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之分类

2019-11-13

中国茶叶,品种繁多,素有“茶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之说。其花色品种多达两千有余,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色,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可见我国茶叶种类丰富的程度。茶的分类因“目的”不同,而分法各异。一是就外观形态不同可分为散茶、紧压茶与末茶。散茶是指一片片或一朵朵茶叶各自揉捻成卷曲状;紧压茶是指制成后的茶,再用模具塑形蒸压成各种形状(沱茶、砖茶、饼茶、球茶等);末茶是指制成的茶磨成茶粉状。二是按采制季节不同可分为:春茶(4-5月份采制的茶称“春茶”)、夏茶(6-7月份采制的茶称“夏茶”)、秋茶(8-10月份采制的茶称“秋茶”)、冬茶(11-12月份采制的茶称“冬茶”)。三是按有无“熏花”或“调味”的加工,可分为“素茶”与“熏花茶”或“调味茶”。四是按干茶条索的色泽和发酵程度,可分为绿茶、黄茶(不发酵茶),白茶、乌龙茶(部分发酵茶),红茶(全发酵茶),黑茶(后发酵茶)。

那么究竟怎样去品评不同外形、不同季节、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式制作的佳各种茗呢?怎样在品茶中与茶为友,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之目的?只有当你一步步融入到中国茶的清香醇厚滋味中去,并从中获得喝茶的益处,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国茶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更为“茶里乾坤大,赏茶见工夫”而感慨。

精选阅读

品茶和喝茶之分


汉民族的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和喝茶之分。大抵说来,重在意境,以鉴别香气、滋味,欣赏茶姿、茶汤,观察茶色、茶形为目的,自娱自乐者,谓之品茶。凡品茶者,得以细啜缓咽,注重精神享受。倘在劳动之际,汗流夹背,或炎夏暑热,以清凉、消暑、解渴为目的,手捧大碗急饮者;或不断冲泡,连饮带咽者,谓之喝茶。

长知识

【关于茶的一些真相】1、冲茶时表面浮起的泡沫对人体无害而有益;2、洗茶,头泡汤不喝主要润茶,能帮助茶尽快体现出色香味;3、老铁只要保存得当,是不需要复焙的,这样老铁厚重、韵足;4、剩茶留在壶底不助于养壶,隔夜茶汤的陈味是对紫砂的一种破坏,也对身体有害;6、乌龙茶就是青茶。

【茶禅三字经】说禅茶,本一味。茶叶者,为色蕴。茶味者,受蕴也,皆应明。缘起者,本性空。说四大,亦为空,于禅茶,更明了。地大者,为茶具,载茶汤。水大者,为茶水。水温者,为火大。风大者,为茶艺。说空者,破迷惑。

如何优雅、简洁、自然地把茶的真味充分表现出来,是茶艺唯一要考虑的事情,也是衡量茶艺水准的标杆,更是茶艺是否和相衔接的判断依据。席要洁,具要净;气要匀,心要清;神要聚,体要松;指要柔,臂要弯;壶要悬,斟要低;闻要细,饮要啜;清若兰,飘九畹;苦和甘,心自明;人生味,寓其中;茶是儒,贵礼雅;茶是佛,长至善;茶是道,重摄生;惜茶心,存感恩;品好茶,福长远。

【蒙顶茶】蒙顶茶是四川蒙山各类名茶的总称,有传统名茶,也有新创制,自古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之说,其中品质最佳的为"蒙顶甘露"、"蒙顶黄芽"。

蒙顶茶是属于绿茶类,参考绿茶品牌!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蒙山跨名山、雅安两县,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古人说这里"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等五顶,亦称五峰。相传2000多年前,僧人甘露普慧禅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蒙山五顶,中顶上清峰最高。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这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久饮此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

碎碎念

茶的苦涩、清香、淡雅、浓酽,与悲欢离合、苦辣酸甜的人生何其相似。茶的苦涩鼓人斗志,茶的醇香让人享受,茶的清淡使人回味,都说喝茶是享受翻转的沉浮、舒展的锐气,但我更体会茶在玻璃杯内散发的迷香、体现的淡雅。细斟慢品茶的过程,不正是人的一生由苦转浓、由淡至忆的历程。

人生,其实就像一片茶叶的旅行,满载而归时,择一处清幽,斟一盏芳茗,细看一撮茶叶在滚烫的热水中历练、翻滚、渐渐舒展,最后沉落杯底,在一遍遍地冲泡之后,逐渐回复到平静真实的过程。人的生命曲折往复,犹如这杯中茶叶,无声舒展,淡然收尾,沉静,清苦,那味蕾上的涩涩清香是生命的滋味。

