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举全市之力支持安化黑茶新一轮发展

2020-06-02
举全市之力支持安化黑茶新一轮发展

4月11日上午,益阳市黑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专题研究如何做优、做大、做强安化黑茶产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值恒要求,要找准平衡点、守住生命线、突出着力点,举全市之力支持安化黑茶新一轮发展。市领导黎石秋、彭建忠、谢寿保、卜铁洪,市政府秘书长汤瑞祥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市茶叶生产迅速发展,黑茶产量、产值更是大幅度提高,以黑茶为主的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实施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促进山丘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但产业发展中还存在标准化优质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品牌保护力度不够、企业整合进展缓慢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值恒指出,安化黑茶产业是富民产业,也是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在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级各部门要清醒认识,系统分析,科学研判,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危机意识,举全市之力支持安化黑茶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张值恒要求,一要找准平衡点。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坚持规模适度、效益优先;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现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稳在首位;处理好自力更生和争取支持的关系,立足自身耕耘,加强对上沟通。二要守住生命线。全面开展安化黑茶“打假护牌”专项行动;抓紧制定区域公共品牌准入标准;引导企业采取股份合作等方式,用好IPO政策,支持企业上市;抓好外来茶源的质量管控。三要突出着力点。着力做好规划引领,制定近中远期发展重点;着力推进茶园建设,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益加速打造绿色、生态、有机茶园;着力做优龙头企业,通过行政、经济手段,支持龙头企业不断做强,力争上市;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设备迭代更新速度;着力开展市场营销,通过提升美誉度来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

茶经网黑茶扩展阅读

第十六届西洽会拉开帷幕 泾渭茯茶迎来新一轮品鉴热潮


第十六届西洽会拉开帷幕泾渭茯茶迎来新一轮品鉴热潮

4月5日,第十六届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十六声礼炮中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为期5天的西洽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具体划分为投资洽谈馆、新兴产业馆、境外企业馆、节能环保馆、旅游商品馆五个主要展馆,共设展位2600个,还将举办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可谓盛况空前。

伴随着西洽会的盛大开幕,泾渭茯茶迎来了新一轮的品鉴热潮。作为陕西黑茶的代表,泾渭茯茶已经是第二次参加西洽会了,本次开设的两个展位分别设在节能环保馆A12和B3馆咸阳展位。从陈列在橱柜里古朴优雅的“官茶”,到飘散在空气中浓浓的菌花香无不让人驻足。泾渭茯茶,又称“开金花的茶”显微镜下饱满、金黄的“金花”更是让过往商客大开眼界,争相品饮,而醇厚、绵滑的口感也得到在场茶友的普遍认可。

展商以及茶客给予了泾渭茯茶充分的肯定

为了充分利用西洽会这一平台,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这款源于陕西并且拥有600年深厚历史的泾渭茯茶,公司此次做了充足的准备,富有古都特色的特装展位,引人耳目;泾渭茶艺师现场表演,温婉柔美,洗尽浮华。60年前,传统茯砖茶技艺濒临绝迹,陕西人扼腕长叹,而现今,作为保护性恢复该技艺后推出的泾渭茯茶产品在本次西洽会上得到了全国各地展商及茶客的大力支持,他们认为,泾渭茯茶不仅是具有保健功效的上佳茶品,更是陕西历史文化的缩影。

安化黑茶发展


近年来,安化黑茶产业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茶农积极性高涨,茶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10年是该县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一年,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协会在品牌打造、市场拓展、标准体系建设、茶园基地建设、茶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茶园面积15.1万亩,茶叶产量2.3万吨,生产、加工、营销综合产值达15.8亿元。在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我县评为“2010年全国重点产茶县”,跻身全国十强,茶叶总产量位列全国第九,黑茶产量位列全国第一。

该县黑茶产业发展思路是,通过统筹规划,大力整合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茶农发展生产;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拓宽市场;在开放的基础上,加快企业改制步伐;积极推介宣传安化黑茶产业和安化黑茶品牌,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安化黑茶资源优势,力争在10年内将安化建设成为拥有茶园30万亩、年产茶3万吨、年产值达5亿元的中国黑茶之乡。

2009年10月,首届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在益阳茶业市场隆重举行,“中国黑茶之乡”称号正式花落益阳。中国茶叶公司“2009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第一名自2006年开始评比茶叶行业百强以来,中茶公司连续四年稳居百强榜首。1915年(民国四年),这里出产的安化红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一道,同时获得最优大奖章(湖南《大公报》1915年12月30日),使湖红(安化红茶)与安徽“祁红”、福建“建红”形成鼎足而三的繁荣局面。

“安化黑茶”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2011年1月5日,原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在深圳市住地专门听取了县委书记谢寿保及茶农和黑茶企业关于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汇报,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著名茶叶专家刘仲华等专题汇报了安化黑茶科研的最新成果,李铁映充分肯定了我县发展黑茶产业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一定大力推介安化黑茶,全力支持安化黑茶产业发展。2010年,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对安化黑茶进行了深层次的报道,并拍摄安化黑茶专题片。县政府分别在首都机场、京珠高速、长益高速等地发布“安化黑茶”大型户外广告。协会还以“安化黑茶”品牌整体形象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举行的大型茶博会和茶文化活动。随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安化黑茶”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的不断加大,安化黑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高,了解和接受安化黑茶的国内外消费者越来越多,过去以边销和收藏为主的安化黑茶销售市场,现在逐渐转向大众化消费,同时来安化“游茶马古道、品安化黑茶”的国内外游人不断增多。省人大副主任蔡力峰盛赞安化黑茶:在全国茶叶行业中异军突起,饮誉全国,成为湘茶方阵中的一支劲旅。

