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科学解说普洱茶口感与成分之间的关系

2019-12-04

酸、甜、苦、辣、咸、鲜、涩、麻……我们的餐桌由各种各样的味道组成,它们为我们的舌尖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人类舌头味蕾能分辨的基本味道只有酸、甜、苦、咸、鲜五种,这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结果。酸味提示食物可能腐败,甜味是碳水化合物,苦味警告食物可能有毒,咸味是体内酸碱平衡的需要,鲜味是蛋白质(氨基酸)的表现。

普洱茶的口感,是人体通过味觉、嗅觉、触觉对茶叶茶汤产生的各种刺激所形成的综合的主观感受。

普洱茶的口感源于其水浸出物,而茶叶的本质是基础。通常普洱茶水浸出物为40-50%,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口感各有其特性。普洱茶的口感与它的主要成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茶多酚类的口感——涩

涩并非是一种让喝茶人喜欢的味道。但我们也要科学客观的进行理解。

常说不苦不涩不成茶,茶叶带有“苦涩味”的原因主要归结有三种种,一是茶叶自身的苦味物质、涩味物质作用的结果;二是病虫危害导致的;三是施用化肥的茶园。很多刚喝茶的朋友会问,这茶有苦味,有涩味,是不是不好的茶,大臻认为,不能简单的把带有“苦味”或是带有“涩味”的茶,定性为都是不好的茶。

普洱茶内含有茶多酚,显现口感的主要是茶单宁,也称单宁酸、鞣酸,表现为涩味。涩味是单宁酸在口腔中使蛋白质凝固而产生的收敛感。单宁酸的化学组成复杂,因原料而有较大差异。可分为两大类:可水解单宁(又称酯型儿茶素)和缩合单宁,前者刺激性较强,涩味明显,并使口腔感觉粗糙;后者刺激性弱,使口腔感觉爽口、顺滑。涩在口感中非常重要,它能促使其他的呈味物质更好的显露滋味,其本身也是茶气的表现之一。

某些茶入口后涩感重而不散,口腔舌面或上腭明显感觉腻或麻,这是因为该茶汤中含有较多的可水解单宁,而这类单宁在茶汤温度下降后其水溶解度迅速降低,导致茶单宁析出并残留于口腔中,口腔粘膜被过度刺激所制。这类茶单宁同样也会刺激胃肠道粘膜,这是喝茶后胃肠道不适的主要因素。这样的茶汤放于透明容器在温度降低后有明显的絮状物。

品质好的茶入口抓舌头,但很快松开,这种感觉被称为化,这样的茶即便在茶汤温度降低后也不会留有过重的涩底。有茶客把抓舌头的力度、化的时间长短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依据。

有时,带有“苦涩味”的茶,往往还是好茶,这是因为一茶叶苦涩味的浓淡,由它所含有的苦涩味物质的多少所决定。茶叶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花青素类、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茶汤的苦味常常与涩味相伴而生,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上占主导地位。茶汤中的生物碱与大量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缔合物,在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高的茶叶中,茶汤浓醇鲜爽,是优质茶叶的表现。就茶树的一个枝条来说,决定茶叶品质的苦味物质,往往是嫩叶含量比老叶高,尤其是芽以下的第一、二叶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最高,依次减少。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脂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它在芽叶里的含量远远高于粗老叶片。正常情况下,采制幼嫩一芽一、二叶的茶品,其苦涩味比采制一芽三、四叶的厚重得多。所以,带有“苦涩味”的普洱茶往往是高嫩度、高级别的茶品。这亦是中低档茶滋味比较淡薄的原因。就普洱茶而言,凡茶品嫩度高、陈香显露、苦涩味低淡的,必是陈年老茶,是茶叶长期存放后,苦涩味物质大量降解、转化消失使滋味变得醇和的结果。

另一种不正常的情况是,采摘病虫危害严重的原料制成的茶叶,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芽叶重,甚至出现“恶苦”、“腥臭”。云南茶区,茶树嫩叶常发病害主要有茶饼病、茶自星病等,患有茶饼病的芽口十制成的产品,味苦易碎;患有茶白星病的芽口十制成的产品,味苦、腥臭、饮用后肠胃有不舒适感。许多吸汁害虫危害树后,也会增加茶品的苦涩味,在云南主要有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虫、黑刺粉虱、茶叶跗线螨、茶网蝽等。受病虫危害的茶叶,可以通过叶底(茶渣)观察发现,叶底病斑虫口十多而滋味“恶苦”者,都是不好的茶叶,藏之无益。

