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的四个小常识

2019-12-04

一、小青柑和大红柑有什么不同?

小青柑的口感,相比较柑普茶确实有所不同。小青柑的柑皮香气更加浓烈,与陈年普洱相融合后,其柑果清香味尤为突出,是柑普茶所达不到的。小青柑采摘时尚未成熟,果香四溢,这也使得它需要更多的时间存放,与熟普的融合效果也会更佳,后期的转化效果极佳。

二、老茶和新茶能存在一起吗?

新老茶叶建议不要存放在一起,应区别对待。有条件的收藏愛好者,同一类型的普洱茶,如同为普洱熟茶或同为普洱生茶,由于茶叶的基本风格类似,可以将同年份,不同制式(散茶或紧压茶)的茶品整理,收藏,存放在一起,使收藏的普洱茶品“批次”分明。不同年份的同类茶品,最好分开存放,以防止“老茶染新味”;但可以将少量老陈茶与新茶一起存放,以利有益微生物进行“接种”、加速“陈化”。对于无法满足上述普洱茶收藏条件的爱好者,亦应做到“分清批次、分类整理、适当隔离储藏”,尽量减少储藏期间不同茶类的相互混杂。

三、甘甜是舌头哪个部位感受到的?

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

四、为什么茶汤放凉了会浑浊?

茶汤“冷后浑”不可避免,氧化后的多酚类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随水温降低而析出。普洱茶,浑浊活性蛋白是优质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中必然含有的一种蛋白,溶解度较低,易随水温降低而析出,是一款茶物质含量丰富的体现之一。

cy316.cOm扩展阅读

好普洱茶应有四个特点


好普洱茶应有四个特点:

普洱茶的香气

荷香:荷香就是指普洱茶中会透着类似荷叶的清香。荷香多出现在以晒青芽茶为原料制作的散茶上。兰香:普洱茶中最珍贵的香气。兰香是荷香和樟香的结合体。一般用三级、四级和五级茶青制作的普洱茶都会有沁人的兰香。樟香:樟香是普洱茶里面含有芳樟醇的物质,这种物质须经过发酵才能散发出来。一般是经过发酵的熟茶或是年份较长的生茶和经过入仓的生茶。

普洱茶的汤色

好的茶汤应该是,通透明亮,清澈而厚重,令人赏心悦目,反之不好的茶汤就会模糊暗哑,浑浊而稀薄。

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主要有甜味、苦味、涩味、酸味、水味和无味,其中甜味和无味是上等普洱茶的必备品质,苦味和涩味则是普洱茶所共有的味道,而酸味和水味则是下等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的叶底

以手指捏叶底,一般以弹性强者为佳。叶脉凸显,触感生硬,叶面碎烂,无弹性,则为次级品。生茶则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的水分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较红亮。

好普洱茶有四个特点


1.普洱茶的香气

荷香:荷香就是指普洱茶中会透着类似荷叶的清香。荷香多出现在以晒青芽茶为原料制作的散茶上。

兰香:普洱茶中最珍贵的香气。兰香是荷香和樟香的结合体。一般用三级、四级和五级茶青制作的普洱茶都会有沁人的兰香。

樟香:樟香是普洱茶里面含有芳樟醇的物质,这种物质须经过发酵才能散发出来。一般是经过发酵的熟茶或是年份较长的生茶和经过入仓的生茶。

2.普洱茶的汤色

好的茶汤应该是,通透明亮,清澈而厚重,令人赏心悦目,反之不好的茶汤就会模糊暗哑,浑浊而稀薄。

3.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主要有甜味、苦味、涩味、酸味、水味和无味,其中甜味和无味是上等普洱茶的必备品质,苦味和涩味则是普洱茶所共有的味道,而酸味和水味则是下等普洱茶的味道。

4.普洱茶的叶底

以手指捏叶底,一般以弹性强者为佳。叶脉凸显,触感生硬,叶面碎烂,无弹性,则为次级品。生茶则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的水分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较红亮。

盘点 | 普洱茶熟茶的四个问题


第一:轻发酵、重发酵、适度发酵、浓熟发酵

4-6成发酵程度视为轻发酵,7-8成视为适度发酵,9成为浓熟发酵,9-10成为重发酵。那么,在发酵中是如何实现轻发酵、重发酵、适度发酵,以及浓熟发酵呢?是否发酵时间越久,发酵的程度就越重呢?

