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夏商:解读普洱茶的“奢侈”味道

2020-09-30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夏商:解读普洱茶的“奢侈”味道”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烧一壶热水,切一块陈茶,冲一杯琥珀,闻一下满鼻幽香,尝一口满嘴馥郁,品一品隽永回味,仔细听听,仿佛还有一阵清脆至极的铃声从遥远的茶马古道穿越而来——这就是普洱茶独特的魅力,也是许多普洱茶的“粉丝”——普茶客为之陶醉的境界。如今,普洱茶这种诱人的“奢侈”味道,正在申城迅速风靡。日前,笔者在大上海时代广场6楼的普茶客旗舰店访问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普茶客创始人夏商先生。

解读品牌:当范思哲遇见普茶客

干净的白、舒心的绿、柔和的黄,加上极简的柜台陈列,显示着普茶客旗舰店主人奢华而低调的风格。夏商穿件T恤,不戴眼镜,面前茶案、茶壶、茶杯一字排开,沉稳、笃定。

“我从2004年开始做普洱茶,我做这一行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把普茶客做成一个高端农产品品牌。”聊到普茶客的来历,夏商的语调里自信满满,“法国出红酒,古巴有雪茄,希腊产橄榄油,最不可思议的是寒冷到一棵茶树都长不活的英国,把他加工的红茶卖到了全世界。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完全有实力打造出许多个类似于英国红茶的招牌产品。”

然而,中国的农产品形象一度很低端,比如像普洱茶在云南就是做成茶砖包张报纸街头吆喝着卖。即使是拥有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历史的众多“中华老字号”,其生存状态也令人担忧:许多老字号没有跟上时代变革的脚步而被淘汰,比如北京过去生意兴隆的“八大堂”;一些坚守“祖业”的老字号也因为各种原因远远没有实现市场化,更谈不上把产品或者品牌做到像法国红酒一样的标杆。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一种使命感,让小说家夏商在2004年创立了普洱茶高端品牌——普茶客。“之所以把旗舰店开到时代广场,与范思哲、boss、Gucci毗邻。我就是要把‘普茶客’做成中国人自己的高端农产品品牌。”夏商如是说。

解读成功:行业虚火中理性成长

然而要把一个品牌从无到有地树立起来谈何容易!这四年多来的风风雨雨,夏商想必甘苦自知。

“做一个品牌最大的困难在于时间积累,你要熬得住。江诗丹顿座钟早在咸丰年间就已经放在大清皇帝的藏品殿里,浪琴在1900年之前已经在广州开设了专卖店,哪一个大牌不是历尽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夏商说。

在建立了普洱茶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运作体系后,夏商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品牌推广上来。同时,知名作家、成功广告人的身份也为了他解决了资金上的一部分压力。通过参与高端文化活动的方式,比如连续三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合作伙伴,第一财经“社会责任榜”指定用茶等等,使“普茶客”声名鹊起。

2005年,普茶客旗下的“普洱茶中国门户网站”上线。“当时投资做这个网站,是为了传播普洱茶知识,谁知道通过网站来咨询的比实体店的客流还多,当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夏商这样回忆,“我们开始重视网络销售,找专业的网站制作公司来对网站进行升级。如今,网站销售逐年稳步增长,已经超过了实体店的销售。”高端品牌的本色就是低调,而普茶客的网站销售却做得风生水起,一方面固然是普洱茶本身的健康理念受到众多白领消费者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顺应网络营销大潮流的结果。

2006年普洱茶行业迎来了它所谓的“黄金时代”,有所谓“存钱不如存普洱,买店就买茶叶店”的说法,普洱茶、茶具甚至茶书、茶谱的价格都被一炒再炒。“当时普洱茶被炒得火热,三天两头有顾客找到我们要买大量的茶叶,而且价格非常吸引人。”夏商回忆道,“但是我们没卖。我认为普洱茶是消费品,不是金融产品,个人不能也不该拿来做投资,因为投资人最终变现的时候没有终端。”

果然,跟荷兰“郁金香热”的结局一样,普洱茶的“泡沫”很快在2007年破灭了,但普茶客的香味却执着地飘到了全国各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普洱茶本身防癌降三高、减肥养颜的作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而浅酌细品的生活方式、品位也为许多时尚、高雅的‘普茶客’所接受。”夏商这样总结。

解读人生:泡上一壶普洱写小说

1985年,17岁的化工厂青工夏商第一次向一家杂志社投稿。两个星期后,他收到了他的第一封退稿信。打开来,编辑修改过的红字和他的黑字一样多。“我意识到以初二都没毕业的知识水平去写小说实在力不从心。”夏商笑着说,接下来他做的事情让人大跌眼镜,“我买了1979年版的《辞海》三卷本,把那些绿豆大的字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所以我的词汇量很大,有一次在长春参加笔会,酒席上比赛‘好像’的同义词,我一口气说了仿佛、犹如、恰似、貌似等27个,把那些写小说的朋友唬了一下。当然光知道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要不然大家去读读辞海就当作家了。”

执着的热情,加上一点天赋,夏商在历尽千余次退稿之后终于有了回报。1988年,四川绵阳《剑南文学》编辑部给夏商寄了封信。“当时那封信很薄,与夹着原稿的厚厚的退稿信不同。”夏商回忆道,“我清楚地记得,撕开那封信时手都在发抖!一直到吃过晚饭,才有勇气把信拆开,控制不住流了眼泪……”从此,夏商一发而不可收。1989年,《青年报》的副刊《红花》给20岁的夏商作了一个整版的专题,这在《青年报》历史上是首次。29岁时,小说作品遍布中国所有重要文学杂志的夏商,成了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上海籍会员。

