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乌龙茶的栽培技术

2020-09-30

乌龙茶的高产、优质,不仅取决于其自然生态条件与优良的茶树品种,还取决于良种的栽培技术。乌龙茶茶树良种多,种植技术也不同,现将闽南乌龙茶品种以铁观音品种为代表和闽北水仙、肉桂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一、闽南乌龙茶的栽培技术(一)选用良种,高标准建园茶树良种是乌龙茶高产、优质的最基本条件。安溪茶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短穗扦插”的无性繁殖方法,在保持优良种性的基础上,选育和繁殖了铁观音、本山、黄棪、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50多个优良品种。目前全县当家品种为铁观音、本山、黄棪、毛蟹,这四个全国第一批认定的优良品种为安溪乌龙茶的高产优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乌龙茶的高产、优质除了取决于其优良的品种之外,还取决于良法栽培,建设高标准茶园是发挥其最大生产效能的基础工作。调查表明,高标准茶园的效果明显,如安溪茶科所新植35亩铁观音园全部用石砌坎,园内深垦60cm以上,并亩施豆饼200kg、磷肥150kg、稻草250kg作基肥,由于能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茶树长势好于历年同龄茶树生长水平;剑斗后山茶场140亩铁观音园,全部用草坯砌筑坚固的外坎,取得大面积丰收;芦田茶场17亩铁观音老茶园,通过砌壁保土,获得丰收。

(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茶树一经定植,就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养分,进行气体交换,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是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茶园经过不断地耕锄和管理,茶树根部常常容易裸露,再加上乌龙茶品种如铁观音根系少而分布浅,在耕作过程中极易损伤根系而影响茶树生机。在安溪茶区普遍采用的填土法是安溪乌龙茶高产、优质的关键改土技术,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填土,与深耕同时进行。对于沙质土壤,填入粘性较重的红土,而对于粘性土则填入沙质红壤,填土量通常是每亩50~75t。填土增加了土层厚度,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安溪芦田茶场17亩铁观音老茶园产量仅38kg/亩,经填入698m3土壤后,茶园活土层达到60cm,扩大了根系分布范围,为茶树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条件,几年后亩产提高到2425kg,增加了5倍多。

茶园土壤肥力是茶叶高产优质的基础,合理施肥,不仅是乌龙茶高产、优质的主要措施,而且与乌龙茶的品质关系更为密切。安溪采用的施肥技术是大量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搭配氮、磷、钾三要素。如安溪芦田茶场铁观音茶园,五年每亩计施入豆饼615kg、骨粉140kg、牛栏肥2450kg、水肥穴人畜粪尿等雪12000kg、稻草8000kg,再配施一定的氮、磷、钾肥,使茶园土壤肥力大大提高,有机质含量从原来的0.94%增加到3%以上,土壤速效养分也明显增加。

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得出,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能促进铁观音茶树的速生快长,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配施优于单施。不同施肥处理对成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例有不同影响,从而构成品质上的差异。同时得出,可供成龄铁观音红壤土茶园的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N1875~3000kg、P20575g左右、K201125~2250kg,配施菜籽饼2250~3375kg。视茶园土壤肥力不同而搭配不同的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用量。

(三)灵活采剪、培养树冠壮、宽、密、茂是茶树高产优质的树冠结构。对于乌龙茶来说,也同样需要宽大的树冠、广阔的采摘面、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和密而壮的采摘小枝。

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是奠定高产优质树冠基础的中心环节,是形成良好骨干枝和宽广采摘面的重要手段。根据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如铁观音顶端生长优势特别明显,树姿披展,分枝稀疏,定型修剪的方法不能一刀切,而是根据各枝条生长情况,按不同高度进行抽枝剪,这样既促进了分枝,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茶树的损伤,提高了树冠覆盖度。一般第一次定剪是在茶树长至40~50cm时,离地面15~20cm修剪,其后分别离地面40cm、55~60cm进行第二、第三次修剪。

对于成龄茶树的修剪、更新,也因品种而异。如铁观音品种生活力及抗逆性强,萌芽率低,树冠覆盖度小,茶叶产量低,不宜采用台刈更新,而采用轻、重修剪并灵活掌握,一般是先用小剪逐丛剪去枯枝、病虫枝、鸡爪枝,留下健壮枝条,然后对高而分枝少的枝条用大剪剪平。在每年春、秋茶后,剪除部分徒长枝,以促进树冠迅速扩大。

