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黑茶鼻祖之源——渠江镇

2019-11-12

渠江发源于雪峰山余脉的安化县和溆浦县,经渠江镇流入安化境内,全长约230公里,最终汇入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资江。

渠江镇因渠江贯穿全境而得名,当地以茶旅休闲业、生态农业、畜牧水产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中尤以茶产业享誉古今,当地人世世代代以种茶、采茶、卖茶为生。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渠江薄片”已成为远销各地的名茶。这样一条普通的河流,这样一个普通的小镇,因为渠江薄片载入史册且名播四海。

千年宝地

自古以来,渠江镇就是安化优质茶叶的重要产地,相传黑茶鼻祖——渠江薄片即产于此。在有史料的记载中,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渠江薄片”茶是迄今发现有记载的最早的黑茶产品,至今已享誉千年,被视为是黑茶中最古老尊贵的茶品。

民间相传汉代名臣张良好茶,谢官后云游天下,后带领众弟子在位于雪峰山余脉的安化渠江神吉山张家冲隐居修道。虽在深山清修,但张良仍以天下苍生为念。当他看到山下瘟疫肆虐,生灵涂炭,便用当地的茶叶炼成圆状的茶片,救治乡民,乡民感其恩德,称茶片为“张良薄片”,百姓皆做此茶纪念先贤,常饮终生无疾。渠江茶因此名声大振,后被称为渠江薄片。

古今多部文献和书籍中有关于渠江薄片的记载,唐代(856年)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宫廷饮食的书)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录安化黑茶的历史古籍,该书写道:“潭州茶、阳团茶、渠江薄片茶……以多为贵。”“渠江薄片,已运销湖北江陵、襄樊一带,进长安。”这说明“渠江薄片”是贡茶,当地有个“皇茶村”,也被认为是贡茶产地的佐证。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二年(935年)毛文锡所著《茶谱》中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潭邵之间的渠江,指的就是现今于新化县、安化县、溆浦县交界处的渠江水系,据此可以确定渠江薄片的原产地在渠江流域。据宋代吴淑的《茶赋》所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可见,渠江薄片宋时已被列为全国茶苑中的名品。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昔贤所称,大约谓唐人尚茶,茶品益众,有渠江之薄片,会稽之日铸,皆产茶有名者”。时至今日,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施海根主编的《中国名茶图谱》、阮浩耕主编的《中国名茶品鉴》都对“渠江茶”作了详尽的记载。

大有可为

1.优越地理气候环境造就茶叶上乘品质

渠江镇位于湖南省安化县西南部,雪峰山东伸余脉东段,资水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山地占82%,云雾缭绕,万山沟壑,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6.2℃-17.6℃,无霜天275天,日照1335.8小时,为茶叶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场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渠江茶品质上乘的主要原因。

渠江两岸高山连绵,云雾缥缈,峰石奇异,加上土壤多生“烂石”(世界独有的冰碛岩),有机质丰富,适宜茶叶生长,成就了渠江茶“雾镇千树茶,云可万壑葱,香飘千万里,味酽一杯中”的绝妙品质。这里的芽茶因花青素含量高而呈紫色,等到三叶一新方可转绿;茶叶茶多酚含量高者达30%以上,硒的含量是全国平均值的二倍,为适度富硒茶,保健功能强大。蜀国文学家毛文锡所著《茶谱》:“渠江薄片,其色如铁,且芳香异常”。史料关于茶香的记载可谓多多,可用“异常”形容茶香的仅见于渠江薄片,现代科技研究表明,茶叶特异香味物质主要为九至十碳的饱和醛,“芳香异常”说明这里的茶叶九至十碳的饱和醛含量高。

2.良好的产业基础为茶业振兴提供有利条件

在渠江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茶产业经营者的努力和村民的参与,渠江镇的茶产业建设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共有上万亩茶园基地,其中原生态野荒茶园2000多亩,新式生态茶园8000多亩,且茶园基地主要分布在海拔500-800米的地区,该区域的茶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具有优势。

