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从生活中来但终究要回到生活中去

2020-10-03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从生活中来但终究要回到生活中去”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从生活中来但终究要回到生活中去”相关知识!

聊到茶、酒与咖啡的不同。友人说:“茶给人的感觉比较清雅,也很古老,就是过于高高在上了。

“茶向酒学营销,酒向茶学文化”这句话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能得以流传也是有道理的,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指出了茶与酒内在本质的不同。

我们平时常说“茶文化”,但要是真说起“茶文化”,恐怕很多人都未必能说出一二,只知其历史长远而不知其内涵深浅,茶在世人眼中便变得越来越“高大上”而不接地气了。

古人有八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一字一文化。

琴韵悠扬待知音,善琴者通达从容;棋定天下参谋略,善棋者睿智过人;书破万卷有才情,善书者至情至性;画笔传神千秋韵,善画者至善至美;诗礼传家诉心声,善诗者才高八斗;酒逢知己千杯少,善酒者豪爽大气;花团锦簇吐芬芳,善花者品性怡然;茶韵飘香醉满园,善茶者陶冶情操。

相对而言,又有极“俗”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事事皆必要。

若无柴,不可炊;若无米,则不得温饱;若无油盐酱醋,则食之无味;若无茶,可能就失掉了平淡生活里的仅余趣味。置于今天,这话可能说得有点过,生活中可寻乐趣之事实在太多,而不像从前,在生存以外,只可用茶来添味,不过,“开门七件事”始终未有变更就是了。

这样看来,茶亦是有两种“身份”的,就茶文化而言,本来就包含了高雅的一面和常俗的一面。私以为,茶文化非但不应该强调其“雅”,反倒更应该回归其“俗”。

茶,是用来喝的,这是最为世俗的说法,可是我们总不能说“茶是用来仰望的”。毕竟,再好的名茶、再美的茶艺,都属于被欣赏的过程,而不是茶的最终归处。

古人有诗云:“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如生活,生活如茶


想了解《茶如生活,生活如茶》知识吗,丰富的《茶如生活,生活如茶》内容等你来看!

桌上泡着一杯清茶,手中的键盘在敲打,我一直在忙着工作的事,甚至半天都忘了喝上一口茶。

我是一个不懂茶的人,也不懂得品味茶叶的好处,只是感觉到茶有着极好的提神作用,因为我的工作时常要加班,夜深人静时,也只有茶能够让我不打盹。近半年来,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捧着茶杯,喝着热乎乎的茶水,说实话,有时候,我感觉茶水蛮苦的。

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这样热爱茶,而且它还是中国古人最挚爱的东西,或许茶中真的蕴含着什么高深的哲理吧,因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总是富有人生意义的,我坚信这一点。

当有人问我喝茶时在想什么时,我说我头脑一片空白时,他们的表情有些愕然,我才知道我原来喝的真的是一杯苦茶,那种苦味曾浸入我的神经。这个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了,茶就如生活,虽然充满苦涩,但也带有淡淡的幽香。如果你想的很简单,甚至什么都不想,你的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艰辛与痛苦,相反还可能会有一股甘甜。如果你处处介意别人怎么看,或特别在乎生活中的不顺心,你的生活就越痛苦,生活往往都是在乎的越多,失去的越多。

我的生活里就有很多的挫折,我也一直看不开那些事,那些令人恼火的事。甚至看到某些人的做法,忍不住想发火,这种精神的苦一直侵蚀着我。我想,我需要的正是一杯清茶,让我慢慢的去品味,让我的心情平复。我一定会好好的喝茶,好好的生活,因为茶如生活,生活如茶。

