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不容错过的泡茶技巧

2020-01-18

1、泡茶用水

名泉伴名茶。古人对泡茶用是悔的选择,一是水要干而洁,二是水要或活而鲜,三是贮水要得法。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胺其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

水的硬度核查品质关系密切。水的ph值大于5时,汤色加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消化。软水易溶解茶叶有较成分,古刹味较浓。水中含铅量大0.2mg/kg时,茶叶边哭;酶含量大于2mg/kg时,差味变淡;钙含量大于2mg/kg时,差为变涩,偌大东欧4mg/k个时,茶味变苦。因此,泡茶宜选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为软水,溪水、泉水、江(河)睡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软水.

2、泡茶器皿

如今的茶具通常地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托等饮茶用具.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欢喝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江南一带,特别喜爱乌龙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地区流行和盖碗茶。和西湖龙井等名绿茶,则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理想。拼音名绿茶和细嫩绿茶,无论使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

配套茶具,如放茶壶用的茶船(又名茶池,由盘形碗形两种);盛放汤用的茶盅(又名茶海);尝花时盛茶用的茶荷;沾水用的茶巾;舀茶用的茶时;防治茶杯茶盘(奉茶用)和茶托;专门存放茶叶用铁罐、陶罐木罐等储藏器具。

爱好者常在茶壶盖上刻上妙文,也可以清心。只要顺时针方向,无论从哪个字开始读都能成句,且意义完全相同,均说明因差益处。

评论一套茶具,首先应考虑它的使用价值。一套差距只有具备了溶剂和重量的比例恰当、壶把的 提用方便、壶盖的周围和缝、壶嘴的水流畅、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在整套茶具的美观和使用得到融洽的结合,才能称作一套完美的茶具。

3、泡茶用量

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比例在美北方3克左右茶叶,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乌龙茶, 每杯放茶5—10克,如用茶壶冲泡,则按察和容量大小适中掌握比例,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一般,甚至更多。

4、泡茶水温、

以刚煮沸 起泡的水泡茶,茶汤香味俱佳。高级绿茶,特别是呀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左右的沸水冲泡。冲泡后乌龙茶、普洱茶和沱差,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边陲少数民族饮用紧压茶,则要求水文更高,将砖敲碎熬煮。

小编推荐

泡茶、敬茶、存茶的最详技巧,不容错过!!


泡茶是技术更是学问

人人都会喝茶,但不一定会泡茶。当前,茶叶品类繁多,水质差别明显,冲泡技术各不相同,每个人泡出的茶色、茶香、茶味必定不同。即便拥有好茶、好水、好茶具,若没有掌握好泡茶工艺和技术,也难真正泡出一杯好茶。

泡出一杯好茶,必须具备五个条件:水质、水温、时间、茶量、心情。

一是水质。水为茶之母。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一样,鱼得水活跃,茶得水则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择水先择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出处)、活(流动)、甘(甘甜)、清(洁净)、轻(分量)”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茶圣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当代科学试验得出用于泡茶的水质评价结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自来水最差。

二是水温。水温不同,泡出的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通常,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品类、制茶原料密切相关,比如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需用沸水直接冲泡,而细嫩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叶则需用降温以后的沸水冲泡。具体而言,龙井、信阳毛尖等高档细嫩绿茶宜用温度降至80度的开水冲泡,乌龙茶等青茶宜用茶具烫热后再泡,砖茶等蒸压茶宜用100摄氏度以上的沸水冲泡,最好是煎煮后饮用。

三是时间。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与茶叶品类、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有一定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至5分钟后,便可饮用。一般茶叶以冲泡三次为宜。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

四是茶量。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而是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饮茶者是茶人或劳动者,可适当加大茶量,泡上一杯浓香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初学饮茶、无嗜茶习惯的人,可适当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家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为好,但茶类不同,用量不一。倘用乌龙茶,茶叶用量要比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

五是心情。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关键因素。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韵,也是与自然的对话。在茶艺界,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态的体现。唯有在平常心态下,才能泡出最优质、最纯正的口感。

