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文化与茶点

2020-11-20
[摘要说明]茶文化与茶点

它们与茶相伴,却有着各自迥异的特色;它们看似点缀,却是茶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茶点,是它们的共同名字。 通俗地说,茶点就是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搭配的分量较小的精雅食品。“饮且食兮寿而康”,一壶好茶,如果能够配以几样可口的茶点,对于饮茶人来说,该是何等的惬意!而事实上,饮茶佐以点心,在唐代的史料中便有记载。“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向今人展现的,就是一幅唐代茶宴上茶点盛行的图景。 时光飞逝,万象更新。随着时代的变迁,茶叶的品种以及人们的饮茶方式都在悄然改变,然而始终不变的,是饮茶人对茶点的那份钟爱。今天,走在鹭岛的大街小巷上,各式各样待售的茶点依旧随处可见。和着轻柔的海风,一壶好茶,两三知己,四五样茶点,是多少人向往的境界。 目前就国内而言,茶点的种类不胜枚举,依据地域的不同而各有特色。一般来说,茶点往往是各地的名点和土特产,外脆内松的芋枣、耐人寻味的肉脯、外形雅致的甜饼、风味独具的嘴口酥……所有这些,都令大量前来厦门旅游的茶客“啧啧”赞叹。 步入中山路附近幽深的小巷,历史在这座古城遗留下的痕迹隐约可见。就在这里,一位专营茶点生意的老阿姨告诉记者,她卖茶点已经有几十年了,尽管时代几经变迁,但是她的生意却从来没有衰落过。透过这个普普通通但却兴隆数十载的店门,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厦门人对茶的挚爱,以及茶和茶点相濡以沫的身影! 品名茶,尝茶点。茶点的美妙,并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可用以充饥的美食,同时还在于其本身就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如何以茶点营造幽雅的饮茶环境,如何用茶点调节人们饮茶时的口感和心情,是一门颇值得研究的大学问。滨北一家茶馆的老板认为,茶点在茶桌上扮演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在满足人们味觉需求的同时,还应该满足人们视觉、嗅觉、触觉等全方位的需求。如果说,中国的茶文化像大海一样深邃,那么茶点就是散落在大海里的一颗颗耀眼的明珠。“茶点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和茶叶本身一道,共同书写着茶产业发展的历史。”m.cY316.CoM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与茶文化


