奇幻的色彩,衍生出一个个绮丽玄妙的传说,甚至连古籍中也多有“仙”字记载。南北朝的《坤元寻》不是说“建阳县上百里(即武夷山)有仙人葬”吗?南宋著名地理书《舆地纪胜》不是说“仙机岩,在武夷山,中有石室”,“仙人石……至顶有石室,中有仙骸数函”吗?南宋学者祝穆在《武夷山记》中不是也说“升真洞(在大王峰),洞中有神仙蜕骨,其计无数”,“又有四木船,两两相覆,亦盛仙骸”吗?民间传说中的悬棺就更神奇了。有的说,很久以前,九曲溪遥接天上银河,仙人常泛舟九曲溪,遍览人间美景,而后乘风归去,遂将仙船留在武夷。还有的说,在一个月明风清的晚上,群仙乘舟而来,刚一上地面,就被一女子看见,仙人们化白鹤飞去,却把宝船弃置在绝壁之上。传说归传说,听说一具古代的悬棺就珍藏在现在的武夷山博物馆内。那是一九七三年九月从三个不法歹徒手中截获的所盗悬棺。后经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测定,悬棺距今年代为3840±90年,棺木树轮校正为4198年。多么古老的文化遗存!想不到一起盗棺事件竟揭开了数千年历史的神秘面纱。

关于“虹桥板”的传说则更多。最古老的传说还是“幔亭招宴”。话说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武夷君、皇太姥众仙人在幔亭峰宴请乡民,乡民沿仙人在奇峰绝壁间搭设的彩虹桥鱼贯而上。山顶上,百花怒放,屋宇堂皇,鼓乐齐鸣,仙民同乐。酒过数巡,歌仙彭令昭唱道:

天上人间兮会何稀,

日落西山兮夕鸟飞。

百年一瞬兮事与愿违,

天官咫尺兮恨不相随。

曲终,天上飞来祥云,这时候,车马之声传来,宴会结束了。当乡民沿着虹桥而下,才到山脚下,风雨大作,虹桥飞断,回首山上,已仙去楼空。只剩下众多桥板悬插在绝壁岩缝中,这就成了亘古不坠、万古不朽的“虹桥板”。对“虹桥板”,记载甚详的要数清代董天工编的《武夷山志》了。《志》日:“虹桥板,大王峰升真洞外、大小藏峰、鼓子峰、金鸡洞诸处皆有之。风雨飘摇,岁久不腐,人亦莫能取。间有自坠者,色黝而泽,类沉香,纹理坚栗,不辨何木。土人珍之,云:能除胃气痛,辟火灾,祛邪祟焉。”据说凡来武夷游历、隐居的士宦、学者常把坠落的悬棺木板残片捡回家珍藏起来视为宝物呢。

我久久瞩望着小藏峰高高绝壁之上的“架壑船棺”和“虹桥板”,解不开的谜团依然不停地在脑海里盘旋……既然这“架壑船棺”和“虹桥板”被中外学术界视为珍贵的古文化遗迹,既然学术界已测定出准确年代,并且也已确认武夷山就是中国悬棺葬的发源地,那么悬棺中所葬何人?是哪个民族的先民?而武夷先民为什么要偏偏选择这样的悬棺葬?这又反映了哪个民族怎样的历史、宗教、民俗、心理和思想意识呢?特别是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先民又靠什么把数百斤重的船棺放置到高高的绝壁之上的呢?这众多疑团就像千古遗梦萦绕着我,看来我是得把它们带回家去了。

峰回溪转,竹筏拍打着清清的溪水,依然快活地驶进了二曲溪。一座秀美无比的山峰豁然入目。筏工说,这就是玉女峰。坐在筏子上,由北向南看,玉女峰亭亭而立,却不见她艳丽的姿容和光洁的肌肤,而柔和的夕照从背面笼上来,玉女身上便镶上了一道金边儿,倒像是刚从浴香潭里走出来的素裹的仙女,未著粉黛,秀发散披,安详而含笑地远望着了。她身边不是有明亮的“镜台”吗?她是不是又对着镜台脉脉含情地遥望对岸的大王哥哥了呢?此时的大王峰与玉女峰隔水相对,却俨然一副王者风范。夕阳照临,为大王峰披上了金黄色的铠甲,就仿佛征战归来的壮土,于战马在碧溪中畅饮之际,瞥见恋女楚楚动人的样子,又怎能不生出几多柔肠衷情来呢?

