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安溪茶叶机械助推茶业产业化

2020-11-30
安溪茶叶机械助推茶业产业化

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机械的作用不可小视。可以说,没有机械的进步,就没有农业的发展,更没有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茶叶生产也不例外。茶叶机械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茶叶品质。

近年来,在“推进配套延伸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安溪县提出要“大力发展茶叶机械制造业,重点是加强茶叶机械科技研发,鼓励现有茶叶机械企业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安溪全县拥有较大实力的茶叶机械企业达30多家,其中17家在今年享受到国家下发的农机补贴款共计2500多万元,另有13家正在投产推广鉴定中,预计这些企业有望于2010年得到国家农机购机补助。

回顾:更新换代话历程

安溪县茶叶机械行业正经历更新换代变化。回顾过去,这个行业从无到有、从势单力薄到形成产业集群,其发展历程与安溪茶业发展相得益彰。

早在1993年,安溪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电力摇青机、速包机、包揉机等,用半机械化的茶叶机械代替传统手工制茶,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茶农的劳动效率。茶叶机械步入萌芽阶段。

“那个时候,机械较为简陋,销路并不见好,往往要七八户合起来购买一台杀青机,一年下来也销不了几台。”佳友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据称,“佳友茶机”创办于1993年,几乎见证了安溪茶叶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

“到了1997年、1998年,包揉机销量才增加,杀青机也由原来七八户合买,上升到两三户合买,甚至独户购买。”陈先生回忆说。他称,用煤做燃料的烘干机代替传统的竹焙笼,此时已在茶农家中出现,茶叶加工机械化再次迈出一小步。

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是去年和今年。得力农林机械有限公司专事茶叶初制加工机械、户外茶机,其公司负责人吴先生告诉记者,在这两年,新农机不断研发,茶树修剪机、液化气杀青机、茶叶做青专用设备等产品不断升级,质量更加可靠,使茶叶制作水平,以及茶叶的储存和运送,实现了提升和便利化。

对此,有关人士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安溪县委、县政府实施“茶产业提升年”,茶叶销售形势看好,形势喜人,带动茶叶机械生产和销售的增长。二是国家农业部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农业部提供给茶农购买茶叶机械的补贴额度追加到30%,由此激发茶农购买茶叶机械积极性。三是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多方宣传。农机补贴政策出台后,安溪县农机部门积极印发补助须知、申办流程,派专业人员深入各茶叶机械企业及茶农家中进行宣传推介,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不过分析人士同时认为,相对于国内外茶叶机械发展大势,安溪茶机行业仍处较低的发展水平,还不具备全套流水线生产设备,基本处于粗放型阶段。

“有差距,才会有发展动力!多家茶机受访企业负责人表示要加大投入,争取研发出适合乌龙茶制作技艺的流水线,逐步实现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和节能环保目标,力争和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他们表示相信,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安溪茶叶机械企业可以扬长避短做大做强,与茶产业相协调相促进,共同促进茶乡经济发展。

调查:忍痛瘦身促升级

安溪茶叶机械行业如何做大做强?瘦身减肥忍一时之痛,不失为上策之一。

安溪县农机站站长李大水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安溪县着手开展茶叶机械厂整顿整合,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指标,将原先300多家茶叶机械厂,进行一次大瘦身,整合成现在的30多家公司。

据调查,原先300多家茶叶机械厂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三无”厂家,即缺乏营业资质,缺乏专门生产场地,缺乏推广鉴定证书。受短期利益驱动,很多小茶叶机械厂降低产品规格,盲目扩大产量,增加销量,导致茶叶机械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茶农利益受到损害。

“三无”茶叶机械厂的存在,还导致无序竞争蔓延,扰乱正常交易市场,给茶叶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安溪茶叶机械行业有自己的特点,这为瘦身整合提供了条件。“很多茶叶机械厂都是兄弟或亲戚分开经营,各占山头,你生产你的,我生产我的。质量无法保证,规模无法上档次。我们根据厂长之间存在的亲属关系,将其有序合并。”李大水说。

经过县农机局的协调、引导、启发,全县300多家茶机厂最终整合成30多家初具规模的茶叶机械企业。这些企业资格完备,拥有法人资格、营业执照、产地鉴定证书和推广鉴定证书。

三发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原由茶叶机械电路作坊、茶叶初制机械作坊、茶机配件加工作坊三方合资成立,厂房面积仅有四五百平方米。经过县农机部门的协调引导,今年升格为公司体制。公司负责人陈成发告诉记者:“如今,公司入驻长坑长南格工业小区,厂房面积一下子扩大到3000多平方米。公司产品有了省定统一标准,质量有了保障,管理也比以前更加规范。”现在,三发茶机有12种型号产品正在积极申请纳入国家农机补贴产品目录。

