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西南茶区名茶介绍

2019-12-19

云南省的普洱茶、滇红、南糯白毫等,贵州省的都匀毛尖、遵义毛峰、湄江翠片等,四川省的蒙顶甘露、峨嵋竹叶青、蒙顶黄芽等,以及重庆的沱茶、西藏的珠峰圣茶、广西的凌云银毫、湖北省的恩施玉露、湖南省湘西的古丈毛尖等。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和饮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茶树种类繁多,是一高原茶区,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鄂西南、广西的北部和西藏东南等地区,主要产黑茶(其中有着名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南部的茶区,是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合栽培生长的茶区之一,包括南岭以南的福建闽南、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区,是乌龙茶的主产区。主要出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是中国名茶最多的茶区,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茶区之一。茶区地域辽阔,是灌木型茶树及小乔木型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区域,是绿茶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的苏南、安徽的皖南、福建的闽北及上海地区等,主要产绿茶,还出产红茶和乌龙茶。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北部的一个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适宜灌木型中小叶茶树的种植,本茶区主要产绿茶。包括陕西、河南、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甘肃的陇南、山东等地区。

cy316.cOM编辑推荐

名茶的故乡: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东南。

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壤为主,酸碱度一般在5.5~6.5,土壤质地黏重,有机质一般含量较低。

西南茶区各地气候变化大,但总的来说,水热条件较好。四川盆地年平均温度为17℃;云贵高原年均气温为14—15℃。整个茶区冬季较温暖,除个别特殊地区,如四川万源冬季极端最低温曾到-8℃以外,一般仅为-3℃。≥10 aC积温为5500℃左右。年降水较丰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方如四川峨眉,年降水量则达1700毫米。茶区年平均干燥指数小于1.00,部分地区小于0.75。该茶区雾日多,但冬季仍过于干旱,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

西南茶区茶树资源较多,由于气候条件较好,适宜茶树生长,所以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大叶种茶树。该区适制红碎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等。

茶叶分布华南、江南、江北及西南四大茶区介绍


目前大部分学者,主张尽可能把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及茶叶种类等因素结合,合理规划茶树分布,逐步使生产区域化与科学化,故将全国划分为岭南(或华南)、江南、江北及西南四大茶区:

一,华南茶区

华南的福建、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气候高温多湿,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2℃,雨量冠于全国,年降雨量多在15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间,多时达2600毫米,全年采茶期长达九个月,品种丰富,性状奇珍。闽北的武夷岩茶、闽东白茶、闽南铁观音、广东的凤凰水仙,台湾的东方美人的风茶、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以及闽台花茶香片及星村小种等,早已驰名全球,再如台湾鱼池、广东英德以及海南岛等地的大叶种红茶,其品质堪与印、锡红茶相比较。

二,江南茶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江西、安徽以及江苏南部的茶区,年平均温度15~18℃,雨量在1400毫米至1600毫米,也有达1800毫米者,均宜植茶。此茶区冬季受北方黄山毛峰冷空气的侵袭,温度多降到℃以下,故不适于大叶种茶树的种植,但适合中型圆叶种及小叶种的栽培,尤适于制造绿茶。绿茶的花色品名繁多,最负盛名者,如浙江省的惠明毛尖、西湖龙井、平水珠茶、雁荡毛峰、天日青顶、普沱佛茶、苏州碧螺春、南京雨红茶、江西庆山云雾、婺源珍眉、安徽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湖南的高桥银峰,以及湖北的恩施玉露等。红茶方面如安徽“祁虹”、湖北“宜红”、江西修水“宁红”、浙江绍兴“越红”等也不逊色。再如湖北羊楼洞的砖茶、湖南安化的黑茶和君山的银针黄茶等也已名闻中原。

三,西南茶区

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及西藏的察隅、黑脱、易贡等地。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气候温和,无强风烈日,冬无严寒,夏不酷热,年平均气温15~19℃,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沿河密布高大的野生西藏易贡茶园茶树,现已公认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惟西南茶区,地形崎岖,各地气候不同,品种均有差别,产茶种类也有差异,如川东南和滇西南,气温较高,适于云南大叶种的栽培,所产“川红”、“滇红”品质优良。其他地区气温稍低,茶树属中型叶,适宜制绿茶,如川西生产的朦胧顶峰、峨嵋绿、贵州的都匀毛尖等均是名茶,西南地区与康藏毗邻,也是外销茶的主要茶区,云南省首推方茶、沱茶、紧茶等普洱茶。