我在竹筏上抢拍下玉女峰的倩影,竹筏靠岸后,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借一排挺拔的棕榈树作衬托,又与雄风不减的大王峰合影留念。归途中,我心潮难平。一路在竹筏上看水观山,赏心悦目之余,总有一种别样的感受非吐不快。在我看来,武夷山,就是一片神山,就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仙人。“六六奇峰”是他雄奇壮美的体魄,“三三秀水”则是他活力永动的血脉,魅力无穷的精魂。山,无雄不壮,无奇不美;而如果没有了阴柔妩媚的秀水的缠绵与爱抚,再雄奇的山也会失去阳刚的壮美。所以说,在众多的景观中,只有碧水丹山,才是武夷山美的精华、美的化身、美的经典。有了这碧水丹山的人间仙境,才引来了历代的迁客骚人到这,里游历、隐居、讲学,才招来了历代的名僧、居土到这里修炼、说法、布道,从此武夷山才有了满山的精舍、讲堂、寺院、道观,才有了满山的景点、赞辞、诗文、楹联和哲理的岩刻。可以说武夷山间到处充盈着仙气、佛光和理学之风,到处恢弘着其他名山大川所难以凝聚、融汇着的一种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和氛围,一种绝无仅有的独特的文化积淀和人文个性。也许这就是武夷山为什么能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确认而一举登上《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原因,也许这就是我为什么旅游归来老是忘不了她的缘故吧。

扩展阅读

武夷山大红袍如何走出武夷山


武夷岩茶(大红袍),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坐标,它以自己特有的“岩骨花香”,饮誉中外。然而,独具“岩韵”的岩茶却似乎一直走不出朱子文化的发源地,走不出峻峭的岩山石壁,市场占有率、价格和产值始终与同属福建的铁观音有相当的差距,有人认为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不重视,也有人认为是岩茶制作工艺制约了岩茶的发展,一时间众说纷纭。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大红袍)究竟该如何走出深山?它是否能拷贝其他茶种的发展道路?各路茶人聚集一堂,有了这次的“中国茶座”。

以文化带动岩茶的发展

支招:拍摄武夷岩茶(大红袍)为主题的电视剧

陈龙:消费者本身就有各自的品饮习惯,对新事物、新口味都要有一个慢慢了解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却鲜少接触到岩茶,能喝到的却不是真正的好茶,口味不怎么样,自然就要对它产生排斥。当然,我也反对武夷岩茶(大红袍)去效仿别人的发展模式,毕竟岩茶无论从地域还是人文方面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地方,单纯的商业炒作会红一时,不会红一世。岩茶的发展还是要从揭示、弘扬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开始,这种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岩茶的历史,还包括发源于武夷的朱子理学、同属闽北的宋代建窑器文化、闽南“海丝”文明中的茶叶贸易等等,从而全方位地抬升岩茶的历史地位,以文化带动茶叶的发展。

王毅霞:我同样也不主张发展岩茶要拷贝其他茶类的做法,那是拾人牙慧,毫无特色。武夷岩茶(大红袍)首先应该从正面的宣传开始,宣传又不等于要铺天盖地的商业炒作。这是个讲求个性的时代,岩茶的个性就是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渊源的历史,可以充分利用武夷山旅游度假这个窗口,从文化宣传着手。你看一部描述遥远晋商的电视剧《乔家大院》都能让武夷山火了起来,如果政府牵头投资拍摄一部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主线的电视剧,在有影响的媒体上播放,我就不信岩茶火不起来?

