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临沧:各地采取措施确保核桃管护采摘质量

2020-11-23

白露节令前夕,记者从云县、凤庆县的部分乡村了解到:各地多项措施并举,依靠“一体两会”、村民公决、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群众适时采摘,确保核桃采摘后的质量。 凤庆县雪山镇新民村是该市的核桃老产区,拥有核桃种植面积18438亩,挂果面积5109亩。走进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满眼都是成片成林的核桃树。在绿树环绕的山间小路上,经常行走着一支特殊的山林巡查队———核桃护秋队。 正在带领护秋队巡查的新民村理事会会长姜怀忠告诉我们:由于我们村是核桃老产区,过去就经常出现偷摘核桃、偷采穗的现象,我们就以组、以片区和自然村成立了护秋队,由各家各户轮流出人出力参加护秋队巡查,就是“我帮别人管一天,别人为我管一月”,目的就是防盗,保证核桃下树质量。 从1984年开始,新民村就把防止偷摘核桃、偷采穗写入了村规民约,2003年后新民村开始成立巡查护秋队,在立秋至白露节令,护秋队白天分散巡查,夜晚加强巡逻防止核桃提前下树和盗摘、盗采现象的发生,村两委又对各村小组进行分片区检查。除此之外,雪山镇党委还就确保核桃质量做出了相关规定,确保核桃下树质量。 雪山镇党委书记蔡航说:现在我们主要做好管护和提质增效上,我们成立护秋队,采用产业协会和理事会把群众都集中到管护上来,下一步做好地块的规划,按照县委、政府的管护要求,做好规划管护工作。 据了解,凤庆县的雪山、大寺、三岔河、小湾等乡镇,都成立了专业半专业的核桃护秋队和护青队。 云县爱华镇河中村也把对核桃的管护和统一下树纳入村规民约管理,村党支部书记李万华说,我们村除了核桃产业协会、理事会管护外,还专门设立了管护人员,严禁毁坏核桃树,严禁在核桃地放牧、放山火,严禁偷采穗、偷摘果。对核桃何时下树也有规定,在核桃成熟时,由村民小组长请示村“两委”,经村“两委”查看后,才可以采摘下树,确保核桃果的下树质量。 近年来,该市在核桃种植管理上实行领导挂钩、分片包干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由县级领导挂钩乡镇、乡镇领导挂钩包村、党员干部帮扶到户的责任机制。如耿马县实行领导挂钩负责制,将责任分解到人,任务落实到乡(镇)、村、组,实行分片定点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凤庆县成立了81个村级核桃产业理事会和协会,并由四班子领导帮扶到乡镇,乡镇领导干部包村、包组、包地块,组织乡村科技人员入户帮扶等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合力攻坚、共建精品的良好格局。临翔区将核桃产业发展作为挂钩帮扶的主要内容,每年派出近150名领导和干部职工进驻各核桃种植村,组织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核桃基地建设。市级从各部门抽调40多名处级干部组成了核桃巡视督查组,集中精力负责抓好全市核桃基地建设的督促检查工作,每年组织对各县(区)核桃基地建设进行2-3次全面督查。市人大、政协每年都组织1-2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全市核桃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营造了核桃产业发展的声势和良好的氛围。确保了今年核桃的采摘质量。 m.CY316.Com

小编推荐

贵州茶树的主要病害,应该采取什么防治措施


长期以来,贵州将茶叶质量安全作为茶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贵州茶树主要有哪些病害又该哪些防治措施呢?

近年来,在中国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等科研院所大力支持帮助下,全省各茶区大力推行“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的绿色生态防控技术,全省覆盖面积200万亩以上茶园,产生了良好效果。做干净茶、做放心茶、做优质茶已成为贵州茶产业领域的共识。对茶企、合作社、种植大户来讲,贵州茶不能一荣俱荣,但却会因质量安全事故一损俱损,做好茶叶质量安全,让贵州茶香满人间,是贵州茶人共同的责任,也是黔茶出山的优势所在。

据省茶办专家介绍,贵州茶树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等。其中茶饼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主要发生在嫩叶上,茶炭疽病、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发生在成叶和老叶上。

1.茶饼病

茶饼病是茶树芽叶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嫩叶、嫩梢及叶柄。用病芽叶制茶,成茶味苦易碎,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是低温高湿型病害,以山区茶园发病最重,贵州发病盛期在7-11月。