若想泡好茶,除了把握好水质、水温、时间、茶量、心情,还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特别是重视好泡茶的八个环节:烫壶、温杯、置茶、高冲、刮沫、低斟、闻香、品饮。无论是泡什么茶,第一道茶为何总是用以冲杯或洗尘?这源于“琛瓯洗尘”的美妙故事。传说清初有一人名叫若琛,是发明小瓯杯的景德镇人,以制作美观、耐用的茶具而闻名。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后人为了纪念若琛,就把他发明的茶杯叫作若琛瓯,把第一道茶水称为“琛瓯洗尘”。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工夫茶”中的第一道,后人用以“洗尘”之意,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总之,泡茶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学问,值得爱茶者、品茶者去深入探究。

敬茶是礼节更是修养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传统。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两晋、南北朝时期,客来敬茶已经成为当时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唐宋以来,以茶待客更是成为一种日常礼节。至今,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等区域甚至还有“敬奶茶”的习俗。

因为追求“数字”和“速度”,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生活乐趣却是渐行渐远。若想获得快乐的源泉,可尝试放慢节奏,学会饮茶、品茶、敬茶。品茶有道,敬茶有礼。无论何时何地,饮茶、敬茶礼仪既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可忽视,并很有讲究。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写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名句,唐代茶者刘贞亮在诗词《饮茶十德》中写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普通家庭邀请宾客饮茶,以示对客人的欢迎;文人骚客将茶端至客人面前献与客人,以示对客人的敬意。

通常,敬茶包含四个环节:备茶、取茶、敬茶、续茶。在备茶中,准备用来泡茶的茶杯、茶壶、托盘及装茶叶的罐、盒等茶具一定要洁净,待宾客坐定后,主动询问客户是否对所饮的茶有特殊的要求。在取茶中,要用茶勺、茶匙等专用的器皿,按照茶叶的品种决定投放量,尽量不用手抓,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影响茶叶的品质。在敬茶中,茶杯应放在宾客右手的前方,请客人喝茶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手指不能触及杯沿。在续茶中,从桌上端下茶杯,双腿一前一后,侧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可体现举止文雅。当宾主边谈边饮茶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

为宾客敬茶时,有四个细节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浅茶满酒。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倒往茶杯里的茶水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如冲满茶杯,不但烫嘴,还寓有逐客之意。二是敬茶动作。上茶时应向在座的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客人即应起立说声“谢谢”,并用双手接过茶托。三是敬茶表情。敬茶时敬茶人的表情要温文尔雅、笑容可掬、亲切端庄,以给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四是敬茶顺序。敬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或来宾中的年长者,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的同仁,如果是同辈人,应当先请女士用茶。

品茶有道,敬茶有礼。茶艺活动中的敬茶除奉茶外,还包含鞠躬礼、伸掌礼、寓意礼等礼仪内容。在日常待客过程中,敬茶礼仪需要结合平时生活实际,不断地练习,若是品茶者对茶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些敬茶的细节不仅能体现出敬茶人对宾客的欢迎与尊重,更体现出敬茶人自身的品位与修养。

储茶是常识更是技巧

茶叶具有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浊而忌香臭等特性。这对存放茶叶的盛器内质和储存方法有着较高的要求。自古以来,储存茶叶都是一个生活难题。作为至洁之物,茶叶易受潮、易霉变以及吸收异味,并且一旦霉变成败茶,无论用什么方法都难于复原,形同废物。为此,茶叶必须妥善贮藏。

古今中外,人们对茶叶储存的创新探索从未停止过。明代爱茶雅士冯梦祯在《快雪堂漫录》中写道:“实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则过夏不黄,以其气不处泄也。”这说明,明代时就已经有了用干燥和减少气体交换的方法以保持茶叶品质的宝贵经验。

