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冲泡方法之 紫砂壶冲泡

2020-11-13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普洱茶冲泡方法之 紫砂壶冲泡”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器皿】茶海、小壶、公杯、品杯、滤网、随手泡

【适宜茶品】各种茶品都可以用小壶冲泡,但较新的生茶一般不采用此法,其它的茶都可以用小壶冲泡。

【适用场合】各种场合。

【操作流程】

1、温杯:用开水把准备好的干净的器皿再冲淋一次,一是为了卫生,同时也是给盖碗、公道杯、品茗杯加温。

2、投茶:把要冲泡的普洱茶投入紫砂壶中。投茶量或茶与水的比例关系对整泡茶的影响很大,100cc左右的紫砂壶我们推荐投茶5克左右为宜。一定记住“观音怕淡、普洱怕浓”。特别提醒有乌龙功夫茶习惯的普洱初学者,一定不要以乌龙的投茶量来泡普洱,会过于浓,因为普洱茶产区的海拔更高,内含物更丰富。

3、润茶:注入开水到投入茶叶的壶中,洗茶一到两次(生茶一次,熟茶两次),让茶叶充分的苏醒、伸展开来。不建议饮用润茶的茶汤,温一下杯倒掉或者直接倒掉。

请注意注水的速度和角度。注水的速度会影响到水的温度,注水快则温度高,注水慢、水流细则水温相对要低一些,要针对所泡茶叶特性的不同来做出适当调整。注水的角度会影响到水对茶叶的冲击和茶叶的翻滚,豪较多的茶和熟茶不能过于冲击和翻滚,否则茶汤会浑浊不透亮。

4、泡茶:泡茶时要注意出汤的时机,出汤过快则茶汤寡薄,出汤过慢则会太浓。

5、分杯:把通过滤网冲泡好的茶汤分杯到品杯中供大家分享,注意品杯不要倒太满,“酒满茶半”,最多不要超过七分。这是中国茶道的一个礼节,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6、品茶:三口为品,意思就是要小口慢慢喝。烫的话薄薄的吸品杯最表面的一层茶汤,一杯普洱茶中表面的一层温度最低。

【注意事项】冲泡法一般选用150cc上下的壶,紫砂最佳,一般选择壶身低矮、出水好的壶。小壶冲泡与盖碗冲泡最大的不同在出水这个环节上,小壶的出水会有个时间上的后延,所以操作中要留出余量,茶将要合适之前就要开始出汤,把最佳时机控制在出水一半时,这样茶汤才会刚好合适。

小壶冲泡与盖碗冲泡还有个不同在于小壶冲泡可以用随手泡中开水冲淋壶身加温,对需要高温的茶品来说可以泡出更好的效果。

【难点解析】掌握正确的抓握壶的方式道理与盖碗一样,找不烫手的地方抓,但要注意不要堵了壶的出气口,还要适当保护壶盖不滑落。

小编推荐

紫砂壶材质及冲泡方法对茶汤风味品质的影响


紫砂壶材质及冲泡方法对茶汤风味品质的影响

一、不同材质的紫砂壶泡水后各元素析出情况

二、用不同泥料的紫砂壶冲泡六大茶类的感官评审比较

三、以西湖龙井+紫泥为例,探究不同冲泡方案的影响

壹·泡水,它会“给”我们些什么?

可能很多人都会好奇过,紫砂壶到底是怎样影响茶汤的,特别是在央视某次报道之后,更会产生一些担心,用紫砂壶泡茶,会不会把壶里的什么东西泡出来喝下去?张颖彬在报告中首先解决的就是这个疑问,实验选取了宜兴当地产的五种不同泥料的紫砂壶为研究对象,包括三把原矿壶、两把化工壶,用ICP-MS检测煮沸的娃哈哈纯净水在壶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各元素的含量。

报告首先展示了实验用壶、泥范及显微镜下的壶体微观照片,器形均为仿古,容积150ml左右,壶胎薄厚均匀一致,新壶经沸水开壶处理用于实验。

泥料种类包括:

原矿壶-紫泥(清水泥)

原矿壶-本山绿泥(段泥)

原矿壶-红泥

化工壶-朱泥

化工壶-墨绿泥

检测元素包括:

Be(铍)、Al(铝)、Cr(铬)、Fe(铁)、Pb(铅)、V(钒)、Co(钴)、Mn(锰)、Ni(镍)、Cu(铜)、Zn(锌)、Ag(银)、Ba(钡)、As(砷)、Mo(钼)、Cd(镉)、Sb(锑)

实验发现新壶浸泡24小时后

所有壶无溶出的元素为:Be、Al、Cr、Fe、Pb

部分壶有溶出的元素为:V、Co、Mn、Ni、Cu、Zn、Ag、Ba

所有壶均溶出的元素为:As、Mo、Cd、Sb

——这些溶出的元素均没有超过饮用水的限量标准。

而即使是在新壶浸泡21天后的极端实验中,情况也只是稍微改观:

所有壶无溶出的元素为:Be、Pb

部分壶有溶出的元素为:Mn、Ni、Cu、Zn、Ag

所有壶均溶出的元素为:V、Co、Ba、As、Mo、Cd、Sb(种类和元素含量均有增加)

——除段泥和红泥壶中V元素外,其他溶出的元素也均没有超过饮用水的限量标准。

结论

一句话:用紫砂壶泡茶是安全的。

贰·泡茶,不同泥料泡出来真的不一样?

在这个单元中,张颖彬采用不同泥料的紫砂壶对六大茶类进行冲泡,审评计分。专家可以感受到细微的差别,普通人则表示无差异。

专家审评时发现,不同的泥料冲泡时对轻发酵茶的影响要大于重发酵茶,对于发酵程度较重的茶,泥料的影响可以忽略。仅以极端的西湖龙井和普洱熟茶为例,列举一些分数大家感受一下:

西湖龙井3g茶/150ml100°C纯净水,三泡,每泡时长各1min

滋味分所有泥料均为94-93-93;

汤色分所有泥料几乎均为95-95-95,唯段泥壶第一泡95.1分;

香气分不同泥料有差异:

第一泡最高93.5,最低92.5,1分落差;

第二泡最高91.5,最低89.5,2分落差;

第三泡最高87.5,最低86.5,1分落差。

段泥和红泥的透气性最好,香气最鲜爽,其次是紫泥,朱泥和墨绿泥稍差。

普洱熟茶(饼)7.5g茶/150ml100°C纯净水,三泡,每泡时长各1min

滋味分所有泥料均为94-94-94;

汤色分所有泥料均为93-94-93;

香气分所有泥料均为94-93-93。

基本无差别。

结论

首先,差异很细微,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其次,轻发酵茶差异较明显,重发酵茶则更不易觉察。

叁·用紫砂壶怎么泡茶(西湖龙井)更好?

这个单元观察的对象是冲泡方法,所以茶品和泥料都被固定了,采用紫泥(清水泥)紫砂壶,结合不同茶类日常饮用习惯,选取有经验的茶叶审评人员3人,确定不同茶类的最佳冲泡方法。报告中选取了西湖龙井为例,实验发现:

紫泥壶泡西湖龙井——

1.冲泡前不要温壶,温壶对清香风格的香气会造成负面影响;

2.80°C水冲泡品尝到的风味要优于100°C;

3.100°C和80°C水冲泡的时长方案,均为三泡各1min为最佳。

结论

西湖龙井茶在冲泡时要结合茶叶的具体情况,突出口感的甘度、鲜度、滑度,通过冲泡时间控制最佳品饮浓度,避免长时间浸泡产生涩味影响口感。

采用80°C水冲泡时,氨基酸浸出速率高于茶多酚,呈现出明显的“鲜”的口感,同时香气不易产生闷味,清鲜感强。(张颖彬茶社会)