这与发酵周期关系不大,而是与发酵温度、加水量有关。通过对发酵温度和加水量的控制,可以来控制发酵的成熟度。翻堆的时机掌握,就是渥堆温度的掌握。这一点,对于发酵的成熟度有着极大影响。

第二:春茶、夏茶、秋茶发酵有何不同?

传统里,一直用夏茶发酵。近年来,许多商家号称采用春茶发酵,也确实见到了一些优秀的产品。事实上,春茶发酵难度较大;因为春茶的嫩度较高,芽头较多,为了保守起见,通常发酵程度较轻;发酵起来容易出现酸味。春茶发酵出来的熟茶,感觉上香气较高扬,水路细,层次感明显,而厚度则有不足。

春茶的氨基酸含量高过夏茶,而夏茶的茶多酚含量高过春茶。通过渥堆发酵,夏茶发酵出的茶,茶汤较红浓,厚重感强,而香气较低。同比春茶和夏茶发酵的熟茶,通常夏茶的耐泡度较高。秋茶发酵的性状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关于用哪个季节的茶发酵会更好,大滇一直不敢肯定。各有各的好吧。发酵完毕,最后再拼配,也许是最后实际操作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普洱熟茶年份的断定

关于普洱生茶,我一直在说,不要试图随便找一片茶,让我分出具体哪个山头的茶。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我也不相信有任何人做得到。基本上,一个人能判定的茶,首先只是大概的方向;然后还要看自己是否亲自到过当地,亲自做过这个茶;然后还要经常喝这个茶。云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较为出名的山头茶,不下200个。

找个非典型地区的大树茶,足以让专家汗颜,让教授折腰——绝无可能知道这些地方。

自然界并非是能用统一不变的逻辑来衡量的。比如邦崴的茶,一个制茶的朋友称为茶树博物馆;覆盖了过渡性、栽培型、野生型的树种;从很小的,到近千年的茶树;各种香或者不香的;很苦或者不苦的;大叶种的、中叶种的、小叶种的都有。

一句简单的某某茶如何如何,并不是大滇能够轻易给予肯定结论的。所以,普洱茶的熟茶,关于山头产地的判断;首先我要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精确起来。

其次,是年份判断。

(1)1-3年的熟茶,相当容易判别。堆味明显、汤色浑浊,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正常发酵工艺的普洱茶,如果堆味不明显,汤色较透;只是表明在出厂前,商家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陈化。

关于新熟茶,为什么会汤浑?一个较为不负责任,但是正确的答案是;因为是新熟茶。所谓的第三代普洱茶发酵工艺,酵母发酵;目前来看,在这一点得到了改善;汤色较清澈,堆味轻或者没有;但缺陷是没什么茶味。

(2)3-7年以上的普洱茶,我认为是可以喝的普洱茶了。3年内喝,确实有个问题,许多人都觉得容易上火。3-7年的普洱茶,堆味基本可以忽略;茶汤清澈,经过醒茶后,基本无杂味,部分会有轻微陈香味。

(3)7-15年的熟茶。这个时间段的熟茶,通常主要根据陈味的轻重来判别。等级较高的茶,如宫廷级会出现荷香,粗老茶做的会出现枣香或者中药香。汤色透亮是必须的,玫瑰红如同红酒。对于这个阶段的茶,如果不能根据口感来判别,那么还要根据包装纸,仓储条件等综合判别年份。而且,还不是那么精确地判别。如果想精确,还需跟生产厂家的生产记录做对比。

第四:熟茶的造假

关于熟茶的造假,目前主要是两类:

一、渥堆发酵阶段的造假。某些高人发现了某些高明的发酵方法,在堆子里加入了强氧化剂。缩短了发酵周期,减少了损耗,茶的外观更漂亮了,条索完整,芽头金黄,汤色极其红亮。但这种强氧化剂,对人来说危害极大。伤胃伤肾甚至致命。所以关于熟茶,也许除了农残,还要关注这种发酵过程中的污染。

二、仓储中的造假。这个主要是入仓,做老茶。通过在干仓和湿仓之间的变化,做旧茶。这一点,市场上也很普及。对老茶的盲目追捧,产生了这样畸形的市场。小心慎入老茶,踏踏实实存自己的新茶,放心喝自己存的老茶;是大滇提倡的喝茶理念。与各位茶友共勉!