茶,素有清香、平和、谦逊、平淡的内质,在中国诸多的优良传统里,客来敬茶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礼节。“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饮茶的妙趣不但在于他独有的色、香、味、形,而在于使人把心放在闲处。涤荡性灵,保持心境中的一点清纯之气,在日常生活中,始能出无穷的清新。茶贵在品,能在品中求得一份清静,抒发一凡情怀,愉悦心情,从而让自己在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好好放松一下。从而得到一种很好的享受,休味草中英在杯中的绿尘飞,翠清起,从而使人胸怀舒畅,消遥自在。古代的名人雅士,无不以饮茶品茗为乐,歌茶颂水为快,故自古以来,茶一直和雅有牵连不清的联系。茶圣陆羽曾作歌云: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下竟陵城下来,字字句句道出了茶圣对茶的珍爱情怀。茶有茶的文化。品茶更注重讲究其深邃的文化内涵,而我们的民族也正是被茶文化浸淫了几千年的民族。饮茶的哲学使我们轻松、宁静、自在,洗涤心中的忧虑与尘垢,清除一下俗念,既可在香、清、味、甘中自得其乐,也可共同分享,借一杯清茗作心灵的沟通。在喧嚣繁杂的尘世里,我们需要一杯好茶。芳荼冠六情,溢味播九区。茶文化的结构是与宗教、道德、艺术、文学、哲学有明确的关联的领域,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影响,并与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筑成一个茶文化的完整结构体系,把茶的天然特征、特性,升华成一种精神象征,把茶事活动上升到精神活动,这在历史岁月的反复“洗礼”过程中,孕育成茶文化的源泉,形成了斑驳的茶文化大观,劈如:人们从茶汤清沏,升华为“清廉”、“清静”、“清心”等,从茶香味的温和淡雅,引伸出“和谐”、“谦和”、“中庸”、“幽雅”,从茶性的天然纯真,类比人性“纯正朴实”、“反朴归真”,继而演绎出以茶敬客,以茶会友,表示敬意、亲切、和气、淡雅的人际关系等等。总之,从茶性、茶事中可感悟出许多以灵的美感,精神的满足,人生价值的修炼,生活的真正趣味。具而言之,以茶抒情,以茶阐理,以茶施礼,以茶颂德,以茶审美,以茶怡情,以茶教伦……均为以茶为主..体的一种教化方式,一种陶冶育化的意识形态。从哲学角度看,文化的功能是“化人”,即变化人,陶冶人。按这个意义上讲,茶文化就是“茶化人”,它具有教化功效,但不含任何政治目的,化为寻求一份清欢,一片净土,一个更为洁净的晴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理论的基础在于价值观。中国茶德的“廉、美、和、敬”(或理、敬、清、融);日本茶道的“和、静、清、寂”;台湾茶艺的“清、静、怡、真”及韩国茶礼的“和、静、怡、真”等,就价值观来说,基本上是“重义轻利”、“存天理,去人欲”、“以德服人”、“德治教化”等儒家思想的映然蔚观。茶文化涉及到科学、道德、审美、礼仪等范畴,其内涵极为丰富。中国茶文化的内涵,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养生(茶文化的功利追求),修性(茶文化的道德完善),怡情(茶文化的艺术趣味),尊礼(茶文化的人际协调)等等。现代生活中常有茶文化“搭台”,茶经济“唱戏”或茶经济“搭台”,茶文化“唱戏”的茶事活动,这些都是可用的形式,有利于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为此,茶文化、茶事活动将在社会经济各方面起到它应有的、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有好茶喝,会喝茶是一种清福。

异国茶文化之——泰国的茶文化与历史发展


泰国地处热带地区,是一个典型的东南亚国家。受历史、地理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泰国人也十分喜欢喝茶,可以说茶是泰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但是,泰国人在喝的茶种类以及喝茶方式上和我们有太大的不同。那么,泰国人都喝哪些茶叶?泰国的茶文化是如何发展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国的茶文化吧。

泰国

一、泰国人喝哪些茶:

1、泰国地处南亚,纬度较低,气候炎热,因此冰茶成为他们饮茶文化中重要内容。

2、泰国人喜爱在茶水里加冰,让茶冷却甚至冰冻,品尝起来沁人心脾。

3、烈日之下,喝一杯冰茶,既能去热散湿,也能颐养心神。

4、泰国的冰茶可谓多种多样,在杯中放入薄荷或是加上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汁,都可以调出一杯特别的冰茶。

5、泰国人也吃腌茶。

泰国茶

二、泰国的茶文化与历史发展:

1、泰国北部地区与中国云南接壤,这里的人们有吃腌茶的风俗,其法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制作腌茶一样。

2、腌茶一般在雨季制作,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附着的水后待用。

3、腌茶时,先用竹匾将鲜叶摊晾,使其失去少许水分,而后稍加搓揉,再加上辣椒、食盐适量拌匀,放入罐或竹筒内,层层用木棒舂紧,将罐(筒)口盖紧,或用竹叶塞紧。

4、静置两、三个月,至茶叶色泽开始转黄,就算将茶腌好。

5、腌好的茶从罐内取出晾干,然后装入瓦罐,随食随取。

6、讲究一点的,食用时还可拌些香油,也有加蒜泥或其他佐料的。

7、腌茶,其实是一道菜,吃时将它和香料拌和后,放进嘴里细嚼。

8、又因这里气候炎热,空气潮湿,此时吃腌茶,又香又凉,所以,腌茶成了当地世代相传的一道家常菜。

9、由于泰国的燥热天气,泰国人有了一个不同于别国的习惯,就是爱喝冰茶。对于常年气候炎热的泰国而言,在热茶中加上一些冰块,实属是别样的饮茶享乐。泰国的冰茶可谓多种多样,在杯中放入薄荷或是加上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汁,都可以调出一杯特别的冰茶。

