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千年黑茶佳品——六堡茶

2020-11-12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谚语:“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时至今日,米、油、盐、酱、醋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于茶,则成为独当一面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我国的产茶历史悠久,按制茶方法和加工方式划分,我国茶叶分为六大类,即白茶、黄茶、绿茶、青茶、红茶以及黑茶。六大茶系外观各异,味道各有千秋,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养生保健功效。

黑茶外观通体黑色,六堡茶和普洱熟茶当属黑茶佳品。六堡茶原产广西苍梧六堡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有关历史资料推算,六堡茶的产制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苍梧县志》记载:“产茶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六堡茶特殊的地方在于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清朝道光、光绪年间,马来西亚丰富的锡矿被华人发现,吸引大量华工移民。马来西亚本就酷热难耐,矿场的工作环境更是恶劣不堪。矿工很容易患上风湿和关节疼痛。许多华工一开始就很不适应,常发热中暑、腰酸背痛、易发瘴气等。华工们也慢慢发现,经常喝六堡茶的两广人很少得病。特别是刚来不久的华工,水土不服、泻吐不停,往往泡饮一壶浓浓的六堡茶后,病情很快得到缓解。一时间,六堡茶的神奇作用被广为传播,甚至被称之为“保命茶”、“灵丹妙药”。如今,马来西亚的锡矿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开采,已经衰落殆尽,而六堡茶却成了在马来西亚人民家庭日常的必需品,成为大马的“国饮”。

上个世纪80年代,“中茶牌”六堡茶进入日本市场。因具备保健功效,六堡茶备受日本茶学家的关注。日本药业界曾检测发现:六堡茶有较强的降脂解腻、减肥健美功效。消息传出后,“中茶牌”六堡茶一度风靡日本。“中茶牌”六堡茶作为一种保健药品,以“健美瘦身茶”、“油解茶”名称在日本各地药店出售。1995年,日本BIOMAX.CO及韩国培成技研实业公司邀请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梧州中茶前身)访问日本与韩国,进行业务合作洽谈,开发了多款适宜养生、美容、健体的六堡茶,受到了广大亚洲女性的喜爱。

喝过六堡茶的人都会对它的“中国红”汤色情有独钟。中国红,既是中华民族的主题色彩,更是中华民族的哲学观。梧州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虽同为千年中国名茶,但六堡茶的“中国红”特色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寓意。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时指出,六堡茶的文化寓意关键在于“中国红”的特色。这种文化定位使得六堡茶获得了海内外文化界、茶叶界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强。

六堡茶的原料来自于广西大叶种及苍梧群种,独特的环境造就六堡茶内含物质与别的茶叶有很大的区别。在制作工艺方面,六堡茶的制茶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而其工艺特色就在于“双蒸双压”技术,即在渥堆发酵之后进行第一次的“蒸”,在“蒸”结束之后进行第一次的“压”,焗压结束后将茶叶打散,再次进行二次的“蒸”,第二次“蒸”结束后,部分茶将压入特制的方底圆身形竹篓中,进仓自然凉干,然后进行陈化,随品质而定制成成品。

六堡茶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其独特槟榔香更是让其名列中国名茶。陈化得宜的六堡茶,不苦不涩,耐冲泡,品质好的黑茶冲泡十余泡还显风味,即使久浸亦能入喉,既不需像高山茶分钞必较,却乃有茶事的乐趣,甚至不失茶包便利性,为国内喝茶人群所瞩目。在普洱茶兴起之后,同为黑茶大类的六堡茶凭借“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的“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重新走进国内玩家圈子而备受关注和认可。

茶经网黑茶扩展阅读

千年黑茶,品味天下


安化黑茶,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古时西北地区不产茶,也缺少蔬菜和水果,人们吃的大多数是牛肉、羊肉和奶酪等,不易消化,常吃易患疾病。

黑茶不仅能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而且能消解脂肪,祛除油腻,因而被边疆牧民视为“生命之饮”。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但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千年黑茶,源起安化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得茶始于长沙,长沙茶源自安化”。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树最初是野生,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湖南是茶祖之地,而安化独特的地质与生态环境,产茶历史悠久。安化野生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据此,历史学家和茶叶专家推断,神农尝茶始为安化野茶。

安化代代有贡茶,自唐朝至清代,皇宫贵族喜爱安化茶,宫廷用茶与贡茶的历史最悠久,进宫的贡茶品类最多。唐朝有“渠江薄片”,宋代有“芙蓉仙茶”,元朝有“云雾茶”,明朝时,朱元璋洪武年间,钦点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清朝后,散黑茶“安化天尖”在皇爷贵族中奉为珍品,又被嘉庆道光皇帝看上,成为贡茶。因此,贡茶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没有一个地方的茶能比过安化。

在中国五个黑茶主产地,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时,最高年产黑茶18万担,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世界黑茶中心。现在狭义的黑茶指的就是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神秘何在?

“安化野茶,山崖水畔,田间地头,不种自生”。

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曾经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条条古道载茶马。那么,安化黑茶,到底神秘何在?

