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浙江茶王教我们炒名茶

2020-12-16

近日,市工商联、王院乡、市茶业商会联合在王院乡丰田岭村开展了一次名茶炒制培训班,邀请嵊州茶王胡苗忠、市天然茶业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马思军现场为王院乡广大茶农传授名茶炒制技艺。

胡苗忠是2007年市华发杯名茶炒制比赛的冠军,在培训现场,广大茶农把他围得水泄不通,一边看他炒制茶叶,一边纷纷向他讨教炒制技术。胡苗忠说:杀青是最重要的一关,杀青不好,后面的工序就做不下去了。接下来,他从杀青到做条形两个步骤给大家做了示范。

王院乡茶农求志超种了10多亩茶叶,茶叶产量提高了,眼下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提高茶叶炒制技术,以提高茶叶质量,得知“茶王”来传授技艺的消息,他马上赶了过来。他说,我们卖出去的数量是比较大的,如果提高5元一斤的话,对我们广大茶农讲起来,经济效益是不得了的。看到王院乡茶农对茶叶炒制技术这么渴求,胡苗忠和马思军两位炒茶高手也是不遗余力地为茶农传授自己的独门技术。

嵊州市是茶叶之乡,茶叶产业的发展也是机遇与忧患并存,市茶业商会会长李龙说,实施茶叶质量提升工程,是市茶业商会在新时期实施三大工程的其中一项,下一步,市茶业商会将实施市场拓展、品牌提升等工程,努力打响我市茶叶的集体品牌。

cy316.cOM编辑推荐

"炒茶王"大赛设年龄门槛


茶绿满眼,茶香扑鼻,“西湖龙井”在人们热切的期盼和持续的关注中,终于正式迎来了“全面采摘期”。鲜茶采摘的下一个环节自然就是茶叶的炒制了,“2008中国杭州西湖龙井开茶节”开幕在即,而西湖区转塘街道分会场的“西湖龙井炒茶王大赛”也将在“开茶节”开幕的同时火热开赛。

与其他“炒茶王”比赛不同的是,本次大赛多了一条新的参赛者资格规定:“参赛选手年龄在40周岁以下。”参加“炒茶王”大赛还要受到年龄限制?没有了年长技高的选手,比赛的规模和“含金量”能否得到保证?记者带着这些疑惑,对本次比赛的承办单位——转塘街道办事处农业发展科的郑仁海主任进行了电话采访。

“炒茶工艺是茶农们世代传承下来的,也是西湖龙井能够闻名天下的必备要素。往年的比赛对选手都没有年龄限制,虽然发掘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炒茶能手,可年轻人参赛和获奖的并不多。考虑到炒茶的工艺要靠年轻一代茶农来继承发扬,今年我们就增加了这么一条赛规,鼓励不会炒茶的年轻人学学炒茶,让会炒茶的年轻人好好炒茶。”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坚定。

对于记者提出的担忧,郑仁海表示,40周岁的年龄限制是经过考虑的,这个年龄以下的茶农可以说正处于技艺的发展和成熟期,而且又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掌握了优质的炒茶工艺,不但能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还可以起到传统工艺延续和再传承的作用,逐步影响下一代青少年“西湖龙井”人。

至于比赛的规模和“含金量”,郑仁海透露20名的比赛限额早已被各村推选上来的年轻优秀的茶农申请一空,比赛现场更将有茶叶专家予以严格的现场监督评比,以保证“炒茶王”实至名归。

浙江名茶--松阳银猴 关于浙江名茶--松阳银猴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浙江名茶--松阳银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介绍】

80年代新创名茶。产于松阳县古市区半古月“谢猴山”。是由卢良根等人新创制的名茶。产地境内卯山、万寿山、马鞍山、箬寮观,峰岭逶迤,土壤肥沃,茂木苍翠,终年云雾缥缈,四季雨水充沛,山下溪流纵横,瓯江蜿蜒其间,生态环境优越。该茶采制技术精巧,品质优异。饮之心旷神怡,回味无穷,被誉为“茶中瑰宝”,在国内国际茶事大赛中多次获奖,2002年获绿色食品认证,2003年获浙江省名牌产品。目前已建成以银猴茶为主的生态茶基地4700公顷,无性系良种率达85%。松阳银猴系列名茶远销德国,畅销杭州、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北京等20多个省市。