在修剪培养树冠的同时,合理采摘也是一项有效培养树冠的措施。在采摘面尚未达到要求的树幅以前,以养树为主,适当打顶采摘,以促进分枝和枝条增粗。在采摘面形成后采用春、秋茶留一叶,夏、暑茶留鱼叶的采摘法,及时分批按标准勤采。这种采摘方法既保证了安溪乌龙茶的高产、优质,又有利于增强树势。

(四)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加强田间管理由于乌龙茶的品种特性不同,田间管理技术也随之变化,灵活掌握。例如铁观音,其须根少,还不及色种穴毛蟹、梅占等品种的一半,而且根系横向分布多,纵向分布不深,过度深耕必然损伤其根系,从而影响地上部的正常生长,造成低产。因此,铁观音茶园的耕作技术是每年或隔年冬季进行一次深耕,结合深耕施入基肥,在茶季结束后进行一次浅耕除草,使土壤疏松,防止干旱,防止根系损伤,保证茶树正常生长。花蕊多、结果多是铁观音品种的又一生长特性,花果大量地消耗养分,严重影响了枝叶的生长。针对这一特点,在每年九月至十月全面摘除铁观音茶树上的花果,减少了养分的消耗,使养分集中供应芽叶的生长。实践证明,摘除花果是安溪乌龙茶高产、优质的一项有效措施。此外,还应采用铁芒萁、稻草等覆盖茶园,及时防治病虫害及自然灾害。

二、闽北水仙的栽培技术(一)种植特点闽北由于森林覆盖度大,土壤深厚、疏松、腐殖质多、穴多为森林土,因此,闽北水仙种植上的主要特点是:表土回沟、横坡等高种植、深沟栽植、适当稀植和多株定植。为了培养高产优质茶园,全园应深翻40cm以上,开深、宽各40cm左右的种植沟,每亩施有机肥2~3t、饼肥150kg、磷肥25g为基肥,以保证茶树生长之需要。如建瓯小桥等地,坡地茶园占总茶园面积的80%以上,当地群众对坡地利用的方法是在一定坡度范围内不筑梯层、穴超过10度的山坡应构筑梯层,沿横坡按等高线条栽或挖穴丛植,既利用了表土,也有利于山地水土保持,这种种植方法成本低、成园快、经济效益高,已被闽北各产区广泛应用。在崇安、建瓯等地种植水仙品种的另一特点是深沟多株定植,即在定植范围内挖穴深40~50cm,每穴植茶苗2~5株,多则6~7株,株株分开,填土踩紧,并保留一浅沟,既保蓄水分,又提供了幼苗的养分来源。这种深沟多株定植确有可取之处,鉴于水仙系半乔木,分枝少而稀,一般在离地面15~20cm以上才有分枝的特点,用上述方法定植,能克服分枝少和分枝部位高的缺点,使其在地面附近形成较好的树冠,且能提高定植成活率,减少缺株,达到快速成园投产。

由于水仙株型高大,根系分布深广,故宜适当稀植。调查表明,在肥培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如适当放宽行株距、穴行距150~160cm,株距50~60cm,增加每丛株数3~5株,每亩种植2600~4400株,有利于培育较为高大而宽阔的树冠,投产后不仅能平面采,尚能立体采,个体植株产量高。由于植株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有较大的空间和营养面积,能防止茶树早衰,产量高并能延长高产、稳产的年限。

(二)培育树冠建瓯等地茶农根据水仙品种分枝能力较弱的特点,采取定剪结合打顶方法,以促进分枝和增加芽头密度,即运用三次定剪、多次打顶、五年开采的措施培育树冠。具体做法是,在定植后一年的春前定剪第一刀,以后每年剪一次,连续三次定剪,每次定剪的离地高度分别为20~25、35~40、50~60cm。在定剪后新梢生长过程中,适当打顶采摘,以促进分枝,有效培养骨干枝的粗度、树冠高幅度和增加芽头的密度,定植后第五年正式开采。正式开采后的水仙茶树每年或隔年轻修剪一次,其作用是继续刺激萌芽,保持稳产和控制高度。多年采摘后的水仙,发芽力衰退,结节枝丛生时就需要深剪;当深剪无效时就需要树冠更新,闽北水仙的稳产年限一般可达10~15年,在高肥条件下有长达20年之久的。

(三)耕作与施肥闽北水仙园地管理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传统的耕作制度、穴轮作、间作、秋挖和客土法。此外,较为重视有机肥和磷钾肥的施用。