1、神秘的地理环境

六亿年前的“冰球事件”使安化成为世界上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球含量的85%。目前世界上除南非有小面积的冰碛岩外,像安化这样大面积保存下来的实属罕见,其厚度、规模和岩石质量堪称“世界之最”,被科学家称为“世界奇观”。安化也因冰碛岩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类植物的生长,“有冰碛岩的地区必出好茶”之说正因于此。

安化地处雪峰山北段,境内峰峦叠嶂,海拔千米之上的山峰63座,最高的山海拔1622米,资水贯穿安化全境,境内溪谷纵横,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安化县内土壤以板页岩风化发育的土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1.1%。茶园土质较好,酸碱度适宜,养分含量较高。茶园土壤以酸性和弱酸性为主,氮、钾等有机质含量丰富。

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降雨量为1687.7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茶树的生长期长达7个多月。

因环境独特,安化云台山大叶茶种成为了目前茶树品系中极为罕见的原始优良品系,是茶树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1965年,“云台山大叶茶树种”被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为全国21个优良茶树种之一。

2、神秘的千年工艺

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现已入选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包括:杀青、初揉、渥堆发酵、复揉、烘焙干燥等工艺。

1、杀青: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杀青分为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1)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待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便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闷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

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发酵: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如果堆温过高则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堆均匀。堆积12-18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堆使黑毛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了80%,其中的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汤鲜爽滋味的重要成分。

4、复揉: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块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然后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焙干燥: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因许多人不喜欢松烟香,现不少企业改用日晒方式来干燥黑毛茶。

6、下焙入库:黑茶干毛茶下焙后,置于晒簟上摊晾至与室温相同后,及时装袋入库。

黑毛茶特点:叶张宽大,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黑褐,汤色橙黄,香味醇厚,具有扑鼻的松烟香味,叶底黄褐。

千年黑茶 神韵安化


千年黑茶 神韵安化

自古以来,黑茶因安化而生,安化因黑茶而名。安化黑茶,以其悠久而神秘的历史、独特而优质的原料、传统而合理的工艺、醇厚而绵长的口感、显著而神奇的功效、丰富而深厚的文化,足以傲然屹立于中国名茶之林。安化黑茶,源于药食一体的远古传奇、以茶易马的历史功勋、万里茶路的辗转经历、抗战军兴的佐国之用、民族团族的边销伟绩、调理身心的国饮精品,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勃勃生机。值得追寻的悠久历史2008年9月21日《益阳日报》晚报版在头条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马王堆出土茶叶源自安化黑茶》,称“36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箱竹篾包装的黑米状的小颗粒。古文学家翻译墓葬中刻有‘一笥’的竹简,意为‘一箱茶’。市茶叶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易梁生通过多年潜心研究,为这一箱西汉时期的神秘茶叶找到了出处——马王堆出土茶叶源自安化黑茶。”1987年《茶叶通讯》杂志刊登文章,称马王堆汉墓中竹篾篓所装黑色颗粒状物品通过切片分析确认为茶叶。易梁生认为,他有三大理由可以支撑马王堆出土茶叶来自安化的论点。第一,从地域位置来看,汉唐时期,今安化县境隶属长沙郡管辖,而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品质优良,是封建社会上层人士的首选佳茗。第二,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装形式,与马王堆出土的黑茶包装契合。第三,安化黑茶要经松枝、松木烘烤干燥,具有杀菌防腐的功效,陪葬功能显著,而马王堆出土的茶叶已凝成规则不一的黑色小颗粒,与现存的解放前后生产的安化散装黑茶十分相似。易梁生的观点得到省内茶叶界专家的认同。湖南农大教授施兆鹏认为,这一观点对研究安化黑茶历史以及整个湖南茶叶生产发展进程极具科学价值。茶文化专家蔡镇楚教授亦表示,马王堆汉墓出土茶叶可能是安化黑茶的原形。当然这个观点还在论证中,还需要找到更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安化黑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西汉时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处于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上、“不种自生”的安化茶一直存在,安化这方土地上的先民食用茶叶、制作茶叶的活动也是古已有之。即使抛开推测与孤证,据目前掌握的文字资料,安化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五代及唐时期。

柘溪库区的生态茶园

唐杨晔在《膳夫经手录》中记载了属于古梅山地区的渠江薄片茶,称其“有油,苦梗……唯江陵、襄阳数十里皆食之”,粗略介绍了这种渠江薄片茶的形态、味道以及销售情况。这说明至少在公元9世纪中期,梅山先民已经开始采茶、制茶,而且山外的人们对梅山茶叶已经有所了解。到了五代,毛文锡在《茶谱》中对渠江薄片茶作了更细致的描述:“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唐至五代时期渠江薄片茶能够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说明这种茶有一定的产量,否则茶质再好,没有一定的产量,不能在社会上通过进贡、买卖等方式传播,也不一定能够出名。这也说明渠江薄片茶不太可能仅产于今天狭小的安化县渠江镇一带,而应该是一个更为宽广的地方,这个更为宽广的地方或许就是今天安化的资江两岸,古时称为茱萸江的地段。资水新化段也称“茱萸江”,为何安化茶独称“渠江薄片”?这恐怕要从安化茶叶的特质来分析。陶澍曾有诗云:“宁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宋时有此语,至今尤能道”,这种说法从宋朝就一直流传了。宁吃安化的下等茶,不吃新化的上等茶,究其原因,乃是“斯由地气殊,匪籍人工巧”,安化茶叶之所以好,是由于地质、土壤等原因而导致茶叶的内质好。杨晔至毛文锡两次记载渠江薄片茶,其间相距七八十年,而且从毛文锡记载的情况来看,渠江薄片茶在五代之时流传已广。这说明在此期间,梅山地区渠江薄片茶的生产一直在延续,而且其质量越来越好,制茶工艺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个时期很可能就是安化先民创制黑茶的初始阶段,“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茶或许就是安化黑茶的前身。宋代对安化茶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茶马互市制度的确立。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盐铁使王明上书:“戎人得铜钱,悉销铸为器”。因而设“买马司”并禁止以铜钱买马,改以茶换马。熙宁年间,结合榷茶制度分别设立茶司、马司掌以茶易马之事。绍兴初,因陕西失守,并川秦茶马四司为都大提举茶马司。茶马互市制度的确立,直接导致了“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的盛况,从而也使安化茶进一步进入统治者的视野。第二是榷茶制度逐步完善。雍熙前,商人购茶只要向榷货务交金帛;雍熙后,改令商人输粟京师、纳粮边塞,再按值付券。崇宁四年(1105年)引制推行,分长引、短引,长引由商人交纳银钱边粮,由榷货务发引自买于园户,然后按引面规定销售远方州军;短引只限于产地和邻近州县出售(此后元明清都基本沿用引法,至清光绪年间左宗棠整顿茶务改引为票,引法才废止)。这种榷茶制度,人为提高了茶叶的价格,导致私茶屡禁不绝,百姓饮茶困难、成本提高,想必对安化茶也有影响。但即便在尚未开梅山置县的雍熙年间,取得射贴的商人也已经准予兑卖荆湘茶叶,这是史有记载的,说明当时安化茶(应该是以潭州茶的名称出现)已经在社会上行销。安化是宋熙宁年间置县的,且不论是否因茶置县,宋代的茶叶销售系列政策对“归安德化”后的安化茶业发展肯定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明代在安化黑茶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万历年间,安化茶被正式定为官茶。明末清初,由晋陕甘等地茶商开辟了以安化为重要起点的“万里茶路”。明代也是安化古老的茶叶制作技术和江南茶叶制作技术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明代“江西填湖广”的移民大潮,使大量江西人迁入安化,江西地接瓯越,历史上就是产茶之区,这些掌握先进茶叶技术的迁入者,自然为安化茶叶发展带来了技艺上的支持。