紫砂壶鉴赏之鱼化龙


紫砂壶的种类繁多,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茶壶——鱼化龙壶。

鱼化龙壶也是一把很具有经典意义的茶壶,这类壶的经典样式已经流传有好几百年了。在清明时代就开始广为流传,其中邵大亨做的鱼化龙壶是最为有气韵,尽管后人有无数的模仿,但都无法取代。

说到鱼化龙那也是有一段传说的,鱼化龙实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可以龙鱼互变。在史前半坡仰韶文化那时代,据资料记载,那时候就有很多的族会把鱼作为他们崇拜的神,有很多资料也详细记载了史前鱼图腾的图案,与现在的图案还是很贴近的。在最开始有图腾是并不是以紫砂茶壶的形式出现的,最早是画的,然后慢慢演变成雕刻,用木头雕刻出来,随着人类的发展,慢慢的出现了金雕、银雕、玉雕,越来越显得尊贵,有的甚至价值连城。

作为一种传世佳作,人人都想收藏,润泽坊具有几十年的制壶经验,他们用其所学,在以往制壶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设计制作出了这把鱼化龙茶壶,可能不会有邵大亨的博伟气韵,线条的逼真,但是也可以说是一把佳作。颜色红中带紫,尊贵典雅,泥料细腻温润,壶面饰以云浪纹,舒展流畅,生动和顺。鱼、龙、云与壶身的浮雕也是浑然一体出神入化。

纯手工的制作,更蕴含了制作者的心血,更为茶壶的细节之处做了精心的修改,润泽坊以普润大地,恩泽四方为信仰,希望能以己之力为那些爱壶、玩壶、收藏壶的人创作更多佳作。

质疑紫砂壶之浓郁文化底蕴


紫砂壶到底有没有文化底蕴?这个问题如同人有没有灵魂一样至关重要。

紫砂研究学者宋双才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今人们收藏紫砂壶只看泥料、工艺、款识、年代,而不知紫砂真正打动人心之处在文化。紫砂壶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壶上有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有金石篆刻、诗词铭文。宋先生在总结紫砂壶文化底蕴的时候,借鉴玉之“五德”提出紫砂文化的“五美”。

和之美

“和为贵”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并不是与“斗争”相对而言,而是与“同”相对而言。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紫砂壶的和之美就体现在对万物多样性的尊重,在于一视同仁的胸怀。

和一切茶。爱茶人都知道,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乌龙茶需用盖碗,但是紫砂壶作为泡茶器皿,既可以用来喝绿茶,也可以喝现在时髦的普洱茶。自明代人们饮茶习惯发生改变以后,紫砂壶成了最好的饮茶器皿,那时还只有绿茶。直到清中叶以后,有了发酵工艺,茶的种类多了起来,人们发现,紫砂壶适合于各种茶,能冲泡出最好的效果。茶具砂为首,无论是高贵的普洱、龙井,还是乡村野老的茉莉花茶,置于紫砂壶中,都可氤氲出最醇正的香气,流淌出最本真的色泽。

和天地万物。天地万物皆可幻化为壶,皆可把玩于掌心之中。瓜果梨桃、人物众生,在做壶人手中一跃而出,自然会把不同的情感愿望带到壶上。有一壶名为波浪锥,传说是当年荆轲刺秦王的武器。但人们企盼和平,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化利器于茶水之中。这把壶表达了做壶人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李昌鸿先生曾做一对儿壶,名为雍容华贵。一高一矮两壶象征夫妻二人,壶上刻有举案齐眉故事,祝愿人间和和美美。壶可传情、可达意,紫砂和万事万物万种情愫于壶上,令赏壶人思接千载。

融之美

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要素。大千世界,万水争流,汇入大海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人生的至高境界既在合而不同,又讲博采众长,互相吸收。《周易》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刚柔相济也是这个道理。壶小乾坤大,万事万物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哲理皆融于一壶之中。