【制法】

鲜叶于清明至谷雨间采摘,选用福鼎白毫茶树品种,以一芽一叶初展、芽头肥嫩匀齐为标准。经10-12小时摊放-150℃锅温杀青-揉捻-造形-烘焙-装箱等工序加工而成。

【特点】

成品条索粗壮弓弯似猴,满披银毫,色泽光润;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清澈嫩绿;叶底嫩绿成朵,匀齐明亮。1986年被评为浙江省优胜名茶之一。

关于本文《浙江名茶--松阳银猴》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浙江绿茶主要名茶介绍


浙江省属于江南茶区,是绿茶主产区和名优绿茶最多的产区之一,嘉兴、杭州、湖州、绍兴、余姚、金华、慈溪、瞿州等大部分地区都种植茶树,主要名茶有西湖龙井、大佛龙井、千岛玉叶、江山绿牡丹、开化龙顶、安吉白茶、长兴紫笋、径山茶、惠明茶、雪水云绿、临海蟠毫、松阳银猴、普陀佛茶、雁荡毛峰等。

龙井茶

龙井茶先谷雨长,味甘还作豆花香扁平形的龙井茶是典型的炒青绿茶,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着称,是绿茶中的“皇后”。传统的龙井茶是全手工炒制而成,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高档龙井茶仍然是全手工炒制。炒制龙井茶要求手不离茶,茶不离锅,要静下心一气呵成。炒制龙井茶工艺要求很高,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观看了龙井茶采茶、制茶后,还写下了《观采茶作歌》:“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慢焙细炒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现在制作龙井茶多从手工炒制改用电锅炒制,但也对制茶有较强的技术要求。首先将采摘的鲜叶进行摊放,然后开始青锅(即杀青和造型),青锅约一刻钟后进行摊晾回潮;摊晾后的叶子先进行分筛(除去碎末)再开始辉锅(即干燥和固形),至茶叶足干;辉锅后的干茶(毛茶)还要进行分筛,分筛后再复炒(即“整筛头”),制成的毛茶再过筛去掉片、末等,最后按级别归堆、储藏。

龙井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泽鲜绿,滋味鲜醇干爽,淡而有味,香气馥郁,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龙井茶按照地理标志保护区域分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所生产的龙井茶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龙井茶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

西湖龙井

西湖风景区和杭州市西湖区的西湖、龙坞、留下、转塘、周浦等地是龙井茶的故乡,这个范围内采摘并加工的龙井茶均可冠以“西湖龙井”之名。

西湖龙井茶传统的包装方法是用牛皮纸为外包装,放在装有生石灰的陶缸中储藏,生石灰用干净的棉布包起来放置。

狮峰龙井龙

井茶中品质最好的是西湖龙井,西湖龙井中品质最好的莫过于狮峰龙井。最早的龙井茶仅指浙江西湖山区狮峰山下老龙井周围产的绿茶,因此狮峰龙井为最好的、最正宗的龙井茶。

白茶龙井

白茶龙井属绿茶类,主要产于浙江省的安吉县、盘安县等地区,是采摘当地的白茶品种茶树鲜叶按照龙井茶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龙井茶,当地也称之为“龙茶”。

钱塘龙井

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市、临安市、淳安县、阜阳市、建德市、桐庐县等地区范围内采摘并加工的龙井茶统称钱塘龙井。

龙井茶的炒制讲究12种手法:抖、搭、拓、摔、捺、抓、推、磨、压、荡、扣、扎,这些手法互相结合,交替进行。

越州龙井

新昌县、嵊州市、绍兴县、绍兴市的越城区、诸暨市、盘安县、上虞市、东阳市、天台县等地区采摘并加工的龙井茶统称越州龙井。

此外,其他省的产茶区也有采摘当地的茶树鲜叶按照龙井茶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龙井茶,外形近似龙井,但冲泡后,其香气、滋味与龙井茶原产区的龙井茶有明显的区别。