“走规范化发展道路,打造企业自己的品牌,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才是长久之道。企业应该不断发展创新,利用品牌效应来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靠口碑,这种传统的运作营销方式上。”吴荣鑫这样说。

农机部门积极引导茶叶机械行业发展,完成初步的瘦身整合后,还组织专门督导队,对所有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指导。督导队主要根据“三个是否”来督查各茶叶机械企业,即是否保证产品质量、是否依农机购置补贴操作规程经营、是否依法纳税。通过组织督导,有效促进茶叶机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良性发展,更好促进其做大做强。

双赢:农机补贴引热潮

今年2月18日,中国茶都一片热闹。在中国茶都广场举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发放仪式上,泉州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余碧海、安溪县副县长刘锦川,以及县财政局、县农机站和23家茶叶机械经销商,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发放仪式。活动现场,一批批茶农纷纷签订购机协议。

2008年安溪被列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以来,农民购买补贴机具十分踊跃,农机购置补贴广受欢迎。今年安溪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与去年相比,又有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共上报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00多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累计完成补贴机具25000多台套,补贴机具主要包括修剪、烘干、揉捻、杀青等茶叶机械,有效拉动安溪茶叶机械企业的发展。

“今年我们公司‘得力助手’和‘牧林’两品牌13种型号的产品被列入省农机购机补贴项目,确实带动不少销量,很多茶农都拿着相关材料奔着我们公司来。”吴荣鑫说。

据了解,安溪农机部门成立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农机购机补贴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发放仪式、培训班及媒体大力宣传,使购机补贴政策家喻户晓;按照农业部“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规定,严格执行补贴工作规定程序。

同时,有关部门还组织人员对实施补贴的农机具进行督查,督查人员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咨询、发布公告、发放调查表等方式,重点查处产品质量、机具供货、补贴金额、售后服务等方面,是否存在加收费用及虚报冒领补贴资金等问题。此外还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取得省农机局的支持,增加补贴资金约500万元,不断加大对购买农机的补贴额度。

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有效施行,把更多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推广给广大茶农使用,让更多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同时也给安溪茶机企业注入强劲发展信心,取得了双赢效果,展示了茶机行业的美好前景。(海都网)

Cy316.com延伸阅读

安溪:茶叶机械助推茶产业化发展


安溪:茶叶机械助推茶产业化发展

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机械的作用不可小视。可以说,没有机械的进步,就没有农业的发展,更没有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茶叶生产也不例外。茶叶机械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茶叶品质。

近年来,在“推进配套延伸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我县提出要“大力发展茶叶机械制造业,重点是加强茶叶机械科技研发,鼓励现有茶叶机械企业改造升级。”截止目前,全县拥有较有实力的茶叶机械企业达30多家,其中17家在2009年享受到国家下发农机补贴款项2500多万元,13家正在投产推广鉴定中,可望于2010年得到国家农机购机补助。

更新换代话历程

我县茶叶机械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势单力薄到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

早在1993年,我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电力摇青机、速包机、包揉机等,用半机械化的茶叶机械代替传统手工制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茶叶机械开始步入萌芽阶段。

“那个时侯,机械较为简陋,销路并不见好,往往要七八户合起来购买一台杀青机。一年下来也销不了那么几台。”佳友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加友告诉记者。佳友茶机创办于1993年,几乎见证了我县茶叶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直到1997年、1998年,包揉机销量不断增加,而杀青机也由原来的七八户合买到两三户合买,甚至出现单门独户购买的情况。”陈加友说。这时,用煤做燃料的烘干机代替传统的竹焙笼,开始在茶农家中出现,茶叶加工机械化,又迈出了一小步。

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是2008年、2009年。“可以说,2009年是茶叶机械发展最好的一年。”得力农林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产茶叶初制加工机械、户外茶机的企业,公司负责人吴荣鑫告诉记者。在这两个年份里,新的农业机械产品不断研发出来,茶树修剪机、液化气杀青机、茶叶做青专用设备等产品不断升级,质量更加可靠,正朝着有利于提升茶叶制作水平、品质、储存、运送的方向迈进。

今年来,茶叶机械行业发展呈现有史以来最佳态势。有关人士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县委、县政府实施“茶产业提升年”,茶叶销售形势良好,今年春茶行情一路看涨,形势喜人,水涨船高,带动了茶叶机械生产和销售的增长。二是国家农业部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农业部提供给茶农购买茶叶机械的补贴额度追加到30%,由此进一步引发茶农购买茶叶机械积极性。三是农机部门的有利引导和多方宣传。农机补贴政策出台后,我县农机部门积极印发补助需知、申办流程,派遣专业人员到各茶叶机械企业,及茶农中间,进行宣传推介,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相比较于国内外茶叶机械发展大局势,我县仍处在比较低层次的发展水平,还不具备全套的流水线生产设备,基本处于粗放型阶段。