以“走出去”的方式带动岩茶的发展

支招:5月下旬举办岩茶推广活动

朱陈松:以文化带动发展肯定是岩茶要走的路,但是在形式上我认为还是要多一点“走出去”的精神。岩茶目前尴尬的现状除了政府工作重心因素以外,武夷山从茶农到商人,都没能真正走出武夷山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走出来,他们就不了解市场,更谈不上分析市场,分析顾客的消费心理。就我个人的观点,目前福州喝铁观音的消费群体已经日趋成熟,他们都渴望在品饮方面有一个大的提升。这个时候,他们是最愿意尝试一种新事物,也最容易理解其他茶类的特点,而岩茶本身独具韵味的内涵恰好能吸引住这个消费群体。武夷岩茶(大红袍)这时如果能适时地介入,相信一定能占据这部分市场。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对政府、茶农还是茶商来说,还是要多一点“走出来”的勇气,多一点接触市场、分析市场的理念。市场是根本,安溪就是很好的例子。

吴先生:我首先想说的是,武夷山政府已经开始正视岩茶的发展,希望把以“旅”带“茶”和以“茶”促“旅”紧密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有武夷特色的发展道路。其中“走出去”是政府已经实施的步骤之一。5月下旬,我们就在省博物院举办了“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的大型岩茶推广活动,给武夷山的茶厂、企业一个平台,让他们走出来,走到市场的前沿,和消费者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期间还有“千人品茗会”,我们把真正好的武夷岩茶(大红袍)提供给消费者免费品尝,让消费者在了解完岩茶之后,还能品尝到真正的岩茶。

武夷山市茶叶同业公会在各地的分会也将陆续成立,希望以行业协会的形式团结起当地的经销商,一起开拓当地的岩茶市场。以后,我们还会走出福建,把茶文化节、斗茶会等放到全国各地举行。总之,要主动走到消费者面前,让他们从认识开始,到接受,最后喜欢上武夷岩茶(大红袍)。

以诚信带动岩茶发展

支招:岩茶诚信经营先从旅游行业开始

陈学军:我在福州做了五年的岩茶,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诚信”。其实武夷岩茶(大红袍)不是没有市场,它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岩茶的出口不输给别人,在东南亚一带也有不错的市场。而在国内,除了消费者不了解以外,岩茶的真实品质没有被展现出来也是消费者没法接受的重要原因。福州专营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店不多,岩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不大,而我始终是以岩茶经营为主,讲求的是“润物细无声”的生意理念,其间没有做过任何宣传,选择的店址也不是最好,但也培养出了一批爱喝岩茶的客人,靠什么?就是“诚信”嘛。我的岩茶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级别之上,品质上不会有太大起伏。客人要几千元的岩茶,如果我这没有就是没有,绝不会拿几百元的茶卖给客人。否则一单生意成功了,损失的却是你的招牌和口碑。“诚信”,是一个生意人想把生意长久做下去的根本,政府的重视固然重要,宣传推广固然也重要,但在这背后,归根到底还是要严守经营上的“诚信”二字。

吴先生:在茶叶市场鱼龙混杂的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茶商意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我们政府也意识到这点,我们已经确定主推“武夷大红袍”这个茶种,并把它当作一个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牌来推广宣传,相信这对规范岩茶市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政府已经决定要在福州成立“武夷大红袍”的推广中心,并且会由政府授予一批在福州经营“大红袍”的诚信店……这些措施以后还会在更多的城市推广,以后看到诚信店的标志,消费者就可以大胆、放心地购买。

陈龙:岩茶的诚信经营首先要从旅游行业开始。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前往观光,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慕名前往,点名要带“岩骨花香”的岩茶回去。可结果呢,旅游区里的岩茶价钱高得吓人,品质却差得让人失望,根本不能代表真正岩茶的品质。但旅游者不知道啊,他们只知道连武夷山买来的岩茶都是这种品质,那岩茶的品质就是这样了!劣质的岩茶甚至是假的岩茶充斥着武夷的旅游市场,这对岩茶拓展市场的影响是致命的,如何规范市场,打击假冒伪劣,消除消费者对岩茶认识的误区,应该是从政府到茶商马上就要去做的事。

