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乌龙茶之“乌龙”事件

2020-10-29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乌龙茶之“乌龙”事件”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乌龙茶之“乌龙”事件”相关知识!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

”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现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将军,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

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乌龙茶系出名门,前身是大名鼎鼎的宋代龙团凤饼,经各朝各代的演变,直到清雍正年间才定形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乌龙茶。乌龙茶的起名众说不一。但有一种说法目前被普遍认同,说乌龙茶是由早期种植的软枝乌龙茶树定名。

历史上众多茶类都是误打误撞得名。传说福建制茶先民,偶然采摘鲜叶后未能及时从筐里取出,积压了一段时间后,新鲜茶叶叶缘已擦破,呈半发酵状,并散发出阵阵香气,格外清香浓厚。于是,先民们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装哥更愿意把此“乌龙事件”当作乌龙茶名的起源。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cY316.coM

茶文化精选阅读

传奇故事之乌龙茶的名字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关于乌龙茶名字的传说大致有四种来源可能:一为产地说;二为茶树品种而来;三为制茶之人名称而来;四以茶叶形态色泽而来。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茶园主人去看快晒好的茶叶,发现那里有一条乌龙。他吓坏了,过了几天才敢回来看。茶叶在这几天太阳之下氧化,不再是以前的绿茶,但是浓香可口。主人从此叫它“乌龙茶”。

也有说最先发明乌龙茶制法之人名字叫苏龙(因人长得黑,人称乌龙),所以茶因人而得名。

其实乌龙茶名字应该还是来源于茶叶的形态,茶叶在晒、炒、焙加工之后,色泽乌黑,条索似鱼(比作龙)。在水中泡开,叶片似卷似曲,色泽乌青,有如乌龙入水。故而得名。不论由地名而来还是由茶树品种名而称的乌龙茶,只要制法相同的,均通称为乌龙茶,包括乌龙品种及其他著名品种,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最具著名的传说,据说乌龙茶最早发源于福建省安溪县。传说,很早以前,安溪的深山里,住着一位猎人,名叫胡良。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一座山上长着一丛丛小树,枝叶墨绿葱茏,便随手摘下一枝,放在背篓中遮盖猎物,翻山越岭,直到太阳快下山才回到家中。回家后点火烧水,山风吹过,忽闻得一阵清香,接着收拾猎物时,发现清香来自背篓中的那枝树叶。胡良试着摘下几片叶子,用开水冲泡,喝到嘴里,不仅香醇,而且顿觉口舌生津,烦躁尽消,胡良心想这定是仙树。立即起身重返深山摘了一大捆枝叶回家,但用此叶泡水,却变得又苦又涩。胡良想了半天,为什么从同样的树上采来的枝叶,味道不一样呢?细想过后,悟出了一个道理来。原先采的枝叶经过大半天晒萎,产生的清香,因此决定摸索加工制作香茶的方法。经过反复试制,终于找到了采来叶子要经过晾晒、搓擦、炒烘等过程的制作香茶的途径。香茶制作成功后,流传四方,胡良的名字也随之广为传诵。照安溪的方言,"胡良"与"乌龙"语音相近,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出产的名茶称作"乌龙茶",而名扬海内外。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将军,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

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乌龙茶与乌龙球的由来


随着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商务会谈或闲暇时光选择温壶品茶,笔者于金陵一隅闲居茶馆,平日和茶客接触很多,所以也常常会被问及如大红袍是不是红茶、铁观音是不是绿茶、乌龙茶是什么茶之类的问题。所以,今天就乌龙茶来说说吧。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我国几大茶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品饮特点是重在品香,不在赏形,先闻其香,后尝其味。浅斟慢饮,品尝其特有的韵味,达到艺术的享受。

乌龙茶始于17世纪中后期,先流行于闽北武夷山和闽南的漳州、泉州一带,后传入广东、香港和台湾。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产自福建的武夷山,具有特殊的岩韵,大红袍为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

闽南乌龙以铁观音为代表,产于闽南安溪,俗称七泡有余香。

广东乌龙以凤凰单枞最为著名,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乌岽山茶区。

台湾乌龙产于中国台湾,其中南投县的冻顶乌龙茶(俗称冻顶茶)知名度极高而且最为名贵。

最近,安徽六安地区研制生产瓜片乌龙成功,有乌龙茶的轻幽兰香又有绿茶的馥郁清芬,冲泡简单,适合在办公室品饮。

乌龙茶的冲饮方式特别,技艺细致而考究,故称功夫茶。主要流行于福建、广东、台湾和香港等地。福建、广东历来商业发达,经商者常与客人在一起边喝茶,边洽谈生意,功夫茶的细品慢啜的冲饮过程,既显示对客人的尊重,又适应商业工作节奏,这或许是闽、粤一带首先流行品饮乌龙茶的原因吧。