“对我来说,小说还是第一位的,笔耕从来不辍。近期有一部讲述浦东30年历史变迁的35万字的长篇小说《东岸纪事》,和三卷本《夏商文集》会出版。”夏商说,“对我来说,在写小说的时候泡上一壶普洱,品品那种回甘陈香的味道,当一个惬意的普茶客,足矣。”(周森浩)

茶经网扩展阅读

云南普洱通往国外的茶马商道


中国昔日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即是茶马古道,形成的历史已上千年,其中基本路线有两条:

第一条茶马古道是从云南的思茅普洱出发北上,经大理、中甸、察隅、波密、拉萨、日客则、讲孜、亚东、柏林山口分别到面甸、尼泊尔、印度;

另一条是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康定、昌都到尼波尔、印度。

云南学者木宵弘、陈宝玉等,90年前会实地考查过第五条通道—滇藏川茶马古道,在《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中载,路线从普洱茶乡的思茅普洱开始北上经景谷—景东—南涧—下关—大理—丽江—中面—德钦—梅里雪山—西藏甲朗—碧土—察隅—印度、面甸。木宵弘先生他们从甲朗到碧土—扎玉—左贡—田妥—帮连到过昌都。

从木先生标记的茶马古道线来看,从西藏帮连通白马—然鸟—扎木(波密)—林芝—米林—郎县—加查—乃东—泽当—穷结—扎里—贡嘎北向曲水—拉萨。又从贡嘎西向通浪卡子—江孜—日客则—拉孜西下通定日—门哈帕—镍拉木—尼泊尔。

另外还有一条是从思茅到国外的(新茶路),美籍学者娄杨丹桂女士在《新茶路考》论文中说,路径大体是这样的:沱茶从思茅发至腾衡,然后进缅甸的密支那,八模和满得列(曼德勒),可分为两条路:马帮路和汽车路,

一条是从满得列装火车至仰光港口,

另一条从仰光装上英国p&0输船海运至印度加尔各答港口,从加尔各答又装火车向南运往西里古里,之后装上缆车向北运送到葛伦堡的十里区,这里是云南沱茶的交货地点,等待接货的藏族马帮将茶用骡马驮回西藏。

行走大约要18天至20天才到达拉萨,路径由葛伦堡过土大桥,进锡金地界,往北上山到干托克,从干托克由马帮又翻回惹嘎拉山口进西藏的亚东关口,经帕里、讲孜最后到达拉萨,这条新路是二使世纪初由在印度经商的纳西族杨守其先生首创成功的。

更多茶马古道内容请访问

网普洱茶爱好者乐园

普洱茶野生茶,原始物种的味道


云南这神奇的土地不得不让有佩服其它广大的植物资源。野生茶就是一个证明,我们以为已消失的最古老的茶植物还在云南大量存在着。

前些年,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野生茶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由于野生茶树高大挺拔而产能低,许多山区采用砍倒树、抹光头的方式采茶,因此造成野生茶树群落迅速衰退、消亡。而这些亿万年前残留下来的原始物种,一旦破坏就永远无法恢复。

所说的野生茶,是指采摘野生山茶科植物嫩叶所制成的茶叶。注意,是野生的,非栽培型的普洱茶古树。野生茶可以说是普洱茶独有、云南独有的一类茶叶,其它地域、其它类别的野生茶与我们所指的野生茶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云南已经云南周边的深山之中,还保留有大量成片的野生山茶科植物群落,可供人采摘利用。其它地区即便是还保有少数的野生山茶科植物树种,基本上也只能圈起来、保护好供观瞻用。

野生茶一般生长在云南南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极低,几乎没有现代工业。野生茶往往生长在深山老林的无长期固定居民的无人区,完全没有机会接触到农药、化肥以及其他污染。现在很多食品都冠以绿色有机,要以此论,我们能接触到的食品中,有哪一种能超过野生茶,比它更有机、更绿色?

野生茶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树龄一般都在千年以上。在前些年,因这些野生茶树长得太高。人们用刀砍,这种做法对茶树破坏影响太大。这些年,慢慢的国家开始进行了有意识的保护。这种高树龄的野生茶是最纯正、也是最天然的。它经过上千年的生长、净化,其根部已经深深扎入土中,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的强,其吸收的都是大自然的精华部分。

这种野生茶,一般口感非常的野性、霸气。刚好体现了他的纯真和天然。喜欢品饮霸气、刚烈茶气之人。另外,野生茶对茶人的身体健壮程度要求较高,茶性过猛身体较为脆弱的朋友怕支撑不住茶叶的刮脂,降低血糖这些状况。

云南是世界上野生型大茶树群落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滇西南茶区的深山之中,有大片的野生茶树林,主要分布于德宏州,保山南部的永德、龙陵地区,临沧勐库地区,思茅北部的景东地区和勐海南部的勐宋。

野生型茶树属于现代茶叶进化系的祖先,分布于滇西南茶区的厚轴茶、大理茶、滇缅茶等许多种系。这些野生茶树呈乔木形态,树姿高挺直立,高度可达数米至数十米间,各个种系间外型、气味差别巨大。

云南的野生型大茶树多数树龄很高,育芽能力弱,繁殖能力差。原始状态的野生型茶树群落,是珍贵的物种资源宝库,具有很高的历史、科研价值,对待云南的野生茶树资源,应当采取的行动是保护而非盲目开发。

愿我们多一份对自然的尊重与歉意,不要再去毁害这些大山丛林中远古的精灵。

资深茶人韩麒麟解读疯狂普洱茶


在今年多种中国名茶纷传降价声音的情况下,普洱春茶却走出一波独立涨价潮。一些采购普洱毛茶的商人流传着这样一段打油诗:“钱多老班章,古茶肯定香;大款喝曼松,一身都轻松;钱少去冰岛,去了也白跑;易武寨刮风,金卡必刷空;无奈上景迈,家家市场混着卖;最后下昔归,空手把家归”。那么消费者该如何理性面对市场?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了解普洱呢?本期,资深茶人韩麒麟先生为读者讲述有关普洱茶的种种。

新报:据悉,今年的普洱头春茶又涨价了。从2000年到现在,普洱茶的价格一路高歌,有的名山古树茶13年来涨幅甚至超过400倍。当然,这期间也经历了2007年普洱茶泡沫破裂的阶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影响普洱的价格?