1、轮作和间作长期以来,闽北茶区多采用茶与杉、竹、榛等进行轮作,造成不是毁林种茶就是毁茶还林,经济年限短。近年来,建瓯、浦城等地以茶与太伯梨、合欢、杨梅、温州蜜柑等间作,茶山道路两旁则种上棕榈、柏、泡桐等行道树。调查认为,这种茶林配合的间作对固土护坡,改善茶区生态环境,加速绿化,实现茶叶生产园林化和现代化是有积极意义的,值得在其他茶区应用推广。

2、耕作和施肥闽北水仙定植时一般表土回沟,无基肥。开采前不施肥,要到开采达一定树龄后才开始施肥,一年一次化肥,几年一次有机肥,每年一次秋挖,三年一次“客土”。

化肥施用时期为秋冬或春季前,年施纯氮10~15kg/亩、纯磷12~15kg/亩。如小桥霞抱黄栋窝水仙茶园1967年定植,1978年开始施肥,年施硫酸铵或碳酸铵50kg/亩,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00kg/亩,有机肥的种类有饼肥、土杂肥、鸭毛废渣等。有机肥效果甚好,如石砘西焙丰产片年施鸭毛废渣350kg/亩,崇安茶场水仙丰产片多年以来坚持年施150kg/亩菜饼,这些茶园都取得了高产优质的显着效果。

客土的传统习惯起源于武夷山,而今流传整个闽北茶区,已被公认是乌龙茶区的耕作施肥方面的宝贵经验。客土能加厚土壤耕作层,提高肥力,为茶树提供多种矿物营养元素。闽北茶区群众认为茶园可以不施肥,但不能不客土,因为客土对茶树所起的作用是施肥所不能代替的。崇安茶场的丰产片每年秋冬季结合秋挖以红、黄壤心土作为客土,每丛茶树培客土100kg,每亩客土35~40t。

三、武夷肉桂的栽培技术(一)种植特点根据武夷山茶农经验,认为单株种植不易成活,多数都采用单行双株种植,移栽前先开深60cm、宽60cm的定植沟,然后施下牛粪、茶籽饼做基肥。由于肉桂分枝能力强,特别是在肥培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分枝能力尤强,因此适当放宽行株距,有利于培育较为宽阔的高产树冠。据调查结果表明,行株距以150cm×50cm的种植方式较适宜,十年生茶树树高平均达1?郾45m,树幅平均达185m,根系分布深广,亩产达2500kg以上。

(二)培育树冠根据肉桂直立性和分枝能力强的特点,幼龄茶树采用三次定剪,配合多次打顶采摘的措施来培育树冠。具体做法是:春季定植后,第二年春茶前定剪第一刀,高度为离地面25cm,剪去主枝,保留侧枝;第二次定剪在第三年,在原剪口上提高25cm;第四年进行第三次定剪,再提高15cm,用篱剪将冠面剪平。从第二次定剪后,依新梢生长的情况,可适当打顶采摘,以促进分枝,有效培养骨干枝粗度。投采后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轻修剪,经多年采摘和多次轻剪的肉桂,如果发芽力衰退,结节枝丛生时,则需采取一次深剪,以恢复树势。

(三)耕作与施肥肉桂茶园管理方面的主要特点是采取传统的武夷耕作法,即秋挖和客土法。据调查,武夷耕作法早已流传于整个闽北茶区,目前仍在沿用。

1、肉桂茶园每年中耕除草仅进行一次,少有两次,一般都在早春前进行。深耕包括“挖山”和“平山”两个阶段,一般于每年秋初挖山,深挖30~40cm,除在茶行间正常深耕外,还将茶树根旁及间隙中的土翻到茶行间,有的甚至以锄击打茶树根,使附着的土脱落后挖出。把根旁土翻至行间呈畦状,茶树根际则成畦沟状。挖松的土壤暴露较多,受日晒雨淋,加速风化。经数月于秋末冬初再平山,用客土将畦沟填平。

2、肉桂茶园的培肥原则是“以山养山”,不施化肥,仅结合平山增加较肥沃新土作为肥料,俗称填山或客土。这些新土取自岩缝地表之枯枝落叶和肥土。填山的目的,一方面起覆盖和加深土层作用,另一方面作为补充土壤养分之用。填山的数量依土源的远近和劳力情况而定,肉桂茶树每丛多者填50~100kg,每隔三年填土一次,据武夷山茶农说,填土一次可保持三年肥力。近年来部分茶园使用茶籽饼混合草木灰和客土,于平山时施放,效果显着。