有百年历史的东坪镇裕通永茶行

在明代基本形成了安化茶叶制品的主流形态。一方面,由于明代取消团饼茶制作,改以散茶充贡,梅山地区唐以来的蒸青饼茶制作基本告终。另一方面,先祖们在不停的制作与比对中,发现安化茶叶这种肥厚脆硬的茶叶通过捂堆发酵制作的粗黑之茶,“于酥酪为宜,亦利番也”,安化黑茶的功用越来越凸显,安化黑茶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宋史·食货志下五·茶法》说:“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于西北,利尝至数倍。”于是,就出现了“茶商低伪,悉征黑茶”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的现象。明万历廿三年(1595年),御史徐侨奏称:“汉川茶少而直高,湖南茶多而直下。湖茶之行,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亦利番也”,因此不宜作私茶禁止。万历皇帝采纳了徐侨的意见,于万历廿五年(1597年)将湖茶(安化茶)钦定为官茶,以“贮边易马”。安化茶定为官茶后,身价自然就大大地抬升了。明代强化了“以茶制边”的政策,使安化黑茶有了发展的机缘。《明史·食货志四·茶法》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这种日渐完善的“以茶制边”之策,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强力榷茶,确保政府以茶换取边疆马匹及其他财富;二是强力征课,抬高茶叶价格,减少内地消费,增加易马之茶;三是严禁私茶,既禁私贩夹带,也禁民间多蓄用茶,使边疆难以从其他渠道获得茶叶,确保政府专茶之利。私茶出境按通番严惩,一律问斩,甚至连朱元璋的女婿也不能幸免;民间蓄茶不得超过一月之量,否则按通番罪论,如此种种,唯明代执行得最为彻底。这些严厉的政策一方面制约了安化茶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又因安化茶身价抬升而刺激了它的发展。安化茶定为官茶后,晋、陕、甘等地的茶商纷纷到安化办茶,安化成为茶马互市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至明末清初时安化黑茶逐渐占领了西北边销茶市场。据统计,明代后期安化黑茶最高年销售量达4000吨。于是,一个以安化为重要起点的“万里茶路”逐渐形成。“万里茶路”滥觞于明万历年间而兴盛于清,这也是安化黑茶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清初延续了明代的“茶马互市”制度。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西宁、甘州等5个茶马司,以茶易马日益兴旺。至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朝廷裁撤茶马司,实行“引票”(茶商纳税凭证)制度,改征茶封税。延续千载的茶马互市制度虽然退出,但安化茶的发展因政策的宽松势头更劲,“万里茶路”亦也日见拓展。据乾隆《湖南通志》记载:“陕甘两省茶商,领引采办官茶……,皆于安化县采办,以供官民之用。”这一期间,安化黑茶产销两旺,除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以外,产品还远销到蒙古、俄罗斯等地。据《甘肃通稿(130卷)》记载,中国黑茶销售总量的比例为:安化黑茶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左宗棠推行的“改引为票”举措亦是安化黑茶和“万里茶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拐点。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为整顿茶务,推行了“改引为票”、降低茶税、设立吸引湖南茶商的“南柜”等举措。左宗棠曾长居安化8年,深谙茶事。这一茶政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晋、陕、甘等地茶商的积极性,纷纷前往安化办茶,也为“万里茶路”的拓展和安化黑茶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国肇造,中国大西北茶叶市场分为六大区域,其中安化黑茶及以之为原料的砖茶、千两茶、“三尖”茶等品种,行销于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蒙古、绥远、陕西等地,并继续与苏俄进行交易,可以说占领了西北的大半壁江山。抗战军兴,原有茶路阻隔,“安化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先生于1939年在安化县江南坪压制砖茶,并在烽烟中开辟了“安化-溆浦-沅陵-保靖-彭水-重庆-广元-兰州”的新运输线路,缓解“西北茶荒”,并用茶叶换取前苏联的战略物资。

造福人类的神奇功效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自“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载开始,茶叶经历了“为药”、“为食”再“为饮”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直到今天,茶叶仍然保留了“为药”、“为食”的功用。唐代苏敬等编撰的《新修本草》最早将茶叶载为正式官药,这部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在木部中品卷第三十二中记载:“茗,苦荼,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淡渴,令人少睡,秋采之。主下气,消宿食……”此后,宋代的《本草图经》、元代的《汤液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等传统医药典籍中,广泛记载了茶叶令人少睡、安神、明目、清利头目、止渴生津、消暑、清热解毒、消食、去肥腻、醒酒、下气、利水、通便、止痢、去痰、疗疮治瘘、祛风解表、坚固牙齿、治心痛等功效。西医及医药化学领域的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至少300种以上的化学成分,如茶多酚、生物碱、茶多糖、茶色素、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等,而且这些化学成分都有其药理作用。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用茶汁来预防鼠疫,今天的许多心脑血管保健品和药物中都含有茶叶提取物,商家还将茶叶提取物开发为防龋齿牙膏等日化用品。尽管如此,茶叶的药用及保健价值仍然没有被现代科学完全认识,茶叶在现代中西医学及保健中的应用仍需大力开发。

