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路之旅”穿南北晋商文化贯古今

2020-11-30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路之旅”穿南北晋商文化贯古今”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路之旅”旅游联盟成立大会暨联盟城市旅游产品推介展示活动在我市隆重举行申维辰宣布“茶路之旅”旅游联盟成立

本报讯为了追寻晋商足迹,传承晋商精神,弘扬晋商文化,共同打造“茶路之旅”国际旅游线路,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提升旅游产品影响力,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晋商文化艺术周的一项重要活动,昨日下午,“茶路之旅”旅游联盟成立大会暨联盟城市旅游产品推介展示活动在我市黄河京都大酒店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申维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春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丁山,副市长张政,市政协副主席王爱萍,市政协副主席张玉兰等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来自太原市、九江市、包头市、武夷山市、蒙古国乌兰巴托市旅游局等国内外19个“茶路之旅”沿线城市旅游局代表和我市近100家旅行社参加。19个旅游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共同签订《“茶路之旅”旅游联盟合作协议书》。

“茶路之旅”旅游联盟成立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申维辰宣布“茶路之旅”旅游联盟成立,并同山西省旅游局局长籍振芳共同按下激光启动钮。张春根讲话,张政主持。

2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靠胆识和勇气,开辟了这条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北至俄罗斯恰克图市,共计4500多公里的国际贸易通道,创造了“德通天下、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利通天下”的辉煌。“晋商茶路”纵贯戈壁大漠,输送了华夏特产,弘扬了晋商精神,传递了国际友谊,在中国茶叶史、东亚运输史、东方文明史乃至国际贸易史上都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与丝绸之路一同彪炳史册、名垂千古的壮举。太原作为古代“晋商茶路”的重要节点,在推动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茶路沿线城市又在我市共同签署了“茶路之旅”旅游联盟合作协议书,成立了“茶路之旅”旅游联盟,这是积极响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重大战略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重要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沿线各城市“发展大旅游、构建大市场、形成大产业”战略构想的具体体现。

我市举办此次“茶路之旅”系列活动,是旅游产业区域协作联合的大胆尝试,是旅游产品结构调整转型的创新之举,是以特别视角审视500年晋商之精彩,以新颖方式重塑千万里茶路之辉煌的具体体现。这条路上人杰地灵,这条路上物华天宝,这条路上精彩无限。据了解,“茶路之旅”联盟城市将加强合作,扩大交流,秉承“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晋商精神,追寻先辈足迹,推动茶路复兴。

张春根在讲话中希望“茶路之旅”沿线各城市本着“携手共赢、互利互惠”的原则,共同打造“茶路之旅”国际旅游线路,让更多的游客体验这条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文明之路、和谐之路、友谊之路、繁荣之路,提升沿线各城市的旅游产品影响力,扩大沿线各城市的旅游产业规模,提高沿线各城市的旅游经济效益,努力开创旅游产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为推动“茶路之旅”合作的深入开展,19个城市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规定,要共同构建旅游联盟合作机制,共同推广“茶路之旅”旅游精品线路,共同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和统一品牌,共同打造区域旅游信息交流平台,共同实施“茶路之旅”旅游联盟互访计划,共同推动区域无障碍旅游的实施,共同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据了解,“茶路之旅”旅游联盟发起单位共19家:武夷山市旅游局、九江市旅游局、长沙市旅游局、襄樊市旅游局、洛阳市旅游局、郑州市旅游局、晋城市旅游局、长治市旅游局、晋中市旅游局、太原市旅游局、朔州市旅游局、大同市旅游局、包头市旅游局、蒙古国乌兰巴托市旅游局、运城市旅游局、临汾市旅游局、阳泉市旅游局、吕梁市旅游局、忻州市旅游局。

cy316.com编辑推荐

晋商与茶文化的渊源


晋商在清代的商业活动中,很有特色地进行过茶树培植、茶叶加工及运销等工作,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清人衷千说:清初茶时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交点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茶事杂咏》)。

为了保证茶叶货源与茶叶质量,山西商人曾在福建武夷山区,通过行东(代理商)以包买形式控制一些作坊,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茶叶加工。也就是说,有一些茶叶作坊是置于晋商的监督之下。但是,咸丰三年(1853)以后,由于太平天国革命,晋商去福建的茶道受阻,茶叶贸易受到影响。

