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有机茶机械化生产可提高茶叶质量

2020-11-11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开发机械化茶园要求选择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º,土层深厚,地块宽度30~50行,茶树行距1.5~1.8米,长度50~100米;田头宽度不少于2~3米,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机械通行。茶园应留好排蓄水设施,布局一致。

二、茶园修剪

根据茶园生产情况,茶树机械化修剪有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割5种。

1.定型修剪 主要用于幼龄茶树定型,以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展。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2次定型修剪,5月、7月底各剪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达40~50厘米。

2.轻修剪 对已投产的茶园进行每年1~2次的轻修剪,春茶或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爪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厘米,在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长、树冠上部已衰败的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厘米以上树冠剪除。剪后增施有机肥,重新培育,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在7月上旬前萌发。当年夏茶采摘后7~8月份再进行重剪,从离地面35~40厘米处全部用修剪机剪平。

5.台割 根据茶园生长状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进行台割,即将老茶树离地10~20厘米以上部分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应留叶蓬,加快新发树冠的生长。台割茶园2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割后的第二年起的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0厘米处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三、机械化采茶

机械采摘分两次进行,茶片采摘有单人和双人采摘机。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进行;10天后一芽三叶期时进行第二轮。单人机日采茶工效相当于人工18倍,但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双人机正副手配合,每人每台采茶工作量可达1650千克。应采蓬面15~20厘米处的茶叶,切割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茶叶质量。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厘米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四、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厘米。摊放地点要求阴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小时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为宜。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分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名茶制作工艺为:

龙井茶:鲜叶—摊放—杀青(青锅)—辉锅—挺头子—整理—入仓。

天日青顶: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

普陀佛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干—入仓。

珠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º6CR-265揉捻机)—甩干(6CPC-100CC甩干机)—对锅(20千克/次)—大锅(40~50千克)—散热(12小时)—入仓。

茶片加工工艺: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厘米长的茶树头—摊放—切碎(5~10厘米)—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成茶。机械化加工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再次利用,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实现了茶叶生产的二次升值。

cy316.com扩展阅读

有机茶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


有机茶采用机械化生产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保证季节。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经过5年的机械化生产实践,已具备机械化生产有机茶的能力,掌握了一套有机茶生产加工工艺。目前已经能加工龙井茶、天目青顶、普陀佛茶、珠茶、煎茶、茶片等品种,年生产各类有机茶73t。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开发机械化茶园要求选择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º,土层深厚,地块宽度30~50行,茶树行距1.5—1.8m,长度50~100m;田头宽度不少于2~3m,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机械通行。茶园应留好排蓄水设施,布局一致。

二、茶园修剪和机械化采茶

根据茶园生产情况,茶树机械化修剪有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割5种。

1.定型修剪 主要用于为幼龄茶树定型,以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展。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2次定型修剪,5月、7月底各剪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达40—50cm。

2.轻修剪 对已投产的茶园进行每年1—2次的轻修剪,春茶或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瓜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cm,在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长、树冠上部已衰败的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cm以上树冠剪除,剪后增施有机肥,重新培育,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在7月上旬前萌发。当年夏茶采摘后7~8月份再进行重剪,从离地面35~40~cm处全部用修剪机剪平。

5.台割 根据茶园生长状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进行台割,将老茶树离地10~20cm以上部分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应留叶蓬,加快新发树冠的生长。

台割茶园2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割后的第二年起的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cm、45cm、50cm处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机械采摘分两次进行,茶片采摘有单人和双人采摘机。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进行;10天后一芽三叶期时进行第二轮。单人机日采茶工效相当于人工18倍,但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双人机正副手配合,每人每台采茶工作量可达1650kg。应采蓬面15~20cm处的茶叶,切割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茶叶质量。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cm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三、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cm,摊放地点要求阴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h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为宜。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分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名茶制作工艺为:①龙井茶:鲜叶—摊放—杀青(青锅) —辉锅—挺头子—整理—入仓。②天日青顶: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6CHW系列)。③普陀佛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干—入仓。④珠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º6CR-265揉捻机) —甩干 (6CPC-100CC甩干机) —对锅(20kg/次) —大锅(40~50kg) —散热(12h) —入仓。⑤茶片加工工艺: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cm长的茶树头—摊放—切碎 (5—10cm) —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成茶。机械化加工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再次利用,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实现了茶叶生产的二次升值。

日本茶叶机械化生产现状


茶园生产机械化、标准化水平高

日本茶树栽培管理的技术水平非常高,茶园规范、茶行笔直、茶蓬整齐,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生产;茶园由农户分散经营,每户约2公顷左右,但茶园集中成片,规模化程度非常高,蓬面、蓬侧、蓬顶修剪得非常整齐。