安化第一茶厂

安化黑茶是一类特殊的茶类,它在黑毛茶制作过程中通过渥堆的方式进行前发酵,同时在存放中继续后发酵。现代研究者普遍认为,在渥堆和后发酵的过程中,茶叶中固有物质的转化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交互作用,构成了安化黑茶独特的品质风味和保健功能。可以说,是渥堆和发酵这只神秘之手,掌管着安化黑茶神奇风味与功效之门。我国学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黑茶的渥堆和发酵机理及其独特功效的原因,但正如黑茶研究权威施兆鹏教授所说目前“尚未充分认识黑茶”。现在只能说,在安化黑茶渥堆和发酵过程中,茶叶内含物通过氧化、降解、缩合等反应生成更加复杂的对黑茶品质有利的物质。其主要原因是安化黑茶中的微生物在代谢活动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对碳、氮的需求,就分泌胞外酶分解、转化、降解纤维素、果胶、萜烯类以及蛋白质,形成各种滋味成分、香气成分和其它功能成分。黑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胞内酶的作用,使得安化黑茶内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大幅增加,同时微生物代谢分泌的胞外酶促使酶活力的增强及新的同工酶的形成,安化黑茶内含物在这些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酶等)的酶促作用下发生茶多酚氧化、缩合与蛋白质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分解及产物之间的聚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使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糖及可溶性糖。茶叶中所含蛋白质占干物质量的15%~30%,经加工分解为多种氨基酸,赋予茶汤营养及“醇”的口感。此外,在一些安化黑茶制品中,通过“发花”工艺长成的一种有着多种保健功能的益生菌,它所产生的黄色闭囊壳似细小花斑,俗称“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冠突散囊菌在改善茶叶的品质、提升抗氧化作用、抵制有害菌、提高酶的活性、调节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用。一般而言,茶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主要有七类,即茶多酚类、茶色素类、茶皂素、茶多糖类、氨基酸类、生物碱以及无机元素。但经过渥堆和发酵的安化黑茶,其内含成分与一般红绿茶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除“天尖、贡尖、生尖”系列外,安化黑茶一般由成熟度较高的茶叶制成,因而茶多糖的含量在所有茶类中最高、活性最强,因而安化黑茶在降低血糖、血脂,抗血凝、抗血栓,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羟基自由基等方面也具有显著功效。安化黑茶在渥堆发酵时,其厌氧环境导致特种氨基酸的形成。如谷氨酸转化为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具有显著降血压效果,它还有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给、改善大脑细胞功能、改善视觉、降低胆固醇、调节激素分泌、解除氨毒、增进肝功能、活化肾功能、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等功能。安化黑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及其微生物氧化缩合形成茶黄素和茶红素,是影响汤色的主要成分。同时,茶黄素也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具有抗癌、抗突变、抑菌抗病毒、改善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糖尿病等多种生理功能。还可以抑制肉毒芽孢杆菌、肠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流感病毒、牛状病毒、冠状病毒、轮状病毒和肠病毒等等。在安化黑茶的成熟叶、茎、梗,蕴含着比其他茶类高得多的无机元素。由于安化土壤中富硒,安化黑茶含硒水平是全国茶叶平均值的两倍,世界茶叶平均值的7倍,安化黑茶是典型的天然适度富硒茶,对增强人体抵抗力、治疗冠心病、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和发展有显著效果。安化黑茶中茶皂素含量同样丰富,其溶血作用,降胆固醇作用,抗生育作用、抗菌作用,杀软体动物活性、抗凝活性、镇静活性、抗癌活性和降血压等功能均较其他茶类突出。安化黑茶以上各类有益成分,是其神奇功效的物质基础,也被广大茶人所认同。不论安化黑茶的产区还是销区,自古以来就有喝茶、收藏茶的习惯,人们用安化黑茶配制各种茶剂,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安化茶区和西北销区,长寿老人随处可见,疑难杂症相对较少,这些都有力地证实了“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但安化黑茶毕竟不是一种纯粹的药物,而是一种真正的饮料。饮用安化黑茶,首先是一种习惯、一种心态、一种生活方式,它和现代社会的契合,更多地表现在对“亚健康状态”和“富贵病”的调理方面。亚健康是一种非病非健康的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却出现精神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当今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约占60-70%,其主要表现是营养不良、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肥胖综合症、疲劳综合症等。施兆鹏教授曾经郑重建议,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应该把黑茶作为功能性饮料,以达到调理和防治的目的。富贵病又称“现代文明病”,是人们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从而产生的非传染性的流行病如:便秘、肥胖、肠道癌、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据调查,我国中老年人15%~20%便秘,有22%的人超重,6000多万人因肥胖而就医,高血压2亿多人,糖尿病5000多万人,高血脂1.6亿人。全国每天由于“富贵病”导致死亡人数超过1.5万,占死亡总人数的70%以上,由于“富贵病”治疗的费用占疾病负担的60%以上。预计今后富贵病在我国将更广泛。对于富贵病的防治,专家普遍开出了“粗茶淡饭益寿延年”的“药方”,而“药方”的具体内容之一,就是长期坚持饮用黑茶,特别是安化黑茶。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令人神往的安化原产地安化黑茶产地的神奇,从历史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来。五代毛文锡《茶谱》称:“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这一记载在反映安化茶质优良的同时,也揭示了茶好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态好,“多毒蛇猛兽”有力地证明了古代安化优良的生态环境:首先是植被好,其次是物种丰富,还有就是土著居民对生态的保护很好。事实上,安化所属的梅山区域,从远古开始,一直是一块没有被历代王朝所征服的“化外之地”,居住在这一区域的土著是现代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先祖,史称“梅山峒蛮”,过着“摘山射猎”的生活,形成了信奉多神、巫蛊合一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恪守“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基本理念,讲究“秋采留种、春不狩猎”,以保持生态的多样与物产的丰富,维护本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北宋熙宁年间“开梅置县”。据县志记载“当北宋启疆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这为安化茶叶自古以来的优良生态环境提供了充足的证明。