后来,晋商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曾发现湖北武昌府的崇阳、蒲圻两县交界处的羊楼峒、羊楼司一带具有栽植茶树的自然条件。便指导当地人栽植茶树和制造红绿茶之法,使这一带逐渐成为晋商新的茶叶产地。据史料记载,以种茶、制茶(加工)而闻名的羊楼峒,前清咸丰年间,晋皖茶商住湘经商,该地为必经之路。茶商见该地适于种茶,始指导土人,教栽培及制道红绿茶之法(戴啸州《湖北羊楼之茶叶》)。在咸丰、同治时期,蒲圻、崇阳等地人在晋商的指导下,已能够制作上好的绿茶。山西商人还将红茶加工技术传播到鄂东南乃至鄂北、蒲、崇等县。咸、同时期的茶叶,大多是散装,晋商收购后,还要进行较大工程的包装。

到了光绪年间,蒲圻地方开始制作砖茶。最初的砖茶压制法比较简单,属于民间简单机械加工,生产规模也较小。其方法是:置茶叶于蒸笼中,架锅蒸之,倾入模型中,置木制压榨器中,借杠杆力压榨,移时,在模中托出,放于楼上,听其自然干燥。这种木质压榨机每日仅可制作60筐茶叶,合90担。操作不便,平压效果不良,厚薄不均匀,四角边缘往往因压力不达而出现残缺,既不整洁,又多损耗。不过它将茶叶的制作由散装转变为有形状的砖条,标志着一种新产品的开始。后来晋商又在木压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出一种铁压机,收到了省力、省工、产品光洁整齐、节省原料的效果。不过仍属于手工作业范畴。

晋商在晚清基本上控制了湖北的茶叶生产特别是对武昌府属各县的制茶业,往往是按照晋商的要求进行加工,然后由晋商统一收购。砖条虽为茶农产品,却要贴上晋商的商标,并写上监制的字样。也就是说,茶农是代晋商生产,井且由晋商预先付一笔加工订金,晋商具有包销商的性质。到光绪中期,晋商逐渐在蒲圻等地建立了茶叶加工厂,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据海外资料称:山西茶商每年(在茶楼峒)常设临时办事处,开设工厂该地数千农民及其家族从事制造砖条(威廉马克斯《茶叶全书》中译本上册165页中国茶叶研究社版)。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沙俄以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取得特权,向中国进行经济渗透。同治二年(1863)以后,俄人相继在汉口、福州、九江等地开设茶厂。同治四年(1865)后,英国商人又在台湾和福建开办茶厂。洋人利用机器生产茶叶,对晋商的茶叶生产造成了威胁。在湖北的晋商为了与洋商进行商业竞争,也开始对茶叶工厂进行改造。光绪十九年(1893)前后,晋商开始使用气压机和水压机制作砖条。光绪二十三年(1897)又从英国购进烘干机设备,炼制出了色味俱佳的茶叶。

茶叶是一种经济作物。晋商在湖北大量植茶、制茶主要是以出售为目的。运销地区主要是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广东、陕西、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和俄、英等国。恰克图从雍正年间辟为国际商埠后,到道光时已有茶庄一百家左右,皆为晋商经营,其中著名的晋商商号有大德玉、大升玉、大泉玉、锦泰亨、锦泉涌等。乾隆以来中俄茶叶贸易日盛。据统计,嘉庆五年(1800),由恰克图销往俄国的茶叶达279900俄磅,合250多万斤,道光以后,贸易数额又大增。从道光十七年到十九年(18371839,每年销往俄国的茶叶平均为8071880俄磅,合700多万斤,几乎全是晋商经销。威丰初年中俄茶叶贸易额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每年销给俄国的茶叶达15万箱,有900多万斤。这时,晋商对俄贸易尚保持着很大优势,具有贸易的主动权。可惜好景不常,由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取得了天津通商权、低税率与内地采购土货以及加工制作等特权,使俄商运茶成本大大降低,山西茶商利权被夺,生机顿减。尽管山西商人在对俄商务衰退的过程中,曾进行过顽强的斗争,也取得过较好效果,但终究因当时国际环境不良和清政府的腐朽,未能持续发展。到宣统元年(1909),俄国又单方面宣布对在俄国的华商实行重税。使对俄贸易的山西茶商又陷入困境,直至清终。