据卢祺义《乾隆时期的出口古茶》记载,1984年,瑞典打捞出1745年9月12日触礁沉没的“哥德堡号”海船,从船中清理出被泥淖封埋了240年的一批瓷器和370吨乾隆时期的茶叶。令人惊讶的是,这批茶叶还基本完好,其中一部分甚至还能饮用。茶用木箱包装,板厚一厘米以上,箱内先铺一层铅片,再铺盖一层外涂桐油的桑皮纸。内软外硬,双层间隔,所以被紧紧包裹在里面的茶叶极难氧化。这一发现证明了中、瑞之间也曾有过一条茶叶之路。更让人敬佩的是,古人在储存茶叶方面表现出来的智慧。

储存茶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类型,比如大宗茶叶与家用茶叶的储存方法就不同,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的储存方法也会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大宗的茶叶贮藏,除了传统的石灰块储藏法和炭贮法外,还可以用抽气充氮法、冰柜储藏法等。家用茶叶的储存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一、铁制、锡制、有色玻璃瓶及陶瓷盛器密闭贮存;二、石灰、木炭等干燥剂贮存;三、5℃以下的冰箱贮存;四、保温性能良好的暖水瓶贮存;五、新而无味、无孔隙的塑料食品袋贮存。

再比如,不发酵茶、半发酵茶与全发酵茶的储存要求与方法也有不同讲究。不发酵茶类包括白(如寿眉、银针白毫等)、黄(如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绿(如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茶类。不发酵茶含高量的维生素及活性的营养素,最容易受到光晒、潮气与气味的影响及破坏。一旦遭晒、受潮,茶叶便会变色、变味、变质。储存绿茶必须防晒、防潮、防气味,要么放置于荫凉通风之处要么藏在冰柜之中。半发酵茶主要包括青茶、乌龙茶等,既有不发酵茶的特性,又有全发酵茶的特性。储存清茶必须像储存绿茶一样“防晒、防潮、防气味”。不过,由于清茶寿命较长,储存要求便可松懈些。根据清茶的轻重焙、轻重发酵而酌时储茶,便能保存清茶的新鲜了。全发酵茶包括红茶、黑茶等。这种茶经过完整的发酵过程,已无绿茶的特性、特质。茶叶的本质与味道已转换成发酵之后所特有的味道。这种味道,越久越醇,价值越高。因此全发酵茶不需要防潮、防晒。不过,将它密封存放还是必要的,以免受异味侵袭。

储存茶叶有一条基本规律:不论是哪种储存法,存放茶叶的盛器要做到密闭、避光、干燥、低温、无味,并且盛器密闭性能越好,就越容易保持茶叶的质量,容器内茶叶保存的时间也就相对越长。

对于品茶者、爱茶者或卖茶者而言,储茶不仅是一种常识,更是一种技巧。储存好茶叶是泡好茶、品好茶的基础环节,也是必要手段,不容忽视。

泡茶技巧:功夫茶怎么泡?


功夫茶是一种泡茶的技法,这种泡茶方式极为讲究,需要一定功夫来操作,因而得名功夫茶。广东、闽南一带都喜欢泡功夫茶,那么你们知道功夫茶怎么泡吗? 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叶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一定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三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由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烫杯

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功夫茶中的功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功夫茶后说,功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共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功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耳恭听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洒茶

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档可洒了一杯才洒另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委重要的。“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教你几个小技巧,如何用盖碗泡茶不烫手?


隔三差五就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用盖碗泡茶时,“怎么被烫成红烧猪蹄”,新手老手无一例外。真的有那么玄?

新人选盖碗

这样的盖碗碗沿比较外撇,注水的最高位置,离盖碗边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类似这样器型的盖碗,同样注满水,捏着边缘也不怎么烫。

烫手的原因

▲这个高背盖碗,盖子与口沿之间没太多余地,也就是距离窄,这样注定了会比较容易烫手。

▲仔细看图,碗身口是不是比较平。整个碗身看去比较矮。使用这种外形的盖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边的热度也会加高。

还有就是盖子,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

注水量

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再说,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倒茶手法

▲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杯身。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

▲如果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茶叶常识:居家、办公室泡茶实用技巧!