防治措施:1、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力;2、及时分批采摘,适时修剪,清除病原,减轻发病;3、夏茶前使用药剂防治。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防治药剂有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7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0天)等。按要求合理使用该药剂进行防治,对茶叶安全。

2.茶白星病

茶白星病主要危害嫩叶、嫩芽、嫩茎及叶柄,以嫩叶为主,是一种重要的芽叶病害,发病重的茶园一般减产20%~30%。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气温16~24℃,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病。贵州茶区每年主要在春、秋两季发病,5月份是发病高峰期。高山茶园发病重。

防治措施:1、分批采茶、及时采茶,减少该病侵染,减轻发病;2、增施复混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3、药剂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防治指标为叶发病率达6%以上,防治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0天)、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5天)等。按要求合理使用该药剂进行防治,对茶叶安全。

3.茶圆赤星病

茶圆赤星病主要危害成叶和嫩叶,嫩茎、叶柄也能受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最适宜病害的发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发病较重,尤以高山多雾茶区发生普遍。

防治措施:1、加强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2、结合采茶,及时采下有病芽叶,以抑制病情;3、药剂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防治指标为叶发病率达6%以上。防治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0天)、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5天)等。按要求合理使用该药剂进行防治,对茶叶安全。

4.茶炭疽病

茶炭疽病主要危害成叶,也可为害嫩叶和老叶。一般在气温20℃,相对湿度80%~90%时,病害蔓延扩散。贵州在5~6月和9~10月发病较重,尤以山区茶园发病普遍。

防治措施:1、提前采摘,减少对新芽的为害;2、合理施肥,减少速效氮肥的用量,增加磷钾肥的使用,最好秋季开沟施入腐熟有机肥;3、药剂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防治药剂有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5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每季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14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0天)等。按要求合理使用该药剂进行防治,对茶叶安全。

5.茶轮斑病

茶轮斑病是茶园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嫩叶、成叶、老叶均可发病,成叶和老叶上的病斑具明显的同心轮纹。属高温高湿型病害,气温25~28℃,相对湿度在85%以上利于发病。夏秋茶发生较重。

防治措施:1、加强茶园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发病;2、采摘茶叶时防止捋采或强采,减少伤口;3、药剂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防治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0天)、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5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每季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14天)等。按要求合理使用该药剂进行防治,对茶叶安全。

6.茶云纹叶枯病

茶云纹叶枯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新梢、枝条和果实上均可发病,老叶和成叶上的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茶树患病后,叶片常提早脱落,新梢出现枯死现象,致使树势衰弱。在树势衰弱和台刈后的茶园发生较重。发生严重时茶园呈现一片枯褐色,幼龄茶树可出现全株枯死。春夏秋季均见发病,其中高温高湿的8月下旬-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茶园遭受冻害或采摘过度、虫害严重易发病。

防治措施:1、做好茶园防冻、抗旱和防虫工作。及时清除茶园杂草;2、秋季采完茶后及时将地面落叶残枝深埋覆盖,减少来年病菌源;3、药剂防治适期在成、老叶发病率达15%以上时,防治药剂有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7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0天)等。按要求合理使用该药剂进行防治,对茶叶安全。

注意春茶后的病虫动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福建安溪近段时间以来,时常出现阴雨天气,这种时晴时雨、高湿的气候,有利于茶小绿叶蝉和茶赤星病的发生危害。根据县植保站近日到茶科所、金谷等地茶园调查,结合乡镇测报点调查情况,发现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在全县普遍发生,特别外安溪茶园发生比较严重;茶赤星病在金谷、官桥、城厢的局部地区发生比较严重。请广大茶农认真观察,及时采取措施。现将调查情况与防治意见通报如下:

一、发生动态

1、茶小绿叶蝉:茶科所平均17~26头/百叶,最高36头/百叶;金谷平均18头/百叶;祥华平均14头/百叶;芦田平均6头/百叶。

2、茶叶螨类:茶科所橙瘿螨16~20头/百叶;祥华2头/百叶。

3、茶黑刺粉虱:金谷平均12头/百叶;芦田平均8头/百叶。

4、茶叶赤星病:金谷、官桥等地个别茶园发生比较严重,有的茶园已超过防治指标(叶罹病率6%)。

二、防治意见

1、外安溪即将采摘的黄旦茶园不提倡喷药,最好适当嫩采。其它品种的茶树正处于萌芽期,各地应结合本地区病虫发生情况,加强病虫情监测,对达到防治指标的茶园,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做好防治工作。