近年来,渠江镇茶叶生产加工有了结构性的调整,由原来的单纯加工初制黑毛茶发展为精深加工,在生产加工渠江薄片和“三尖、三砖、一花卷”等优质黑茶产品的同时,传统的绿茶、红茶在加工工艺上皆有发展创新。目前已有茶叶加工企业13家,其中毛茶加工厂10家,精加工厂3家,其中渠之源茶业有限公司快速发展成为地方茶叶龙头企业。渠之源茶业于2012年成立,已成长为一家专业从事茶业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和茶文化发掘与传播于一体的现代茶叶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年产毛茶15万公斤,生产以渠江薄片为主的高档成品黑茶30余吨,年产值近2千万元。公司拥有高山有机茶园3000余亩,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的张家山、火箭山、横阳界。

良好的产业效益使茶农种茶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家户户屋前屋后都是翠绿的茶园,茶产业从事者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渠江镇的茶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3.丰富的优质旅游资源展现茶旅一体发展前景

渠江镇倚靠柘溪国家森林公园,雪峰湖湿地公园自然风光带,是革命先驱刘炎列士故乡和红二六军团长征渡江纪念地,还有茶祖文化万佛塔、连里茶马古亭、桃坪村神吉张家冲神仙屋场、王爷界王爷庙、连里古枫庙等十余处与渠江薄片黑茶起源有关的名胜古迹,是茶叶爱好者生态旅游的首选。

万佛塔是渠江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也是渠江皇家薄片茶祖文化塔。整座塔以特制青砖构筑,九级八面,高约五十四米,形体高大,气势雄伟。其外在形式层次分明,塔身逐层向上内收,堪称古塔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穹庐式圈顶。塔顶盖铁瓦,层檐面盖小青瓦,飞檐翘角,四周八个斗角悬八只铜铃,风吹铃响,清音远闻。

黑茶故里渠江镇隐藏着许多历史悠久的茶亭,它们将安化的水系和山川连接在一起,这些廊桥、茶亭组成的驿道,把安化黑茶输送到遥远的游牧地区。渠江镇现有南关桥茶亭(距今有190多年历史)、牛颈坳茶亭、杉树坳茶亭(民国19年建)、大塘风雨桥亭(光绪20年建)、夫溪风雨桥亭(道光20年建)、大林风雨桥亭(道光30年建)、歇树坳风雨桥亭(光绪18年建)……这一座座古茶亭虽经风雨沧桑,依然风貌依旧,横跨溪滩的廊桥,孤立山坳的茶亭仍是村民避暑纳凉的去处,那悠扬的马铃似乎仍萦绕在茶亭古色古香的梁柱之上,余音袅袅。

美好前景

渠江镇的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弘扬历史文化,整合渠江镇优质的茶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全面发展茶产业,带动渠江镇的整体发展。

4.党政领导重视

镇党委书记阳锋表示,渠江黑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卓越的产业优势。要整合渠江优质的茶资源和旅游资源走“产量+质量+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路线,要通过茶旅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利用渠江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渠江茶旅一体化特色旅游小镇。

镇长高怀望提出,对渠江薄片这一历史品牌的挖掘,既是产业的发展又是文化的传承。渠江茶产业发展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品牌和传统工艺,以市场为导向,品质为根本,用心做好茶,加强对渠江薄片的宣传力度,助推产业发展。希望渠江茶企能够孜孜以求,立志让历史名茶“渠江薄片”重现昔日辉煌,为安化黑茶产业做出更加显著的贡献。

主管茶产业的镇党委委员、政协联工委主任、常务副镇长邓长军,原是马路镇分管茶产业工作的领导,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措施落实使马路镇茶产业得到显著提升,打造了“云台大叶”这一知名品牌。邓长军指出,渠江茶产业发展要严抓产品质量,加大对渠江薄片系列黑茶的研发力度,让茶商茶友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把渠江薄片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产值和效益。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完善现阶段的经营模式,以茶产业带动渠江镇地方经济发展。茶是健康饮品,要致力于打造生态环保的有机观光茶园,加大茶产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力度,生产让消费者放心的茶饮品。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渠江茶产业发展单靠一个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坚持政府牵头、企业抱团的发展策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渠江薄片黑茶产业园,做大做强渠江茶产业。

5.发展思路清晰

一是树立黑茶鼻祖之源品牌形象。渠江茶产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优化茶类结构,扎实推进茶叶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和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着力培育“渠江薄片”这一公共品牌。深入实施茶叶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创建、宣传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打造优势品牌、培育驰名商标,全面推行茶叶品牌化经营,加强“渠江薄片”品牌宣传推介,进一步稳固黑茶鼻祖“渠江薄片”的中心地位。