泰国冰茶

泰国人喝茶喜欢喝冰的,而我们国家喝的茶,如果是品的,真的要热茶才能真正品出茶的味道,不过不同茶不同的品法,不同地区制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只要大家觉得能够适合我们自己就可以了。品茶要的是喜欢。泰国人的饮茶真的与我们的很不同,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泰国去看一看他们的品茶习惯,坐在里面也感受一下那种氛围。

以上就是关于东南亚国家泰国的饮茶习俗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泰国人喜欢喝茶,但是由于气候比较炎热,因此他们多喜欢饮用冰茶。另外,除了冰茶外,泰国人也喜欢一种名为“腌茶”的茶类品种,这种茶主要是作为凉菜来食用的,通过将茶腌制变成一道家常可口的开胃凉菜。

道教与武夷茶文化


[摘要说明]道教与武夷茶文化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从从古载”①。茶在道教末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伸仙结了缘。如茶的发现,相传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遇茶而解之”。道家发现武夷茶云:“武夷真是神仙地,又产灵芝又产茶”②茶被视为仙人所发现的神物仙品,他们称茶为“灵芽”或“仙草”。 《云笈七签•洞天福地》列武夷为道教第十六真升元化玄洞天。据《神仙传》载:“昔有神仙降此曰:予武夷君也,统录地仙,受绾于此”。《武夷茶》开宗明义地指出:“相传老人初献茶,死为山神享庙祀”。这位神人便是“飘然自号武夷君”的山伸③。 《武夷真君仙秘笈》云:“伟哉宗师(指武夷君),其君大法,实出乃家。走避秦政,其先两湖。止于建南,其境仙遐。养气延年,其功在茶。啜饮枕浴,其理太和。石泉瀹茗,其力除魔。修仙炼丹,其门最夸......”④。传说仙祖钱铿是夏商周三代重臣,受封于彭。入道之后,以茶驯气,以茶养生:喝岩泉,契山花,食野果,活了八百岁,世称彭祖。中国人尊称为长寿的象征。彭祖有一儿子(一传为二子,曰武曰夷),自号武夷君,不愿为秦始皇渡仙入道,避秦害遁隐南蛮,栖止武夷山。教化百姓,栽种五谷,采制仙药,济世救民,隐居武夷一百八十余年,飞升之日,在修炼地架起布幔为亭。会同皇太姥、魏王子骞十三真人等,以茶开设仙宴,宴请乡人,告别“曾孙”而去。百姓尊称武夷君,立庙祀之,这就是武夷之得名和幔亭宴之由来。 对于神话的传说,我们不能一概斥之为虚妄不经的东西。事实上,神话传说的背后,有历史的影子。正如保尔•拉法格所指出: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言,也不是无谓的幻想的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朴素和自发的思维形式⑤。 道教,乃是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形成于东汉。道教传入福建时间很早。据《后汉书•徐登传》载:泉州道士徐登,精医善巫,贵尚清俭。曾以茶济世,据传曾在莲花山摩崖石刻“莲花茶襟”,提出保护这一片的茶园。吴晋时,道士介琰曾住建安方山(今闽候县境),从白羊公杜泌学“玄一无为”之道,遗种“方山露芽”。《福建通志》“有芳茗源,今瓯冶山。唐宪宗元和间(806-820)诏方山僧怀恽麟德殿说法,赐之茶。怀恽奏曰:‘此茶不及 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⑥。秦时,祀武夷君以乾鱼,祭物中已有祭祀的茶,这是 福建最早以茶作为敬神之用。凡道教宫观多建于名山胜境,并且与茶叶产地有密切相连。因此,在我国江南丘陵山地,凡道教宫观林立之处,也多为栽种茶叶之地,名茶的产区,所以栽茶、制茶、品茗自然成为道士们平日之乐事。同时,宫观道士不但自己以饮茶为乐,以茶药治病为善;而且提倡以茶待客,进而以茶作这祈祷,祭献,斋戒直至成为“驱鬼捉妖”的供品。我国古老的一些名茶,不少是道教徒最先种植发展起来。汉初,有甘露祖师吴理真云游至武夷山。带去七株茶苗,植于蒙山上清峰。据《名山志》记载了孙惭《智矩寺留题》(古碑记)云:“倚栏眺茶圃,昔有汉道人,分来建溪芽;寸寸培新土,至今满蒙顶,品倍毛家谱⑦。”汉时建茶经过道人传播至道教圣地,成为唐代至今的名茶。

