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以茶待客的最高境界不是名茶,而是干净

2019-11-16

以茶待客,以和为贵,以净为先。

品茶要有干净的环境、干净的器具、干净的茶、干净的水。这个“净”字,是品茶的基本要求。

小编认为,只有把“净”进行到底,才算把礼仪尽到了位。今天,且听杯小茶来解读一下“净”字吧。

提前清洁——事无巨细

在客人未到来之前,应把整个茶室进行清洁。

茶具要求无污渍、无水痕,所有茶具的里里外外,都要干干净净。

室内需打扫干净明朗,不可堆砌杂乱物品。如有条件,可陈列一些美器、插花,营造更优雅的氛围。

不仅是视觉上干净清洁,嗅觉上也有要求。提前开窗通风,为室内换上新鲜的空气。不建议喷洒清香剂,会对品茶有影响。

递接物品——勿碰口沿

保持个人卫生,是中国人饮食上特别注重的一点。在一些地方的习俗里,吃饭需要使用“公筷”,给人夹菜也需要换一双筷子。

在饮茶的过程中,也需要特别注意卫生。不可用手抓茶叶,避免接触茶壶、公道杯等的出水口等等。

尤其是在递接杯子时,最好使用杯垫或茶盘,如果没有,也注意要拿捏杯子下半部分,勿接触杯口。

茶具使用——拭干底部

在看茶艺师泡茶时,经常会看到一个动作——拿起茶具,都要先在茶巾上“蘸”一下。cy316.CoM

各种茶具放在茶盘上,底部很容易留有水渍,如果不先将底部拭干,水会滴得到处都是,给人很不清爽的感觉。

这做这几个动作之前,一定要先“蘸”一下茶具底部:

把清洁完的杯子放到客人前;拿起茶壶往公道杯里出汤;拿起公道杯给客人倒茶。

当然,现在的干泡法不像以往的湿泡那样湿哒哒的,是否要“蘸”一下取决于茶具侧壁和底部是否残留水渍。

洁器净心——亦是修行

除了环境干净、茶具干净,更重要的是心要净。

洁器亦是修行。在清洁时,若心杂乱,器具容易打碎,故洁器可以静心;用布抚去灰尘,用水冲去污渍,心也被涤荡,故洁器可以净心。

茶之礼,有感而发,由心而生。

通过清洁茶室、茶具,心也变得明朗通透,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这便是面对茶和客人最好的状态。

Cy316.com延伸阅读

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中国茶道“四谛”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 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 人格上的澡雪,这在世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什么是茶道的精神内涵呢?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 和、敬、清、寂”。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1.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

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2.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 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的诗中云:白云南风雨 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诗中无一静字,但意境却幽极静笃。戴昺的《赏茶》诗: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连黄蜂飞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可见虚静至极。“卧听黄蜂报晚衙”真可与王维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相比美。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写时声。

枯肠未易禁散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称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铜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且可成为男儿中之豪情。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我们常说:“禅茶一味”。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还很多,唐代皇甫曾的《陆鸿渐采茶相遇》云: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

宋代杜小山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写的是夜之静。

清代郑板桥诗云: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是心之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怡”者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他们中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间性成佛。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 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瓯,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著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爱护生命,珍惜声明,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的追求的最高层次。

“以茶待客”有哪些讲究?以茶待客有哪些讲究?


“以茶待客”历来是我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

春节这么隆重盛大的节日,客人远道而来上门拜年,主人自然亲自泡茶迎接客人。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不仅是对客人的尊重,也体现主人的修养。过年以茶待客自然也有很多礼仪,这些你一定要清楚!

1、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过年客人来访人数较多时,安排座位就是一门学问了。最尊贵的客人或年纪最大的长辈坐中间的位置,比较重要的客人安排在右侧,方便给他们倒茶,年轻的晚辈则安排在左侧。

倒茶也是一样要讲究顺序。第一次斟茶时,一定要要先尊后卑、先老后少,接下去就可以观察客人杯子空了就续茶,而杯子里还有茶的暂时不需要。倒完茶之后,伸出手做一个“请”的手势,并说:“请喝茶。”

2、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倒茶时除了论资排辈之外,还得记住要先倒给客人,然后再给自家人倒茶。在场的人全都倒过茶之后,泡茶的主人(也称司炉),才可以给自己倒茶,否则就是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3、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酒需要倒满,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茶不能倒满,因为茶是热的,倒满接手时茶杯很烫,可能会烫伤客人的手,还可能会不小心把茶杯掉落打碎,给客人造成难堪。