2、药剂防治:建议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品种。①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生物农药可选用Bt粉剂500倍,苦参碱水剂500倍;化学农药可选用10%吡虫啉4000倍,2.5%天王星4000倍,35%赛丹(硫丹)1000倍,同时可兼治黑刺粉虱和蚜虫;②防治茶叶赤星病,可选用10%世高1500倍、30%爱苗3000倍、10%腈菌唑乳油3000倍;③防治茶叶螨类,可选用15%扫螨净3000-4000倍;73%克螨特1500倍;2.5%天王星3000倍;20%哒螨灵3000倍。

对于病虫螨同时发生的茶园,可将治病治虫治螨的农药各选一种进行混合,按要求的倍数兑水喷雾防治。喷药应均匀,叶背要喷湿喷透,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四川:旺苍采取四项措施 加快茶产业发展步伐


我们都知道,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茶叶文化,距今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而四川是我国著名的黄茶产地,蒙顶黄芽就是产于四川的。近年来,四川旺苍通过实施四项措施,以此达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步伐的目的,截至去年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2.3亿元,突破当地历史新高。那么,是哪四项措施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四川旺苍

10月9日,笔者从广元市旺苍县农业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该县坚持把茶叶作为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四力”助力茶产业发展。2016年,旺苍县茶园面积达到20.2万亩,其中,黄茶4000亩,茶叶产量6060吨,产值12.3亿元。

合力“建茶园”。严格按照放线、开沟、施足底肥、回填、覆地膜、栽植、定型修剪、浇足定根水、盖草等“十步法”技术要求建成标准化绿茶园138个、面积15万亩,标准化黄茶园15个、面积4000亩。对茶农新建茶园所需种苗实行财政全额补助,新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给予1/3补贴,对茶园管护给予100元/亩的补助,鼓励辖区业主和农户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协力“管茶树”。按照有机茶管护技术要求,重点在肥水管理、耕作除草、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下功夫。全面普及诱虫板、频振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和积极推广茶园耕作、除草、施肥等机械设备,并在茶园安装了自动化气象站和精确感应、精确传输设施设备,大力推广物联网、信息化集成、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实现了茶园管护智能化、精细化。

全力“研茶系”。与中国茶科所、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合力建成广元市川北茶叶研究所,并成功创建为院士(专家)工作站。根据米仓山茶品种特性,创新开发出广元黄茶和米仓山有机子竹、毛峰、红茶等76个“高中低”茶叶系列优质产品,研发了茶糕点、茶饮料、茶套餐等新产品,不断延了伸茶产业链条,放大了茶叶附加值,提升了茶产业综合效益。

大力“推茶品”。把全县10余个茶叶品牌整合到米仓山茶旗下,对外统一推出“米仓山茶”品牌。提升“米仓山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米仓山茶成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保障茶叶质量安全的九大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有着悠久的茶史和繁荣的茶文化,我国也是世界上的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茶叶在我国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及三者兼用的发展过程,因此,在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方面更具特别意义和必要性。

首先,有助于保障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涉茶人员的就业、增收与全面小康。其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茶叶营养与保健功能的消费需求。第三,突破茶叶进口国日益高涨的贸易技术壁垒,增强茶叶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第四,促进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虽然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较好,但是安全隐患依然不少,局部不稳定状况仍不时发生。那么,茶叶质量安全应该从哪儿抓呢?