随着科技的进步,茯砖茶也有了新的发展。荷香茯砖、原叶茯砖、金手筑等创新产品便是在茯砖茶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荷香茯砖以安化黑茶和优质荷叶为原料精制而成,除具有茯砖茶的功效外,还具有明显的清热、泻火的作用。原叶茯砖获得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颠覆传统茯茶“切碎”工艺,保留叶片原有形状,精选安化云台山野生茶树原料,轻微氧化,“活性”强,陈化升值空间大,是黑茶中的“潜力股”。金手筑获中国(北京)国际茶博会金奖。纯手工,古法做茶,金花茂盛,加入“5年陈”黑毛茶为茶曲,冲泡后茶汤红亮,陈香显露,口感醇和

安化黑茶的历史与发展


安华黑茶2300多年的历史,历史发展为唐初被列为贡茶,宋朝设置专门官市,明朝清朝变成世界闻名,近代开始重新发扬光大。

安化黑茶的历史

1、唐代开始,安化黑茶成为历代朝廷贡茶

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资江边有“阳团茶”,“渠江薄片茶”,经江陵、襄阳,进长安。安化黑茶从唐朝开始成为历代朝廷贡茶。

2、宋朝,在安化设立博易场

宋代熊蕃在《宣和北苑贡录》中,列举的当时全国的几种贡茶中就有安化“芙蓉仙茶”。当时朝廷对安化的评价:唯茶甲诸州县。宋朝因而在安化设置了以米盐布换茶的官市(博易场)。

3、明朝,安化黑茶遭钦点

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钦点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

4、清朝年间,安化成为世界黑茶中心,黑茶产量世界第一

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后,茶业空前兴旺。在小淹至东坪不到百里资江的两岸,有茶叶专业镇8个,茶号300多家,茶工十万。制茶季节,晋商,陕商,徽商,广州,汉口,兰州等客商齐聚安化,打造了500年“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的茶业历史奇观。明清600年,安化成为世界黑茶中心,黑茶产量世界第一。

5、民国八年,镌刻《黑茶章程》

清末民初,安化县黑茶销量稳居湖南首位,来自山西、内蒙古等地的客商长期住在唐家观、江南、黄沙坪及酉州等地收货。

由于需求量大,一些不法之徒趁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短斤少两,严重影响了茶商的利益,给安化黑茶带来了不良后果。为及时纠正这些不良现象,县知事朱恩湛奉民政司令于民国八年七月初一立下的黑茶章程10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是安化黑茶边销茶大发展时期。边销茶,又叫边茶,因用于供应边疆少数民族饮用而得名,属紧压茶,是茶叶的一种,因其种类形状像砖样,传统的重量一般分4市斤、2市斤、l市斤一块,俗称砖茶;因主要在边疆、高原、牧区销售,也是专供茶;由于该类茶叶的大宗品种主要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故于商业经营中称为“边销茶”。

安化黑茶人物

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彭先泽于1939年在安化江南坪筹建了中国第一个黑砖茶厂--湖南省黑砖茶厂"(湖南白沙溪茶厂前身)。致力黑茶砖的研制、理论探讨,先后出版了《茶叶概论》、《茶叶行政》、《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砖》等著作,主编《芙蓉月刊》、《湘茶》及《安化茶叶公司丛刊》,在湖南省的砖茶理论、技术、经营及人才培养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有"黑茶理论之父"的赞誉。

安化黑茶产业创新与发展


安化黑茶崛起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过去十多年黑茶为什么火爆起来?黑茶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宋代茶马贸易开始就有黑茶了,为什么最近十几年突然就火爆起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独到的健康功效及时应对了市场的需求

简单来讲现在我们消费者心目中认同的黑茶最明显的功能就是调理肠胃、减肥降脂,中国人在过去的三百年甚至五百年来从来没有吃饱过,只有改革开放以后最近的三四十年,我们才真正吃饱了,不仅仅是吃饱而且还吃多了,肥胖人群快速增长,产生了强烈的市场需求。独到的健康功效是安化黑茶火爆起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黑茶品质转化规律的发现使黑茶价值多元呈现

一般而言,我们茶叶特别是绿茶、红茶都是新茶好,都说“茶要新酒要陈”。那么最近十几年,我们的消费者、收藏家、发烧友发现并逐渐接受了黑茶“越陈越香”的概念,正因为“越陈越香”就使黑茶有了收藏价值、投资价值、玩赏价值,使黑茶价值多元呈现。

消费者需求差异化

消费者对黑茶品质的需求,对黑茶文化的欣赏,对黑茶深厚历史底蕴的挖掘,使黑茶变成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产品。

茶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产业和市场发展需要有产品更新和新的增长点,像云南普洱茶和安化黑茶,都是政府基于打造和振兴茶产业的要求,强力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安化黑茶辉煌十年的成就与经验