融金木水火土。书画纸张由树木加工而来,遇火立刻成灰。而紫砂本身是土,又含铁质,遇水成泥,逢火成陶,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烈火中融为一体,锻造出一个通透的新生命。这一锻造过程不需任何修饰,不像瓷器那样需要包上一层彩釉。紫砂壶可以说是表里如一,素面素心。

融方圆刚柔。紫砂壶不仅造型上有方圆之分,壶身、壶把、壶嘴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壶上的线条更是有曲有直、刚柔相济。即使看似圆形的筒身,其横截面也可以是方形,真是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再细观壶之神韵,即使气质刚强似猛士,曲水流长处也自有侠骨柔肠。

用之美

苏东坡仰天长啸“天生我才必有用”,道出了顶天立地的豪情!用,是气魄,是价值所在,更是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做有用之才不仅是历代文人侠士的人生追求,也是衡量事物价值的标准。顽石可填海、可补天,落叶化作春泥更护花,万物之美也在用中得以充分体现。

紫砂壶的美存在于使用当中,将沸水注入壶中,观壶色莹润如玉,听泉眼细流汩汩,茶香袅袅而来,壶在你眼中亦真亦幻,龙飞凤舞,却又触手可及。拿来摩挲把玩,心中顿生愉悦亲近之感,亦可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紫砂壶能在使用当中愈发光彩照人,越用越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壶”。壶靠使用以养生,以养浩然之气。

紫砂壶的用之美也并非逞一时之强。紫砂壶与茶文化相伴而生,只要茶在,它就有用武之地,就可以日日提醒你不可一日无茶,不可做无用之人。

奇之美

紫砂材质特殊,这是一奇。它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可以适合一切茶,泡茶隔夜不馊。而且紫砂材质有类似海绵的吸附性,常沏茶的壶,就是不放茶叶,水中也有茶香。紫砂还可以独立成陶,是世界上惟一不需要添加其他矿物而独立成陶的陶土,它本身具有很好的黏结度和可塑性,具备单独成型的能力,是世上的泥土中最奇特的一种。用这种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的五色土做成壶,出窑时形比冶铜,入手光可鉴人,且越用越有玉感,不能不谓之奇。

紫砂壶表现力强,又是一奇。我们看一幅油画往往会产生真实的幻觉,当眼睛近距离观察一幅油画时,除了笔触就再也无法看到所表现的其他物体质感。紫砂就不一样了,用紫砂做成的牡丹壶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芒果壶看上去就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芒果,无论从造型、颜色还是质感来看,都惟妙惟肖。远看如是,近看也如是。紫砂做出来的动物、鸟虫更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此外紫砂壶形态上“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大师级的壶每次都是创作,每一把都有不同,变化多端,幻化无穷。艺术贵在变化,紫砂壶把变化的奇美表现到了极致。

隐之美

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由来已久。大隐隐于市,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精英的主流人生观。从姜太公钓鱼,到诸葛亮隐居茅庐,传统文人的人生哲学是才能得不到施展时韬光养晦,一旦被重用便会鞠躬尽瘁、豪气冲天。紫砂壶也有这样的气魄。

古人评价紫砂土与黄金(205,-2.61,-1.26%)争价,紫砂壶可与商鼎周彝比肩,甚至感叹:“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及阳羡一

细赏紫砂壶的部件之美


一把完美的紫砂壶由很多个不同的部件组成,如壶盖,壶钮,壶身,壶嘴,壶把等等,想要做出一把精品紫砂壶,这需要艺人对紫砂壶的每个部位都要配合的尽善尽美才行。

细赏紫砂壶的部件之美

一、壶钮:亦称(的子),为揭取壶盖而设置。钮虽小,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变化丰富,是茗壶设计的关键部位。常见有球形钮、珠钮、桥梁钮、瓜柄形钮、树桩形钮、动物肖形钮。

