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体验闽南茶文化

2019-11-13

福建人爱喝茶,特别是爱喝乌龙茶。厦门人喜欢喝乌龙茶.在厦门最负盛名的是安溪茶,安溪茶中以铁观音为上品,铁观音如青橄榄,除入口略有苦涩,入喉后渐渐回甘,韵味无穷.厦门人把饮茶叫作泡茶.

泡茶的程序非常讲究,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首先是茶具,一般用红色的宜兴陶壶,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然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除了茶壶,茶杯,还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碗状的放置茶壶的茶洗.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将茶杯置茶洗中,用煮沸的开水冲烫.此即茶洗的功能之一.M.CY316.cOM

第一道程序就是烫壶,烫杯.随后,倒掉茶洗中的水,将茶壶置茶洗中,放上茶叶.茶叶往往要放满壶,冲出来才够味.水一开,立刻就冲入茶壶中.这时会浮起一些泡沫,用壶盖轻轻拨动,把泡沫拨出.盖上壶盖后,再从壶盖上淋下开水,把壶外的泡沫冲走,同时使茶壶内外温度差不致太大.把茶壶提起,将这第一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

第二道水立刻冲进去,要冲到壶盖盖下去后水有少许溢出,盖上盖子,再淋一些水.然后马上斟茶,不能延后,最忌浸茶,一浸就出茶碱,茶就苦了.斟茶是很讲究功夫的,必须用一个手指按住茶壶盖,将壶翻转九十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已经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开始叫关公巡城,每一个杯子都要巡到。

最后叫韩信点兵,那后边的几滴最是甘美,也是每一个杯子都必须点到.这样斟出的茶,每一杯色泽浓淡均匀,味道不相上下.一泡茶,一般冲五六次.讲究一点的,冲泡三四次,要将茶叶渣倒出,重新烫壶,烫杯。

小编推荐

芦竹茶文化体验


茶、喝茶、请喝茶;茶、泡茶、泡好茶,已经是中华民族人人每日习以为常的饮食文化,可是对主角--茶,到底有多少了解呢?

这次参加桃园县芦竹乡农会举办的茶艺研习营,让我真正感受到茶叶与茶农生命力旺盛的本质。

茶叶以「春茶」为主要受欢迎的季节,品牌以「乌龙茶」驰名。芦竹除了前总统李登辉命名的「芦峰茶」以外,另有茶农推广「竹峰茗茶」。

茶叶的由来,先从茶树上的「茶菁」来介绍。制作的过程大致如下:

1、 采茶菁时间:一般是早上十点和下午两点为最佳时间

2、 采撷方法:采茶若是在峻陡峭的山丘地形,以人工为主,手脚要轻巧。若是较平坦的地方,以机器为主。

3、 户外萎雕:这次学员分配的是一人将二十斤茶菁置于帆布袋内,每个人就好象圣诞老人背着一个可爱的袋子做户外萎雕。首先在晴朗、气候三十度左右的户外空地上,把茶菁平均分怖在帆布上,自然地接受阳光萎雕十分至二十分。可以用手平铺,但脚不可以踩到。进行到一半时,要整个翻面调整,以便茶菁多面接受到阳光中最自然的萎雕。

4、 做完户外萎雕后,把茶菁平均放在十一个圆筛容器内,再做户外萎雕,以便顺其自然地发酵。我们必须用双手手指做轻巧的淘、理的整合工作,顺便把长枝叶剪短和挑选整理。

5、 发酵:一般发酵有全发酵、半发酵、无发酵而衍生出许多各自代表不同口味的品牌。

6、 浪菁:户外萎雕一共要做四次,每次间隔约一个半小时。户外发酵后茶菁渐渐萎缩。第四次用大型滚转动机器约十分钟,或用大圆筛由四五人做手理。做完后再平均分配到三个圆筛中,又得等一个半小时来静止的浪菁。

7、 杀菁:不是电影的杀青喔!发酵的浪菁再从三个圆筛集中到一个圆筛,再放入电动直立锅炉翻烤十五分(设定三百度),指导员会拿部份样品,品闻味道是否合适,完成后再把整筒倒入一个塑料容器的白布斤中。