“有差距,才会有发展动力!我们正在加大投入,争取研发出适合乌龙茶制作技艺的流水线,逐步实现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紧靠节能环保目标,力争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陈加友显然是信心十足。他相信,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茶叶机械企业可以扬长避短,做大做强,与茶产业相协调相促进,共同促进茶乡经济的发展。

华丽瘦身促升级

县农机站站长李大水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我县着手开展茶叶机械厂的整顿整合工作,将原先300多家茶叶机械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指标,进行一次大瘦身,整合成现在的30多家公司。

原先300多家茶机厂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三无”厂家,即缺乏营业资质,缺乏专门的生产场地,缺乏推广鉴定证书。“受短期利益驱动,很多小茶叶机械厂降低产品规格,盲目扩大产量,增加销量,不合规定搞生产,导致茶叶机械质量难以保证,茶农利益受到损害。”李大水说。

“三无”茶叶机械厂的存在,导致无序竞争的蔓延,同时也扰乱了正常交易市场,给茶叶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很多茶叶机械厂都是兄弟或亲戚分开经营,各占山头,你生产你的,我生产我的。质量无法保证,规模无法上档次。我们根据厂长之间存在的连带关系,将其有序地协调合并。”李大水说。

经过县农机局的协调、引导、启发,最终整合脱胎而成为30多家初具规模的茶叶机械企业。这些企业资格完备,即拥有法人资格、营业执照、产地鉴定证书和推广鉴定证书等。

三发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原本是茶叶机械电路作坊,茶叶初制机械作坊,和茶机配件加工作坊合资成立的三发茶叶机械厂,厂房面积仅有四五百平米,经过县农机部门的协调引导,今年升格为公司体制。公司负责人陈成发告诉记者:“如今,公司入驻长坑长南格工业小区,厂房面积一下子扩大到三千多平米。公司产品有了省定统一标准,质量有了保障,管理也比以前更加规范了。”现在,三发茶机有12种型号产品正在积极申请纳入国家农机补贴产品目录当中。

“走规范化发展道路,打造企业自己的品牌,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才是长久之道。企业应该不断发展创新,利用品牌效应来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靠口碑,这种传统的运作营销方式上。”吴荣鑫对记者说。

县农机部门积极引导茶叶机械行业发展,不仅在整合、协调企业规范化方面,还组织专门督导队,对所有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指导。督导队主要是根据“三个是否”来督查各茶叶机械企业的日常生产情况,即是否保证产品质量、是否依农机购置补贴操作规程经营、是否依法纳税等。通过组织督导队的形式,有效地促进茶叶机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良性发展,更好地促进其做大做强。

农机补贴引热潮

今年2月18日,中国茶都一片热闹。在中国茶都广场举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发放仪式上,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余碧海、副县长刘锦川、县财政局、县农机站、23家茶叶机械经销商,及周边群众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发放仪式。活动现场,一批批茶农纷纷上前签订购机协议。此次发放仪式,一经市电视台、县电视台、安溪乡讯现场采访报道后,掀起了新一轮购机热潮。

自2008年我县列入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以来,农民购买补贴机具十分踊跃,农机购置补贴广受欢迎。今年,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比去年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共上报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00多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累计完成补贴机具25000多台套,补贴机具主要包括修剪、烘干、揉捻、杀青等茶叶机械,有效刺激了我县茶叶机械企业的发展。

“今年我们公司‘得力助手’和‘牧林’两品牌13种型号的产品列入了省农机购机补贴项目,销量确实带动了不小,很多茶农都拿着相关材料奔着我们公司来。”吴荣鑫说。

此外,我县农机部门积极成立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农机购机补贴项目的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发放仪式、培训班及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介,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15问》等宣传材料,设立咨询台回答群众关于农机购置补贴的各种疑问等,进行广泛宣传,使购机补贴政策家喻户晓;按照农业部“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规定,严格执行补贴工作规定程序。

同时,组织人员对实施补贴的农机具进行督查。督查人员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咨询、发布公告、发放调查表等方式,重点查处产品质量、机具供货、补贴金额、售后服务、加收费用及虚报冒领补贴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在取得省农机局的支持下,增加我县补贴资金约500万元,不断加大了补贴额度。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的宣传带动作用,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把更多的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推广补贴给广大茶农使用,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同时也让我县茶叶机械企业注入更加强劲的发展信心。

日本茶叶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20世纪20年代就有简单的精揉机用于茶叶加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茶机械已很先进,不仅台时产量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蒸青生产线来完成。一般每套蒸青机一年仅开工40-50天,由于造价高,茶农以每15-20户联合购置一套。

日本茶树栽培管理的技术水平非常高,茶园规范、茶行笔直、茶蓬整齐,完全实行了标准化、机械化生产。茶园由农户分散经营,每户约30亩左右,但茶园集中成片,规模化程度非常高。日本主要栽培品种薮北种属灌木型中小叶种,开张度大,新梢生长整齐度高、伸展力强,嫩叶上斜着生,持嫩性好,基本实现机械采摘。昌宁县茶叶产业化经营迈出新的步伐