第一,落实政策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行政及监督管理机构要从自身职能出发,严格参照《食品卫生标准》、《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等法律法规,从政策上和执法力度上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第二,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保障茶叶源头质量安全。

科学合理地在茶园四周及道路两旁种植与茶树相适宜的树木,营造防护林;实行以茶为主,间作其他作物,不同层次的立体结构和茶园复合生态系统。在构筑良好防护屏障的同时,有效抵御部分工业废气的污染,起到遮荫、防风抗寒的作用,并调节和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使茶园环境得到优化,也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此外,也为鸟类和天敌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为生物防治茶树病虫害奠定基础。而在树木或间作品种选择上,要考虑不同株高、不同根深、不同营养特性的作物相搭配。高层林木宜选择生长快,树冠宽大,叶片稀疏、冬季落叶、根系深生、无共同病虫害,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经济林木、果树,如枣、李、梨等果树和湿地松、相思、桂花树等经济林木,低层以套种不影响茶树生长的矮生、豆科作物、绿肥等。

第三,科学合理施肥,种植优质茶叶。

科学合理使用肥料,推广配方施肥。如通过测土配方计量施肥方法,根据茶园的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值,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等。改单一偏施为复合配方施肥,以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避免盲目施肥,减少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改良土壤结构,活跃土壤微生物,提高土壤生态活力。推广应用精制有机肥及缓、控释肥料,大力发展和施用微生物肥料,以减少对化肥的需用量。

第四,综合治理病虫害,优化茶叶质量。

茶园病虫害实行综合治理,在防治策略上,以保持生态系的平衡为目标,将有害生物用生态调控的方法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而不是消灭有害生物种群;在防治措施上,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各种生物防治措施为核心,同时发挥物理防治的优势,适量运用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有机茶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一般无公害茶园也要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有限地选用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按无公害茶标准施用,严格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以改善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

第五,整洁茶叶加工环节,减少茶叶加工污染。

加工厂宜建在茶园中心或附近安全地带,兼顾交通、生活、通讯的便利。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排水系统通畅,厂区环境需绿化。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壁无污垢。茶叶仓库应具有密闭、防潮功能,有条件的用冷藏库贮存茶叶,保存温度5℃左右。茶叶的加工设备应选用环保型的名优茶加工机械设备,大宗茶类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大力推广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按产品标准化、连续化生产工艺要求,做到茶叶加工过程付制品不落地。茶叶加工过程中,更应保持车间清洁卫生,防止一切污染物的进入。农户加工应有专用场地加工茶叶,有阻止家禽、家畜出入加工场所的设施。加工场地在加工期间不应存放其他杂物。加工过程中应保持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炒制茶叶前应用饮用水洗手,进入加工场地应换鞋,加工处不抽烟和随地吐痰,不使用报纸等油墨印刷的纸张包装茶叶。成品茶要存放在干燥、密闭、避光、阴凉的地方。大力引导提倡改农户分散加工为集中统一按标准加工。

第六,建立茶叶质量追溯制,全程监控茶事活动。

实行茶叶栽培、加工、销售记录制度,实施标识管理,在包装上张贴包括品名、原料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厂名、厂址、联系方式以及商标和“三品”认证标识等内容的信息标志。

第七,完善行业自律运行机制,树立茶叶质量安全意识。

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是当前保障茶叶质量安全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主要举措有: 1、 把茶农组织起来,成立茶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购买等统一管理,通过示范推广先进茶叶科学技术和无公害生产管理模式,带动所有茶农按照质量标准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实现生产、质量与市场的对接。2、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并发挥其带动作用。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科技与品牌意识,在基地选址、规范生产、清洁加工、诚信经营等方面往往较为自律。一方面,要坚决淘汰部分厂房、设备及工艺较落后的小茶厂;另一方面,要重点扶持一批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能力的茶企。使之壮大成为区域龙头企业,促其不断提高技术装备与清洁化生产加工水平。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 + 基地+茶农”运行模式的辐射带动作用,从根本上提高质量安全水平。3、发挥茶叶行业协会功能。

第八,建立技术培训体系,实施新型茶农科技培训工程。

建立茶叶技术培训体系, 实施新型茶农科技培训工程, 培养造就茶叶技术骨干和实用人才, 可以切实提高茶农的安全用药、科学用肥、清洁加工技术水平,为茶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提供人才保障。建立茶叶专家库,定期组织农科教单位专家轮回进村人企为茶农、茶企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及相关信息服务。接受对象以地方农技人员、企业主及生产管理人员、种植大户及有关人员为主;传授内容以产地环境选择,农药、肥料、设备等生产资料的科学选购和合理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清洁化加工等先进实用科技,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模式,相关法规、技术标准,认证要求、程序及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和退市制度等。形式可以多样,如采用讲座授课、现场观摩、图册标本展示、技术资料发放、电视专题片及远程网络教学等。