尽管晋商的茶叶贸易,在同治、光绪年间发展不顺利,步履维艰。但他们对于中国茶叶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过积极的作用。他们在湘鄂地方首先培植与加工制造红茶,供应华北、西北人民饮用,并使红茶饮誉俄国,把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了海外。俄人记述道:中国红茶的贸易,使涅而琴斯克边区的所有居民不论贫富、年长或年幼,都嗜饮砖条(以红茶为原料)。(该)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饮料,早晨就面包喝茶,当作早餐。不喝茶就不去上工。午饭后必须有茶。每天喝茶可达五次之多,爱好喝茶的人能喝十至十五杯。不论你什么时候去到哪家去,必定用茶款待(瓦西里帕尔申《外贝加尔边区纪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而且所有亚洲西部的游牧民族均大量饮用砖茶(红茶),对常把砖茶当作交易的媒介(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二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晋商与与湖广茶农培育和制作了最适合俄国和西亚人喝的红茶并积极组织出口外销,使俄国与西亚、东欧国家人民之嗜茶风气与日俱增,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西亚与东欧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或饮食结构,使东方文化进一步西渐(李三谋《近代晋商与茶文化》《史志研究》1996年第一期)。

可以说,历史上的晋商不仅对中国茶叶的生产、运销作出了贡献,而且对中国茶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古今名人与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我国饮茶,素有喝茶和品茶之分。所谓品茶是以茶为对象的品饮活动,是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高度统一的生活艺术。从唐代开始,我国古人已用细煎慢品代替了解渴式的粗放吞饮,并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能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和表现自我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茶是人们运用审关美观对茶叶进行鉴评和欣赏,是中华民族纯洁清雅风尚的一种体现。

乾隆与茶乾隆皇帝嗜茶成癖,朝野人士皆知。当他85高寿时,向御前一位老中医透露了隐退之意,老中医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风趣地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是中国帝王中长寿者之一。他高寿的原因很多,其中经常饮茶是一个重要因素。乾隆不仅饮茶成癖,且尝遍神州名茶,寻遍各地名泉。有一次,朝中一位大臣呈献一份名茶,乾隆尝后,觉得此茶非同寻常,其味甘醇爽滑,具有特殊的浓郁兰花之天然香气,他便问谁知该茶产于何地。一位大臣奏上:“此茶发现于福建安溪南岩观音石下,其色褐绿,身重似铁,气香形美赛观音。”乾隆据此赐其茶名曰“南岩铁观音。”

乾隆饮茶用水也十分考究。他遍尝北京各处的井水和泉水后,最后选中北京西郊玉泉山的泉水,赐名为“天下第一泉”。乾隆游江南时,随从专门用车拉着玉泉水供乾隆沏茶饮用。可是途经济南时,无意间品尝到趵突泉水,觉得其甘冽胜过玉泉水,就把带来的玉泉水倒掉,全部换为趵突泉水,并亲笔题“激湍”两字勒石于泉边。

孙中山以茶代酒孙中山先生一向倡导“以茶代酒”,他生前多次到杭州,登六和塔,尝虎跑泉,掬泉品茗,留下千古名言:“味真甘美,天之待浙何其厚也!”他十分关心兴旺祖国茶叶,为此,他颇有兴趣地写道:“譬如就饮料一项说,中国人发明茶叶,至今为世界之一大需要,文明各国皆争用之……”

鲁迅饮茶着迷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曾是昔日广州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的座上客。他品茗还有独特功夫,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

老舍视喝茶为艺术著名作家老舍生前曾多次说过:“喝茶本是一门艺术。本来中国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现在在喝茶艺术方面,日本人却走在我们的前面了。”老舍对祖国茶艺术之落后不无遗憾。

晋商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晋商在清代的商业活动中,很有特色地进行过茶树培植、茶叶加工及运销等工作,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人衷千说:清初茶时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交点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茶事杂咏》)。

为了保证茶叶货源与茶叶质量,山西商人曾在福建武夷山区,通过行东(代理商)以包买形式控制一些作坊,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茶叶加工。也就是说,有一些茶叶作坊是置于晋商的监督之下。但是,咸丰三年(1853)以后,由于太平天国革命,晋商去福建的茶道受阻,茶叶贸易受到影响。

后来,晋商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曾发现湖北武昌府的崇阳、蒲圻两县交界处的羊楼峒、羊楼司一带具有栽植茶树的自然条件。便指导当地人栽植茶树和制造红绿茶之法,使这一带逐渐成为晋商新的茶叶产地。据史料记载,以种茶、制茶(加工)而闻名的羊楼峒,前清咸丰年间,晋皖茶商住湘经商,该地为必经之路。茶商见该地适于种茶,始指导土人,教栽培及制道红绿茶之法(戴啸州《湖北羊楼之茶叶》)。在咸丰、同治时期,蒲圻、崇阳等地人在晋商的指导下,已能够制作上好的绿茶。山西商人还将红茶加工技术传播到鄂东南乃至鄂北、蒲、崇等县。咸、同时期的茶叶,大多是散装,晋商收购后,还要进行较大工程的包装。