以科技增产带动岩茶发展

支招:改良品种很重要

陈龙:造成岩茶如今的市场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产量不多应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当然这也和岩茶树种和栽培的特殊自然环境有关。产地的茶不多,能流入市场的也少,其中能称得上好茶的就更少。所以除了文化兴茶,规范市场以外,应该要在保证岩茶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要用科技的手段,改良岩茶品种,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下种植岩茶,目前在建瓯、福安等地就有改良后的岩茶在试种,这对提高岩茶的产量是很有帮助的。

朱陈松:其实和铁观音的种植环境比起来,武夷山更具有独特的山地优势,只要能做到因地制宜,用科学的方法种植岩茶,岩茶的产量提高绝对不是问题。而且像我前面讲过的,产量很大程度上是靠市场来带动的,市场扩大了,茶农看到利润上去了,自然会花更多精力在生产上,产量自然也就上去了,生产和市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本刊观点:众人的纷纷献策,让我们正视了武夷岩茶(大红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发现在问题的背后,岩茶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出口不再受到WTO成员国关税壁垒、农产品配额限制的影响,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出来。从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内质而言,近年来,“大红袍”获得证明商标,武夷岩茶(大红袍)获原产地域保护,品牌效益开始凸显出来,还有繁荣的旅游产业做后盾,如何正确利用起这种种优势,成为武夷茶人们下一步将要思考的问题。下期“中国茶座”我们将继续就武夷岩茶(大红袍)如何走出武夷山展开讨论,如果您也钟爱岩茶,如果您也关注岩茶的发展,欢迎您加入到茶座中来,共同为岩茶的发展出谋划策。

5月20日,武夷山市政府在福州西湖举行了一场大型的大红袍春茗会,现场茶香四溢,数千名爱茶者品尝到了来自武夷山正宗大红袍的“岩骨花香”。武夷山还利用此次机会首次在外地设立了4家大红袍诚信店,并把易安居茶道会所作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推广中心和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福州分会。武夷岩茶(大红袍)似乎一切准备就绪,正蓄势待发。

对此,受邀来到现场的专家学者们又是怎么看的呢?我们邀请他们来到“中国茶座”,继续为武夷岩茶(大红袍)诊脉出招。

支招:提高岩茶美誉度

杨江帆:武夷山山好,水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岩茶的制作工艺更是经历了几百年的磨砺,这一切都为岩茶走出武夷山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武夷岩茶(大红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是要让别人真正的认识岩茶,了解岩茶的历史,岩茶的种类,岩茶的制作工艺,岩茶的口感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提高美誉度,其实武夷山的旅游业是推广岩茶很好的一种形式,但是很可惜,一般的旅游者慕名去武夷山却很难买到好茶。喝茶人都知道,当你第一次尝试一种新茶,口感却没有预期的好,就很难继续接受,这对岩茶美誉度的影响是很大的。

武夷山要让岩茶主动走出来,像今天这样大型的品茗会就非常好,以后这样的推广活动还应该走得更远一些,让长期养在深闺的岩茶以其最真实的品质展示在人们面前,相信没有人会不爱上岩茶的。

支招:不可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骆少君:武夷山文化底蕴丰厚,茶业发展一直很健康。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质、风格不是一代、二代人所能确定的,而是根据其自然环境、茶树的生物学特点,几代人摸索出的一套最能发挥其本质特性的加工工艺,缓慢形成的。其独特的品质,文化内涵是任何茶不能取代的,因此武夷岩茶(大红袍)不能复制其他茶类一味强调产量,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品质上。走市场要讲“质”不能求“量”,更不能看到一点市场前景就盲目地扩大种植面积,有些明明不具备岩茶生长环境的地方也霸王硬上弓,这样势必影响岩茶的整体品质,百害而无一利。