从长时间单一施用化肥的茶园或紫色芽叶的茶树上采制出来的茶品,苦涩味亦较重。长时间单一施用化肥的茶叶,叶底无异常,苦味重于涩味;紫色芽叶加工的茶品,叶底呈靛青色,苦涩味皆重。

二、生物碱类的口感——苦

苦,茶叶的苦味的多少是由茶类、茶树品种、季节、制作工艺等综合决定的。如大叶种较小叶种茶树含多酚类高,夏茶较春茶花青素含量高,在制作工艺中多酚类、花青素转化较多的,其苦涩味较低或没有,而转化不足时就产生苦涩味。

生物碱类表现出的口感是苦。苦味是回甘的基础,生津是回甘的源泉。通常苦味重者回甘明显,这与味觉出现错觉有关,而这种错觉正好符合人们的意愿。

苦味在口中的刺激程度以及散化的快与慢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因素之一。苦味不散或是过于强烈都会让人反感。

同样是苦,各茶的苦各有不同。这需要进行不同的判断。8年大臻制茶经验。我们更能进行好的理解并制茶。

三、氨基酸类的口感——生津

生津是普洱茶中高层次的追求。多见于高山老树之中。

氨基酸的鲜、酸、甜味都会促使唾液分泌,导致生津。

四、糖类的口感——回甘

在味觉表现为甜味,在嗅觉为甜香味。甜味对口感有很大影响,在人的本能需要中糖是最首要的,味觉及嗅觉对甜味都非常敏感,甜味能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糖类中的果胶对口感有重要的作用。

果胶在嫩度适中的茶叶中含量最高,达干茶的4-5%,水溶性好,有粘性,能让口腔感觉稠、滑,陈化过程中果胶可降解为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从而增加滋味。

五、芳香物类的口感——陈香味

陈香味经常见于熟茶一类中。

呈现香味。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普洱茶所呈现的香味有很大差异,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香味由清香→果香→花香→蜜香→木香→陈香转化,香气的挥发性由扬变稳,芳香物的化学成分也出现分子结构逐渐加大的规律,这是陈化过程中化合物氧化聚合所致。

同期采制的新茶有的表现为清香,而杯底往往留有尿臭味,这种让人不爽快的尿臭味是吲哚类产生的。台地茶通常给人这样的感觉。

高山茶、古树茶通常呈现出花、蜜香,而且杯底也留有明显的蜜、甜气味,而且这类茶叶在存储时转化较快。

cy316.Com精选阅读

探秘普洱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普洱茶之香让人留连忘返,普洱茶之味品后久久不忘,普洱之温度如何把控,如何才能让普洱茶有它体现最大的价值呢?优质的普洱茶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那么,普洱茶与温度之间有何密切的关系?

一、普洱茶之储存温度特点

1、流通的空气

a: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挂置在阳台上,这样放置的茶,茶气都给吹走、茶味都给吹散了,饮用起来感觉淡然无味。

b: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

c: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是会变味的。

d:不可以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

2、恒定的温度

a: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用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最好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

b: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什么时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

3、适度的湿度

a:“现在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

b: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

c: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

d: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

e: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普洱茶的存放温度最好在20度到45度之间。如果低于20底普洱茶的自然酶促作用就中止,高于60度的普洱茶的自然酶保作用就会抑制或停止,茶体内的自带水分被高温烘干流失了。为了让茶叶基质处于最有效的熟成状态,就在是晒干燥的40度到50度之间的阳光温度最佳的情况。太高的温度也很容易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

二、普洱茶冲泡温度的特点

1、普洱茶冲泡水温:通常用100℃沸水,至少不能低于90℃。

2、置茶量:茶水比例为1克:50克,或置茶量为容器容量的20%左右,最好将紧压茶拨开后,暴露在空气中2星期,冲泡味道更佳。

3、用水的选择:纯水,矿泉水和山泉水尤佳。煮水时不宜过度沸腾,这样水中的氧气过少,会影响茶叶的活性。

三、普洱茶杀青温度的特点

1、倘若杀青温度过低,易产生的问题是:杀青不足。杀青不足的饼面看起来偏绿,条索漂亮,有青味甚至是酸馊味,茶底偏绿。温度低且杀青时间过长会使茶叶在杀青锅里就会变暗发黑,干燥后滋味不新鲜,茶汤浑浊。