乌龙球与乌龙茶,两者虽然名字相近,但是名字的来历其实倒没太大的关系。

乌龙球源于英语的OWNGOAL一词,意为自进本方球门的球,英语owngoal与粤语的乌龙一词发音相近,而粤语乌龙有搞错、乌里巴涂等意思,大约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记者便在报道中以乌龙来翻译owngoal,这便是乌龙球的来历。

而乌龙茶名字的来历,说起来还有一段传说故事: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弓箭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被乌龙射中,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便精心琢磨反复试验,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就成了乌龙茶的故乡了。

那么,最早的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是否就如传说中所说,就发源于福建安溪呢?

根据《安溪县历史档案》记载:是安溪人于雍正年间(1730前后)创造的,但早于此50年前,清朝茶僧释超全,就曾在他的《武夷茶歌》中写道:溪茶遂仿岩茶样,这里的岩茶,指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武夷岩茶。大量的茶学文献和茶专家都曾就此做过乌龙茶的制法,发祥于武夷山的论述,在此不一一叙述。

可以说,乌龙茶是沿袭武夷茶制法的创新,乌龙茶制作技术与历史上的武夷茶制作技术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乌龙茶茶史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现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乌龙茶有保健功能:

1.消除危害美容与健康的活性氧;

2.每天喝1公升乌龙茶能改善皮肤过敏;

3.饮用乌龙茶能瘦身;

4.抗肿瘤、预防老化功效。

乌龙茶茶艺


一、用具:1.宜兴紫砂壶一对2.龙凤变色杯一套3.茶荷一个4.茶道器一套5.茶盘一个6.开水瓶两个7.电随手泡一个8.茶巾两条9.香炉一个10.香一支11.茶叶每壶1015克。

二、基本程序:1.焚香静气,活煮甘泉2.孔雀开屏,叶嘉酬宾3.大彬沐淋,乌龙入宫4.高山流水,春风拂面5.乌龙入海,重洗仙颜6.玉液移壶,再注甘露7.祥龙行雨,凤凰点头8.龙凤呈祥,鲤鱼翻身9.捧杯敬茶,众手传盅10.鉴赏双色,喜闻高香11.三龙护鼎,初品奇茗12.再斟流下,二探兰芷13.二品云腴,喉底留香14.三斟石乳,荡气回肠15.含英咀华,领悟岩韵16.君子之交,水清味美17.茗茶探趣,游龙戏水18.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三、乌龙茶程序解说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大家心旷神怡,也单元您的行贿伴随着这支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时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羽毛,我敏捷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们介绍今天的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具。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海: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它所制作的紫砂湖北历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把子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和提高壶温。武夷岩茶属乌龙茶类,把武夷岩茶放入紫砂壶内称为乌龙入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茶艺小姐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冲水时要沿着壶的边沿冲,以免冲破茶胆。春风拂面是指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壶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第五道:五龙入海,重洗仙颜:品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寓为第二次冲泡。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这道程序完成后,一般要根据茶的品种和当日的气温闷茶11.5分钟。闷茶的时间太短,茶色浅味薄,岩韵不明显。闷茶的时间若太长,则熟汤失味,且茶味苦涩。

第六道:玉液移壶,再注甘露:冲泡武夷岩茶要具备两把壶,一把子砂壶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专门用于储存茶泡好的茶汤,称为海壶或子壶。把母壶中冲泡好的茶汤倒入子壶,称为玉液移壶。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热再冲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江海壶中的茶汤快速均匀第依次注入闻香杯中,称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当海壶中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是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香嘉宾行礼致敬。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饮这样说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

乌龙球与安溪乌龙茶的发源


随着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商务会谈或闲暇时光选择温壶品茶,笔者于金陵一隅闲居茶馆,平日和茶客接触很多,所以也常常会被问及如大红袍是不是红茶、铁观音是不是绿茶、乌龙茶是什么茶之类的问题。所以,今天就乌龙茶来说说吧。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我国几大茶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品饮特点是重在品香,不在赏形,先闻其香,后尝其味。浅斟慢饮,品尝其特有的韵味,达到艺术的享受。