茶初兴时,会泡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常伯熊因为习陆羽茶艺,而令朝中御史大夫刮目相看。唐代诸多大才子的介入,相继把茶雅文化推到极致,形成了喝茶便雅的观念。名山大川最好,幽林小筑亦佳,即便这些都不具备,有茅屋一间也无妨。只要水灵具精茗上乘,佳人侍坐,也会怡然自得。

茶如人生,香茶一盏,感受茶中之道,留下平和淡定。做茶要物尽其用,物质本质的美好不能因小而失大。做茶是一个互动,不是因为金钱失去自我,而是找到自我,确立自我,不迷失自我。

喝茶语录

G君,圈内有小名,以善品善辩山头普洱茶为资本,传说只要他喝一口茶水,就能辨识出原料来源、拼配比例、做工优劣等,有如神仙,称为G仙。有次在昆明茶博会巧遇G仙,有心见识其本领,恰好身上带一班章老树纯料茶饼,质地为上品,遂去其棉纸和内飞,邀其主泡,也不谦让,甚好。待其品过三巡,问:G仙,此茶若何?只见G仙眉头紧锁,嘴巴吧砸吧砸,把盖碗打开看了又看,也不见眉头舒展,他刚慢吞吞的开口说到"此茶拼配技术"几个字,电话铃声就大作不止,G仙抱歉的笑笑,拿起手机快步走出了展厅。此后多年,再也不闻G仙消息。

普洱晚课

砖茶与茶砖

知青说:讲到文革,上了四十岁的人都有还记得,但讲到文革砖茶就不是那么多人熟识了,甚至是不知道什么是文革砖茶。如果在茶叶市场中发现有文革砖茶摆售,你千万不要惊喜,因为在这种地方看到的,一般是假冒的。所以千万不要有购卖的冲动,我相信你在市场上看到的是大内飞和中内飞的文革砖茶,其内飞为8.6×6.3公分左右的称大内飞,文革砖茶内飞为6.3×5公分左右的称中内飞,文革砖茶这两品都可以称伪品,都是印着云南省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内飞的纸质很厚但纸质差,字迹有发水的现象。

真正的文革砖茶是对子茶,何为对子茶?就是各有两只内飞。那是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由云南省茶叶公司统一出品的,内飞是统一的,包装是统一的,出品名称是统一的。

这个时期,下关茶厂生产过两个时段的砖茶,云南省下关茶厂出品为云南紧茶,较后段时期的为云南省下关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的,称云南省砖茶,这品砖茶存世量极少、质量很劣,但价格十分惊人,价格与质量成反比。但由于少见,故市场中较少伪品,现在来讲是件好事,日后就不得而知了。勐海茶厂亦生产过两个时段的砖茶,云南省勐海茶厂出品的为云南紧茶,而较后期些的为云南省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的,称云南砖茶!这品砖茶存世量相对多些,这只是与同期的下关革委会砖茶而言,具体怎样区分,就请砖家说说吧。

龙井茶没有极品、超特级之分


消费者在购买龙井茶的时候,不妨注意一下包装盒上是否标有二维条形码和原产地保护标志。如今,这已经成了龙井茶验明正身的主要标记。

昨天,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支队和西湖区质监分局发动了一次“突袭”,对西湖区的茶叶市场、茶叶包装印刷厂及其门市部进行了全面抽查。

印刷厂擅自伪造原产地标志

根据事先的踩点,首先进入质监人员视野的是位于转塘的杭州群龙包装制罐厂。

质监人员现场查获一批未经批准、擅自在无厂名厂址的茶叶包装盒上印制“龙井茶西湖产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产品”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以及一批未经验证印制的杭州宏达有限公司出品、带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的西湖龙井茶包装盒。在没有相关手续的情况下,这家印刷厂还为浙江东阳市木禾茶叶有限公司印制了字样为“越州产区龙井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产品”的产品保护标志,这些行为均违反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有关规定。

在杭州群龙包装制罐厂的门市部里,这些印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的茶叶罐装了“表里不一”的龙井茶,正在不断外销。

西湖分局的宋科长介绍,目前,杭州共有32家茶叶公司具有原产地标志资格证书,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资格,才能委托印刷厂印刷相关标志,并且一家印刷厂只能印刷一家茶叶公司的原产地标志。

茶叶不标价格和级别

质检人员随后到西湖区的一家大型茶叶批发市场检查。这里是钱塘、西湖和越州3个产区的龙井茶的集散中心。

在检查的过程中,质检人员发现市场里茶叶大多没有明码标价,也没有标明级别。“特级龙井”和“精品龙井”等字样大量出现在茶叶外包装上。这类非法印制的“极品”、“超特级”标签泛滥。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西湖分局洪科长说,龙井茶只有六种级别,最佳的为特级龙井,哪里来的极品、超特级?