(1)球形钮:圆壶中最常用的钮,呈珠形、扁笠、柱形,往往取壶身缩小或倒置造型,制作中采用“捻摘子”工序,搓、转、压挤而成,简洁快捷。

(2)桥形钮:形似拱桥,有圆柱状、方条状、筋文如意状等。作环形设单环、双环,亦称“串盖”。平缓的盖面,环孔硕大的为牛鼻盖。

(3)瓜柄形钮:花塑器常用的钮式,如南瓜柄、西瓜柄、葫芦旁附枝叶、造形生泼。

(4)动物肖形钮:源于印钮。有狮、虎、龙、鱼等,有写实、抽象变形、仿古手法并举,与主体统一协调即可。

(5)树桩形狃:取植物或瓜果的形态捏制而成,如梅桩、竹根、葡萄等。

(6)花式钮及其他:随着新的陶艺形式发展,打破传统程式,以壶边大于口取代壶钮,有盖与钮融为一体的。

细赏紫砂壶的部件之美

二、壶嘴:紫砂茗壶的嘴,喻为人的五官之一,它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胥出自然的称“暗接”。如汉扁壶把,壶嘴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形成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

(1)壶嘴:称之为“流”,为注茗而设置。出手通畅而不涎水,注水七寸而不泛花,直泻杯底无声响,这与壶嘴壁薄、光滑、壶体孔眼、壶嘴眼、壶盖孔眼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传统模式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

一弯嘴:形似鸟啄,俗称“一啄嘴”,一般为暗接处理。

二弯嘴:嘴根部较大,出水流畅,明接和暗接处理均可。

三弯嘴:源于铜锡壶造型,早期壶式使用较多,明接处理较常见。

直嘴:形制简洁,出水畅,明接和暗接处理都有。

流形的鸭嘴:源于奶杯造型,一般用于茶器、咖啡具的造型上。

上述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式仅指其基本形,依附于壶体又可在壶嘴上分割筋纹,亦可加饰花塑器方法与壶把相统一。

(2)壶体孔眼:明代多为独孔,清代中后期为多孔,有三孔,七孔,九孔等。七十年代出口日本的紫砂壶一度用球形孔,其孔要求排列整齐,与嘴对正,并依据嘴形而设置。

细赏紫砂壶的部件之美

三、壶把(柄):为便于握持而设置。源于古青铜器爵杯的弧形把。源于瓷执壶条形壶把的称"柄"。壶把置于壶肩至壶腹下端,与壶嘴位置对称、均势。具体可分端把、横把、提梁三大类。

(1)端把:亦称"圈把",其使用方便,变化丰富。把、口、嘴三点呈水平、对称。垂直形式安置,具端庄、安定的效果。

(2)横把:源于沙锅之柄,以圆筒形壶居多。

(3)提梁:从铜器及其他器形吸取而来的壶式,除提梁的大小与壶体协调外,其高度以手提时不碰到壶盖的钮为宜,有硬提梁、软提梁两种,光素器、花塑器都有,变化丰富。

细赏紫砂壶的部件之美

四、壶盖:紫砂壶以其里外都不施釉的特点,盖与壶体能一起烧制,以达到成品壶盖直紧、通转、仿尘、保温的要求和作用。主要形式有压盖、嵌盖、截盖三种。

(1)压盖:亦称“完盖”。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的样式,其边缘有方线和圆线两种,均与壶口相呼应。与口置平的泥片称“座片”,弯起泥片为“虚片”,壶口泥片称“坨子”,壶墙的泥圈为“子口”,几个部位及转折过渡用脂泥镶街,润合贴切、浑若天成。壶盖稍大于壶口之外径的俗称“天压地”,以适应功能和视觉的要求。

(2)嵌盖:嵌盖是壶盖嵌于壶口内的样式,并与壶身融于一体。有平嵌盖与虚嵌盖之分,能达到“准缝如纸、发之隙”者属上品。平嵌盖口与壶口呈同一平面,制作时在同一泥片中切出,故收缩一致,仅有“纸、发之隙”,有圆形、方形、异形、树桩形等。虚嵌盖与壶口呈弧形或其他形状,形制规整。口部以装饰线处理,有直口、瓢口、雌雄片口等结构,与平嵌盖手法相似,以严密、精缝、通转为上。