四,江北茶区

长江中下游以北包括陕西、河南、甘肃南部,安徽及江苏的北部以及山东东部等茶区。地区气温12~15℃,冬冷夏热,温差很大,最低温达℃以下,茶树易遭冻害,年降雨量常在1000毫米以下,茶园多分布于地势较低,避风向阳之处,以种耐寒、耐旱的小叶种为宜,只可生产绿茶,如河南信阳的毛尖,亦甚有名。但在陕西及甘肃南部,也有部分生产紧压茶。

参考最近美国及英国国际茶叶委员会以及日本茶界人士佐野敏男、向笠芳郎、增泽武雄诸氏的考察报告,1980年我国共有茶园面积67万公顷左右,生产量34.25万吨,浙江、湖南、福建、安徽及四川五省的产量占全国75%。目前全国生产量中红茶占80%,绿茶约占20%。1971年,绿茶的比率增加。七十年代外销91.968吨,比前一年减少,其中绿茶占47.510吨,近三年平均红茶输出48.689吨,占总输出量的47.6%,其余20余万吨均内销,但目前全国平均每人的年消费量只200克。浙江省有茶园面积17万公顷,目前幼木茶园约5万余公顷,占31%。生产量7.54万吨中,绿茶占92%,占全国四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一输出外销。其余8%为红茶。

中国四大茶区之“西南茶区”概况


我国是茶叶大国,茶园种植规模世界第一,农业部为了便于指挥,实现科学种茶,将我国的茶产区之划分为四大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还有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其中,西南茶区主产绿茶,同时出产普洱茶和红茶等,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下西南茶区主的概况吧!

西南茶区

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西南茶区是茶树原产地,亦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

茶区范围: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和西藏东南部等地。

生态环境:本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起伏大,多属高原。茶区内各地气候差别大,但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春早,冬暖,夏热,秋雨,年平均气温15℃-18℃,最低4~10℃;年降水量1000毫米-1700毫米,水热条件优越,气温较高,阴雨天和雾日多,适合各类茶树生长。

土壤类型:在云南中北部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四川、贵州及西藏东南部则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西南茶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土壤状况也适合茶树生长。

茶树品种:以乔木型和小乔木型大中叶种茶树为主,灌木型中小叶茶树亦有少量分布。

生产茶类:生产茶类众多,有红茶(如滇红)、绿茶(如竹叶青、都匀毛尖等)、边销茶(如普洱茶、四川藏茶、下关沱茶等)等。

西南茶区世界茶树的发源地


中国茶走向世界的起点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西南茶区茶树资源丰富,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生长着乔木型茶树,有些乔木型茶树的树龄甚至超过千年。西南茶区的影响力不但在中国是巨大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里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出产的名茶有云南普洱茶、云南沱茶、滇红工夫茶、四川红茶、四川蒙顶茶等,几千年以前,这里的紧压茶就随着马队的铃声,在茶马古道上流通至边疆各地,甚至越过边境,到达周边和更远的国家地区,西南茶区是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起点。

该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位于神农架、武陵山、巫山、方斗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米仓山、大巴山以南。这些区域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要地形,有较好的水、热等条件,从而形成了中国最古老的产茶区。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西南茶区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总体来说,水热条件较好。四川盆地年平均温度为17℃;云贵高原年均气温为14~15℃。整个茶区冬季较温暖,除个别地区,如四川万源冬季最低温曾到-8℃以外,一般地区仅为-3℃。年降水较丰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方如四川峨眉,年降水量达1700毫米。茶区年平均干燥指数小于1,部分地区小于0.75。该茶区雾日多,但冬季仍过于干旱,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