与专业的茶艺表演和茶叶审评相比,居家、办公泡茶更讲究操作简便、实用性。泡茶没有多高深的知识,把握好两点即可:一是投茶量,二是水温。再讲究一点,选择合适的茶具,冲泡手法稍微学习,就能泡出鲜美的茶汤了。

绿茶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茶叶,也是中国大部分有饮茶习惯的家庭常备的茶叶。商务办公也多用绿茶,而且以名优绿茶居多。如何把握名优绿茶的冲泡要点呢?

①茶水比例:1:50

干茶放得太多,茶汤会有苦涩感;干茶放得太少,则滋味淡薄。1:50是个适中的比例,以150毫升玻璃杯为例,投茶量大概是3~5克。

实操要点:一般干茶占到茶具的2成即可,即底部覆盖。

②等级越高,水温越低

单芽或一芽一叶的特级洞庭碧螺春、特级南京雨花茶,水温75℃~85℃最适宜;

芽叶肥壮的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水温80℃~90℃适宜;

冬季泡茶,环境温度较低情况下,水温相对来说要高个5℃左右。

实操要点:水烧至100℃后,晾2~5分钟再泡。等级越高,晾的时间稍微延长。

③留根法

名优绿茶不耐泡,一般三泡以后就没滋味了,前两泡滋味最好。所以冲泡时采用留根法。

实操要点:第一杯快喝完时,留一点茶水,这样再加水时浓度不会下降过多,起到均匀茶汤的作用。

名优绿茶外形漂亮,一般来说采用玻璃杯冲泡即可。黄茶、白茶的冲泡方法同上。

市面上常见的红茶多为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工夫红茶可清饮可调饮,红碎茶只能调饮。红茶冲泡可以选择紫砂壶、盖碗,高档工夫红茶也可以用玻璃杯泡。

冲泡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茶水比例:1:50

红茶干茶与水的比例也是1:50,跟绿茶一样。

②水温:90℃

水沸腾后稍微晾一下冲泡,避免因水温高引起发酸。

③冲泡时间:2~3分钟

实操要点:

第一遍洗茶,洗去灰尘杂质

第一泡时间:2~3分钟,冲水后马上加盖

第二泡起,每一泡冲泡时间增加15秒左右

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工夫红茶除了清饮外,加奶加糖调饮也很好喝,尤其是滋味比较强的,比如滇红、英红九号,调饮可能比清饮滋味更佳。

红碎茶一般多为茶包,因为都碾碎了,所以冲泡时滋味浸出速度快,浓、强、鲜,比较适合调饮,一般加奶为汤量的1/10左右。

乌龙茶的香气最迷人,冲泡时,抓住诀窍就能展现其高扬的香气。待客时露一手,客人还未品尝茶汤,便被香气迷倒,岂不骄傲?

乌龙茶,要用紫砂壶或者瓷质盖碗冲泡为宜。冲泡要点如下:

①茶水比例:1~20~30

乌龙茶投茶量一般较大,方便反复冲泡,体会香气层次,茶水比例控制在1~20~30。

实操要点:以盖碗为例,干茶要占到盖碗的一半到三分之二。

②水温要高:100℃

冲泡乌龙茶一定要用沸水,热水悬壶高冲,才能激发茶香。

实操要点:冲泡前先用热水将茶具淋一遍预热,更能激发茶香。

③出汤要快

乌龙茶浸出较快,尤其是前几泡,所以出汤要快。

实操要点:

第一遍洗茶,3~5秒;

第一泡时间:1分钟,以后每增加一泡延长15秒左右;

高档乌龙茶可冲泡6~7次;中档冲泡4~5次;低挡冲泡2~3次。

最后一点适用于所有茶:泡茶用水,矿泉水为宜,不要用自来水!

日常及办公喝茶,以上面三种:绿茶、红茶、乌龙茶居多,掌握了这三类茶的实际操作要点,就能轻松应付待客礼仪,另外闲暇时冲泡出一杯完美的茶,生活乐趣也会增添不少,你学会了吗?