支招:政府全力投入和支持

陈泽财:今天这样大型的岩茶推介活动,已经充分证明了武夷山市政府在全力推广岩茶方面所下的决心。这次的推介活动只是岩茶走出武夷山的开始,以后武夷山市政府会把福州的经验带出福建,到北京的马连道、广州芳村,还要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地陆续成立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分会,各分会将定期举办各种适合当地的活动,联合当地的岩茶经销商,把市场规范起来。

政府将牵头在各地设立推广中心,诚信专卖店等,保证岩茶销售渠道的畅通,无论在哪里,都让消费者能喝到正宗的岩茶。此外,武夷山市政府已经决定每年拿出100万资金,专门为茶产业服务,对茶农的鼓励政策比以前也有了很大提高,凡茶叶在质量评比中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政府给予奖励3000元。获得省级奖励的,政府给予奖励2000元,茶叶商标获得全省知名商标称号的,奖励1万元。

王书荣:岩茶独特的岩韵和武夷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易安居作为授权的岩茶推广中心一定会以文化活动为主要手段,来宣传武夷岩茶(大红袍)。我们准备在十月份邀请女子十二乐坊来西湖演出,届时会把岩茶作为宣传的内容之一。

我们还希望易安居能发挥起岩茶销售主渠道的作用,一同来规范市场。当然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政府对推广中心在资金和政策上都要有所投入。

支招:向“杭帮菜”学习

骆少君:我去过几次武夷山,发现每到新茶上市的时候,武夷山的茶农们会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互相压价,明明品质很好的茶叶,却因为这种恶性竞争最终被贱卖出去。岩茶拥有那么独特的品质,而目前市场的普遍价格与之相比是非常不相称的。

我想“杭帮菜”风靡全国的例子是很值得武夷茶人们思考的。杭帮菜原来一点都不出名,在中国几大菜系中根本排不上名次,但杭菜的师傅们集体发展的意识很强。比如今天我这家店没有上好的材料做正宗的西湖醋鱼,我就把客人推荐到另外一家店去,宁可少一单生意,也绝不让客人吃不正宗的杭帮菜。一家生意的损失换来的是杭帮菜整体影响力的提高,武夷茶人们也应该多一点“抱团”意识,彼此之间多一点协作精神,像刚才陈主任说的以分会形式把各地茶商联合起来,规范起来,这个方法就很好。相信只有武夷岩茶(大红袍)整体利益提高了,茶农茶商们才能有更多的收益。

吴雅真:武夷岩茶(大红袍)一直是我的最爱,它与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两朵奇葩,也是福建的骄傲。但是在推广方面,和铁观音相比,岩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当初,安溪县还是一个很穷的县,为了举办第一届茶文化节,为了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每个乡的乡长都要出1000元钱,就这样,安溪人把铁音做起来了。这种破釜沉舟的精神很值得武夷茶人们学习。此外,铁观音在走市场过程中还重视创新,当他们发现消费者对清香型铁观音情有独钟时,马上顺应市场需求,调整制作工艺,很快抓住了消费者口味。

当然,每个茶种在走向市场时都要走适合自己的模式,岩茶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必须保持自己独特的品质,不能完全模仿他人。总之,就像前面有专家提到的,武夷茶人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多一点开放的精神,多向别人学习,然后结合自己的特性,走一条属于武夷岩茶(大红袍)自己的道路。

通过本期关于“大红袍”如何走出武夷山的讨论,让我们在细心聆听专家们意见的同时,也对岩茶本身更多了一层认识。正如专家们所说的,任何一种事物,只有认识了才可能去接受和喜欢。宛如仙镜的武夷山水早已被我们所熟知,如今青山绿水沐浴下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也终于走出深闺,有了诚信当头的专卖店,有了如此大规模的品茗会,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有了更多爱茶人的热情关注,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它会走出一条有着武夷特色的茶路,且越走越宽。

解密武夷山正岩茶!


