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各地茶文化之——漳州茶文化

2019-11-30

漳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城市。漳州作为海峡西岸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美誉。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漳州的茶叶在全国乃是世界上也是赫赫有名的。那么,漳州的茶文化发展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漳州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时就已有种茶饮茶的记载,如周必大(1126-1204)的《次王少府送蕉坑茶韵》、王伟的《清州十咏》、李纶的《临漳志》等。在云霄盘陀岭上(旧称黑龟岭)至今遗有三株宋时古茶树,当地群众称之“宋茶”,相传为岭上二个和尚所种。

入明朝来,就有比较高的茶叶制作技术,所以明末阮文锡的《安溪茶歌》中有“迩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生产的茶叶不仅民间自饮,而且被列入贡品,正德间年贡“叶茶378斤,芽茶500斤”,嘉精间年贡“叶茶400斤,芽茶511斤”。(万历《漳州府志》卷五)在《长泰县志》、《南靖县志》、《龙溪县志》等也均有进贡茶叶的记载。可见当时的茶叶已颇有名气,因而促进茶叶种植,明太常寺卿陈天定游平和大峰山佛补祖岩诗句:“寺古多荒瓦,僧贫只荐茶”和天启进士沈起津游诏安九侯山诗句“香炉烟透云根里,雾锁茶园望海台”。不仅说明内山峰产茶,沿海地区也种植成片茶园。时茶叶贸易也渐兴隆,漳州商人往返于武夷山、安溪重金购茶。据《海澄县志》,明中叶就有茶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记载。

清代以来,漳州人不仅制茶技术精湛,而且品茗之风日甚,其烹泡方式--工夫茶艺闻名遐迩。清三十一年(1766年),永安知县彭光斗路过漳州时,就亲身享用了漳州的工夫茶。他说:“罢后去省,道过龙溪,邂逅竹园中,遇一野叟,延入旁室。地炉活火,烹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客闽三载,只领略一次,殊愧此叟也,”(彭光斗《闽琐记)》,时至今日,乌龙茶工夫茶还在粤东及漳州诏安、云霄沿海各县广为流行。

清末,漳州茶叶声誉鹊起,贸易居全省之冠。光绪年间,漳州市里有号称“百年老铺”的奇苑、瑞苑等茶庄,他们不仅在漳州开业,而且在厦门设立分庄,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年销量据当时记载:光绪二十年前约360担,光绪二十年约1200担,光绪末年约1800担,民初至抗日前夕为2000~6000担。

解放后,漳州茶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漳州已成为闽南乌龙茶出口的重要基地,必将为国家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Cy316.com延伸阅读

我国各地茶文化之祁门的采茶戏


祁门是我国著名的茶乡,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中国历史名茶,在红茶中属于精品。祁门红茶发展历史悠久,其茶文化的发展至清朝光绪年间。在祁门,有一个关于当地茶文化的戏剧,这就是“祁门采茶戏。”那么,“祁门采茶戏”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祁门采茶戏

“祁门采茶戏”是世界名茶“祁红”故乡安徽省祁门县的一种与茶共生、为茶而演的茶乡地方戏曲,是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是:茶人编,茶人演;演茶人,演茶事;茶山唱,茶乡演;方音重,茶味浓。

祁门县地处安徽、江西交界之处,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有祁门人业茶的记载。但祁门采茶戏的诞生,却要迟至清代末期“祁红”创制成功之后。由于当时地处穷乡僻壤的祁门人烟稀少,加之祁红制作工序繁杂、作业量大,急需大量采茶、制茶人手。因此,近邻的江西浮梁和安徽安庆等地的农人,便纷纷北上南下来到祁门,女采男制,进乡顺俗,安居乐业,共兴茶事。“江西采茶戏”和“安庆黄梅戏”这两种剧种的因子,便也随之传进祁门,并与祁门的乡音古戏(如,目莲戏、傩舞傩戏等)兼收并蓄、相互嫁接成一种完全崭新的地方戏曲,祁门采茶戏于是应运而生。