龙井茶在炒制前必须要经过摊放,若采摘后马上炒制,制成的干茶带有青臭气,且色泽偏黑,粗糙不光滑。

机制龙井

机制龙井是用机械制成的龙井茶,与传统的手工制成的龙井茶稍有区别。

青锅叶经过摊晾回潮,在下一道程序辉锅时不容易断碎,使干茶的外形更完整,漂亮。

中国现代名茶之浙江名茶


中国现代名茶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其历史分析,有下列三种情况:

有一部分属传统名茶,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安溪铁观凤凰水仙、闽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门红茶等。

另一部分是恢复历史名茶,也就是说历史上曾有过这类名茶,后来未能持续生产或已失传的,经过研究创新,恢复原有的茶名。如休宁松罗、涌溪火青、敬亭绿雪、九华毛峰、龟山岩绿、蒙顶甘露、仙人掌茶、天池 毫、贵定云雾、青城雪芽、蒙顶黄芽、阳羡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顾渚紫笋、径山茶、雁荡毛峰、日铸雪芽、金奖惠明、金华举岩、东阳东白等等。

还有大部分是属于新创名茶,如婺源眉、南京雨花茶、无锡毫茶、茅山青峰、天柱剑毫、岳西翠兰、齐山翠眉、望府银毫、临海蟠毫、千岛玉叶、遂昌银猴、都匀毛尖、高桥银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饶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针、遵义毛峰、文君绿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红茶、黄金桂、秦巴雾毫、汉水银梭、八仙云雾、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近年来,全国各茶区十分重视名茶的开发研究,新创名茶层出不穷,加之全国各地各种名茶评比活动,诸如评比会、斗茶会、展评会、博览会、品尝会等等,更促进了名茶生产的发展。现就各主要产茶省生产的名茶品目及各种名茶在国内外获奖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浙江省名茶一览

绿茶有杭州的西湖龙井、莲芯、雀舌、莫干黄芽,天台的华顶云雾,嵊县的前岗白、平水珠茶,兰溪的毛峰,建德的苞茶,长兴的顾渚紫笋,景宁的金奖惠明茶,乐清的雁荡毛峰,天目山的天目青顶,普沱的佛茶,淳安的大方、千岛玉叶、鸠坑毛尖,象山的珠山茶,东阳的东白春芽、太白顶芽,桐庐的天尊贡芽,余姚的瀑布茶、仙,绍兴的日铸雪芽,安吉的白片,金华的双龙银针,婺州举岩、翠峰,开化的龙顶,嘉兴的家园香 ,临海的云峰、蟠毫,余杭的径山茶,遂日报银猴,盘安的云峰,江山的绿牡丹,松阳的银猴,仙居的碧绿,泰顺的香菇寮白毫,富阳的岩顶,浦江的春毫,宁海的望府银毫,诸暨的西施银芽等。黄茶有温州黄汤。红茶有杭州的九曲红梅。

浙江名茶-余杭--径山茶


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美誉的余杭,是杭州的门户。余杭三面环抱西湖,南望宁波,东接上海。历史上,著名的隋朝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就在余杭。如今 ,这里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已成为旅游胜地。而且,从杭州到余杭只需1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方便。

径山茶的产地径山,就在余杭境内。径山,是天目山之余脉,因径通天目山而得名,这里风光绮丽,有著名的千年佛教古刹--径山寺;出产优质名茶--径山茶。

茶史追溯

径山产茶历史悠久,始栽于唐,闻名于宋。宋朝的翰林学士叶清臣在他的《文集》中说:"钱塘、径山产茶质优异"。清代《余杭县志》载:"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法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又据《续余杭县志》记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裹山坞出产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

南宋时,日本佛教高僧圣一禅师、大应禅师(即南浦绍明)渡洋来我国,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归国时带去径山茶籽和饮茶器皿,并把"抹茶"法及茶宴礼仪传入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重新研制径山茶并获得成功。1979年径山茶在浙江全省名茶评比中荣获第一名,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91年获"中国文化名茶"称号。