“武夷山,多青霞,武夷道士多种茶⑧”唐代吕纯阳云游至武夷山,留有七言古诗一首,并种植茶树于天游观。观前有棵老茶树,盘根虬结,旋绕于水石之间。每年,老茶树发十数枝芽,道观住持采制成茶,仅得二三两,供神之用。观中供着吕洞宾,因此将此茶称“洞宾茶”。据说洞宾茶, “香而冽,粗叶盘曲如干蚕状,色青翠如松萝。新者但闻其清香,稍为咀味,多则不宜。过一年后,于醉饱中烹尝之,则清凉剂也⑨”。 武夷山九曲星村,盛产武夷茶,有五株茶树,却与众不同,叶都是成对而生的。五株茶树从上到下,大小一模一样,茶质远胜他树,村里人都说是天游观里的吕洞宾大仙所栽,十分重视。每当春茶抽芽时,全村人集合起来抓阄,选“头首“(即主持茶事者),采茶之事,独任其劳,采制成茶,先送官府十分之一,然后分给各家各户,由于产量很少,每户仅得半两一两而已。因此,家家珍藏之。留待遇病以茶医治,或遇贵客拿来招待,这种茶被众人称“吕仙茶”或“吕岩茶”。民初,茶树老死,纯阳祠圯废了。 “建溪有灵芽,能蜕仙人骨”。武夷山的道教真人,羽士如是说,连苏东坡都说:“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去”。唐代诗僧皎然《饮茶歌送郑容》:“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也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卢仝也有“七碗吃不得,顿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人们咏饮茶效果,总是离不开羽化成仙。“一怀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说明道教对茶文化的影响,贯穿今古。功不可磨灭。

茶文化:广东潮汕茶文化介绍


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茶文化,而在潮汕地区也有着潮汕独有的功夫茶。喝功夫茶是广东潮汕人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无论何时都是以一壶茶来陪衬。潮州工夫茶是潮州饮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广东潮汕的茶文化吧。

潮汕人饮茶文化

从潮汕城市地区到农村,几乎家家都摆设有一套功夫茶具,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风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之一,潮汕人无论是婚、丧、喜还是庆,都离不开茶,所以功夫茶已经成为潮汕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功夫茶起源

潮汕著名的功夫茶历史悠久,起源于宋代,据说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来的,之后在广东的潮州府一带最为盛行,而品尝功夫茶也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基本每家每户都有功夫茶具,即使是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依然保存着品功夫茶的这个风俗,也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潮汕人喝茶基本步骤

1、品茶

潮汕的功夫茶并没有像中国功夫那样名扬海外,但它作为潮汕茶文化的精粹,对于潮汕人来说,已经不只是简单的一道饮料了,而是生活中的生活。所以潮汕人品茶的方式是慢慢品味,讲究心手协调,与内心的平静融为一体。