直到今天,安化的生态环境依然十分优良。植被茂密、溪流交错、沟壑纵横、群峰竞秀的安化,向来是湘中地区的“生物基因库”、“湘中药库”。全境森林覆盖率达到76%以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步溪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43个群系;植物205科678属2067种,大型真菌19目43科82属188种,脊椎动物28目78科224种。1957年,湖南省农业厅组织茶叶专家到安化调查茶树品种,于海拔978.8米的云台山一带溪谷发现了与众不同的野生大叶茶树,叶片肥大,长度竟达20厘米。1965年,在福州召开的全国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学术会议上,云台山大叶茶列入我国八大优良大叶种茶,为我国21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随后,政府组织对云台山大叶种茶进行普查,在云台山系周边的330多平方公里内均发现了云台大叶茶。现在,安化人更加自觉地树立了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思路,采取建设生态茶园,推进林茶、药茶、果茶套作,实现茶旅一体化等措施,促使安化在青山绿水中持续发展、绿色崛起。清代道光年间的两江总督、安化人陶澍在夸耀安化黑茶时,称其“斯因地气殊,匪籍人工巧”,一语道破了安化黑茶品质的气候与地质条件保障。安化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东经110°43′07″-110°58′51″、北纬27°58′54′-28°38′37′之间,正好处于北纬30度附近神秘而奇特的地理纬度带,特别是境内约占全球总量85%的冰碛岩,很多人都认为是形成安化茶叶优良品质不可复制的环境条件,并由此而使安化成为中国两大优质茶叶带不可复制的组成部分。其中的雪峰湖地质公园位于雪峰山脉中段,地跨10个乡镇,地质遗迹景观丰富,以岩溶地貌、南华纪冰期的冰碛砾泥岩和水体地质遗迹为主体,自中元古代至晚生代地层均有分布,震旦纪南沱组冰碛砾泥岩遍布全区。这种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安化全境土壤种类齐全,土质肥沃,酸碱度适中,养分含量丰富,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和茶叶独特品质的形成。在地形和气候方面,安化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63座,资水横贯县境中部,干流5公里以上的支流170条;因资水梯级开发所形成的柘溪、将军、红岩、廖家坪等数十座大中小型水库分布全县,再加上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共同形成了非常适宜于茶树生长的“小气候”。益阳茶厂现代化生产车间历代茶商对安化黑茶的神奇产地也有着细致入微的体验。近年新发现的山西长裕川茶庄《行商遗要》中,就对安化黑茶产地进行了精准的记载。该书认为安化“产茶地土佳者”,包括资水南岸的“马家溪、高甲溪、蔡家山、横山、杂木界、白竹水、白溪水、马河坂、黄子溪”,以及资水北岸的“竹子溪、水天(田)坪、小水溪、龙阳洞、董家坊、雷打洞、半边山”。该书还一再叮嘱:“我号买黑茶,首重地土归正,择选产户潜心之家。预闻留心上年未摘子茶之货,必根条柔气、精力沉重,油水、色气、香味、种种皆佳,内外明亮,满碗俱青。此茶用心切买……勿惜价而弃也。”晋商总结安化黑茶量多质好的著名产地还有“六洞二溪”,即资水南岸的思贤溪之火烧洞,竹林溪之条鱼洞,大酉溪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之深水洞,竹坪溪之仙缸洞,以及高家溪、马家溪两处。这些地方的茶好,也因土质好,茶叶内含物丰富,口感独特,因而茶商公认为“道地茶”中的上品。前来安化采购的晋、甘、鄂等茶商为了保证采购到“道地六洞茶”还设立了行帮组织互保……如今,安化的茶农又在追逐着一个神奇的茶业梦想,每年要建设3万亩以上高标准茶园,重点建好资江两岸“生态茶廊”、茶马古道沿线“生态茶带”、雪峰湖湿地公园“生态茶湖”和芙蓉山区域“生态茶山”,把安化建设成中国黑茶之都。

千年黑茶 品味天下


千年黑茶品味天下

安化黑茶,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古时西北地区不产茶,也缺少蔬菜和水果,人们吃的大多数是牛肉、羊肉和奶酪等,不易消化,常吃易患疾病。黑茶不仅能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而且能消解脂肪,祛除油腻,因而被边疆牧民视为“生命之饮”。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但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千年黑茶,源起安化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得茶始于长沙,长沙茶源自安化”。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树最初是野生,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湖南是茶祖之地,而安化独特的地质与生态环境,产茶历史悠久。安化野生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据此,历史学家和茶叶专家推断,神农尝茶始为安化野茶。

安化代代有贡茶,自唐朝至清代,皇宫贵族喜爱安化茶,宫廷用茶与贡茶的历史最悠久,进宫的贡茶品类最多。唐朝有“渠江薄片”,宋代有“芙蓉仙茶”,元朝有“云雾茶”,明朝时,朱元璋洪武年间,钦点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清朝后,散黑茶“安化天尖”在皇爷贵族中奉为珍品,又被嘉庆道光皇帝看上,成为贡茶。因此,贡茶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没有一个地方的茶能比过安化。在中国五个黑茶主产地,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时,最高年产黑茶18万担,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世界黑茶中心。现在狭义的黑茶指的就是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神秘何在?

“安化野茶,山崖水畔,田间地头,不种自生”。

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曾经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条条古道载茶马。那么,安化黑茶,到底神秘何在?