二是建设渠江薄片黑茶产业园。为更好发展渠江黑茶产业,渠江镇政府规划了渠江薄片黑茶产业园,计划以渠之源茶业新建生产基地为切入点,坚持“扩基地、提品质、强品牌”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并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强力推进渠江薄片黑茶产业园建设,使渠江茶产业迅速复兴和发展,进一步提升渠江茶产业发展水平,打造集黑茶加工、茶文化展示、旅游、商业、文化多功能于一体的黑茶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渠江镇茶产业标志性工程。

三是打造茶旅一体化特色旅游小镇。渠江镇不光有誉满九州的渠江薄片,还有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今后一段时间,渠江镇将紧紧抓住茶旅文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打造以万佛塔和渠江薄片为中心的旅游品牌,突出登宝塔、拜佛祖、品黑茶、促养生、享村韵的主题,潜心打造茶旅一体化特色旅游小镇。

6.工作措施有力

加大对茶农茶企的培训力度。要加大对茶农茶企的技术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新型职业茶农,确保生产标准质量,利用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提升广大茶农、茶企茶叶加工水平,增加茶叶附加值,辐射带动全镇茶叶加工水平的有效提升,增加茶叶产量,拓展茶叶加工类型,提升茶叶产值,增加茶叶收入,助推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渠江镇做大做强茶产业奠定基础。

坚持“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农户分散经营联结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用统一的标准组织生产,切实解决分户生产标准不一致或不按标准组织生产的问题,建设并扩大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扩大示范区效果,将茶叶标准化生产的有效经验转化到其他农业产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逐步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和茶农收入稳步增长实现双赢。

坚持企业抱团发展。集中茶叶优势资源打造精品,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最大利用,增强企业联合体的综合实力,合力衔接大市场承接大订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强强联合模式,打造地域品牌,全面提升茶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产业整体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渠江镇茶产业将一直坚持使用本地原料,传统加工工艺的制茶理念,在严格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适时改进各个加工流程中的细节,生产道地的渠江黑茶。坚持茶产业清洁化,对茶园的选择与种植,茶叶加工、以及茶叶包装、销售、贮藏等各环节实现全过程清洁化。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广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加快茶叶清洁化生产的建设步伐,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清洁化程度,树立渠江茶产品原生态高品质的良好形象。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在确保渠江黑茶原料品质优良、原汁原味、原产地的基础上,着力保护挖掘渠江薄片古老工艺,同时融合现代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研发具有功能性、保健性的渠江薄片系列黑茶新产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全方位宣传推广。巩固传统媒体、开拓互联网新媒体等形式。策划茶事活动,举办渠江黑茶宣传推广会,不断引领宣传热点,把握茶叶舆论宣传的主导权,增强宣传工作影响力。把环境塑造作为宣传渠江黑茶产业形象的前沿阵地,以有形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做好形象直观的渠江薄片黑茶主题宣传。逐步构建渠江薄片黑茶文化的理论体系,引导文艺工作者立足渠江特色,创作具有渠江特色的茶文化精品,弘扬渠江黑茶文化。

渠江镇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渠江薄片”,渠江薄片的余香,激励后人,引领渠江各业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渠江薄片”必将焕发新的活力,写下更加光辉灿烂的篇章。

茶经网小编推荐

渠江薄片是什么茶?渠江薄片简介


历史记载,渠江薄片,源于秦、兴于唐盛于宋,是明清两朝贡茶。早在唐至五代十国时期,渠江薄片就已经成为中国十大茗品之一。至今已享誉千年。

一、何为渠江薄片

渠江薄片到底呢?答案是茶。一种被视为是黑茶中最古老最尊贵的茶品。

汉末时因黑茶薄片成为朝廷贡茶而被称之为“渠江皇家薄片”简称“皇家薄片”。到唐代时唐皇赐名才有“渠江薄片”之名。

一句“黑茶只有安化有,薄片只有渠江有!”道出了安化黑茶和渠江皇家薄片的真谛。

二、渠江薄片的功效

此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它能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茶中还有茶多糖,它类似于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人体内的血糖含量。

同时此茶中还有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能溶解脂肪,促够进脂类物质排出,降低体内脂肪的含量。是最天然的保健品.