茶诗为证

径山采茶歌

清 金虞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卉不敢先开花。

不如双径回清绝,天然味色留烟霞。

石泉松籁春无那,惊雷夜展灵芽破。

峰回寺掩路丫叉,恰喜茶歌相应和。

半阴半晴谷雨时,一旗一枪无几株。

氤氲香浅露光涩,颇觉深山春到迟。

紫黄落脚空名重,白绢斜封充锡贡。

拼向幽岩觅翠丛,年年小摘携筠笼。

游径山

宋 苏轼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途中踏破千里足,金鞍玉镫相回旋。

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渊。

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

精诚贯山石为裂,天女下试颜如莲。

(此诗虽未言茶,但气势磅礴,径山之貌可见一斑,故而选赏)

名茶鉴赏

径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径山茶的优秀品质。径山茶外形细嫩紧结显毫,色泽绿翠 ,内质有独特的板栗香且香气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爽口,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

成朵。径山茶的制作工艺要点为:鲜叶摊放、小锅杀青、微型揉捻、竹笼烘焙,密封贮藏。

茶导游

径山因山上小径直通天目山而得名,这里风光绮丽,历史上以佛教圣地、祖庭而闻名。山上有古刹径山寺,始建于唐朝,在宋朝时径山禅寺已成为江南"五山十刹"之冠。相传法钦和尚在此结茅传教,为径山开山寺僧,被赐封为"国一禅师"。鼎盛时,殿宇楼阁林立,僧众达3千,被誉为"东南第一禅寺"。

径山因寺而开,因佛而名,径山茶与僧而来,径山寺、双溪四岭、兰花坪一带,既是景区,又是产茶区。这里古木参天,翠竹掩映,流水淙淙,云蒸霞蔚,气候温和温润,雨量充沛,土质肥沃,结构疏松,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游人漫步景区,但见溪流纵横,竹林茶园相间,一片鸟语花香,十分惬意。

径山的其他主要景点有:松源天风、 灵岩喝石、吊桥溪歌、龙鼻喷泉、龙呤垂钓等。古迹有唐代龙井、宋代御碑、元代古塔、明代铜钟、陆羽泉等。陆羽泉又称陆家井,位于双溪镇凉亭头,井深不盈尺,遇旱不竭,相传为陆羽汲泉烹茗之处。

顺道一游

余杭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京杭古运河的最南端。五千年灿烂的良渚文化及"先余杭、后杭州"的历史渊源给余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加上迷人的江南水乡风光,构成了极为宝贵的旅游资源。主要景点有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的良渚文化博物馆;江南五山十刹之首、佛教临济宗祖庭和日本之源的唐代古刹径山寺;杨乃武与小白菜墓;千年古桥广济桥和乾隆七下江南留下的御碑;茶圣陆羽之泉、宋代科学家沈括之墓、近代革命家章太炎故居、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纪念馆,新近开发的江南第一漂--双溪竹海漂流、东明山森林公园和大禹谷、九龙瀑景区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千万游客。

民间传说

苏轼游径山的传说

宋时,佛教兴起,香火日盛,以茶助禅,参禅悟道,成为一种风尚。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居"五山十刹"之冠的径山,更是茶以禅名,禅助茶兴。每年春季,径山要举行茶宴,由法师亲自主持,然后献茶于僧客,一时间,进山品茗论道者日众。

当时大文豪苏东坡久慕径山大名,一日来游径山寺。方丈见其衣着平常,以为只是寻常香客,不以为然。只淡淡说:"坐。"又转身对小和尚喊:"茶。"小和尚于是端上一杯普通的茶。稍事寒暄后,方丈感觉来人谈吐不俗,气度非凡,便改口"请坐",并喊小和尚"敬茶"。经过一番深谈,方丈得知来者乃大诗人苏东坡时,情不自禁地说:"请上坐。"接着又喊小和尚"敬香茶",并研墨铺纸以求墨宝。东坡先生一思忖,提笔写了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罢,满脸通红,羞愧难当。

槽型多功能炒茶机炒制名茶技术


槽型多功能炒茶机是一种新机型,用它炒制扁(条)茶为主的名优茶,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工本,提高工效,增加收入。

一、槽型多功能炒茶机应用效益

1、每公斤机制扁茶与手炒成本比较 据对淳安、建德、桐庐、余杭四县(市)调查,平均机制成本为8.65元,手炒为21.35元,机制比手炒节省成本12.7元,节支59.5%。