过去十年,安化黑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高速成长

给大家看一些数据,从2007年到2016年,安化黑茶的茶园面积和产量增长了2.7倍和15倍,产值增长了500倍。2007年的时候安化黑茶只有3000万的产值,到2017年达到了152亿,增长了500倍。2006年的茶产业税收才38万,到2016年达到2亿,税收十年增长了500倍。这些数据是非常真切的,我也是见证者之一。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我们的边销、内销和外销市场,特别是内销市场,以千倍的速度在成长。以前安化黑茶主要是边销,内地的消费者很少消费,现在则主要是内销,同时还要进一步开拓外销市场,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品牌价值大幅提高

安化黑茶原来是一个粗枝大叶的边销茶,名不见经传,现在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如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世博十大名茶、湖南省十大公共茶叶品牌等等。最重要的是2017年安化黑茶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名列第三。现在安化黑茶公共品牌估值达35.81亿元。

企业实力增强与龙头企业群形成

安化黑茶企业的实力增强,形成了一个黑茶产业的集群。安化黑茶不仅仅是一两个企业,而是有上百个企业,且至少有几十个都是响当当的企业。

生产现代化程度提高

黑茶的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加工水平大大提高。2008年外面的领导嘉宾到安化来考察,我们都不好意思带去生产车间,现在去参观安化黑茶企业都是非常现代化的工厂了,比如华莱公司、白沙溪公司、中茶安化第一茶厂、梅山公司、久扬公司等等企业的加工厂,现在看来都是非常震撼的。

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们获得了一批科技成果,上百项技术专利,2016年由刘仲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单一茶类在新中国建国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建立了黑茶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主持和参与制订了6项黑茶国家标准,制订了13项安化黑茶湖南省地方标准,形成了完备的标准体系;研发了几百个科技创新产品,安化黑茶的产品种类已经不是原来三尖、三砖、一千两的概念了,现在安化黑茶的新产品非常多,研制了方便型、高雅型、功能型、时尚型的现代黑茶产品,如直泡黑茶、袋泡黑茶、速溶黑茶等;安化黑茶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现在安化黑茶研究与创新平台体系已经建成,包括我们十几个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为以后安化黑茶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支撑。

总结安化黑茶发展的主要经验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政府有力领导和持续支持。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起步是2007年前后益阳市和安化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安化黑茶作为重点产业来打造。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经验,所以外地的很多地方政府也经常到安化来参观学习,学习政府怎么支持产业的发展。

第二,坚持企业主导,市场导向。我们没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最初就提出了市场导向,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我们的很多科研机构,包括企业自身,一直把新产品的开发和安化黑茶功能的挖掘作为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四,文化引领,价值挖掘。安化黑茶出了很多书和文章来挖掘产业的文化底蕴,包括《安化黑茶》杂志,这些都是从文化营销的角度在推动产业的发展。

第五,企业团结,互利共赢。这是我们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强调的,我们安化那么多企业,背景不一样,起点不一样,市场营销的思路不一样,但是他们没有相互贬损对方,而是抱团,这也是我们特别需要总结和坚持的优良传统,在宣传自己企业的同时,一定不能贬损其他企业,所以我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经验。

安化黑茶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安化黑茶发展到现在,也面临了很多的挑战。前面提到的中国茶业面临的挑战实际上也是安化黑茶产业面临的挑战。

我认为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茶业发展进入新时代。过去的整整十年是安化黑茶快速发展的时期,那么后十年可能我们的道路会不同了。首先规模不会是几百倍的速度扩张,近两年我们的增长速度放缓,也进入了新常态;政府的支持力度还是会不断加大,特别是黑茶产业与扶贫结合;市场变化也越来越大,近几年整个中国茶叶市场的变化都非常大。

第二,行业竞争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也不断加大。福鼎白茶快速崛起,还有安徽黄茶增长也非常快。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不同品类之间的竞争,黑茶行业内部包括安化黑茶行业内部的竞争越来越加剧了。

第三,质量安全挑战。安化黑茶一定要死守的一个底线就是质量安全。如果质量安全不出问题,我们还能够保持基本平稳的发展,质量安全出现问题,整个行业都可能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第四,市场开拓的压力。现在茶叶消费越来越多样化,消费热点切换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所谓的新零售对传统渠道的冲击,年轻人市场如何开拓,在产品开发和传播时如何平衡黑茶的收藏价值和即时消费,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我认为,创新是安化黑茶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道路!