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普洱茶的紧压茶成于宋元时期,明代废弃龙团凤饼改饮散茶,但是在云南得以保留,恰巧把紧压茶技术完美地保存下来了。

1、普洱茶的发轫时期(三国—1733年)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道光《普洱府志》记载,蜀相孔明“平定南中,倡兴茶事”。这说明,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开始种茶。普洱茶的雏形始于汉末。三国魏时张揖《广雅》有制作紧压茶的描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这里所说制作法,正是饼茶制造工艺的萌芽阶段。我要说明的是这不是普洱茶,但是雏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唐朝将饼茶的紧压技术发扬光大,陆羽《茶经》中的制茶工艺已相当复杂。但我还是要强调,那时的饼茶、团茶都是绿茶,不是普洱茶。

公元861年的时候,唐代樊绰在《蛮书》里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就是今天普洱的景东县,唐代南诏国时期的银生节度,在现在普洱到西双版纳这一带。由此可见,到唐代茶叶还没有采造法,还是“散收”,这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广雅》里说四川有饼茶了,唐代陆羽说有饼茶了,那是绿茶,这个时候还没有普洱茶。

到明代明谢肇涮《滇略》言“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明代已经有了,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原地区取消紧压茶工艺令,通通改为散茶。湖南、浙江、江苏和北方这一带的紧压茶都被取消掉了。

唐代还没有,明代取消掉了,那么普洱茶的兴盛期必然是在宋代至元代。普洱茶的紧压茶成于宋元时期,明代废弃龙团凤饼改饮散茶,但是云南山高皇帝远得以保留,恰巧把紧压茶技术完美地保存下来了,故明代这个阶段称之为普洱茶的发轫和发育阶段,也是普洱茶在自然形态下的曼妙生长的历史时期。

2、普洱茶“号级茶”的历史时期(1733年一1949年)

1733年,清朝第一个茶号同兴号茶庄在普洱府成立,普洱府是1729年成立的,有普洱府后的第四年成立了第个茶庄,并且有了商标:同兴号。这一时期的特征:一是各种商号相继成立。如雷永丰,同庆号、陈云号、车顺号、兴顺祥、江城号、敬昌号、宋聘号、同昌号、福元昌、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且商品意识特别强。

二是以石模和木模为压制工具。散装形普洱茶已逐渐退出主导地位,而团茶和饼茶开始主导产品形态。三是商标品牌标识已强烈凸显。同兴号、杨聘号、宋聘号、福元昌号等,不仅在茶内压有内飞,整筒还有大票一张,光绪20年(1895年),同兴号(向质卿)进贡宫廷的时候,还包有荷花纸。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几乎所有的大票文字都有“以此票为证,谨防假冒”的字样。四是普洱茶已成为进贡皇宫的重要贡品。浩廷在普洱府思茅厅成立采购普洱茶的专门机构,“知每年进贡之茶,列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1干两由思茅厅领取转发采办。”贡茶马队享有“过州吃州,过府吃府”的特权。五是普洱茶经济效益已成为普洱府各族人民的主要收八。六是普洱茶跨出境外国外。

除清政府经常将普洱茶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和使节外,香港在1855年成立了“同兴茶庄”,并从此成为普洱茶的主要消费区和仓储地。更有甚者,1740年前后,随着哥德堡号多次往返,已有使节将普洱团茶带到瑞典等欧洲国家。

2006年10月,我访问瑞典时,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中国区联络主任扬-鲁迪克向我介绍说:“1739至1743年,哥德堡号先后三次往返瑞典哥德堡和中国广州,带回了大批的瓷器、茶叶和丝绸等中国物品,最有意思的是,还带回来个用普洱茶压制的哥德堡号船模给了国王,因此,可以说至迟在260年前,你们的普洱茶就到了瑞典”。