2、每小时炒制中档扁茶工效比较 四县(市)调查,平均每小时机制扁茶0.9kg,0.14kg,平均提高工效542.9%。

二、槽型多功能炒茶机应用技术

1、摊放 鲜叶采下后需经6—12h的摊放,失水率为15—20%。

2、杀青理条压扁 机器锅体往复运动135—140次/min,锅温160—180℃,专用油润锅;投叶量三槽300g,五槽500g;炒2min左右时,手触茶叶不粘粘,略降锅温,压棍续炒约2min出锅,抛散摊放回潮,时间约30min。

3、分筛 用蔑制茶筛分筛杀青叶,分筛面和筛底付制。

4、整形初干 锅体往复运动120次/min,锅温约70℃,专用油润锅;投叶量三槽400g,五槽500g;约炒制1min后,换重压棍,炒制3min后,调整锅体往复运动100次/min,然后炒5—6min出锅,失水率为10—15%。摊凉回潮40min后付制。

5、整形足干 锅体往复运动120次/min;锅温约60℃;投叶量三槽300g,五槽500g;初干叶下锅预热后轻压棍压1min再重压棍,炒至茶叶粗条能脆断,出锅摊凉。干茶进行分筛,筛面茶用龙井炒锅进行手工铺炒,以达到光润的目的。然后去末、匀摊、包装、储藏待售。

余杭小康王与娘娘山名茶


娘娘山系天目山支脉,海拔397.7米,山势挺峭,双尖云合,绿树成荫,泉流淙淙,常年不干。清代《余杭县志》载:巍然耸拔秀削霄,上有石穴潭,水深不可测,随潮消长。历代诗人登游胜境,也留下许多诗篇。明朝文人夏止善诗云:“天目横来势欲奔,峰回路转抱孤村。幽怀尚讶蛟螭窟,还兴何妨鹿豕群。六月凉生侵马耳,双尖云合拥龙门。”

相传,南宋小康王曾避难于此,得到当地百姓的保护。小康王在此避难期间,娘娘山上一山姑日日煎茶给小康王饮用。那清人肺腑的香茶给小康王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小康王后登基为皇,再次至此访寻服侍他的山姑和饮用过的山茶,结果此女已去世,而栽种的茶树犹存。为了纪念这位山姑,小康王赐封此山为“娘娘山”,并将娘娘山上所产的茶叶列为贡品。

据查,山腰间还建有娘娘殿,据清《余杭县志》载:“乾隆二十六年重建,其盛时有殿宇楼间数十楹。”后名为“碧云道院”,几经周折,庙被毁,仅留遗址。碧云道院遗址处,现还有30余株茶树。贡茶的制作技术也一直流传了下来,如今自山脚至山顶都栽种有茶树。

1979年,余杭市农业局对娘娘山进行综合考察,在1979年至1982年开发了1、2、3号名茶基地10余亩。1980年春茶采摘,“娘娘山茶”参加全省名茶评比获“省一类优质茶”称号;1982年,再次获“省一类优质茶”称号;1983年因故而中断,直到1996年,娘娘山茶恢复开发。

1996年,“提高采制技术,开发娘娘山茶”项目获得余杭市农业丰收二等奖。1997年,“娘娘山名茶开发及技术推广”项目列入余杭市科技计划(星火)项目,并于当年主持实施。是年,经精心采摘、研制的“娘娘山茶”参加第十二届省名优茶评比,获“一类名茶”。鉴于该茶品质优越,质量上乘,加上前两次连续评为“一类名茶”,于1997年6月12日获得“省级名茶”证书。同年,“娘娘山茶”参加第二届“中茶怀”全国名茶评比,荣获特等奖。从此,“娘娘山茶”进入全省和全国名茶的行列,重新焕发了光彩。

