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居家泡茶技巧:在家也能泡出好喝的茶

2019-11-2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居家泡茶技巧:在家也能泡出好喝的茶”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居家泡茶技巧:在家也能泡出好喝的茶”相关知识!

有不少爱好喝茶的朋友自己在家中就有上等的茶叶,可还是常常到茶馆去喝茶,原因是觉得自己在家中泡出的茶不如茶馆的味道好,其实想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的茶叶、优质的矿泉水、好茶具之外,还需要好的泡茶技术哦!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三个泡茶的技巧,让你在家里也能泡出像茶馆一样好喝的茶。

三个泡茶技巧,在家也能泡出好茶

一、掌握好茶叶数量和比例

想要泡出好喝的茶,在茶叶的用量和比例是非常讲究的,其实茶叶用量多少要根据茶壶容量计算,一般一个中等容量的茶壶,放入10至15克茶叶就足够了,茶叶和水的比例也要调好,茶多水少,会太苦,破坏口感,茶少水多,味道太淡,所以茶叶和水保持合适的比例就好。

二、水温掌握好

泡茶用的水要用大火煮沸,以刚煮沸为准,如果煮沸腾后还继续煮的话,水就会“过老”这样跑出来的茶不好喝了,泡茶时水温也要调整好,一般80℃至90℃为宜。

三、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一般一份茶叶的冲泡次数是冲三次,多则无味,水温高、用茶多,冲泡的时间就短,反之冲泡时间要长。

以上就是居家泡茶的三种技巧,快学起来吧,以后自己在家也能泡出好喝的茶咯。

小编推荐

在韩国辣椒也能泡茶喝


韩国的传统茶和中国茶不同,韩国传统茶里不放茶叶,但可以放几百种材料。

中国人一般不会在茶水里加糖,但是韩国的传统茶不是加糖就是加蜂蜜,没有不甜的茶。传统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

在汉城着名的老街仁寺洞街,聚集着几十家韩国传统茶茶馆,家家都有自己的绝活。有的茶馆开在从前贵族的老宅里,像闵家茶轩就开在明成皇后闵妃娘家的旧邸,主要以传统的双花茶和木瓜茶待客。有的茶馆以创新取胜,像人与树木茶馆的得意之作是松针茶。

据记载,中国茶传入朝鲜半岛时,被当地人看成是一种有助于修行的饮料,饮茶之风曾随着佛教的兴盛达到顶峰。到了朝鲜王朝中期,儒教兴起,饮茶逐渐式微。渐渐地,具有药用价值的各种汤,包括药丸和膏熬成的汤,都被称为茶,这便是传统茶的前身。现在,韩国传统茶已经成为一种强调天然和健康的甜饮,中国茶在韩国只剩绿茶一种了。

韩国传统茶种类多,经过一番光大,已经达到无物不能入茶的程度。比较常见的是五谷茶,像大麦茶、玉米茶等。药草茶有五味子茶、百合茶、艾草茶、葛根茶、麦冬茶、当归茶、桂皮茶等。水果几乎无一例外都可以制成水果茶,包括大枣茶、核桃茶、莲藕茶、青梅茶、柚子茶、柿子茶、桔皮茶、石榴茶等。

仁寺洞街最新流行的是蔬菜茶。蔬菜茶的原料是茄子、辣椒、萝卜等,走的是纯天然之路。茶馆主人向我推荐了两种比较特殊的茶:一种是辣椒茶,选用中等辣度的青、红椒丝作原料,适合体虚的人饮用;一种是百年草茶,百年草是生长于韩国济州岛的一种仙人掌的果实,果实本身为粉红色,因此茶的颜色也颇为鲜艳,且无色素,用这种仙人掌的果实制成的茶,能治疗消化不良。辣椒茶和百年草茶都是熬煮后,再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发酵而成。茶端上来,一红一绿,漂着玫瑰花瓣和松籽,煞是好看。

在茶馆的一角,还摆着几个巨大的玻璃碗,里面飘着朵朵莲花。这种莲花茶可以清脑安神,味道也好。不过由于发酵需要时间,客人须提前预订才能尝到。

人与树木茶馆的主人介绍说,传统茶功效各不相同:大麦茶能增进食欲,暖肠胃,许多韩国家庭都以大麦茶代替饮用水;松针茶可以减缓咽喉痛,兼有美容的功效;柚子茶可以祛除风寒;艾草茶有助消化。人们在饭店用餐后,店主往往会端来一杯叫水正果的传统茶,它可以消食解腻,也可当成饭后甜点。