1神秘的地理环境

六亿年前的“冰球事件”使安化成为世界上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球含量的85%。目前世界上除南非有小面积的冰碛岩外,像安化这样大面积保存下来的实属罕见,其厚度、规模和岩石质量堪称“世界之最”,被科学家称为“世界奇观”。安化也因冰碛岩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类植物的生长,“有冰碛岩的地区必出好茶”之说正因于此。

安化地处雪峰山北段,境内峰峦叠嶂,海拔千米之上的山峰63座,最高的山海拔1622米,资水贯穿安化全境,境内溪谷纵横,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安化县内土壤以板页岩风化发育的土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1.1%。茶园土质较好,酸碱度适宜,养分含量较高。茶园土壤以酸性和弱酸性为主,氮、钾等有机质含量丰富。

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降雨量为1687.7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茶树的生长期长达7个多月。

因环境独特,安化云台山大叶茶种成为了目前茶树品系中极为罕见的原始优良品系,是茶树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1965年,“云台山大叶茶树种”被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为全国21个优良茶树种之一。

2神秘的千年工艺

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现已入选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包括:杀青、初揉、渥堆发酵、复揉、烘焙干燥等工艺。1、杀青: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杀青分为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1)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待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便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闷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

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发酵: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如果堆温过高则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堆均匀。堆积12-18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堆使黑毛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了80%,其中的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汤鲜爽滋味的重要成分。

4、复揉: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块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然后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焙干燥: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因许多人不喜欢松烟香,现不少企业改用日晒方式来干燥黑毛茶。

6、下焙入库:黑茶干毛茶下焙后,置于晒簟上摊晾至与室温相同后,及时装袋入库。黑毛茶特点:叶张宽大,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黑褐,汤色橙黄,香味醇厚,具有扑鼻的松烟香味,叶底黄褐。

安化黑茶,一品千年


安化黑茶在历史长河中的漫长积累过程,同时安化黑茶的功效价值、生长环境、工艺流程、冲泡过程,以及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作用,更体现了安化黑茶能百年收藏、越陈越香的特别之处。

冰碛岩

冰碛岩是世界稀有的石种之一,其色泽为灰褐或暗褐,质量重,坚而脆,内夹杂有砂石或其他生物化石。由于产生年代久远,冰碛岩亦被称作长寿石、吉祥石,含锌硒等人体所紧需的微量元素。据考证,安化是世界上冰渍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整个地球含量的85%,像安化这样大面积保存下来的实属罕见,其厚度及规模和岩石质量称“世界之最”,被科学家称为“世界奇观”。

世界上只有安化的茶叶生长在冰碛岩地貌上,其含硒量高于世界茶叶平均水平7倍,也只有安化黑茶才能溢出特有的香甜滋味,喝下一口,久久不能忘怀!

七星灶

七星灶是安化黑茶特别是天尖黑茶不可或缺的一道烘焙工艺,没有七星灶,就没有安化黑茶特有的烟松香味,也就无法品味其流传近千年的纯正滋味,这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

金花茶

金花茶,金花茯砖。金花黑茶中的金花,其科学名称为冠突散囊菌,是对人有益的酵素类菌,金花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湖南农大刘仲华教授已在分子水平上论证金花具有减肥去脂降血糖等功效。

金花的生成技术被列为国家二级机密,早些年,日本,韩国多次有人到安化,企图窃取金花的生成技术,由于我国政府的严格保护,始终未能得逞,由于金花的各种功效,在日本茯茶称为瘦身茶,在韩国称为美容茶。

雪峰山水冲

安化黑茶冲泡流程讲究天然山水或井水冲泡,这样茶更加纯正,或者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返璞归真茶。

九重工

九重工,是说安化黑茶必须经过九道加工工艺。

一重采摘;二重杀青;三重初揉;四重渥堆;五重复揉;六重烘焙;七重筛分;八重压制;九重发花。其中每重工艺中还有很多重复杂的技术,可以说安化黑茶的工艺在6大茶类中是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

茶马古道饮

茶马古道饮,早在唐朝,安化茶人就开辟了从安化顺资江水路下洞庭,经汉口长安包头至今天的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其分支从包头经陕西运往新疆蒙古等地,为了方便运输,安化人将茶叶压成砖,做成卷(千两茶),打成包(天尖一包为50斤)置于马背,运抵恰克图,为中俄边境和西北少数民族的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万年藏

安化黑茶有一个说法,叫可以喝的古董,因为这是安化黑茶的特质决定的,可以存放收藏百年,而且越陈放越香,越陈越好喝,这样价值也越大。2005年,央视二套鉴宝栏目对一位陕西茶商存储的一篓1953年的一公斤安化天尖进行了验证鉴评,拍出48万元的天价;2008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茶业博览会上,奥运纪念版千两茶以200万元的价格被神秘夺走,堪称茶王。

万里茶路 千年黑茶


万里茶路千年黑茶

如果不曾相识,您能否将这样一个场景与茶联系起来?这是制作安化黑茶的场景,这些貌似树干的物品,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茶王’的‘千两茶’。

中国黑茶之乡.益阳雪峰山.洞庭湖.湖南的大山大水在这里相会,大湖之南的益阳,是最经典的湖南。湖光山色,嘉木生华。

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益阳境内的安化县是黑茶的核心产区,这里千山叠翠,分布着地球上85%的冰碛岩,这种形成于6亿年前的珍稀石种夹杂着砂石和小生物化石,富含锌.硒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誉为‘长寿石’。

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说;‘上者生烂石’,岩茶是世界公认的上品之茶,冰碛岩茶更是上之上者。

北纬30度玮线上的益阳,温和湿润的亚热带气候,阳光.雨水。云雾.独特的山水造就了安化黑茶的‘天生丽质’。一款黑茶,数十道工序,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制茶工艺。