本文《茶如生活,生活如茶》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生活中的成都茶文化


在成都虽然只呆了一天,我却对成都人的喝茶印象深刻。

那天下午,我们喝茶的地方是在一个公园内。在十几棵大树下,放着20多张并不精致的桌子,每张桌子周围放着五六把有靠背的旧藤椅。当我们一伙5个人坐在一张桌子前时,那位斜靠在树干上的大嫂模样的服务员过来,在我们每位跟前摆上茶碟、茶碗,并用滚烫的水冲好,盖好盖。客人喝完时,她再不时过来续水。当然,她还管收费——每位10元。我看了看喝茶者中,有像我们一样结伙过来商谈、说话的,有独自坐那儿看书看报的,有男女一桌打扑克牌的,还有一些显然是附近居住的老人,还有少妇领着幼儿一边喝茶、一边随孩子玩耍的,也有提着大包小包逛街路过这里边喝茶边歇息的,最多的是一些相识的人坐在一起大摆“龙门阵”的。据说晚上或星期天,来喝茶的人更多,许多青年人也会结伴过来加入喝茶队伍。

虽然对四川人的喝茶文化早有耳闻,但真的身临其境时,我还是对他们这种热衷于喝茶的现象感到新奇。

坐在这清爽、宜人的高天大树下,嗅着淡淡茉莉茶的清香,看着公园四处的花草、流水、山石,这些品着香茗的成都人,个个轻松惬意、悠悠闲闲,就像坐在自家的炕头上那样,端着有缺口的茶碗,慢慢地喝着、品着、聊着,同时也玩着、听着、看着。连身着结实而粗糙的白色工作衣的服务员,也像对待熟人那样举着硕大的铝壶,不卑不亢、不急不徐地给客人斟茶。

虽然我和爱人与他们一样也是缓缓地喝着溢满香气的清茶,但我总感觉我俩缺乏成都人喝茶时那份平和、悠然、气定神闲的心境。他们那种神情自如、平静心安、家常随意的喝茶样子,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来的。而以抠门、小气著称的山西人而言,我也决不舍得经常花上10块钱、或专门开着车大老远地跑来,就为了在这简陋的露天茶摊喝口茶、聊天。

一个喝茶就把四川人和其它省份的地域文化拉开如此大的距离。也许再没有别的省份、地域的人,能像四川人这样如此张扬、如此悠闲、如此奢侈地以喝茶为引线,来进行各种交流或消遣的了。如果再有机会在成都喝茶,我想我所描述的就绝不是以上这些肤浅的印象了,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喝茶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的。

生活中饮茶也要注意礼节


生活中,有客人来访主人奉上一杯香茶,已经成为人们家庭以及社交中的普遍来往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下面就详细介绍生活中饮茶也要注意的礼节。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在茶座位数: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一类的自卑感或优越感”,虽然该茶道强调“上帝会与客户定”一说,但更多的人喝茶,自然是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在主人面前,主人的左边是“”高的地方!顺时针旋转,从尊重基地,直到右边业主,不论如何茶表的形式,这是相同的铁律。

以上就是对生活中饮茶也要注意礼节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茶与生活


想了解《茶与生活》知识吗,丰富的《茶与生活》内容等你来看!

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茶的组成部分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种类的茶,不同种类的茶应该如何冲泡,如何保养?所有这些内容,其实都可以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比方说有娇嫩的明前茶,在冲泡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用太沸的水,那样会破坏茶的娇嫩。这是一种呵护的心态,只有呵护,小心翼翼关爱,茶才有甜香。生活中我们需要有这种呵护的心态,若是公司前辈对新人,要注意提携。若是老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若是父母对孩子,要关怀备至。若是官员对百姓,要和善亲切,将心比心。生活中太多的场合,太多的角色,太多的细节,都需要这种心态,有这种心态,社会才和谐。

茶是天地灵气所聚而成,所以我们要珍惜,要仔细品味大自然的馈赠,不可浪费,生活中亦然,手中一杯茶要珍惜,身边的亲朋好友要珍惜,亲情友情爱情,都要珍惜,因为他们都如同茶一样,是经历过太多才有所成就。

茶中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所以饮之有益,不过也需要注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茶,不是所有时间都适合喝茶,比如女性哺乳期不能饮茶,比如睡前不适合饮茶,免得精神亢奋,容易失眠,生活中不同样如此吗?不可贪,不可过,凡事注意分寸,把握好尺度,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定位才准确,才不会做错事。

只要有心,就可以在茶中得到更多属于自己的感悟,茶,绝不仅仅是饮品而已。

关于本文《茶与生活》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日常生活中泡茶礼仪 防止出丑


在日常生活中,以茶待客很普通,泡茶时要注重礼节,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下面小编为您家介绍了日常生活中泡茶礼仪,帮助您防止以茶待客时出丑。