韩麒麟:前几年,普洱茶势当初之所以愈走愈高,根本原因在于普洱茶已经从一种消费品转变为一种投资品,也就是说普洱茶是被“藏”起来了,而不是被“喝”掉了。在许多消费者心目中,都认为普洱茶是“唯一一种没有保质期的茶叶”、“越陈价值越高”,“品老茶、喝熟茶、藏生茶”这种说法在民间也流传较广。一些商家趁机大肆炒作普洱茶。许多有闲置资金的人,在对普洱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下子就买了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茶品,导致有些收藏者储存的普洱茶比原产地生产的茶还多。当时在广东等地,同类型茶饼价格涨幅高达10倍,登历史之巅。然而,在价格泡沫被挤破后,藏茶的市民瞬间变成了被套牢的对象。近几年,普洱茶开始理性回归,除在国内热销外,还批量出口到各个国家。于是,众多的普洱茶生产厂家和“专营”普洱茶的商家渐渐崛起,普洱茶成为茶叶市场蓬勃兴起的热点,每年小幅上涨属市场正常现象。

新报:普洱茶被誉为能喝的古董,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该藏还是该喝?

韩麒麟: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具有存放时间越长越香的特点,这让普洱茶有了收藏价值。然而,大多数藏茶者都忽略了一点:普洱茶“越陈越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而且收藏普洱茶是大有讲究的,那种将普洱茶比作黄金和古董的说法很容易起到误导作用,特别是普洱茶若保存不当,很容易变成废茶而一文不名。跟古董最大的不同是,它并不具备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管“陈”的确是评价普洱茶好坏的一大标准,久放的普洱颜色重,口味更加浓醇爽滑,但“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本身具有的,改变不了茶的饮料属性。我认为既然是饮料就应有更多的人来品饮,只有让更多的人来消费,才会形成流通以及产生利润,因此普洱茶的出路在于让消费者喝掉而并非拿回家收藏。

市场上的普洱茶五花八门,难免让人“头晕”。那么普洱茶是如何划分等级的?人们又该如何甄选?

韩麒麟: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档分等级。其中高档茶分为四种,均因产量少而不能批量生产。一是普洱金芽,此种普洱属单芽类,金黄色芽头,叶底细嫩匀亮。二是宫廷普洱,金毫显露,色泽褐红,叶底细嫩。三是礼茶:条索紧直较嫩,汤色红浓,叶底细嫩。四是特级茶,条索整齐。中档次的普洱茶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其特点是条索紧结、肥嫩,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纯正,叶底褐红、柔软。低等普洱茶以七级至十级为主,外观条索粗大,叶底褐红欠均匀。级别的划分是以嫩度为基础,嫩度越高的级别也越高,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点,一是看芽头的多少,芽头多,毫显,嫩度高;二是看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的程度,紧结、重实的嫩度好;三是色泽光润的程度,色泽光润,润泽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

新报:就普洱茶的品质来说,它是如何定义的?在选购和饮用普洱茶时应该注意什么?

韩麒麟:普洱茶是以普洱所属地区所产云南大叶种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包括自然后发酵和人工发酵)形成的符合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的散茶和紧压茶的总称。选购普洱茶时,首先应该知道普洱茶在茶青原料上有乔木和灌木之分,在年限上有新茶和老茶之分,在发酵转化上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口感上有清香、檀香、荷香、枣香、陈香之分。在储存中有干仓和温仓之分。普洱茶由于产区和级别等级的不同,口感上会有一定差异,但都应该汤色清澈,口感甘甜、润滑,气味自然。

饮用普洱茶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去选择生普洱或熟普洱。生茶茶气重,去油腻效果好,但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适宜胃功能较好,身体肥胖、血脂血压较高的人士饮用。熟茶茶气温和,润滑细腻,温胃暖胃,瘦身养颜,适宜所有人群饮用。

生普洱与熟普洱如何去区分?我们经常会在包装上看到“7542”这样的编号,它代表着什么?

韩麒麟:区分生熟普洱茶可以从其外观颜色、口感、汤色、叶底等几个方面来比较。生普洱在外观上条索匀称,颜色墨绿,香味自然清香。口感苦涩、回甘、生津,汤色橘黄或浅红,晶莹剔透,叶底淡青或栗色,充满鲜活性。熟普洱条索紧密,颜色呈深褐色,香味熟香,口感甘甜、滑厚、细柔。上好的熟茶还有陈香、参香、荷香、枣香等,口感丰富,汤色褐红或暗栗色,叶底暗栗或黑色,没有鲜活性。

编号和茶品的价格没有直接关系,第一、二码表示该款茶的配方年份;第三码表示毛茶原料的等级即茶箐级数;第四码表示生产厂家。例如:7542,75表示此款茶是1975年的茶箐配方,4表示4级茶箐,2代表勐海茶区生产。尾码1为昆明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生普洱和熟普洱是通过发酵方式来区分的。

唐代的税茶和榷商


我国征收茶税始于唐代,但具体时间记载有些歧异,不厌烦琐,撮要开列如下:

《唐会要》卷84《杂税》:建中元年九月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之,充常平本钱。(《事物纪原》卷l《杂税》文同)【131】