(3)截盖:这是紫砂壶特有的一种壶盖形式,以壶整体截取一段作壶盖而故名。其特点是简洁、流畅、明快、整体感强。制成后盖与口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外轮廓线互相吻接,丝严合缝,故技术要求较高。有截盖、克截盖、嵌截盖之分。

细赏紫砂壶的部件之美

五、壶底:壶底足也是构成造型的一个主要部分,底足的尺度和形式处理,直接影响造型视觉的美观。壶底大致可分为一捺底、加底(足圈)、钉足三种。粘接制作方式有明接、暗接两种。直方挺直造型的壶宜用明接,圆韵浑朴的造型宜用暗接处理。

(1)一捺底:紫砂茗壶烧成因无釉,故无烧成粘钵之虑,制作省工省时,用一捺底处理圆器造型赶紧利索,简练灵巧。

(2)加底:在壶身成型时加一道足圈,并用脂泥复合嵌接,亦称“挖足”。加底、脚圈应视主体造型而设置,用复子和勒子工具加工处理,亦有借鉴花盆底足处理手法,在方壶上采用挖出“犴门”有扁梯形托榫足等。

(3)钉足:它源于铜器鼎足,用钉足支架壶体,稳而不滞,透出灵气。型制大小,钉脚高、矮、粗、细宜视主体而统一协调,圆器一般用三支钉足,方器则为四支钉足,从实践使用而言,钉足不宜太高。

正确清洗紫砂壶茶具的方法!


紫砂壶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要是我们平日里不经常注意清洁,肯定就会有一层厚厚的茶锈或是污渍等积累在茶壶里外,这样的话不仅影响美观,并且不大利于健康。

沉积的污垢时间越久越难清理。另外还有一些清明及文革时期的所谓老壶,本身就已经陈腐了岁月的斑驳,如果想要正常使用,必然要做一番清洁工作。

『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刻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

其意是先注满开水,稍摇晃数下倒出,旋即没入凉水之中,则异味可除,反复多次即可。

茶壶经常使用,但是用完后同样没有及时清理,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容易积上茶垢。

如果碰到较难清理的茶垢,要备『一只小软毛刷子』和『一些食用小苏打』,将适量小苏打倒入壶内,而后注入温水,几分钟后再用小刷子刷去茶垢,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清洗方法。

发生上述情况皆是使用不注意,所以我们在紫砂壶的日常使用中要注意及时倒掉茶渣,保持清洁。

换茶叶清洗

『一壶侍一茶』相信这是很多壶友都知道的,紫砂有吸附性,一把壶泡不同的茶叶会串味,影响口感,但是有的壶友特别喜欢这把壶,又想换种茶叶喝怎么办呢?这种情况,同样也是需要清洗紫砂壶。

先要将此壶洗净,按照除去异味的方法清洗一遍,而后放置阴干。之后泡上新茶,放置数小时后倒掉清洗干净即可。

新壶开壶清洗

这个也曾讲过,新壶的话可能有的壶内还有烧制残留的『石英粉或者灰尘』之类的,需要清洗,这类的就比较简单,注入沸水后倒掉就可以了。

还有一类则是『壶身打蜡』,去除这个可以放入热水中煮,大约半小时就可以,之后擦干净就行了,一般来说新壶开壶并不要煮,但若是『新壶看起来光亮,摸起来油腻』的话,还是煮一下比较好。

关于清洗大概就这么多,最后说一下,日常使用要注意,不要沾染油污,保持清洁。在清洗的过程中不要用『砂纸、抛光片』等擦拭,用软毛刷最好。

以上正确清洗紫砂壶茶具的方法,希望可以带给大家帮助,大家不妨依照这种方法来照做!

紫砂壶如何清洗?


紫砂壶如何清洗?