茶叶采摘的技巧


茶叶采摘技术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留叶数量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茶叶采摘是目的,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若采得过多,留得太少,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使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反之,采得过少,留得过多,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而且叶面积过大,树冠郁闭,分枝少,发芽密度稀,同样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达不到种茶目的。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

一般说来,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以采为主,适度留养。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长,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最理想。留叶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它是指茶树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高产、高效、优质茶园的叶面积指数通常为3—4。在生产实践中,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如实行机械采茶,那么,可根据当年茶树留叶数量,实行提早封园,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以加强茶树生长势的方法,加以实现。

留叶方法茶树年龄不同,采摘时留叶的方法也不同。幼年茶树,主干明显,分枝稀疏,树冠尚未定型。所以,采摘目的是促进分枝和培养树冠。一般可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春茶实行季末打顶采,夏、秋茶实行各留二叶采。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实行春、夏茶各留二叶采,秋茶留一叶采。以后,再花一年时间,实行春茶留二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从此以后,茶树广阔的树冠已经形成,即可进入成年茶树的投产采摘了。

幼年茶树新梢的打顶采摘法

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能相对稳定25年左右。在这一时期内,应尽可能地多采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因此,应以留鱼叶采为主,在适当季节辅以留一叶或二叶采摘法,也有采用在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的。

茶叶采摘标准与留叶方法

衰老茶树,生机开始衰退,育芽能力减弱,骨干枝出现衰亡,并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对这类茶树,应灵活掌握。在衰老前期,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酌情集中留养。衰老中期以后,则需对衰老茶树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诸如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对这种茶树,在改造期间,应参照幼年茶树采摘,养好茶蓬,待树冠形成后,再过渡到成年茶树的采摘与留叶方式进行。

采摘周期适时采摘,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保养树势,直至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根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人工手采的情况下,一般春茶蓬面有10—15%新梢达到采摘标时,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一般有1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茶树经开采后,春茶应每隔3—5天采摘一次,夏、秋茶5—8天采摘一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到10月上旬开始,就应封园停采。其他茶区,可参照推迟或提前封园。

在实行机械采摘时,当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秋茶有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就要进行机采。为提高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特别是春茶前期,在机采前先进行人工采茶,以便制作名优茶。这样,机采批次,春茶为1次,夏茶1—2次,秋茶为2—3次。为促进机采茶树的旺盛生长势,对机采茶园应比人工手采茶园提前20天左右停采封园。

集叶贮运不论是手工采摘,还是机械采摘,对采下的鲜叶,必须及时集中,装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编织袋,并防止挤压,尽快送入茶厂付制。

集叶贮运时,应做到机采叶和手采叶分开,不同茶树品种的原料分开,晴天叶和雨天叶分开,正常叶和劣变叶分开,成年茶树叶和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和下午采的叶分开。这样做,有利于茶叶制作,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冲泡苦丁茶的技巧


同时,苦丁茶名为茶,实为药,具有“药”的特点,对于有胃寒疾病的人而言,在冲泡时可以和红茶、乌龙茶等热性茶或与人参、桂元、红栆、枸杞、冰糖等热补药材一并冲泡,这种冲饮方法虽然对苦丁茶的药性有一定的中和作用,但也能具有其他茶、药的优点。夏天还可以与蜂蜜一起冲泡制成苦丁茶甘露,口感极佳,清凉解渴。

苦丁茶当药用时,如用于降血压、降血脂、利便、降火、清咽利喉、治牙龈、牙齿发炎等时,因其体质和病情的不同,饮用的浓度和时间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而言,病情重、体重的患者饮用的剂量相应相对大一些,时间也要长一些,反之亦然。通常来说,饮用浓度大,效果快:饮用浓度低。则效果慢。一般而言,苦丁茶当药用时的浓度为当茶用时的2-3倍,饮用的方法是:一天中分上午,下午和晚上各泡2-3支,一直喝到无味时嚼食茶芽,通过胃粘膜吸收饮用效果更加明显;如果感到病情已有所减轻时,可适当降低浓度;如感到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可适当加大用量。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的疾病患者来说,通过饮用苦丁茶将血压、血脂、血糖降下来之后,可适当降低饮用浓度,但不要完全停止,以免病情反复。如果饮用苦丁茶的浓度适当,照样可以在二三十天内把血压、血脂降下来。这也正是苦丁茶的价值所在。