三、渠江薄片的产地

渠江黑茶的产地是安化县渠江一带。渠江一带是指安化县渠江镇的一块未开发的旅游胜地,不论地理环境还是气候条件都适合茶树的生长。

的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土壤肥沃,植被丰富,是茶树生长的风水宝地。

四、为何优先选择渠江薄片

黑茶是最普遍茶中优质的一种,而渠江薄片是黑茶中最优质的一种。自古以来都被众人喜爱!是越陈越香的美茶,不论是服用、送礼、收藏都是不二之选。

安化黑茶渠江薄片的传说!


安化黑茶渠江薄片是湖南渠江“皇家湘淳薄片”黑茶的一种,是安化黑茶的最古老品种,产地是潭州渠江,即安化县渠江镇一带。

渠江薄片源于汉代渠江皇家薄片,为西汉张良所造,汉末为皇家贡茶,唐代时因皇帝赐名而得“渠江薄片”之名,在宋代得到蓬勃发展,元朝时因蒙古族的统治而失传。因而有“源于秦汉、兴于唐盛于宋、殆于元”之说法。

安化黑茶渠江薄片的传说!

唐末五代时毛文锡所著《茶谱》中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宰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

渠江薄片相传由西汉名臣张良所造。张良好茶,谢官后,先云游天下,后带领众徒弟隐居修道于雪峰山余脉的安化渠江不吉山张家冲,因留恋这里的奇山异水,便定居于神仙屋场,后来,因山下瘟疫肆虐,生灵涂炭,十室九空,张良便用渠江神吉山的茶叶提炼成多种形状的茶片(后称薄片)救治乡民。

之后:渠江薄片茶声名大振,更因方便携带和收藏,当地百姓皆做此茶,常饮终生无疾,这种茶也因此被称为“宗祖薄片”,又称“张良薄片”。

在汉代,渠江黑茶薄片就已经成为朝廷贡茶,并有了“渠江皇家薄片”之称,简称“皇家薄片 ”。

渠江薄片是否为早期黑茶代表?


渠江薄片是否为早期黑茶代表?

微友卖茶的小农夫:渠江薄片是否为早期黑茶的代表?

陈默回答:渠江薄片是唐代名茶,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中:“昔贤所称,大约谓唐人尚茶,茶品益众,有渠江之薄片,会稽之日铸,皆产茶有名者”。明末哲学家方以智所著《通雅》也说:“渠江之薄片……此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从史料中可知,渠江薄片虽无法和蒙顶茶、顾渚紫笋茶相比,但也算在唐代名茶界占有一席之地。

渠江薄片的产地,有人曾误解为四川渠县,现已有定论,即产于湖南省安化、新化一带,主要证据是唐·五代时期,毛文锡所著《茶谱》,其中有言:“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潭邵之间的渠江就是现今于新化县、安化县、溆浦县交界处的渠江水系。当时新化未置县,属邵州邵阳都渠县境,安化也未置县,属潭州益阳县境,历史上渠江的河名也沿用至今。

至于渠江薄片是不是早期黑茶,首先要明白黑茶的文化史、加工制作史。黑茶一词最早出现在《明史·茶法》里,因此,一般认为黑茶产生于明朝。现代六大茶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加工制作方法,黑茶要有渥堆后发酵的工序,黑茶的制作工艺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认为黑茶的产生得益于唐代开始的茶马贸易,黑茶产生于马背之上,当时用于交换的茶为绿茶,即蒸青绿茶,茶马贸易的集散地主要为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由雅安出发人肩马驮抵达西藏至少有2~3个月的路程,由于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雨天茶叶常被淋湿,天晴时茶又被晒干,这种干湿互变过程使茶叶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产生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茶品,也就是早期黑茶。后来,人们在加工过程中增加一道渥堆工序,现代意义上的黑茶就产生了。

毛文锡《茶谱》中说,渠江薄片其色如铁,说明其颜色和现代黑茶十分相似,又说一斤八十枚,说明其外形可能和圆形的块状钱币相似,属于紧压茶。无论颜色,还是外形,渠江薄片都和现代意义上的黑茶十分相似,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具体加工工艺已经不得而知,无法从工艺上明确肯定渠江薄片就是黑茶,但可以肯定的是,茶马贸易后期,人们已经有意识地加入渥堆发酵工序,将黑茶运往西北销区,而不再运销绿茶。

因此,我们认为渠江薄片可以称为早期黑茶代表,但也要明白当时的黑茶和现代意义上的黑茶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要将此问题彻底搞清楚,还有待考证,那将是一本《黑茶制作史》的大书。