2、择茶

选购好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潮汕人喝茶多是铁观音、凤凰茶,他们选茶时一要观形;二要掂重;三要嗅味,他们认为,好的茶叶,有一种纯正的令人愉悦的茶香。

3、择水

冲泡功夫茶最讲究的就是水的质量,潮汕人冲泡茶认定的水质主要标准是:色度不超过15度,无异色;浑浊度小于5度;无异臭味,不含有肉眼可见物:PH值为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毒理学及细菌指标合格。

以上就是潮汕茶文化的介绍,由此可见,潮汕当地已经把茶作为待客的最佳礼仪,潮汕人食茶更能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认真,这就是一种文化的沉淀。

各地茶文化之——漳州茶文化


漳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城市。漳州作为海峡西岸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美誉。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漳州的茶叶在全国乃是世界上也是赫赫有名的。那么,漳州的茶文化发展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漳州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时就已有种茶饮茶的记载,如周必大(1126-1204)的《次王少府送蕉坑茶韵》、王伟的《清州十咏》、李纶的《临漳志》等。在云霄盘陀岭上(旧称黑龟岭)至今遗有三株宋时古茶树,当地群众称之“宋茶”,相传为岭上二个和尚所种。

入明朝来,就有比较高的茶叶制作技术,所以明末阮文锡的《安溪茶歌》中有“迩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生产的茶叶不仅民间自饮,而且被列入贡品,正德间年贡“叶茶378斤,芽茶500斤”,嘉精间年贡“叶茶400斤,芽茶511斤”。(万历《漳州府志》卷五)在《长泰县志》、《南靖县志》、《龙溪县志》等也均有进贡茶叶的记载。可见当时的茶叶已颇有名气,因而促进茶叶种植,明太常寺卿陈天定游平和大峰山佛补祖岩诗句:“寺古多荒瓦,僧贫只荐茶”和天启进士沈起津游诏安九侯山诗句“香炉烟透云根里,雾锁茶园望海台”。不仅说明内山峰产茶,沿海地区也种植成片茶园。时茶叶贸易也渐兴隆,漳州商人往返于武夷山、安溪重金购茶。据《海澄县志》,明中叶就有茶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记载。

清代以来,漳州人不仅制茶技术精湛,而且品茗之风日甚,其烹泡方式--工夫茶艺闻名遐迩。清三十一年(1766年),永安知县彭光斗路过漳州时,就亲身享用了漳州的工夫茶。他说:“罢后去省,道过龙溪,邂逅竹园中,遇一野叟,延入旁室。地炉活火,烹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客闽三载,只领略一次,殊愧此叟也,”(彭光斗《闽琐记)》,时至今日,乌龙茶工夫茶还在粤东及漳州诏安、云霄沿海各县广为流行。

清末,漳州茶叶声誉鹊起,贸易居全省之冠。光绪年间,漳州市里有号称“百年老铺”的奇苑、瑞苑等茶庄,他们不仅在漳州开业,而且在厦门设立分庄,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年销量据当时记载:光绪二十年前约360担,光绪二十年约1200担,光绪末年约1800担,民初至抗日前夕为2000~6000担。

解放后,漳州茶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漳州已成为闽南乌龙茶出口的重要基地,必将为国家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饮茶文化与佛教的渊源


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和和乐感的,而佛教精神强调的是苦寂。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自汉代传入中国。当时被宫廷、贵族用来祈福、祈寿、求多子多孙或保国家安宁。

佛人饮茶最早是在晋朝。南北朝事,佛教被统治者用来麻醉老百姓。作为统治术,此后历代皇朝都乐于利用,佛教因此发展,并出现不同学派体系。佛教禅宗主张圆通,能与其它传统文化相协调,从而使唐朝茶文化得以迅猛发展,并使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至今。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中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中国"茶道"二字首先由禅僧提出,这便把饮茶从技艺提高到精神的高度。唐宋佛寺常兴办大型茶宴。茶宴上,要谈佛经与茶道,并赋诗,把佛教清规、饮茶谈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都融为一体,开辟了茶文化的新途径。在民间茶礼方面,朝廷茶仪难以效仿,禅院茶礼容易为一般老百姓接受,因此佛教的影响较大。