一是一批专业大户脱颖而出。2006年全县涉茶农户中,茶叶收入在3—5万元的农户有67户、245.6万元,年茶叶收入5—25万元的有39户、356万元,年收入在25 万元以上的大户有13户、423.9万元。

二是培植一批专业村。温泉乡光山村现有茶园3544亩,户均10.13亩,有3364亩投采,总产干茶15.9万公斤,实现茶叶农业总产值286万元;户均收入8170万元,人均1960元。田园镇达仁村现有茶园5998亩,户均拥有茶园在50亩以上的茶叶大户15户,户均拥有茶园在20亩以上的茶叶大户近200户,全村人均拥有茶园面积2.1亩,干茶总产达20万公斤,茶叶总收入300万元。

三是成功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初,县委、政府通过多方协调争取,成功引进龙润集团,注册成立了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投资发展普洱茶生产。通过一年的实践,公司经营已逐渐步入正轨,年内完成投资903.2万元,招收工人200多人,成功的创制生产了乔木型系列普洱茶新产品519吨,实现产值1458万元。

四是老品牌换发生机。已经夭折近10年的雪兰牌绿茶刚刚“复活”上市后,就引起了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千年茶乡”展洽会期间,雪兰牌绿茶日平均销售收入在3000元以上,重庆客商张其亮与雪兰绿茶厂签订了100万元的订购合同,老品牌换发生机。

五是无公害及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全县无公害茶园认定面积达4.2万亩,无公害产品认证企业3户,无公害产品4个,产量291.7万公斤。已有16家茶叶加工企业通过QS认证,认证产品30多个,产量2千多吨。3户茶叶加工企业正在申请绿色食品产品和基地认定,基地认定面积1.6万亩。

福建安溪的茶产业转型升级之茶业庄园化


就如同将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产业升级一样,如今安溪茶产业也开启了茶庄园之路,在这初冬时节,越来越多的游客走入安溪的老林深山,体验茶庄园的热情。茶庄园是安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所要抓的重点之一。

一有空,中闽魏氏茶业股份公司董事长魏贵林就会从泉州市区“溜”出来,到自己的茶庄园转转。这座面积上万亩的茶庄园,位于海拔900多米的安溪县龙涓乡长新峰,凝结了魏贵林十多年的心血。

绿线、水面、园貌、慢道、天际线……人之所至,处处风景。燕尾脊、白墙、红瓦、红砖和石材等闽南传统材料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浓浓的乡愁味道,扑面而来。

魏贵林是安溪县比较早提出茶庄园概念的茶企经营者。一次到访欧洲,他被葡萄酒庄的文化氛围吸引住,他意识到:与酒有着异区同功之妙的茶,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来经营。

“当时我就判断,它一定是趋势。”2009年开始,魏贵林在中闽魏氏原有的茶叶基地基础上,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茶庄园,营造集种植生产、新品研发、铁观音采植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茶文化传播体验。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安溪茶产业陆续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产业升级。

所谓茶庄园,就是在一定的原产地区域内,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管理方式,按照国家有机或绿色茶叶标准建立起来的可以追溯的茶园和加工厂。茶庄园里的茶叶,有严格的种植标准、加工标准;鲜叶流向和干茶流向很清楚,可以追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环境保护、人文关怀等措施,使之品质长期稳定。

用安溪县副县长肖印章的话说,就是让茶树生长在天然“氧吧”里,喝上优质的山泉水、矿泉水,享受最好的“医疗保健”,再给它一张“身份证”。

多年来,安溪县像封存文物一样保护茶山原生态,保护茶山、茶庄园的原生态肌理,推动高坡度、低海拔、生态脆弱区、田地茶园退茶还耕还林,腾出生态容量。安溪县同时坚持山、水、茶、林、园一体规划,茶庄园茶文化生态旅游特色和风貌彰显。

在安溪虎邱镇双格村仙脚印山之巅,有一片上百亩的圆形平地,四周群峰高耸,列峙于前。远近峰顶,几十台巨大的风电叶片,随风转动,在蓝天白云下成为一幅幅雄阔大气的背景。山巅上几百亩茶园,隔畦间植的格桑花开得浓烈,游人不时驻足拍照,织就一幅悠然写意画卷。

茶庄园主人高碰来介绍说,茶庄园占地1000多亩,从2011年至今,先后投资1亿多元,初步形成一个以茶为主、兼具文化、旅游、休假、文艺创作、培训功能的综合性茶文化旅游平台。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多年时间培育,安溪县已初步建成中闽魏氏、华祥苑、八马、绿色黄金、三和等1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茶庄园,庄园化管控茶园28万亩,占该县茶园面积47%。