【发现美丽湖南】新化黑茶:渠江薄片


【发现美丽湖南】新化黑茶:渠江薄片

(渠江薄片)

(渠江薄片)

(散装渠江薄片)

(天子山茶园基地)

渠江发源于新化县的古台山,途经新化奉家、天门、长峰等地流入资水,为新化第三大水系之一,历代出产名茶。据传渠江薄片茶起源于东晋,道教传说中的著名仙人张果老云游各地,来至新化奉家山,见山民多眼疾肆虐,深受其苦,便用奉家山岩边茶叶、野地茯苓、古井涌泉泡茶救治病人,村民多仿效。后由于有独特功效定为贡品,唐时唐皇赐名“渠江薄片”。唐五代毛文锡所著《茶谱》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成帝,再次将渠江薄片茶列为皇宫贡茶,自明朝洪武年间到清代道光年间,渠江薄片的贡茶历史长达近500年之久,成为当世现存的贡茶历史最悠久的茗品。新化县史中记载,渠江薄片在全国享有声誉,与当时的蒙顶茶、紫笋茶、神泉小团一起闻名中外。该产品荣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博览会金奖。

黑茶渠江薄片:这一杯好茶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对门邻居把楼下的车库,改成了一间有茶有书的会友之所。打那时起的晚归之日,只要那里亮着灯,就会听到一声亲切的邀约:“回来了,喝杯茶再上去吧!”

渐渐地,这一杯暖心的好茶,让我告别咖啡,回归“进门一杯茶”的老习惯;这一杯茶,也让我知道,邻居的老家新化,是一个被茶香熏染了千百年的好地方。

于是,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背起行囊,奔赴雪峰山拥抱着的新化。

(一)

问茶之旅的第一站,是有史书记载的名品黑茶——渠江薄片的发源地,位于新化县奉家镇的渠江源。

新化的茶园,主要分布在雪峰山脉之上的旅游风景区。云山雾海,清冽幽泉,明媚阳光与皓月繁星,是它们最寻常的滋养。这里是历史上的贡茶区、名茶区。渠江源茶园,是“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之一。

这里的客舍,默默地散发着传统茶文化的脉脉温情:它的前台即是一个茶水间。占据最大空间的是一个能坐十来人的大茶桌,桌上摆着成套的茶具,靠墙是一溜排的热水壶。茶桌后是各种本地产茶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品种齐全。游客们可以坐下来泡茶闲聊,也可以用自带的旅行杯泡好茶带走。

看不够的古树、巨藤、奇石、瀑布,不知名的花木与蝴蝶。渠江源茶溪谷景区的一切,令人流连忘返,耳目身心都被这溪谷占有,恨不得成为其间的一棵古茶树。

(二)

第二站,是湖南省渠江薄片茶业有限公司。在这里,制茶师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机械完美叠加,沉寂百年的名茶再现人间。走进大门,一句“我们先喝茶吧”的招呼,令初见的疏离瞬间消融,不由得赞叹“见面一杯茶”里的中国智慧。

“渠江薄片是黑茶的鼻祖”,总经理高德益颇为得意地说,如今他们不仅生产黑茶,也生产红茶、绿茶和白茶。产品不仅得到国人的认可,还远销法国、瑞士、越南、俄罗斯及香港、台湾地区。董事长陈建明老家就在新化茶马古道上的茶叶集散地琅塘镇,爷爷是一家茶行的制茶人。从他的爷爷算到他的女儿,一家四代都是新化“茶人”。

去他的老家听他的父亲讲故事时,发现陈家菜园的四周,种的是一圈茶树。

陈老先生说,从前的新化“每家每户都有人种茶,每个村子里都有茶园,每个乡镇都有茶厂”;司机小魏说,他的老家金凤乡,也是新化高山茶的产地。炒茶是他小时候最痛苦的记忆,两个手被茶汁染得黑黑的,做久了会干枯开裂,生痛生痛的。

这茶,是新化人烙印深刻的乡愁,五味杂陈。

(三)

第三站,是记载着茶马古道昔日繁华的琅塘镇与荣华乡。这个曾经“格外牛逼”的乡镇,如今渴望着借美景与怀旧重生。

朋友小袁说,琅塘的寓意是美玉之池,琅塘老街,也就是现在的琅塘社区所在地,旧为全县水运进出口总汇码头,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资水在新化境内的最后出口,曾经茶商云集。1951年抗美援朝时,10天之内当地人就捐款2.2万元,相当于认购了一架飞机。