佛教的原始教义是厌恶人身,鄙薄生产劳动。僧人的生活来源是依靠乞讨和施主的布施,魏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同时因社会动荡造成大量游民僧人流入寺院。无寺可居的游民就成了游僧。至禅宗三祖僧璨早在对道信传法时讲授:"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偌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说明再肥硕的地,无人耕种也就没有收获。在他的影响下,僧人们开始实行"作"、"坐"并举,这是革命性的创举,僧人们除了打坐外还需劳作,以劳动解决吃饭问题。因而种植茶树、采摘茶叶、制作名茶、饮茶等就融入佛事活动,坐禅,作为佛教僧人的修行方法,要求独自一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更不能卧床睡眠,还规定过午不食,不饮酒不食荤,于是既能提神醒脑、又有清心性修行的茶成为僧人必不可少的饮料,饮茶有助于参禅、面壁省悟的神妙功能,为很多僧人所认可。唐代《封氏闻见录》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伽,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又唐诗人杜牧的:"今日鬓丝禅塌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生动描写了老僧煮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

饮茶在大小寺庙的风行,僧人加强对茶叶采制的研究,于是出现历代名山大川寺庙出名茶的现象。如碧螺春,产自江苏洞庭山的碧螺峰,原名"水月茶",首先又洞庭山水月院山僧制得。武夷岩茶,为武夷寺禅僧制作的最佳。君山银针产于君山白鹤寺。贡茶紫笋产于吉祥寺。黄山毛峰长在松合庵等等不一而足。

饮茶与佛教的结合,极大的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古书记载唐宋的古寺都设有"茶堂"、"茶寮",僧人们都在这里讨论佛理禅道,切磋经论,招待施主宾客,啜饮香茗,法堂左上角悬挂着"茶鼓",击鼓招集众僧饮茶。宋林逋《西湖诗春日诗》中的"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和《宋诗钞》陈造的诗句"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锗斫城",描写了茶鼓声下寺院的幽雅意境。寺院中专事烧水煮茶、献茶款客的叫"茶头",还有"施茶僧"专为游人惠施茶水,寺院茶也有不少名目,如供奉佛祖的"奠茶",按照受戒年限先后啜饮的"戒腊茶",全寺僧人共饮的"普茶".僧人早起先饮茶后佛事,每天需在佛前供茶,供茶、点茶、点汤后来均纳入佛教的仪规。

古代茶文化:宋朝的洗茶文化


宋朝在我国朝代中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这时候的文人生活开始逐渐形成,社会上形成以文为尊的潮流。于此同时,手工业,商贾贸易的发展,也都为宋朝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石。宋朝是我国茶叶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这时候茶市茶商开始形成,并且取得了快速发展,并且影响了历朝历代的茶文化,并且流传至今。

洗茶

现在人们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有些茶人解释这样做是因为要洗去茶叶中不干净的夹杂物如茶灰、尘埃。他们认为不“洗茶”的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但有否想过,这样“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其实,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原属于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而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而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浸泡,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

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味和有益人体的成分在第一泡后3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大量损失。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为拓宽我国乌龙茶销路,谋求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洗茶”用语宜修正为“浸茶”或“温茶”较为确切和科学。

信阳茶文化


对于信阳的茶文化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信阳茶

提起河南,人们不免首先想到古都洛阳、开封,想到少林寺,想到甲骨文、青铜器等,但是,如果尊贵的客人尽情地游览了这些名胜古迹之后,还想给亲朋好友带点河南的风物特产的话,那么,我给大家推荐一样礼品,这就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鸡公山,是中国的名茶之一。它因为全部是采摘茶树的细嫩鲜叶再经过精细加工而得名,常饮信阳毛尖、具有清心明目、降低血压、提神醒脑、延年益寿的作用,很久以来,它就被人们称为茶叶的极品。