8、 扭搅器:接下来要把白布斤放在扭搅器整理五分钟,以便味道跑出来。

9、 烤烘焙:扭搅完成后,要放到机器烤烘焙,或用传统直立手摇动烤烘焙。

10、巨球整型机:接下来要做茶菁球型塑造的动作,我们用白布巾裹着茶菁,放入半手动半自动的整型机,塑型后,一个浑圆的白布球就成型了。接着把白布球放在大圆筛,轻打几下,使茶菁球剥离白布巾,完成后再仔细包好,拍打成球状,再整理塑型,再剥松,反复约三十次。每四次的循环动作,就要到直立锅炉翻烤五分,设定150度C。

11、再烤烘焙:拎着完成的小型白布球,要再到烤烘焙机烤香,已成球形的茶叶就顺着机器输送带放入预备好的圆筛中。

12、捡枝机:圆筛上的茶叶要再放到小型筛选器中,经过过滤,再放入捡枝机作筛选,出口右边是合格的,左边不合格的就放入塑料袋中。

13、最后捡枝:合格茶叶中,可再剔掉一些茶枝与茶末。

14、包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可以包装了。可选择各式包装素材,如圆银筒、纸盒双筒、防潮彩色印刷袋等。

15、评鉴:休息一阵子后,就是老师做最后的品赏评鉴了,评鉴当中大约以茶香味60%、火候水温10%、茶叶外观20%、喝的清甘味觉10%作依据。

16、泡茶方法:茶具用沸腾的水冲洗加温后,放入适当之茶叶,一次的茶叶,可依个人喜好决定冲泡数次,使用陶土制茶具泡茶,其风味更佳。

学习自制茶叶,喝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生活旅途中的喜乐,完全在自己的创造与追求理想时呈现,只有亲自体验茶叶制造过程,才可真心真意来爱惜每一片茶菁变成的茶,更了解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茶叶菁菁采叶轻,

外内雕萎来发酵;

茶菁浪菁看杀菁,

清香熟香满室香,

揉捻热团成卷曲,

大小白球都是球,

烘焙捡枝再烘香,

茶枝茶末均要剔,

泡茶品茗人人行,

芦竹茗峰茶园情。

新春体验香港茶文化!


中国作为世界上著名的茶乡,中国茶叶在世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2018年春节期间,在香港的茶叶界也掀起了一阵茶文化的风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春节期间,记者走访了香港的茶轩和茶艺会,体验了茶文化在香港的发展。

狗年大年初四正好是雨水节气,位于香港公园的茶馆乐茶轩选择这天开始新春营业。乐茶轩的设计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匾额上“乐茶轩”三字,正是国学大师饶宗颐所题。

进入乐茶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葫芦形状的门,上面贴着一副新写的对联:“乐韵润物如春雨,茶香颐人若好风。”这副对联正是乐茶轩的主人叶荣枝所书。叶荣枝现任香港茶道协会会长。他介绍说,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乐茶轩自2003年成立便成为香港的一张文化名片。这里的茶一共有180种,点心则以素食为主,每天更换菜单。

记者看到很多外国人前来品茶和就餐。来自英国的詹姆斯和法国的弗朗西斯每人点了一壶茶。詹姆斯告诉记者,中国茶比英国茶多了很多有意思的种类和步骤,从选茶、煮茶、斟茶到喝茶都非常有内涵。叶荣枝表示,香港的茶来自五湖四海,更加具有分享的风格和艺术。香港气候潮湿,人们爱喝茶,天天喝茶,人均用茶量位居世界前列。“创立乐茶轩希望恢复传统茶楼的风味和情趣,让大家一起来分享饮茶之乐。乐茶轩也会定期举办文化节目,包括丝竹茗趣,南音粤韵。”叶荣枝说。

大年初三是香港国际茶文化培训中心春节团拜的日子。10多位学员来到香港国际茶艺会,使用铁观音茶水和面,制作铁观音拉面。中国国际茶艺会(香港)会长廖子芳介绍,香港人多、车多、楼房多,人们生活节奏快,茶可以让人放慢节奏、平静下来。