日本茶树栽培主要茶行行距1800公分,茶蓬高度在1米左右,便于机械操作;每行标准长度30米,即用手持式采茶机采摘一个来回的鲜叶基本可装满集叶袋。茶园行间普遍采用秸秆或修剪下的茶枝覆盖,既防止杂草生长,又起保湿作用,覆盖后免耕;有机肥料一般采用机械撒施。茶园内外道路完善,车行道基本是沥青路面,部分茶行间还设有轨道,适应早期的机械化作业。茶园作业机械经过多次换代提高,已能满足生产要求。

茶园耕作、茶树修剪、茶叶采摘已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日本早期的茶园耕作机械都是小型的,有浅耕机、中耕机、深耕机、施肥机。修剪和采摘机械有手持式、轨道自走式、机械传动乘用式。鲜叶运输均采用厢顶覆盖金属膜(反射阳光、起隔热作用)的微型货车。

目前,乘用型茶园管理机使用比较普遍,田间不需要铺设轨道,采用履带液压行走装置,全液压驱动,通过不同的配置可以完成深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摘等作业,具有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操作安全方便等显著特点,1台乘用型茶园管理机常年可以承担40公顷茶园管理作业量。

日本主要茶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树,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加上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茶园灌溉设施运用很少,仅有少量示范茶园有滴灌和微喷灌设施,根据生产需要可以随时提供足够的水分。

日本茶区在3月份常出现霜冻,为防止茶树受害,普遍采用了风力防霜技术。防霜扇安装在茶园中离地6米的高度,自动测温控制启动,向茶蓬吹风,防止霜害。一般降霜时的地表温度为0℃,而此时地面以上6—8米处存在着2—6℃的暖气层。根据气温垂直分布的逆温现象,在气温下降到3℃时,自动测温系统就会敏感地测出地面降霜温度,立即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启动防霜扇,通过防霜扇将地面以上6—8米处的较暖空气吹送下来,为茶树驱散降霜并提高树冠层温度,达到防止茶树遭受霜冻的效果。日本古田电机公司是一家有70多年历史的、生产各类工业和农业生产用风扇的专业生产企业。他们针对茶叶早春防霜冻有深入研究,日本的大部分茶园都装有防霜扇,经不断完善技术性能其防霜冻的效果稳定,并且已在韩国、西班牙及我国台湾等地的茶园、果园成功推广应用。

茶叶生产加工高度自动化

日本茶农的生产组织方式有2种:一是栽培、加工一体化的个体生产;二是农协联合生产。农协毛茶加工厂是由茶农联合,在政府扶持下建立的。农协的茶农将鲜叶交给工厂加工,茶叶出售后按其鲜叶数量、等级分成。毛茶生产线,从鲜叶进厂开始,整个加工过程全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我们参观寺田制作所时,2条生产线只需2名工人坐在计算机前监控。

茶叶加工生产标准化程度高,特别是加工过程管理的工业化,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蒸青生产线来完成。茶叶原料不落地,使产品卫生得到了可靠保证。

[上第名茶] 有机茶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有机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流行起来的新生事物,以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的三无特点远销欧、美、日和国内市场。生态优越,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无工业污染,尤其是独特的地理环境,给有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有机茶的机械化生产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保证季节,是有机茶生产的最佳操作方式,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机械化生产有机茶为三个内容:一是茶园耕作机械化,二是茶园修剪采茶机械化,三是茶叶加工机械化。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机械化茶园条件:

1、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土层深厚、条播、茶树长势良好。

2、地块宽度30—50行,长度50—100米,茶树行距1.5—1.8米。

3、田头宽度:不少于2—3米,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通行机械。

4、茶园应留好排蓄水条件,布局品种力求单一,使其生产一致,发芽整齐。

5、茶园内开沟深度要求达到50—60厘米,投产茶园应每年或隔年二次在茶园内进行深度15—25厘米深翻,在9—11月份翻耕时要结合施基肥。

6、春茶前,必须在2月下旬,浅耕除草,深度10厘米以上,春茶结束后,进行松土除草,深度5厘米—10厘米,7月—8月进行深度10厘米伏耕,用茶园中耕机操作,但陡坡茶园不宜全面中耕,以防雨季水土流失。

二、茶园修剪和采茶机械化

修剪:根据茶树生产情况,茶叶机械化修剪方法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5种。

1、定型修剪

为幼龄茶树定型修剪:目的为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张,为建立广阔密集的丰产型茶树奠定基础。

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二次定型修剪,5月份一次,7月底前再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度达40—50厘米。