2、杀青温度过高茶叶易焦,有焦味、糊点,同时影响茶叶的后期转化。高温杀青的茶饼面看起来偏红或者偏黄、偏灰,不均匀,冲泡出来的茶汤浑浊,茶底不油亮,重泡之下上颚会干甚至会锁喉。而杀青温度过高后期转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茶水会一年比一年薄,香气流失很快。

四、普洱茶饼的压制过程中的蒸汽温度

1、烘青的温度大概在120-140度之间,用机器烘青甚至会达到200度以上。

2、蒸压的时候蒸汽的温度是有100度,但是茶叶的温度是低于65度的,而烘青时茶叶的温度是高于65度的,所以蒸压成型不会对普洱的品质造成坏的影响,而烘青会(就像我们有时回去做做蒸汽浴,但肯定不可能用100度的滚水洗澡)。

3、蒸汽温度不一定就是100度,蒸压成型的时间很短大部分在10秒以内,应该不会对茶的内质有太大的影响。

五、普洱茶干燥温度特点

1、普洱茶的干燥温度要控制60度。

2、普洱茶干燥分为三个阶段:

a:第一阶段:热风温度为40度,干燥时间为12小时,充分促进普洱茶饼某些成分的进一步转化,并逐渐受热干燥;茶饼失水率为百分之三左右。

b:第二阶段:缓苏干燥阶段,热风温度50度,干燥时间为18小时。这个阶段干燥时间最长,主要是使茶饼保温缓苏,以便获得良好的干燥效果;前半期茶饼失水率为百分之二点二,后半期茶饼失水率为百度之一点九左右。

c:第三阶段:热风温度为60度,干燥时间为6小时,该阶段主要为了较快达到茶饼的安全含水率。茶饼失水率为百分之零点七左右。

普洱茶树龄等级划分及其口感之间微妙的关系


1、千年野生古茶树(树龄1000年以上)

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极其稀有,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价格也极高,功效与作用最为明显。

2、大茶树(树龄约500-1000年)

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云南滇南茶区的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通常,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正确采用普洱茶的泡法,茶汤温润,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3、原生态古茶树(树龄约300-500年)

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原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4、生态古茶树(树龄约100-200年)

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5、老茶树(树龄约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6、小茶树(树龄约35-60年)

普洱茶功效与作用明显不足,多为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7、台地茶树(树龄约3-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普洱茶功效与作用以及普洱茶的价格较前几种树龄的普洱茶最低,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普洱茶的口感与树龄的关系


我们每天都在喝普洱茶,就会深有感触,不同茶树的口感都不一样,其实我们都清楚,普洱茶的口感和树龄是有很明显的关系滴,具体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千年野生古茶树(树龄1000年以上)

树龄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极其稀有,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普洱茶的价格也极高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最为明显。大茶树(树龄500-1000年)

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云南滇南茶区的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通常,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正确采用普洱茶的泡法,茶汤温润,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原生态古茶树(树龄300-500)

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原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生态古茶树(树龄100-200)

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老茶树(树龄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小茶树(树龄35-60年)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明显不足,多为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台地茶树(树龄0-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普洱茶的价格叫前几种树龄的普洱茶最低,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普洱茶纯料与拼配之间的关系


拼配的普洱茶并不是造假,它是普洱茶学领域里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不是谁都可以做得了拼配普洱茶的,这可是需要很高深的审评技术。“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一颗苹果树上的苹果味道也是不一样的”。所谓纯料茶只是一个定义。

要说清楚纯料和拼配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想重点是要弄清楚何为纯料?搞清楚何为纯料,那么纯料以外的普洱茶就是拼配的。

基本上所有定义下的纯料茶,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概括指示,在这个概括内的茶都是纯料茶,只是这类概括的前提都是按各自意愿,或由生产者或由市场方根据自己想法定义的。通常这类概述里头涉及的要素有如下几个:

1、区域,区域又可再划分为大产区、山头、寨子、茶地。

2、季节,季节包括茶叶发芽的春季秋季和雨季,其中春季还可再划分为明前茶和春茶。

3、茶树状况,比如台地茶,小树茶,古树茶和高杆茶。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纯料茶为了保持定义下的口腔的精彩,不求产量只求质量,而拼配茶则是通过不同原料的拼配使得原本较为普通的原料在口感上得以提升同时能保持较大的产量。纯料茶的口感能突出地域特征,而拼配茶的口感能体现配方的特色。

然而,很多茶友表示买茶怕买到拼配茶,觉得拼配茶都是不好的。那么拼配茶的品质到底好不好呢?

拼配茶,其定义为:为了保持普洱茶叶风味与品质的稳点,而将几种不同的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茶。这个工艺需要拼配师有极强的感官经验,丰富的拼配技术。拼配茶有以下5种拼配方式:

1、季节拼配(春雨秋)

2、茶种拼配(台地古树)

3、茶叶不同级数拼配

4、年份拼配

5、发酵度拼配(包括生熟拼配)

拼配的目的可以概括为12个字:“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这12个字在六大茶类的拼配中都应用得当。

其实拼配是一种常用的提高茶叶品质、保证产品稳定并增加产品数量的有效方法。从茶行业来说,拼配是重要的技术支撑,是老字号茶企形成自己经典藏品的“武功秘籍”。

了解茶叶种植的人都知道,茶叶的季节性很强,昨天的茶青做出的干茶和今天的茶青做出来的干茶的差别有时候是很大的,也许昨天的干茶香气高扬但滋味淡薄,今天的干茶香气低沉但滋味浓厚,那么将两天的茶叶拼配在一起,既满足了茶叶的香气又填补了滋味,两全其美,岂不是很好?

拼配并不是茶叶造假,它是茶学领域里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不是谁都可以做得了拼配茶的,这可是需要很高深的审评技术。拼配茶除了能满足稳定的品质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口感的层次和饱满度。据说立顿的茶叶拼配师要学习7年,才能上岗。也正因为立顿对拼配师有这样严苛的要求,才能保证它们茶叶品质的稳定性。

为什么我们要做拼配,是为了做出一款,能与纯料媲美,甚至不亚于纯料,而高于纯料口感的,大家都能喝的一款好茶,实实在在的喝一杯最本质的,醇朴的普洱茶。“一生何求”,它就是这么一个发酵度拼配起来的,具有一定拼配难度的拼配茶。

普洱茶内含物质与口感的关系


人类舌头味蕾能分辨的基本味道只有酸、甜、苦、咸、鲜五种,这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结果。普洱茶的口感源于其水浸出物,而茶叶的本质是基础。通常普洱茶水浸出物为40-50%,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口感各有其特性。

一、茶多酚类

显现口感的主要是茶单宁,也称单宁酸、鞣酸。单宁酸的化学组成复杂,因原料而有较大差异。可分为两大类:可水解单宁(又称酯型儿茶素)和缩合单宁,前者刺激性较强,涩味明显,并使口腔感觉“粗糙”;后者刺激性弱,使口腔感觉“爽口”、“顺滑”。

品质好的茶入口“抓”舌头,但很快松开,这种感觉被称为“化”,这样的茶即便在茶汤温度降低后也不会留有过重的涩底。有茶客把“抓”舌头的力度、“化”的时间长短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依据。

二、生物碱类的口感

表现出的口感是苦。苦味是“回甘”的基础,生津是“回甘”的源泉。通常苦味重者回甘明显,这与味觉出现“错觉”有关,而这种错觉正好符合人们的意愿。苦味在口中的刺激程度以及散化的快与慢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因素之一。苦味不散或是过于强烈都会让人反感。

三、氨基酸类

表现多样。他们与其他呈味物质有很强的协同作用。氨基酸的鲜、酸、甜味都会促使唾液分泌,导致“生津”。

鲜味: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甜味:甘氨酸、丙氨酸等;

酸味: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香味(花香):谷氨酸、丙氨酸;