乌龙茶始于17世纪中后期,先流行于闽北武夷山和闽南的漳州、泉州一带,后传入广东、香港和台湾。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产自福建的武夷山,具有特殊的岩韵,大红袍为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

闽南乌龙以铁观音为代表,产于闽南安溪,俗称七泡有余香。

广东乌龙以凤凰单枞最为着名,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乌岽山茶区。

台湾乌龙产于中国台湾,其中南投县的冻顶乌龙茶(俗称冻顶茶)知名度极高而且最为名贵。

最近,安徽六安地区研制生产瓜片乌龙成功,有乌龙茶的轻幽兰香又有绿茶的馥郁清芬,冲泡简单,适合在办公室品饮。

乌龙茶的冲饮方式特别,技艺细致而考究,故称功夫茶。主要流行于福建、广东、台湾和香港等地。福建、广东历来商业发达,经商者常与客人在一起边喝茶,边洽谈生意,功夫茶的细品慢啜的冲饮过程,既显示对客人的尊重,又适应商业工作节奏,这或许是闽、粤一带首先流行品饮乌龙茶的原因吧。

乌龙球与乌龙茶,两者虽然名字相近,但是名字的来历其实倒没太大的关系。

乌龙球源于英语的OWNGOAL一词,意为自进本方球门的球,英语owngoal与粤语的乌龙一词发音相近,而粤语乌龙有搞错、乌里巴涂等意思,大约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记者便在报道中以乌龙来翻译owngoal,这便是乌龙球的来历。

而乌龙茶名字的来历,说起来还有一段传说故事: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弓箭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被乌龙射中,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便精心琢磨反复试验,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就成了乌龙茶的故乡了。

那么,最早的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是否就如传说中所说,就发源于福建安溪呢?

根据《安溪县历史档案》记载:是安溪人于雍正年间(1730前后)创造的,但早于此50年前,清朝茶僧释超全,就曾在他的《武夷茶歌》中写道:溪茶遂仿岩茶样,这里的岩茶,指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武夷岩茶。大量的茶学文献和茶专家都曾就此做过乌龙茶的制法,发祥于武夷山的论述,在此不一一叙述。

可以说,乌龙茶是沿袭武夷茶制法的创新,乌龙茶制作技术与历史上的武夷茶制作技术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乌龙茶的传奇故事


非红即绿,这是多数人对于茶叶的第一印象,但在茶叶的世界里,并非如此黑白分明。介于绿与红之间,还有一种青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乌龙茶。关于乌龙茶的起源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传奇一:早在宋代乌龙茶就已是贡品宋代诗人苏轼(1037-1101年)在他的《咏茶诗》中写道: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这里的武夷茶即是乌龙茶的鼻祖,可见,早在宋代,武夷茶已经作为贡品。后来到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在武夷九曲溪的第四曲溪边设置御茶园,制龙团五千饼单独入贡,至此武夷茶名声日渐扩大,盛极一时。

在威廉乌克斯的《茶叶全书》里,也有关于乌龙茶的记载: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从澳门运输茶叶销往欧洲,起初为日本绿茶,后改为中国武夷茶,于是,乌龙茶风靡到了海外。而这一记载,与《安溪茶歌》里西洋番舶岁来贾的描述,也正好符合。

传奇二:乌龙茶果然出于乌龙

美好的事物总能引起许多的遐想,乌龙茶也不例外。关于它名字的由来有着不同的传说。有说因地名而名,有说是以茶树品种命名,有和龙太子扯上关系的,有和英雄好汉搭点边的,有说是弄巧成拙,也有说是出自老百姓的集体智慧。

其中有一传说比较奇特,说是几百年前在安溪西洋乡南岩村,有一名为龙的青年,以种茶、狩猎为生。因为浑身黝黑,村民都喊他乌龙。一日,乌龙上山采茶,晌午回家时在路上捕到一只山獐。到家后,因为忙着宰杀山獐,忘了制茶,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发现搁置了一晚上的茶叶。乌龙赶紧动手炒制,没想到,这看似已凋萎的茶叶冲泡后,竟然甘香异常。他细细琢磨,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茶叶在篓中,经过一路奔跑颠簸,是摇青,之后放了一夜,是凉青,所以最后出来的茶叶才会如此特别。乌龙茶也因为乌龙而意外诞生。