到了光绪年间,蒲圻地方开始制作砖茶。最初的砖茶压制法比较简单,属于民间简单机械加工,生产规模也较小。其方法是:置茶叶于蒸笼中,架锅蒸之,倾入模型中,置木制压榨器中,借杠杆力压榨,移时,在模中托出,放于楼上,听其自然干燥。这种木质压榨机每日仅可制作60筐茶叶,合90担。操作不便,平压效果不良,厚薄不均匀,四角边缘往往因压力不达而出现残缺,既不整洁,又多损耗。不过它将茶叶的制作由散装转变为有形状的砖条,标志着一种新产品的开始。后来晋商又在木压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出一种铁压机,收到了省力、省工、产品光洁整齐、节省原料的效果。不过仍属于手工作业范畴。

晋商在晚清基本上控制了湖北的茶叶生产特别是对武昌府属各县的制茶业,往往是按照晋商的要求进行加工,然后由晋商统一收购。砖条虽为茶农产品,却要贴上晋商的商标,并写上监制的字样。也就是说,茶农是代晋商生产,井且由晋商预先付一笔加工订金,晋商具有包销商的性质。到光绪中期,晋商逐渐在蒲圻等地建立了茶叶加工厂,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据海外资料称:山西茶商每年(在茶楼峒)常设临时办事处,开设工厂该地数千农民及其家族从事制造砖条(威廉马克斯《茶叶全书》中译本上册165页中国茶叶研究社版)。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沙俄以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取得特权,向中国进行经济渗透。同治二年(1863)以后,俄人相继在汉口、福州、九江等地开设茶厂。同治四年(1865)后,英国商人又在台湾和福建开办茶厂。洋人利用机器生产茶叶,对晋商的茶叶生产造成了威胁。在湖北的晋商为了与洋商进行商业竞争,也开始对茶叶工厂进行改造。光绪十九年(1893)前后,晋商开始使用气压机和水压机制作砖条。光绪二十三年(1897)又从英国购进烘干机设备,炼制出了色味俱佳的茶叶。

茶叶是一种经济作物。晋商在湖北大量植茶、制茶主要是以出售为目的。运销地区主要是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广东、陕西、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和俄、英等国。恰克图从雍正年间辟为国际商埠后,到道光时已有茶庄一百家左右,皆为晋商经营,其中著名的晋商商号有大德玉、大升玉、大泉玉、锦泰亨、锦泉涌等。乾隆以来中俄茶叶贸易日盛。据统计,嘉庆五年(1800),由恰克图销往俄国的茶叶达279900俄磅,合250多万斤,道光以后,贸易数额又大增。从道光十七年到十九年(18371839,每年销往俄国的茶叶平均为8071880俄磅,合700多万斤,几乎全是晋商经销。威丰初年中俄茶叶贸易额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每年销给俄国的茶叶达15万箱,有900多万斤。这时,晋商对俄贸易尚保持着很大优势,具有贸易的主动权。可惜好景不常,由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取得了天津通商权、低税率与内地采购土货以及加工制作等特权,使俄商运茶成本大大降低,山西茶商利权被夺,生机顿减。尽管山西商人在对俄商务衰退的过程中,曾进行过顽强的斗争,也取得过较好效果,但终究因当时国际环境不良和清政府的腐朽,未能持续发展。到宣统元年(1909),俄国又单方面宣布对在俄国的华商实行重税。使对俄贸易的山西茶商又陷入困境,直至清终。