第九,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发挥辐射带动效应。

集中示范, 具有辐射带动效应。挑选一批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与技术,在有代表性茶区选择科技意识强的大中型茶叶企业,进行集中展示。通过基地示范,树立样板,以增强科技显示度,更好地发挥科技引领与带动作用,加速成果推广转化进程,切实提高茶叶科技的贡献率。

茶叶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事关涉茶人员的就业和茶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严格保障。

2017春茶采摘季 各地茶农抢收明前茶


3月27日 临近清明,我国多省地茶产区都在抢收春茶,河南信阳、杭州西湖、深圳华侨城、贵州花果山茶场等,随处可见茶农们忙碌的身影。

3月26日,河南信阳雨过天晴,浉河区谭家河乡凌岗村茶农开始采摘春茶,拉开了春茶生产的序幕。据悉,阳坡的福鼎大白茶和无性系农抗早、乌牛早等南方引种茶园,捷足先登,率先开采。

3月22日,贵州省黎平县侗都花果山茶场明前茶进入采摘时节,茶场组织茶模进行采摘表演,吸引游客到茶园进行观光旅游。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共种植生态茶叶基地32万亩,年产成品茶近11000吨,产值8.2亿元。

昨日,在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一级保护区内的茶园里,采茶工正趁着晴好天气,忙着采摘西湖龙井明前茶。由于受前期持续阴雨天气影响,今年西湖龙井茶的全面开采期偏迟。

25日,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大梅沙东部华侨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山地采茶节”,茶道爱好者、线上征集的200多幸名运游客共聚茶溪谷茶翁古镇,在春光里迎来“采茶盛典”。参与者来到山地上,追随茶艺师一同采茶。活动当天所处的三洲茶田,海拔400多米,有数十年的产茶历史,一品香、三洲毛尖等优质溪谷茶备受大众欢迎。“山地采茶节”从3月25日起将持续至5月31日,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线上平台享受茶溪谷+采茶体验套票8.8折优惠。

浅谈霍山黄芽茶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严的情况下,霍山县积极应对多方挑战,全面启动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加工质量,使霍山县茶叶更加优质安全,使茶业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促进茶叶产业步人快速、健康发展轨道。

1基本情况

1.1现状

霍山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环境优美,竹茂林幽,具有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主产霍山黄芽、黄大茶、炒青、菊花茶及小岘春等品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8000hm2,可采茶园面积7520hm2,全年茶叶产量5000t,产值13000万元。其中霍山黄芽是霍山茶叶的拳头产品,年产量930t,产值9638万元,占总产量的21%,占总产值的75%,霍山黄芽主产于霍山县境内海拔600m左右的山区。

1.2霍山茶叶历史悠久

有据可考,霍山种茶已有20開多年历史。清光绪《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

《史记》中记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霍山茶叶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李肇《国史补》中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

“宋代开设霍山茶场,年卖茶达26万多kgo霍山黄芽唐代列为贡品,明清为皇家御用,特别是明清以来,贡茶十余处,上供专用六安茶,已为“天下第一",而六安茶主产于霍山.

1.3霍山黄芽品质优良

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加上精湛的制作匚艺,造就了霍山黄芽独特品质。霍山黄芽的品质特征: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色泽嫩黄显毫,香气清高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微黄明亮。经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分析,霍山黄芽茶含有香气成分46种,其中香叶醇、芳樟醇、正庚醛等10余种,尤其香叶醇含量比其他茶高出五倍左右。

1.4加工厂现状

霍山黄芽分布于我县16个乡镇,生产时间主要是春季。全县现有黄芽加工厂350个左右,其中标准化加工厂3个,其余均为上世纪90年代和近几年建立的。加工厂规模较小,厂房简陋,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茶叶标准化加工要求,严重影响了我县茶叶长足发展。

2具体措施

为了提高霍山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霍山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茶叶列人富民强县工程,始终把茶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促进茶叶增效,茶农增收,建设茶叶强县。

2.1成立组织

霍山县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成立了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单位领导为成员的茶叶产业生产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茶叶产业规划并指导生产发展。