苦丁茶对上述各种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聪明的消费者应是平时把苦丁茶当作茶来饮用,从而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达到保健的效果。

冲饮苦丁茶的要点:水要开、水质要好、选择好茶具、投放茶叶的比例

一是水要开,

二是水质要好,最好是矿泉水、泉水或纯净水等优质水

三是选用瓷器或陶器做茶具,味道更佳。

四是放的量要少,苦丁茶有量少味浓、耐冲泡的特点。虽然喝茶的浓淡因人而异,难以一概而论。

但对于初次接触苦丁茶的人来说,如果以250毫升的沸水来泡2--3支茶芽,也许就会觉得太苦了。一般而言,一支一芽二--三叶的“椰仙牌”苦丁茶芽通常为0.3--0.4g重,以之配1000毫升的沸水,随泡随饮。对于初饮者而言,也丝毫不会显得味道很淡。即使几个人喝同一壶茶,也不能放大量的苦丁茶来冲泡,而应该一次放一两支,直至喝到其味道变淡后,并嚼食茶芽,效果更佳。五是热饮,尤其对有胃寒疾病都则更是如此,但对于没有胃病的人来说,清凉的苦丁茶水更是甘洌爽口,沁人心脾。

苦丁茶在冲饮时,有单独冲泡和与其他茶叶、药材混合冲泡两种泡法。单纯以苦丁茶冲泡,原汁原味,清甜爽口,也不失为一种享受。而当其与其他茶叶,如乌龙茶、绿茶、龙井、毛尖、花茶等混合冲泡时,则既有这些茶的香味,又有苦丁茶回甘和润喉的优点。苦丁茶在茶叶中素有“茶胆”的名声,即无论什么茶,苦丁茶在味道上都能与之相配,而且拼配苦丁茶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一般而言,苦丁茶与其他茶叶相配的比例为:1:9,最高最好不超过2:8,否则,苦丁茶就会把其茶叶的味道盖住。所以,古今岭真一带的百姓泡茶时总喜欢加一两片苦丁茶做调味品,把苦丁茶当作“茶中味精”来使用。

老白茶的冲泡技巧


盖碗泡法

1.投茶:依盖碗容量大小而定,一般投茶量为盖碗容量的1/3,宁少勿多,少了可通过控制注水量来掌握浓度,多了则很难,也品不出什么色香味。

2.洗茶:即醒茶,又称温润泡。我们说,茶叶未冲泡之前是“睡着”的,我们要让它接下来有好的状态、好的口感,那么醒茶很关键:不提倡用太滚的水对着茶叶猛冲,而应用”润“的手法把茶叶慢慢唤醒。

3.冲泡:这时水温宜高,也即刚沸腾过的;手法是沿盖碗边沿缓缓注入,水流一定要低,不能对着茶叶冲。

4.出汤:出汤要注意把握两点:1)时间,第一泡出汤快慢看醒茶程度,醒茶充分则注完水后停留5秒即可出汤;醒茶不充分时间稍微可拖后 2)手法:平、稳、快,碗要端平、手拿稳,该出汤时千万别犹豫,一定要快, 尽快沥干;沥干后,盖碗归位,盖子可稍微打开,让茶叶通通氧气,这样茶汤会更好喝。

紫砂壶冲泡

1、温具:沸水冲洗茶具;

2、置茶:茶量约占紫砂壶的三分之二;

3、醒茶:洗茶2~3次,以便唤醒茶味;

4、冲泡:90-95℃沸水为佳;

5、出汤:茶汤呈琥珀色后即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每次冲泡可留少量茶汤在紫砂壶中,以确保每一泡茶汤味道不变);

6、分茶:将公道杯中的茶依次分入品茗杯中,请宾客享用;

7、品茗:闻其香,观其色,品其味。

老白茶叶底蒸煮法

1、温具:沸水冲洗茶具;