尽管晋商的茶叶贸易,在同治、光绪年间发展不顺利,步履维艰。但他们对于中国茶叶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过积极的作用。他们在湘鄂地方首先培植与加工制造红茶,供应华北、西北人民饮用,并使红茶饮誉俄国,把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了海外。俄人记述道:中国红茶的贸易,使涅而琴斯克边区的所有居民不论贫富、年长或年幼,都嗜饮砖条(以红茶为原料)。(该)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饮料,早晨就面包喝茶,当作早餐。不喝茶就不去上工。午饭后必须有茶。每天喝茶可达五次之多,爱好喝茶的人能喝十至十五杯。不论你什么时候去到哪家去,必定用茶款待(瓦西里帕尔申《外贝加尔边区纪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而且所有亚洲西部的游牧民族均大量饮用砖茶(红茶),对常把砖茶当作交易的媒介(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二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晋商与与湖广茶农培育和制作了最适合俄国和西亚人喝的红茶并积极组织出口外销,使俄国与西亚、东欧国家人民之嗜茶风气与日俱增,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西亚与东欧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或饮食结构,使东方文化进一步西渐(李三谋《近代晋商与茶文化》《史志研究》1996年第一期)。

可以说,历史上的晋商不仅对中国茶叶的生产、运销作出了贡献,而且对中国茶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古今名人与中国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我国饮茶,素有喝茶和品茶之分。所谓品茶是以茶为对象的品饮活动,是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高度统一的生活艺术。从唐代开始,我国古人已用细煎慢品代替了解渴式的粗放吞饮,并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能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和表现自我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茶是人们运用审关美观对茶叶进行鉴评和欣赏,是中华民族纯洁清雅风尚的一种体现。

乾隆与茶

乾隆皇帝嗜茶成癖,朝野人士皆知。当他85高寿时,向御前一位老中医透露了隐退之意,老中医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风趣地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是中国帝王中长寿者之一。他高寿的原因很多,其中经常饮茶是一个重要因素。乾隆不仅饮茶成癖,且尝遍神州名茶,寻遍各地名泉。有一次,朝中一位大臣呈献一份名茶,乾隆尝后,觉得此茶非同寻常,其味甘醇爽滑,具有特殊的浓郁兰花之天然香气,他便问谁知该茶产于何地。一位大臣奏上:“此茶发现于福建安溪南岩观音石下,其色褐绿,身重似铁,气香形美赛观音。”乾隆据此赐其茶名曰“南岩铁观音。”

乾隆饮茶用水也十分考究。他遍尝北京各处的井水和泉水后,最后选中北京西郊玉泉山的泉水,赐名为“天下第一泉”。乾隆游江南时,随从专门用车拉着玉泉水供乾隆沏茶饮用。可是途经济南时,无意间品尝到趵突泉水,觉得其甘冽胜过玉泉水,就把带来的玉泉水倒掉,全部换为趵突泉水,并亲笔题“激湍”两字勒石于泉边。

孙中山以茶代酒

孙中山先生一向倡导“以茶代酒”,他生前多次到杭州,登六和塔,尝虎跑泉,掬泉品茗,留下千古名言:“味真甘美,天之待浙何其厚也!”他十分关心兴旺祖国茶叶,为此,他颇有兴趣地写道:“譬如就饮料一项说,中国人发明茶叶,至今为世界之一大需要,文明各国皆争用之……”

鲁迅饮茶着迷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曾是昔日广州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的座上客。他品茗还有独特功夫,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

老舍视喝茶为艺术

著名作家老舍生前曾多次说过:“喝茶本是一门艺术。本来中国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现在在喝茶艺术方面,日本人却走在我们的前面了。”老舍对祖国茶艺术之落后不无遗憾。

古今茶趣|纪昀“茶谜”解危难|茶文化


古今茶趣|纪昀“茶谜”解危难|茶文化

纪昀,清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为人正直,思维机敏,善于随机应变。同时文采斐然,出口成章,非一般人能望其项背。

纪昀有个儿女亲家叫卢见曾,是山东德州人,也是进士出身,曾任两淮盐运使。当年的盐运使是个肥差,许多官吏都想得到这样的美差。只要在任上执掌权柄,就会有很多盐商主动将贿赂送上门。因而很多人都嫉妒卢见曾,总想借机扳倒他。卢见曾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喜欢结交四方名士,几乎每天都是宾客盈门,将自己多年的积蓄都花在招待宾客上面。这自然是苦不堪言,但是,名声在外,又不便于闭门谢客,只得硬挺着。此间难免在俸禄没有下拨之前,挪用盐税的事情,但数额不大,只是为了应急的周转。

殊不知,嫉妒卢见曾的人不明就里,认为卢府终日待客,一定是贪污了盐税,挪用了公款,就上奏乾隆皇帝,要求罢免卢见曾,严加惩罚。

乾隆皇帝看了弹劾奏折,十分恼火,他一向讨厌^***污吏,经常微服私访就是为了查办^***污吏。当时就表示要对卢见曾进行查办。纪昀是当朝的礼部尚书,而且许多同僚都知道卢见曾与他是儿女亲家,纪昀不便在皇帝面前为卢见曾开脱罪责。散朝后,纪昀立即派一心腹星夜兼程,给卢见曾送去一封快信。