来自金融行业的刘女士和先生一起来学茶。她告诉记者,香港的学校缺少茶文化的课程,平时接触传统文化的渠道也不多,和先生一起来学茶渐渐促进了家庭关系,也让小孩子从小扎下传统文化的根,学会尊师重道。廖子芳说,由于香港目前没有茶园,所以还会带着香港学员到内地观察茶园,采茶、制茶,真真切切地感受茶。“现在我们的教学中,会注重让茶成为一门创业和谋生的本领,很多学生会创业开茶楼。”廖子芳说。

春节期间,记者还来到位于香港公园的香港茶具文物馆。这是一间以茶具为主题的博物馆,基本藏品由收藏家罗桂祥博士捐赠,其中包括约600件年代从西周至20世纪的茶具及有关文物。

这里收藏了宋代茶具建窑兔毫斑茶盏,明代时大彬刻款的印包方壶和玉兰花六瓣紫砂壶,还有一套完整的清朝康熙年间的五彩十二花神杯,非常珍贵。

叶荣枝的乐茶轩在茶具文物馆的隔壁,经常来文物馆做免费的茶文化授课。叶荣枝说,他和香港旅发局曾合作长达9年,每周举办一堂“文化万花筒”课程,已为数万外国人传授中国茶文化。

“狗年我们将成立香港茶文化院,讲解茶学加茶艺。”叶荣枝说,香港茶文化仍需努力。他认为,作为最受欢迎、内涵最丰富的饮品之一,茶具有深远的人文影响力。

德国学生体验茶文化 感受中国茶文化魅力


从德国远道而来的二十六名学生,来中国体验茶文化,不仅亲自采摘茶叶,观看制茶演出,还学习茶道礼仪,里里外外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让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亲自感受采制茶叶的过程,有利于弘扬中国茶文化,推动中国茶走出国门。

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采茶

17日,来自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和韩国庆熙大学孔子学院的26名学生纷纷化身“茶农”,到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共赴一场清新的仲夏“茶之约”。

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采茶

“采茶讲究一叶一芽,要用指尖将嫩茶尖儿掐下。”身材魁梧、肌肉发达的德国小伙Jakob Dzeik边听工作人员讲解,边穿梭在满山碧绿的茶园田埂间,小心翼翼地采摘下一片片娇嫩的绿芽。和Jakob Dzeik一样,其他“小鲜肉”也都头顶酷日,汗如雨下,但丝毫不减采撷热情。

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体验四桶茶叶揉捻机

“虽然在韩国也有机会品尝中国茶,但是并不了解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这次的经历让我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韩国小伙权炫优笑着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采茶体验。

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体验炒茶

走下茶园田埂,远道而来的“小鲜肉”们又观看了炒茶表演,鲜嫩的绿芽在200℃的高温下,翻腾、飞舞……他们都跃跃欲试,纷纷伸手去触摸茶叶的温度,凑上前感受熟茶的清香。

德韩两国孔子学院学生听讲解

置茶、高冲、低泡、分茶……双手捧起刚冲泡好的西湖龙井,沁人心脾的茶香扑鼻而来。虽然是第一次亲身体验雅致的中国传统茶道礼仪,韩国姑娘李所妍却学得有模有样。“我们都十分仰慕中国的茶文化,这次能够切身前来体会,非常开心,没想到中国的茶品竟然分绿茶、红茶、黑茶、黄茶……冲泡方式也特别讲究,中国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李所妍说。

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学习茶道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早在唐代,杭州就是著名的产茶区。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在德国,啤酒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饮品,而是生活本身;现在到了中国,在亲身经历采茶、炒茶、泡茶、品茶等过程后,我觉得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不仅仅是饮品,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来自德国的Christopher Tatge,闭上双眼细细品起茶来。

德韩两国孔子学院学生合影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是中国对人类、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之一。如今,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饮品,维系着中国民众和世界各国民众深厚的情感。李所妍表示,在韩国也能喝到中国绿茶,而且中国的“小茶包”在韩国很畅销,中国茶的品牌正越来越国际化。

“让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海外新生代,体验采茶、制茶流程,以传统茶文化礼仪为依托,切身感受中国文化。”汉诺威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蔡琳认为,外国友人对茶文化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是助推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的新动力。