在琅塘,我们遇到的一位长眉毛、头发花白的张姓老人,已年过八旬。他无限怀念地谈古论今:“古码头,看不见了,前些年资江上修坝发电,淹到水里了。”“从前,这里大概有好几十家的茶叶商号,我只记得永记、曾老二、隆德裕、保聚祥、裕庆和三真堂了……”

即将离开时,有位热情的当地人力荐我们去附近的龙湾湿地公园看看。他说,新化有意用旅游与产业相结合的方式,重振茶业雄风。在荣华乡共田村和大乐村,将建设3000亩高山生态观光茶园,将茶园与古树、古寺、溯溪结合,打造十里茶叶走廊和茶马古道。

(四)

第四站是天门乡的高山茶园,去看新化人口中的“寒茶王”。

位列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公示名单的土坪村,是去寒茶基地的必经之地。虽然距县城只有60公里,但山路蜿蜒曲折,车行要一个小时。过土坪村20分钟后,到达目的地。

站在茶厂的前坪,看着远远近近的山峦上,色彩丰富的丛林与金黄的梯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仿若一幅巨大的田园山水画长卷,刹那间就心旷神怡起来。新化人口中的“寒茶王”,指的是新化县天门香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洪坤。2013年,他创立寒茶品牌,开始打造天门乡这片雪峰山上的高山茶园。

王洪坤说,“寒茶”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命名的,因为茶性寒。他还说,一个人喜欢喝茶,是因为基因记忆,这其中有“遗传学的科学道理”。而他种茶和制茶,也会以科学的方法继承与创新。

他们的茶园,一小块一小块地分布在山林之间,茶树与野花野草共生。王洪坤说,“分散种植的小茶园,更能充分利用自然生态防虫控害”,要种真正的有机生态茶,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上,才比较容易做到。

高山上茶树生长缓慢,但牺牲产量获得了品质。王洪坤说:“根据我们的对比检测,在低海拔地方种的茶,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大大低于海拔1200米以上茶园的茶。人类需要的营养,也是茶树需要的能量物质。”

深夜,站在这1200米之上的寂静山头仰望天空。回想这一路所有的遇见,默默许下心愿:无论是对一杯好茶的记忆,还是种茶人的美好情怀,只要是饱含真诚,就让它们镌刻到基因里流传吧!

渠江薄片有些什么功效?


唐朝时,地方官员把渠江薄片献上朝庭,皇上饮之,如饮甘露,于是赐予群臣饮之,无不称叹,渠江薄片之名传于朝庭,被皇上钦定为贡品。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上,对渠江薄片进行定制,分为三品,上品为金币,专供皇上饮用;中品为银币,供四品以上官员饮用;下品为铜币,供四品以下官员、举人、秀才及仕大夫饮用,一时之间,朝庭官员及举人、秀才等文人墨客无不以饮渠江薄片为荣。

功效

渠江薄片制成后,外形为古铜币样,香气纯正持久,滋味醇和浓厚,汤色橙红明亮,饮用方便。渠江薄片原料选取奉家、天门的头等高山云雾茶,经两蒸两制冷渥堆后,压制成古铜币,茶叶已经消除黑茶涩味沤味,变得芳香异常。

渠江薄片茶属黑茶类产品,茶中的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生物碱和类黄酮物质使血管松弛,茶黄素能软化血管;茶多糖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人体内的血糖含量;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能溶解脂肪,促进脂类物质排出,降低体内脂肪的含量。

研究证明:给小白鼠注射茶多糖7小时后,其血糖含量下降70%;长期饮用,人体脂肪氧化率高出12%。因此,渠江薄片茶除了有其它茶类的基本功能外,更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促进人体健康。

富含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

富含生物碱和类黄酮物质使血管松弛

富含茶黄素能软化血管;

富含茶多糖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人体内的血糖含量;

富含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能溶解脂肪,促进脂类物质排出,降低体内脂肪的含量

我国著名茶叶专家,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刘仲华说过:“湖南安化黑茶:人类健康的新希望。”

2020湖南黑茶探源:渠江曲邃茶果香


湖南黑茶探源:渠江曲邃茶果香

资江有一条支流叫渠江,在安化境内迂回曲折40公里融入资江,安化县渠江镇因此而得名。“渠江薄片”从这里开启了安化黑茶历史,红军曾在这片热土留下足迹和深情。

该镇党委书记刘军和介绍,历史上最早的黑茶安化产,安化最早的黑茶在渠江。据唐人杨烨《膳夫经手录》记载,唐朝时,安化所产渠江薄片,已远销湖北江陵、襄阳等地。五代毛文锡《茶谱》记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说“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这证明在唐代,安化已产“渠江薄片”,而这种茶色泽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泽,说明当时就有黑茶。

在唐朝那个交通、信息闭塞的时代,渠江茶香已飘至千里之外的长安,它是凭什么叩开贡茶之门?