杀青,揉捻,渥堆,烘焙,紧压,锤打,日晒夜露。

鲜鲜嫩嫩的茶叶转化成铁色的黑茶,品质,内含,风味,营养得到全面升华,灿烂的金花---‘冠突散囊菌’在茶体内绽放,这是一种贵比黄金的益生菌,它在益阳有独特的生物酵场里恣肆地生长。

成就了益阳黑茶健胃,消食,降脂,降糖的独特药理功效,一款黑茶制成后,发酵,转化仍在静静,持久地进行,年代越久远,茶香越醇厚。安化黑茶因具备了国酒茅台,法国葡萄酒的窖藏品质。

这种茶香是山的味道,水的味道,更是时间的味道。是从容淡定的人生历练与感受,香醉人间千百年,安化黑茶:起源于唐,鼎盛于明,阅尽人间沧桑。

千百年来,益阳黑茶被称为‘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在雪域高原,在塞外边疆,处处飘逸着黑茶的芳香,千百年来,安化黑茶被称为‘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千年黑茶,万里茶路。

这是‘茶马古道’的历史故事,这是民族融合的文化传奇,人在草木之间,是茶意的诠释,更是生命的总结,或者渴求,或者品味,在我们的生命与情怀里,幸遇黑茶,会是一种不舍的拥抱,安化黑茶,千年的等待,只为您的到来。

黑茶红了,安化千年味道世界共享


龙吟资水、虎踞雪峰,安化两件“镇县之宝”——黑茶、羽毛球,举世亮眼。

这里是“羽毛球世界冠军的摇篮”,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羽星”振羽翱翔。

这里是“中国黑茶之乡”,一片茶叶浸泡千年时光,香醇味道世界共享。

沉寂半个多世纪,“万里茶道”苏醒。

千年发酵,黑茶“黑马”红了

青年毛泽东两次到过安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来“游学”;实地调查并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见安化老县城梅城茶馆林立、茶商云集,毛泽东点赞“黑茶之乡,名不虚传”。解放后,杨开慧兄长、茶技师杨开智兼任安化茶场场长,带领技术团队创制了“安化松针”,献礼新中国十周岁。毛泽东与安化茶久别重逢,回信鼓励安化振兴茶业。

载于唐、贡于明、盛于清,自千年历史深处走来,安化山山种茶、四季运茶,诞生了世界第一支千两茶,中国第一片黑砖茶、第一块机制茯砖茶。

安化“林中有茶,茶中有林”,依赖自然生态治理茶园,不扰乱生物链,“生态茶”理念造就,茶品卓尔不群。时间陈化,安化黑茶“后发酵”,成茶机理独特,可消脂袪油,令高脂饮食地区追捧,边疆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黑茶曾是战略物资,历代王朝“以茶易马”,且经茶马古道,在“一带一路”上联结商贸、文化交流。

继丝绸之路后,欧亚大陆又趟出一条国际商道——“万里茶道”。纵贯中蒙俄,200多座城镇因“万里茶道”而兴。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将“万里茶道”和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提到国家战略高度。

“万里茶道”重要起点安化,黑茶随一路驼铃,拉高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十月底,第四届安化黑茶文化节首日,白沙溪茶码头,“万里茶道起点”揭牌。沉寂了半个多世纪,安化跟“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激活文化存量、激扬商贸热情,聚力复兴古老茶道。

第四届安化黑茶文化节,茶界“安化时间”。山城山门洞开,秀茶乡风貌,娓娓讲述黑茶故事、进取路径。汇通古今厚积,安化黑茶香飘俄罗斯、中亚、欧洲……“美丽中国”一个靓丽符号,世界瞩目。

黑茶产量第一县、中国生态产茶第一县,连续7年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四强,盛世兴茶愈战愈勇,安化去年茶园达33万亩,综合产值152个亿。安化黑茶品牌估值近36个亿,一匹“黑马”蹄疾步稳。安化黑茶红了,县委书记熊哲文说,黑茶已成安化规模最大、带动能力最强的富民主导产业,湖南“千亿湘茶战略”一支方面军向前冲。

千年时光发酵,承载历史荣光,迎接未来辉煌,安化黑茶的势能排山倒海。

茶旅产业融合,以茶兴旅、以旅促茶。

茶旅融合,“美丽”决胜贫困

观光茶园、悬崖宾馆……东坪镇杨林社区,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占地2500亩,是益阳市、安化县两级重点工程,志在打造全球独一无二的茶旅生态景观,下活一招“大棋”,欲成安化茶旅业一个引爆点。

凡茶园群集处,必具风景。梅山文化发祥地安化,享有“中国最美小城”荣誉。举黑茶文化旗,安化以茶兴旅、以旅促茶,高打“雪峰胜境、茶马古道、陶澍故里、梅山古国”特色旅游牌,丰富乡村旅游“后备箱”,全域旅游促全民脱贫。

中国名优茶种之一大叶种野生茶,于云台山“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大自然的杰作云台山原本寂静,如今有了玻璃栈道、玻璃民宿、云上茶园,渐渐热闹起来。今年5月,云台山首届梅山斗牛文化节,“甜歌皇后”杨钰莹现身,献唱《茶山情歌》等经典歌曲。三场斗牛赛穿插,跟梅山文化震撼交融。云台山斗牛演艺广场能同时容纳5000观众,耸立起安化旅游新地标。

茶文化因子移步即见,安化立足黑茶特色产业、优质生态禀赋,茶山生态观光“全域旅游”业态,去年吸附游客4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个亿。

湖南业已摘帽的14个县(市、区)中,有11个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饭”吃得香喷喷。安化茶旅融合,凭借“美丽”资本决胜贫困,产业精准扶贫迸发出可持续动力。

黑茶产业“摇钱树”,精准扶贫的中流砥柱。

精准扶贫,栽产业“摇钱树”

山区、库区、老区安化,贫困人口占益阳市建档立卡人口一半。坚守“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理念,坚定“精准扶贫、产业先行”信念,安化栽好产业“摇钱树”,黑茶、旅游等当急先锋,勇做精准扶贫的中流砥柱。