卢见曾拆开信一看,信内并无文字,只有一小撮和几粒盐末。当时卢见曾非常不解,不知是怎么回事。可是仔细一想,纪昀聪明机敏,一定是有不可言传的内容。毕竟他们是儿女亲家,心有灵犀,终于揣摩出纪昀来信的含义:“茶盐空。”于是马上命人暗地里变卖了家中细软,补足了挪用的盐税。几天后,皇上派来的钦差到后,封存盐税账目,进行仔细查阅,并没有发现贪污税款的现象。钦差无奈只得快马回禀皇上,弹劾奏折有误。加之卢见曾的宾客,有通天之人,通过关系疏通,为卢见曾评功摆好,乾隆皇帝只得收回成命。殊不知,卢见曾之所以能摆脱处罚,完全是纪昀以“茶谜”通风报信、排除危难的结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的特点


一是出现以茶养廉示俭两晋时代,“侈汰之害,甚于天灾”,奢侈荒淫的纵欲主义使世风日下,深为一些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于是出现了陆纳以茶为素业、桓温以茶替代酒宴、南齐世祖武皇帝以茶示简等事例。陆纳、桓温等一批政治家提倡以茶养廉、示简的本意在于纠正社会不良风气,这休现了当权者和有识之士的思想导向:以茶倡廉抗奢。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陆纳以茶待客的故事。东晋陆纳有廉名,任吴兴太守时,卓有声誉的卫将军谢安有一次去看他。

对于这位贵客,陆纳不事铺张,只是清茶一碗,辅以鲜果招待而已。他的侄子非常不理解,以为叔父小气,有失面子,便擅自办了一大桌菜肴。客人走后,陆纳让人揍了侄子40棍,边揍边说,你不能给叔父增半点光,还要来玷污我俭朴的家风。陆纳认为,客来待之以茶就是最好的礼节,同时又能显示自己的清廉之风。

另一则故事说的是刘琨用茶解除孤闷的事。其时晋室内讧,天下大乱,北方匈奴乘虚而入。刘琨眼见丧师失地,国无宁日,心中十分苦闷,惟常以喝茶解闷消愁。当时在北方边地坚守的刘琨曾在一封给他侄子南兖州刺史刘演的信中说,以前收到你寄来的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这些都是我所需要的。但是当我感到烦乱气闷之时,却常常要喝一些真正的好茶来消解,因此你可以给我买一些好茶寄来。

到了公元5世纪末期的南朝,齐国的齐武帝萧赜在他的遗诏中说,我死了以后,千万不要用牲畜来祭我,只要供上些糕饼、水果、茶、饭、酒和果脯就可以了。后人对此评价说是齐武帝慧眼识茶。从周武王到齐武帝,茶先后登上大雅之堂,被奉为祭品,可见人们对茶的精神与品格,早就有了认识。

二是茶开始进人宗教领域。道家修炼气功要打坐、内省,茶对清醒头脑、舒通经络有一定作用,于是出现一些饮茶可羽化成仙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在《续搜神记》、《杂录》等书中均有记载。当时人们认为饮茶可养生、长寿,还能修仙。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兴起。当时战乱不已,僧人倡导饮茶,也使饮茶有了佛教色彩,促进了“茶禅一味”思想的产生。三是茶开始成为文化人赞颂、吟咏的对象。魏晋时已有文人直接或间接地以诗文赞吟茗饮,如杜育的《荈赋》、孙楚的《出歌》、左思的《娇女诗》等。另外,文人名士既饮酒又喝茶,以茶助谈,开了清谈饮茶之风,出现一些文化名士饮茶的逸闻趣事。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茶饮已被一些皇宫显贵和文人雅士看作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和表达志向的手段。虽说这一阶段还是茶文化的萌芽期,但已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古今著名产茶地对比_茶文化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中国古今著名产茶地对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西浮梁县

古:浮梁产茶始于汉,盛于唐,所产之茶称浮梁茶。在唐代中晚期,浮梁不仅是出名的茶产地,就连周围皖南、浙西的茶都汇集于此交易,全国茶税近一半出自于浮梁,浮梁成了东南最大茶叶集散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就为浮梁茶做了一个大大的广告。