要实现持续的健康发展,我们如何去创新?我列了五个方面的创新:

科技创新

首先,解析黑茶健康功能,开发功能性延伸产品。

安化黑茶之所以能够在过去十年快速发展,最强有力的推动力就是讲健康的故事。黑茶保健功能的研究将为黑茶消费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消费。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对茶叶消费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功效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茶叶信息,近四成的目标消费者查询茶叶信息时会查询茶叶的功效。所以我们下一步要深入研究黑茶保健功能,因为茶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普通饮料,消费者更多的是被其健康功能所吸引。有一个案例,2017年安徽的黄大茶因在国外发表了一篇关于黄大茶的健康研究文章,使其价格上升50%,销量提高几倍。

第二,科技创新就是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刘仲华教授曾经总结了安化黑茶产品创新的四个方向——方便化、功能化、高雅化、时尚化。细化一点的就是,更方便,开发方便型产品;更时尚,吸引年轻消费者;更有效,功能更突出明显;更好喝,风味更具吸引力;更温情,形式和概念更人性化;更国际化,开发如袋泡茶、花草茶、果味茶等其他产品;更高科技含量,研发功能性延伸品。

第三,加工技术和装备创新。我们不要过分的宣传我们的传统工艺,传统工艺一定要进行现代化的包装和改造,未来的方向一定是用现代化食品加工的理论和装备来发展安化黑茶产业,要朝着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方向去发展,这一点我们安化黑茶很多大的企业已经做得很好了。另外需要提出的是,智能化茯砖茶烘房将来一定会对安化黑茶有巨大影响,要进一步完善,才会真正使茯砖茶的生产走向一个智能化的阶段,而不是依靠个别师傅的经验来支撑这个产业。

第四,突破质量安全屏障。农药残留、元素超标、有害微生物污染、其他有害物污染,这些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如砖茶中国家标准规定氟含量不能超过300mg/kg,但要全部产品达标仍然需要努力。虽然茶叶界近十年都在呼吁取消或提高氟的限量指标,但这个指标还会存在一定的时间。

水溶性农药残留是农残超标的主要原因,主要的水溶性农药残量是吡虫啉、灭多威等。国家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的指标,也就是GB-2763进一步修改了茶叶里面农残的限量,增加了种类,有的提高了要求。农残指标限制得更严。

还有就是茶叶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污染,这是一个有机污染物,主要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空气中的含量,在塑料和垃圾焚烧时会大量释放,弥漫在空气中,然后漂移沉降;二是茶叶加工车间中,木材燃烧的烟雾中含有多环芳烃,茶叶可以吸附。茶叶里面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是323~8800μg/kg,其中3~4环的多环芳烃占77.7~98.7%,泡茶时的浸出率在3.03~7.69%。

正山小种就是用松烟熏,黑茶的七星灶工艺也是这样。根据林道辉2005年做的研究,在鲜叶里面多环芳烃含量只有132μg/kg,熏烟以后可能增加100倍。泡茶时PAH(多环芳烃)浸出率为3.03-7.69%,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规定PAH中的a-苯并芘的标准为0.01μg/L。我们用松柴明火七星灶的这种方法,存在着多环芳烃类这种有害物质超标的风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早几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茶叶发生过多起蒽醌超标事件。欧盟认为蒽醌具有致癌性,将茶叶中蒽醌的标准定为0.02mg/kg。虽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其在人类致癌上“证据不足”,仅将蒽醌划分为“对人类可能致癌”(“2B组”)一类中,但是欧盟已经把它作为一个标准,超标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蒽醌主要是用作制纸浆的蒸解助剂,我们在茶叶包装上要特别注意。

还有高氯酸盐,欧盟规定茶叶中高氯酸盐含量<0.75mg/kg,高氯酸盐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扰乱新陈代谢,茶树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肥料、灌溉用水、工业废水或者自来水,食品加工过程中含氯消毒剂的使用以及包装材料的迁移,都可能成为茶叶高氯酸盐的污染来源。

所以,绿色有机栽培是茶叶生产发展方向,我们要建设生态、有机、良种、标准茶园。2014年我国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103万亩,占总面积2.5%,产量3.1万吨,占总产量1.5%,这个比例还是非常低,实际上我们真正的有机茶出口是没有什么障碍的,只是找不到货源。我记得去年有一个云南的朋友叫我到湖南来找达到欧盟标准的黑毛茶,想出口,结果我问了好几个人,没有人敢拍胸脯打包票说他的茶达到欧盟标准,这意味着这一块我们还要加强。

营销创新

第一,要创新茶饮服务,方便快捷消费,通过煮茶、泡茶服务,把好喝的黑茶直接送到消费者面前,如顺天然、泉笙道等企业,直接把泡茶机放到餐馆、饭店、宾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方式;还要创新茶饮器具,开发更多新型的、智能的泡茶器具,来助推黑茶消费。

第二,渠道创新,扩大市场。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特别是现在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等,来开发新的营销渠道,让消费者更方便的接触和购买到安化黑茶,安化黑茶在市场的覆盖面还不够,销售终端的密度还不够。

第三,传播创新与新媒体的运用。要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新媒体的方式来传播安化黑茶,去年湖南卫视的《黑茶大业》传播就是做得非常好,在网上有无数人转发、点赞,无数人连续的看,甚至录下来看,具有很强的传播和后续效应。我们要思考怎样创新传播方式,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安化黑茶,只有了解了才可能消费。有一个案例,陕西的泾渭茯茶,通过电视剧植入、明星效应来传播,效果非常好。

业态创新

安化黑茶要与一、二、三产业联动,现在最重要也最有可能的就是与旅游业结合,茶旅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安化在茶旅融合方面最具潜力,很多人来安化追寻茶马古道,追寻黑茶的源头,特别是中国安化黑茶文化节已经越来越有声势,我们要思考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带动黑茶的销售和传播。