2、轻修剪

对已经投产的茶园进行轻修剪,时间为每年1—2次,春茶或夏茶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为茶园持续性发展所需的一种方法。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瓜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害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厘米,在夏茶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在二三十年内,树冠上部已衰败的投产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厘米左右以上树冠剪除,重新培育,在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养分充足,生长健壮,能在7月上旬前萌发,剪后增施有机肥,当年夏茶后7~8月份进行修剪,从地面起35~40厘米处全部可用修剪机剪平。

5、台刈

为提高产量,根据茶园生长产量情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用台刈机,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10~20厘米处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的茶园应加强留叶蓬,加快形成投产树冠。

台刈茶园二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刈后的第二年起,在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0厘米,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厘米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机械采摘茶叶条件:

(1)茶叶发芽齐,直立型叶形。

(2)坡地行距1.5—1.2米,缓坡10度以下,平地茶园行距1.5—1.8米。

(3)已培育好适合机采的树冠。

两次采摘法:

(1)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第一次。

(2)经10天后第二轮一芽三叶期。

茶片采摘法:

春茶后是害虫生长旺季,茶树开始长虫,把长了虫子的茶树头用采茶机修剪后,装运到山下,消灭了90%以上的病虫,起到植保作用,而且不使修剪后的茶树头被雨水、风冲刮掉,起到了茶叶二次升值的作用。

单人采茶机:采茶时每台每日抵人工采摘工效18个劳动日,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

双人采茶机:每天每台工作量可达2300斤,正副机手配合,切割高度过高漏叶,影响产量;过低老梗老叶增多,质量不高,机手采时应采蓬面15—20厘米处,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幼龄茶园每行一次就可以,主副操作机手必须与手扶集叶者速度一致。

三、茶叶加工机械技术

加工机械及设备安装人员环境等必须符合食品生产要求。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

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应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厘米,摊放地点要求荫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小时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计。

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份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名优茶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清高。目前蒸汽杀青机的投产,能快速高温杀青,热风排湿、脱水冷却一次完成,是名优绿茶加工配套的绿神机。

1、龙井茶制作工艺

鲜叶→进厂——摊放→杀青(青锅)→辉锅(手感掌握开始5—6分钟)→挺头子→整理→入仓

2、天目青顶

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6CHW系列—3型机)

3、普陀佛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制→提毫→烘干→入仓

4、珠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6CR—265机)→甩干(6CPC—100CC型机)→对锅20k公斤/次→大锅(40—50公斤)→散热(一整夜,含水量为6%)→入仓

5、精制珠茶

栋梗(6CJJ—82A型茶叶阶梯栋梗机)→拼和→圆筛(6CY—S40型茶叶平面圆筛机)→风选(6CFX—35型风力选别机)→分筛→入仓

6、煎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烘干→精揉→烘干→入库

7、精制煎茶

精制(精揉机HCA—120型)→齿切(6CCC—110型茶叶齿切机2—3厘米)→分筛→入库

8、茶片加工工艺

用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厘米长的茶树头→进场摊放→切碎机切碎→切断为5—10厘米长的茶树头子→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机→成茶片

机械化加工有机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利用,并且起到了植保的作用,农民增加了收入,满足了客户对茶片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新路子,能使茶叶生产进行二次升值。

如何提高有机茶叶质量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开发机械化茶园要求选择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º,土层深厚,地块宽度30~50行,茶树行距1.5~1.8米,长度50~100米;田头宽度不少于2~3米,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机械通行。茶园应留好排蓄水设施,布局一致。

二、茶园修剪

根据茶园生产情况,茶树机械化修剪有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割5种。

1.定型修剪 主要用于幼龄茶树定型,以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展。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2次定型修剪,5月、7月底各剪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达40~50厘米。

2.轻修剪 对已投产的茶园进行每年1~2次的轻修剪,春茶或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爪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厘米,在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长、树冠上部已衰败的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厘米以上树冠剪除。剪后增施有机肥,重新培育,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在7月上旬前萌发。当年夏茶采摘后7~8月份再进行重剪,从离地面35~40厘米处全部用修剪机剪平。

5.台割 根据茶园生长状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进行台割,即将老茶树离地10~20厘米以上部分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应留叶蓬,加快新发树冠的生长。台割茶园2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割后的第二年起的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0厘米处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三、机械化采茶

机械采摘分两次进行,茶片采摘有单人和双人采摘机。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进行;10天后一芽三叶期时进行第二轮。单人机日采茶工效相当于人工18倍,但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双人机正副手配合,每人每台采茶工作量可达1650千克。应采蓬面15~20厘米处的茶叶,切割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茶叶质量。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厘米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四、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厘米。摊放地点要求阴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小时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为宜。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分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名茶制作工艺为:

龙井茶:鲜叶—摊放—杀青(青锅) —辉锅—挺头子—整理—入仓。

天日青顶: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

普陀佛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干—入仓。

珠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º6CR-265揉捻机) —甩干 (6CPC-100CC甩干机) —对锅(20千克/次) —大锅(40~50千克) —散热(12小时) —入仓。

茶片加工工艺: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厘米长的茶树头—摊放—切碎 (5~10厘米) —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成茶。机械化加工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再次利用,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实现了茶叶生产的二次升值。

湖北:茶叶生产大步迈向机械化


湖北:茶叶生产大步迈向机械化

7月31日,五峰县青岗岭上1000亩连片茶园里,茶农在用机械采摘茶叶。山下长乐坪镇的五峰现代农业展示园里,工厂化大棚内茶树轻基质穴盘育苗长势良好,茶叶加工厂里正在用机械加工制作茶叶。

当日,我省首届山区农业机械化(茶叶)现场会在五峰召开,当地茶农向人们展示了茶叶生产机械化全过程。

据介绍,与传统手工作业相比,茶叶修剪、采摘机械化作业有明显优势:机械修剪工效是传统手工修剪的7-16倍,机械采摘是人工采摘的10-16倍,机械采茶节省开支一半。

茶叶生产机械化从2000年起步,近两年发展较快。到2008年,全省拥有修剪机11346台,采摘机6296台,加工机械20204台,保鲜储藏机械600多套。茶叶生产机械化的重点是修剪、采摘。2008年全省茶叶修剪、采摘面积30万亩。

今年,在购机补贴政策带动下,茶农购置使用茶叶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截至6月底,种植57万亩茶叶的宜昌市,推广修剪、采摘机9800台,全市茶园机械修剪达35%,机械采摘达10%,行间耕整、施肥机械化达40%,机械植保达62%。宜昌萧氏茶叶公司自主研制的鲜叶清洗生产线,改写了我国几千年来茶叶传统加工不清洗的历史。种植16.3万亩茶叶的五峰县,主产区70%的农民用上了机械。该县还攻克了茶树工厂化育苗难题。(张爱虎、刘烈辉、彭仪)

宁国市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


近年来,宁国市积极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多次开展茶叶生产管理各环节应用机械的试验、示范活动,通过现场会等形式推广先进、适用的茶叶机械,以提高茶叶生产管理机械化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以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为契机,宁国市在港口镇太平茶场建立了500亩茶叶生产管理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鼓励、引导、支持在茶叶管理各环节应用机械取代手工作业,逐步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和茶叶加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几年来,先后推广应用了茶园中耕施肥机、机动喷雾机、修剪机、双人采茶机、振动理条机、烘干机、名优茶成套机组。这些机械的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茶叶生产管理与加工的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科学的管理模式、高效的生产作业、显著的经济效益,产生了强有力的辐射作用,附近的茶农以及其他茶叶产区的大户、能人都积极投入机械购置,探索发展多种合作机制,推进规模经营,谋求规模效益。目前,全市已发展茶叶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组织3个。

在继续做好对示范基地管理服务的同时,宁国市还将加快茶叶机械的更新换代,大力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新机械、新机具,特别是在山区茶叶修剪、机械采摘等环节加大新机具推广力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特色名优茶生产加工项目;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发展茶叶协会等合作组织,支持大户、能人合作经营、规模经营。

茶叶的安全质量和清洁化生产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全国有茶园面积118万ha,茶叶产量2003年为75.2万吨,出口量2003年为25.99万吨,茶叶及与茶有关的产业总产值在320亿以上。茶也是全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有6亿人口饮茶。尤其是茶与健康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因此茶产业在新世纪中已经有很大发展并将继续以较大的速度发展。新世纪来,食品的安全质量问题引起广泛重视。所谓安全质量实际上包括量的安全和质的安全问题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从茶叶的质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

一、我国茶产业发展的特点

1、生产持续发展,出口稳步增长

我国茶叶产量在1950年为5万吨, 1980年30.3万吨, 2000年67.6万吨,2003年为76.2万吨。以2003年产量与1950年相比,增长14倍,目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茶园面积90年代来基本保持稳定,2003年茶园面积119万ha,居世界第一。我国茶叶出口量从1950年为1.13万吨,到1980年超过10万吨,1995年起超过20万吨,2000年22.8万吨,2002年为25.99万吨,目前出口量已超过肯尼亚居世界第二位。尽管在世纪之交的年份,由于国际茶叶市场疲软和绿色壁垒的压力,但我国出口量仍保持增长趋势。