武夷岩茶的魅力在于它本身沁人心脾的香气和百转千回的滋味上,吸收阳光、空气、土壤、水分,孕育出独特的天地精华。武夷山景区是武夷岩茶最古老的产茶地,长年云雾缭绕,阳光漫射,极为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土壤中丰富的矿物质被茶叶所吸收,空气中高密度的负氧离子也造就了独特品质的茶,所出产的茶在香气、滋味、耐泡度上都是无可挑剔的。沟壑纵横的地形使得阳光在这个茶区里分布得很融洽。山冈上和阳坡里成了肉桂的领地。马头岩和牛栏坑的肉桂,显得香气特别好,滋味厚重,霸气十足,令许多茶客啧啧称赞。

对水仙而言,以坑涧谷地生长者为上品,原因就在于水仙的叶片大于一般茶树品种,这种宽大的叶片决定了它能吸纳空气中的水份,谷涧中的水份持有率往往是比较高的,水仙宽大的叶片使得它的光合作用效果比其他品种强,更有亲水性和喜阴性。尽管深谷中阴翳蔽日,对水仙而言,这点阳光已经足够了。另外比较有名的山场是竹窠,其出产的水仙滋味醇厚,有的老丛水仙青苔味特别浓厚,是众多茶客所追求的茶品。

景区边缘以及其周边地带不管是阳光还是水分排场都很大,武夷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而河流呈西北—东南走向。不同走向的山川河流恰好交织在这一带,河滩广布,土壤深厚,土质以适宜茶树生长的红黄壤为主,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这一带里的马枕峰就是肉桂的原产地,其中不乏一些茶树良种。

生态茶区的茶叶品质和口味在武夷岩茶中独树一帜,更以其独特的生态有机管理渐受茶客们的青睐。高山紫外线较强,有利于芳香物质形成。云雾天气每年将近三分之一,多漫射光,这里的水仙茶种植历史悠久,房前屋后,山涧溪边,棵棵老茶树根连根,枝连枝,叶簇叶,一幅和谐的茶村美景图。吴三地老丛水仙带有特别青苔味,汤水厚实润稠,味醇温和滑爽,高山地域的滋味特征明显,尤其与竹林相邻共生的水仙,更有一份如兰似竹的清幽,正如武夷山的一对名联所述“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隅竹为邻”。一些高香品种在这里也得到深厚的滋养,如金观音、黄观音、奇兰、丹桂……其成茶皆有一股特有的高山生态气息,保健效果极佳。总结为:生态园,山场味;本木香,高山韵。

山场上的种种条件,也深刻影响茶叶化学成分,造成各种山场茶叶的营养成分不同。从茶叶的生化角度来看,茶叶的品质不但与各生化成分总量有关,也与各成分之间的比例有关。在茶树生物化学含量方面,以当家品种水仙为例,水仙品质主要生化指标差异显著,各个山场茶叶的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总糖、儿茶素总量差异不大,水浸出物差异显著(茶汤厚度),氨基酸、酚氨比(茶汤浓度、茶味的轻重)差异极显著;在香气方面,岩茶素有“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之说,茶青中的香气成分以醇类物质为主,不同品种茶青主要香气物质(品种香)不同,水仙以乙醇含量最高,肉桂以橙花叔醇含量最高;在香气总量上,不同品种香气总量相差较大,肉桂香气总量是水仙的两倍左右,种类更多,因此做出的茶香气(工艺香)更加馥郁幽长;不同产地茶青中香气成分中有相同的物质,也有独有的香气物质,且同一香气成分含量及比例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土壤香。这也是判定武夷岩茶山场的重要依据之一。

除山场的因素外,武夷岩茶的发酵程度相对其他乌龙茶区会偏高,其咖啡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乌龙茶区,再加上其精湛的制作技术和独特的焙火工艺,凭其丰富的内质,“七泡有余香,十泡有余味”自然不在话下,种种优势造就武夷岩茶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开创了中国乌龙茶绚丽的篇章。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7439.html

上一篇:我国的4大茶区

下一篇:饭前饭后喝5款茶 燃烧多余脂肪消灭大肚腩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