2、置茶:可先将沸水倒入紫砂壶中,再将冲泡好的叶底倒入紫砂壶中;

3、冲泡:待茶水沸腾后30-60秒之后即可出汤(可煮久一点);

4、出汤:茶汤呈琥珀色后即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每次冲泡可留少量茶汤在紫砂壶中,以确保每一泡茶汤味道不变);

5、分茶:将公道杯中的茶依次分入品茗杯中,宾客享用;

6、品茗:闻其香,观其色,品其味。

紫砂壶煮老白茶

1、温具:沸水冲洗茶具;

2、置茶:茶量约占紫砂壶的三分之二;

3、洗茶:一般洗上1-2次即可,以便唤醒茶味(可先用盖碗冲洗茶叶,再将茶叶倒入紫砂壶);

4、冲泡:可将煮好的沸水倒入紫砂壶中,待茶水沸腾后5-10秒即可出汤;

5、出汤:茶汤呈深琥珀色后即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每次冲泡可留少量茶汤在紫砂壶中,以确保每一泡茶汤味道不变);

6、分茶:将公道杯中的茶依次分入品茗杯中,宾客享用;

7、品茗:闻其香,观其色,品其味。

茶叶常识:茶叶的选购技巧


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

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1、嫩度: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2、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细紧有锋苗紧细尚有锋苗尚紧实尚紧稍松粗松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3、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

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比如龙井,最好的狮峰龙井,其明前茶并非翠绿,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黄。这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泽上明显区别于其它龙井。因狮峰龙井卖价奇高,茶农会制造出这种色泽以冒充狮峰龙井。方法是在炒制茶叶过程中稍稍炒过头而使叶色变黄。真假之间的区别是,真狮峰匀称光洁、淡黄嫩绿、茶香中带有清香;假狮峰则角松而空,毛糙,偏黄色,茶香带炒黄豆香。不经多次比较,确实不太容易判断出来。但是一经冲泡,区别就非常明显了。炒制过火的假狮峰,完全没有龙井应有的馥郁鲜嫩的香味。

4、整碎: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泡茶知识:泡茶水的重要性


泡茶很简单,每个人都会,但是泡茶的知识很深,不一定能说泡茶技巧。今天要讲的是,泡茶的知识是关于泡茶水的重要性的第一点,没有水是自然不泡茶的。水也是人体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水是茶的之母,泡茶的水不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定的。简单地说,从泡茶水的温度来看,不同茶叶所需的水温是不同的,例如绿茶因其不发酵而变嫩。更多地使用低水和85度水来酿造,高水温会影响绿茶的功效和作用,红茶90度以上的水冲泡,水温过低而不能在红茶中发挥作用,通常用98度以上的水可以煮。

因为泡茶过程中的第一步与水有关,所以在泡茶知识中,上述水只是最肤浅的皮毛,茶在水里涟漪,在茶梭里水是最肤浅的。当水不再能抑制心中涌动的高热时,沸水涌上茶水,杯中的水很快就决定了茶叶旋转的方向、纠缠的方式和起伏的节奏。

水、土、空气在自然界孕育万物的生长,是创造的完美结合,也是人体和心灵最简单的元素,品茶的价值在于回归原始的朴素自然。绿茶忌煮热水冲泡,85度为宜,乌龙茶为95度,普洱茶需100度煮沸,才能充分整合普洱茶的功效和作用。

泡茶水一直无法以任何形式说话,节约白雪水,下雨露,引领清泉从古代文人墨迹之间延续茶的故事。事实上,水是最极端的茶道。在唐代陆禹的“茶经”中,提到了“水在山水上,在河水中,在井水下”。

像天然矿泉水这样的制茶水有五个特点:一是清澈,二是活水不烂;三是轻,即轻不重;四是甜,即甜味;五是凉,即凉。认为最好,但不同的地方矿泉水的土壤质量是不同的,对应不同的茶叶也会改变口味。

不同的水,茶可以制成不同的,众所周知的知识泡茶人了解道理,泡茶水软水!好的水质标准从水质:清澈、鲜活、轻盈、水味:甜、冷这五个方面来判断。现代科学分析认为,每升含有8毫克以上镁离子钙的水称为硬水,而软水则称为软水。

用柔软的水泡泡茶不会失去茶的香气,并能在茶中保留多种营养!用软水泡茶,喝茶时能感受到清香!用硬水泡茶会减少茶的香气,茶叶中的营养物质也会流失,硬水对人体有害!因此,用来泡茶的水是软水!