在满足茶叶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各个茶庄园纷纷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上不断进行丰富与完善,并开发了特色旅游路线,推动茶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

事实上,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中国茶业从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型升级方面,安溪把打造茶庄园作为重要抓手。

2017年7月,安溪县发布《关于深入实施茶业庄园化战略的通知》,明确提出:至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金牌茶庄园”,庄园化、集约化管理的茶园占全县茶园面积的80%以上,让茶庄园成为引领安溪茶产业“二次腾飞”的新名片。

“茶庄园正在重新诠释安溪铁观音的高端形象。”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说,品牌化、个性化、高端化、体验化的“茶庄园”,正成为福建安溪一道新风景。

安溪县:大力发展茶业 助推扶贫工作


在安溪县,一直大力发展茶业,来助推扶贫工作,如:茶企们建设专门资金用于茶业建设以及精准扶贫行动,通过举办“十佳党员制茶能手”等活动加深党员与贫困户联系。不仅如此,茶农们还积极提升自身制茶技术造出好茶,实现脱贫致富梦。

学习制茶

提高制茶技能脱贫

在今年安溪县举办的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上,来自安溪芦田的杨连波进入20强。杨连波就是一位贫困户。

据杨连波介绍,他家三代人住在祖宗留下的老房子里。这除了因为他家住在偏远山村交通不便外,更因为前几年他制茶的水平还比较低。为了提高贫困户的茶技,去年,在第二届党员制茶大赛上,芦田镇派了一个老党员制茶高手手把手教他们做茶。今年,芦田镇的制茶比赛又有原国营芦田茶场的老茶师对他们结对帮扶。他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虚心请教。在他们的指导下,他的制茶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先后获得安溪县第二届十佳党员制茶能手大赛三等奖、芦田镇制茶比赛第二名的成绩。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他的铁观音制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年,他做的铁观音毛茶一斤也比往年多卖了二十元。他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做好茶,就一定能摆脱贫困。他做到了。

安溪茶企

企业成立基金积极捐款

在扶贫路上,安溪茶企也在行动。

去年,华源茶业合作基金在安溪成立。这是国内首支茶业合作基金。据介绍,华源茶业合作基金由安溪华源茶业筹资设立,从当年起,连续3年,华源茶业每年出资50万元,组成专项基金。基金主要有两个用途:用于支持产茶村、专业合作社、茶农,强化茶园基础管理,实施科技兴茶,坚持传统制茶工艺和国家标准,贯彻执行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规定,构建茶叶质量全程保障体系;参与“百企联百村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开展技术扶贫、资金扶贫、产销合作扶贫。

双格村村主任高艺峰介绍,双格村是省级重点扶贫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3户89人。该笔捐款将全部用于村里教育扶贫,包括村小学软硬件建设和贫困学生扶助计划等。

高艺峰告诉记者,门票助力扶贫只是个突破口,双格村将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带动村民发展农副产品、餐饮等服务业,为双格村脱贫提供更好发展条件。

党员制茶

党员投身茶业扶贫

党员帮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去年10月份,安溪县在芦田镇山国饮艺生态茶园举办第二届“十佳党员制茶能手”评选活动。在探索以茶富民、以茶强县的发展路上,安溪县坚持以“一叶”带“百业”,把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与促进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精准施策、发力,带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相结合,采取党员与贫困户结对,理论测试、专题研讨与技能考评结合的形式,举办“十佳党员制茶能手”评选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活动,评出一批“党员制茶能手”,以赛促学、以评促做。同时牵线搭桥让党员制茶能手与贫困户结对联系,形成“党员人才+贫困户”的有效帮扶模式。活动期间,参评党员与贫困茶农签订帮扶协议、山国饮艺生态茶园与贫困茶农签订劳动就业意向合同等。

安溪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在推进产业扶贫上,广大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传承传统制茶技艺,同时帮扶贫困茶农制好茶、卖好茶。

茶馆业行业标准制定中 中国茶馆走向标准化产业化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近日在“中国白茶之乡”福建省福鼎市成立。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中国茶馆将逐步走向标准化、产业化。

现状:蓬勃发展的茶馆产业

提起茶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老舍笔下的话剧《茶馆》,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所开的春来茶馆更是耳熟能详。伴随着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茶文化,品茗、听书、看戏的茶馆文化早已和中国人的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改革开放以后,曾经一度萎靡不振的中国茶馆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不仅老茶馆、茶楼重放光彩,各种新型、新潮茶园和茶艺馆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各地,随着茶馆产业化的发展,进入新世纪的中国茶馆更是迎来了她的春天。

现在的中国茶馆业很年轻,她真正的发展不过二三十年;而中国的茶馆业历史却很悠久,早在唐朝的《封氏闻见记》已经有了茶馆的记载,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宋代茶馆的真实情景。

今天,中国茶馆业已经成为一个朝气蓬勃、极具生命力的新产业。近年来,茶馆业发展迅速,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茶馆、茶坊已成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标识,各种以茶为名的饮品店更是层出不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永泉先生介绍,目前全国约有5万多家茶馆,以北京、上海、成都最多,仅上海就有3000家左右。品茗之风盛行的北京同时也是茶叶消费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目前北京有6000多家茶叶店,茶馆、茶楼、茶坊也有3000余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5万多家大大小小的各色茶馆拥有从业人员近百万,年创造产值达300亿元,茶馆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中国酒品牌网9ppw.com

趋势:高端化还是大众化?