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酸碱度一般在5.5-6.5。

古茶树多生长在此西南茶区茶树资源较多,由于气候条件较好,适宜茶树生长,所以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大叶种茶树。中国的古茶树绝大部分生长在这一茶区,如云南景迈的万亩古茶园,镇源的2700年树龄的古茶树等。

特产名茶多种多样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得这里出产的茶叶多种多样,以生产红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为主,也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主要有:普洱茶、七子饼茶、竹筒香茶、南糯白毫、滇红、景谷大白茶、早春绿茶、江城滇绿、墨江云针、神笔咏春、绿凤凰、雀舌报春、白毫王、月光白、凌螺春、金钩红茶、凌螺红茶、蒙顶石花、蒙顶甘露、蒙顶黄芽、峨眉竹叶青、峨蕊、重庆沱茶、文君绿茶、文君花茶、缙云毛峰、渝州毛峰、巴南银针、永川秀芽、无锋剑毫、宣恩贡茶、 滩茶、银球茶、云雾翠绿、梵净翠峰、思州银钩、采花毛尖等。

名茶的故乡: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皖南和苏南等地。

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几乎都是“高山出好茶”的名茶产区。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壤。土壤酸碱度一般在5.5~5.5。有自然植被覆盖的土壤,以及一些高山茶园土壤,土层深厚,腐殖质层在20~30厘米;缺乏植被覆盖的土壤层,特别是低丘红壤,“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土壤发育差,结构也差,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很低。整个茶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上,≥10℃积温为4800~6000℃,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不低于-8℃,无霜期230~280天。但晚霜和北方寒流会对该茶区的北部带来危害。降水量比较充足,一般在1000~1400毫米,全年降水量以春季为多。部分茶区夏日高温,会发生伏旱或秋旱。

江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历史名茶甚多,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享誉国内外。中国目前已审定或认定的良种,如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祁门种以及龙井43、福云6号、湘波绿等,均出自该茶区。该茶区种植的茶 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 及小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 该茶区是出产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中国茶区介绍


中国茶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利用茶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发现和利用茶叶至少已4000~5000年。中国是茶的故乡,许多学者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对中国野生大茶树的考察研究,认定中国云南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

早在唐代,茶区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了,陆羽在其着作《茶经·八之出》里详细记述了在唐朝开元年间中国产茶区分布的情况。当时中国分15个道,有8个道43个州郡产茶,即为八个茶区。宋代,茶区一再扩大,产量提高。元、明、清时期,茶叶产区又大大扩展,到了鸦片战争、民国时期,由于战乱,产茶区逐渐缩小。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产茶区恢复并扩大,至今全国有20个省(区、直辖市)共计1000多个县市产茶,新中国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

西南茶区名茶

云南省的普洱茶、滇红、南糯白毫等,贵州省的都匀毛尖、遵义毛峰、湄江翠片等,四川省的蒙顶甘露、峨嵋竹叶青、蒙顶黄芽等,以及重庆的沱茶、西藏的珠峰圣茶、广西的凌云银毫、湖北省的恩施玉露、湖南省湘西的古丈毛尖等。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和饮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茶树种类繁多,是一高原茶区,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鄂西南、广西的北部和西藏东南等地区,主要产黑茶(其中有着名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南部的茶区,是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合栽培生长的茶区之一,包括南岭以南的福建闽南、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区,是乌龙茶的主产区。主要出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是中国名茶最多的茶区,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茶区之一。茶区地域辽阔,是灌木型茶树及小乔木型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区域,是绿茶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的苏南、安徽的皖南、福建的闽北及上海地区等,主要产绿茶,还出产红茶和乌龙茶。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北部的一个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适宜灌木型中小叶茶树的种植,本茶区主要产绿茶。包括陕西、河南、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甘肃的陇南、山东等地区。

江北茶区名茶

陕西省的午子仙毫、紫阳毛尖等,河南省的信阳毛尖等,安徽省的六安瓜片、舒城兰花等,甘肃省的碧口龙井等,山东省的日照雪青等。

江南茶区名茶

浙江省的龙井茶、安吉白茶等,湖南省的君山银针、高桥银峰等,湖北省的鄂南剑春等,江西省的庐山云雾、婺源茗眉等,江苏省的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安徽省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福建省的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红茶、白毫银针等。