祁门采茶戏的曲调十分丰富,有西皮、二凡、高二凡吹腔、反二凡、拨子、秦腔、唢呐皮、文词、南词、北词和花调等数十种。起初,祁门采茶戏以清唱的来形式表演,无论是茶山还是乡场乃至于古祠堂、古戏台,什么地方都可随时开唱。真正以戏曲表演的形式登上舞台表演,则是***初年的事儿。当时祁门采茶戏已经相当红火,史籍中有“连演七天七夜”的演出纪录。据当地茶文化资料称,解放前夕 “在祁门上演的采茶戏传统剧目就有大戏12本,小戏46本”。最具代表性的祁门采茶戏剧目有《采茶》、《海老三种茶》、《祁门红茶》、《天下的红茶数祁门》、《茶场就是我的家》等,特别是其中有六幕的祁门采茶戏《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尤其值得一提,由于这部初创于1937年的采茶戏的原始脚本的编剧者,正是由***北京政府农商部于1915年在祁门县创办的“祁门茶叶改良场”的场长、著名茶叶专家胡浩川先生。这部以六幕采茶戏为载体,具体演绎祁门名茶从鲜叶采摘到初制再到精制的完整过程的祁门采茶戏,在庆祝祁门解放的欢庆晚会上公演后,反响相当强烈。而另一部剧名叫《海老三种茶》的祁门采茶戏,则以其全部采用祁门方言演唱、道白的特色而载进祁门采茶戏史册。

祁门采茶戏作为祁门茶乡弥足珍贵的茶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新编的祁门采茶戏剧目不断涌现,并在参加全县、全地区和全省的文艺汇演中屡屡获奖。现在,国内外客人谈到祁门,不但马上就能提到“祁红”名茶,而且还要提到“祁门采茶戏”,由于它是“祁红之乡”又一朵令广大茶人喜闻乐见的、饱蘸茶香的茶文化奇葩。

以上就是关于祁门采茶戏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祁门采茶戏来源于中国祁门,这是在当地茶叶生产中发展起来的。祁门采茶戏和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祁门红茶是中国历史名茶,由祁门红茶发展而来的采茶戏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茶文化之新加坡茶文化——长茶


新加坡不仅是一个可以旅游观光的城市,在饮食文化方面,尤其是饮茶文化上具有独特的一面。新加坡的“长茶”已经成为观光客十分欣赏的一种民族表演艺术了,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

所谓“长茶”是把泡好的红茶加牛奶,然后泡茶人把奶茶倒进罐子里。泡茶人一只手拿着盛满奶茶的罐子,另一只手拿着空杯子,两只手的距离约在一米之间,开始倒茶。如此来回须7次。在来回倒茶的过程中,奶茶是不允许外溢的。由于“长茶”的杯子相当大,喝起来相当过瘾,喝茶者边品茶,边欣赏精彩的倒茶,心情也会变得轻松。

在新加坡喝茶和在英国却不一样。在英国喝茶是以茶为主,佐以一些饼干和小三明治。而在新加坡喝下午茶则是以吃为主,茶的好坏却不十分重要。许多观光饭店提供的下午茶,均以自助式点心为主,从印度式的煎蛋饼到中国的广式点心,花样繁多。即使是在五星级宾馆喝茶,也常常会用茶叶袋泡的大壶茶来待客。

中国茶近年在新加坡也十分显眼。一些专营中国茶的“茶村”、“茶馆”常常顾客盈门。新加坡的“喝茶族”并不只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似乎更多的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常常三五成群或成双作对,借喝茶谈些公事和松弛一下自己的身心。由于到新加坡的日韩游客较多,会做生意的茶室还专门提供一些日韩客人喜欢的茶叶。每到黄昏降临,新加坡街头和茶室就会慢慢热闹起来,成为街头一景。

以上就是有关新加坡长茶的介绍,新加坡虽然不产茶,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社会国家也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可见茶在新加坡也是有一定的地位。

我国各地茶文化之汕头人的焖茶饭


潮汕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潮汕文化发展历史由来已久。潮汕人懂吃,对于食材讲求新鲜,口味相对于北方人来说会偏淡。潮汕人的饮食一直都是以清淡鲜爽而着称的。唯独对于茶却偏偏“重口味”,喜欢浓浓的酽酽的,以至让外地的朋友望而生畏,不得已而为之时皱着眉头好比喝药汤。

潮汕功夫茶

清时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中对此曾有详尽生动的描述,对工夫茶的浓烈一开始就有戒心,有“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云云,当年他用的武夷茶,至今仍是工夫茶的主要用茶之一。然而“喝工夫茶不会皱眉头”的便是潮汕人。