有位壶友来问我:“老师,您看我这壶是不是假冒伪劣的,怎么用着一股怪怪的味道?”我细细地闻了闻,问:“怎么一股消毒液的味道?放置了好长时间也散不去”壶友说,“对啊,您不是说要常清洗嘛,我好几天没用,里面茶水忘记倒了,后来就用八四消毒液泡了会儿。”我心想:哎,好好的一把壶,就是被你的“勤劳”坏了。

其实,对于紫砂壶的清洁上也颇为讲究,不能盲目的“勤劳”,掌握方法才能更好的养壶。首先观察壶的表面是否有过油、腊等污物,若有则需及时清理。

因为紫砂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若有油污依附其上,则会则会使紫砂中的透气孔堵塞。同时,使用紫砂壶不注意清洁,时间久了,壶内会沉积一些茶垢,表面会有油污等秽物。既影响其美观,又会出现不卫生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健康。而且,如果时间长久便会更加难以清理。

关于紫砂壶的清洁、保养方面:

一、切勿沾到油污

如若有油污沾上,则需立即清理,否则,油污很容易浸入紫砂中,而且会在土胎上留下油痕,很不利于紫砂的透气性和对水分的吸收。同时,油污沾于壶表面,影响其美观。二、注意使用前的清洁

每次使用前要注意对壶的清洁,主要清洁其上的油污、污渍等,可使紫砂壶的优势更突出,而且更卫生。

三、紫砂如同美女,也需常补水

紫砂壶的补水当然不是通过面膜来进行的,只需常用其泡茶就可以。常用其泡茶,茶水就会渗入土胎中,长期下来,壶表面就具有温润如玉的光泽。

四、适时适度的刷洗和擦拭

使用一段时间,紫砂壶内便会积有茶垢。一般,我们采用软毛的小细刷蘸温水,轻轻刷洗,然后再用温水冲洗,之后采用干净清洁布轻轻擦干。当然清洗要注意适当,如若过度可能会对壶身造成损害。

五、每次使用后要注意清洗晾干

通常,在使用紫砂壶泡茶之后,需要及时清理壶内茶渣。若时间一长,便难以清理。同时,还可能会产生异味。所以使用完成后,注意清洗并晾干。

六、每两次使用宝壶间,最好间隔一段时间

通常,我们在使用茶壶泡茶一段时间后,需要放置数日,再进行使用。如此做法,会更有利于紫砂壶的透气性和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饮用茶完后,紫砂壶应特别注意下面几点和步骤:

1、用完后的紫砂壶必须保持壶内干爽,勿积存湿气。

2、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宜放在闷燥处,更不可以为珍贵,用后包裹或密封。

3、最好用完后把壶盖侧放,勿常将壶盖密封。

4、茶壶内勿常常浸着水,应到要泡茶时才冲水。

5、勿放近多油或多尘埃的地方。

6、最好多备几个好的紫砂壶,喝某一种茶叶时只用指定的一个壶;

7、不同个壶,应加识别,以免混乱。

8、切勿用洗洁精或任何化学物剂浸洗紫砂壶。

紫砂壶的命名,大致有哪些方法?


1、象形命名

如“掇球”、“四方”、“砖方”、“升方”、“僧帽”、“合梅”、“南瓜”、“八卦龙头一捆竹”、“鱼化龙”、“玉兰”、“菊蕾”、“秦权”、“井栏”、“柱础”、“牛盖洋桶”等,可由名思壶或睹壶思名,通俗形象。

2、引喻命名

如“思源”引申自“井栏”,“高风亮节”、“竹报平安”引申自“竹节”,“报春”引申自“梅花”壶,“吉祥”喻鸡年,“兴旺”喻狗年,“三羊开泰”喻羊年等,富哲理,具雅趣,有意境,是文人常用的命名手法。