咖啡店、酒吧和自动饮料售货机都出售传统茶。不过,品尝地道的韩国传统茶,最好还是到茶馆里去,悠然的气氛加上三五位知己,别有一番情趣。

泡茶时别忽略这些细节 泡出好茶不是难事


泡茶时别忽略这些细节泡出好茶不是难事

泡茶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却不简单。想喝到一杯好茶,泡茶的方法跟技巧很重要,想泡出来一杯好茶,记得别忽略这些细节。

温杯洁具不可少

冲泡任何一种茶叶时,都需要先用开水将所有器皿都烫一遍,“温杯洁具”顾名思义,除了清洁茶具,温杯也是使茶汤更好喝的一个前提。如果直接将茶汤倒进没有烫过的杯子里,茶汤温度就会迅速下降,从而影响茶汤的滋味。除此之外,用第一泡洗茶水再烫一遍茶具,茶味也会更纯正哦!

取茶量要注意

取茶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茶叶太少的话茶香不足水味太重,太多则茶味过浓,一般来说100毫升左右大的盖碗,放5-7g干茶,能够充分体现一款茶的特质。在刚开始时,最好使用电子称来称量,以求得到准确的投茶量。等到冲泡熟练了以后,量的多少就比较容易把控。当然,最好还是按照自己的口感喜好来自行调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放到茶叶这里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紫砂壶相较盖碗而言出汤更慢,不但投茶量需要酌减,冲泡时间也需要适当缩短。而且不同的紫砂壶,器形不同,壶嘴不同,投茶量也就各不相同。可以说每一款都有适合自己的投茶量,建议大家多做实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冲泡时间有讲究

冲泡时间对茶汤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细节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如注水和出汤的时间,也是计算在冲泡时间中的,最好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注水和出汤时间。

虽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时间短些,因为第一泡只是醒茶,茶叶经过第一泡的浸润之后,第二泡的内含物质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缩短一些时间。

另外茶叶如较松散,或碎末较多,则内含物质浸出速度较快,需要适当减少冲泡时间,防止茶汤滋味苦涩。茶饼压制较紧时,醒茶不容易将茶叶完全泡开,则需要适当延长冲泡时间。因此建议大家多做实验,多多交流探讨。

水温是关键

水温是首当其冲的泡茶关键,用高于90℃的水冲泡绿茶,茶汤的活力就会降低且容易烫坏茶叶;冲泡铁观音要用沸水,否则香气不扬,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红茶则要用85℃至90℃的水冲泡,以保持最香甜的口感,过高容易烫坏茶叶。

单说普洱茶,不同的普洱冲泡水温都不一样,像班章、易武这样滋味醇厚的古树茶必须用沸水冲泡,才能使其茶香充分释放;冲泡熟茶的水温要求更高,在注入沸水前后还需要“淋壶”,保持壶温不降,这样冲泡出的茶汤滋味强、汤感厚;而特殊的普洱茶,例如独芽茶,冲泡水温在90℃至95℃即可。

可以说每种茶都有最适合它的温度,这个问题有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有专门烧泡茶水的壶,其底盘上一般都会显示当前水温,根据需要的水温来烧水就可以啦!

水线的影响力

何谓“水线”,就是注水方式。有的茶友可能要疑惑了,简单的倒水还能有什么学问?答案是肯定的,水线的高低、快慢、疾缓、走势、粗细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分别影响着茶汤的温度、浓淡、协调度、均匀度和饱满度。

如有些茶因为强调汤感,其茶本身内涵物质丰富,咖啡碱含量高,所以对冲泡手法要求较为独特。如注水时沿杯壁定点注水,避免击打茶叶,出汤时也应避免出汤过急。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稠厚的汤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碱过度析出,使得茶汤过于苦涩。

注水方式常见的有四种:高冲、高吊、低冲、低吊,注水点还分螺旋形注水、环圈注水、单边定点注水、正中定点注水等。

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意思就是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就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

对于普洱茶来说,生茶主要品高扬香气、熟茶主要尝绵长甜韵。像景迈这一类以香气见长的普洱生茶来说,采用“高冲、单边环圈注水”的方式最好,高冲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最能激发香气。