四、糖类

在味觉表现为甜味,在嗅觉为甜香味。甜味对口感有很大影响,在人的本能需要中糖是最首要的,味觉及嗅觉对甜味都非常敏感,甜味能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糖类中的果胶对口感有重要的作用。果胶在嫩度适中的茶叶中含量最高,达干茶的4-5%,水溶性好,有粘性,能让口腔感觉“稠”、“滑”。陈化过程中果胶可降解为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从而增加滋味。

五、芳香物类

呈现香味。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茶叶所呈现的香味有很大差异,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香味由清香→果香→花香→蜜香→木香→陈香转化,香气的挥发性由“扬”变“稳”,古树茶通常呈现出花、蜜香,而且杯底也留有明显的蜜、甜气味,而且这类茶叶在存储时转化较快。

不苦不涩的就不是茶,但不会是很苦。是略带苦味﹐苦后回甘方是好茶。如果是老茶或熟茶就基本不会有苦味,如有的话就是你投茶量过大戓浸泡时间过长,要么就是发霉或吸收了异味的坏茶,还有一可能是你买了假普洱茶。

普洱茶很苦主要是因为它本身所含的茶碱(咖啡碱、咖啡因)、茶多酚(儿茶素)和单宁(植物鞣质)所致。

普洱茶中的茶碱是苦的,可以带来普洱茶很苦的感觉。但是并非越苦的茶,茶碱含量越高,这点也可以很容易证明,化学分析,品茶都可以推导出来。苦涩很轻微或者几乎没有的高品质茶,往往也能有很强烈的回甘和持续的生津。

普洱茶的杀青的一个含义,就是钝化茶多酚的活性。但是不可以去除苦涩,所以,钝化后的茶多酚到底滋味如何,变得无从说起。但是红茶或者乌龙的工艺是氧化发酵的工艺,则可以很好的去除苦涩,也可以这样说,茶多酚的苦(涩)经过氧化后,则变得很轻微。

普洱茶内含物质茶多酚与口感的关系


普洱茶的口感源于其水浸出物,而茶叶的本质是基础。通常普洱茶水浸出物为40-50%,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口感各有其特性。

人类舌头味蕾能分辨的基本味道只有酸、甜、苦、咸、鲜五种,这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结果。

茶多酚类

茶汤里显现口感的主要是茶单宁,也称单宁酸、鞣酸,表现为涩味。涩味是单宁酸在口腔中使蛋白质凝固而产生的收敛感。

单宁酸的化学组成复杂,因原料而有较大差异。可分为两大类:可水解单宁(又称酯型儿茶素)和缩合单宁,前者刺激性较强,涩味明显,并使口腔感觉“粗糙”;后者刺激性弱,使口腔感觉“爽口”、“顺滑”。

“涩”在口感中非常重要,它能促使其他的呈味物质更好的显露滋味,其本身也是“茶气”的表现之一。

某些茶入口后涩感重而不散,口腔舌面或上腭明显感觉“腻”或“麻”,这是因为该茶汤中含有较多的可水解单宁,而这类单宁在茶汤温度下降后其水溶解度迅速降低,导致茶单宁析出并残留于口腔中,口腔粘膜被过度刺激所制。这类茶单宁同样也会刺激胃肠道粘膜,这是喝茶后胃肠道不适的主要因素。这样的茶汤放于透明容器在温度降低后有明显的絮状物。

品质好的茶入口“抓”舌头,但很快松开,这种感觉被称为“化”,这样的茶即便在茶汤温度降低后也不会留有过重的涩底。有茶客把“抓”舌头的力度、“化”的时间长短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依据。

“汤候”与茶味之间的关系


古人饮茶喜欢自己涉水,自己煮茶,在涉引、制作、煎煮、品饮过程中,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和满足,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品茶艺术。

就拿煎水来说,水煮到何种程度称作“汤候”。鉴别“汤候”的标准,一是看水面沸泡的大小,二是听水沸时声音的大小。明代张源的《茶录》对煎水的过程做了绘形绘声、惟妙惟肖的描写:“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缕、四缕,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古人对于“汤候”的要求是有科学道理的,水的温度不同,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温度过高,会破坏所含的营养成分,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质遭受破坏,茶汤的颜色不鲜明,味道也不醇厚;温度过低,不能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称为不完全茶汤,其滋味淡薄,色泽不美。这些煎煮法成为我国品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今天的科学冲泡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说来,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种类及制茶原料密切相关。用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沸水直接冲泡,用细嫩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降温以后的沸水冲泡。