管理创新

安化黑茶有大量家族式企业,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的贯彻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我和安化大大小小企业都有一点接触,我感觉我们的营销思路不够创新,有创意的东西不多,还处在比较简单的模仿、学习的阶段,要在管理上创新,要建立系统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企业。

文化创新

第一,安化黑茶时尚茶饮文化。我认为要创新一个基于市场和应用的新文化体系,我们在安化黑茶的文化挖掘方面是引以自豪的,安化文化底蕴深厚,至少在最近十年,我们对安化黑茶古老的传说、故事、人物等方面的挖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讲那几个老故事的基础上,我的女儿是做营销策划的,她和我讨论过安化黑茶的传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现在我们推介黑茶的这些故事对他们年轻人来讲是没有太多吸引力的,我们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喜茶、奈雪、茶颜悦色这些时尚茶饮文化?我们都认为新闻联播之前那5分钟是广告的黄金时段,但是大多数年轻人很少关心这个时段,他们更多的是关心网络,比如今日头条等等。所以除了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要创新时尚茶饮文化,要研究最合适、有效的传播方式。

第二,安化黑茶文化与区域文化精神关联。安化黑茶传统文化要跟区域文化精神关联起来,我在长沙和一个文化研究人讨论,他认为安化黑茶和我们的湖湘精神很关联,他最近就想写一本书来创新安化黑茶的茶道精神和茶道的表现形式。

第三,安化黑茶新形象的构建。安化黑茶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形象,需要我们换一个视角去推动安化黑茶文化传播。

我抛砖引玉为大家引出了安化黑茶产业创新这个话题,创新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体系。我认为未来的十年,安化黑茶一定要站在新的起点,在创新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真正的再创辉煌。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安化黑茶如何发展壮大?


安化黑茶如何发展壮大?茶文化中,龙井、铁观音等因娇贵不耐储存而不具备收藏价值。茶叶中除了普洱茶,近年来湖南安化黑茶可谓茶叶收藏中的一匹黑马。普洱茶由于游资炒作,数次出现大涨大落之势。相比之下,湖南安化黑茶则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近年陈年安化黑茶拍卖出天价的报道见诸报端,价格之高让不少人咋舌。据报道,去年,湖南的一茶博会上,有黑茶的售价达到10000元/10克之高;而在今年的珠海茶博会上,一商家展示了两个老茶砖,均是清朝官茶,收藏价为600万元。多地掀起黑茶热,江门的茶叶市场却依然风平浪静,笔者在走访中发现,黑茶的消费在本地仍极为小众,本地专营黑茶的茶商仅有几家,以普洱茶为主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黑茶意欲分得一杯羹,仍有待时间的考验。重重原因致本地推广难虽说普洱茶分属于黑茶一类,但是由于普洱茶名声大噪,风头盖过黑茶,不少人早已遗忘了普洱茶的类别,甚至将之在自我认知中自成一系。同样是越陈价值越高,普洱茶和湖南安化黑茶究竟有何区别?据有关资料介绍,普洱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自然的发酵陈化或人工渥堆发酵后制成,而安化黑茶是以小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初制毛茶。弘升福茶业的负责人凡小敏补充说明:“安化黑茶和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也不相同,安化黑茶独有发花和七星灶两项工艺。”其所说的“发花”,是指在砖茶和花卷茶中会出现一些金色的菌群,其学名为“冠突散囊菌”,正是由于这一菌群的存在,才使得黑茶具有排油降脂的功效。金花主要出现在茯砖茶中,花卷茶相对较少。而七星灶烘焙则是安化黑茶的一道独特工序,在制作过程中将茶叶分层,以松柴旺火烘干,从而使茶叶带有松香味。凡小敏告诉笔者,尽管普洱茶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历史政治因素及市场现实,导致了其市场推广较缓慢。“黑茶属于边销茶,在西北游牧民族中最为受欢迎。由于西北地区大多以肉类为食物,黑茶刚好化解了其过多的动物肉带来的油腻之感,甚至有句话说:‘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笔者从相关资料上也了解到,黑茶不单是西北民族的日常饮品,且其在早期是作为维系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团结友好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政治属性。资料显示,明朝时期,黑茶由私茶变为官茶,并大量销往西北,以茶换马,实行了“以茶治边”的政策。历史上,黑茶作为官茶在维持民族团结中起到巨大的作用,然而这也正是黑茶不为人所认识的原因之一。“目前,江门地区的黑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本地的认知度低,且经营黑茶的商户少,相比之下,广州、深圳、东莞的市场已逐渐开拓,尤其是东莞,凭借茶叶博物馆,让不少人认识了黑茶。江门一般会紧跟深圳、东莞的风潮,但往往滞后几年,照我估算,江门尚需要2—3年才会流行。”另一方面,由于先入为主,普洱茶早早占领了本地的市场,再推广与之相似的安化黑茶难度大为增加,使得黑茶市场开拓培育的时间需要更长。另一方面,随着黑茶逐渐升温,安化黑茶的市场需求出现暴增。目前安化所种植的茶叶远不足以供应市场,因而便出现了以外地茶叶原料冒充安化产地,以安化黑茶的制作工艺加工,从而进入市场,混淆视听,更不利于市场的建立。“区分是否为安化原料,关键看茶色,红色为正宗,绿色为假冒,若是正宗安化原料,茶叶可冲泡15—20泡,非正宗原料难以如此经久耐泡。”凡小敏介绍。收藏与冲泡大有学问笔者曾在一个视频中看到黑茶的制作过程:若干个壮汉对着一个长长的竹篾又是踩又是压,乍一看难以辨别出其正是在制作茶叶。伴随着吆喝声,散茶在竹篾中压制得严严实实。据相关介绍,黑茶的产生正是为了贸易携带的便利,才将之进行压制,并通过茶马古道,送往西北边疆。这一支支被竹篾包裹着的千两茶若仅是陈放着,不懂黑茶之人大抵会以为其不过一毫无价值的杂物,既不美观又占据空间,实在可作为冗物丢弃。然而,在收藏者眼中却闪闪放光,因为好的千两茶和散茶最具有升值空间。“按照现在来算,每年大约能稳步上涨20%。”凡小敏建议市民,若有兴趣收藏,可以买散茶和千两茶,“虽然茯砖茶也是越放味道越纯,但是它的价值上升空间远不如散茶和千两茶。我个人收藏有上世纪80年代的茯砖茶,按照现在市面的价格,大约是1000元左右,但如果是上世纪80年代的千两茶,那它现在的价值就可以直接上升到10000元以上,相差10倍以上的价格。”若不为收藏,只作私人品饮,则需多注意其冲泡技巧。“将茶叶放在紫砂壶或盖碗中,用100℃的开水冲泡,开水倒入壶中应以较缓慢的速度,均匀地注入,使茶叶中香味慢慢散发,出茶时需定点倒出,不能像其他茶叶一般拉高茶壶。”此外,黑茶还可以直接用玻璃壶或铁壶煮,煮时还能散发出独特的药香味。如果想尝尝边疆奶茶的独特风味,还可在泡好或煮好的茶汤中加入牛奶,西北风情的奶茶即炮制而成。