普洱熟茶则可采用“低吊、定点注水”的手法,低吊时水温保持得较好,注满盖碗时间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便于让内含物质缓缓释放,泡出绵长的口感,茶汤也不易浑浊。

掌握泡茶的技巧之


掌握泡茶的技巧之茶文化

做到科学合理地饮茶还要掌握一定的泡茶技巧,如果方法不当,也会弄巧成拙,影响茶叶品性的发挥和品饮的实用性。

首先要懂得品鉴泡茶的用水,是不是甘洁鲜活。

其次是泡茶器皿。器皿在清洁实用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美观和质地,做到与茶性相融通,使茶叶的色香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

最后要注意泡茶用量、水温以及冲泡时间。茶量、水温和冲泡的时间因茶而定,当然,每一种茶叶还有许多独特的冲泡技巧。对于泡茶技巧掌握得越丰富和熟练,那么饮茶越容易做到科学合理,达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泡茶的方法更加重要,科学泡茶有三要素:一是茶叶与水的比例,二是水的温度,三是冲泡时间和次数。

一般红、绿茶用茶3克左右,加水150-200毫升,最好分步加水,也就是茶叶放入杯中,先加1/3的开水(高档细嫩的绿茶如碧螺春、雨花茶需将沸水温度降低至80℃左右),2-3分钟后再加开水至150-200毫升,2分钟以后即可饮用,当茶水还剩1/3时加水泡第二次,一般冲泡3次,茶叶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90%以上都泡出了,所以不要冲泡次数过多。

乌龙茶、普洱茶一般用茶6~10克,冲泡前先用沸水温烫茶壶,再放入茶叶,加水200毫升左右。乌龙茶每次冲泡的时间较短,冲泡次数可以多一些,第一次冲泡1分钟后就可以将茶水倒至配套的小杯中饮用,第二次冲泡1.5分钟,第三次冲泡2分钟,第四次冲泡2.5分钟,时间随次数而增加,可以保持前后每一次茶汤浓度均匀。

茶叶品质各有不同,其品饮技巧也有差异。要冲泡一壶好茶,必须了解茶叶特性,而且须配合其他因素,如茶叶品质,水质,泡茶器具,泡茶技巧等。

喝茶也能显摆?


莫名的优越感,实在不可取。生活里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喝茶的时候,亦是如此。

喝茶界有一条很奇怪的鄙视链条,我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规则可循。

喝花茶的鄙视喝奶茶的,喝绿茶的鄙视所有喝花草茶的;喝祁门红茶、九曲红梅的鄙视喝绿茶的;喝熟普洱茶的鄙视喝红茶、乌龙茶的;喝高端龙井、碧螺春的鄙视一切喝其他茶的。

甚至于喝中国茶的鄙视一切其他国家茶道的......总之,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茶。茶叶的好坏到底要用什么来衡量,是价格、是外观,还是口感,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毕竟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在我看来,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就是好茶。

很多人喜欢用自己所谓的标准去评价别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喝茶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这种人,他们高声阔谈自己买的茶是何种名茶,价钱是何等高贵。接而对别人的茶嗤之以鼻,进行贬低。

有些茶友喝着相较普通的茶叶时,就不敢说自己喜欢那个茶叶,生怕拉低了自己的逼格,遭人笑话。

其实喝什么茶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品味,也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品味去喝自己不喜欢的茶。我们总不能人云亦云地放弃自己所爱。你可以去喝不喜欢的茶,附庸风雅。但你的味蕾和身体不会欺骗你。

汪曾祺在《夏天》一文中写到: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喜欢喝什么茶,是自己的事。一盏清茗,它能给你安心,让你口齿留香。并且你自己也享受那种快乐,它就是一杯好茶,哪有那么多的讲究,那么多的比较。喝茶、品茗,本就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加入太多虚荣和目的,那喝的到底是茶,还是你的优越感?