乌龙茶独特的地位


乌龙茶三个字在茶业史上绝非一个陌生的名词,相反的,它曾给与茶叶的爱好者,以深刻的印象,曾于茶叶史上发出万丈光芒。在整个世界茶叶市场中,它有独立自在唯我独尊高贵的地位。虽说乌龙茶由于产量无多,不能像红茶绿茶大宗的输出,亦没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未曾普遍运销到世界的每一角落,但是却由于品质的独特与优美,故而凡属乌龙茶输销所至之处,人得而尝之后,无不受人赏识与欢迎,给予许多美丽赞誉之词。

国人誉之为荈史珍品、天下奇茗。西方尝斯茶者,誉之为东方美人或喻之为香槟。此茶之名贵崇高地位由此可以想见。

总之乌龙茶在茶业界有如此独特的地位,实因此茶之制造方法特殊而完美有以致之。此茶属半酦酵茶,其品质特性,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具有红绿茶之优点,而无红绿茶之缺点。在效用方面尤发挥茶叶的功能,欣赏价值最高药效作用最大。在市场方面,又形成消费乌龙茶地区独占的局面,没有同种茶叶可与之竞争。

茶中“明珠”乌龙茶


乌龙茶闻名中外,有茶中明珠之称。它的诞生,增添了中华茶叶的光辉,曾博得中外历代名人诗人们的赞颂和讴歌。乌龙茶的特点:

一是,乌龙茶冲泡之后,有一股浓郁如梅似兰的幽香。其所特有的花香、果香,并非茉莉、珠兰、玉兰的鲜花警制而成,而是由乌龙茶的茶树品种、气候、季节以及独特的工艺引发出来的。

二是,乌龙茶滋味醇厚回甘。品饮乌龙茶有喉韵的特殊感受,即茶汤过喉徐徐生津,而有回味,细加品味,似嚼之有物。由于乌龙茶的产区、茶树品种的不同,它的特征也有不同。武夷岩茶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浓饮而不苦涩,这种特有的韵味,叫岩韵。安溪铁观音滋味浓厚滑爽,浓饮稍苦涩,后回甘,历久犹有余香,这种独特的韵味,称之为观音韵或音韵。

三是,乌龙茶的叶底边缘呈红褐色,而当中部分为淡绿色,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这就是乌龙茶特有的工艺,形成半发酵的特征。

乌龙茶所具有的独特的品质特征,是由于它别具一格的制造工艺所形成的。

乌龙茶的制造过程,与红茶、绿茶不一样,其工艺要复杂得多。

王草堂的《茶说》(1717年),是对乌龙茶制造工艺最早的文字记载,乌龙茶文献之宗。它记述了乌龙茶采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的品质特征。这些和现行的乌龙茶制造工艺的基本要求,还是一致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第一,乌龙茶的采制季节与品质。采制分为春、夏、暑、秋四个季节(闽北仅有春、夏、秋三季)。各季节的品质不同,春茶香、味均佳,品质最好;秋茶其次,夏、暑茶较差。

第二,乌龙茶的制造。有萎凋(晒青)、摇凉青、炒青、焙茶和拣梗等主要工艺程序。晒青指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摇青指摊而1。1是摇的意思,即晒青后摇青.晒青、摇青、凉青,也即现行的做青。做青的程度,俊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即掌握香气越发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独武夷炒焙兼施既炒既焙。焙后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

第三,成茶品质特征。概括为半青半红,把乌龙茶半发酵的特征突出出来。

第四,乌龙茶工艺复杂。要心专手敏,要前后工序整体配合。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手敏工夫细。

乌龙茶按发酵程度的深浅,即制造过程中做青程度不一,引起茶多酚氧化程度不同,形成的品质特厂征,可以划分为下列三类:

1.包种茶:茶多酚轻微氧化。萎凋水分减少率低,主适为台湾乌龙的一半。做青发酵程度较轻,红色部分占全叶面积的20-30%,稍带青绿。

2.传统乌龙茶:武夷岩茶(包括闽北水仙、广东凤圣凰水仙、单丛和岭头单丛)、安溪铁观音(包括福建、灌广东的色种几乌龙)发酵程度比台湾乌龙轻,比包种茶重,红色部分约占全叶面积的30%。

3.台湾乌龙:发酵程度较重,红色部分约占叶面积的70%。汤色偏红或呈珑拍般橙红色。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6067.html

上一篇:大红袍什么水温泡 2020大红袍什么水温泡

下一篇:我为茶人朗读:《茶在英国》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