《唐会要》卷87《转运盐铁》建申四年,度支侍邓赵赞议常平事,竹木茶漆尽税,茶之有税,肇于此矣。【132】

《旧唐书》卷13《德宗纪》,贞元九年正月癸卯,初税茶,岁得钱四十万贯,从盐铁使张滂所奏,茶之有税,自此始也。【133】

《山堂考索后集》卷56《榷茶》:茶之有税,起于唐之赵赞。茶之有榷,又起于唐之王涯,如王播、裴休皆主榷茶之议者。【134】

《续资治鉴长编》卷42,至道三年(977年)五月。王禹稱上疏:只如茶法,从古无税,唐元和中,以用兵齐、蔡,始建其法,唐史称是岁得钱四十万贯,东师以济,今则数百万矣。【135】

我们抛开记载中的个别年月差异,可以肯定,唐德宗建中时,开始对茶叶征收什一税。兴元元年(784年),曾下令停止收茶税,【136】所以,贞元九年开始的茶税,《新唐书》卷9《德宗纪》称为复税茶,【137】自此以后,茶税便不再停止征收了。

王禹偁说,元和中开始征收茶税是错了的,但同时存在类似看法的颇有其人。当宋真宗与辅臣讨论茶利时,王旦等曰:元和国计茶税,岁不过四十万缗。【138】其实,自德宗贞元以来,每年收入四、五十万贯的茶税乃是通常的情况,【139】元和时的税茶收入并无明确记载,可能也是四、五十万贯。李珏在穆宗初上疏说,税茶之事,尤出近年。【140】这大概是宋人致误之由。但李珏已指明税茶在贞元中,不得不尔。按理是不应该有混乱了。

关于榷与税,章如愚把二者加以区分乃是无可厚非的。榷是专卖,早在汉武帝时,已有初榷酒的记载,【141】《旧唐书》卷49《食货志》也说,建中三年(782年),初榷酒,没有把当时已经存在的税茶称为榷。同书卷17下《文宗纪》:太和九年(835年)十月,王涯为榷茶使,茶之有榷税,自涯始也。王涯建议税茶的一套办法符合汉代以来专卖的涵义。不过,《旧唐书》的记载仍有混乱,长庆元年(821年),盐铁使王播增茶税。已称之为茶税,而记反对王播意见的李珏上疏。今若榷茶加税,颇失人情,【142】则又称为榷茶。其他《唐会要》、《新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书所记唐代税茶之事,也将榷与税二者混用。宋仁宗的诏书说,唐自建中,始有茶禁。【143】这是把税茶也视为榷了。但曾巩在《元丰类藁》中却把唐代有关茶叶的征税一律称税而无榷茶之名。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的按语中却说,嗜茶、榷茶皆始于贞元之间。唐律不见对榷的解释。宋代,诸称禁物者榷物同,称榷货者谓盐、矾、茶、乳香、酒、曲、铜、铅、锡、鍮石,诸违犯禁物,如被盗诈恐喝及因水火致彰露者,并同首原。【144】唐代对矿产的政策与赵宋有所不同,对于茶、酒税的政策是大体一致。由此也可窥见。唐宋人对榷与税之区分已不如汉朝人那样严格讲究了。

唐德宗贞元以后,在郡国有茶山及商贾以茶为利之处。设置税场,分三等估计,以征收什一税。这【145】自此经顺宗以至宪宗一直沿袭了这种收税办法。元和时,李巽为盐铁使,物无虚估,天下粜盐、税茶,其赢六百六十五万缗。【146】当时的茶税收入一定不少。各地州府置茶、盐店收税,被认为是一种权宜之计,诸道先所置店及收诸色物钱等,虽非擅加,且异常制。【147】元和时对茶盐的临加附加税很快便停止了。

穆宗即位,一年内三次变革茶税。首先,对茶、盐等税。每贯除旧垫陌外,量抽五十文。【148】实际已是额外加税。几个月后,茶税钱亦与纳时估匹段及斛斗,【149】以粮绢代茶税,在那钱重物轻的时代,必然是变相加税。再过几个月,盐铁使请求把茶税每百文增加五十文,【150】这个时候,茶税岁收应有较大增加,但史文失载。

唐文宗时,郑注建议,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直分,命使者主之。【151】盐铁转运使王涯也请求改变江淮以南茶法,于是任命王涯为诸道盐铁转运、榷茶使。【152】他上表请求使茶山之人,移树官场,旧有贮积,皆使焚弃。【153】蛮横地剥夺百姓的茶园,理所当然地要招致人们的拚命反抗,令孤楚请罢榷茶使的奏文说,岂有令百姓移茶树就官场中栽植,摘茶叶于官场中造作,有同儿戏,不近人情。【154】充分反映出拥有茶园的人们被榷茶措施激怒了,那些茶商们计鬻茶之资,不能当所榷之多,【155】也表示了很大的不满。震于朝野的反对,王涯的榷茶办法没有通行。令孤楚继续主持茶政后,纳榷之时,须节级加价,理由是商人转卖,必较稍贵,即是钱出万国,利归有司,既无害茶商,又不扰茶户。【156】增加茶税,伤害最大的自是喜爱饮茶的广大人民。

武宗即位,盐铁转运使崔珙又增加江淮茶税,【157】还恢复了元和时曾被废除的茶商往来各地的关卡税,茶商所经过的州县都征收重税,稍有不顺,乃凭借权势,抢掠车船,使它装载的茶叶露积雨中,这种恶作剧的举动迫使人们转而从事走私贸易。前已指出,武宗和宣宗时,曾一再通过法令,严厉惩罚私茶商贩。还对庐、寿、淮南(茶),皆加半税,如此双管齐下,使天下税茶,增倍贞元。【158】即是说。唐末宣、懿之际,全国茶税岁收近百万贯了。【159】