2、名优茶仍然是我国茶叶生产的核心

90年代以来名优茶的迅速发展是我国茶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近十年来各地茶园面积保持稳定,生产量增长也不显著,但产值有明显增加。90年全国名优茶产量为1.7万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3.4%,产值4.3亿,占茶叶总产量的14%。95年增至6.9万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11.9%,产值23亿,占全国茶叶总产值的21%。2003年名优茶产量20.39万吨,产值达70亿元。名优茶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

3、无公害茶、绿茶色食品茶、有机茶成为中国茶业的主流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我国加入WTO,茶叶中的安全质量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2000年农业部作为政府行为提出了无公害作为茶叶生产的基本要求,并要求在2005年达标,这样无公害茶就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安全最低要求和市场准入标准。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茶也在九十年代在我国出现,尽管上述几种茶在技术要求上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属生态安全型食品,这也使得我国的茶叶生产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茶业结构发生巨大调整,产品多样化已初见端倪

一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茶业属竞争性行业,在经济结构上国家所有制企业已大量转变为股份制或其他公司制企业,国有小企业改变为私人企业或集体企业,非国有企业有很大发展。

二是茶类结构调整,名优茶增加,大宗茶减少。2003年76.2万吨中,名优茶有20.39万吨,比2002年增加9.0%,目前有的省份名优茶产量已占茶叶总产量的70%,已成为高效农业,是区域性经济发展和茶区强县富民的支柱茶类。在茶类结构上也发生明显变化, 2003年的76.2万吨中绿茶为55.96万吨,比2002年增加2.3%,乌龙茶7.7万吨,与2002年持平,花茶9.0万吨,比2002年减10%,红茶4.39万吨,比2002年增1 .0%。

三是产品多样化初见端倪。除了各种传统茶类外,茶饮料近几年来增长非常显著,几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1997年起步时不足20万吨,到2003年已发展至400万吨,6年时间增加了19倍。其他如果茶味茶、加香茶、泡腾茶、药茶、抹茶、速溶茶也都有一定增长。袋泡茶目前只占茶叶总量的3%,约2万吨左右,主要用于旅馆业和餐饮业,而世界上袋泡茶约占23%。此外有效组份的提取在我国也已有五十余家之多,并具有一定规模。

二、我国茶叶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安全性评价

1. 茶叶安全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农药残留

欧盟从1999年来已先后颁布了四次茶叶农残标准,有如下几个变化:

A、检验农药的种类越来越多,由99年前的7种扩大为2003年的193种,不仅有农药,目前已包括有增效剂,如八氯二丙醚(S―421)。

B、MRL标准日趋严格化,用食品最小检出量(LOD)作为MRL标准由99年的0%至2003年的93.8%。

C、从2003年7月25日起规定了第一批320种农药停止在市场上销售,其中也包括一些我国茶叶应用的品种,这些农药的MRL估计都将按LOD标准执行。

目前农药残留超标情况由于各级部门的重视,目前情况有所好转。总体超标率已由1999年的>80%,降到2003年的18%左右。从不同茶类来看,乌龙茶、花茶高于红、绿茶。超标的农药种类目前以氰戊菊酯、S421、甲氰菊酯居前三位。

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 氰戊菊酯仍然居超标农药的首位,2003年与2002年相比,超标率有些回升。

※ S421的超标率要引起重视,由于它的MRL标准非常低(0.01mg/kg),因此只要有检出,就会超标,对于S421的来源问题还须进一步研究后予以控制。

※ 乐果的MRL标准在新标准中已由过去的0.2mg/kg降至0.05mg/kg,在我国茶叶生产中应予停用。

②铅。是一项在茶叶中问题日益突出的重金属,由于我国的茶叶国家标准规定得过严,为2mg/kg,因此超过2mg/kg的茶样仍然较高,但最近国家标准将改为5mg/kg,国际上的标准大多为5mg/kg,因此铅的污染来源问题将会有明显改善。铅在不同地区的污染源并不相同,应加以明确,然后采取措施控制。

③细菌污染。这在欧盟、日本、美国等茶叶进口国有的已列入检验标准,有的即将列入标准,我国茶叶中超标率很高,应引起重视。

④其他污染物。

农办机18号文件:《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了《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通知书,旨在指导茶农对茶园的机械化生产工作,农业部办公厅于12月14日发出通知,具体如下通知和指导意见如下:

农办机〔2017〕18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机(农业、农牧)局(厅、委、办):

茶叶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为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升茶园机械化水平,促进茶园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降低茶叶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提出了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技术指导意见”),现予以印发。

请各地在技术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技术内容,逐步规范茶园种植模式,完善本地区的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和作业规范,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农业部办公厅