5月上旬,记者乘船沿渠江而上。江水流速平缓,江道九曲十八弯,两岸奇峰突兀,竹木葱笼,江岸山腰竹篱茅舍,掩映于翠绿丛中,屋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犹如步入一条长长的库区山水画廊。

经营茶园40多年的连华村刘师傅自豪地说:“茶香不怕深山远。渠江地质地理特殊,境内高山连绵,山上多杂色泥土,长出来的茶矿物质含量高。渠江在境内迂回曲绕,水汽充足,终年云雾盖山,是产好茶的天堂。”如今,渠江3500亩茶园点缀在群山之间,银币、渠江薄片等名茶皆取材于此。

翻阅《安化县志》,浓墨重彩地记录了红军经过渠江的历史。1935年11月,肖克率所属红六军团6000多人抢渡渠江,当地几十个扎木排、撑木排为生的“排古佬”连夜摆渡、搭浮桥,江边仍立有红军渡江纪念碑。连华村山坡上,仍残留一个叫牛嘴坳茶亭,它虽建于道光七年,茶亭早已残垣断壁,但当地群众仍保留着。一位老人介绍,红军经渠江入新化时,肖克就在这个茶亭开了一个重要会议,并捐助了十块银元修葺茶亭。

渠江薄片的发展历程


起源

史料中记载:源于安化渠江黑茶薄片,由道家启蒙者西汉名臣张良所造。相传汉代名臣张良好茶,谢官后,先云游天下,后带领众徒弟在位于雪峰山余脉的安化渠江神吉山张家冲隐居修道,因留恋这里的奇山异水,便定居于神仙屋场。其时,张良看到山下各处瘟疫肆虐,生灵涂炭,十室九空,便用渠江神吉山的茶叶提炼成多种形状的茶片——后称薄片救治乡民。从此渠江茶名声大振,更因薄片方便携带和长时间收藏,百姓皆做此茶,常饮终生无疾。黑茶薄片由此被称为“宗祖薄片”俗称“张良薄片”。汉代时渠江黑茶薄片就已经成为朝廷贡茶而有“渠江皇家薄片”之称,简称“皇家薄片”。湖南省益阳市茶叶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易梁生认为,他有三大依据,认为马王堆出土茶叶来自安化黑茶薄片。后经各界考察团考证证实此观点。

唐代时,地方官员把安化渠江黑茶薄片献上朝庭,皇上饮后龙颜大悦,遂赐“渠江薄片”之名。群臣饮之,如饮甘露,无不称叹。

兴盛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成帝,将渠江薄片茶列为皇宫贡茶,自明朝洪武年间到清代道光年间,渠江薄片的贡茶历史长达近500年之久,成为当世现存的贡茶历史最悠久的茗品。明末哲学家方以智所著《通雅》中有载:“渠江之薄片……此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说明唐、宋、明乃至清朝时期,渠江薄片一直是社会公认的茶之名品。

发扬

渠江薄片,至明朝洪武年间,因皇室改为芽茶上贡,而停止生产,由此渠江薄片的传统工艺几乎消失殆尽。经过重新发掘和培育,查典籍、翻家谱、访黑茶民间艺人,最终梳理出渠江薄片的制作工艺脉络,让这一濒临消失的古老工艺得以传承。

2007年,渠江薄片茶被评为湖南名茶;2008年3月,全国供销系统名茶评比会上,渠江薄片被列为湖南省四大名茶之首。2008年7月,渠江薄片,申报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0月,“渠江薄片”被评为中国茶叶博览会金奖。

《黑茶鼻祖之源——渠江镇》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黑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黑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黑茶相关的专题,如:渠江黑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68097.html

上一篇:喝黑茶,你知道怎么醒茶比较好吗?

下一篇:黑茶十问十答,让你全面了解黑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