“茶馆是以茶为媒介的休闲文化空间。” 北京大碗茶商贸公司、北京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这样定位茶馆。

有15年从业经验的尹智君女士自1993年开始担任北京老舍茶馆经理以来,把茶馆年销售收入200万元增长到1500多万元,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5%,是新成立的茶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之一。她认为,茶馆行业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远远高于经济收入的价值。茶馆更多的作用在于文化推广,以茶为媒介传播的是广范围的中国文化,这个作用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比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似乎茶馆的消费对于普通收入者来说相对高了一些,谈到茶馆业的发展是趋向于高端化还是大众化,尹智君有自己的看法。“对于基本以喝茶为经营主体的纯茶馆来说,它经营空间的利用受到很大局限。因为人们喝茶一般选择在下午或晚饭之后,不像一般的商业空间如商场几乎一天都有人流。对茶馆来说,它的单位面积产值相对比较弱。这就使得它必须要有特色,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和良好的经营理念。这也是茶馆定位定价一般比较高、趋向于高端化的一个客观原因。”

对于这一点,北京张一元茶叶公司宣传部部长刘家博这样认为,“从茶馆本身而言,它的定位要根据实际出发。比如成都的茶馆,可能更强调一个娱乐、休闲的功能。人们打牌、聊天(当地人把在茶馆闲侃称做‘摆龙门阵’),沏一壶茶。一壶茶可能才几块钱,茶馆提供这样一个环境,正是其大众化的体现;而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商务的需要,很多茶馆是一种商务平台,有必要营造一种高雅的环境,包括茶品、服务、装潢还有配套的设施等等,在消费上则趋于高端。不过将来总的趋势还应是大众化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馆正逐步走进社区,越来越方便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

展望:行业标准即将出台

茶馆业的标准化一直很受业内的关注,“茶馆的标准化是一定要做的。” 尹智君强调,“为了把行业从源头做好,对于茶这一农作物本身制定标准可能更为必要,尤其对于茶叶出口和中国茶馆走向海外都是至关重要的。” 张一元的刘家博也认为,茶馆作为茶文化的一个窗口,越是基础的东西越要有标准。“同时我希望茶馆业能有一个星级标准,包括从位置、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技术等各方面都应有一个标准来评级,这并不是说像酒店那样区别于价格,而更应是一种承认,强调的是对茶与茶文化真正的理解。”

在中国商务部的网站上,可以看见有关单位起草的《茶馆业企业经营规范(征求意见稿)》行业标准正在网上征求意见。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标准处李党会处长介绍,“规范”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做出修订,将来会在行业中推动。 她表示,对于茶馆业这一新的服务业态,从标准的角度讲现在还是空白,标准的制订对行业本身是很好的事。“目前规范中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标准的订立还在和专家以及行业人士保持推敲当中,修订好的茶馆业标准在年底以前就可以出台。”她说。

湖北:茶叶生产大步迈向机械化


湖北:茶叶生产大步迈向机械化

7月31日,五峰县青岗岭上1000亩连片茶园里,茶农在用机械采摘茶叶。山下长乐坪镇的五峰现代农业展示园里,工厂化大棚内茶树轻基质穴盘育苗长势良好,茶叶加工厂里正在用机械加工制作茶叶。

当日,我省首届山区农业机械化(茶叶)现场会在五峰召开,当地茶农向人们展示了茶叶生产机械化全过程。

据介绍,与传统手工作业相比,茶叶修剪、采摘机械化作业有明显优势:机械修剪工效是传统手工修剪的7-16倍,机械采摘是人工采摘的10-16倍,机械采茶节省开支一半。

茶叶生产机械化从2000年起步,近两年发展较快。到2008年,全省拥有修剪机11346台,采摘机6296台,加工机械20204台,保鲜储藏机械600多套。茶叶生产机械化的重点是修剪、采摘。2008年全省茶叶修剪、采摘面积30万亩。

今年,在购机补贴政策带动下,茶农购置使用茶叶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截至6月底,种植57万亩茶叶的宜昌市,推广修剪、采摘机9800台,全市茶园机械修剪达35%,机械采摘达10%,行间耕整、施肥机械化达40%,机械植保达62%。宜昌萧氏茶叶公司自主研制的鲜叶清洗生产线,改写了我国几千年来茶叶传统加工不清洗的历史。种植16.3万亩茶叶的五峰县,主产区70%的农民用上了机械。该县还攻克了茶树工厂化育苗难题。(张爱虎、刘烈辉、彭仪)