说起茶叶,这可真是中国人的骄傲。

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茶叶的故乡就是中国,它和丝绸都是由中国劳动人民奉献给全世界人类的重要发明。早在5000多年前,相传中华民族的远祖神农氏在位时,他为了寻找治病的草药,不幸染上了72种病毒,痛苦不堪,最后找到了茶才解了毒。从此,人们才知道了茶能治病,具有药用功能。后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发现茶叶煮水还具有很强的解渴作用,因此,中国人开始对茶情有独钟,中国的茶文化从此诞生了。

说起中国的茶,可真是一门大学问。首先让我们知道一下茶的分类,总的来说,茶分为:一类是基本茶类,一类是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加工茶类包括花茶、紧压茶、果味茶、保健茶。

这两类茶叶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如绿茶的基本特征是叶绿汤清,它的品种主要有杭州的龙井、苏州的碧螺春、江西庐山的云雾、安徽的六安瓜片以及河南的信阳毛尖。

信阳茶文化

红茶的基本特征是叶红汤红。品种主要有安徽的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和江西的宁红等。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品种主要有福建的武夷山岩茶、安溪的铁观音、台湾的冻顶乌龙等。

白茶是轻微发酵茶,主要产于福建。黑茶的发酵时间比较长,叶色黝黑,所以叫做黑茶,可以直接饮用。

再加工茶中的花茶一般是由绿茶吸收花香后特制而成的,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较流行,主要品种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和桂花花茶等。

紧压茶是将茶叶经过加工蒸压成一定形状,如砖茶、普洱茶等,因此便于贮存和运输,一般都销往我国的边疆地区。在中国古代,销往边疆地区的茶叶是由朝廷垄断经营的,是否卖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茶叶为中央朝廷控制边疆的一种手段,当时,销往边疆地区的茶叶主要就是砖茶。

果味茶和保健茶的发明时间比较晚,果味茶就是在生产中加入果汁制成的茶饮料,如柠檬茶、桔汁茶等,保健茶则是在茶中加入了中草药,加强了茶叶的防病治病功效。

从采制茶叶的时间上看,我们还可以将茶分为春茶和夏、秋茶。春茶,顾名思义就是穿天采制的茶叶,因为茶树经过一冬的修养生息,所含的各种有效物质比较高,因此香气强烈,滋味鲜爽,茶质较好。夏茶因为夏季气温高,光和作用强,滋味较春茶苦。秋茶因为经过两季采摘,营养物质显著减少,所以滋味淡薄。一般来说,特别是绿茶,春茶相对较好。

茶叶除了解渴的功能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对人体有一种特殊的保健功能。概括说来主要有5个方面:第一,兴奋功能,茶冲中有一种物质叫咖啡碱,能兴奋人的中枢神经,能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利尿功能,常喝茶水可治疗水肿、急性肝炎等疾病。第三,预防动脉硬化,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物质有活血化淤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经常喝茶的人,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病率比较低。第四,抗菌功能,茶叶中有一种物质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能将细茵杀死。因此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可以消炎杀菌。口腔发炎、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第五,减肥功能,茶叶中的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所以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减肥茶。

茶叶除了保健功能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妙用。如茶水可以去鱼腥,把鱼放在温茶水中泡5—10 分钟,鱼就没那

茶道与茶文化解析:台湾茶


台湾茶

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至今约有200年历史。台湾有诸多名茶,如乌龙茶、金萱茶、阿里山红茶、青心乌龙、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高山茶以及东方美人等。日本人喜欢喝台湾茶,近年来,台湾茶开始进入大陆市场,受到市场的认可。