唐代各地征收茶税的具体情况,现存资料极少,时间又前后参差。饶州浮梁县,宪宗元和时,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余贯。【160】剑南道税茶,文宗太和时,由使司自理,每年出钱四万贯送省。【161】常州税茶,文宗开成时,曾由盐铁场改归州县征收,比类盐铁场院正额无数,加数倍已上,【162】于是,便将此数作为茶税正额。唐代,诸道州府都置茶盐店收税,茶商携茶住店,每斤要收塌地钱,所经关口也要收关税,【163】如泗口税场,茶、盐、绫绢一物以上并税。【164】文宗以后,全国诸州县山泽矿冶税收不过七万余缗,不能当一县之茶税。【165】由此可见,各地茶税的收入很不少。

五代十国时期,同样存在茶税。苏辙说:五代之际,孟氏窃据蜀土,国用偏狭,始有榷茶之法。【166】这是说的后蜀税茶。

注释:

【131】《旧唐书》卷49《食货志》,又卷12《德宗纪》,《新唐书》卷9《德宗纪》均作建中三年(782年)九月,《新纪》并称之为初税茶。

【132】参看《宋会要辑稿食货》30之7《茶法杂录》,嘉祐四年(1059年)二月诏,自唐建中.始有茶禁,上下规利,垂二百年。

【133】《旧唐书》卷49《食货志》;《唐会要》卷84《杂税》,又卷87《转运盐铁》;《册府元龟》卷493《山泽》;《资治通鉴)卷234文同。但曾巩《元丰类藁》卷49《茶》,唐正元初,赵赞兴茶税,而张滂继之,什取其一。夏竦《文庄集》卷l5《平筦榷奏》,也记有不同说法。

【134】《事物纪原》卷1《榷茶》:起于唐建中贞元之间,一云,正元八年.张滂奏收茶税。一云穆宗时,王涯始榷茶。记一事,并列三说,作者并无定

【135】《宋史》卷293《王禹偶传》文同。

【136】《唐大诏令集》卷5《奉天改兴元元年赦》;《册府元龟》卷89《赦宥》;《旧唐书》卷12

【137】《文献通考》卷18《征榷》文同,参看《旧唐书》卷123《王绍传》。

【13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6祥符九年(1016年)二月庚辰条。

【139】《唐会要》卷84贞元九年之后,自此每岁得钱四十万贯。同书卷87,贞元九年,是岁得缗四十一万。《陆宣公集》卷22《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五条.近者有司奏请税茶,岁约得五十万贯一

【140】《旧唐书》卷173《李珏传》。另外,《册府元龟》卷493《山泽》记王播奏疏,称为榷茶。

【141】《汉书》卷6《武帝纪》。

【142】《旧唐书》卷173《李珏传》。另外,《册府元龟》卷493《山泽》记王播奏疏,称为榷茶。

【143】《宋会要辑稿食货》卷30之7《茶法杂录》,嘉祐四年(1059年)二月诏;《欧阳文忠公全集》卷s6《通商茶法诏》。

【144】《庆元条法事类》卷28《榷货门榷货总数》。

【145】《唐会要》卷87《转运盐铁》,又卷84《杂税》;《旧唐书》卷49《食货志》。

【146】《新唐书》卷54《食货志》。

【147】《全唐文》卷455程异《请勒停置茶盐店》;《旧唐书》卷48作元和十二年;《册府元龟》卷483、《唐会要》卷88均作元和十三年三月奏。

【148】《旧唐书》卷16《穆宗纪》;《册府元龟》卷484。

【149】《唐大诏令集》卷54《长庆元年正月南郊改元赦》;《全唐文》卷66《南郊改元德音》。

【150】《新唐书》卷54《食货志》;《旧唐书》卷173《李珏传》。

【151】《旧唐书》卷169《郑注传》。参看《旧唐书》卷172《令狐楚传》。

【152】《全唐文》卷69《授王涯充诸道榷茶使制》;《册府元龟》卷510《重敛》,又《交结》;《旧唐书》卷下《文宗纪》.又卷169《王涯传》。

【153】《唐会要》卷87《盐铁转运总叙》:《旧唐书》卷49《食货志》。

【154】《全唐文》卷541令狐楚《请罢榷茶使奏》;《旧唐书》卷49《食货志》,又卷172《令狐楚传》;《册府元龟》卷494《山泽》。

【155】《册府元龟》卷501《重敛》。

【156】《全唐文》卷541令狐楚《请罢榷茶使奏》;《旧唐书》卷49《食货志》,又卷172《令狐楚传》;《册府元龟》卷494《山泽》。

【157】《新唐书》卷54《食货志》。

【158】《新唐书》卷54《食货志》。

【159】按,《新唐书》卷52《食货志》,宣宗既复河湟,天下两税,榷酒、茶、盐、钱岁人九百二十二万缗。其中茶税收人多少,我们无从知道。《宋会要辑稿食货》30之11《茶法杂录》,记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君臣议论茶法时,王安石说,榷茶获得太少.吴充说:仁宗朝茶法极弊时,岁犹得九十万余贯,亦不为少。宋代茶税收入少时,犹有如此巨额,唐代茶税比宋代少,最多时,亦不能过此数。

【160】《元和郡县图志》卷28《江南道》。

【161】《旧唐书》卷187下《庚敬休传》;《册府元龟》卷504《关市》。

【162】《册府元龟》卷494《山泽》。

【163】《唐会要》卷84《杂税》。

【164】《唐会要》卷84《杂税》。

【165】《新唐书》卷54《食货志》。

【166】《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6元祐元年(1086年)二月癸未;《栾城集》卷36《论蜀茶五害状》。