过年给客人倒茶,千万记住倒茶只需倒七分满,如果把茶杯完全倒满,非但不是客气的表现,还有赶客人走的意思,十分不礼貌。

4、喝茶皱眉,表示嫌弃

客人喝茶时皱眉虽然不是太礼貌,有嫌弃茶不好喝的意思。但是主人应该及时留意到这一现象,反省一下是选择的茶不合客人口味还是自己泡茶没泡好。

这个时候,主人可以委婉的提示客人:“茶有点淡了,接下去还想喝点什么茶?”或者在泡茶之前,就询问一下客人饮茶的喜好。

5、新客到来,要换新茶

客人陆陆续续来拜年,喝茶期间,中途如果有新的客人到来,主人需要立即换更新茶表示欢迎,否则会被认为“待之不恭”。

换了茶叶之后,冲泡的茶要先倒给新客。这个时候新客应欣然接受,不需要过多客气,如新客一再推却会显得很不恭敬,叫“却之不恭”。

6、看茶色,更要看脸色

主人待茶,冲泡几次之后,茶水的颜色和滋味会发生从浓到淡的变化,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观察不细致,不会看茶色,也不会察言观色。

尤其是过年这样的情形,可以预先多准备一些茶叶,方便即使换茶。

中国人很含蓄,这含蓄也体现在茶桌上,很多话不会直接说出口,而是用一些动作暗示,这就对我们的礼仪知识很有考验了。记住这六句话,春节以茶招待亲朋好友才能不失礼!

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悟茶道


饮茶的最高境界——悟茶道

早在千年之前,就有茶道一说。

也许是兴之所至,或许是妙手偶得,但在随后的时光中,茶道被赋予了更高的含义,更深层的寓意。

茶饮到一定程度,便要讲究境界,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悟茶道。

第一是识茶。中国茶品类繁多,各有特色,茶的品质差别极大,也极细。

有了识茶的基础,才能进入更高境界:首先是识水。茶既是一种饮料,就要讲究泡茶之水的质量。对此古人已有许多高论,经典的说法是山泉最佳,井水次之,江水又次之.对于都市饮者来说,真正的泉水、井水无处可觅。比较容易得到的就是优质矿泉水。注意不要用纯净水,更不宜用自来水。

有了好茶好水,还要有好的茶具。中国茶器,洋洋大观。最好的当然要数具有收藏价值的器世界精品茶具,器世界钧瓷茶具胜似黄金。除此,还有许多茶器如德化、景德镇的瓷茶器也漂亮。

对于一般饮者来说,要懂得欣赏,但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茶水与器具相配的道理。乌龙茶要用曼生壶,若琛瓯,必须将茶水从壶里倒到小瓯里,考究的还配有拇指大小的闻香杯,先闻后饮,所以又叫功夫茶。绿茶就最好用玻璃杯,看茶叶在晶莹剔透的杯中如花般绽放,未饮先醉,自然别有风味。

识得水识得器,就该识人了。现在人们饮茶,已经不仅仅是解渴解乏,而是一种交际、休闲的方式。这也是如今都市中茶馆大兴的根本原因。喝茶与喝酒不同,酒是越喝越热闹,越喝越兴奋,而茶,则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淡泊。饮者不宜多,品格也要高雅。

饮茶的最高境界,则是识道。饮茶有道,道在何处?有茶禅一味,有和敬清寂。若要将茶作为一种精神的物质载体,茶道就是饮者通过饮茶这个活动形式,感悟某种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境界越高。这个过程很难用儒、释、道任何一家的理论来固定。有时候,哪怕只要一点点的灵光感悟,足以开心怀,饮茶乐趣就在于此。

以茶待客 有客来访,待之以茶


以茶待客之道

从小就看到,只要有人来家里做客,爸妈就会沏上一壶新茶给客人倒上,而且不能倒的太满。慢慢的我就学会了,只要有人来家里,就给人倒茶,却从来没仔细想过这“以茶待客”的礼仪,现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饮料,亦为外国人所乐于接受。在家里、办公室里接待来访者,茶水是必备的。有时还可以专门举行茶会招待来宾。茶水虽然物美价廉,但饮茶却是一种文化。

有客来访,待之以茶。此事虽小,却不得马虎大意。为客人沏茶之前,要首先洗手,并洗净茶杯或茶碗。要特别注意茶杯和茶碗有无破损或裂纹,残破的茶杯或茶碗是不能用来待客的。还要注意茶杯或茶碗里面有无茶锈,有的话,一定要清洗掉。茶具以陶瓷制品为佳。

不能用旧茶或剩茶待客,必须沏新茶。至于客人喜欢绿茶,红茶还是花茶,可以事先征求意见。就接待外宾而言,美国人爱喝袋泡茶,欧洲人爱喝红茶,日本人则爱喝乌龙茶。

茶水不要沏得太浓或太淡,每一杯茶斟得七成满就可以了。正规的饮茶,讲究把茶杯放在茶托上,一同敬给客人。杯把要放在左边。要是饮用红茶,可准备好方糖,请客人自取。茶水可以多准备上一两杯,因为可能还会有后到的客人。喝茶时,不允许用茶匙舀着喝,茶匙应取出来。

以茶待客,什么茶最合适?待客喝什么茶好?


春节的脚步近了,大家都开始屯年货、屯茶了吧?