肉桂茶园这种培肥方法,对其保持茶叶特殊的“岩韵”风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花工太多,大面积茶园不宜采用,实际肥效也不比其他肥料高。近几年来,崇安茶场为了提高单产,进行了施化肥试验,虽然产量有所提高,但对成茶香气有不良影响,后又采用茶籽饼肥与草木灰配合施用,也可与桐子饼各半单独施用,效果较好。此外,肉桂茶园与其他乌龙茶区的茶园一样,一般不采用根外追肥,因为根外追肥后,新梢持嫩性强,不易老化,节间长,制茶时做青困难。

Cy316.com延伸阅读

乌龙茶无公害栽培技术


福建安溪现在无公害栽培中,最关键的技术措施是掌握好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

一、茶园土壤管理技术

1、土壤耕作的技术措施及有效作用

无公害茶园更重视中耕和深耕。中耕通常在春茶前进行,每年1次,深度10~15cm,中耕后,有利于春茶萌发和新梢生长;深耕具有较强的熟化改良土壤,增厚活土层、减少竖年病虫发生技术等作用。一般每1~2a进行一次。但深耕容易伤断茶树根系,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和较难掌握的措施,因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深耕的次数与间隔时间。对于种植前以深垦过的幼龄茶园,头2~3a不作全园深耕,然后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挖一条深宽各30cm的条形沟进行深耕基肥,茶园内、外两侧的茶行只浅耕松土,不必深耕;而衰老茶园应结合树冠的改造更新,深耕的深度和宽度以35cm为宜。各种类型的茶园深耕均在秋茶(或冬季)结束后进行,并进行喷洒石硫合剂和全面清园工作。

2、土壤覆盖技术措施

选用安全、洁净无污染的稻草、麦秆或其他杂草,于6~7月份和9~10月份旱害、旱害来临之前,在茶园行间浅耕后,离茶树根部10cm以外进行覆盖,覆盖物要求铺放均匀,厚度8~10cm以覆盖后不露土为佳。坡地茶园应将覆盖物横坡向铺在茶行中,这样既可阻挡雨水直冲,滞留一部分水分,又可避免雨水流动时覆盖物堆积在一起;平地茶园可顺行铺放。秋冬季茶园深耕施即可将覆盖物翻入底层作肥料。通过覆盖,可抑制杂草发生和防治表层水土流失,调节土温,促进茶树生长。

3、客土培园的技术措施

无公害茶园应选择肥力较高的红壤土、黄壤土、红黄壤土或其他洁净田土,在每年茶季结束后挑入茶园行间。填土时,要求不同性质茶园客入不同质地的土壤。粘性土茶园客入砂质红壤土;砂质土茶园客入粘性土,衰老茶园则客入红、黄壤“心土”,厚度10cm以上,分批分期分步进行,每2~3a轮流客土一次。

4、茶园套种的技术措施

茶园套种技术重点在于因树制宜,合理掌握。对于幼龄茶园(包括台刈更新茶园),应选择豆科植物,如黄豆、绿豆、花生等,或选择匍匐性化物如马铃薯、甘薯等。套种时,密度应合理,绿肥与茶树之间需保持适当距离,采取双列穴种,每穴2~3株。当种植的作物基本成熟时应尽快采收,并将梗叶及时翻埋入土层中。对于成年茶园,应选择不与茶树争水争肥的深根性伞状型果树,如油柿、龙眼、杨梅、桃、李等,套种时应根据茶园覆盖率和茶树长势确定果树品种及种植密度,控制遮荫率20%~30%。

二、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

1、我县无公害茶园常用的肥料

我县茶园选用的肥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大类农家有机肥,经过发酵腐熟后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厩肥、堆肥和沤肥,也施用少量饼肥;第二大类化肥,常用的化肥有尿素、硫酸铵、钙镁磷、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入,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之比为1︰1为宜;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采茶前30d以内施下;最后一次叶面肥必须在采茶前20d喷施;全年化肥施用量不能超过总施肥量的20%;第三大类复合肥营养较全面且便于运送施用。常选用氮、磷、钾比例为15%的国产复合肥,或氮、磷、钾比例为16%的俄罗斯三元复合肥,可以选用氮:钾为15︰10氮:磷为20︰16的二元复合肥;第四大类商品有机肥广泛应用的是:“利江牌”有机复混肥、“超大”有机肥,“福隆”复元混合肥,“肥力高”生物固氮有机肥,“大统”微生物有机肥等;第五大类叶面肥,如选用0.2%硫酸锌,可提高鲜叶中橙花叔醇的含量,增强乌龙茶香气。也可施用硫酸钾、金必来等叶面肥料。