喝什么茶,和什么人喝,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感觉。拿情怀、历史、文化来忽悠,相信茶友们也不会买账。何况我们的最初目的只是喝茶,喝得开心,最重要。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茶是最实实在在的颜色和气味,最浓淡相宜的平常心情。喝的茶多了,你就会明白什么样的气息你最迷恋,什么样的味道最适合你。爱茶人的心态应该是最平和的。

茶的价格有高低,但茶本无贵贱之分。人也如此,不过是术业有专攻,不必用自己的优势。

新手必学:泡茶的基本技巧


新手必学:泡茶的基本技巧

很多朋友喜欢喝茶,品茶是一门学问,泡茶也是一门学问。然而如果你懂得这些泡茶的基本技巧,就能更好的泡出一壶好茶。

记住投茶量原则

你是否知道,泡不同茶类除了放不同量外,还要考虑泡茶器的容量,并不是所有的量都是放3g、5g或者7g。

家里有电子称的如果轻松记住两个数据就基本上不怕出大错了。盖碗容量为110ml的时候,红茶、绿茶、白茶、花茶、黄茶等这一类,一般3g就可以来一泡了,而乌龙茶、黑茶、普洱茶一般要7g到8g才能成一泡。

请还在进阶的茶友们注意了,这些都是我们给出的一个通用版建议,正常来说,按照这个比例,茶叶基本都处于比较适口的状态。但是具体的量,可以根据自己浓淡的口感,再在这个基础上面自己调整。

没有称的小伙伴就是考验眼力的时候了,这个是要靠长期泡下来的感觉。

红茶、绿茶最简单刚刚覆盖盖碗底部就可以了,它们要求得并不多。白茶如果不压饼,一般比较飘逸蓬松。像白牡丹、寿眉就得占盖碗的二分之一,银针大约占四分之一,饼茶就占盖碗的五分之一。

条形乌龙,只需要盖碗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体积就行。紧实的球形乌龙茶一般更重,只要盖碗底部铺满就好。

普洱茶饼(紧压茶)一般密度较高,只需占盖碗容量的五分之一就能轻轻松松给你一泡好茶。但是,普洱茶饼茶还有紧饼、铁饼、石模饼、砖、沱等不同形态,紧实程度不同,具体投茶量自个儿在五分之一的基础上调整一下了,最好还是用电子秤来解决问题。

注水出汤

亟不可待地提着热水壶就往盖碗里倒水,因为心急,所以手抖,越想来点端庄身体越是不听使唤,一个晃神,水又快又急都溢出盖碗了,这下就更急了,结果一大滩水全部倒在茶桌上。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注水出汤泡茶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注水的时候水柱最好不要直接和茶冲撞,这样才能使茶汤更顺滑。

其次,水线的粗细不同,出来的茶汤香气、滋味也是不同的,水线粗有利于香气的激发,水线细能够让茶汤的内质表现得更好。

同时作为新手的话,只需要注意在注水的整个过程不断断续续,保持注水的节奏,达到顺畅的状态就可以了。

出汤时间,注水结束开始计时

盖上盖子才着急忙慌地掰着手指,在心里默数出汤时间,然后一个不小心,出来的茶汤又苦又涩,难以下口。出汤时间,其实非常重要。

对初学者来说在盖碗注满水后,按照我们提到的冲泡计时大致不会出错。当然了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浓淡喜好来调整冲泡时间,先奉上茶语网茶评冲泡标准规则表。

使用盖碗的小技巧

盖碗的缝留太大,茶叶都露出一大半,靠近手心的缝就是一个蒸汽机,新手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成为了熟猪蹄。对初级茶友来说,使用盖碗泡茶如何避免烫手,还得好好学学。

傅青主也能喝到好茶


原标题:傅青主也能喝到好茶

明清时的品茶已经是泡茶喝了,白瓷杯泡绿茶新芽,格外好看,饮三杯即去烦恼,神清气爽。对这位反清复明失败且又不愿意屈身与清朝政府的明朝遗民,隐居山乡,品江南好茶,会天下英才,岂不是一个好去处?

依楼新柳绿,韵士采充茶。

玉陇嵌春苦,杯云堕碧芽。

称无酥酪味,浇此菜园佳。

三盏能去烦,满冠缀杏花。

清·傅山《黄玉柳贡茶》

我与傅山同乡。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工作过的发电厂距离傅山做道士隐居的崛潿山不远,向西跨过汾河就是。每逢秋季,必约工友登山赏红叶。最早知道傅山是源于他自创的一个早餐“清和元头脑”,许多外地人既吃不惯也不明白。为什么与头与脑没有一点关系的早餐叫做头脑?甚至不少当地人也是一头雾水。对此我专门进行过研究,并记入了我的散文集《半闲堂闲话》中,此处不再絮叨。