2017年12月14日

《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茶园机械化生产主要包括茶园建植与改造、茶园管理、茶叶采收等内容。茶园生产机械化程度低,长期依赖人工作业,已经成为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快推进。

在一定区域内,提倡标准化作业,茶树品种、耕作模式、种植规格、机具作业幅宽、作业机具的配置等应尽量规范一致,并充分考虑绿色生产发展的要求。

一、茶园建植与改造

(一)茶园建设

茶园建设应注意保持水土,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1.茶园应建于平地或缓坡地。坡度≤15°的缓坡地应进行等高开垦;坡度在15°~25°的以梯级茶园进行建设施工。

2.道路建设与修整。主道一般宽4m,是茶园的交通道;支道一般宽2.5m,是运输耕作等机具的运行道路;生产管理作业道宽度一般在1m以上。

3.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

(二)茶园整地

新建茶园应先进行初垦作业,将沟壑地块填平整成坡地,一般要求坡度≤25°,耕作深度70cm~80cm。适用机械:挖掘机、铲车、装载机、深耕犁、深松机等。复垦深度30cm,通常采用轮式拖拉机配套圆盘耙、旋耕机等进行作业。

新建茶园应采用150cm以上大行距种植,使用挖掘机、大型开沟机等进行开沟,开沟尺寸一般不低于:上口80cm,底宽65cm,沟深70cm。

(三)茶苗种植

1.品种选择。新建茶园优先选择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

2.开沟施肥。移栽前按种植行开施肥沟,底肥深度30cm~40cm,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与土壤拌和、覆土,施肥后仍有8cm~10cm的深度。

3.移栽定植。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等高种植,每穴移栽茶树苗2株~3株,株与株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根系离底肥20cm以上。移栽后及时浇水。

4.初次修剪。栽苗、浇水后进行初次修剪,从离地15cm~20cm处剪去上部主轴,以减少植株水分蒸腾。

5.铺草保墒。初次修剪后及时铺草,铺草厚度5cm~10cm,宽度80cm~100cm,亩均铺草600kg~800kg,使根际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二、茶园管理

(一)茶树修剪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整形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适用机械:选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修边机、重修机等。

1.定型修剪。定植时未进行初次修剪的新植茶园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茶苗高度达到25cm以上时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从离地15cm~20cm处剪去上部主轴(若茶苗高度未达到25cm可推迟一年修剪);当茶树高度达到50cm~60cm时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离地30cm~40cm处剪去上部枝叶,主枝留30cm高,侧枝留45cm高;当茶树高度达到75cm~90cm时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离地45cm~50cm处剪去上部枝叶。

2.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对青、壮年茶树而言,分为轻修剪和深修剪。

轻修剪:提倡弧形修剪,每年或隔年一次。修剪高度是在每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2 cm~5cm,剪去采摘面上突出枝。时间一般在春茶后或秋茶后进行。

深修剪:每4年~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的深度,为剪去树冠上绿叶层的1/2,为10cm~15cm左右,以剪尽结节、鸡爪枝为原则,剪口平滑,切忌撕裂。一般春茶结束后进行。茶行边缘修剪,有利于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

3.重修剪。茶树生长逐渐衰退,需重修剪,剪去树高的1/3~1/2。修剪时,刀口宜从上到下分几刀进行,剪口平滑,切忌撕裂。一般春茶结束后进行,5月底结束。

4.台刈。离地面5cm~10cm处砍去地上部全部枝干,重新培养树冠。使用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冲洗树干,以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等。

(二)耕作与除草

合理耕作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清除杂草。耕作时应考虑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减少耕作。

1.浅耕。2月中旬至月底,结合春茶催芽肥进行春茶前耕翻,深度10cm~15cm左右,朝阳坡先耕作、阴坡后耕作。春茶结束后5月底前进行第二次浅耕,深度10cm左右。不得漏耕,若1次作业出现多处漏耕,应进行多次作业。选用小型茶园除草机、中耕机,乘用型茶园多功能管理机配套中耕除草、旋耕等机具。

2.深耕。秋茶结束后进行深耕,深度20cm~30cm,茶行中间深、两边浅。作业时应旋碎土块,平整地面,不能伤茶根和压伤茶树。选用针式深耕机、乘用型茶园多功能管理机配套深松、旋耕等机具。深耕一般结合基肥施用,可选用旋耕施肥一体机具。

(三)茶园施肥

茶园施肥应根据测土结果实行配方施肥,以商品或腐熟有机肥为主,配置相应的化肥。施肥标准由上年鲜叶产量确定,一般氮(N)用量10 kg/亩~20kg/亩,磷(P2O5)4 kg/亩~6kg/亩,钾(K2O)4 kg/亩~8kg/亩。幼龄茶园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1.施基肥。一般在秋茶结束后深施在茶行中间,深度20cm左右,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复合肥。新开垦茶园可进行开沟施肥,沟深20cm~25cm。茶树种植后尽量选用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具,不得面施、撒施。