2、茶园施肥技术措施

(1)重视基肥的施用,做到早施、深施和施足

“早施”指基肥施用时间应适当提早。施肥时间以秋(冬)茶采摘后10d内进行为好。“深施”就是施肥深度要适当加深,提高茶树的抗逆性,确保安全过冬。成年茶园力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达25cm以上;幼龄茶园可根据树龄由浅逐步加深,一般15cm以上。“施足”就是基肥数量要多。无公害茶园的基肥提倡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幼龄茶园每667h㎡施农家肥2000~1500kg或施商品有机肥300kg,配施磷,钾肥各25kg。

(2)因地制宜施追肥

春秋茶品质好,产量比例高,是乌龙茶生产的黄金季节,这一时期也是茶树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期。但是想春茶生长多而快,仅仅依靠基肥的营养是不够的,必须配合追肥予以补充。每667h㎡施复合肥、化肥共200kg,分4次施下,即春、夏、暑、秋各季节开采前30~40d施用为宜,各种肥料种类占总量的比例因不同树龄而不同,幼龄茶园氮:磷:钾为2︰1︰1;成年茶园氮:磷:钾为3︰1︰1.5。并增施含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增进品质。

(3)巧施叶面肥

有些茶园喷施叶面肥后,虽然促进了茶树萌芽和新梢伸长,但因节间增长和鲜叶内含物含量减少,影响乌龙茶的品质,制出的茶叶香气低、滋味淡;有些茶园喷施叶面肥后,因新梢生长过密,导致病虫害大量发生。因此,必须合理掌握,量质兼顾。一是选择经过农业部登记并附有检验登记证书的叶面肥;二是选用一些即可提前萌发和采摘,又可弥补茶类香气成分的营养元素;三是喷施时要将叶面正反两面都喷湿喷匀,发挥叶子背面吸收能力强的作用,以收到更好的促进效果。

茶树栽培·【栽培技术】


民国时期,闽东的茶园均是丛栽稀植,每亩植茶苗200~300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科学种茶,要求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条双株或双条双株,行距12—15十,穴距03—04十(每穴2株),亩植菜苗2600—5200株,不超过6000株。栽植时间在立春至惊蛰间(春栽),寒露至霜降后(秋栽)。闽东茶园传统一般不施肥。每年的2~3月、5—6月、7—8月各进行耕锄一次。即春茶、夏茶、秋茶采摘前结合开沟排水,各深耕锄草一次。深耕时将表上、杂草与落叶翻入下层作基肥。山地茶园,特别是老茶园保持套种的传统习惯,有的套种马铃薯、甘薯,有的套种小麦、豆类、萝卜和药材。

树冠培育的方法主要是修剪,包括幼龄期茶树的定型修剪和青壮龄茶树的轻修剪与重修剪。定型修剪,一般在定植后一年即开始,二年内连续定剪2—4次,每次定剪均是在上次定一基础上递增10~15厦十。轻修剪,进人正式采摘期后的茶树,每年秋后或春前均进行一次树冠表面的轻修剪,以保留当年春梢的一部分为度。重修剪,剪去影响树液输送、阻碍芽梢萌发的鸡爪枝层,使茶树恢复萌芽能力。轻修剪与重修剪需交替进行,才能培育好茶树树冠,达到高产稳产。

1953年起,茶园施肥被列为茶叶增产的主要措施。施肥多在茶叶采摘前后,每年l—2次。较普遍是在春茶前施化肥(尿素、三十烷醇、磷钾肥等)和原肥。1958年后,区内茶农开始使用除草剂’草甘膦”灭草。60年代茶园以厩肥为主,化肥为辅。60年代中期,境内曾一度引进大叶猪屎豆、小叶猪屎豆、羽扁豆、印尼红豆、茗子、紫云英等绿肥在茶区试种。此后,由于化肥供应量增加,绿肥逐步减少。70年代后,以化肥为主,厩飞为辅。

茶树栽培技术


利用茶树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优良品种和适宜土地,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以获得高产优质的饮料商品茶的技术措施。

在适宜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栽培的技术范围主要是种植、种植后的管理和采收。选种以选用适于当地气候的茶类,且单产高、品质优、抗性强的良种为宜。繁殖可用种子在苗圃育苗然后移植,或用种子直播于茶园。多采用营养扦插繁殖法。

幼年茶园管理,包括种植后的幼苗护理,保证健壮生长,防止水土流失,进行铺草措施,行间间作绿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分枝,实行定型修剪。成年茶树管理包括施肥、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和采摘等。