3、普洱茶“印级茶”的历史时期(1950—1972年)

1949年以后,号记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印记茶的历史大幕渐次拉开。原来的号记茶是用石模和木模压制的,而印记茶是用机械压制加工的,红印、绿印、蓝印、黄印圆茶等皆为此时期的主要产品。这个时期从1950年延续到1972年。此外,七子饼茶,则是指文革时期由圆茶改名为七子饼茶到现今的这一时段,始于三大鼎足的国营茶厂(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

4、七子饼阶段(1972年一1989年)

从以上三个时代来看,普洱茶生茶与熟茶之分的时间节点,也就是在七子饼茶时代。1972年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正式成立为标志;在这个时期,上面都印有“云南七子饼”的字样;多用人工厚纸包装,手工制造;普洱茶分为生、熟两种;在生茶部分,七子小黄印开创了普洱茶拼配的先河。

注意普洱茶的四个不良反应


《本草纲目》中就有“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刮肠通泄”的记载,其中就提到了普洱茶解油腻减肥的功效。此外,中医还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利水、通便、祛痰、止咳生津、寿等功效。在夏季饮用普洱茶时,由于环境气温高,是容易上火的。这时,可以在里加菊花,或者减少每天的喝茶量。另外,注意普洱茶的四个不良反应:

1、喝普洱茶头晕:个人体质,本身对茶叶比较敏感;茶叶泡得的太浓了;东西吃得太少了,肚子空也可能引起晕茶。

2、喝普洱茶时会腹泻:这是人体对新食物的应过程,因人而异。只要身体适应了,还是可以继续喝的,第一次饮普洱的人建议最后喝泡第二遍的,或者喝泡得淡一点得普洱茶,这样身体比较容易适应。3、喝普洱茶影响消化: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普洱茶中的鞣酸会妨碍我们的肠粘膜对铁质的吸收,所以会影响补血效果。

4、喝普洱茶导致失眠:由于普洱茶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所以失眠患者应避免在睡前喝茶。

四个特征,快辨普洱茶品质


什么样的普洱才算好呢?

喝到一款普洱茶时,心中多少都会有这样疑惑。

不论这茶说的多么好,最基本的一点辨别是:适口。

适口,指的是入口舒适,是指茶的苦、涩、香、甜等几个基本口感搭配得刚刚好,品饮时不会让人产生过苦、过涩、过甜等不良感受。

虽然我们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但如果在品饮时只感受到了苦,那么说明这款普洱茶的内含成分不平衡,偏苦涩类的物质含量过多。

一款好的普洱,它的各种物质间的搭配应该较为平衡,往往不会表现出持久不散的苦涩味,而是表现为茶汤口感饱满,喝了让你感觉到舒坦。

回甘也是评判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特质,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甜味回来了。其实就是茶汤入口时苦涩味居上,但随着时间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

总结了一下,茶友们可以这样理解:

开始:苦涩味>甜味

随后:甜味>苦涩味

最后:甜

不过,仅仅有回甘并不能代表着这是一款好茶,因为很多普洱茶都有回甘,有些等级很低的茶,也是有回甘的。

一般来说,回甘强、回甘持久才能算好。

汤水顺滑的普洱更好喝,汤水“顺滑”,表现在茶汤入口后不干、不燥,夸张点说像人体还没开始吞咽汤水就已经到了喉咙的错觉,形象地说就是如巧克力般,丝丝顺滑的感觉。

顺滑的基础上有层次感,特别是新茶,茶汤入口后,在舌尖是一个滋味,在舌面又会是另个滋味,舌根又会不同。

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汤口感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这就是有层次感的表现。

百人口中有百味,掌握了基本的辨别方法后,还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选择适合的茶叶,才是一个真正会喝茶的茶客。

了解普洱熟茶的四个阶段


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们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躯干:用来感受茶气。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躯干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 段,但不是主要手段。严格来讲,高明的品鉴家应该可以蒙着眼睛来判断一款茶的年份和好坏。我们知道了人体五种器官和部位在鉴别普洱熟茶中的分工之后,就可以开始来鉴茶了。普洱茶是存在在多维空间(原料、 工艺、时间、温度、湿度、微生物种群……)中的物体,而我们 试图以一条最简洁的直线来描绘它,那得到的只能是大致接近的结果。这是一条以时间为刻度的直线,起点就是现在,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于世的熟茶依时间先后排列在这条直线上。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手上拿着的茶找到在直线上的位置。

普洱茶汤感的四个重要指标如何品鉴普洱茶?