说到过年买茶,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礼品茶,其实还有一种茶往往被人忽略:待客用茶。

中国人讲究以茶待客,在客人一进门首先会先倒上一杯热茶,非常周到体贴。过年招待串门的亲戚,一款合适的待客用茶是少不了的。

今天笔者就想跟茶友们交流一下,大家过年一般都怎样招待客人?

茶类

选择合适的茶类是关键。因为过年客人众多,众口难调,而且可能只有少数人平时有喝茶的习惯。所以笔者建议选择比较常见的茶类比较好,比如红茶、绿茶,一般人都能接受。如果是岩茶、普洱茶,恐怕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喝了。

品质

待客用茶用量可不小,从经济实惠的角度看,选择高性价比的茶是最好的。一般招待客人都是大壶大杯,以解渴为主,很难像小杯那样慢慢品,所以买太好太贵的茶不是很有必要。

包装

待客通常都是提前泡好的,不需要展示包装,因此对包装没有太多讲究,选择简约环保的包装最好。相对来说,选购礼品茶会更注重包装一些。

冲泡

冲泡待客用茶的方式,也很有讲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每只杯子里放一撮茶叶,客人来的时候再注水呈上。

2.茶叶放进大茶壶中冲泡,倒完后继续加水,茶水变淡后可补充茶叶。

3.先把大量茶叶冲泡出一壶浓缩茶汁备用,再按照比例加入热水现调现喝。

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


让一颗素淡的心无欲无求,安享心间的清寞,用生活的点滴清欢感受时光的禅茶一味。

酒逢知己千杯少,茶逢知己一杯醉。

朋友不在量,而在于质量。有些朋友,没有酒的浓烈,只有茶的淡雅,在你得意时,逆耳忠言,在你失意时,排忧解难。

人生遇几杯好茶便欢喜,人生有一两个知己便足矣。

茶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

茶可以是你干热口渴时的及时水,一大口下肚,重要的是润喉爽心,茶香、茶味都不那么重要。

茶也可以是你细品赏心的慢生活,一小口啜饮,品闲庭花落,尝云淡风轻。

喝懂茶,需要用心尊重每一款茶,好比有缘之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令自己欣赏的东西。

喝懂茶,需要毫无敷衍地与茶对话,像对朋友,你得知他所有的经历后更理解他的独特,也更明白如何与他相处。

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

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

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每一次品茶,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管是几人饮、是第几壶,一切终随茶香飘散,只留各自心里。

好茶与喝茶的心情,就好比欲望与理想,欲望的尽头是物质的拥有,理想的终极是精神的充盈。

再好的茶,终有饮尽之时,而喝茶的心情却取之不竭。

无止尽地追求更好的茶,不如随时准备好一份喝茶的心情。

所谓宽容,不是忍受或者忽略,而是终于懂得欣赏;茶无完茶,却可以不完美的茶泡一段完美时光;人无完美,亦可以懂得欣赏自己,欣赏一段不完美的人生。

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管它用紫砂壶也好,瓷盖碗也罢,都是茶叶之泡具,是绿叶红绸之容器;青花盏也好,绿釉碗也罢,都是茶汤之盛器,是清苦入口之媒介。

泡也好,煮也罢,不过为满足清饮,享受茗欢。

世上没有两杯完全一样的茶,就算是同一壶中沏出的两杯茶,饮者的心情阅历喜好不同,品出的味道便有悬殊,更不要说经历环境、时间、心情、际遇的变化。

说起来玄之又玄,品起来却真真切切。

你是这样以茶待客的吗?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来者是客,便要以家中最好的茶叶、美酒和食物来招待,生怕招待不周,落下话柄。要说到以茶待客,可不是简单地烧水泡茶,其中的讲究我们不得不去学习。

以茶待客须知的三大讲究。一是茶具的清洁,一套满是茶垢的茶具会令来客心生不悦,对于接下来的品茶和闲聊便也了无生趣;二是端茶要得法。饮茶不同于饮酒,饮酒讲究豪爽,一干而尽便是最大的礼数。品茶则不同,讲究循序渐进,端茶时需两手奉上,受茶者则需要懂得扣手礼;三是要注意给客人添茶。作为主人,在与客人闲聊之时,必须要时刻关注客人眼前茶杯是否已经饮尽了,若茶水已空,需及时地为客人添茶水,否则便会令客人觉得不受主人待见,这是主人下的逐客令。

除此之外,小编要特别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千万别用一次性杯子当茶具,为客人斟茶。

近来,只因家中的茶杯数量不足,并且来客较多,清洗茶具相当不方便,有人便买了一些一次性的塑料杯子当茶杯用。在他们看来,一次性杯子用完后即可扔掉,无论来客几许,总不会落得茶杯不够的尴尬。

但是,我们认真地想一想,便会明白这是不可取的。首先,一次性杯子的使用有违可持续的发展观,不利于环保;其次,一次性杯子用完即扔,不正暗示着主人与客人关系亦是“一次性的关系”,无法长久。

因此,我们不建议大家用一次性杯子当茶杯待客。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4017.html

上一篇:盖碗用得好,茶会泡更好

下一篇:隔夜茶,是“良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