到阿里山高山茶区体验茶文化


[摘要说明]到阿里山高山茶区体验茶文化

阿里山高山乌龙茶是以人工采摘方式。每当采茶的季节到了,原本宁静的高山茶区变得人来人往。采茶工头开着卡车载着数十位采茶工,在蜿蜒的山区小道,快速的前往每个茶园彷佛在与时间竞赛,车上每个茶工把握时间多采些茶以贴补家用。到了茶园后在井然有序的茶树间一字排开开始快速的采茶,每个采茶工人彷佛练就一身好武功,在极为陡峭的山壁上也能如履平地来回穿梭着,尤其手上功夫更是了得,双手将刚冒出的新芽捻下送进茶篓里快速得彷佛拂手一过茶树上的每一个嫩芽就落到了茶篓里,捻断的嫩芽还会发出清脆的啵一声,在每一双巧手的运作下而密集的发出声响,彷佛茶树之间在轻轻细语的交谈着。

采高山乌龙茶要求用大拇指与食指挟住叶间幼梗部位摘取,摘取的部位包含一心二叶,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茶叶质量。一般的专业采茶工一小时可采四至五公斤,而顶尖高手更可达七至八公斤,一大片茶园的新芽一下就被一群采茶工如同蝗虫过境一扫而空,马上又继续他们的另一个山头。辛苦的一天下来就为家里攒下二至三千块的收入。

一般台湾茶的采收季节,各地方其实都差不多,因为纬度气候温度湿度相差不大。一般茶园每年可采收5次,依采茶季节的不同,可分为:

(一)春茶:三月中旬至五月上旬采制者。

(二)第一次夏茶:五月中旬至六月下旬采制者。

(三)第二次夏茶(俗称六月白):七月上旬至八月中旬采制者。

(四)秋茶:九月上旬至十月中旬采制者。

(五)冬茶: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下旬采制者。

中华茶文化之旅·缘起——市博开展茶艺体验活动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茶乡,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对于中国人来说,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追忆,一种对文化的敬仰。

为了传承源远流长的古典茶文化,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茶道,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连云港市博物馆开展“中华茶文化之旅——缘起”茶艺体验活动,邀请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在这个寒冷冬日,邂逅一份暖心的茶缘,和高级茶艺师孙雅琴老师共同体验一场茶文化之旅。

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这种日子,是最适宜泡茶品饮的。虽然室外寒风呼啸,但博物馆里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却不惧严寒,整齐的穿着飘逸灵动的汉服,等候活动的开始。茶艺师孙雅琴老师在开课前,先纠正了孩子们的坐姿,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静心养性,除却浮躁,更好的体味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胸背要挺直,双手交叠立起,一开始,孩子们都感到十分的辛苦,但随着课程的缓缓推进,大家不自觉就融入其中了。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茶文化知识讲解及茶艺示范操作。孙老师先是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地讲解了茶的起源、历史及茶叶的基础知识,许多孩子在听课的同时,还拿起笔认真在纸上做记录。

课堂上,茶艺老师充分把握孩子活泼好奇的特点,带大家认识了沏茶的器具。然后从持杯、持盖碗再到泡茶饮茶,老师亲自示范,指导孩子们的手势形体。大家逐步练习,最终都学得有模有样,颇具风采。孩子们在暖意融融的报告厅里,捧着自己冲泡的清茶,轻轻摇晃杯身,慢慢啜饮茶汤,伴着氤氲升腾起的袅袅茶香,既暖身又暖心。当然活动最温馨的还是奉茶,孩子投入地模仿着孙老师示范的每一个奉茶的动作要领,端起茶盏,恭敬地向老师、家长们奉茶,那一刻,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中国是礼仪之邦,茶道礼仪与中华礼仪一脉相承。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在沏茶、饮茶、品茶中培养和提高了观察能力及实践能力,也在高雅有趣的茶艺体验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2018年,连云港市博物馆还将陆续开展主题为“四时茶味·一期一会”的公益系列活动,以茶为媒,邀请未成年人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走进博物馆,开启全方位的中华茶文化之旅。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茶文化:广东潮汕茶文化介绍


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茶文化,而在潮汕地区也有着潮汕独有的功夫茶。喝功夫茶是广东潮汕人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无论何时都是以一壶茶来陪衬。潮州工夫茶是潮州饮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广东潮汕的茶文化吧。