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客人进屋后,先让座,后备茶。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如果用一次性纸杯,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纸杯套上杯托。

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生活中以茶待客 也要注意礼仪


爱茶的人都知道,在外面喝茶时有些礼仪是必须重视的,不然就有可能出丑。其实,在日常以茶待客,也要注意礼仪,这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下面小编为您家介绍了日常生活中泡茶礼仪,帮助您防止以茶待客时出丑。

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客人进屋后,先让座,后备茶。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

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如果用一次性纸杯,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纸杯套上杯托。

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在生活中感悟普洱的生命


想了解《在生活中感悟普洱的生命》知识吗,丰富的《在生活中感悟普洱的生命》内容等你来看!

茶乃人在草木间,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到饮茶后的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说明茶气是真实存在的,所谓茶气就是茶叶分解过程中能量释放的表现,是在茶叶品鉴过程中,带来的我们感观和精神上的综合感受。

以普洱生茶为例,来体验茶气,体验茶气,宜在晴天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进行,正值两餐之间,人正好不饥不饱,饮道畅通,也是从中医养生角度来讲最适合饮茶的时段,此时饮茶,体验茶气最接近客观。

一、茶气的感观感受

凡公认茶气最强的茶,采用传统工艺制成茶饼一年后,都会有强列、持久、深沉的香气,用沸水冲茶时,茶香开始散发,饮时茶汤含香,唇齿留香,公道杯里第一泡茶汤倒完后,公道杯底的香气可以保持在30分钟及以上仍然有余香。茶汤果胶成份含量高,茶汤在品茗杯(用白瓷杯最为明显)里,在视觉观察会有一层油圈或是像果冻。

二、茶气的味觉感受

凡公认茶气最强的茶,茶叶内质会很丰富,耐泡度好,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高,且氨基酸与茶多酚的比例较高,茶汤入口醇厚、绵滑,回甘生津快,能够“苦不盯嘴,涩不挂舌”,茶汤的滋叶可以直接到喉咙深处甚至到胃里,喉韵深。

三、茶气的身体感受

凡公认茶气最强的茶,饮时会有发热、发汗、打嗝等身体反应,饮茶出汗主要表现在背部微微出汗,背部尤其是脊柱,隔着很多肌肉和骨骼,这说明茶有疏通身体的功效。而喝热水流汗,来的猛、退的快,出汗部位主要集中头部,有满头大汗的感觉。

普洱茶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在生活中要惜茶爱人。人类生活最舒适的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也是存放普洱茶的最佳环境,每一个人的味觉、体感不同,在不同时间、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人来泡同一款茶,茶叶的味道也不相同,好的普洱生茶会越陈越香,这也是普洱茶吸引人最神奇的地方,茶气在科学研究上到底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关于本文《在生活中感悟普洱的生命》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生活中无意流露而出的茶文化


有人曾经提出过一个很有意思,甚至很是刁钻的问题:什么是茶人?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答案莫衷一是。我稍微搜寻了一下,发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一个说法是,茶人原指直接从事茶叶采制生产的人,继而又发展为从事茶叶产制、贸易、教育、科研事业的人。“茶人”两字,最早见之于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茶中杂咏》诗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茶的传播和茶文化的弘扬,茶人队伍不断扩展,茶人的内涵也在扩大。从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层面来划分,茶人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专事茶业的人,包括专门从事茶叶栽培、采制、审评、检验、生产、流通、教育、科研人员;二是与茶业相关的人,包括茶叶器具的研制,茶叶医疗保健科研,以及从事茶文化宣传和艺术创作的人;三是爱茶人,包括广大的饮茶人和热爱茶叶的人们。

如果照着这个定义去理解的话,陆羽《茶经》里的一多半人也许就要被划到茶人以外去了。因为即使是最为宽泛的第三条里也至少要求他们是爱茶的人,但是被“茶人”奉为经典的《茶经》里的人不少对茶根本就无所谓爱或者不爱,像司马相如、扬雄以及我们这次要说的山谦之等等,谁也不知道他们喝不喝茶,《茶经》里关于他们的茶事也既不是关于“茶叶栽培、采制、审评、检验、生产、流通、教育、科研”的事情,不是“茶叶器具的研制,茶叶医疗保健科研”以及“茶文化宣传和艺术创作”的事情,也不是“饮茶”和“爱茶”的事情。不过,既然是经典,《茶经》要将他们收入进去,我们也不妨暂且把他们当作“茶人”,或许,他们就是真正的茶人呢?