2.2以奖代补茶叶产业的发展

2008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产业建设的意见》、《加强霍山黄芽茶质量管理的意见》等文件,2009年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茶产业建设的实施意见。政府规定每年统筹安排资金不少于100万元,而且逐年增加,作为茶产业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良种推广和基地建设、霍山黄芽的品牌宣传和保护、产品的认证、名茶评比、茶农合作组织建设等。其中获得有机、绿色、QS认证补助认证经费1万元。以奖代补的方式大大地促进了广大茶农发展茶产业的热情,全县基地建设、品牌认证、QS认证、清洁化加工厂的发展步伐加快,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全县已有28家茶企业通过QS认证,已建清洁化加工厂8家。

2.3技术培训范围广

霍山县特别注重茶叶技术培训,以培训的方式提高广大茶农的综合素质,力求在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主要方法是县内茶叶技术专家深人田间地头,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广泛宣传有机茶、无公害茶园田间管理及茶叶清洁化加工等技术,杜绝在茶园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月巴、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及生物农药。另外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即请外地的茶叶专家来我县传授茶叶技术,同时派出全县的茶叶骨干到茶叶发展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拓视野。通过广泛细致的培训,全县茶农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种茶水平提高,茶叶品质大幅提高。

2.4加强监管力度

无害化生产加工是茶叶优质安全的基础,执法监管是茶叶优质安全的保证。为了杜绝茶叶的二次污染,霍山县茶业发展办公室联合县工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成立质量监管小组,对全县茶叶加工厂、茶叶包装等加强监管,对不符合要求的给予相应的处罚。通过强有力的监管,霍山茶叶质量安全状况有了质的提高,为全县茶叶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5实施茶叶制品质量追溯系统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霍山县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在全省首家启用茶叶制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跟踪和追溯,从而使消费者能明白地买,放心地喝。

茶叶制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采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I全球可追溯性标准"建立的与国际接轨的茶叶制品溯源系统。消费者通过茶叶包装的条码上网查询,即可了解该茶叶种植、采摘、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实现茶叶制品全程跟踪与追溯。

该追溯系统是以四川标准化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由霍山县茶业发展办公室、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档案局共同完成,以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为示范。霍山县茶业发展办公室负责对全县的茶叶地块进行调查摸底、绘图、统一编号。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档案局负责档案管理及设计。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在生产基地一一大化坪镇做好示范。首先茶农做好农事记录,加工厂对收购的鲜叶分类加工,每一工序进行登记等原始记录。然后原始记录随同茶叶产品一起人库,公司将原始记录录人电脑,并在包装盒上贴上代码符号,该代码就是茶叶的身份证号。只需将茶叶的代码输人电脑,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它的成长资料,从而达到追溯的目的。霍山县将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追溯范围,实现全县范围的茶叶产品都可追溯。

云南白毫茶叶采摘标准


云南白毫采摘标准

白毫茶采摘细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半开展或初展,要求芽叶大小、长短、色泽均匀一致。芽叶采回后做到及时摊放,及时加工,保持芽叶新鲜。主要工艺分蒸青、揉捻、炒二青、理条整形、复炒、干燥等六道工序。

蒸青 目的是利用蒸气破坏芽叶内的酶活性。蒸青锅锅径为30厘米,蒸汽温度95℃左右,每锅投叶量300克,历时2.5分钟左右,蒸好下锅摊凉2~3分钟。

揉捻 采用手工推揉方法,揉至茶汁溢出,有粘手感,成条率达90%以上为适,历时10分钟左右。

炒二青 目的是失水和初步做形。锅温先高后低,一般为90~70℃。炒制时以抖为主,以便尽快散发水分。当炒至六成干时,改用快速轻搓手法,以达到芽叶完整,失水均匀的目的,当茶叶干度约七成干时起锅,历时8分钟左右。

理条整形 是云海白毫成形的关键工序。通过理、拉、搓等手法,达到理齐茶条,拉直、搓紧条索的目的。锅温60~70℃,历时15分钟左右。

复炒通过继续做形和失水,达到定形的目的。锅温50℃左右,继续采用理、拉、搓的手法炒制,当茶叶条索紧直圆浑,干度达九成时起锅摊凉。

干燥采用烘笼或烘房进行,掌握文火慢烘的原则,达到增进香气,干度均匀一致的目的。烘温50~60℃,烘时2小时左右。当含水量达6~7%,手捻茶叶即成末,起烘摊凉装箱贮藏。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1370.html

上一篇:冰岛普洱茶的特点及功效

下一篇:大佛龙井茶采制技术过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