喝浓浓酽酽的茶,泡茶时就需要放下很多的茶叶。我国着名漫画大师方成曾在1992年中秋游潮汕便惊讶于工夫茶纳茶的作派,于是打油——“此间喝茶讲工夫,大把茶叶壶里装”。他以为这不是在喝茶,而是在“吃茶”了。精巧的小茶壶装上适量(8-12克,刚好抓在手里是一把)的茶叶,在热水的浸润下茶叶展开来,涨满了壶满了瓯,活脱脱就像一碗溢香的“茶米饭”。这就是潮汕人俗称的“焖茶饭”,也是工夫茶的一大特色。

潮汕工夫茶的浓酽由来很少有记载,但这与一开始工夫茶饮者必需是有闲阶层有关,进而与这个地区的湿热气候有关,汤量不用多而在少而爽,既解渴且高雅。及至成为一种风气,茶饭焖开了,不分贵贱不分老幼只要有一杯浓酽的工夫茶喝,日子便清爽起来。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潮汕人离不开茶以至“不可一日无此君”,历来把茶叶称作“茶米”,几乎等同于三餐所需的大米,街市上“茶铺多过米铺”。这些年来,上街一眼望过去,便会有门面考究或挂着大茶字铺号的茶铺闯进眼里,有好事者做过推算——仅汕头埠年消费茶叶达1.4万吨,约7.2亿元(据2006.1.10《汕头特区晚报》)。哟,这可是个天量呀,会吓人的吧。曾问茶于铁观音之乡福建安溪,获得过茶王的魏荫茗茶传人魏月德对我不无讪讥说:“安溪人种茶,汕头人食茶;我们安溪人喝茶汤,你们汕头人是食茶饭。”他道出了潮汕工夫茶“焖茶饭”风气,也让我看出了他其实心中暗喜。据了解,汕头用茶的80%要来自安溪,汕头人的焖茶饭对安溪的茶叶生产发展关系重大。

当然,“大把茶叶壶里装”的“焖茶饭”并非就是一杯好工夫茶,讲工夫的潮汕茶客,精准却在对一个度的把握,珠状的铁观音、条索状的凤凰单丛等等,放置多少茶叶才能冲泡出一杯好茶,要的就是适量。还有就是“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了(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

茶饭好吃,度要得当,才是一杯上好的茶品,才是一杯让你恋恋不舍的浓浓酽酽的工夫茶。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各地茶风茶俗之——杭州的茶文化


作为江南小城,杭州的茶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我们知道点茶始于唐而兴于宋,而南宋时期的杭州作为当时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正是茶文化最为兴盛的地区。时至今日,杭州的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不仅保存了原有深厚的内涵,而且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杭州城的一些茶风茶俗。

都说杭州城内茶馆林立,其实这道盛景在南宋时就已出现。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杭州城内已是茶肆密布,是重要游艺场所。明代,杭州茶事也很兴盛,《儒林外史》十四回中就提及,“城隍山就是吴山……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

清代,不少茶肆于下午、晚上请艺人在茶肆中说评话,以招揽茶客。喝茶听书,成为杭城中、下层人民普遍之业余消遣与娱乐活动。五十年代,大小茶馆尚有三百多家。而现在三四十岁以上的成年人,也一定还记得小时候杭州城内“劳保茶室”遍布街头巷尾的情景,泡上一杯茶,那些老年人是可以坐着聊上一整天的。

杭州城内与茶有关的民俗也极多,列举一二。文献中说,杭州的茶农第一锅炒制出来的新茶,当家人是首先要泡上一杯敬献茶神的,边上放一枝翠柏,取的是“新茶丰收,似柏常青”的意思。西湖茶农婚俗,也习惯以茶为媒结良缘。俗话说,“吃了那家茶,就是那家人”,那“吃茶”即“定亲”之意了。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定茶”,也叫“受茶”或“吃茶”。因为种茶树必下籽,移植则不生,以借喻婚姻之“矢志不移”与“与定有子”。洞房“合茶”,要吃“三杯茶”,第一杯桂圆汤,第二杯莲子、枣儿汤,第三杯才是茶。吃喝时还有一套规定,第一杯接杯后,要深深作揖,用嘴唇一嘬,即由伴娘收去,第二杯也如此,第三杯茶则必须一饮而尽。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茶俗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杭州城凭借自身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茶文化,而这些茶文化也将会在未来继续发展,成为杭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78063.html

上一篇:走进苗寨发现八龙山茶治疗牙疼的秘密

下一篇:喝黑茶可以减去腹部的赘肉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