今:今天,浮梁的特产是“一瓷二茶”,即陶瓷与浮梁茶。上世纪末,浮梁茶衰弱到了“内无品牌,外无出口”的田地。近年浮梁茶虽被重视,但其发展势头也仅十年左右,相比江西省内的婺源茗眉、庐山云雾、井冈翠绿等,浮梁茶在省内乃至全国仍旧是名不见经传。反倒是景德镇瓷器,自明代鼎盛以来,一直成了浮梁的一道亮丽风景。中国是瓷器的国度,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千年瓷都,而浮梁恰是瓷都的源头,即“世界瓷都之源”。在浮梁,国家陶瓷科技城——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近年来创造着每年上百亿的产值,浮梁古城则以其独特的瓷茶文化魅力,吸引了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

福建建瓯市

古:“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建,指的是现今的建瓯。建瓯(唐称建州)唐末已产茶,宋代(宋称建安)更是以北苑贡茶龙团、凤饼闻名天下,是宋代全国精制茶制作中心。那时候的龙凤团茶专贡皇帝,数量稀少,很多达官显贵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实。然而因北苑贡茶制作劳民,1391年,随着朱元璋一声罢造令下,建瓯北苑茶园渐入凋零境。

今:数百年后的今天,龙凤团茶的制作工艺失传,就连绝大部分的建瓯当地人都不知道北苑龙凤团茶为何物,北苑茶园在何方,建瓯茶产业在福建省的产茶县中也是名不见经传。如今建瓯笋竹产业从笋竹种植到销售、加工统统囊括,年产值占建瓯财政收入的40%,已成为建瓯的支柱产业。建瓯,乃名副其实的“中国笋竹城”,且名列中国“十大竹子之乡”之首,就连建瓯市政府网站的名称都是“笋竹优先”,成了“中国笋竹城·建瓯”。

四川雅安市

古:“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山坐落于四川雅安,早在西汉,道家学派的吴理真就在此种茶,成为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最早的种茶人,蒙顶山就此成为世界茶文化圣山。唐代,雅安是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雅安所产边茶经此传入西藏,成为藏族人民消食解腻的必备品。此外,传说北宋时期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创立了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

今:如今,雅安是国家水电基地,共有水电站约800个,水电经济对雅安的贡献已经超过60%。雅安,又称雨城,提起雅安文化,许多人首推三雅文化(雅女、雅鱼、雅雨)和熊猫文化。雅安周公山麓的雨如云似雾,堪称一雅;周公河游着雅鱼,用雅安的沙锅一煮,鲜香无比;而雅雨的滋润与雅鱼的营养,更是养育了妩媚多情的雅女。雅安还是熊猫的故乡,野生大熊猫活体存量和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长嘴壶茶技虽源于雅安,但现今却是在成都发展得如火如荼,更广为人知。

福建福州市

古:汉代,福州已植茉莉花。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不仅被列为贡茶,还开始了大规模商品性生产,福州成了我国最早的茉莉花茶生产基地,福州茉莉花茶的品种、窨制技术传入全国各地。此外,唐代,福州所产的鼓山茶、方山露芽被列为贡茶。明清时期,鼓山茶更是与武夷茶、清源(今泉州)茶相提并论,甚至位列闽茶第一。晚清福州茶市极盛,驰名中外的武夷茶通过福州港运往世界各地,福州成为中国三大茶市之一和世界茶港。

今:如今,福建最早的贡茶方山露芽已绝迹;在福州鼓山,出名的是摩崖石刻,鼓山茶默默无名;茉莉花虽源于福州,贵为福州市花,却在市区难觅踪影,茉莉花茶产量也是被广西横县远远甩在身后,国内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产量80%均出自广西横县。不可否认,福州越来越重视“茉莉花茶之都”这张名片,扩大茉莉花种植面积,将福州茉莉花茶成功申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福州茉莉花和茉莉花茶名气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提起福州,人们更多想到的仍旧是榕树、鱼丸、佛跳墙、三坊七巷、寿山石、温泉、马尾船政等等。

广西梧州市

古:与现今出名的云南普洱茶一样,六堡茶也是千年名茶,梧州六堡茶产制史可追溯至1500年前。清初,梧州苍梧所产的六堡茶行销广州、潮州一带。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红、浓、陈、醇”的品质、独特的槟榔香,及越陈越香的特色而成为全国名茶,不仅畅销粤桂、港澳,更是远销东南亚、欧洲。