潮汕人饮茶文化

从潮汕城市地区到农村,几乎家家都摆设有一套功夫茶具,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风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之一,潮汕人无论是婚、丧、喜还是庆,都离不开茶,所以功夫茶已经成为潮汕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功夫茶起源

潮汕著名的功夫茶历史悠久,起源于宋代,据说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来的,之后在广东的潮州府一带最为盛行,而品尝功夫茶也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基本每家每户都有功夫茶具,即使是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依然保存着品功夫茶的这个风俗,也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潮汕人喝茶基本步骤

1、品茶

潮汕的功夫茶并没有像中国功夫那样名扬海外,但它作为潮汕茶文化的精粹,对于潮汕人来说,已经不只是简单的一道饮料了,而是生活中的生活。所以潮汕人品茶的方式是慢慢品味,讲究心手协调,与内心的平静融为一体。

2、择茶

选购好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潮汕人喝茶多是铁观音、凤凰茶,他们选茶时一要观形;二要掂重;三要嗅味,他们认为,好的茶叶,有一种纯正的令人愉悦的茶香。

3、择水

冲泡功夫茶最讲究的就是水的质量,潮汕人冲泡茶认定的水质主要标准是:色度不超过15度,无异色;浑浊度小于5度;无异臭味,不含有肉眼可见物:PH值为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毒理学及细菌指标合格。

以上就是潮汕茶文化的介绍,由此可见,潮汕当地已经把茶作为待客的最佳礼仪,潮汕人食茶更能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认真,这就是一种文化的沉淀。

各地茶文化之——漳州茶文化


漳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城市。漳州作为海峡西岸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美誉。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漳州的茶叶在全国乃是世界上也是赫赫有名的。那么,漳州的茶文化发展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漳州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时就已有种茶饮茶的记载,如周必大(1126-1204)的《次王少府送蕉坑茶韵》、王伟的《清州十咏》、李纶的《临漳志》等。在云霄盘陀岭上(旧称黑龟岭)至今遗有三株宋时古茶树,当地群众称之“宋茶”,相传为岭上二个和尚所种。

入明朝来,就有比较高的茶叶制作技术,所以明末阮文锡的《安溪茶歌》中有“迩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生产的茶叶不仅民间自饮,而且被列入贡品,正德间年贡“叶茶378斤,芽茶500斤”,嘉精间年贡“叶茶400斤,芽茶511斤”。(万历《漳州府志》卷五)在《长泰县志》、《南靖县志》、《龙溪县志》等也均有进贡茶叶的记载。可见当时的茶叶已颇有名气,因而促进茶叶种植,明太常寺卿陈天定游平和大峰山佛补祖岩诗句:“寺古多荒瓦,僧贫只荐茶”和天启进士沈起津游诏安九侯山诗句“香炉烟透云根里,雾锁茶园望海台”。不仅说明内山峰产茶,沿海地区也种植成片茶园。时茶叶贸易也渐兴隆,漳州商人往返于武夷山、安溪重金购茶。据《海澄县志》,明中叶就有茶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记载。

清代以来,漳州人不仅制茶技术精湛,而且品茗之风日甚,其烹泡方式--工夫茶艺闻名遐迩。清三十一年(1766年),永安知县彭光斗路过漳州时,就亲身享用了漳州的工夫茶。他说:“罢后去省,道过龙溪,邂逅竹园中,遇一野叟,延入旁室。地炉活火,烹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客闽三载,只领略一次,殊愧此叟也,”(彭光斗《闽琐记)》,时至今日,乌龙茶工夫茶还在粤东及漳州诏安、云霄沿海各县广为流行。

清末,漳州茶叶声誉鹊起,贸易居全省之冠。光绪年间,漳州市里有号称“百年老铺”的奇苑、瑞苑等茶庄,他们不仅在漳州开业,而且在厦门设立分庄,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年销量据当时记载:光绪二十年前约360担,光绪二十年约1200担,光绪末年约1800担,民初至抗日前夕为2000~6000担。

解放后,漳州茶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漳州已成为闽南乌龙茶出口的重要基地,必将为国家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9982.html

上一篇:治感冒的茶方

下一篇:茶知识:水为茶之魂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