中文名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历史约有200年历史主要分类一阿里山高山茶、金萱茶、主要分类二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主要分类三青心乌龙、阿里山红茶

目录1概述2历史3种类及特色?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红茶?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东方美人茶?金萱茶4茶文化5识别6高冷茶7高山茶区?大禹?福寿山:?冻顶乌龙?梨山茶?阿里山茶?杉林溪茶?鹿谷茶

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至今约有200年历史。台湾有诸多名茶,且各有其特色,综合起来不外是绿茶、乌龙茶、金萱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红茶、日月潭红茶、白毫乌龙茶(碰风茶)、青心乌龙、冻顶乌龙茶、高山茶(大禹岭茶、合欢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等等茶类,这些茶类各有其特色。

台湾产茶地区比较多,著名的有七大产茶区。海拔高度,决定了台茶的口味。海拔越高,口味越佳、价格越贵。而台湾海拔最高的种茶区阿里山区的阿里山乡、梅山乡、番路乡等地区,其种植阿里山高山茶滋味甘润醇厚,近年来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的阿里山高山茶对阿里山茶坚持用最好的茶青、制造最好的、品质最佳的茶叶,是台湾茶叶的最具形象的茶叶代表。台湾特产网隆重推荐:杉林溪茶,梨山茶,大禹岭茶这些高海拔茶(高冷茶)。台湾特产网可以非常负责的说:这三种茶横扫海内外的任何茶。汤色微绿金黄,口味纯正,留香四溢,柔滑无比。

台湾茶和福建茶的差别非常大。台湾茶可以冲七,八泡以上,不论泡的时间长短,即使是泡一天也不变色不变味,依然香味纯正,而同比仿冒台湾茶叶的福建产茶叶就不行了,泡的时间长了就变色变味,也冲不了几泡就没有香味了。

历史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而根据淡水厅志中记载:“猫螺山产茶,性极寒,蕃不敢饮。”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目前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

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

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柯朝氏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种于今台北县瑞芳山区,相传为台湾北部制茶之始。

清咸丰乙卯年(1855年)林凤池从福建引进青心乌龙种茶苗,种于冻顶山,据悉为台湾乌龙茶之始。

清同治年间(1856年~1875)约翰?杜德对台湾茶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他移进茶苗、提供技术指导、收购茗茶、设精制厂并外销茗茶。使得台湾的茶业大幅发展。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张氏兄弟从安溪引进纯种的铁观音茶,在木栅樟湖山种植,相传为今日木栅铁观音之始。政府开始推广种茶。乌龙茶不再受美国市场青睐而滞销,导致包种茶的兴起。华人茶商李春生、台湾茶商林维源兴起,以及台湾的茶商团体兴起而突破台湾茶叶为洋人所主导的局面。

日治时期这时期的台湾茶品种除了原本从福建省传入的以外,又经过日本人历年的试验,最后选出青心乌龙、青心大有、大叶乌龙与硬枝红心等四大品种作奖励推广种植。日本人并大力推广红茶的种植。

二战时期因战争爆发,粮食与劳力皆极缺,除部分茶园改种粮食作物以外,原本投注在茶园的农村人力也移转到其他方面,致使台湾茶产业极度萎缩,几乎减产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国民政府时期随着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艺馆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重要的品茗空间。此时期振兴了绿茶的生产,复原茶种、改良茶种、改进各种制茶法、茶产品多元化、推广茶区。使得原本以外销为主的台湾茶业转为以内销为主,使得停滞不前的茶业再次复苏。

种类及特色台湾各地茶类各有其特色,综合起来不外是绿茶、金萱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红茶、日月潭红茶、白毫乌龙茶(碰风茶)、青心乌龙、冻顶乌龙茶、高山茶(大禹岭茶、合欢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等等茶类,这些茶类各有其特色。来自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0996.html

上一篇:金银花茶的功效有哪些

下一篇:蜂蜜柚子茶怎么做自己怎么做蜂蜜柚子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