据估计,当我们看到上面提到的泡茶知识时,我们已经了解了所说的一些茶叶知识点。泡茶用水应从水温、水质等方面加以考虑。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的茶叶应该对应不同的合适的方法,即不同类型茶叶的酿造方法(铁观音法、信阳毛尖茶法、信阳红法、普洱茶法)。这是掌握泡茶知识最难的地方。

茶叶常识:茶叶采摘的技巧


茶叶采摘技术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留叶数量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茶叶采摘是目的,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若采得过多,留得太少,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使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反之,采得过少,留得过多,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而且叶面积过大,树冠郁闭,分枝少,发芽密度稀,同样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达不到种茶目的。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

一般说来,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以采为主,适度留养。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长,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最理想。留叶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它是指茶树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高产、高效、优质茶园的叶面积指数通常为3—4。在生产实践中,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如实行机械采茶,那么,可根据当年茶树留叶数量,实行提早封园,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以加强茶树生长势的方法,加以实现。

留叶方法茶树年龄不同,采摘时留叶的方法也不同。幼年茶树,主干明显,分枝稀疏,树冠尚未定型。所以,采摘目的是促进分枝和培养树冠。一般可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春茶实行季末打顶采,夏、秋茶实行各留二叶采。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实行春、夏茶各留二叶采,秋茶留一叶采。以后,再花一年时间,实行春茶留二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从此以后,茶树广阔的树冠已经形成,即可进入成年茶树的投产采摘了。

幼年茶树新梢的打顶采摘法

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能相对稳定25年左右。在这一时期内,应尽可能地多采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因此,应以留鱼叶采为主,在适当季节辅以留一叶或二叶采摘法,也有采用在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的。

茶叶采摘标准与留叶方法

衰老茶树,生机开始衰退,育芽能力减弱,骨干枝出现衰亡,并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对这类茶树,应灵活掌握。在衰老前期,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酌情集中留养。衰老中期以后,则需对衰老茶树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诸如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对这种茶树,在改造期间,应参照幼年茶树采摘,养好茶蓬,待树冠形成后,再过渡到成年茶树的采摘与留叶方式进行。

采摘周期适时采摘,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保养树势,直至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根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人工手采的情况下,一般春茶蓬面有10—15%新梢达到采摘标时,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一般有1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茶树经开采后,春茶应每隔3—5天采摘一次,夏、秋茶5—8天采摘一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到10月上旬开始,就应封园停采。其他茶区,可参照推迟或提前封园。

在实行机械采摘时,当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秋茶有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就要进行机采。为提高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特别是春茶前期,在机采前先进行人工采茶,以便制作名优茶。这样,机采批次,春茶为1次,夏茶1—2次,秋茶为2—3次。为促进机采茶树的旺盛生长势,对机采茶园应比人工手采茶园提前20天左右停采封园。

集叶贮运不论是手工采摘,还是机械采摘,对采下的鲜叶,必须及时集中,装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编织袋,并防止挤压,尽快送入茶厂付制。

集叶贮运时,应做到机采叶和手采叶分开,不同茶树品种的原料分开,晴天叶和雨天叶分开,正常叶和劣变叶分开,成年茶树叶和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和下午采的叶分开。这样做,有利于茶叶制作,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本文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提供的关于《不容错过的泡茶技巧》的精彩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精彩的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网站,每天不定时更新大量精彩内容!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62043.html

上一篇:黄茶适合在什么季节喝?黄茶最适合夏、秋两季饮用!

下一篇:不适合喝黄茶的一类人?黄茶的副作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