湖南安化黑茶发展简史_安化黑茶商标有哪些?


兴于汉唐

安化产茶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唐朝,也有专家推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产茶历史则是2300多年前的汉代。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

延于五代及宋

安化和新化早在汉朝即属长沙府辖制,时称梅山,有上梅山和下梅山之分。翟守素开梅山之后,宋熙宁五年(1072年)再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仍然隶属潭州。北宋启疆之初,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五代毛文锡《茶谱》还是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渠江薄片茶”即是早期的安化黑茶。南宋时期,淳熙二年(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贩运安化黑茶,每队三四千人。

“四保”贡于明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起,明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芽茶”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明嘉靖三年(1524年),史料记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乡民大半以茶为业,邑土产推此第一”。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来。同时也说明在1524年以前,安化已开始大量生产黑茶。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御史徐娇同时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碍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最终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逐渐取代川茶主销西北。

鼎盛于晚清

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明末清初,安化县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发展于当代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化黑茶以其边需之盛而不止,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运往边疆。1939年,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在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安化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随后安化1953年研制了湖南省第一片茯砖茶,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片花砖茶,安化由此成为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

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安化黑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2011年,安化黑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20对发展安化黑茶的思考:突破瓶颈 助推发展


对发展安化黑茶的思考:突破瓶颈助推发展

突破瓶颈助推发展

——对发展安化黑茶的思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发展中的安化黑茶出现了滞销现象,怎样突破瓶颈,化解危机,推动安化黑茶产业顺利发展,值得深思。我们茶产业课题组通过调查、了解、讨论,认为安化发展黑茶产业有优势、有机遇,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做大做强黑茶产业仍需不懈努力。

一、综合分析客观现实,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有着特定优势和良好机遇

安化作为黑茶之乡,发展黑茶产业有三大独特的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安化地处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境内群山连绵,山高谷深,土壤肥沃,空气清新,雨量充沛,溪流峰谷间常年云雾缭绕,是我国独特的宜茶区域,史料有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其中云台山、芙蓉山、香炉山等是明朝廷指定的“四保贡茶”产地,是历代有名的贡茶山。安化还拥有大学茶叶教科书里唯一用县名命名的茶树品种“安化群体品种”及国家评定的21个优良茶叶品种之一的云台山大叶种。