宁国市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


近年来,宁国市积极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多次开展茶叶生产管理各环节应用机械的试验、示范活动,通过现场会等形式推广先进、适用的茶叶机械,以提高茶叶生产管理机械化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以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为契机,宁国市在港口镇太平茶场建立了500亩茶叶生产管理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鼓励、引导、支持在茶叶管理各环节应用机械取代手工作业,逐步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和茶叶加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几年来,先后推广应用了茶园中耕施肥机、机动喷雾机、修剪机、双人采茶机、振动理条机、烘干机、名优茶成套机组。这些机械的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茶叶生产管理与加工的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科学的管理模式、高效的生产作业、显著的经济效益,产生了强有力的辐射作用,附近的茶农以及其他茶叶产区的大户、能人都积极投入机械购置,探索发展多种合作机制,推进规模经营,谋求规模效益。目前,全市已发展茶叶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组织3个。

在继续做好对示范基地管理服务的同时,宁国市还将加快茶叶机械的更新换代,大力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新机械、新机具,特别是在山区茶叶修剪、机械采摘等环节加大新机具推广力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特色名优茶生产加工项目;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发展茶叶协会等合作组织,支持大户、能人合作经营、规模经营。

茶园机械化修剪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第二、三产业方面转移,部分茶区农业劳动力越来越紧张,因此推广茶园机械化修剪技术已迫在眉睫。现将其技术总结整理如下: 1、茶园机械化修剪的好处与手工修剪相比,机剪的主要优点:一是提高功效,不误农时。手工修剪1公顷成年茶园需用工30个,而1部机械两人操作日修剪量为2/3~1公顷,可提高功效10倍以上。这样有利于在全年茶园最佳修剪期完成此项工作,不误农时。二是可明显改变园相。机剪可使采面平整,便于茶园管理和采摘,因此机械采摘茶园必须先机剪。三是节约修剪成本。机剪直接成本(人工工资、维修费、油耗等) 150元/公顷左右,是手工修剪的 30%。四是降低劳动强度。可以把茶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2、机械化修剪应选择的机种轻、深修剪可选择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双人抬式修剪机或日本进口川崎双人抬式修剪机。国产机价格适中,易配件,但耐用性差;进口机价格高,耐用,配件稍难,两种机型使用效果基本相同。台刈和半台刈修剪应选择茶园台刈专用机。 3、适宜机剪的茶园类型 现有茶园修剪机适合对茶园一年一度的轻修剪和3~5年一次的深修剪。轻修剪是每年整齐茶树采摘蓬面,促进腋芽形成和生长,便于采摘和减少花果的一种轻度修剪方法。 要求修剪程度轻,仅剪去蓬面突 出枝,剪平为度,且剪口每年需提高2~3厘米,以便保持一定厚度的绿叶层。茶树经过几年采摘和轻修剪后,树冠上形成很多浓密的细小衰退分枝(俗称鸡爪枝),影响产量和品质。深修剪是每隔4-5 年剪去蓬面上10-15厘米深的一层“鸡爪枝”。要求修剪量大,不留或少留绿叶层,剪面平整、整齐,以达到恢复树势,提高育芽能力的目的。 4、茶园机剪的时间 轻修剪的最佳时间为停采封园后的9月底至10月中旬,一般以剪后伤口能愈合、腋芽能形成但不萌发为最适时,过早腋芽萌发,过迟伤口愈合不好,会推迟春茶萌芽时间;其次为春茶结束后的4月下旬至5月。深修剪最佳时间为高、中档春茶采后的谷雨至小满,也可在春茶前的立春到惊蛰期间修剪。台刈和半台刈的最佳时间在春茶萌发前的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还可在春茶采后及时进行。 5、茶园机剪的方法 对须机剪的茶园应先清除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茶枝和枯桩,以防损坏修剪机械。机剪操作手应全面了解机械性能,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副手要求身体强壮,技术熟练。使用的汽、机油不得含有害物质如铅等。修剪时深度要适宜,运行要平稳,速度要均衡。 6、茶园机剪后的配套管理 一是增施肥料,促发新梢。对深修剪或台刈茶园必须迅速补充肥料,一般配合浅耕除草松土667平方米施尿素20-30千克或者有机生物肥30-40千克。二是可用修剪的枝梢就地覆盖或用作物禾秆覆盖茶园空行,保水增肥,促进新梢萌发生长。三是注意防治病虫害。修剪后及时喷一次浓度较高的杀虫药剂,避免害虫危害新梢。四是深修剪的茶园萌发新梢后要留3-5厘米再进行一次轻修剪方可正常采摘。