华南茶区名茶

福建的铁观音、黄金桂等,广东的英德红茶、凤凰水仙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六堡茶等,海南省的C.T.C红碎茶等,台湾省的冻顶乌龙、白毫乌龙等。

江北茶区茶树种殖及茶区气温介绍


江北茶区长江中下游以北包括陕西、河南、甘肃南部,安徽及江苏的北部以及山东东部等茶区。地区气温12~15℃,冬冷夏热,温差很大,最低温达℃以下,茶树易遭冻害,年降雨量常在1000毫米以下,茶园多分布于地势较低,避风向阳之处,以种耐寒、耐旱的小叶种为宜,只可生产绿茶,如河南信阳的毛尖,亦甚有名。

但在陕西及甘肃南部,也有部分生产紧压茶。1980年我国共有茶园面积67万公顷左右,生产量34.25万吨,浙江、湖南、福建、安徽及四川五省的产量占全国75%。目前全国生产量中红茶占80%,绿茶约占20%。

1971年,绿茶的比率增加。七十年代外销91.968吨,比前一年减少,其中绿茶占47.510吨,近三年平均红茶输出48.689吨,占总输出量的47.6%,其余20余万吨均内销,但目前全国平均每人的年消费量只200克。浙江省有茶园面积17万公顷,目前幼木茶园约5万余公顷,占31%。生产量7.54万吨中,绿茶占92%,占全国四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一输出外销。其余8%为红茶。

中国四大茶区“江南茶区”介绍


江南茶区自然条件好,茶叶产量高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2/3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皖南和苏南等地,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风光秀丽的江南物产极为丰富,这里的名山大川孕育出悠久灿烂的茶文化。江南茶区名茶辈出,年产量也最高,占全国总产量的2/3。

江南茶区的每一种名茶都南茶区名茶辈出,年产量也最高,占全国总产量的2/3。江南茶区的每一种名茶都有一段历史或者传说。这里生产的茶主要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

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都是名茶产地。

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都是名茶产地。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整个茶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8℃,冬季较低气温一般在-8℃左右。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黄壤,少数为冲积土。土壤酸碱度一般在4.5~6.0。

名茶甚多江南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小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出产绿茶、乌龙茶、花茶中的名特优茶的适宜区域。江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历史与现代名茶甚多,主要有:黄山毛峰、老竹大方、太平猴魁、松萝茶、九华毛峰、涌溪火青、敬亭绿雪、瑞草魁、碧螺春、阳羡雪芽、西湖龙井、开化龙顶、径山茶、顾渚紫笋、鸠坑毛尖、建德苞茶、泉岗辉白、天目青顶、莫干黄芽、大鄣山茶、黄山绿牡丹、贵池翠微、牯牛降野茶、南京雨花茶、

青顶、莫干黄芽、大鄣山茶、黄山绿牡丹、贵池翠微、牯牛降野茶、南京雨花茶、金山翠芽、南山寿眉、金坛雀舌、无锡毫茶、茅山长青、磬安云峰、安吉白茶、天目湖白茶、大佛龙井、千岛玉叶、觉农舜毫、婺源茗眉、上饶白眉等。

名茶多以产地命名江南茶区的很多名茶都以其原产地命名,如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山区的西湖龙井,湖州市长兴县顾渚山的顾渚紫笋,以惠明寺一带为主要产区的惠明茶和余杭县径山的径山茶。江苏省有产于吴县洞庭山区的洞庭碧螺春、连云港市花果山的云雾茶、南京雨花台的雨花茶、无锡市的无锡毫茶。此外还有江西庐山的云雾茶、婺源县的婺源茗眉,以及湖南洞庭湖中君山岛的君山银针、安化县的安化松针、长沙东乡高桥茶园的高桥银峰以及湖红工夫,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祁门县的祁门红茶等。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19033.html

上一篇:西南茶区世界茶树的发源地

下一篇:中国的十大名茶介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

中茶黑茶园 普洱茶分布

2019-12-19
  • 煎茶法具体操作过程介绍

    普洱茶制作过程 青茶工艺制作过程

    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