2.品质与功效优势。黑茶是一种完全发酵的后发酵茶,除了具有解渴、益思、轻身、气爽的基本功效外,还具有独特的养生保健功能,为医药界所推崇。西北少数民族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本草求真》中称黑茶“解酒、促消化、消贤火、清肺清痰、刮脂去腻、久服瘦人”。《品茶大全》中记载:“由于黑茶是黑曲菌(冠突散囊菌)发酵制成,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种普诺尔成分,氧化人体过剩胆固醇,防止脂肪堆积”。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通过模型评价发现,黑茶对降脂降糖有明显效果,对人体脂肪代谢、体重控制极有帮助,并在2007年国际茶叶大会高端论坛上作了《湖南黑茶:人类健康的新希望》的演讲。黑茶还可在适当条件下长期保存,且在一定时期内越陈越香、保健效果越好,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3.历史文化优势。早在一千多年前,唐(公元856年)杨晔《膳夫经本录》就载有安化“渠江薄片茶”,称“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明史茶法》载,1524年御史陈讲奏称“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据查,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于文字,《甘肃边志》认为所指的就是安化黑茶,由此看来,安化黑茶仅以“黑茶”一词见诸于史,至少有480多年历史。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安化黑茶因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而被朝廷定为官茶,“以取代汉川之茶,贮边易马”,直至清代,西北地区“边茶”十之八九由安化供应。安化黑茶定为官茶后,晋、陕、甘等地茶商纷纷来安化办茶,从明清至民国,安化资水沿江一带的唐家观、黄沙坪、马辔市等地茶行、茶庄、茶号林立,“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安化黑茶悠久的历史造就安化独特的茶文化,有百年茶行、茶亭、茶书、茶碑、茶钟、茶马古道驿站、茶工具、茶歌、茶谣、茶戏、茶电影,有“安化黑茶茶艺”、“安化茯砖茶茶艺”、“安化千两茶茶艺”、“安化天尖茶茶艺”,有茶乡孕育出或与安化黑茶结缘的如陶澍、左宗棠、毛泽东、彭先泽等名人。

同时,安化黑茶产业又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1.大众崇尚绿色生态食品的消费观念为安化黑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消费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已成为大众所需。安化黑茶独有的品质和保健功能,十分符合大众消费时尚,著名微生物学家王志伟先生曾在日本潜心研究微生物18年,称黑茶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健康饮品。因此,准确把握市场脉膊,适时抢占市场制高点,发展安化黑茶的前景十分广阔。

2.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从2006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把茶产业作为了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打造,成立了茶业局和茶业协会,出台了《关于在全县统一打造“安化黑茶”品牌的通知》。市委、市政府对安化黑茶的发展非常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到安化调研、指导工作,制定了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建立了专门的黑茶交易市场,扶持建设了茶马古道旅游风景区。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2008年10月15日省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加快发展安化黑茶产业,明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统一“安化黑茶”品牌、建设优质种苗基地、扶持龙头企业等。

3.业已取得的工作成效为安化黑茶产业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茶园面积明显增大,由2005年的6万多亩发展到10万亩,并新建了良种茶苗基地300亩,2008年实现黑茶产量8950吨;二是茶叶加工实现规模化,生产企业达40余家,年加工能力可达2万吨以上,有怡清源、可耐尔、佳宁娜等战略投资者加盟;三是茶叶品牌保护和质量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成功注册了“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三个集体商标,制订了《安化黑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安化千两茶标准》,并且,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还未真正形成“热潮”

我们认为,目前的黑茶热,只是热在专家、政府这个中间层面,而作为茶叶的生产源头——农民和茶叶的消费终端——市场,还没有热起来,可以说是“中间热,两头冷”,应高度重视和特别关注“两头冷”问题:

其一是源头冷:农民种茶的积极性低。其原因主要是茶贱伤农。一方面茶叶市场的起起落落在茶农心中留下了阴影,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茶叶生产走入低谷期,茶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大量茶园被荒、被毁。另一方面茶园的建设性投入,尤其是建设初期的投资较大且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大部分农民承担不起,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由于茶农与企业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茶叶的销路得不到保障,导致茶农不愿更不敢大胆发展。

其二是终端冷:市场占有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开拓市场意识不强,企业老板“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的保守思想严重,满足于以销定产,小打小闹,忽视了市场的培育和开拓。二是营销网络不健全,企业在营销方面舍不得投入,没有专门的营销队伍,很少在大中型城市设立销售窗口。全县没有专业的茶叶交易市场和经销公司,缺乏推销商、代理商。三是质量意识不强,一些个体加工户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甚至在产品中以次充好、掺杂使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安化黑茶”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三、联系实际,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要从三方面寻求突破

1.面对茶叶基地和加工企业散、小、乱的现实,在优化整合,提高规模效应上做文章。积极促进茶叶基地、科研人才、生产资金等要素的优化整合,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专业化分工,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引导优势企业以联合、收购、入股等方式组建安化黑茶集团公司,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一销售,着力消除品多牌杂、生产无序的不良局面,切实保证安化黑茶质量,增强安化黑茶市场竞争能力,真正把安化黑茶打造成富民主业。着力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通过租赁农民土地或吸收农民以土地入股、与农民签订长期茶叶收购订单的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种茶积极性,不断扩大茶叶基地总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

2.面对黑茶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影响力不广的现实,在加强品牌包装,搞好宣传推介上做文章。目前,安化黑茶在宣传推介上的投入还不是很多,影响面十分有限,就连本县、本市的很多群众对黑茶也知之甚少。因此,必须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保守、被动思想,注入大量资金加大安化黑茶的宣传力度,主动拓展发展空间,把黑茶的“香”炒出去。一要注意宣传的广泛性,不仅要组织参加各种农博会、茶博会、展销会、鉴评会、茶叶论坛,而且要请专业的广告公司制作动态和平面广告长期在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电视、报纸、期刊、网站等)进行滚动播(刊)出和大力宣传。二要注意宣传的针对性,在品牌包装上要打“老字号”的牌,突出宣传安化黑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品质和功用上要突出“纯天然”、“传统工艺”和“科学性”,可以通过申请“质量安全”认证和其他行业认证来提升黑茶产品的公信力,充分挖掘出黑茶作为一种“原生态”产品的独特文化品味和保健功效。三是要注意宣传的轰动性,要策划开展一批社会影响大、轰动效应强的宣传活动,如组织举办安化黑茶专题宣传片首映晚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安化黑茶广告语征集等,以此引导广大民众了解黑茶文化、关注黑茶产品。