山谦之,东晋时人,元嘉(424年~453年)时为史学生,后任学士、奉朝请,并受著作郎何承天的邀请,进入了《宋书》的编辑委员会,孝建元年(454年)奉诏续撰。除写作了《茶经》所引述的《吴兴记》外,还留有《丹阳记》、《南徐州记》、《寻阳记》等。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梁朝人沈约在山谦之等人创作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宋书》里却没有为山谦之立传。这就让我们缺少了一条更详细地了解山谦之的道路。

但是,我们却从山谦之留下的《吴兴记》的片段里知道了,“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泉山,出御荈”,也就是说,早在南北朝时期,今天的湖州地区所产的茶叶已经被作为贡品上贡给朝廷了。这要比如今湖州当地宣传上所说的由于陆羽的推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湖州茶叶正式被列为贡茶,至少要早了300多年。

我们无从知道山谦之本人对茶的态度,因此,也许不该把他列作“茶人”,但是,他在无意中却向我们透露了湖州茶作为贡茶的现存最早文字记录,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谁又能否定他对研究和探源茶文化历史的贡献呢?

除了《茶经》中饮用的部分外,有人还从别处找到了《吴兴记》中另外一处与茶相关的记载:“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于此。”据说,这也是关于“茶宴”一词的最早记录。

去年,我在做《游走茶乡·浙江》的时候,每介绍一个县市的茶文化的时候,都要安排一点当地的茶俗,于是,请教了很多茶文化专家,不少还是水平很高的专家,由于是要精确到每个县,他们中的不少就在这里打了顿,说不出什么特别的来了。没有办法,我开始求助当地茶农以及跟茶几乎没有关系的普通老百姓,他们虽然不能有条有理地列出当地茶文化的一二三四来,却多数都能讲出一点书本上没有记载的,却要比书本上记载的精彩得多的东西来。

从切身的经历来看,跟那些长篇累牍、东拼西凑地论述茶文化的巨著相比,山谦之的《吴兴记》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应该不会小太多吧!既然这样,我们又怎能不将他列作茶人呢?

毛主席有句伟大的论断说,党的正确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用最简单的话语揭示出了最深刻的道理的典型例子。如果借用一下这句话的形式,将其中的“人民”换成“生活”,那么我们也可以下一个比较“高明”的论断:茶文化,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文化。

从专家那里能找到茶文化,但是,更多鲜活的茶文化还是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而我们很多人往往喜欢往大里去研究茶文化,却忽视了自己身边以及扎根在百姓中的最直接最有生命力的茶文化。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能有什么大事呢,不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吗,这算得了是大事吗?可是,生活若是抛开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生活吗,那么,这还算不了大事吗?

最近,在迎接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一系列宣传活动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关于香港丝袜奶茶的报道,丝袜奶茶俨然已经是香港和香港生活的一个代名词了。难道说“奶茶经济”在香港经济中的比重大?

丝袜奶茶所以能成为香港的代名词原因还是在于,它是从香港人生活中来的文化,又深入到了香港人生活中去的文化,民生事务可是比天还要大的事务,民生中的文化当然是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文化,这与它所体现的经济价值并无多大关联。

无独有偶,2006年,曾通过网络向全球网友调查,发现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最能代表英国的还是他们的下午茶。

龚自珍说过,不拘一格降人才。陆羽《茶经》也是不拘一格选茶人。生活本身就是不拘一格的,我们又何必拘于一格选茶人呢?让茶文化真正成为一种可以载道和有道可载的文化不是更好吗?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1815.html

上一篇:敬亭绿雪冲泡方法

下一篇:红雪茶有些什么功效和作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