2.追肥。追肥可与耕作联合作业。一般分春、夏、秋三季施肥,比例为5︰3︰2;如只采春茶,可按6︰4比例在分春夏两次施肥。春茶催芽肥应在开采前40天完成,一般为2月上中旬至月底,施肥深度10cm~15cm。

3.叶面施肥。施用叶面肥一般在茶叶开采前30天进行,宜避开烈日傍晚喷施,喷施后24小时无降雨。注意尽量将肥料喷到叶片背面,背负式弥雾机、风送植保机、喷杆式植保机等机械作业时应采用由下向上喷洒方式,喷杆式植保机可调整喷洒角度,风送植保机可根据茶树长势、地形,开启或关闭喷头进行喷洒作业。

(四)茶园植保

茶园主要害虫种类: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绿盲蝽、茶橙瘿螨、茶黄蓟马、茶叶瘿螨等等。

1.物理防控。主要包括灯光诱集、色板诱杀、负压捕捉等方式。

灯光诱集:一般采用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频振式诱虫灯,控制面积约30亩/盏~50亩/盏,呈棋盘状分布,灯距保持在120m~200m,安装高度距离地面1.3m~1.5m为宜。根据害虫活动规律调节开灯时间,每天开灯6h~8h为宜。每天需清理一次。

色板诱杀:通过在茶园安装黄绿色板,粘虫板等进行诱杀,平均20张/亩~25张/亩,悬挂高度春季、秋季以色板底端低于茶梢顶端30cm左右,夏季以接近或不高于茶梢顶端50cm为宜。采用黄绿色板、黄灯、粘虫板、光电气色复合捕虫机等。

负压捕捉:采用背负式吸虫机、乘用式茶园吸虫机、光电气色复合捕虫机等,主要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等具有飞行能力的害虫。小型机械同时作业台数不少于3台;大型机械同时作业台数不少于2台。

2.生物和化学防控。首先选用植物源农药、病毒制剂等绿色防控产品,采用化学农药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安全间隔期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采用背负式弥雾机、担架式喷雾机、风送植保机、喷杆式植保机等。喷雾作业应在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有风天气应顺风作业。作业时注意喷洒压力变化,保证喷洒质量,不漏施、不重施。喷施的药剂应雾化良好,不得有水滴或水珠现象。应从树冠两侧向茶丛内叶面喷施。茶树树冠面枝叶密集时,应调整喷头方向,使树冠两侧的喷头横向或斜向喷洒,使药剂喷施入茶丛内部病虫危害处。每天使用完毕,要彻底清洗施药器械,妥善处理残留药液。

3.防灾减灾。根据地域气候条件采取相应防霜冻措施。

防霜防冻:在茶园中平均1.2亩~1.5亩安装一台防霜扇,风机周边6m~8m内无障碍物。春茶抽芽前10天左右、气温低于3℃需启动防霜扇。

茶蓬喷水:在霜冻发生前,开启茶园喷灌对茶蓬表面连续喷水,间隔时间小于3分钟,有效用水量4mm/h~6mm/h。如气温降至0℃以下,则不能采取此方法,防止结冰。

(五)节水灌溉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按茶树需水、需肥规律,适时灌溉施肥,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茶园管线应埋入地下40cm以下,防止耕作破坏管路,喷头高度应高于茶蓬50cm以上,方便机械化作业。一般采用低压喷头(低射程)和中压喷头(中射程),喷头设置间距取1.0R左右(R为射程),直管设置间距1.3R,水滴直径控制在2mm左右。

三、茶叶采收

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可实行机械采摘。

大宗红、绿茶以一芽二、三叶及其同等嫩度对夹叶为采摘标准新梢,当标准新梢达到60%~80%时,即可进行机械采摘。一般春茶采摘1次,夏茶采摘1次,秋茶采摘1次。

根据不同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可选用单人、双人采茶机,乘用型采茶机等机型采摘。采摘时进刀方向与茶芽生长方向垂直。作业时,保持发动机中速运转,作业速度以每分钟不超过30m为宜。

1.每台单人采茶机配备人员2~3名,其中机手1名,辅助人员1~2名,由边缘向中心采摘。每行茶树来回各采摘1次,去程采摘过树冠线5cm~10 cm部分,回程再采剩余部分,两次高度采摘要一致,防止中心部重复采摘。