汤感,是喝普洱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感觉,对于初次饮普洱茶的人来说,茶的汤感往往容易忽视,原因之一是喝惯其它茶类茶水,品的是茶叶鲜香或工艺提香所及的浮香,喝过就完了没有记忆。

所以要将汤感单独的拿出来讲,是为了让茶友对此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加客观的认识和体验到普洱茶的所有感觉。

汤感粘稠度体验方法

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无牙的老人吃东西,她们蠕动着上下唇,用牙床来触碰食物使之破裂,以方便吞咽和消化。因为没有牙,所以老人们会对食物的粘稠度,硬度,包括形状等会产生较细腻的感觉。因此,我们以类似的动作来培养一种通过用口腔中上下鄂和舌的运动来体验茶汤的粘稠度。

汤感软度的体验方法

将茶汤含在口中开始默数读秒,两三秒之后将茶汤咽下,通常一入口就马上产生苦涩味就说明该茶汤的软度很差,而软度很好的茶汤通常在茶汤咽下后才缓慢的出现苦涩味。

汤感滑度的体验方法

很滑的茶汤,经常可以令人产生“如饮鸡汤”的感觉,但始终还是不可能达到和鸡汤一样强度的油润感,尤其是新生茶,其润滑的程度很难被记住,一泡很油润的茶汤被咽下去后的那一剎,会在口腔中和喉咙深处留下一种类似附着一层油膜的感觉,这个感觉的强度相比较茶汤才入口的滑度更容易被人体验到并产生记忆。

汤感厚度的体验方法

厚度是最容易和软度以及苦涩味混杂在一起的,我们常常听一个人描述他喝到了很厚的茶汤,其实说的是茶喝下去后在口腔中以及舌面上留下的长期不化的涩感,茶汤的厚度指的是一种结实,饱满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容易在茶汤流动的时候得到体验,所以令茶汤在口腔中上下左右的流动会令这种感觉更加清晰。

对于汤感来说,类型的评判很容易,但是程度的评估和记忆则较难,专注而反复的实践才会令人最终得到一种客观的辨识能力。

鉴别古树普洱茶品质的“四个原则”


鉴别古树普洱茶品质的“四个原则”

一、核心产地

不同产地,不同山头,代表了不同的茶树品种和生态环境,形成了茶叶中不同的化学成分,茶叶中的化学成分的细微差异,可能就改变了茶叶的香气及滋味,这种差异,用现代仪器都不一定检验得出来。

很多茶人,都尝试过用非核心产地的茶叶来替代核心产地的茶叶,实践证明,这种努力,经不起细心和专业的审评,都成徒劳。核心产地的不可替代性,是普洱茶的独特魅力,也是古树普洱茶品质形成最重要的基础。

二、最佳采摘期

古树茶一般春秋采两季,不同山头,生态环境不一样,采摘时间不一。早春茶,在少量雨水之后,茶树养分运送充分,鲜叶生长茁壮,同时,雨水又不多,采摘之后,要有晴朗的日照晒干初制好的茶叶,这样季节做出的茶叶香气、滋味、外形就最佳了。

秋天采茶,也要等雨水收尽,茶叶尚初茁壮,采下初制,日晒干燥为佳。

最佳茶叶采摘期的把握,是茶叶品质形成的次重要因素。

三、传统晒青茶加工技术

普洱茶区别于绿茶的初制工艺,很多茶友不明白。主要体现在两点:低温杀青和日晒干燥,这是普洱茶后期转化的工艺核心。

茶农的茶叶加工技术,普遍是有问题的,不经过专业的训练,很多茶农都是依葫芦画瓢,掌握不好工艺的要点,有的茶友自己上山做茶,也是旁观一下别人的工艺,就自称会做茶了,其实不然,天天看别人开车,自己就一定会开车吗?道理是一样的。