还有的假冒龙井茶“借尸还魂”。质检人员在梅家坞的杭州市西湖区国顺茶叶商店里,查获了厂名为“杭州西湖梅家坞精制茶厂”的标签,事实上,这家厂2年前在工商部门注销了营业执照,早已不存在了。

饮茶有品茶和喝茶之分


中国人饮茶,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分。一般说来,品茶意在情趣,重在精神享受;喝茶重在解渴,是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那么,其表现形式又有何不同呢?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作了很好的回答。在这一节中,乃至性格爱好,选用不同的茶,进而因人、因茶不同,配置不同的茶器。如此这般,泡出来的茶自然赏心悦目,怡情可口了。为此,妙玉还借机说了一句与饮茶有关的妙语,说饮茶是:“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显然古人早就认为饮茶有品茶和喝茶之分了。至于吃茶,那就更早了,就是将茶咀嚼的方式,咽进肚里就是。

宋人品茶有“三不点”之说,“点”就是点茶。欧阳修的《尝新茶呈圣俞》诗中,就谈到:“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诗中说品茶:一是要新茶、甘泉、洁器;二是要天气好;三是要风流儒雅,情投意合的佳客。苏东坡在扬州为官时,一次在西塔寺品茶,有诗记:“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说的是品茶除了要有好的环境,好的茶器,好的井水外,还要有不俗而可入意的品茶者。

归纳起来,品茶与喝茶相比,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目的不一:喝茶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补充人体水分的不足,其目的是为了解渴;而品茶重在精神,把饮茶看做是一种艺术的欣赏,生活的享受。

(2)方式不一:喝茶是采用大口畅饮快咽,如在田间劳动、车间操作、剧烈运动后;品茶要在“品”字上下工夫,要细细体察,徐徐品尝。通常两三知己,围桌而坐,以休闲心态去饮茶。通过观形、察色、闻午、尝味,从中获得美感,达到精神升华。

(3)讲究不一:喝茶,需要充足的茶水,直到解渴为止;而品茶,并非为了补充生理需要,其主要目的在于意境,不在多少,随意适口为止,“解渴”在品茶中已显得无足轻重了。

(4)环境不一:喝茶,对茶叶质量、茶具配置、茶水选择,以及周围环境并无多大要求,只要能达到饮茶的卫生标准就可以了;而品茶,茶要优质,具要精致,水要美泉,周围环境最好要有诗情画意。茶好、水灵、具精和恰到好处的烹茶火候,自然造就成了一杯好茶;加之,有一个幽雅的品茶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茶已不再是单纯的茶了,它已是综合性的生活艺术了。悦目的茶色,甘美的茶味,清新的茶香,精湛的茶具,再配以如诗如画的环境,可谓一个完整的美学境界。

所以,“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艳潋,几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使品茶的鉴赏情趣,带上了几分神奇的色彩,难怪历代茶人,将茶誉为“瑞草魁”、“草中英”、“群芳最”。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中,认为茶是“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说茶有洁性、灵性,饮之可以涤洗尘烦。宋代诗人苏东坡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誉茶是仙山“灵草”。

元代诗人洪希文在《煎煮茶歌》中写道:“临风一啜心自省,此意莫与他人传。”把领略饮茶真趣的情感表达得一清二楚。如此饮茶,正是元代虞伯生所说“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了。

不过,现今不少人饮茶,往往是几口喝下或一饮而尽,这种饮茶,纯属解渴而已,并无欣赏与趣味可言。例如北方的大碗茶,南方的凉茶,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过路行人解渴消暑。还有设在车船码头、工厂车间、田间工地的茶水供应点,也纯粹为了解渴。喝这种茶,除了要求清洁卫生之外,并无多大讲究。一桶水,几个大碗,在人们口渴舌干之际,喝上一大碗,既可养神,又能止渴。尽管这种饮茶方式,并无品茗雅趣,但它与当代生活节奏比较合拍,而且对茶的冲泡和饮茶方式,也没有较高的要求,具有简便实惠的特点,所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综上所述,喝茶与品茶,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区分,更有“情”和“境”的要求。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满足人的生理要求,强调随意,所以饮茶时,重在数量,往往采用大口畅饮快咽的方式。而品茶,重在意境,把饮茶看做是一门艺术欣赏,精神的享受,为此,饮茶时要在“品”字上下工夫,要细细品啜,缓缓体会。透过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使饮茶在美妙的色、香、味、形中,感情得到陶冶和升华,这里“解渴”一词已显得无关紧要了。

至于吃茶,与江、浙、沪,以及广东一带称饮茶为吃茶不一样,它是指冲泡后的茶汤,或用茶作料后,连汤带茶,甚至和作料一起吃下去。大概是历史的缘故,这一带百姓,历来有饮茶时,并佐以食料的习惯,故而沿用饮茶为吃茶的称呼。不过从营养价值的角度保健功能的利用而言,只要茶未受到污染,吃茶优于饮茶,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1327.html

上一篇:土家族擂茶

下一篇:茶之欣赏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