中国茶叶出口标准化 助推茶叶国际品牌建设


王志强弃医从茶,在国外开设茶叶公司,在创业的过程中,发现我国茶叶并没有统一的出口标准,是与国际品牌“立顿”无法抗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希望在中国茶叶出口这一方面建立统一标准,能够更好地打造茶叶国际品牌。

王志强

在8月22日召开的《星光大道》大同赛区选手选拔新闻发布会上,作为总冠名企业,山西魔根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志强现场分享了“标准”二字的内在价值。

王志强介绍,他最初学习的是中医专业,后来又学习了西医专业,旨在用西方人能够接受的文化和方式来传播中医文化。他在加拿大设立了爱天然集团,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发达国家上市的中草药企业。

他在国外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7万家茶企抵不上一个立顿。受此触动,王志强回国卖掉制药厂,卖掉豪宅、豪车进军茶叶领域。用制药企业的工艺、流程来制作茶叶产品。在全国又是第一家。他生产的黑茶还申请了美国FDA认证,在全国仍是第一家。

王志强开创了魔根茶吧,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是全球第一家连锁健康养生茶吧。他把连翘、甘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中草药做成了袋泡茶,创新“茶伴侣”概念。

除此之外,魔根还推出了“茶点”,将中药黄芪、山药的提取物渗透在大枣里面,再加入核桃和枸杞。这样的“茶点”,在国内外的质量检测中,包括美国最严格的FDA检测完全合格。

跨入国际市场的王志强,感受最深的是对“标准”的认知。

他说,“中国的七万家茶企加起来赶不上一个立顿”,初听这句话他很愤慨、很不服气,认真研究才发现,这是事实。立顿一家独大畅销全球,每年销售上百亿元,究其原因,立顿有红茶标准,我们的茶叶没有标准。

王志强透露,魔根是第一家把中国的中草药做到国外上市的企业,其实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和多少钱,最主要的是制定了标准。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我们的茶叶,毛尖好不好,铁观音好不好,标准是什么?

很多人说魔根傻,放着每年十几个亿的制药收入不做,却做茶。魔根认为,茶是东方文明的精髓,是中国人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不仅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茶与一亿茶农的产业息息相关,振兴中国茶产业,成了王志强的理想和抱负。

王志强在美国注册了世界茶叶联合会。通过世界茶叶联合会,和复旦农大、云南农大、华中农大,以及农科院的院士,正在制定和完善中国茶叶出口标准,希望通过媒体的呼吁和关注,携手魔根,让中国产生一个可以与立顿比肩的国际品牌。

“我们这次之所以和星光大道来到大同,因为星光大道是百姓的舞台,是草根的舞台,他成就了无数的草根明星,成就了无数的企业,魔根通过星光大道也必将成为一颗恒定的璀璨的明星。”

平林村:茶产业发展 助推茶农脱贫


平林村的村民先前以传统种养维持生计,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原有茶场倒闭。2013年,政府开始以茶业带动平林村发展,有52户200多人实现了脱贫。针对该村散种茶园收效差的情况,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外,政府还开展道路、茶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采摘

7月5日,位于凌云县泗城镇平林村的桂红茶山云雾缭绕。茶农们一边忙碌地采摘茶叶,一边聊起脱贫后的幸福生活。

平林村是一个山区村落。村民基本靠传统种养维持生计,近年来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一些土地开始荒芜。村里原有茶场因管理不善,也濒临倒闭。

茶园

2013年,在镇里的一次会议上,泗城镇陇照村党总支部书记万崇尚得知了这一消息。万崇尚也是该县一家茶企的负责人,他萌生了以茶业带动平林村发展的想法。

这与平林村党支部书记陆启发的想法一拍即合。万崇尚出资转租下平林村茶场600多亩茶园的承包经营权后,将经营管理权无偿赠送给平林村60多户贫困户,同时承诺保价收购群众采摘的鲜茶叶。

“春茶上市,每天采茶都得100多元。”贫困户罗树婷告诉笔者,她在桂红茶场分到10亩茶园管护,去年仅采茶一项她就收入了2万多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像罗树婷一样,2016年到桂红茶场承包经营管理茶园的贫困户有52户200多人实现了脱贫。

春茶

针对该村村民散种茶园收效差的情况,万崇尚跟村“两委”班子协商决定,由他的茶企负责技术支持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合作社签订略高于市场价收购群众鲜茶叶的协议,帮助村民抱团发展茶叶产业实现增收。目前,村里种植有茶叶的农户基本都加入了合作社,一些丢弃的茶园又开始有人管护了。

此外,万崇尚与村“两委”干部一道,找项目争取后援单位支持,开展道路、茶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5月,万崇尚成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此外,他先后获得“百色市劳动模范”,“百色市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3159.html

上一篇:建瓯北苑御茶园始祖张廷晖

下一篇:信阳毛尖的功效:信阳毛尖能缓解抽烟毒害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