傅山,字青竹,改字青主,有真山、浊翁、石人、朱衣道人等别名。山西太原人,是明清之际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医学家。说医学家,傅青主妇科是非常著名的中医遗产。说书法家,傅山书法在清代始至今都有很大影响。傅山自幼习钟繇、“二王”。他极力推崇颜正卿,称“作字如作人,亦恶带奴貌”。傅山虽然早年也学过赵孟頫,但称其字媚人也媚,即使书法再好也是软骨。傅山到晚年还是承认赵孟頫为数百年之大家。有传说,太原城内鼓楼街有鼓楼一座,数丈之高。上面悬挂一匾“声闻四达”。其“达”字少了一点,请傅山来看怎么补救。傅山以棉花沾墨,绑在箭头上,拉弓射匾,正好射在缺“点”处,这也太神话了。傅山在书法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勿”即:“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这一理论影响了几代人。傅山的理论是对流行的馆阁体的抨击,称“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他的理论也误导了一批书家,有些学书者以丑为美,结果丑书泛滥,不能不说傅山的理论被歪曲应用。傅山善草书,很多书家临摹其作品,但只是皮毛而已,傅山草书一笔到底,气脉相连。多少人临摹其字,双钩即没有了生气,临帖则没有了气脉。何况傅山爱造生字,其字极耐琢磨。看过他的画,不如字。历代书法界对傅山书法评价极高,书法评论家白谦慎认为傅山是中国十七世纪书法嬗变的代表。这个评价引起争论,不少人认为有些过高。

傅山一生有三件大事不得不提。青年时期,作为山西学生的领袖为声援被宦官打成冤案的山西按察使提学佥事袁继咸,带领学生代表进京请愿,冒着生命危险,搞了近半年的运动,终于取得胜利,成为中国史上最早的学生运动。中年时期,秘密从事反清复明二十余年,四十九岁时被捕入狱,严刑拷打,坚定不屈,绝食九日,心存必死信念,后经多方努力,获释出狱。出狱后仍然深感憾恨,有诗句“有头朝老母,无面对神州。”晚年时,主要著书立说,并与有共识的文化人士多有交往,如顾炎武、孙逢奇、屈大均以及朱彝尊、阎若璩等。傅山七十三岁时,康熙为拉拢民间文化人士,开办博学鸿词科考试,朝廷点名傅山参加。傅山称病拒绝,后被地方官强行抬往京城。傅山于离京三十里处,至死不进京,绝食七日,只好被放回原籍。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主演的晋剧《傅山进京》说的就是这一段。这一壮举足以说明傅山特立独行的个性,这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是难能可贵的。

说起喝茶,我相信傅山一定有好茶喝。他有不少做官的朋友,能品到贡茶一点都不奇怪。山西不产茶,却不缺好茶,当年晋商由武夷山采茶制成茶砖经山西出杀虎口通过蒙古运往沙俄。后因太平天国战乱,改在两湖之地采茶制茶,至今当地还有晋商留下的印记。傅山不愿在清朝为官,却交了不少朝廷命官。其隐居之地常有官员及各地学子来访。吟诗作对,书画交流,饮酒品茶。当新柳吐绿,春茶上市,与高雅之士约在汾水畔的茶楼。明清时的品茶已经是泡茶喝了,白瓷杯泡绿茶新芽,格外好看,饮三杯即去烦恼,神清气爽。对这位反清复明失败且又不愿意屈身与清朝政府的明朝遗民,隐居山乡,品江南好茶,会天下英才,岂不是一个好去处?

为你泡一杯,特别好喝的茶!


我常常教我的朋友说:如果你要喝出那个茶的味道,要有品味。“品”有三个口,“味”有一个口,加起来是四个口。所以品味一口茶,要分成四口来喝,就会有品位。

当你端起茶来喝的时候,不要一口饮尽,要慢慢地喝,告诉自己,好好地喝这杯茶吧。因为这辈子再也喝不到另外一杯跟这杯一模一样的茶,只要一想起来,这杯茶你就会喝得很慢。

然后就会觉得这杯茶特别好喝,因为你的全身心都进入了这杯茶。非常专注、从容、安静和单纯,你就可以品味这杯茶。

所以在茶道里面有讲过一句话,叫作:“一生一会当门相送。”一辈子你跟一个人喝茶,可能只有这一次的相会。所以每一杯茶都是千载难逢,都是经过很漫长的时空的因缘才展现在你的眼前。喝完茶以后,你送你的朋友离开,或者你的朋友送你离开,站在门边看着你的背影走远,这个叫“当门相送”。这一送,可能就没有见面的时间,或者没有见面的机会。