茶马古商道


唐代以来沟通川、滇、藏边三角地区的古商道,是藏族地区的马匹、皮毛、药材等特产和四川、云南的茶叶、盐、糖、布、线、粉丝等生活日用品交易的商业通道,主要依靠马帮在山谷、驿道中长途跋涉来运输货品,故称“茶马古道”,亦称“茶马商道”。自唐、宋以后,汉藏物资依赖茶马古道持续往来1000多年,维系了两地物资与文化的交流,并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古道(特指滇藏茶马古道)的最繁忙时期。抗日战争结束后,随多条进藏公路的修筑而渐渐没落。

茶马古道蜿蜒于我国大西南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中,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古代滇藏主要路线是从云南的西双版纳、思茅、普洱、临沧、保山、大理、丽江,经迪庆及西藏的昌都、拉萨等地,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地区。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凉山后,交汇云南丽江,再经迪庆、西藏等地,进入尼泊尔。这条茶马古道横贯藏、川、滇高原横断山脉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蜿蜒4000余千米。后因云南经济持续发展,清代、民国时期共开拓多条内外通道:昆洛前路茶马道、滇西后路茶马道、思茅易武茶马道、思茅澜沧茶马道、思茅江城茶商道、普洱思茅通外茶马商道、佛海通外茶马商道等等。

传奇商道“茶马互市”


这条充满神秘和布满奇险的古商道,同时也是一条沉淀了厚重的历史内涵和丰富边茶文化的贸易古道。千百年来,它曾为促进藏汉地区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铸就沿线藏、彝、汉各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是一条坚实的纽带。如今,昔日辉煌繁荣上千年的茶马古道迎来了国家文物局领导的高度重视,雅安市茶马古道研究保护中心成立后迅速启动相关工作。茶马古道则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公元前53年,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蒙顶山上,茶祖吴理真栽下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棵茶树,由此也开创了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

由汉而唐,而至宋、元、明、清时期,川藏茶马古道上,一群群背夫一队队马帮将一包包边茶运至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公元1954年12月25日,著名的川藏公路建成通车。崇山峻岭间逶迤盘亘千年的茶马古道人力畜力运输时代宣告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川藏茶马古道其实蕴涵了太多太多的传奇和故事

千里川藏贸易

宁可三日无粮

不可一日无茶

在我国的藏区,流传着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在藏族地区,人们凡婚嫁之事,请客送礼,茶叶都是最为普遍的礼品;走亲串戚,时常以茶相馈;如宾至客来,请人帮忙,相待饮食中,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少的。在节日活动中,如赛马、摔跤等比赛,尚以茶叶作奖品,奖励优胜者。到寺庙念经,须熬茶布施

同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国家级评茶师李洪奇说,实际上在青藏高原地区,人们过去根本无法离开对茶叶的需求。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加上交通条件不发达,高原地区普遍缺少新鲜蔬菜,人们每天都需要饮用茶叶来分解牛羊肉等高脂肪、高蛋白类的食物,并从中摄取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

脚下一双鞋爪子、背上一个背夹子,手里捏着汗刮子解放前,在雅安至康定的茶马古道上,背夫跋山涉水,翻越著名的大相岭、飞越岭、二郎山等,背着沉重的茶包子经泸定走进藏区。

在密林之中,一队队马帮也驮着茶包逶迤而行。

1939年春夏,中国电影之父、著名摄影师孙明经就用他手中的摄影机拍摄下了一幅幅经典的茶马古道情景。在他之前,法国外交官方苏雅、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俄国人顾彼得、化学家路得那爱德等西方人士,都曾在川藏茶马古道上留下一张张黑白的茶马古道照片。

在天全县著名的茶马古道驿站甘溪坡,当年的茶背子李忠全老人回忆他在茶马古道上背茶包的情形时说,他18岁起就开始背着边茶去康定,一直背到1951年。当时背夫背茶是很普遍的,光是甘溪坡就有四五十人!

采茶采茶再采茶,炉城一去远离家;姑嫂房中齐叹嗟,哥哥背茶未还家。沙哑的嗓音,和着浑厚的唱腔,唱出了茶背子们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艰辛与苦难。

在荥经的新添古镇,在大相岭上的凰仪堡,在汉源的泥头驿、化林坪、飞越岭,一直到泸定、康定,再随着康定锅庄里的马驮子,一包包藏茶被运往藏区。

在高原的帐篷里,藏民们为远到而来的客人们端上一碗碗香甜的酥油茶;在茶叶产地雅安,采茶、揉茶、搓茶、溜茶、蒸茶、晒茶,捡茶、打包一道道工序,把川藏两地的人们紧密地连结起来。

作为中国的藏茶之乡,川藏咽喉雅安云集了全国各地的茶号和茶商。

仅仅在清朝时期,雅安的天增公、孚和、义兴、裕兴、公兴等茶号,规模都十分庞大,几乎整个藏区都有他们销售的茶叶!在雅安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一家茶厂的工人说,他们祖上几辈人都是做茶出身。

古道藏马换边茶

茶马互市奏响

汉藏贸易最强音

相关资料记载,我国大规模的茶马互市始于唐代,盛于宋、明,止于清代,存续1000多年。《西藏政教鉴附录》记载: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贡奉朝廷后作为和蕃礼品带进藏区。相关史料还记载,最早的茶马互市是开元十六年(728年),唐、宋以来朝廷对茶叶实行垄断,先后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政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宋熙宁七年(1074年)在雅(今名山新店)设茶马司,这是目前我国唯一有遗址可考的茶马司。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地输入西藏。

从雅安至康定段俗称大路,由此道入康定的茶,称之为大路茶。明朝时期,黎、雅、碉门成为边茶的最大市场,秦蜀之茶,自碉门、黎、稚,抵朵甘、乌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

一位资深南路边茶专家说,除此之外,明洪武年间还因岩州设市,又开通了一条从天全通往泸定岚安的茶道,该道俗称小路,沿此道运往打箭炉的茶称小路茶。清康熙年间,随着泸定铁索桥的建成,这条路线亦相应改变。前述从打箭炉(康定)至昌都的一段茶道俗称康北道,清初又开通了康南道,即从康定出发,经稚江、理塘、义敦、巴塘、芒康、察稚,至昌都与康北道合,此道开通后从打箭炉入藏多经此道。