3.面对黑茶产业受传统边销茶的影响,形象地位不高的现实,在提升产品品味,挖掘文化内涵上做文章。将安化黑茶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融入产品当中,能赋予黑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劲的生命力。要加强黑茶文化的挖掘、整理、创作。组织专家对安化黑茶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研究,并以茶戏、茶歌、茶故事、茶书、茶电影电视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要建设黑茶文化推广、展示的平台。集合茶叶文物建设安化黑茶展览馆;建设好“茶马古道”,发展集“采茶、制茶、品茶、观茶艺表演、走茶马古道”为一体的黑茶文化旅游;把茶故事、茶马古道图、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印制到黑茶包装上,在茶包装上体现茶文化;争取举办安化黑茶文化节,广邀宾朋到安化来体验、感受黑茶文化。

全县农业经济发展研讨暨科

级干部培训班茶产业课题组

2008年12月

课题组成员:

邓军华曾学军周共华姚鹏松姚品中卢玉新康建国邓荫华李昔新苏志中陈志光谌志勋黄厚开刘尚泉王连勇

安化黑茶——发展史及药效功能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属黑茶类,因产自中国湖南安化县而得名,采用安化境内山区种植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黑毛茶并以其为原料精制(包括人工后发酵和自然陈化)而成。安化黑茶主要品种有“三尖”、“三砖”、“一卷”。三尖茶又称为湘尖茶,指天尖、贡尖、生尖;“三砖”指茯砖、黑砖和花砖;“一卷”是指花卷茶,现统称安化千两茶。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安化黑茶都有哪些发展史。明万历年,黑茶被定为“官茶”。

安化黑茶在定为“官茶”之前属于“商茶”而不能边销易马。因滋味浓厚醇和,量多质好价廉的优势受到边疆民族的青睐,被茶商大量越境私贩,强烈地冲击着“官茶”的市场。明万历23年(1595年),围绕湖茶(安化黑茶)的禁榷和开放,御史李楠和徐佼展开辩论,最终经户部裁决、皇帝钦定湖茶(安化黑茶)为“官茶”,这在安化黑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陕、甘、晋等地区的茶商云集安化,安化成为明代茶马互市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至明末清初安化黑茶逐渐占领了西北边销茶市场。

安化黑茶金花

明末清初,“金花”诞生,明末清初,陕、甘茶商将在安化采购的黑毛茶踩制成“饮包”,运至陕西泾阳,压制成茯砖茶,在制作过程中,茯砖茶繁殖了一种叫“金花”的益生菌,学名叫“冠突散囊菌”,成为衡量茯砖品质的主要标志,远销西北、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左宗棠改制,推行安化黑茶

左宗棠,著名向军将领,洋务派首领。早年受彭澍赏识,居安化小淹8年,深谙安化黑茶。清咸丰、同治年间,陕甘回民歧义,安化黑茶引茶运销停滞。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整顿西北茶务,推行茶政改革,实行“以票代引”,结束了中国茶叶史上近千年的“引茶”制,降低茶税,鼓励陕甘茶商来湖南运销茶叶。

马王堆安化黑茶

马王堆汉墓首现安化黑茶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吴氏长沙国丞相軑侯利苍的家族墓地,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M1、M3中发现竹笥,内有“荼一笥”文字缱册,经考证:“荼”即“茶”,意为“茶一箱”,笥内实物经切片分析为茶。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茶极有可能是安化茶叶的最早实物。

黑茶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广州、上海等口岸对外通商,广东、福建、江西等省茶商大量进入安化,与安化茶人共同创制安化红茶并迅猛发展,与黑茶经海上丝绸之路,盛销英、法、美等国家和地区。

万里茶道

安化山高路险,陆上主要运输工具全靠马骡。产销旺季,崇山峻岭之间马嘶铃响,不绝于耳。年深日久,茶马古道由此而成。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定为“官茶”,主销西北,陕、甘、晋茶商争相采购。茶市、茶庄、茶行、茶亭应运而生,运销队伍络绎不绝,故有“万里茶路,源起安化”之说。洞市“茶马古道”在2012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评为“全国百大新发现”之一。

安化黑茶

药效功能:中国自古就有“以茶治病”的历史,古代民间采用老茶治疗糖尿病、痢疾、伤风等的记载甚多。对黑茶功能的研究中,证明了黑茶至少有九大养生功效:补充膳食营养;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降脂、减肥、软化人体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抗癌、抗突变;改善糖类代谢,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杀菌、消炎;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除养生功效外,安化黑茶的保健效果更独特。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艺过程中会自然发酵生成“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这种黑茶里独有的冠突散囊菌,富含18种氨基酸,4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举全市之力支持安化黑茶新一轮发展》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黑茶安化”专题进行查看。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64356.html

上一篇:白茶怎么泡好?不同种类不同泡法!

下一篇:福鼎白茶老寿眉怎么喝?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