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 树 枝 梢 黑 点 病

2020-12-09

症状 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均有发生。主要为台茶树枝梢,一般发生在当年生半木质化的红色枝梢上,初生灰褐色不规则形斑块,后向上下扩展,长10一20cm,枝梢全部呈灰白色,其上散生圆形至椭圆形黑色略具光泽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子囊盘。

病原 Cenangiμm sp.称一种薄盘菌,属于囊菌亚门真菌。病部散生的黑色小点是病原菌的子囊盘,无柄,无子座,革质,黑色略具光泽,杯状,大小0.5mm。子囊直或稍弯,棍棒状,大小114一172×24(μm),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在子囊的上部排成双行,下部则为单行或交叉排列,单胞,无色透明,长椭圆形至梭形,有的稍弯曲,大小22—42×5.5—7.5(f4m)。侧丝生在子囊间,较子囊长,大小66—363×3.3—4.4(74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囊盘在病部组织内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枝梢。3月下旬一4月上旬产生新子囊,5月中旬一6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气温20—25℃,相对湿度高于80%利于该病发生和扩展。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发芽早的茶树品种易感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台茶12号;(2)及时剪除病梢,携至茶园外集中烧毁。发病重的要重剪,可有效地减少初侵染源,减轻发病。(3)发病盛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防治1一2次。

v

小编推荐

茶枝黑痣病


症状 该病是老茶树枝干病害。安徽、浙江、湖南、云南等省茶区均有发生。发病初期在枝干上产生灰色小斑,病斑边缘略呈褐色,后渐扩展,形状不一,病健部分界不明显,病斑上散生有突起的圆形漆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座。有时病斑包围枝干,造成树势衰弱。 病原 Coccochorina hottai Hara 称球皮座囊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菌子座生在茶树组织里,外有表皮盖着,球形至扁球形,壁厚,黑色,炭质,大小350一500μm,该组织是由寄主的细胞组织变成,内生子囊果1个,子囊果顶端生一圆形孔口,大小30一40μm。子囊圆筒形至棍棒形,基部生一小柄,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在子囊内排列不一,有单行排列的,也有上下部单行,中部为双行排列的。子囊孢子纺锤形至长椭圆形,初单胞无色,具油球4个,后呈黄褐色,具隔膜3个。子囊间生有比子囊长很多的侧丝。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茶园阴湿、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树势衰弱的老茶树易发病,古老的大茶树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注意茶园的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对茶园内或四周的杂树或灌木要及时疏除。(2)对衰老茶树进行台刈或重修剪,调整树势,剪下的树枝集中烧毁。(3)发病重的,于春、夏茶间隙期喷洒0.6%一0.7%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一500倍液。

茶 树 根 癌 病


症状 安徽、浙江、广东等省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根部。主根、侧根染病初在病部产生浅褐色球状小突起,后扩展为瘤状物,小的似谷粒,大的似蚕豆,多个小瘤聚集一起成大瘤,后期病瘤变为褐色并木质化,表面粗糙,质地坚硬。扦插苗幼苗染病须根少或不发根,造成苗条植株衰弱或叶片变黄脱落,植株死亡。

病原 Agrobacteriμm tμmefaciens (Smith & Townsend) cinn 称根癌土壤杆菌,属原核生物界。病原细菌短杆状,大小l一1.5×0.4一0.8(Ftm),具周生鞭毛1—3根,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至灰白色。该菌寄主范围广,能侵染300多种植物。发育适温25—30℃,5l℃经10分钟致死,最适PH7.3。在10%石灰乳中25分钟即死亡。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也可由地下害虫及带菌工具传播。随病土和病苗还可进行远距离传播。病菌从伤口或切口处侵入皮层组织后生长繁殖。伤口周围细胞因受病菌刺激而加速分裂,形成大量增生的肿瘤。生产上苗木有无伤口及切口是该病能否大发生的重要条件。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土壤粘重的苗圃易发病。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严禁从病区调运苗木。(2)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未种过茶树的地块建立扦插苗圃。(3)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千方百计减少根部伤口。(4)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后病穴用1%的96%硫酸铜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消毒,也可浇灌80%抗菌剂402乳剂1000倍液。

茶 树 膏 药 病


症状 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常见的有灰色膏药病、褐色膏药病两种。主要发生在枝条和根茎部,在枝干上形成厚菌膜。灰色膏药病 初生白色绵毛状物,后转为暗灰色,中间暗褐色。稍厚,四周较薄,表面光滑。湿度大时,上面覆盖一层白粉状物。褐色膏药病 在枝条或根茎部形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厚菌膜,象膏药一样贴附在枝条上,栗褐色,较灰色膏药病稍厚,表面丝绒状,较粗糙,边缘有一圈窄灰白色带,后期表面龟裂,易脱落。

病原 灰色膏药病病原 Septobasidiμm pedicellatμm (Schw.)Pat.称柄隔担耳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有两层,初生菌丝具分隔,无色,后期变为褐色至暗褐色,分枝茂盛相互交错成菌膜。子实层上先长出原担子,后在原担子上产生无色圆筒形担子,初直,后弯曲,大小20一40×5—8(μm),具分隔3个,每个细胞抽生一小梗,顶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大小12—24×3.5—5(μm)。

褐色膏药病病原 Septobasidiμm tanakae Miyabe 称田中隔担耳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褐色具隔,也有二层,交错密集成厚膜,多从菌丝上直接产生担子,担子无色,棍棒状,具分隔3个,直或弯,大小27一53×8一11(μm),侧生的小梗上各生1担孢子。担孢子无色,长椭圆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枝干上越冬,翌年春末夏初,湿度大时形成子实层,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气流和蚧壳虫传播蔓延,菌丝迅速生长形成菌膜。土壤粘重或排水不良,隐蔽湿度大的老茶园易发病,蚧虫为害严重的茶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发病重的茶园,提倡重剪或台刈,剪掉的枝条集中烧毁。(2)防治茶树蚧壳虫至关重要。具体方法 参见茶树害虫有关蚧虫防治法。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4606.html

上一篇:正山小种红茶如何呢?有哪些功效

下一篇:春季养生要喝五种花茶 让你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