具体而论,高档细嫩名茶,一般不用刚烧沸的开水,而是以温度降至80℃的开水冲泡,这样可使茶汤清澈明亮,香气纯而不钝,滋味鲜而不熟,叶底明而不暗,饮之可口,茶中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分也不会遭到破坏。而像乌龙茶,则常将茶具烫热后再泡;砖茶用100℃的沸水冲泡,还得煎煮方能饮用。泡茶水温与茶叶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也就愈浓;相反,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古往今来,人们都知道用未沸的水泡茶固然不行,但若用多次回烧以及加热时间过久的开水泡茶也会使茶叶产生“熟汤味”,致使口感变差,那是因为水蒸气大量蒸发所留剩下的水含有较多的盐类及其它物质,以致茶汤变得灰暗,茶味变得苦涩。

普洱茶的五种味道与成分有什么关系?


普洱茶的口感,是人体通过味觉、嗅觉、触觉对茶叶茶汤产生的各种刺激所形成的综合的主观感受;“体感”则是喝茶后茶叶对身体的反应和作用,比如喝熟茶会微微发汗,喝刺激性较大的生茶会晕眩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现在,老骥就来给大家解答!

不论是普洱茶的口感,还是体感源于其水浸出物,而茶叶的本质是基础。通常普洱茶水浸出物为40-50%,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口感各有其特性。普洱茶的口感与它的主要成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茶多酚类的口感:涩

普洱茶内含有茶多酚,显现口感的主要是茶单宁,也称单宁酸、鞣酸,表现为涩味。涩味是单宁酸在口腔中使蛋白质凝固而产生的收敛感。单宁酸的化学组成复杂,因原料而有较大差异。

可分为两大类:可水解单宁(又称酯型儿茶素)和缩合单宁,前者刺激性较强,涩味明显,并使口腔感觉“粗糙”;后者刺激性弱,使口腔感觉“爽口”、“顺滑”。“涩”在口感中非常重要,它能促使其他的呈味物质更好的显露滋味,其本身也是“茶气”的表现之一。

品质好的茶入口“抓”舌头,但很快松开,这种感觉被称为“化”,这样的茶即便在茶汤温度降低后也不会留有过重的涩底。有茶客把“抓”舌头的力度、“化”的时间长短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依据。

二、生物碱类的口感:苦

生物碱类表现出的口感是苦。苦味是“回甘”的基础,生津是“回甘”的源泉。通常苦味重者回甘明显,这与味觉出现“错觉”有关,而这种错觉正好符合人们的意愿。

苦味在口中的刺激程度以及散化的快与慢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因素之一。苦味不散或是过于强烈都会让人反感。

三、氨基酸类的口感:生津

氨基酸的鲜、酸、甜味都会促使唾液分泌,导致“生津”。(针对生茶)氨基酸在陈化的过程中,一部分会被分解和转化为无机物,其含量有所下降。但是氨基酸在普洱茶滋味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含物质,茶的品质后期好不好,口感好不好,氨基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糖类的口感:回甘

回甘,也就是甘甜的意思,在味觉表现为甜味,在嗅觉为甜香味。甜味对口感有很大影响,在人的本能需要中糖是最首要的。糖类中的果胶对口感有重要的作用。

果胶在嫩度适中的茶叶中含量最高,达干茶的4—5%,水溶性好,有粘性,能让口腔感觉“稠”、“滑”,陈化过程中果胶可降解为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从而增加滋味。

五、芳香物类的口感:陈香味

呈现香味。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普洱茶所呈现的香味有很大差异,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香味由清香→果香→花香→蜜香→木香→陈香转化,香气的挥发性由“扬”变“稳”,芳香物的化学成分也出现分子结构逐渐加大的规律,这是陈化过程中化合物氧化聚合所致。