专家介绍称,据乾隆年间统计,四川的名山、雅安、荥经、天全等县销往打箭炉的边茶总引额数达十万零三百四十担,计约一千万斤以上。民国时期,每年引票销售量均在十万张左右,其中最低额年份亦在六万九千多张。南路边茶运往打箭炉(康定)销给藏商后,藏商需招引贾卓娃(缝茶工)用牛皮将茶叶重新打包缝制,若运距短就缝花包,若运至西藏则需缝满包,一是防备途中损坏,二是便于驮运。每驮六包茶。茶包需从中对开,然后折迭打包。

据《天全县志》载:宋朝熙宁年间,天全茶马比价为一匹马换茶一驮(每驮重50公斤)。崇宁年间一匹四尺四寸大马,换茶120斤。到了明代,改为上等马一匹易茶百斤,中等马一匹易茶80斤,下等马一匹易茶60斤。

宋朝在榷茶制、茶马互市和以茶治边等茶政的实施上,达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四川的茶叶由此开始成为交换马匹的货源,在雅安(雅州)、汉源(黎州)、天全(雕门)设立易马场易马,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四川茶叶产业的发展。统治者通过对茶叶的垄断,达到了以茶治边的目的。

千年文化筋脉

从人力畜力运输

走向机器时代

拐子窝深深地嵌进石头里。茶马官道上,铺路石被马帮踩踏得溜滑。自从宋代以后,每年茶叶数量多达数十万引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运进藏区。

在名山县新店镇,作为目前唯一存世的古代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遗址著名茶马司内,人们约略能够领略当年茶马互市的风采。

专家介绍称,建成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2年)的茶马司过去专司茶马互市事宜,属成都府路统领,筹集边茶上交成都府路,同时承担与藏民族为主的各民族以茶易马公务,其鼎盛时期达到岁运名山茶二万驮(每驮重50公斤)之多,当时茶马司接待民族茶马贸易通商队伍人数,有时每日高达2000余人。

解放之前,雅安城内天增公、孚和等茶号占据了城中大片的地盘。各茶号厂房、仓库和马店子等设施一应俱全,各路采办云集。

在川藏大路茶的官道必经之地荥经县,当年从乐山洪雅迁居到此的姜氏茶人,创立了享誉康藏的仁真杜吉品牌边茶,生意盛极一时。

从荥经至汉源,新添站、箐口站和黄泥堡三个驿站沿着当年南方丝绸之路而去,即从荥经县城出发后沿荥河南岸至花滩,折而向西经石佛寺后进入安靖、凰仪,然后翻越著名的大相岭进入汉源清溪境内。

在汉源,宜东古镇和三交乡的幺店子(旅馆)里,经此路过的背夫和马帮天黑歇脚后,黎明又启程翻越化林坪去往泸定、康定。

自始阳而至碉门、康定,在天全县境内,当年用于烘干茶叶的石炕头,把背夫身上受雨的茶叶烘干再行转运。背夫前仆后继,戴月披星,古道蛇行大荒,商家不绝如缕

两片茶叶,染绿世界。

一条古道,人畜接力。

事实上,川藏茶马古道远远不只有一条道路。在这条干道的沿线山野之中,许多条密密麻麻的支道、小道,就像一棵大树的枝桠附生在它的周围,条条道路通向藏区。2011年8月,在雅安举办的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一位与会专家介绍说。

雅安市雨城区严桥古镇的一位村民说,过去每年只要到了茶商前来秤收大茶的时候,当地家家户户皆出去采摘茶叶。茶叶经过传统的手法制作成熟茶,然后被销往藏区。

过去藏茶运输,全靠人力和畜力到了1954年底川藏公路打通后,茶马古道从此迎来了汽车运输时代!雅安一家茶厂长期负责藏茶销售的经理说,如今在当年的茶马古道线上,一车一车的藏茶通过公路仍然源源不断地被运进藏区。

众多古道遗存

亟待得到

有效保护开发利用

重走茶马古道,追寻茶马历史烟云。

相聚雅安的茶马古道研究专家们发现,从雅安出发到康定、昌都、西藏的茶马古道上,处处保留着极为珍贵的遗址和遗物。

蒙顶天盖寺、蒙顶甘露古井、茶祖吴理真的故事传说,以及皇茶贡园遗迹,在氤氲的雨雾中隐隐地散发出古道源头的气息。

在山野城镇之间,古茶厂、古茶园、古驿站和集市,古碑记刻石以及古寺院、古遗址,宛若一条珍珠链上的珠子熠熠发光。

在雅安市博物馆内,古代茶具、茶器和收集来的丰富文物,则向人们讲述着雅安作为川藏茶马古道起点和重镇的昔日荣光

茶马古道沿途的各类遗存,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其多元文化的特点使它成为了一条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廊。

一位茶马古道研究专家说,川藏茶马古道作为特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大型商贸交通体系,它蕴含着的自然与人文信息,已经成为汉、藏及其他民族浓厚传统友谊的见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川藏茶马古道各路段的传统功能和风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部分地区的古道正在逐渐消失。

川藏茶马古道,现在亟需得到有效保护。

商道如茶道


最近,身边炒股的人越来越多,就连最爱家的“家庭煮妇”也放下了炒瓢,走进了炒股的行列,希冀着炒出生活中与柴米油烟不一样的味道。于是,“股神巴菲特”成为大家最为崇拜的偶像。当大家都把眼球和花环抛给股票行业的时候,我愿意躲开人群,远离巴菲特,找个阴凉清静的地方睡觉或者喝杯下午茶。可是,不关注经济财富,或者换句话说,不想发财的男人,还像个男人吗?我是男人,当然不能免俗。