从2012年开始,不少山头的茶农开始做轻发酵,这是极端错误的,对后期转化没有任何好处。

四、最佳存放

这是一个缓慢转化的过程,正常温度下,适当湿度下,经历时间的洗礼,普洱茶会变得酽醇厚实,韵味优雅。

资本青睐古树普洱茶的四个理由


业内人士都知道,资本青睐古树茶,所以古树茶就会疯狂的上涨。回顾历史,我们发现2007年的古树茶,并不是像今天一样地位崇高,所以2007年的资本并不特别青睐古树茶,而是盯着大益、下关、中茶这样的历史著名品牌炒作。但今天的资本,为什么突然就会盯着古树茶不放呢?我想,大约有以下一些原因。

1、著名品牌炒作的空间越来越小。在2007年5月普洱茶迎来一次较大的崩盘后,一些资本被套牢在了“著名”品牌上,并有相当一部分资本至今未解套。通过一个简单的现象可以分析出来,2007年的普洱茶原料,平均价格每公斤飙升到了60元以上,7年过去了,2013年的普洱茶原料,其价格还没有达到2007年的水平,所以那些被套牢的资本,还不具备解套的条件。资本对品牌心有余悸,是因为品牌可以无限制的大量生产。

2、古树茶的品饮价值被发现。最初发现古树茶价值并不予余力推广古树茶的,是一些中小企业和手工作坊,他们锁定一些特定产区的古树茶进行精品化、个性化定制,古树茶的独特品质被大众所认可,为其高价提供了品质上的保障。

3、资源稀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资本看中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产品数量相对可控。古树茶正好符合了这一特点。老班章的古树茶,每年大约产30-40吨,冰岛的古树茶,一年采三季,也不过7、8吨茶叶,不需要庞大的资本,就能相对控制。

4、古树茶的品质特点较为鲜明,具备炒作的一切特点。由于气候、土壤、海拔、品种、树龄的不同,古树茶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特点,这些特点是资本较为喜欢的,他们可以让某一个特点的茶品迅速形成稀缺,从而达到大幅度拉升价格的目的。

四个关键词读懂普洱茶四大产区


编者语:云南普洱茶主要产茶区一直围绕在澜沧江中下游,可以分为四大茶叶主产区,其分别是思茅、临沧、西双版纳、保山。这四大茶叶主产区都可以赋予一个关键词。古普会会长黄小元对这四个茶区赋予了哪些关键词,又如何该如何理解这些关键词。

西双版纳茶区:“名”

西双版纳是云南历史上最古老的茶区之一,这个茶区成名早,名气大,在明、清时期已经是普洱茶的主产区。云南省茶科所有资料表明,直到1950年西双版纳还有10万亩明、清时期的古茶园。而西双版纳境内的古六大茶山是清朝时期的重要产区。

《滇海虞衡志》记载“普洱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府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而这里的慢撒就是现在的易武。

这是古代六大茶山的记载,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有新的说法,有说新六大茶山,也有叫新八大茶山的,还有一种提法叫东六西八,既澜沧以东的古六大茶山,澜沧以西的八座茶山。这后期的八大茶山都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到南分别是曼糯、勐海的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的勐宋、巴达山。

普洱茶区:“久”

唐人樊绰《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就是现在的思茅,历史悠久。

有许多数据表明思茅茶区历史悠久,比如景谷地区曾发现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再比如镇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的野生茶树王;再比如过渡型的邦崴茶树王;再比如孟连勐马镇高27米的纳福野茶树。而思茅每年都有人进入深山村寨寻找古茶树、古茶园,在无量山,哀牢山上找到了大量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上世纪80年代云南茶叶专家张芳赐、丁渭然等也做过实地考察证明了哀牢山、无量山原始森林中有极为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

最大的栽培古茶山景谷文山古茶山1112公顷和千年万亩古茶园的景迈山都证明思茅茶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古茶园资源。

临沧茶区:“量”