高山茶、古树茶通常呈现出花、蜜香,而且杯底也留有明显的蜜、甜气味,而且这类茶叶在存储时转化较快。

茶汤温度与茶口感之间的秘密


茶汤的温度与口感有极大的关联性,不同的茶汤温度对品饮者的品饮感受来说也会不尽相同。作为一名优秀的茶师,不仅要能将会一杯茶冲泡到最好的状态,同时要保证让品饮者能在茶汤香气、滋味最好的时刻感受到茶之美。1、香气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一般说来,茶汤的温度高时,香气比较活泼,所以无论欣赏干茶的香。或是浸泡之后欣赏“叶底”的香,或者茶汤表面散发出来的香,都要趁热闻之。但由于组成香气的成分太多、太复杂,有些香气在高温的时候挥发得最旺盛,或表现得最叫人喜欢,有些香气则要在温度稍降后表现最好。2、香的含量与组合香的含量多时,挥发的延续性比较长;香的组合完整时,闻起来比较立体感。茶香在不同的温度下,还会显现不同的类型,这也提供茶质量鉴定的重要参考数据,有人说:冷了还香的茶,是好茶。3、最佳的赏香时机但由不同茶类有其应有的特质,也就是应有其特有的香气成分才对。所以有些茶在稍微烫嘴的温度下提供最佳的赏香时机如冻顶、铁观音、水仙等;有些茶则在适口的温度下表现得最好,如白毫乌龙、白毫银针、白牡丹等,遇到汤温稍降反而讨好时,茶泡好时,稍等片刻再泡给人喝,或倒入杯中稍等片刻才端给客人,这时的杯子与茶盅就不要烫杯或者“温盅”了。4、口腔内的赏香茶香在口腔内还要与“茶味”再次被享用的,如果把香气排除在外,茶汤就没那么好喝了。茶香在口腔内的感受部位偏向于上颚,所以香气含量多的茶,茶汤咽下后,上颚的感受会存续很久。5、苦涩味与温度至于茶味部分,苦涩味被感受的强弱与汤温的高低成反比,也就是温度高时苦涩味在感受上比较不那么强烈,所以苦涩味强的茶要趁热喝。有些差的苦味较强,若属品种或茶性使然,其感受部位是偏向于上颚;若属原料或制作不良造成,其感受部位是在喉头。前者会比较快速转化而消失,后者会迟迟不散。6、甘味与温度当苦味减弱后,甘味会显现出来,就是所谓的回甘或喉韵。甘味在温度稍降后反而感觉清楚,所以苦涩味强时,甘味往往不易察觉,多泡几道,让苦涩味转弱后,即使汤温降低,甘味反而容易显现出来。理论只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意义,更多细节的把握还是需要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练习,不断地感知温度变化对香气和滋味变化的影响。随着对温度变化对滋味的影响的了解,你在给别人泡茶或者自己品鉴茶的时候,才能充分感受到这款茶的韵味。

普洱茶的科学成分有哪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喝普洱茶,别小看了那小小的一片茶叶,普洱茶中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云南大叶种茶的普洱茶,内含生物硷、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物质。因其普洱茶特殊的制茶工艺,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茶多酚、咖啡硷等特质充分氧化,形成了独特的风味而具有药理保健功能。

西南农业大学研究认为,普洱茶在制作渥堆过程中,黄酮类物质中以黄酮苷形式存在者最多,而黄酮苷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学者何国藩先生研究认为,普洱茶对高脂模型兔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作用,是一脂蛋白质总脂含量的效应。

云南农业大学茶业专家对普洱茶的品质因子、总灰分、水浸出物、多酚类、粗织维、咖啡硷等成份构成作过综合性研究,回归方程效果较理想。经测定普洱茶含有多种丰富的抗癌维生素,如β-戎萝葡素、维生素B1、B2、C、E等,用电子检测法观察,普洱茶共有30多种化学元素,发现含有多种极为重要的抗癌微量元素。湖南医学家曹进教授研究了能防龄齿的普洱茶的水溶性氟含量,碎茶高于修形茶,茶多酚含量修形茶高于碎茶。

第一类是人类生命新陈代谢的最主要的三种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

第二类是维生素和酶

第三类是矿物质

(1)多种维生素茯砖茶中含有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C等对人体有各种益处。维生素B1:能治疗脚气病、治疗多发性神经类。维生素B2:可治疗角膜炎、结膜炎、唇损伤、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等。维生素C:防治坏血病,治疗由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西北的兄弟少数民族,特别是从事畜牧业的游牧民族,居住在沙漠戈壁等荒凉地带,缺少蔬菜和水果,长期饮用茯砖茶,能有效地保持各种维生素的需求,保持身体健康。