今:如今,梧州的城市名片非“宝石”莫属,梧州人工宝石产业产值至少占全国的80%,世界的70%,梧州“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地位无人能撼。梧州宝石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为打造成人造宝石城市,梧州建设了宝石城、宝石大厦,开发了“宝石通”网络交易途径,每年举办宝石节,名气和市场覆盖了国内的桂粤川滇湘等地,国外的东南亚、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中国古今著名产茶地对比》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古今茶具发展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而古代茶具与现代茶具的概念稍有不同。唐宋时期所言的茶具似有大概念与小概念之分。如唐、宋、元、明许多诗人笔下的茶具主要指与饮茶有关的茶罏、茶壶、茶杯等器具,所以是小概念的。从大概念来看,依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所指出的有十大件,其中包括制茶、盛茶、烘焙茶具、饮茶有关的器具,甚至包括茶人、茶舍。又按《云溪友议》提到有二十四种茶具,显然,后两者是大概念的茶具,这一概念与今有许多不同。

唐宋以来,铜和陶瓷茶具逐渐代替古老的金、银、玉制茶具,原因主要是唐宋时期,整个社会兴起一股家用铜瓷,不重金玉的风气。据《宋稗类钞》说唐宋间,不贵金玉而贵铜磁(瓷)铜茶具相对金玉来说,价格更便宜,煮水性能好。陶瓷茶具盛茶又能保持香气,所以容易推广,又受大众喜爱。这种从金属茶具到陶瓷茶具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唐宋以来,人们文化观,价值观,对生活用品实用性的取向有了转折性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说,这是唐宋文化进步的象征。

再之,唐宋以来,陶瓷茶具明显取代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这还与唐宋陶瓷工艺生产的发展直接有关。一般来说,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生产开始出现飞跃发展,隋唐以来我国瓷器生产进入一个繁荣阶段。如唐代的瓷器制品已达到圆滑轻薄的地步,唐皮日休说道: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磁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当时的越人多指浙江东部地区,越人造的磁器形如圆月,轻如浮云。因此还有金陵碗,越瓷器的美誉。王蜀写诗说:金陵含宝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响。宋代的制瓷工艺技术更是独具风格,名窑辈出,如定州白窑。宋世宗时有柴窑。据说柴窑出的瓷器颜色如天,其声如磐,精妙之极。北宋政和年间,京都自置窑烧造瓷器,名为官窑。北宋南渡后,有邵成章设后苑,名为邵局,并仿北宋遗法,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为内窑。内窑瓷器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景德镇陶器色变如丹砂(红色),也是为了上贡的需要。大观年间朝廷贡瓷要求端正合制,莹无瑕疵,色泽如一。宋朝廷命汝州造青窑器,其器用玛瑙细未为油,更是色泽洁莹。当时只有贡御宫廷多下来一点青窑器方可出卖。世尤难得。汝窑被视为宋代瓷窑之魁,史料说当时的茶盏,茶罂(茶瓶)价格昂贵到了鬻(卖)诸富室,价与金玉等(同)。世人争为收藏,除上例之外:宋代还有不少民窑,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等生产的瓷器也非常精美可观。一言蔽之,唐宋陶瓷工艺的兴起是唐宋茶具改进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茶」、「壶」两者在中国的饮茶文化上,是有着相当大的关联性且密不可分。喝茶讲究茶汤之香气、韵味,而茶壶的欣赏在於外观的视觉、内在骨胎质料的坚润性及吸收茶汤后的肌理变化。茶壶的把玩、鉴赏,亦随着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与层次而异,不论是具有历史年代价值的古壶、宜兴壶、手拉坯壶或是具有台湾文化色彩的陶壶,都各有其吸引人之处。茶壶的好坏也不是以价格的高低去衡量,璞石之中含有璧玉,从一个创作者的作品,可看出其所下的苦心和它的精神内涵,这是需要慧眼者与其产生共鸣的。选购时,应考虑其实用性及艺术性兼具,但最重要的还是茶壶的原料、烧成。茶壶的造型变化多端、层出不穷,由于市场的变革,使得许多茶具徒有外形,而根本谈不上基本的实用要求。许多人赶着「玩茶壶」的风潮,盲目抢购,至于什么是好玩的茶壶?还是要您用「心」来体会。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3154.html

上一篇:大益嘉年华全国展开主题茶会活动 广州启动

下一篇:信阳毛尖价格批发是多少?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