每卖一块茶,注入5元扶贫基金,湖南华莱公司荷香茯砖黑茶,人称“扶贫茶”。借助这一模式,安化将扶贫嵌进黑茶全产业链中。

茶企属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一人上班,全家脱贫。”华莱公司产业扶贫茶叶基地,茶农能三次就业、三次获益:茶叶种植培管环节,第一次就业,人均年工资达3.6万;采摘鲜叶、初加工黑毛茶,第二次就业,日挣70—120元;农户农闲时到茶企制茶、包装、捡梗,第三次就业。一而再、再而三,茶农全年家门口就业,黑茶产业无缝对接精准扶贫。

引导贫困户深耕几亩茶园脱贫,安化已累计整合涉农资金3.5个亿,对老茶园改造、新建基地,每亩补贴500—2000元,基地年增速2万多亩;对有机茶园每亩补贴500元,全县共18万亩生态茶园,强劲推动原料绿色环保的“安化模式”。

茶产业的软实力为茶文化,而茶艺师则是茶文化传播者、茶企“加速器”。安化着力实施“阳光计划”,将制茶师、茶艺师培训结合扶贫技能提升,培养出近万名茶艺师,遍布全国各地。茶艺师这块金字招牌,既给安化黑茶产业以人才支持,也缓解了大量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难。

黑茶堪称安化的“基因”,依托黑茶强基蓄势,安化善作善成,兴旺茶产业全面增强贫困人口的创业能力,资源优势转化出发展优势,全县茶产业及关联从业者达32万,占总人口三分之一强,近7万人因茶脱贫,茶产业立稳安化就业支柱、脱贫支撑。

茶马古道虽然艰险,沿途壮丽景观却能激发潜能。新时代“万里茶道”从头越,安化开拓创业精神持续升华。

一品千年,安化黑茶的岁月味道,历久弥香。茶里绿色发展成果、精准扶贫功效,日渐释放出丰富内涵。

舌尖上的黑茶 千年沉淀的醇香


舌尖上的黑茶千年沉淀的醇香

一花一世界,一茶一天堂;一笑一尘缘,一茶一世间;一杯黑茶带给我宁静,心中人使我充实,遇到这样一杯好茶,就如同遇到一个对的人,必须机缘巧合,然后一直在心中祈愿,换得一个不早不晚刚刚好。

若有闲暇,我想一书、一茶、一整天。偶尔看书饮茶,偶尔听风看景,慢慢的把这一天消磨掉。即使没太大的收获,却找到了久违的真实的自己。

生活的最高境界,不是坚守平淡,而是以一颗平和浅淡的心,安然轻放每一寸光阴,乐享每一杯黑茶带来的醇和甘甜,把生活过得简单、精致。

人生就是这样,所有的快乐都终将过去,所有的忧伤也都将过去。所以不必苦苦纠缠一件事或一个人,他们都终将离去。

缘合则聚,缘灭则散,不执于苦,不执于乐,不悲过去,不贪未来,怀平和之心,恬淡的活在每一天。就如同黑茶一般有浓淡,有冷暖,人生亦是如此有起伏,有悲欢。且饮一杯黑茶,任所有的开心、不快都随茶叶沉淀,心头了无牵挂。

人生总得有一次为了自己的喜好去努力一回,就如黑茶,不勇敢地跳进沸水中怎么体现自己的价值呢?人本身也和茶叶一样,只有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经历才能让你慢慢明白慢慢出彩,煮掉最初的涩,煮出该有的味。

懂黑茶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好茶是慢慢品出来的,就如人生一样,不经历几起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便不能悟透人生,便不能宠辱不惊,去留无心。

追求繁华三千,终会等来尘埃落定,心中太多牵挂,终会归于宁静。不如,围炉论禅,煮茶论道,活在当下,捧一杯黑茶,无需言传,就能意会其中的快乐!

为何黑茶里有千年灵芝才有的功效?


千年灵芝上才会偶尔出现的冠突散囊菌(也就是金花菌)有着神奇的去油降脂,降血糖,降血压的功效。

而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黑茶也具有同样的功效!

千年灵芝上才会偶尔出现的冠突散囊菌(也就是金花菌),在茯砖茶中普遍存在。

答案只有一个——黑茶里的金花菌。

日本学者松下智在《中国名茶之旅》一书中,将湖南黑茶中的茯砖茶称之为“神秘的丝绸之路之茶”。

黑茶金花——比黄金多一点健康。

西北少数民族对长满“金花”的茯砖黑茶情有独锺,到了“一天不喝则滞(胀),三天不喝则病”的地步。

这是因为他们以游牧为生,多食牛羊肉和奶酪,饮用“金花”茯茶有明显的消滞胀,利消化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金花中富含15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所有必需的氨基酸。

在对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选取50名高血脂症男性患者,60-70岁,实验前进行血液生化检查,饮茶前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质过氧化物检查,在不改变饮食结构的前提下,每日服用茯砖黑茶12克,一个月后,50位受试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茯砖黑茶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因为金花的帮助,使得黑茶成为对人体极有益处的茶品,具有止渴生津、提神醒脑、调理肠胃,帮助消化的功能,长年饮用,对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增强毛细血管的韧性有很明显的作用。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获得者,“黑茶之父”刘仲华经过研究证明,“金花”菌是一种抑制作用极强的强势菌种,只要它生长出来,其它杂菌就被抑制了,因此“金花”菌又被称为“霸王菌”,有关研究结果证明,“金花”菌能有效抑制腸癌、胃癌和肝癌细胞的扩张。

《千年黑茶佳品——六堡茶》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黑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黑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黑茶相关的专题,如:千年白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9213.html

上一篇:哪种减肥茶排毒效果好?这11款茶你不可错过

下一篇:普洱茶的拼配是一项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技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