山西教育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第2频道“财富故事会”栏目联手打造出版的《财富故事会》系列丛书,像一扇訇然洞开的大门,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财富的大门。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谁不想偷窥或者近距离观察财富人物的致富故事呢?这套书或许会满足我们每一个怀揣发财梦想的老百姓的一次偷窥的欲望。既然是“故事会”,当然不必绞尽脑汁地去读,还生怕读不懂。不厚的5本书,再加上清晰简单的图片,文字轻松好读,不是什么学术专著,两天就看完了。好的作品,首先必须要好读,你看人家于丹,不就是把艰涩深奥的《论语》《庄子》都解读成大众读物了吗?易中天《说三国》也不是阐述得通俗易懂?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看完《财富故事会》,你或许会或多或少有一点失望,觉得不像是讲述财富人物如何汲汲名利夺得一套富贵,如何戚戚淘金积累原始资本的故事,没有鲁宾孙漂流那样的惊险刺激,倒像是在风平浪静的沙滩上享受日光浴般惬意。后来一想,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之所以有现在的如许财富,正是经历了常人不曾经历的惊涛骇浪。在创业艰难百战多的磨难与煎熬之后回味自己的财富人生,经过时间的过滤回味讲述自己的财富故事,当然语气中多的是看透商海的淡然。这看似平淡实则奇曲的人生,正是我们所不知道或达不到的境界。当所有的惊涛骇浪都化作鬓角岁月刻下的皱纹的时候,我们把他们称为财富英雄。而我们不曾经历他们一样的焦虑与阵痛,于是,我们永远享受不到他们的境界。他们用智慧和魄力谱写演绎自己的人生,而我们却只能捧着关于他们如何成功的故事书来消遣时光。这就是我们与他们的区别。读到这儿,仿佛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种面壁十年一朝顿悟的感觉。

商道如茶道。当少许茶叶在一杯沸腾的水中跳舞翻卷的时候,我们似乎感觉到它因为剧烈的温度而烫得痉挛悸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一股清香才扑鼻而来。茶道移诸商道,同样适用。《财富故事会》中所讲述的主人公,无一不是像卷曲的茶叶,在人生痛苦的磨难中,渐渐舒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传奇。他们当中,有从一名普通鞋匠而起家创业的,有面临倾家荡产的风险而奋斗到底的,还有不惜放弃甜蜜的亲情爱情艰辛砥砺的……艰难困苦,玉汝与成!

说起茶道,也许是编者无心为之,妙手偶得,也许是有意为之,渐入佳境。丛书第3册中,编者没有取与“财富”相关的字眼做标题,而是给其中的故事总命名为“一杯茶装一个世界”,让人想起布莱克那几近于参禅般的诗句,讲述了6位经营茶叶、茶馆而跻身于财富人物行列中的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也许,《财富故事会》的主创人员在编撰这套丛书的时候,潜意识中就有一个商道如茶道的理念吧!

跟随书中各位财富人物在惊涛骇浪的商海遨游中体验、品味财富的聚集生成,在他们坎坷曲折的创业长征中汲取智慧的点子,或许你也会有朝一日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愿你坐下来,在喝一杯茶的空当中,慢慢翻阅这本书,或许在翻阅的过程中,你会有一丝创业的激情与冲动,昔日忘却的梦想会被创业的热情重新点燃,抛锚的轮船会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当你有一天坐下来泡着清香的龙井,回味自己人生成功的起点的时候,让你的回忆,从一杯茶开始……

解读茶之密码


《达芬奇密码》是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多种风格,以解读许多宗教符号来层层揭秘的一本畅销小说;《藏地密码》是以西藏和藏文化为背景的一个全球大探险故事,其中涉及到西藏千年秘史、藏传佛教历史遗案,以及世界上众多著名文化遗迹;《心灵密码》中毕淑敏以作家、医生、心理师的多重身份,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专业的心理学背景,以深沉厚实的智慧与冷静真切的良知为经纬,来梳理人生顺逆,讲述生命悲欢,挖掘心灵沉疴,解锁心灵之密码;《宋词密码》又以一种独出机杼的读史视角,完成对尘封岁月的深度扫描,读出隐匿在其背后的世事流转和沧桑变幻,打开了宋词之门。

密码是一门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密码二字,在古代就被用来传递秘密消息。

对于茶,对于茶器,对于茶文化,其中也蕴含万千密码,可以从中解读出万千信息。

手捧一杯茶,可以从茶的外包装、干茶的外形、茶水的汤色、茶汤的滋味、叶底的形态等诸多因素中,解读出品喝之茶的品种、特性、主产地,以及该茶的发展历史、人文背景、市场变幻,乃至喝茶人对此茶的喜好、感触、体悟,等等。

用于泡茶、喝茶的一只碗、一把壶、一盏盅,一一带着它前世的记忆,寄存着它诞生前、制作中以及成品后的密码,就如杯托之于杯碟,一如淑女的鞋子与衣物配搭,可奢华、可隆重、可素朴;一叶船型的古锡托,犹如停泊靠岸的小舟,等待接载有缘之人去对岸朝山拜庙;一片陈化年久的竹板,一如年迈拄杖的老者,摆置于茶席之上,顿使稍显薄淡的席面立体凝重起来

一盏新绿一杯清香,无不蕴含着春风的情,飘荡着春雨的意。茶汤里,无不荡漾着茶的前世与今生,氤氲着远古的气息和今世的心境;茶香里,也总有嗅不完的清雅,和那品不尽的韵味

爱茶,喝茶;

懂茶,品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1205.html

上一篇:防止茶树冻害的措施

下一篇:普洱茶的“三厚”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