2.每台双人采摘机配备人员3~4名,主机手1名,副机手1名,辅助人员1名,掌握采茶机剪口高度与前进速度,切口整齐,无撕裂。

标准化生产有机茶效益高


节省化肥农药,降低劳动成本,产品无公害,售价比普通茶高80%以上 有机茶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生产程序进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无需采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产出的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质的污染。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天然绿色食品,符合人们消费需求,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产品售价比普通茶叶高出80%,甚至3—5倍,产品畅销于国内外市场。此外,生产有机茶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大大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与环境造成的污染。 有机茶园建设 一、园地选择 有机茶土壤要求肥力高,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水气通透性好,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与常规农业必须有隔离带,可以以山脊、树林、河流、湖泊、自然植被为天然屏障,也可以人工种植树林和对周围原有树木要严格实行保护,要营造防护林,最好使茶园处于远离城市、工厂、村庄的深山或半深山之地。 二、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的转换有机茶园可以是新开辟的,也可以由常规茶园转换而来。若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园的标准,还必须经过2—3年的转化期。 有机茶园管理 一、人为浅耕除草 耕作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相比,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抗旱效果。茶园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争空间,也是病虫栖息的场所,必须及时清除。有机茶园不能使用除草剂,只能人工浅耕除草,冬季结合施有机肥进行一次深耕,把杂草、绿肥、有机肥埋入土壤中,对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有重要作用。 二、行间铺草覆盖 覆盖能抑制杂草生长,降低夏季茶园温度,提高冬春茶园土壤温度,为天敌昆虫提供冬眠场所。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覆盖还可以减少土壤冲刷,增加土层蓄水量。覆盖材料可以是稻草、山草、麦秆、蔗叶,每年每亩不少于1000公斤,根据当地情况,最好分几次进行。 三、整治排灌系统 有机茶园必须修筑梯田,开设隔离沟、截水沟、排水沟、防洪沟,护好梯壁,以达到大雨暴雨水能及时排出茶园、中小雨水不出茶园的排灌目的。 四、间种绿肥 茶园间种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表面湿度,增加土壤及茶行微域气候的湿度,为有机茶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茶园间种绿肥通常选择杆高叶疏品种,如山毛、绿豆、玉米、黄豆,也可选择具有保水覆盖作用的矮科植物如爬地木兰、无刺含羞草等。 五、饲养蚯蚓 蚯蚓可吞食茶园枯枝栏叶,使未腐解的有机肥料变成粪便,使土壤有机物分解,加速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蚯蚓繁殖量大,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另外,蚯蚓死后尸体在土壤中腐烂,是很好的有机肥。饲养方法是:先在蚯蚓床中培养虫种,在茶园旁边挖几个长3—4米、宽1—1.5厘米、深30—40厘米的坑,底堆10厘米左右的肥土,放上一层堆腐的枯枝烂叶、畜粪及垃圾,再铺上10—15厘米肥土,每天浇水。约15天后,在别的肥土中收取蚯蚓,放于蚯蚓床中,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度,约经数月后床内可大量繁殖蚯蚓,即可放养茶园。在茶行中开沟松土,堆放熟化有机肥与土壤拌均,把蚯蚓从床中取出,撒到茶行,盖土浇水即可。有机茶园施肥一、肥料选择 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有机肥包括禽粪、绿肥、饼肥等,所选肥料要求既能改良土壤又能缓慢地提供茶树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机肥要多掺些含氮高的物质,如鱼粉、血粉、蚕蛹、豆饼、菜子饼等;微生物肥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肥、硝酸盐细菌肥;复合微生物肥,无机肥包括天然矿物K肥、矿物P肥等。有机肥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广集肥源,多种植绿肥并经堆制腐沤。 二、肥料处理 许多有机肥受到污染的不能使用,如城市垃圾,医院粪便等;有些有机肥如人畜粪便,常带有各种疾病细菌、病毒、寄生虫,有些绿肥、杂草也有病虫。因此,有机茶园使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可用物理方法处理,如曝晒和高温处理,但养分损失大,成本高。用生物方法处理,如接菌后堆腐和沤制、发酵、催熟或工厂化无害处理等,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效率高。此外,要充分发挥茶树自身物质循环的优势,枝叶回归土壤。 三、施肥方法 有机茶园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及早追肥,适时根外补肥。施足基肥,确保茶树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春茶前是茶树吸肥的高峰期,为增产春茶,促进春茶快长、多产,必须及早追肥,利于提高名优茶产量和质量。同时要适当深施,力求做到开沟施肥,深度要超过20厘米以上,施后盖土。发现茶树营养生长不良或出现某些营养缺素症状,必须采取根外追肥进行补救。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8963.html

上一篇:云南滇红茶产区环境

下一篇:茶树品种的识别|茶树品种的划分和鉴定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