(2)多种矿物质茯砖茶中矿物质主要有钠、钾、铁、铜、磷、氟等28种,对于缺少水果、蔬菜的少数民族来说,饮用茯砖茶是他们人体必需矿物质的重要来源,茯砖茶中有一定含量的氟,由于氟能防治各种牙病,因此,茯砖茶能保持消费者牙齿健美。

(3)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等也是饮用者的重要营养来源。

细菌与普洱茶的关系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致病细菌,这是各种微生物之间拮抗作用的结果。如酵母和霉菌的大量繁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同时,国内外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也能抑制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的细菌的生长繁殖。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除上述几种微生物外,还有少量和极少量未检出的微生物。结合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消长变化与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可知:普洱茶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菌种变化是极其复杂的。从不同处理比较分析可知,黑曲霉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酵母菌的总数居次,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有致病细菌。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这些微生物都对普洱茶的品质形成产生作用。有的微生物自始至终对普洱茶品质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的微生物是在普洱茶加工的某一阶段发挥着形成普洱茶独特风格的作用,有的微生物则不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因此,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从原料入手,研究普洱茶品质形成的水热条件,分析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是揭示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的核心内容。

微生物生命活动和代谢产物是普洱茶形成的重要因子。在渥堆的过程中,由于湿热作用为微生物的活动和代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给茶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提供了热源,加强了酶系活动。又因霉菌能利用各种多糖作为碳源,进行糖代谢,产生大量的多糖和单糖,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后迅速繁衍,酵母和霉菌的大量繁衍,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同时,这些微生物所分泌的酶对茶叶内含成分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转化作用。由此可见,良好普洱茶具有的甘滑、醇厚、活顺、陈香等品质特点与黑曲霉和酵母在普洱茶渥堆中主从优势有密切的关系。

茶性与冲泡方法之间有着许多微妙的关系


云南普洱茶有散茶和紧茶之分、新旧之分、生茶和熟茶之分;发酵茶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等,茶性各不相同。每一款普洱茶都有其独自的个性,只有熟悉所泡茶叶的个性,再通过娴熟的冲泡,才能展现出茶的个性美。

茶性决定了茶具的选择、投茶量多少、水温的高低、冲泡节奏快慢,甚至于选用什么水。茶性与冲泡方法之间有着许多微妙的关系。

就普洱茶的冲泡技巧而言,粗老茶不同于细嫩茶,生饼不同于熟饼,陈茶不同于新茶,轻发酵茶不同于较重发酵茶,"苦涩底"茶(苦涩味偏重)不同于"甜底"茶等等。因此,对一款普洱茶要进行必要的试泡,通过试泡熟悉茶性,确定冲泡要领。

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茶需要泡较长时间才出味,而有的茶却能短时出浓汤。这是由于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在起作用。无论传统生茶还是人工发酵茶,基础原料都是云南晒青茶。

传统晒青茶大多为茶农手工揉捻,其揉捻时间较红茶、绿茶、观音茶等茶类短,揉捻程度也轻于这些茶类,因而茶味的浸出时间相对较缓慢。这类茶在冲泡过程中,总是让人有"茶味持久,茶韵悠长"的感觉。当然,也有采用机械揉捻制作晒青毛茶的。这部分茶叶冲泡时出味相对较快。

此外,普洱茶紧压茶除用少量细嫩面茶外,大多以中级茶为主料,甚至有部分粗老叶。这些成熟叶和粗老叶对形成普洱茶的特殊风格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部分茶叶的滋味浸出也相对细嫩茶较慢,也不宜快速冲泡。

再从发酵程度对普洱茶的滋味浸出速度影响看,轻发酵或发酵适度的普洱茶,其滋味浸出速度慢于重发酵或发酵过度的茶。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科学解说普洱茶口感与成分之间的关系》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科学解说普洱茶口感与成分之间的关系》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口感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55404.html

上一篇:普洱紧压茶这种形式在当下是否已落后?

下一篇:普洱熟茶不同程度发酵的区别及表现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