管理良好的指标是:植株较纯,不缺株缺丛,植株生长势旺盛,树冠覆盖度宽阔,分枝层次明显,叶层厚,土层深厚疏松,行间水土流失少,在一米深度内土壤pH值在4-6之间等。

茶树高产优质的关键在于树冠培养。树冠表层的生长枝密、宽、壮,生长的芽叶就多,肥嫩。每0.333平方米上要有300-400个生长枝,可采的芽叶可达400-500个。树冠高度和宽度的标准,过去要求高度在80-90cm,宽度在90-100cm,现在单行密植行距为145-150cm的,树冠面宽度要求为100-120cm,高度为60-80cm,树冠的高度和宽度之比大约为1:2。树冠采面的叶层保持15-20cm厚,采面要形成稍趋孤形。

绿茶的栽培技术


绿茶优良品种引进的基本原则

一个好的品种引种到适宜地区种植,其经济效益成倍数提高,但如果引种到不适宜的地区,不仅不能发挥其优良特性,还会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品种引进必须注意以下5点:

1 .注意引进品种的适应性能

不同绿茶品种有不同的最适生态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如果引进地区的生态条件超出了品种的最适范围,良种就不能充分表现其优良性状,使引种失败而造成损失。一般来说,引进地区与良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纬度尽可能相近,并选用抗寒性强、适应能力强的品种,这样引种比较容易成功。

2. 要考虑品种适制性

茶树不同品种的芽叶外部形态特性及化学成分含量与比例不同,制成茶叶外形和内质特点也有差别,各个品种都有特定的适制性,在名优绿茶产区引进的品种应尽量选择具有芽叶小、发芽密、芽头壮、早生、抗寒性强等特性,生产毛峰类名优茶宜采用芽叶茸毛多、色泽绿的品种,而制作龙井、旗枪类茶叶,则需茸毛较少的品种。

3. 做好多品种合理搭配

在一个生产单位中将不同发芽期和不同特性的品种按一定比例搭配种植,这种栽培方式可提高茶叶品质,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品种的搭配首先可按发芽期的早、中、晚搭配,以利于错开春茶开采期;其次不同品种的品质各有特色,适制的茶类也不尽相同,按品种的品质进行合理搭配,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品质;第三,种植单一的无性系品种容易遭受病虫害和气象灾害的危害。综合来说,一般就品种的萌芽期来说,特早生品种占40%,早生品种、中生品种各占30%左右,这样结构比较合理。

4. 要选择合适的引种季节

一般地说要与引入地的雨季相一致,在雨季前夕或开始时引种,容易成功。一般北方地区适宜在气温适中的秋末冬初(10月底?11月初)或气温逐渐回升,雨水逐渐增多的春季(3月?4月)引种。

5. 要做好苗木调运

苗木在运输前要做好产地危险性病虫害的检疫工作;途中要防止日晒风吹,最好使用专车运输,在苗木上覆以稻草和蓬布防日晒风吹;长途运输时,苗木根部还要用黄泥水浆沾根或填充苔藓、地衣等物保湿。此外,苗木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移栽,尽量缩短自起苗到移栽完毕的时间,以保证成活。

优质高效茶园建设规划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经济寿名长,前期投入多,因此,在准备建设新茶园之前,必须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新茶园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对建设新茶园的经济效益前景进行科学的论证。新茶园建设规划要做好选址与规划工作

选址 :首先要符合茶树的生长特性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选择气候适宜,年均温度达13度以上,活动积温在3500度以上,年降雨量约为1500mm左右的地域,土层深厚、土壤PH值在4.0-6.5之间、交通相对便利、没有严重污染源、附近有水源、坡度不超过30度的地方建立新茶园。

规划 :按照实际情况,划区分块,设置茶园道路;因地制宜建立蓄、排、灌水利系统;提出园地开垦方式和方法,如确定是否需要修筑梯田,是采用人工还是机械开垦等;注意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营造茶园防护林、行道树网或遮荫树。

绿茶种植技术

1.确定合理种植规格

以中小叶种栽培为主的地区,主要有单条栽和双条栽两种。

(1)单条栽:一般的种植行距1.3-1.5米,丛距25-33厘米,每丛种植2-3株,每亩用苗2500-4000株。在气温较低或海拔较高的茶区,行距可适当缩小到1.2-1.3米,丛距缩小到20厘米左右。