临沧茶区位于云南的西南部,是目前云南茶园总面积最大的茶叶生产区。临沧茶区也曾为下关茶厂、原来的昆明茶厂、勐海茶厂提供了大量优质茶叶。

很多好茶的背后的原料都有临沧茶区的茶叶,所以整体上临沧茶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幕后英雄。

目前临沧茶区总共的茶园总面积达130万亩左右,它是四大主产茶区产量最大的。其中著名的产茶区有凤庆、双江勐库。

保山茶区:“落”

保山地区已经不属于澜沧江流域,而且这个茶区晒青毛茶也普遍不受重视。但并不意味着这个茶区没有没有古茶园,实际上有很多。

相对于西双版纳、思茅、临沧茶区知名的茶山已经被过度采摘的情况,这一茶区的茶质有着相当大的竞争力。比较有名气的产茶区有腾冲的高黎贡山、坝外古茶园、黄家寨等等。这一茶区可去探究的纯正不可多得的古茶树资源非常多。

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告诉你普洱熟茶可以转化多久


尽管熟茶使用催熟的渥堆发酵使茶叶提前转化,但是其仍有很大的转化空间,渥堆发酵只是粗制一番,新制的熟茶内含物还未完全转化,香气尚待提升以及韵化出其他气味,堆味、杂味需散去,燥火味要减轻,滋味需达到醇厚等等,这都需要时间去酝酿,这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因此结合实践而言,四个维度决定了熟茶的转化时间。

等级嫩度

等级、嫩度高,意味着内含物丰富,转化空间大,转化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这类似于渥堆发酵中嫩芽的发酵周期远大于梗、黄片,熟茶陈化同样遵循这样的原理,宫廷级紧压茶陈化年限可达20年以上,但是黄片砖这种类型10-15年满打满算都算高的了。

发酵程度

发酵偏重,重发酵的熟茶适合现喝,有一定的转化年限,但是由于重发,内含物遭到了大幅度削弱,后转化空间小,比如7581砖,重发酵,3-5年即可出陈香,10以内品质就达到了巅峰状态,10年后内质衰减。

发的轻,保留的内含物多,转化空间大,甚至可以人为延长熟茶的转化时间,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大量的特别轻发酵熟茶,主打收藏,不过这就又有点跑偏了。

仓储环境

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熟茶在这样的的环境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湿热作用明显,后转化速度明显而剧烈,相比昆明区域,陈化速度超出50%-100%,广州存三年,相当于昆明5-6年甚至更长时间,比起北方地区那种温度低、还干燥的区域尤甚,广州一年就可超过北方三年多。

压制紧实度

压的紧,后转化过程中与温度、微生物、空气的接触面小,甚至厌氧发酵,当然发酵缓慢;相反压的泡松一点,孔隙大,砖饼沱的透气性好,与微生物、空气充分接触,后转化速度就快,铁饼这类产品,陈化时间可以长达30-40年,一般泡饼则只需要20-30左右即可。

那么你的熟茶属于哪一类,对号入座,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即可大致判断转化年限。

而当拿到一款普洱熟茶,要感受它的美味及转化时,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

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们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

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

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

身体:用来感受茶气。

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身体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

对此,我们把普洱茶熟茶的存放及转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熟茶纯净、甜。

生产压制成型后3-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以品味感受熟普的转化在“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也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页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山场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熟茶脱去懵懂无知。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熟茶勇敢、迷人,但也为年轻而犯错。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们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的熟茶是一种魅力,一种执着,一份珍藏,一种安静。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普洱熟茶的存放、转化、品味和把玩,与生茶相比,有共同点:讲原料、讲工艺、讲时间,讲存放条件。

好的原料、好的发酵技术、好的存储、再加上时间的味道(3--5年以上的存放转化),汤色红浓、透亮,深红葡萄酒色,十分红艳与诱人,看了就想喝;香气浓郁,有植物烘干后特有的香气,挂杯持久,有枣香、糯香、荷香;口感甘甜,润滑,醇厚,生津,无苦、涩味,且甘甜持久。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普洱茶的四个小常识》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普洱茶的四个小常识》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小普洱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52113.html

上一篇:大中小叶的普洱生茶口感如何辨别?

下一篇:生茶几味,问香何许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