“娘娘山茶”的成功开发,也载入了余杭镇的大事记,填补了余杭镇名茶的空白,同时也成为继“径山茶”“谷雨茶”“双径雨前”之后余杭又一省级名茶。

箬阳名茶机器炒制技术


婺城区箬阳乡,坐落在浙江金华南山,素有小西藏之称。全乡14个自然村,村村有茶山,现有茶园4200余亩,其中已获浙江省无公害茶园颁证面积达3000亩,有机茶园180亩。茶区地理坏境条件优越,常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茶叶品质较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是浙江名茶箬阳龙珍茶的原料基地。但由于茶园地势高,劳动力紧张,采摘及制茶成本高,特别中在茶叶长高峰期,鲜叶来不及采,采下的鲜叶不能及时加工,茶叶生产效益不佳,制约了名茶生产的发展。

2004年3月,从浙江新昌购进了一台扁形共炒制机,进行了箬阳龙珍茶的加工,表明茶叶的杀青、理条等加工工序都能通过机器完成,辅之手工辉锅,所加工名茶的色、香、味、形能与手工茶相媲美。一台名茶机一天可加工干茶7.5~10.0kg,比手工加工提高5倍多,春茶每公斤平均售价240元,比往年高出30余元。2004年全乡名茶茶机已发展至50台。利用扁形茶炒制机加工名茶的工艺主要包括青锅(杀青)、理条、整形、辉锅、干燥提香4道工序,现将利用3台扁形茶炒制机,按工艺分台作业的箬阳龙珍茶的操作工艺简述如下。

1、采摘标准

以当地鸠坑群体种及引进的适制扁形茶的优良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鲜叶应分期分批按标准采摘,春留鱼叶,不采病虫叶、紫芽叶和老叶。鲜叶进厂后按标准分批、分级验收和摊放。

2、鲜叶摊放

鲜叶摊放在篾垫上,摊放场地要求清洁、干燥、通风,露水叶要用风扇吹风,以加快鲜叶水分的散发。摊放厚度不超过3cm,摊放时间6~12h(雨水叶摊放时间稍长)。待鲜叶水分散发到标准要求,透出清香时即可交付制作,当天的鲜叶当天加工。

3、青锅(杀青)

采用扁形炒制机(6CBJ-48A)进行青锅。先打开制茶机的电热开关,当温度显示表指示为300℃时,投入鲜叶,下叶量100~200g,待鲜叶在锅中基本成直条扁形,闻有茶香时即可出锅,时间3~4min。

4、理条成型

通过第一锅杀青的杀青叶转到第二锅进行理条,控制锅温为150~200℃,先高后低,炒制时间3~4min,待茶叶外形挺直扁平、香气鲜纯、含水率10%~15%时,出锅摊凉。摊凉时间30~45min,同时筛去茶末和黄片,以尽快散发水分和热量,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

5、辉锅

第一次辉锅,将第二锅中的理条叶转入第三锅,也可二锅理条叶拼一锅进行辉锅。温度100~150℃,先高后低,时间3~4min。待茶叶含水率8%~9%时,出锅摊凉,去片割末。摊凉30~40min,后进行第二次辉锅(干燥提香)。投时量100~200g,温度80~100℃,先高后低,时间2~3min。待茶叶扁平挺直光润、清香鲜纯、含水率6%~7%、手捻茶叶成粉状时,起锅摊凉,去片割末。

6、人工辅助辉锅

在84型电炒锅是进行,投叶量150~250g(中低档茶可适当增加),温度70~100℃,先高后低。炒制时抖、抓、搭、捺、磨等手势交替使用,掌握看茶做茶。待茶叶条索扁平挺直光亮、清香鲜纯、含水率6%~7%、手捻茶叶成粉状时,起锅摊凉,去片割末,贮藏。

7、贮存

(1)半成品的贮存。每天加工的未匀堆之前的茶叶称半成品,半成品应分级、分批、分地保管,用专用茶袋盛装,置于干燥阴凉的暗室或冷藏室,防止茶叶受潮、串味、变质。

(2)成品茶的贮存。成品茶应分级、分批、分地进行分批包装,并同时去掉黄片和茶末,必要时放入干燥剂,有茶叶专用袋、铝箔袋、纸塑箱等真空包装入库或冷藏,挂牌记录出厂日期、级别、产地和单位。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5623.html

上一篇:茶饮料生产工艺要点

下一篇:饮用毛尖茶益处很多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