(2)双条栽:在单条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植方式,每2条以30厘米的小行距相邻种植,大行距为1.5m,丛距为25-33厘米,每丛种植2-3株,每亩用苗4000-6000株。与单条栽相比,双条栽具有成园和投产较快但同时保持了日后生产管理的便利性,目前已逐渐成为北方中小种地区主要的处植方式。

2.种前整地与施基肥

茶树能不能快速成园及成园后持续高产,首先是以种前深垦、种前基肥来决定的;种前深垦既加深了土层,直接为茶树根系扩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又能促进土壤进行一系列的理化变化,提高蓄水保肥能力,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深垦结合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更能发挥深垦的作用。

种前未曾深垦的必须重行深垦,已经深垦的,则开沟施入基肥,按快速成园的要求,应有大量的土杂肥或厩肥等有机肥料和一定数量的磷肥,分层施入作基肥。生产实践中的种前基肥用量相差较大,按大多数丰产栽培经验,种前以土杂肥为基肥应不少于15-25吨,磷肥50-100公斤,结合深垦,分层施于种植沟中。平整地面后,按规定行距,开种植沟

3.茶籽直播

(1) 播种时间 :南方地区11月底至次年3月均可播种,而北方地区则因土壤封冻,宜在3月中下旬播种,一般不要延迟到4月中旬以后播种。春播时应注意保管好茶籽,要保持适当的含水率,防止微生物污染和鼠、虫害。适宜的保存温度为5-7度和60%-65%的相对湿度。

(2) 层积催芽 :催芽可达到提早出土和提高出苗率的效果。将浸水饱和的茶籽和湿润的沙子(以手攥不出水为宜)按一层沙子一层茶籽堆藏,沙堆不要高于60cm,否则透气性差,容易沤烂茶籽。堆藏20天左右,随时检查茶籽发芽情况,待一半的茶籽露出胚根时就可播种

(3) 播种密度和深度 :整好地以后,开好种植沟,浇足水。采用条式等距离穴播,株距25-35cm,每穴3-5粒左右,播种深度3-5厘米,覆好土。

(4) 加强苗期管理 :主要有及时除草、抗旱、防冻、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4.苗木移栽

(1) 移栽时期 :田间圃地育成的茶苗,要选择茶苗地上部处于休眠时期进行移栽,有利于茶苗成活。同时,还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避免在干旱和严寒时期移栽。根据我国茶区的气候与生产情况,移栽可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时进行。秋末冬初移栽有利于茶苗的成活,这是由于此时地上部虽然已经停止生长,而根系生长还在继续,茶苗越冬后,根系在翌年春天可较早进入正常生长。但是在冬季干旱或冰冻严重的地区,以选在春初进行较好,这时温度低、雨水足,栽后浇水数量和次数都可减少。

(2) 移栽技术 :茶苗移栽前,先要在待种植的茶园内开好沟,沟深35cm左右,施下底肥,然后选择无风的阴天起苗定植。实生苗的主根太长,可以剪短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浇湿圃地,以减少取根苗时伤根。从外地调运的茶苗,要注意包装与通气,并浇水提高其成活率。也可用黄泥浆沾茶根来提高茶苗的成活率。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后覆土踩紧,防止上紧下松,使泥土与茶根密切结合。移栽后若连续晴天,一般隔3-5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要浇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湿润。

(3) 做好保苗、补苗工作 :茶苗移栽后,一般生长幼弱,根系浅,抗旱力差,因此要做好护苗工作。一般可采用铺草或浅耕来提高抗旱能力,以采用铺草防旱效果较好,比未铺草覆盖的茶园茶苗成活率提高20%以上。如果有缺苗的地方,应该及时补苗,必须是同龄茶苗,一般就地间苗补缺,或用“备用苗”补缺。补缺的方法和补后的管理,与移栽茶苗一样。

(4) 及时防治病虫害 :幼龄茶园由于苗木移栽前后生态环境改变,加上初期苗木生长势较弱,对病、虫的抵抗力不强,因此应加强病虫害防治。

茶花栽培技术


一、繁殖技术

1、扦插

在5~6月雨季,选择幼龄母树,从顶端切取一年生嫩枝,长约10cm,除去下部叶片,在节的下面用刀片削平,顶端保留顶芽侧芽各一个,叶片2~3枚,插于河沙或砾石的介质中,插入深度1/3~2/3。插后覆盖草帘遮荫,加强叶面喷雾,保持插床空气湿度,促使生根。为提高扦插的成活率,可用50~100ppm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浸泡时间8~12小时。