3、用典命名

如“东坡提梁”典出苏东坡,“石铫”典出周穜,“博浪椎”典出张良。可使人联想历史典故而产生沧桑感。

4、装饰命名

如“开光彩绘方壶”、“包锡罩”壶、“红木镶嵌御包”壶、“泥绘束腰圆”壶等,既点出壶型,又指出了装饰特点,使人理解直白。

5、拟人命名

如“砖方”壶称“方山逸士”,“水仙”壶称“凌波仙子”,还有“寿星”、“三友”、“西施”等壶,使人记忆清晰。

6、坯手命名

如“供春”、“大彬”、“孟臣”、“思亭”、“曼生”、“石梅石瓢”等壶,是业界公认或后人追认的。

藏家淘宝紫砂壶


自从收藏家赵庆伟迷上了紫砂壶,他将这些从各方淘来的“宝贝”一一请上了自家的高阁。在赵庆伟看来,收藏能引起观者的共鸣很重要,而与国人饮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紫砂壶,恰恰能引起这种共鸣。

走进赵庆伟的家,推门即见一个两尺多高的石雕头像,雕工精致,栩栩如生。门口随意堆放的纸箱里,摞着一捆捆装有作家手稿的档案袋。挨着茶桌坐下,随手一摸便是刻有颐和园山水、精工制作的雕漆盘。早就听闻这位杂项收藏家有按“吨”收购文化史料“废品”的癖好,5个库房、30吨手稿、100多万张老照片……今天我们得以一窥的只是其冰山一角。在等待泡茶水开的过程中,面对满桌子的紫砂壶,赵庆伟向我们讲述着他和这些“座上新客”的别样缘分。

他指着一把落有民国记款的壶告诉我们,最初就是这把“造型雄伟”的大提梁壶引起了他收藏紫砂壶的兴趣。当时从一个古董商手里花了九千元拿下这把壶的赵庆伟突然意识到,若是将家里的古董全部换成紫砂茶具,让茶文化充盈生活,这着实够有雅趣。粗略梳理下来,赵庆伟发现,自己之前无意收到的紫砂壶已有二三百把,不过这些藏品需要精细的归类、整理。

其实,进入紫砂壶这一领域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在赵庆伟看来,紫砂壶的收藏空间很大,现在紫砂壶市场上的“倒挂”现象严重,顾景舟、何道洪等大师的作品被炒得火热,而同时期的其他具有较高水准的作品则相对价格低很多。这就像一个金字塔,“个别的尖子、标杆出来了,但下行的金字塔底端非常大,便宜的好壶非常多”,赵庆伟在这其中看到了机会。

说起收壶、藏壶,赵庆伟有着他自己的一套标准。“我喜欢串联,在我家里,从明代到当代,各个时期的壶都能看到,不管它值钱不值钱、名家不名家,它至少在那个时期存在过。”赵庆伟的这些紫砂壶,不光串联了古今,还跨越了中外。他最心仪的一把壶,得来所花成本并不高,却有着略带神秘色彩的出身—不仅外形独特,而且壶底落的是外文。赵庆伟买来不少相关书籍,关于壶的来历竟是查无所获。直到一次,他偶然在贴吧上发现和自己这把底款相似的紫砂壶,后经网友考证才得知,这种壶是清早期泰国王朝向清廷定制的外销壶,在风格上与本土自产自销的紫砂壶有很大差别,而且在今天存世不多。赵庆伟认为,收藏这种壶有助于对中国早期外销壶发展状况的了解。

强调藏品的文献价值,从油画、手稿、老照片、电影胶片等,到如今的紫砂壶,这也符合了他一贯的收藏风格,在圈内,这位杂项收藏家有着“文化拾荒者”的美名。除了紫砂壶,赵庆伟还收藏其他各式各类的紫砂制品,烟枪头、鸟食罐、花盆……“不怕杂”,确定了大体主干之后,他喜欢从横向支流入手,丰富整个紫砂体系。

面对几柜子的紫砂壶,赵庆伟坦言,将来会挑选出几把来泡茶,品茗养心。的确,一把承载悠悠茶香的紫砂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是多一分的安静与雅趣,少一分的喧嚣与浮躁。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9384.html

上一篇:福鼎白茶老寿眉明目降火

下一篇:南传统晒青毛茶工艺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