因为古代你要去找一个朋友,可能要走几个月的时间,现在当然比较快。不过现在跟古代的人的缺失是不同,古代交通不便利,一离开几个月才见得到,现在的人一离开,可能就撞车了,可能再也见不到。

所以要珍惜会面时唯一的一次因缘,所以我一直很珍惜。每一次喝茶,在喝茶的时候遇到朋友,然后这些朋友以茶来互相交流,那种感觉是非常棒的。

我自己因为喜欢茶,所以我也收藏茶。收藏茶,我就把朋友的茶放在一个罐子里。如果在罐子上面贴茶的名字,就没有意义。我会贴我朋友的名字,比如说他叫作“纯真”,我就贴“纯真茶”,他叫作“伟荣”,我就贴“伟荣茶”。这样你看到这个茶,立刻就想到那个朋友,而且马上就能想起他送我的是什么茶、什么年代送的。

所以我的茶里面,都可以说是贴着友情。当然因为收集太多了,有的被放在角落,等到哪一天那位朋友打电话说:“到你家来喝茶。”我就赶快把他送我的茶,从角落移到中间。他一进来看到好开心,竟然把他的茶摆在正中央。

然后我就会跟他说,那一罐茶是你15年前送给我的,我们今天来喝这个茶吧,两个人的见面就会很感动。一个人可以跟同一个朋友喝15年前的茶,那是非常稀有难得。“稀有难得”也是佛教里的语言。所以喝茶要活在当下,活在眼前的这一杯茶。

茶,非茶,茶也


佛教中一直都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宋代学士苏东坡曾说过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可谓一语中的,茶即是禅,禅亦为茶,佛教之修炼境界也可为喝茶之境界: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还是茶。

第一种境界是喝茶是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虽然茶起源于神农氏还只是一个传说,但却揭示了茶来源于普通百姓日常劳动的事实。可以断定,当初中国人将茶作为饮品,主要是由于茶能解渴甚至药用等本身之特性;茶最早也流行于民间,并由民间逐步流向王公贵族阶层。总之,茶为饮者之始,茶只是茶,并无后人所赋于的种种哲理与玄妙,这也算是喝茶最朴素的境界了。

今日人们口渴之际端杯即饮,漫长的商业谈判和政治商谈之中举杯随饮,无聊之际闲坐茶楼小饮打发时间,都算是喝茶之朴素境界,此时人们并不太在意如何冲泡和茶之味道。

第二种境界是喝茶不是茶。

茶流入王公贵族之后,喝茶被赋于了各种哲理和思想,人们喝的已经不再是茶。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茶道、茶艺、茶文化即是喝茶不是茶的典型表现。

就如茶道,人们认识不一,有最简单的以茶水待客之道之说,也有如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认为的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之谈,还有周作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之论。不管论述简单复杂,凡事一旦上升为道,就会被赋予一种超乎寻常的哲理与玄妙,一以言之,即是茶以载道。

因此,时空不同,所载之道也即不同了,譬如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道家强调天人和一;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敬、清、寂,要求人们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朝鲜茶道则提倡中正的茶礼精神,要求人们处事不偏不倚,不枉不正,都充分体现了喝茶不是茶的特点。

今日茶之流行于中国社会各界的最大原因应在于茶可载道,通俗的说是茶是可以任人强奸和意淫的。商人眼里喝茶是制造金钱,文人眼里喝茶是创作,政客眼里喝茶是谋权,僧人眼里喝茶是求禅,道家弟子则喝出重生、贵生、养生之念。

第三种境界是喝茶还是茶。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道破喝茶之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这与佛教之禅相似,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所谓茶道、茶艺、茶文化,透过浮华背后还是原本之茶也。只是此时之茶,已然与朴素境界之喝茶有本质之飞跃,就如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一样,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已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月明星朗,纵俗务繁杂,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解放被囚禁已久的行性。

一人品茗,一杯茶,一个世界,就这样静静地品,慢慢地尝,想着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生活,感恩的心思随着微笑浮上来,满口醇香。若是好友闲暇时坐在一起品茗,闲谈着身边大小事情,或好或坏,都在这一盏茶间,可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所谓能所双泯,物我两忘,回归自然,如是而已。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22779.html

上一篇:蒙古族特有的奶茶茶文化

下一篇:放下,从一杯茶开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