2、嫁接

选用生长健壮的实生苗或扦插容易成活的山茶品种做砧木,在距地径4~5cm处截断,通过髓心劈开约1.5cm深,用1~2年生枝条作接穗,接穗上部保留1~2片叶,下部削成楔形,插入砧木劈开的裂口中,双方的形成层要密切接合,然后用塑料带绑紧。

接后管理接后在接穗上面罩上塑料袋,下面用带子绑上,但不要太紧,这样在袋内形成水滴,并不断滴在砧木上。再在塑料袋外面加上一个包装纸袋,以遮蔽阳光直射。

3、芽插

以每个芽节为一段,保留一片叶子,长约1.5cm,下部斜剪,然后插入介质中,深度以盖没枝条为度。此法可充分利用枝条,适于大量繁殖需要。

(1)、露地栽植

1)土壤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上,PH值在5.5~6之间。

2)种植时间2~3月春植以小苗为主;11月后秋植,效果较好。

3)施肥茶花不喜肥,一般花前10~11月,花后4~5月,施肥2~4次。肥料主要采用复合肥、堆肥,并结合适量磷肥;(施肥原则薄施多施。壮苗多施,弱苗少施或不施)。

4)茶花生长缓慢,不宜强度修剪;树冠发育均匀,也不需特殊修剪,只需剪除病虫枝,过密枝,弱枝和徒长枝。新植苗,为确保成活,也可适度修剪。摘蕾是栽培管理的重要一环,一般每枝最多保留3个花蕾,并保持一定间距,这样可减少植株养分消耗过大,影响开花。茶花花期长达半年,及时搞去调萎的花朵,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树势大有好处。

5)病虫害防治与中耕除草茶花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黄化病及枝上苔藓寄生.虫害为红蜘蛛。各种介壳虫、刺蛾。蔷薇叶蜂等。病虫害的发生,大大影响树势及其观赏性。防治方法分别为:褐斑病在春季萌发前喷洒波尔多液,以后每半个月继续喷洒预防,并注意排水与施肥,除去被害叶并烧毁。黄化病主要由土壤缺微量元素引起,可经常酒施硫酸亚铁或硫酸镁溶液加以防治。红蜘和各种介壳虫防治喷施松脂合剂并加强通风。各类刺蛾.蔷薇叶蜂等用40%氧化乐果400~155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喷施防治。中耕除草,清洁园地也可有效防治病虫害,增强树势,使花朵肥大。全年需进行中耕除6~7次。

(2)、盆栽

1)盆土选择选用微酸性、疏松、肥沃的混合土作盆土.混合土的比例为园土6份、松叶腐殖土3份,砂质l~2份。

2)盆的选择培育以泥瓦盆为好,盆的尽寸大小与苗的比例为:苗高40~50cm,冠幅20~25cm的茶花,盆的口径在20cm左右。其它大小的以此类推。商品苗用紫砂盆较好,可提高观赏效果。

3)盆苗选择选择生长健壮、主干、单干无分枝,树冠优美,叶片嫩绿,无病虫害的植株。

4)浇水管理新植苗,第一次浇足透水,2个月内勤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以后同其它花木盆苗一样进行浇水。次数观气候情况而定,以保持土壤湿润的原则。春天多浇,满足发芽抽梢的需要;夏季宜在早晚,雨季防积水,秋旱要及时浇水,冬季为防冻,浇水在中午进行。

5)蔽萌与防寒茶花春天与雨季要给予充足的阳光,夏秋时节进行蔽荫降温;冬季气温下降到零度时,需搬入室内防寒。

6)花期控制主要是通过品种选择、温度控制和激素处理等手段来达到提早开花或延迟开花的目的。如为了延迟开花,可选择晚花品种,并对其进行低温控制(2~3度以上的冷库,贮藏经包扎防寒处理的植株),可延迟一月开花。为使其提早开花须选择早花品种如小桃红、雪塔、四面景等,再经过追施重肥和激素处理。方法是在茶花春季生长停止。花芽形成后,追施重肥,使花后嫩枝及早充实成熟,及早停止生长;在7月中或8月初用毛笔点涂500~1000PPm赤霉素到花蕾上,三天一次,伴以合理水肥;9月份视花蕾肥大情况再点涂赤霉素,在达不到要求时,酌量强加点涂次数,继续伴以喷水追肥,则花蕾迅速增长,可提早在9月下旬至11月开花。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1456.html

上一篇:茶叶在存放中会变质的原因

下一篇:夏天绿茶放在冰箱的几点理由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